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护专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社会需求;课程体系;植保专业;改革;高职高专
我国高职高专教育在经历了规模大发展阶段后,目前已转向规模、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内涵发展阶段,更加注重人才质量的培养。而人才质量的一个重要检验指标是毕业生的就业状况[1]。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高职高专教育的课程体系、课程结构和课程实施不同于本科教育[2]。根据社会需求,以就业为导向,改革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出发点和归宿。
近年来,信阳农专植保教研室以就业为导向,对高职高专教育植保专业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系统深入地研究,确立了富有时代性和种植类特色的植保专业课程体系,以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植保人才。
一、适应社会需求,优化课程设置
植保专业的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主干课程主要有《普通植物病理学》、《农业植物病理学》、《普通昆虫学》、《农业昆虫学》、《植物化学保护》、《植物检疫》、《病虫害预测预报》、《农药生产与加工》等。植保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提高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根据学生就业岗位所需知识、能力、素质找出本专业的关键技术和先进技术,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课程体系,并紧密跟踪行业发展,使课程体系更富时代性和种植类特色。
1.完善课程体系,培养适用人才
植保专业设置之初,课程体系专业课仅围绕植保这个领域进行构建,以突出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只开设《普通植物病理学》、《农业植物病理学》、《普通昆虫学》、《农业昆虫学》、《植物化学保护》等专业主干课。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来自城市,以及学生全为“80后”,对基本的农业知识掌握和理解很有限,特别是植保专业课教学过程中经常要利用的作物生育期,学生不能很好地将其与病虫害的发生和防治相结合,更有甚者,部分学生不认识一些作物或者把一部分作物混淆,极大地影响了教学质量。为此,我们为植保专业开设了专业基础课《作物栽培学》,使学生在有一定农学理论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学习、掌握植保理论和知识。为了紧跟社会需求,每年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都要对学生就业市场进行调查。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农药生产和销售企业或单位,一般都同时从事种子的生产或销售,这样的企业或单位更青睐具有一定种子学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植保专业学生。因此,又为植保专业开设了《作物育种学》和《种子学》,并明确提出,种子生产经营技能与综合防治技能、测报检疫技能和农药生产营销技能一并作为植保专业毕业生应具有的四大专业技能。
2.优化课程体系,提高人才适用性
根据就业市场调查和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课程体系逐步进行优化。专业刚开办的时候,课程设置不尽合理,专业培养目标重点不明确,课程体系与社会需求结合不够紧密。一些重要的课程学时较少,一些必要课程没有开设。部分课程实践学时偏少,以致有些实践课质量不能保证,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弱,达不到预期的实践教学效果,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和水平,也不利于学生知识面及视野的开拓。诸多原因导致毕业生的适用性较低,不能很好地满足就业岗位的需求。因此,在每年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同时,我们对专业选修课体系进行了逐步的修改与优化。课程体系优化的主要内容包括:(1)强化农药类课程,根据就业市场调查和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植保专业毕业生有过半从事农药的销售工作。因此,市场营销的理论和实践是学生重要的专业技能,为此,开设了《农药营销学》课程,由丰富农药销售实践经验的教师任教,并创造条件要求学生利用暑假参加农药销售的社会实践。(2)删除一些与植保专业关系不大的课程,将一些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的课时有所增加,如《植物检疫》、《病虫害预测预报》等。(3)加大一些课程的实践教学力度,使课程体系总实践学时与理论学时几乎达到1:1,保证了实验教学质量。部分培养操作技能的课程,如《昆虫研究方法》、《植病研究方法》等的实践学时达课程总课时的3/4。(4)突出地域特色课程的选修,信阳农专学校所处的河南省信阳市位于河南省南部,茶叶和药用植物是信阳市重要的地域特色植物和农业产业,我校设置有关专业,并为其开设《茶树病虫害防治》和《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且《茶树病虫害防治》课程为河南省精品课程。我们也为植保专业开设了这两门选修课,以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满足地方发展的需要。(5)根据就业需要,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和《社交礼仪》人文素质选修课。
二、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促进精品课程建设
毕业生在社会上受欢迎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建设的水平,而课程建设最重要的环节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组织实施教学的最基本单元,是学生接受知识的最基本形式。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2003年教育部启动了精品课程建设,随之,各省和各高校也开始组织精品课程建设。我校十分重视精品课程建设,目前已有4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课程被评为河南省省级精品课程,同时,学校每年会根据各课程的实际建设情况,评选出一定数目的校级精品课程。植保专业的《植物学》分别于2005年和2006年被评为省级和国家级精品课程,《茶树病虫害防治》于2007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加强精品课程建设能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根据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制定详细的课堂教学组织实施细则,要求植保专业各课程教研组从每一节课抓起,紧紧围绕课堂授课水平的提高来促进精品课程建设。定期组织教师观摩已建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的课堂教学,还利用每周的集体学习机会组织相关教师就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精品课程的建设展开讨论。每年根据学生、老教师督导组、教务处、其他教师等的评教结果,推荐部分课程申报校级精品课程。
三、多渠道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高职高专教育的重心是实践动手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植保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突出,包括实验、实训和顶岗实训。实践教学约占教学全过程的一半左右,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比大体为1:1。为了培养以社会需要为目标,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在正常的实践教学和“5+1”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我们采取多种措施强化实践实验教学,为出人才、出成果、出产品奠定了基础。“5+1”教学模式即三年制植保专业5个学期为在校理论教学时间,第6学期为毕业顶岗实训时间。
1.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是保证学生的实践教学得以顺利实现的必备条件,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基地,也是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为此,我们积极努力地进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目前已建成校内实训基地1个,校外实训基地7个,可完全满足植保专业实践教学需求。
2.开放实验室
实验室全天候为学生开放,使学生平时采到的标本能及时在实验室进行制作、分离、鉴定等,整个过程由学生自己动手,教师做必要的指导。这样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独立思考和独立动手操作,实践动手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
3.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
植保协会是学生自己组织的社团,主要进行植保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一般利用双休日开展活动,每次活动都有专业教师指导。通过植保协会的活动,专业教师可以把一些课堂上由于受到时间的限制,无法开展的实践内容,在此传授给学生,扩充学生的实践知识面。特别是植保协会可以起到以老生带新生的目的。
4.其他方式
如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每年暑期组织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利用连续几年我校开展“鸡公山物种多样性调查”的科研项目,组织学生参与昆虫和病害标本的采集制作;植保各实验室的标本定期进行更换,指导学生参与这部分工作等。
四、做好课程体系配套教材建设,编写适合自己的教材
教材是教学之本,它是联系师生教与学的纽带。教师据此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学生以它吸收知识,发展能力。因此教材建设是高等教育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建设,也是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建设内容。长期以来,高职高专植保专业缺乏合适的配套教材,部分课程有高职高专教材,但其出版内容基本上是本科教材的压缩,其他无高职高专教材的课程则完全采用本科教材。本科教材大都过多强调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要求学生掌握、记忆的知识点太多,学生学习负担过重,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我们在进行植保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同时,也十分注重课程体系改革配套教材的建设,组织各任课教师围绕本专业培养目标,结合社会对毕业生的能力需求点,将在理论教学和实践过程中所积累的知识转化为成果,按照高职高专教育的要求,积极参加相关出版社组织的教材编写,担任主编或参编,与国内10多所兄弟院校协作,编写高职高专植保专业系列专业课教材,使学生使用的教材内容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真正做到适用、有用。目前已有6本教材出版,5本教材正在出版或编写中。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职;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11-0050-02
我院本着“学院入园区、企业进学院”的办学理念,于2004年与晋中航天液压制造有限公司紧密合作,将国家数控技能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建在有着良好机械加工环境的榆次工业园区。同时,积极引进5家企业进入学院校区,形成了“校中厂”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实现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兼容并蓄,也为周边职业院校学生的实习、实训及榆次工业园区企业数控技能人才的培训提供了优质资源。近年来,在学院领导的重视、合作企业的大力支持和全体专业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对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与实践,探索出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行业背景及人才需求分析
行业背景分析 数控技术和数控装备是制造工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是关系到国家战略地位、体现国家综合国力水平的重要标志。装备制造业是山西省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又服务于其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山西要以“支柱产业”为重点,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山西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山西省正处于改革发展、转型跨越的历史关头,作为全国重工业加工地区,山西省拥有许多国家装备制造企业、液压设备制造企业和纺机制造企业,这些企业制造装备均需采用大量的数控机床,为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区域产业背景。
人才需求分析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实施“数控高技能紧缺人才培养工程”的大背景下,数控机床操作、编程人员的需求压力有所缓解,但是充实企业生产一线的各种数控人才主要是大学、高职和中职的机电一体化或数控技术应用等专业的毕业生。办学起步较晚的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由于其与生产实际结合紧密,教学难度大,实训设备投入大,师资紧缺,致使学生实际生产经验不足,难以满足企业对加工和维修一体化复合型人才的要求。特别是随着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设备升级换代,大量高档数控机床迫切需要相关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进行操作、维修,企业对这类人才的知识和专业技能要求将会越来越高。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我院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以液压、纺机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确立了“精操作、懂工艺、熟编程、专维修、能管理”的人才培养规格,由企业技术骨干与校内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专业教师共同组成项目组,在与晋中航天液压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校中厂”实训基地的建设,依据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实施、重点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的原则,构建了“任务引领、学做一体、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专业与行业(企业)岗位的对接,实现了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推行了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将学校的教学过程与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与师傅合一、学习技能与加工产品合一、学生与徒弟合一,突出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具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框架。
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主要措施
“任务引领、学做一体、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基于校企合作平台,以工作任务为目标导向,采用“学做一体、赛训融合”的教学模式,以学生掌握符合各阶段岗位技能要求、技术标准的专业理论,提高相应岗位的职业技能为培养标准,力求达到实践过程与生产过程的“零距离”、技能等级与实际能力的“零距离”、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零距离”、职业能力与就业能力的“零距离”,由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数控应用与维护专业“精操作、懂工艺、熟编程、专维修、能管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了更好地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我院主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改革。
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机制建设 在学院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下,依托校企合作企业,组建了由系部领导、教学骨干、行业专家、企业专家等人员共同参与的数控技术专业建设委员会。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委员会下设专业建设小组、师资队伍建设小组、实习就业建设小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小组、专业建设保障小组等工作小组,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制定校企合作相关制度,明确校企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形成校企合作的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机制,实现互利共赢。具体的校企合作框架如图2所示。
组建股份制公司,加大校企合作力度 在学院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的指导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增强特色为重点,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创新体制机制,与晋中航天液压制造有限公司在原合作基础上开展紧密型校企合作,成立校企合作股份制有限公司。公司成立后,可供教师实践、学生实训、产品合作研发,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双赢,从而为校企共育人才奠定硬件基础。
开展“专业教师体验在一线”活动 我院与晋中航天液压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从2012年开始,分批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岗位上进行实践锻炼,开展“专业教师体验在一线”活动,进一步锻炼和培养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为下一步课程改革与专业建设打好基础,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打造“双师”团队。
依托产学研工作室,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以三个产学研工作室(机械产品设计中心、数控设备维修中心、机械产品加工中心)为载体,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加大服务于企业的力度,通过承接企业技术项目,将教师、学生的角色转变为企业技术人员的角色,将理论学习、实践锻炼融入企业服务,将产学研融为一体。如此不但可以为企业解决设备维修、产品加工编程等方面的技术难题,而且每年可以分别培养部分拔尖创新人才。
通过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以及专业教学改革,我院在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教学改革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提高了教学质量,为企业和社会培养了一大批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但在具体实践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还需要我们在现阶段专业教学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方向,深化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企业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向怀坤.关于高职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11(S1).
[2]丁金昌,童卫军.关于高职教育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再认识[J].高等教育研究,2008(6).
[3]蒋和平,赵凤玉.关于我国高职院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24).
作者简介:
景海平(1963—),男,山西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数控系主任,研究方向为机械设计。
【关键词】高护专业;英语口语;教学策略
一、引言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许多国家出现了护理人员短缺的现象。加之国际交往普遍深入,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工作或学习,医院对精通英语的复合型护理人才的需求出现。在这种背景下,社会对高护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高护专业的特殊性要求该专业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使用英语与外国病人进行直接准确的交流,因此熟练准确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对该专业学生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因此在高护专业的英语教学中,必须强调以应用实践能力为主,重视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然而目前的高护英语教学效果不理想,还无法达到当前社会对护理人员的要求。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对如何提高高护专业的英语口语教学进行了探讨。
二、当前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方面
为了了解高护专业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在进行英语水平测试的基础上,笔者通过调查问卷对济南护理职业学院2010级高护专业的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问题如下:
(1)语音语调不正确。有34%的学生没有系统地学习过音标,55%的学生不知道字母与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则。
(2)中式英语现象。相当一部分学生习惯把单词译成母语,再用母语的语法句子来表达。
(3)哑巴英语现象。有65%的学生小学、初中所在的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英语口语课,71%的学生没有接受过专门的英语口语训练。
(4)跨文化知识不足。学生对不同英语国家的文化历史缺乏了解,以致在实际工作中,与医患的沟通受到影响。
2、其他方面
(1)学校通常注重基础英语课程,对专业的护理英语重视不够。
(2)缺乏合适的口语教材,很难找到适合学生水平的口语教材。
(3)语言环境不利于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当前的语言环境,无论是课堂还是课外,学生仍旧生活在汉语这个母语环境中,与英语的接触面少之又少。
三、提高高护专业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为达到课程目标而采取的一套特定的方式或方法。教学策略要根据教学情境的要求和学生的需要随时发生变化。”(施良方,1996)因此,选择教学策略应从教学目标出发,在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下进行。
1、教学内容
(1)日常的英语口语表达。
教师要教给学生基本的日常用语,让学生对常用的英语口语句型能脱口而出。此外,教师要指导学生的语音语调,例如连读、弱读、重音等。模仿、学英文歌是很有效的方式。
(2)淡化语法教学、鼓励学生大胆开口。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是一种沟通的工具,其首要功能是用于交流,也就是说,当一方通过语言将其所要表达的意思准确地传达给另一方时,就实现了交流的目的。因此,过多地纠正学生口语中出现的语法错误和强调语法学习,很容易让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畏惧感。加之害怕出错的心理,使得学生更不敢开口讲英语。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虽然语法在英语学习中很重要,但一些小错误在口语交际中可以暂时忽略。
(3)补充跨文化方面的知识。
护理工作以人为本。学生应了解不同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和社会风俗习惯,并在未来工作中恰当地处理。
2、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口头语言、图像、动画等都属于教学媒体。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可利用英文原版电影或电视剧进行教学。选取真实情景中的医患对话,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英语。目前热播的《实习医生格蕾》(Grey’s Anatomy)是一部以医患为主题的电视剧,护理英语词汇丰富,其中的口语表达贴近实际工作和生活,通过观看其中的对话视频,可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感受真实的语言交流,进而促进其英语口语学习。
3、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讲授法、讨论法等是常用的课堂教学方法。在此,介绍两种在高护专业的英语口语教学中比较有效的方法:
(1)重视学生听力能力的训练
听、说是语言学习中两项紧密结合的技能。听是交流的基础,只有听得准,才能有下一步说。因此听是口语交际的前提,所以教师要注重训练学生的听力能力。
(2)角色扮演。
教师可根据不同的主题,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特定人物的英语对话。比如,看病、住院、检查等情景的模拟。在学生进行情景对话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根据具体情况予以指导,例如:给出关键词,提醒学生的语气、表情等。这种方法最能模拟真实的工作情景,能有效的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开口,是一种很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
摘要:文章指出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在学习医护英语词汇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高职护理:医护英语:词汇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2-0045-02
作者简介:王小如,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中职医护英语教学。
作为新时代的高职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英语运用技能,掌握与职业密切相关的英语词汇。但是,通常高职生的英语基础非常薄弱,且学习兴趣不大,甚至常出现厌学心理。包头医学院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作为一所以医学专业为主的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同样面临这些难题。如何帮助高职护理学生掌握有效的词汇学习方法,提高医护英语词汇学习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前我院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在词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缺乏英语学习环境和兴趣。语言学习离不开环境,缺乏语言环境就会严重影响语言输入量的摄取,制约着英语学习活动和效果。当前,绝大部分高职护理学生仅在课堂中接触和学习医护英语,学习时间十分有限。学习过程中,很少有实际生活场景给学生实践和应用所学到的词汇,缺少真正体现英语使用价值的机会。然而,学生每天却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学习和记忆看似与生活无关的医护英语词汇,这种记忆变成机械记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和记忆词汇的兴趣。
2.教师缺少恰当的词汇教学方法,学生缺乏必要的词汇学习策略和技巧。有效教学是有效学习的前提。学生词汇学习的费时低效与教师的词汇教学方法关系密切,教师不能有效地教,学生也就很难有效地学。很多教师在课堂上还是习惯性地把词汇逐个讲一遍,指出其词性和中文意思,然后造句、举例子,学生没有操练词汇的机会。
3.有限的教材与学生脱节。目前,大部分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材要么面向具有较长工作经历和较高英语水平的职业人群,要么是大学护理行业英语教材的压缩版,完全为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编写的医护英语教材寥寥无几。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目前所能使用的仅限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两套教材——《涉外护理英语》和《医护英语》。
二、提高高职护理学生医护英语词汇教学效果的主要方法
1.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提高词汇学习动机。学习动机被认为是在语言学习诸个体因素中最具有能动性的因素之一。强烈的学习动机可弥补语言能力和学习条件的不足,而动机不足则会阻碍有语言天赋的人达到预期目标。
(1)把学生带到真实的语境中。开设护理专业的高职院校都具有相关的医学护理实验室,而模拟真实护理场景的实验器材和设备大多用英文标注,教师可将英语课堂放到实验室进行,让学生通过实物直观地认知和识记相关医护英语词汇。如oxygen,medical,cardiac monitor,thermometer,eye chart,stethoscope,urme等是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常用词汇。
(2)给予学生探索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到医院参观,现场感受医护英语词汇的使用环境,记录医院的英文标记、英文名称,便于学生掌握。
2.改进教法,指导记忆策略,提高记忆效率。
(1)认知策略,充分利用词典。词典是英语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书,主要提供读音、拼写、释义、用法等帮助。它不但提供单词的发音、含义、词类、固定搭配等方面的信息,还提供同义、反义等多方面的信息,查阅词典可更全面地学习单词。同时,英语教师应了解学生使用词典的具体情况,对如何选择和使用词典加以有效指导。如使用双解词典,可通过英语释义来获得词义,电子词典能较快地解决生词问题。
(2)联想策略,组块联想法。联想是指由一事物有机地联系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人们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对熟悉的事物(组块)容易记忆,而对不熟悉的事物(组块)的记忆则要经过长时间的回忆,甚至要经过信息的重组才能形成(短时)记忆。例如,学习生词spleen(脾)时,我们会就近联想到heart(心),liver(肝),lung(肺),kidney(肾)。Heart,liver.lung这三个词汇已经在大脑里形成了长时记忆,而kidney这个单词还处于“中时记忆”阶段,通过有机联想kidney也会逐渐转化为长时记忆。将spleen这个孤立的信息(单词)和heart,liver,lung,kidney进行重组形成一个组块,就可以学会spleen与heart,liver,lung,kidney构成了人体内部的“五脏”组块——心、肝、肺、肾、脾这些单词。联想是一种积极的思维过程,它不会因为一个组块记忆(回忆)的完成而终止,由此而引发的便是对体外“五官”组块的有机联想-e ars,eyes,mouth,nose,tongue,随后便是对人体各部位组块的有机联想-head,face,neck,chest,ankle,knee,leg,hand,fo ot等。由此可大大提高对相关信息(词汇)的记忆效率。
(3)构词法策略,归纳派生词。派生词,即通过加前缀或后缀构成另一个词。英文词汇的特性是单字可作为“词根”(root),可引申出许多跟原字意思很接近的“派生词”(derivative words)。学习派生词要注意词性的转变、读音的变化及正确的用法,这就要让学生了解与识别常见词缀,并加以掌握和运用。例如,用- ness/-tion/-ism/-ee/-ian/-ist/-er等构成不同类型的名词,用-ive/-ful/-ial/-ty/-cal等构成形容词;构成动词的词缀如-en/-ize等。学习医护英文词汇时,若能有这方面派生词的知识,则可事半功倍。如respi-rate,respirator,respiration,respairable,respiratory等,把这些词放在一起教学,可提高学习词汇的效率。
关键词:护理专业;高职院校;教学现状
护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必须提高我国医护人员的护理水平。然而,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需要我们在了解实际情况的前提下,进行改革,实现教学实践水平的提高,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1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学现状
(1)缺乏完善的护理教育管理体制。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学活动中还存在教育管理体制不够完善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缺乏科学有效的监督和考核机制,难以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管理。不仅如此,也没有将教学活动同教学质量监督结合在一起,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们无法以科学、客观的态度去评价护理专业教师的教学情况,严重阻碍了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发展,难以将临床护理教学的效果体现出来。长此以往,学生的综合素质则难以得到提升。
(2)教学层次划分不清。在护理教育工作中,大致可以划分为几个层次,包括护理教学、高等护理教学、全体质教育和继续教育。层次不同,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也并不完全一致。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不少院校没有重视层次教育的区分问题,在教学活动的组织安排方面,也没有将这一问题体现出来,从而导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出现混乱以及资源的浪费,难以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起来,更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教学方法单一。现阶段,在我国绝大多数护理专业教学活动中,教师仍旧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去教学,忽视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难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一方面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学习兴趣的培养,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教学效果的达成。在教学效果难以达成的前提下,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就会安排更多的课程来实现更多的课程安排,从而导致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变得更加的少,难以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学发展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通过长期的研究与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决,以提高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教学水平。
(1)进一步提高教育层次,实现学生业务技能的丰富。在高职院校教学护理专业中,相关教师应当通过进一步提升护理专业教育的层次等方式来彻底改变现阶段护理专业的教学现状。定期或不定期的对护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实现对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考评,对于那些没有达到预定目标的学员,可以采取一对一的培训方式,进一步加强学生护理业务的提升。与此同时,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教师还应当顺应时展的需求,创新教学方法,加强资金投入力度,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切实提高护理人员的技能,使护理人员的实践能力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切实提高整个医疗领域的护理服务水平。
(2)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临床护理事业水平的提高,护理人员的个人综合素质显得更加重要。正因如此,高职院校的教师应当进一步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发挥出来,为广大护理专业的学生安排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患者的心理,使学生能够在毕业后迅速走到护理岗位。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法,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模拟病例,使学生了解每一个案例的实际情况,并帮助学生熟悉相关文件和书写格式的撰写。除此之外,将网络技术应用到护理教学当中,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对时间和空闲的限制,时时向学生一些护理专业知识和案例,为学生发展奠定基础。
(3)注重学术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现阶段,我国护理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就是实现中西医护理模式,该种模式一方面将中医护理方式方法引进到西医护理中,通过逐步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护理模式。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医护人员从两个角度对患者的病症进行综合判断,从而进一步降低患者的病痛。与此同时,还要积极引进西方先进的护理技术,全面实现护理工作水平的提升,切实改善患者的护理质量,帮助患者减轻病痛,实现护理之间的优势互补。这是我国护理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提高我国医护专业的护理水平,实现我国护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3结语
作为培养护理人员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护理教育在管理体制和教学方法上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于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学水平的提升是非常不利的,需要高职院校相关教师不断创新护理教学方法,提高护理专业教学水平,促进我国护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的医护人员。
作者:张芳 单位:随州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黄婷婷.中美护理学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比较研究[D].北京:第二军医大学,2015.
[2]赵俊夺,米娅莉.高职院校护理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才智,2015(11):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