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师们

教师们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师们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师们

教师们范文第1篇

平等地对待孩子,给他们宽松成长的环境

大凡到过荷兰的人,都会觉得那里是个田园国家。在荷兰,即使上最好的中学也是公费,还有一点让人羡慕的是,荷兰的孩子喜欢上学。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在荷兰的学校,孩子们不必为不及格感到耻辱,每个人都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量力而行。结果是:从最差学校毕业的学生,至少也都会说英语和德语。在好学校里,学生们可以学五门语言,不仅是学,而且能学好。每个到荷兰的人都会发现,不管是列车员还是酒馆老板,全都会外语。其实,荷兰孩子不比别人聪明,只是在宽松的环境下,调动了他们自觉自愿的积极性。年轻人上大学并不难,但是谁能够毕业要看本事,至少政府给每个人提供了均等的机会。

荷兰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提供的启发是:尽可能给学生平等、自由和选择的权利。反观我们“只以分数论英雄”的陈旧教育观就会导致出“优等生”和“差生”的区别。

有些考试成绩不理想、调皮捣蛋的孩子,很可能就是可造之材。为“导师”者,不要以“朽木不可雕也”视之,而应要千方百计雕之琢之,并呵护其成为参天大树。在大自然中,每一朵花都有独特的芳香与美丽;在学校里,每一个幼小的学童都潜藏着优于他人的智慧。作为教师,我们的工作宗旨就是鼓励每一名学生,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掘自己的潜能,在宽松、公平、自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善待每一个孩子,给他们发挥特长的空间

在美国,有个年轻老师刚上任,就被校长叫到了办公室。校长说:“作为老师,你一定要对孩子好。考试得A的学生你一定要对他好,因为他将来能成为科学家,对我们的国家做出很大的贡献;考试得B的学生,你一定要对他好,因为他将来能当老师,可能成为你的同事;考试得C的学生,你一定要对他好,因为他可能会成为老板,为我们学校投资……”应该说对A、B、C三类学生的预期很恰当。对于我们教师的启示就是,一定要对每个孩子好,要给他们发展的空间,他们将来都会对社会有贡献。

“其实,都是孩子,再差能差到哪里去?”上海浦东三林中学老师刘云龙说。有30年教龄的刘老师带了好几届所谓“差生班”,最了解“差生”的心理。

陈玉琨教授最反对给学生排座次、贴标签,“全班50人,你排出了前3名,并极力表扬他们的成功,那么剩下的呢?是不是会得到这样的心理暗示――你们是失败者?”

南京大学教授卢德馨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有教授要招他的学生为研究生,请他评价谁是第一名。有教授拿着小张的材料来了,卢教授说:“这是我们班最好的学生,我喜欢。”另一教授拿着小李的材料来,卢教授也说:“这是我们班最好的学生,我欣赏……”一连肯定了4个。教授们奇怪地问:“到底谁是第一啊?”卢教授说:“小张思维敏捷,小李思考问题有深度……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优点,为什么一定要排出名次,强调他们的弱点呢?”

几个鲜活的例子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并不缺少好学生,缺少的是发现学生优点和特长的老师。作为一名教师要相信学生的潜能,诊断学生的优势智力,并且激励其发展成才,不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而且要真正做到对学生个性特质的尊重。

引导每一个孩子,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在知识日益更新的今天,教师根本不可能成为知识的全权代表,教师也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更需要与学生平等、开放的交流,教学相长。而长期以来,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学生只是单方面的被动地接受教育,并且其中需要改进的往往只是学生,这是不合理、不平等的交流,所以谈不上真正的沟通,盲目服从的学生永远生活在权威、老师的阴影里,成为知识的奴隶。同时,也导致教师为了更好地“师范”,而掩藏了真实的自我,塑造了完美而不可侵犯的形象,这无疑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筑造了一道不可逾越的围墙,也使教师受到了压抑。

教师究竟应以何种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呢?我想这是彻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关键。今天的教育以培养有个性、全面发展、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为目标。教师以教学生“学会学习”为最重要职责。正如卢梭指出,教育不在告诉人真理,而在于教人怎样发现真理。学生只有具备学会学习、善于学习,善于及时更新知识结构的能力,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这样的教育显然要把“学习”的主体交给学生,要使学生的人格受到尊重,个性自由发展,主动参与教育全过程,学生与教师享有平等人格,相互尊重、相互包容。

教师还应始终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这样不仅有利于不断学习、吸收新知识,而且也会与学生保持一种平等的学习心态,互相促进,共同进步。

先生提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的。”因此,教师要抛弃传统教育的枷锁,平等地看待学生、引导学生,做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指导者、 建议者。以真实的人格、满腔的热情、高超的智慧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激励学生!

提高自己的教学压力承受能力,加强教师心理健康

中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曾作过一个调查,这个课题组对辽宁省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了检测,采用国际公认的SCL-90心理健康量表这一工具,由心理学专业人士对教师实行检测,结果令人难以置信:69%的教师自卑心态严重,觉得社会地位、经济实力都不如同学。另外,还存在嫉妒情绪突出、焦虑水平偏高等突出问题。有心理问题的教师,小学多于初中,初中多于高中,城市多于乡村。教师的心理健康,当然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

据陈玉琨教授介绍,上海也曾作过一份相似的调查,受调查教师心理障碍发生率高达48%。而目前我国正常人群心理障碍发生率在20%左右。陈教授将此归于社会对教师的压力太大,“尽管国家强调素质教育,但实际工作中,谁也没有因此而放松对升学率的追求。”“升学的压力甚至扭曲了教师的人格。”张连聿说。他曾亲眼见过这样一件事,为了使班级考试成绩高,老师在安排座位时,有意将成绩好的学生和差生搭配,鼓励学生作弊。

家长对孩子过高的期望,也加重了教师心理负担。很多家长常对老师说:“对孩子严格点。孩子调皮时,尽管替我打骂他。”陈玉琨教授带的研究生曾经对广西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进行跟踪调查,发现当年轻教师的教育理想和社会现实发生冲突的时候,他们很快向现实妥协。这位学过现代教育心理学、曾经雄心勃勃要进行教育改革、追求与学生平等交流的年轻女教师,像一滴水融入大海,没了自己的追求。她很快发现,训斥、责骂竟是立竿见影的教育方式。至于对孩子长期带来的心灵影响,却顾不上了。可见当今社会教师的心理状态是不容忽视的,没有健康心理状态的教师,教不出有健康人格的孩子。

教师们范文第2篇

大家下午好!

现在,我代表全体获奖教师讲几句话。

今年教师节,我们获得了市总工会和学校的表奖,这是建大给我们的荣誉,感谢建大的学生、感谢建大的同事、感谢建大的中层领导和高层领导。面对这一份份荣誉,我们很高兴,高兴的是我们平凡的工作得到领导和同事、同学们的肯定;同时我们也感到我们的工作和为人中还有许多不足。获奖后,我们都深刻地反思过这些不足。意识到这些不足,我们会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

我今天的演讲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平凡;一个是快乐。

我们平凡,我们没有什么动人的事迹。我们做的事情,任何一个教师都能做到。因为教师是一个平凡的职业,并不需要有什么特殊超人的禀赋,并不考验一个人是否具有最坚强的神经,但需要你有马拉松跑的耐力,需要你奈得住寂寞,需要你甘心把自己溶入平凡。我们并不认为当老师一定要投入自己的全部时间和精力、爱校如家、爱学生超过爱自己的孩子。但我们认为当老师需要你投入自己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把学校当成第二个家;把学生近似地当作自己的孩子,尽你所能地付出你的智慧和爱心。这对任何一名教师都不是什么难事,难的是持之以恒,总是这种心态,总是这种精神,总有与这种心态和精神相应的行为。

我们快乐,我们的快乐是平凡人的快乐。教师工作是很辛苦的,工作没有8小时之外,常常是熬红了眼睛,为一个问题弄得半宿睡不着觉;讲课不甘平淡,总是想着怎样创新、怎样讲得更好;课堂上一个问题卡住,如芒在背,冷汗涔涔,还有论文的压力。我想我们每个教师都对此深有体会。辛苦需要快乐冲兑。和传统理念相反,我们提倡快乐教学。就像米卢提倡快乐足球那样。我们善于从平凡的小事中经常地找到快乐。当我看到教师的社会地位节节上升时,我们快乐;当我们看到校园越来越美时,我们快乐;当我们读到一本好书时,我们快乐;当我们看到自己的书和论文出版时,我们快乐;当我们在网上、手机上看到学生给我们的留言时,我们快乐;当我们看到学生有成就时,我们快乐;当我们在外地遇到我们教过的学生时,我们快乐;当我们讲课时,用了一个当今大学生们喜闻乐见的词或是能按他们的思维讲了,我们感到像他们一样年轻,像他们一样有朝气,我们快乐;当我们获奖时,我们非常快乐。

教师们范文第3篇

当我选择当一名教师,在美丽的校园播撒着文化的种子和智慧的光芒,并且徜徉在由无数学生明亮的眸光辉映的世界里,我知道,我生活在爱的氛围里了。还记得,在教师节里,学生簇拥在我的身边,一声声爱意的表达,给内心增加了多少温暖;还记得,在与学生谈心的时候,看到学生被暖心话语感动,流出幸福的眼泪,那一瞬间便觉得既往的辛苦和付出都值得;还记得在学生毕业的前夕,我与他们分享着梦想与憧憬,此种幸福的感受只有老师可以欣享。我们,这些做了老师的人,注定会以爱心唤醒爱心,把爱的教育,一棒一棒传递下去。

当我选择当一名教师,在学校课程实施中,担负起一门课程教学的任务,我就知道,课程教学是需要特殊智慧的,站好讲台,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不容易。现代社会发展需要教育作为支撑,教育发展势必选择践行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若把中国教育投放在国际视野,用现代化的标准来检验,我们就会深刻意识到,中国教育发展需要现实超越。这自然需要教师成为教学变革者。

当我,我们,都选择当一名教师的时候,我们就成为了推动中国教育发展的同盟军。教育作为贡献优质人力资源的行业,对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应该意识到,中国教育规模最大,教育投入在短期内与其需求之间还存在距离,教育发展的诸多问题还会长期困扰我们,甚至制约事业发展,可是我们没有退路,改革注定是一往无前的。

当我,我们,一同成为教师,无论年长与年轻,无论在哪所学校执教哪一门课程,其实我们都在从事着圆梦的事业。为了无数孩子的成长之梦,为了无数家庭幸福生活的梦想,也为了中国实现重新崛起的大国之梦,我们用辛勤的耕耘和无私的教诲作为丝线,采撷时光与知识作为颜料,来编织和描绘教育的梦幻图景。

老师,我亲爱的老师,在中国教育与中国现状一样,处于涅槃和蜕变的时期,阵痛是不可避免的。若我们都爱这个国家,爱教育这份事业,也爱我们的学生,我们就不可能在一场声势浩大的教育改革中置身事外,麻木不仁。教育的改革,教学的改革,需要从教师的变革开始。在我们的身边正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明星教师、骨干教师,他们都是教育梦想的践行者,本着职业责任,出于发自内心的热爱,他们甘于奉献,勇于探索。

教师们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教师 性犯罪 小学生

近年来教师性犯罪案件呈上升的趋势。从南方网报道的2003 年3 月到2005 年12 月发生的25 起教师性犯罪案件来看:案件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生,而且大多发生在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地区的村、镇小学。所犯的罪行都是对儿童的害。教导处以上领导作案的有5 件,占案件总数的20%,班主任作案的有8件,占案件总数的32%;任课教师作案12 件,占案件总数的48%。据不完全统计,这25 个案件中受害人数达一百多人。年龄最大的15 岁,年龄最小的只有7 岁,实在是令人痛心疾首。痛定思痛,我们应该反思一下,为什么有着二三十年教龄的老校长会沦落成猥亵、幼女的罪犯?为什么在教学上颇有成就的优秀教师、班主任会成为禽兽教师、狼外婆?这仅仅是“缺德”两个字能概括的吗?其实不然,这些案件应该给我们更多的启示。

一、教育部门应该在农村小学的管理方面多下功夫

首先在用人方面。教育部门在选人时一定要应慎重,不能只重视业务能力,忽视道德品质。用什么样的人来当校长、什么样的人当老师,要严格把好道德关。只要道德品质存在问题,业务能力再高也不能用。在班主任的选用上更要慎重,班主任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几十个孩子的命运甚至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其次,日常管理方面。教育部门以何种方式管理学校,特别是对那些偏远的地区,日常工作怎么管理?如何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进行监督检查?都应该有个切实可行的制度。如果教育部门能够定期对学校状况进行检查监督,管理工作没有漏洞,有些案件是可以早期发现、甚至是可以避免的。第三是学校对教师的继续教育。教师是需要终身学习的,只有自身的素质不断提高才能胜任教书育人的工作。教育部门应该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师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同时鼓励教师自我学习,提高师德修养和心理素质。

二、关注农村教师物质生活,提高农村教师工资待遇。

犯案的教师大部分都生活在乡村。乡村教师工资待遇极低而且常常不能按时发放,物质文化生活极为贫乏,他们往往处于被遗忘的角落,社会缺乏对他们的关注。长期的贫困、封闭、寂寞和精神空虚导致他们心灵的扭曲,生活和工作上的压力长时间得不到缓解,各种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需要得不到满足,成了教师犯罪的又一个诱因。农村教师也是正常人,他们有着正常人所需要的各种需求,我们不能一味的要求他们安贫乐道,他们和城里教师一样同样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所以全社会都应该关注农村教师的生活,提高他们的待遇。让他们不必为了衣食烦恼、奔波,安居乐业、安心教学。

三、加强农村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目前已是心理疾病的高发人群。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在辽宁省对2292 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51.23%的中小学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患有心理障碍的教师占48.74%”。而我国普通人群心理障碍的比率是20%。不少被检测的教师自卑、嫉妒、焦虑等负性情绪的水平偏高。农村教师情况尤甚。实际上,农村教师的心理压力更大,他们同样是整天面对几十名学生,同样是耗费大量的情感和精力来工作,所得到的回报与城里教师相比却相差很大。长期的自我压抑,谨言慎行、工作的重负、职称问题以及生活的贫穷使农村教师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压力长期累积下来,就容易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而心理疾病会导致人犯罪,在教师性犯罪案件中,就不乏性心理变态的人。所以加强农村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是刻不容缓的大事。我国目前还没有应对教师心理疾病的机构和措施。教师只能靠自己来解决心理问题。教会他们自我认识心理健康状况,自我调节不良情绪,自我缓解压力非常重要。

四、提高中小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积极开展性教育和法制教育

中小学生们在学校里是一个弱势的群体。大多数农村小学生,没有自我保护的意识,他们过分相信老师,害怕老师,慑于老师的威严,受到伤害也不敢讲出来。他们在性知识方面几乎是个空白,甚至有的小学生受到伤害以后还懵懂不知危害性,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当成笑谈。造成这种状况不能不说是我们学校的失职、家长的失职、社会的失职。农村小学的法制教育也十分薄弱,多数小学生不知道害是犯罪,害怕告发以后老师会报复。是时候在中小学普及性知识和法律知识了。虽说中小学性教育是个难题,但是我们至少可以告诉孩子们,身体的什么部位不能碰?碰了会怎么样?什么样的行为不允许?发生这样的行为会怎么样?等等。今年十月在上海出台的首套中小学性教材《男孩女孩》值得我们大家去学习推广。

五、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而不只是关心他们的成绩

不少家长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孩子的身心健康。尤其农村孩子的家长,由于自身的文化水平低,望子成龙的思想尤甚。他们过于相信学校、相信老师,通常是把孩子交给学校就万事大吉了,对孩子的身心健康缺乏关注。家长的粗心、无知、观念的落后、法律意识的淡薄是造成有些案件长期不被发现的重要原因。

有的家长发现孩子受到害却不去报案,反而选择让孩子背井离乡;有的家长看到孩子身体有异样却未去深究;有的家长看到孩子突然的沉默寡言、厌学却不去问个为什么反而误会孩子……如果家长们对孩子能耐心点、细致点、多关注点……那些令人痛心的事件就可能少发生甚至不不发生了。

总之,教育培养下一代不仅仅是学校的事,家庭、学校、社会各界都应该关注祖国花朵的健康成长,对她们负起责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遏制教师性犯罪的发生。

参考文献

教师们范文第5篇

我们要看书,对自己有用的书,名人、写作家的故事……老师,您是我生命中的一盏明灯,没有你的指引,我只能继续在黑暗中摸索……

老师你们是辛勤的园丁,没有你们的培育,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我永远不会忘记你们的栽培。为了我们的幸福,吃再多的苦你又何曾说不呢?

你是我们撬起地球的支点!老师真希望还能坐在您的课堂上,再听一次您讲的外语课!您是一堆柴火,烤干了自己照亮了一堆人!!!谢谢!老师的教诲催我风雨兼程,我的祝福伴您昼夜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