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装饰图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系辞传》的“象”并非审美形象,但相较于老子所说的“象”而言,还是较为接近审美形象的。《系辞传》中提到,“象也者像也”,明确指出了《象》是世间万物物理形象的写照、反映、模仿,而艺术形象也是对所参照的审美对象的形象的映照,然则“象”与艺术形象的不同之处在于,艺术形象必须是审美活动的反映,而“象”所映照的并非一定是审美活动的,由此可见,二者实有相同之处,即,无论是“象”还是艺术形象,都是对世间万物的反映。除此之外,《易》“象”同艺术形象在表现手法上也有相似之处,二者都是借由形象来表达与人类生活有关的内容,但《易》象是以形象明理,此时的“象”和“理”并不一定统一的,相同的事理可以用不同的“象”来传达表现,而艺术形象则是以形达意,“形”和“意”必须是统一的不可分离的,形象变了所要传达的情意也就随之而变。由此可见,《系辞传》的“象”虽然与艺术形象并非完全相同,但若对《系辞传》所说的“象”加以限制规定,《易》“象”也可转换为艺术形象,也就是说,“象”不仅仅只是一个哲学范畴,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更是一组颇为重要的美学范畴。也正因《易》象和审美形象有着密切联系,后来历代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通常会把《易》“象”作为艺术创造的基础,从中汲取艺术创造的法则。
“观物取象”是《易传》赋予“象”的一条重要命题,这组命题强调“再现”,这正是中国传统古典美学的重要思想之一。《系辞传》指出,“观物取象”的“象”是由“圣人”所创造的,这种根据他对于天地万物以及生活现象的认知所创造的“象”,是对万物的本质特征的“再现”,而并非仅是对表象的再现。藉此说明了“象”的产生是一个由认知到创造的过程。“观”就是对万物的直接反映、认知,“取”则是建立在“观”的基础上的概括、提炼、创造。“观物取象”命题诠释了“象”的本源、产生和观物的方式,这组命题自然而然的触及到了艺术的本源、艺术的创造等规律,对艺术创造有着深远的影响。“观物取象”命题不仅贯穿了中国文学史的璀璨诗篇创作,其精髓更是在艺术史上被淋漓尽致的发挥,并贯穿于中国传统装饰图案的设计与传承。可以说,任何装饰图案都是以“观物取象”为基石发展而来。作为华夏图腾崇拜的龙,其造型融许多吉祥动物的特征于一体:鹿角、牛头、蟒身、鱼鳞、鹰爪,口角旁有须髯,颌下有珠,在民间是神圣吉祥之物,以它尊贵、英勇、威武的形象存在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意识中。凤凰在华夏民族的远古时代被视为神鸟而予以崇拜,它是原始社会人们想象中的保护神,其形象头似锦鸡、身如鸳鸯,翅如大鹏,腿如仙鹤,嘴似鹦鹉,尾如孔雀,象征美好与和平。龙与凤在中国传统装饰纹样中的地位无可取代。虽然龙和凤并非客观存在的事物,但在多种氏族的远古时代,被先民用以智慧和敏锐的洞察力将多种动物的特征集于一身而创造出来,并在图腾时代的远古被先民予以神圣、吉祥的象征而流传至今,无不体现了先民“观物取象”的造诣。《系辞传》中有一句话,“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这里的“言”指的正是使用逻辑、判断、表达的语言,也就是人类的逻辑思维语言。
显然,“言不尽意”就是指在人类想要表达感情思想的时候往往会被语言组织的不完整、不准确性所局限,往往只是局部的、有限的表达出自己的情感。《系辞传》也提到,“圣人立象以尽意”,明确提出了其认为立“象”可以尽言的主张,即借助形象可以生动、全面的表达情意。“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是《系辞传》对“立象以尽意”命题的艺术特点的概括。“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即以小喻大,“其旨远”即寓意深远,“其辞文”即绕开本体而谈其他从而以明事理,“其事肆而隐”即由近及远,事显而理微,总而言之就是以具体的“象”来传达“深远”的意,同时揭示了艺术形象的创作初衷,用个体形象来表现普遍现象,用简单的形象传达深远的寓意,更有利于后人在审美过程中对艺术形象的理解。随着“立象以尽意”命题的延伸发展,在魏晋南北朝出现了刘勰“意象”的美学范畴。提及“立象以尽意”的命题,就不得不谈谈中华文明的璀璨瑰宝——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吉祥纹样“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艺术特点更是对“立象以尽意”命题的发展和弘扬。吉祥图案的题材和内容来源于绚丽多彩、千姿百态大自然万物,囊括了动物纹、植物纹、汉字纹、人物纹等方方面面,以及民间吉祥语、主谚语、神话故事等也为取材之处,用象征、借喻、比拟、双关等表现手法,创造出各种图案和吉祥语等的完美结合体现吉祥之意,包涵着人们美好的愿望和对生活的热爱。如:“鲤鱼跳龙门纹”,这一纹样由跳跃的鲤鱼、龙门、水纹等素材组成,寄喻了时转运来,顿即高升的美好景象,常作为古时平民通过科举考试而金榜题名的写照。“富贵如意、福寿万年纹”,牡丹纹寄寓“富贵”之意,“寿”由寿桃而来。它由这两种寓意纹样组成,表达了对生活幸福美满,事事如意的祝愿和称颂。“万事如意纹”,纹饰由灵芝、白花及柿子组成,“柿”和“事”两字谐音,灵芝与如意二者形状非常接近,由此创意出来的纹样象征着一切事物称心满意。“瓶生富贵纹”纹饰以花瓶,蝙蝠,桂花等组成,“蝠”与“富”谐音,“桂”与“贵”谐音,另以钱币图案插入,增强了富的意味。寄寓着对生活美满的祝颂。
“吉庆有余纹”,纹饰以“戟罄”谐音“吉庆”,“鱼”谐音“余”,从而成“吉庆有余”之意,民间常用此传统吉祥纹样,寓意祥瑞、喜庆、吉利。“佛”与“福”两字谐音,蟠桃寓意长寿,石榴则取其“千房同膜,千子如一”之意,寓意多子,它的图案组合缠枝连缀,表示人们对幸福美满生活的向往。“福寿双全纹”,由蝙蝠、双钱和寿桃有机组合。其中“蝠”与“佛”两字一样,都与“福”谐音,“桃”寓长寿之意,“双钱”寓“双全”之意,表达人们祝愿幸福和长寿的美好心愿。传统吉祥图案构思巧妙,因物喻意,物吉图祥,以“立象以尽意”美学范畴贯穿始终,是中国古典美学“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也是“美”和“善”相互作用、统一的完美诠释。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博大精深,无论是老子的“虚实相生”、《易经》的“立象以尽意”,都形成中国传统装饰图案的独特的艺术气质。中国传统装饰图案所蕴涵的生动悦目的造型符号、传统的造物理念对现代的设计有很多的启示意义,只有对其所秉承的古典美学理论进行研究剖析,才能更深层次的挖掘吉祥图案所蕴涵的美学意蕴,使中国传统民俗的传承熠熠生辉,生生不息。
作者:薛媛
关键词:敦煌装饰图案;中华文化;方格纹
敦煌装饰图案造型千奇百怪,颜色丰富多彩,其与敦煌石窟里的建筑、雕塑和壁画相互结合,是敦煌石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广泛地运用在艺术与装饰领域,给现代人们带来了很多的启迪与感叹。现存的敦煌装饰图案主要是在三处石窟群里:西千佛洞、榆林窟以及莫高窟,它是多朝多代、多个民族的人民集体艺术成果的完美表现,是我们一项宝贵的艺术遗产。敦煌装饰图案因其所处的时代以及经济基础的不同所展示出来的具体形式以及内涵也存在着差异,但是在这些形式多样,内涵广泛不同中却存在着一些一脉相承的共同特性。对这些共同特性的探讨,可以让我们抓住敦煌装饰图案的本质,它可以贯穿到我们了解敦煌装饰的整个脉络中去。
一、敦煌装饰图案发展历程
在遥远的古代东西方之间就已经存在了密切的商业、贸易、文化往来,敦煌就是连接中西方交往线路上一个重要的枢纽,它是各种文化的熔炉,在这了熔炼出了令当今世人叹为观止的敦煌石窟艺术。敦煌装饰图案与佛教文化有着很深的渊源,它拥有很深的佛教文化特色,那些在佛经里得到赞颂的东西,如大自然的美好,飞禽走兽的灵性,天堂的美好、圣洁在敦煌装饰图案中都有所体现。敦煌装饰图案是东西方文化相互碰撞与交流的结果,它的发展受着东西方文化相互之间转化、吸收、创新的发展而发展。
敦煌装饰图案有着两次发展的历史,第一次是在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第一个历史的背景之下进行的,第二次是在隋唐时期,这个时期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第二个历史。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说,敦煌是世界上四个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伊斯兰、印度、希腊、中国汇流的聚集地。敦煌装饰图案经过数千年的继承与演变已经发展成为拥有着自己风格特色的特殊体系,对现代建筑装饰乃至服装染指、工业产品、视觉传达等装饰图案设计有很大的启发,对现代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敦煌装饰图案造型
敦煌石窟中的装饰图案依据装饰部位、纹条和走势的不同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个是石窟建筑装饰,第二个是塑像服饰及佛背光装饰,第三个是窟内壁画装饰。各个部分又因为各自色彩以及几何图形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敦煌石窟中尤为重要的是几何图案,它是指用不同的线段,曲线,正方形,菱形等几何形状构成的规则的和不规则的几何纹样装饰的图案,它主要包括:方格纹、菱形纹、陂晌啤⒘珠纹、回纹。这些图案造型中蕴含着对称与均衡之美、变化与统一之美、加强与减弱之美、条理与反复之美、节奏与韵律之美、对比与调和之美以及比例与权衡之美。
三、敦煌装饰图案特性
(一)以中华文化为根基
敦煌装饰壁画虽然是从西方传入中国,但是它却并不是以西方文化为根基而是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根基。敦煌装饰壁画是东西方文化碰撞、交融的结果,它虽是起源于西方,但他却以中华文化为滋养而生根发芽,只有那些符合中华民族人民信仰的与需要的才会被推从,那些不符合中华民族意识形态的东西则被摒弃或者转化,西方传入的装饰形式要想在中国的土地上立足,就必须要根据中国的审美观与古典艺术形象而改变。中国文化无论是画作抑或是诗词尚来讲究写意传情,不讲写实,这在敦煌装饰壁画中的体现就是敦煌装饰提花多以意象表现为主,或是将意象、写实和抽象融为一体。敦煌装饰壁画中变化多端的各种纹络也是根据中国传统意象而创造的,如植物纹就是莲花、荷花、忍冬花等抽象出来的。
(二)用二维线条勾勒立体效果
敦煌装饰图案是在二维平面上进行的,但是它给人呈现出的确实一种立体之感,让人感觉处在三维、四维或者多维的空间里,感觉静止的图像似乎是在运动一样。敦煌装饰图案的结构一般来说都很简单,在艺术领域简单是一条准则,但是敦煌运用简单的结构却创造出了让人感觉到美好与愉悦的东西,这就是敦煌装饰图案中蕴含的简单而不简约。我们在欣赏这些艺术的时候,各种各样的色彩、形状相互交错,但是我们并不会感到杂乱无章,这就是敦煌装饰壁画的简单美,简单而不失张力。要想用二维的平面给人感觉到三维甚至更多维的空间,巧妙地引导人们去朝着某个方向进行观察很有必要。通过具有方向力的轴线作为人们观看的视觉向导,通过各种轴线与形状的完美结合,我们可以看到动态的画面。如在圆形中利用伽马原理,从圆心向四周做射线,然后通过图形与色彩的对比可以让人感觉圆形似乎在旋转又感觉线条似乎在向里汇集。
(三)用色大胆丰富
中国传统画作中基本上以山水为题材,以水墨为颜料,最主要的就是黑白色,通过深浅浓淡的对比而突出轮廓与形象,而在敦煌的装饰壁画中你可以看到色彩的随意挥洒,各种各样的颜色在这里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以土红色或黄色为底色来营造暖色调,运用石青、石绿与黑白灰形成强烈的对比,孔雀蓝、深褐在这里都得到了运用,甚至是红色也能细分成土红色,曙红等。各种各样热烈艳丽色彩的运用使得图案变得越来越华丽,让人有种富丽堂皇的感觉。
总的来说,虽然各朝各代的各个民族都在敦煌装饰图案上留下了自己的烙印,敦煌b饰图案是这些各种各样经济基础与意识形态的结合物,但是在这些不同中仍然存在着以中华文化为根基、用二维线条勾勒立体效果、用色大胆丰富这些共有的特性,对这些特性的掌握可以便于我们更好地立即敦煌装饰图案。
【参考文献】
[1]张乐.敦煌石窟中的几何装饰图案形式美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
[2]朱秋霞.敦煌装饰图案构成图式中的“不动之动”[J].中国包装,2015(11):30-37.
关键词:装饰图案;平面构成;发展;动态
中图分类号:TO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3-0366-02
1 装饰图案和平面构成的由来以及概念区分
装饰图案是一种绘画兼实用艺术并存的艺术形式。中国传统的装饰图案缘于史前文化中的彩陶,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有别于其他任何民族和地区的图案,绵延七八千年,在时代的变迁中不断地创造和发展,从来没有间断过。在今天伴随着文明的进步展现出了新姿态。对于“装饰图案”的概念,我们先来看“装饰”,“装饰”即装点、美化、修饰,强调装饰性、装潢、点缀效果。图案,“顾名思义”就是:图形设计的方案。我国图案教育家、理论家雷圭元先生曾如此定义图案:“图案是实用美术、装饰美术、建筑美术方面,关于形式、色彩、结构的预先设计。”那么概括而言装饰图案即起装点美化作用的图形设计方案。装饰图案作为我国高等学校艺术设计基础教育的课程已存在好久,在基础设计的教育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大家对平面构成的认识更多的是从包豪斯开始,可并非缘于包豪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构成的概念就开始有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活动,艺术家们主张以抽象的形式来进行表现,放弃传统的写实手法。这种主张后经毕加索为代表的立体主义画派,荷兰的新造型主义,以及俄国的构成主义得以发展,到包豪斯时期得以完善确立,从而以一种新的思维方式、美学观念建立起一个新的造型原则,即今天我们所称的平面构成。平面构成是造型设计中的一项基础内容,是一种最基本的造型活动,是艺术设计的基础。所谓“平面”是指造型活动在只有长度和宽度的二维空间中进行,所谓“构成(Composition)”是将造型要素按照某种规律和法则组织、建构理想形态的造型行为,是一种科学的认识和创造的方法。那么平面构成――即在二维平面内创造理想形态。具体而言就是指将既有的形态按照一定的美学法则和创作意图进行编排和组合,从而构成多种理想的传递相应信息的视觉形式的一门造型设计基础课程。平面构成作为艺术设计的基础课程在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并陆续在各大高校开展起来,在30几年的基础教学课堂上展现出了极大的魅力和生命力。
2 装饰图案和平面构成不同的训练目的和作品特点
装饰图案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采用生活中的各种自然形象为素材,根据装饰变化的各种手法来寻求其变化性,在平面上产生一种统一规整的视觉感受,以此来体现其存在性的意义和实用性的价值。通过创作和思维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设计修养为专业设计奠定基础;并直接在实用性设计中得以应用。装饰作品显现着极强的装饰性和实用性,在生活中的服装、日用品、居室、建筑等各个层面都体现的淋漓尽致,到处都留下了它的痕迹。有着很广泛的市场和群众基础。对艺术设计教育起着基础铺垫作用的同时,其作品还占有着重要的市场份额。
平面构成是现代设计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程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艺术思维方法,丰富学生的艺术表现手段,掌握理性的具有发展性的造型能力。着重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敏感性,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对创作过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为学生在之后的基础设计、专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做好充分的准备。平面构成不是完整的设计,是一种设计手段,是一种思维哲学,其作品突破了平面时空,增强了画面中的运动感和空间深度,在平面的纸上产生了一种空间起伏的视觉效果,达到了三元立体空间的错视效果。平面构成课程训练不直接以实用性为目的,画面显现的是纯粹形式感的视觉效果,表现形态距离实用功能较远,不能等同于设计作品。但它是一种具有很强共性的设计语言。各应用设计门类无不以其作指导来实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实用商品的设计。平面构成也更是为完善和创造富有时代感的设计理念和表现形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 点、线、面在装饰图案和平面构成中手段与目的的区分
说到点、线、面,也许有人要说在包豪斯时期,包豪斯的教授们在自己的实践过程中提出了艺术和科学的一致性,既然艺术和科学一样可以进行分解,按照科学的方法绘画艺术可分解为最简单的点、线、面元素。那么装饰图案和平面构成都属于艺术范畴,还原到最后不都一样是点、线、面元素吗?不错,点、线、面是装饰图案艺术中构成画面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平面构成中最基本的三大要素;而且装饰图案和平面构成的画面效果,都是由点、线、面元素形成的形组合排列而实现的,可在画面中所起的作用则不同。
在平面构成中点、线、面是作为目的而存在。平面构成中点、线、面可以组合成具象形,将生活中的形象直接转化为点、线、面;也可以组合为抽象形,几何形不规则形等。通过点、线、面以及组织的形态来寻求画面的运动起伏变化,从而带给人相应的心理感受。此时偏重研究的是点、线、面在画面中的视觉运动规律,完全是造型规律上的运用。而在装饰图案中所用形象外在形态为具象形,点、线、面此时只是作为对具象形的一种表达方法而存在,只是告诉我们不是在运用素描、明暗、自然色彩来处理,只是一种对植物、动物、风景等具象形进行夸张、变形等处理来实现画面的视觉效果达到装饰实用目的一种表达方法和手段。
4 装饰图案和平面构成的时代性特征
装饰图案作为我国高校艺术课程中土生土长的一门课程,很多人看来似乎将要退出设计基础课程教育的舞台,被淘汰。其实不然,发展到今天装饰图案在自身优势得以加强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的时代因素和时代气息,从表现领域、内容到表现手段、技巧都有了新面貌,作品效果被赋予了更多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在这里个人想引用17世纪诗人涨潮的一段话来表达所认识到的装饰图案的重要性以及时代意义。诗人涨潮如此说“花不可以无蝶,山不可以无泉,石不可以无苔,水不可以无藻,乔木不可以无藤萝,人不可以无癖。”山、石无饰则无趣,生活无饰则无味,物质生活中需要装饰来满足我们的使用需求,精神生活中也需要装饰来满足我们在心理文化层面的需求。由此可见对装饰图案课程的研究、学习势必影响着各应用性设计门类的深入和发展。装饰课程的开设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我们再来看平面构成,平面构成的认识源于自然科学和哲学认识论的发展,构筑于现代科技美学基础之上,是一种理性的艺术活动。包豪斯时期提出的艺术和科学的一致性,指导着艺术相关的从业人员在理论上的深化和实践中的应用。所以说平面构成是科学指导下的发展的动态的方法论,在不同的时代表现出不同的适用性和应用性,将继续为艺术设计的发展提供时代性的方法论指导和实践方向。更将是一门随着社会的发展持续发展的学科。
结束语:装饰图案和平面构成两者同为艺术设计的基础课,在设计基础课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各自分担着不同的任务,在对设计课程的学习和深入上发挥着不同的价值。装饰图案以感性的形式展现着装饰实用价值,以其柔和的态度充实丰满着应用性设计;而平面构成以其理性的设计语言传递着科学指导的意义,以其强有力的方法论指引着应用性设计的开展延伸。两者在时代不断发展的要求下其表现手法、表现形式和表现内容也已更加丰富多变和丰富多样,无不以时代的表情表达着时代,以艺术的形式体现着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更新和变迁。
参考文献
[1]毛溪著.平面构成[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2]濮礼建,刘韬著.平面构成[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3]文健,钟卓丽,李天飞著.设计类专业平面构成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4]赵蕾著.形态设计基础[M].上海:上海连东出版社,2007.
[5]陆叶著.装饰图案[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06.
【关键词】装饰图案;现代服装设计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独特个性的审美标准,现代服饰中的装饰图案也应以时代的审美标准改造自身艺术形式,并结合现代服装设计理念与手法,把装饰图案恰到好处的运用到服饰设计中。下面将从布局安排、造型变化、色彩搭配三个方面论述装饰图案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一、服装设计中的图案布局安排
1.贴合款式。图案在服装设计中的布局安排首先需要考虑到款式,并根据消费者的性别、年龄、需求等做出相应调整,力求做到装饰元素与人体结构的协调统一。例如自然随意、追求舒适健康的休闲装,在设计这类服装时,图案的面积可大可小,不拘泥于形式限定,图案既可以安排在衣领、胸部等醒目的位置上,也可以在袖口、衫脚等不显眼的位置上做文章,设计中需要把握风格活泼、款式宽松、色调明快的宗旨,贴近生活的同时做到迎合时尚。在特定场合穿着的礼服以裙装为基本款式,强调体现女性婀娜多姿的曲线美,一般多在边缘或局部进行装饰,避免出现繁复的图案造型,尽量使人体结构、服装款式、图案造型三方面协调呼应,避免过多的装饰削弱服装本身所流露的优美韵味。“青花瓷”系列被公认是最能够体现中国韵味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礼仪小姐礼服,宋元时期瓷器上的花卉图案以刺绣的方式展现在白色丝绸面料上。礼服领口、前襟及开衩位置恰到好处的装饰,是图案与服装结构款式相契合的极好范例,立体剪裁的中式旗袍式长裙蓝白相映,典雅脱俗,充分体现了含蓄美,将人体曲线美发挥到极致,款式与图案紧密贴合,民族与时尚结合相得益彰,相映生辉,仿佛是从古代走来的瓷器艺术品。
2.恰当位置。图案在服装中的位置安排举足轻重,不仅需要考虑图案与服装造型的关系,同时还要兼顾与人体结构之间的联系。服装中由于装饰位置的差异会带来截然不同的视觉效果,图案在服装位置上的摆放不仅要考虑体态特征,还要兼顾运动特点,只有安排在适当的位置,才能达到理想的装饰效果。服装中可以装饰的部位很多,领、袖、肩、胸、背、腰、下摆、边缘等,装饰图案在现代服装中的位置安排主要分为三个方面:首先为了达到突出图案的目的,需要安排在人体形态中比较醒目的位置,如领口、前胸、腰部、后背,加强装饰效果,根据人体曲线变化巧妙设计,要求图案做到舒适、合理、精致、耐看;其次将装饰图案隐藏在并不醒目的位置,随身体运动若隐若现,体现出含蓄婉约的装饰美感;最后是起到一定修饰身材缺陷的作用,颈、胸、腰部等不理想的部位,可以同装饰图案造型、颜色等方面的搭配进行弥补。
二、服装设计中的图案造型变化
传统装饰图案组织结构偏向程式化,造型则以具象为主,与现代服饰简约、时尚的风格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必须结合方法对传统图案进行适当整理改造,使其形式语言更为纯粹,符合时代审美需求。
1.化繁为简。传统装饰图案相对于现代生活方式而言过于繁冗复杂,在应用时需要加以一定处理,通过现代设计理念简化造型,保留图案神韵特色,同时延续其精神风貌。化繁为简并不是简单的删减,而是要求设计师更精简、准确的完成对图案的塑造,体现出时代气息和时尚元素,改造后的图案造型更加突出、明确,具有强烈的装饰美感。2008年奥运礼仪小姐礼服中宝蓝系列便采用概括整理后的牡丹花纹作为主体装饰,凸显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民族风格,同时寄托吉祥美好的愿望。牡丹图案,以其华丽饱满的造型为人们所喜爱,牡丹花朵形态夸张、造型优美、古朴典雅,自古以来便是富贵吉祥、繁荣昌盛的象征。典雅的宝蓝色作为礼服主色,领口和腰间饰有采用传统盘金绣制作,明艳的互补色调和巧妙精致的图案设计尽现东方女性的高贵气质。
2.分解重组。我国传统装饰图案的组织结构形式强调对称与圆满,喜欢求全、求满、求稳,造型没有前后遮挡,为了给欣赏者带来安定、舒适的视觉感受,力求每个形象都完整地展现出来。现代服装设计则完全可以打破这种固定的程式化表现模式,设计师们将图案进行分解、打散、错位,展现出另类的视觉冲击力,根据设计的意图将抽绎出来的元素重新进行组合,这是一种接近于抽象装饰效果的变形手法,可将分解后的图案交错、重叠排列,使其之间产生相互透叠的视幻效果;也可以在不影响服装整体效果的前提下,故意缺失图案的一些部分形象,保留主体或边缘部分,形成具有独特审美意境的残缺美。
三、服装设计中的图案色彩搭配
我国传统装饰图案的色彩建立在悠久的传统文化之中,阴阳五行哲学衍生出了黑、白、赤、青、黄五色的色彩体系,从色彩搭配方面看,高纯度、强对比是中国装饰图案色彩的最主要特点。色彩的运用在服装设计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借鉴传统装饰色彩,汲取民间色彩精髓是服装设计的色彩搭配宗旨。传统装饰图案色彩非常丰富,历代丝织品、陶瓷器皿、建筑彩画等各具特色,其艺术特色归纳起来以富丽中不失典雅,鲜明中又有沉着。民间传统色彩鲜艳纯朴、对比强烈,多具有寓意深刻的含义和象征,表现出极强的装饰美感,流传下来的“软靠硬,色不愣”,“粉青绿,人品细”等搭配方法经久不衰,至今仍在沿用。
关键词:符号图案视觉表现一、关于图案
上世纪 30 年代,“图案”的概念被引入中国,经过国内几十年设计教学的实践与发展,
与中国传统装饰、传统工艺、历史文化等相结合,逐渐成为一个系统而完善的学科,也成为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艺术设计领域的装饰图案主要分为两个内容,一是传统图案,通过对传统图案的分析研究,了解和借鉴传统图案的造型方法并有效的运用到现代设计中。二是基础图案,包括装饰造型、构图法则等图案。老一辈工艺美术家、教育家雷圭元先生总结了图案构成的基本形式美法则,包括:1.对称与平衡;2.加强与减弱;3.变化与统一;4.条理与反复;5.节奏与韵律;6.比例与权衡。言简意赅的揭示了装饰图案美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它还包括装潢设计艺术在内的各类设计艺术所共用的审美原则和创意法则。
二、装饰图案的“符号”特征
符号是当代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符号在环境空间设计、平面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秉承“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满足人对物质和精神需要而进行的创造,无论何种空间的设计,都离不开一定的要素组合。都是通过一定的符号语言来实现的。
装饰艺术符号从视觉特征来看不仅是一种视觉形态的审美体现,更是符号背后的结构与文化。
装饰艺术符号通过设计师的融会贯通,汇集成为指涉自己思想的符号,使历史与民族精神等意义的符号化存在成为了自身与受众共同认可的符号,准确且完成地传达着信息。
做为一种存在语言的存在装饰图案体现了具象思绪与抽象思维的综合,它是以一种图像记号形式在视觉上反映的,它对于客观事物特征的概括成为了人与人之间实现信息传达过程的共识,正因为这样的共识,所以在信息传达的过程中实现了图案符号化。当图案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识别“符号”,强化图形的视觉审美作用,将图形符号演化和发展,诞生出新的生命力。图案作为一个民族的文化象征,在此基础上用中国传统文化精粹:延其“意”,取期“形”从而传其“神”,以现代化国际语言来表述,在现代设计中融入寓意的精神元素,将装饰图案艺术的内涵与精神实质把握好,并且在设计中自然流露出这样一种文化气韵。
三、装饰“符号”的审美特征
图案形象具有象征、寓意的特性。设计师获取传统文化精髓并得到发展的关键就是几千年的传统装饰艺术符号。例如:埃及图案、印第安图案、希腊瓶画等艺术符号,以及民间刺绣、明清建筑彩画的“错彩镂金”京剧脸谱、战国时期器物图案、民间绘画等装饰符号。这些符号在传承运用中显示出自己的价值。
符号是人类独创的信息载体,是文化的体现。例如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主是一种典型的艺术符号,它主要通过谐音和约定俗成的对应喻反映来传达现,其传达出来的意义都具有象征性。中国装饰艺术符号的资源极其丰富,像中国结、如意纹、凤纹、莲纹、云纹、走兽、龙纹、鱼纹、水纹、太极八卦等喜得贵子中中化文化里最具代表性的装饰符号,这些符号经逐步变化和改造的装饰符号成为中国企业形象标志,这些符号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如中国航空公司以凤凰做为主要设计元素做为公司标识,祈愿能够通过凤凰的神圣与美丽的传说带给人们无限吉祥与幸福。标识中用弧线象征地平线,也样代表数字:“一”演绎“从一而始,至于无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意味。凤凰飞跃地平线,寓意企业不断超越自我,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又如,中国传统画中,图案为笑开嘴的石榴和葡萄。古代人希望子孙满堂,多子多福,人丁兴旺。故以石榴、葡萄象征着子女众多,香火兴旺。这些文化符号可以表现那些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东西。吉祥图案中的这种意境是蕴藏在其形意交融而折射出的深厚的传统设计文化与哲学理念之中的,并不是直观显现出来的。
四、“符号”的视觉表现
装饰图案用其形式表现力与丰富的艺术想象力,综合了现代人敏锐前卫的观念意识形态,感性与理性思维方式,运用现代高新技术革命以及现代独特且具有视觉魅力的视觉形态因素,向社会传达着朴素宜人并且独具特色的易于接受的视觉信息。
作为设计师信息沟通的视觉语言,装饰图案负载着艺术家的思想,并且使其视觉化。给装饰图案赋予人类的思想情感,就构成了人类思想情感的视觉语言表达,也使得图形设计本身就成为了一种符号。
五、结束语
现在,在我们世界艺术与传统装饰艺术的交流中,我们不能失去自我我的符号特征。这种审美规
则依然在潜意识中影响着我们,影响着我们的审美观念、民族情结、生活方式。无论什么设计归根到底是为人服务的,关系着生活的方便和舒适程度,当我们细致观察生活,体味生活,从生活中取材,把我们的设计元素与时代特征相结合,启发创意灵感,推陈出新,使设计作品贴近生活,具有人情味。当设计作品达到审美性、实用性、思想性三者的完美统一,这样才能被广大的受众理解和接受。(作者单位: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宗明:《符号学导论》,修订1版,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
[2]易思羽:《中国符号》,修订2版,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3]邬烈炎:《装饰语意设计》,修订1版,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2。
[4]雷圭元:《中外图案装饰风格》,修订1版,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
[5]廖延彦.雷圭元文集[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