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采购合同管理办法

采购合同管理办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采购合同管理办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采购合同管理办法

采购合同管理办法范文第1篇

往年未履行完合同119份,涉及金额约为263531.32万元。其中,总承包合同3份,金额137477万元;材料采购合同33份,金额 1188.86万元;设备采购合同1份,金额17.7万元;设备租赁合同32 份,金额1547.66万元;劳务分包合同25份,金额24399.39万元;专业分包合同3份,金额80102.82万元;其他类型租赁2份,金额23.36万元;其他合同20份,金额18774.53万元。

单价300万以上的合同共49份,均按照《合同管理办法》进行了合同审批。

所有的合同都采用了公司的标准文本合同(海外项目与当地公司法人签订的合同适用的是当地国家的合同范本),对进入公司黑名单的单位坚决不与之签订合同。

合同都能按照合同约定及时进行结算支付,由于个别地材涨价等特殊情况时都与对方单位签订了关于更改材料结算支付方式的补充协议。

合同管理部门定期到项目上检查合同管理情况,并对各项目的合同情况作出总结说明。在近期的自查中发现个别项目的合同中存在不盖启封章、资信调查资料无对方单位盖章、授权委托书授权内容不全等问题,检查后项目进行了整改,降低了合同中存在的风险。

2016年新发生一例诉讼案件,案情简要为行驶过程中发生刮擦,没有聘请律师。案件由专人负责处理,已处理完毕。

海外公司各项目配备了兼职的合同管理员,根据海外公司的合同管理办法项目上制定了项目的合同管理流程。不分合同金额大小都需要签订合同,项目上没有合同审批权限,所有的合同都报海外公司审核。合同的签订首先是在项目范围内审核,项目经理签字同意后,再报海外公司审核,海外公司审核批准后,再回复项目或者是同意签订合同或者是需要报集团批准。这样一份合同的签订经过项目、海外公司、集团公司的审核,能最大可能避免在合同中出现的风险。

合同管理不是仅合同部门在管理,而是整个参与公司管理的多个部门联合在管理,多部门共同参与共同管理,无合同不入账付款,无合同不接收发放,无合同不结算,无合同不进场,从各个角度出发来完善合同内容。通过各部门共同努力来提高合同管理水平,降低风险。

我们在法律合同工作上还有一些不足,在法律合同管理的一些小处、细处还没有真正去完善、重视它。个别同志还没有养成要依靠法律合同来保护项目利益降低风险的想法。

采购合同管理办法范文第2篇

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在提高产品产量、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首当其冲是价格战。因此,企业除加强管理、优化组织结构、降低生产成本外,更应注重构成产品的生产资料的采购成本的降低。而企业中各相关部门购进的原、辅材料、设备、建筑材料、各类商品及其他物资,都在不同层面影响产品生产成本和产品质量。

众所周知,在一个企业中财务部门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它既是一个核算部门,为各个相关部门承办财务方面的经济业务,又是一个预算部门,为企业的整体规划来预算及筹集资金,它还是一个成本控制部门,这不仅仅包括日常票据审核报销的控制,还包含了生产成本费用的控制。一个企业是由许多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部门组成的经营实体,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最容易发生的失控点则主要集中在直接管理人、财、物、和销权力的重要岗位和环节上,而这其中,企业物资采购就是一个既敏感、复杂、又易出现问题的环节,所以,现在很多的企业给财务部门增加了一项特殊的工作:采购价格控制。

根据企业具体情况采购部门制定出有目标有战略的招标采购管理办法,并从根本上制止了采购方面的跑、冒、滴、漏,具体做法是:

1 建章立制,理顺物资采购程序,规范采购行为

根据《国有企业物资采购管理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机电设备招、投标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应制定出既适合本单位现有条件,又不违反国家法规政策的制度、规定。我单位制定了《采购招标及合同评审管理办法》,《物资采购与管理的考核规定》,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做到责、权分明,使价格审计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促使采购工作规范有序,改进和加强了企业的内部管理。我公司规定了“四个不准”,要求所有采购合同不经审计不准签订合同,不签合同不准预付货款,各项采购无资金来源及价格不经审计不准投产,价格未经审计不准报销。

2 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搞好采购管理工作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网络充斥着每个人的生活,利用计算机及网络管理采购工作,对采购工作和价格审计工作的影响也无疑有了质的飞跃。根据实际情况编制采购合同管理程序,将设计部门的电子版明细表直接导入采购合同管理程序,由财务部门按照事先做好的目标成本将成本细化到每一个零部件上,做为采购价格的限定价格,所有采购合同都输入程序当中。如果最终输入的采购价格高于限定的价格,将做出提示,如果不修改初始目标成本价格,不予通过。并且由专人进行程序内容录入,在全公司内联网,相关人员均可以在网上查询到所需的数据。通过这样的管理,可以有效地避免重复订货及多订货,并且通过查询可以及时发现漏订货的现象。由于事先做出了目标成本,通过程序随时控制成本发生的情况,对于成本即将高于目标限定价的,及时给予预警,高于目标的不予订货。用电脑代替人脑的控制,没有了人际关系的干扰,对于成本控制工作的发展也会有较大的促进。

3 完善基础工作,加强市场价格跟踪

(1)编制原材料采购价格数据库。

以前可利用的信息非常少,往往都是通过平时订单的积累,手工的记录,对方出具的价格本等来审计价格,每查一个价格都需要翻阅大量的资料,现在我们通过前期大量的工作,整理编制了原材料采购价格数据库,将曾经签订过合同的价格统统整理出来,按照不同类别、不同规格进行分类,可以在计算机上随时查询相关或同类部件的供货厂家和已签订的供货价格,这样就节省了后期很大的工作量,不必重复的翻阅厚厚的资料。

(2)编制原材料价格变动报表。

广开渠道、多方收集信息,通过在网上查询价格,电话询价、报刊等手段,了解市场行情,随时跟踪市场价格的变动,形成原材料价格变动报表,并以此为依据指导零部件价格的变动,加强采购价格的精细化管理。

4 推动阳光工程,实施比质比价采购

为杜绝“暗箱操作”,应积极倡导“阳光工程”,对大宗采购实施招标或议标,成立招标评审小组,吸纳生产、技术、采购、质量等相关人员参加,并对采购物资的质量实行跟踪调查。建立《物资使用情况反馈制度》,不定时对各使用部门回访,让使用部门参与对采购物资的价格、质量监督;对物资采购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根据情况提出处理意见,促使采购部门增强责任心。充分发挥管理职能,坚持全方位审核。对采购物资在审价过程中不是简单的以价审价,而是结合生产情况、根据生产计划、仓库库存等各方面信息,监督物资采购质量、控制物资的采购数量,尽量减少资金占用;在价格审核过程中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并监督实施。

5 建立外协、采购战略合作伙伴

采购合同管理办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企业价值链 采购成本 成本控制

一 引言

当前,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竞争也渗透到了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作为企业采购成本管理也摆到了企业管理的核心位置,企业成本控制的成效直接决定了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全球采购和供应专家汤晓华曾经讲过:中国企业不可能等待原材料价格回归平衡,更不可能期望金融退出投机,更务实的做法就是想办法削减成本。因此要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就必须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企业成本控制的重点和源头也必须从采购成本开始。据相关报道,飞利浦和德力电器的财务数据显示:1%的采购成本下降,使两家公司的利润分别增加了7.5%和16.5%。采购成本占总成本的比率越大,降低采购成本对利润的贡献就越大。因此采购部门不仅仅是发生成本的部们,更是企业利润来源的中心,做好采购成本控制对企业意义重大。

二 企业采购成本的构成

采购成本是指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因采购物品所发生的费用,包括物品成本、采购管理成本、储存成本三大组成部分,其计算方式为:

采购成本=物品成本+采购管理成本+储存成本

物品成本=物品单价×数量+运输费+相关关税及手续费

采购管理成本=人力成本+办公费+信息传递费

储存成本=仓库保管费用+存货损坏费用+其他费用

但采购成本是一个综合性指标,除了这些可以量化的数据指标外,还包括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订货合同是否合适、物资采购的人员配置是否合理等非量化因素。因此从企业价值链管理角度合理确定企业物资采购的相关成本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 从企业价值链角度看企业采购成本

价值链是由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1985首先提出的。价值链管理是对企业价值链的计划、协调、分析和控制,使企业各个环节的工作形成相互关联的整体,真正按照“链”的特征实施企业的业务流程,使其相互关联,同时又具有处理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自组织和自适应能力。

将价值链应用到企业的采购成本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正确树立企业采购成本管理的整体效益理念

长期以来,一些企业采购成本管理的指导思想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支出,片面追求采购成本降低而忽略提高物资质量、保证供货时间,虽然节省了采购成本开支,但因采购物资质量缺陷或者缺货而造成待料停工损失甚至商誉损失,反而得不偿失。因此要求我们在进行企业采购成本控制时不仅要注重降低企业整体支出,更要树立企业成本管理的整体效益理念,同时在企业采购生产过程中执行质量成本管理。质量成本指的是企业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未达到既定质量水平而造成的一切损失之和。坚持质量成本理念,可以使我们在进行企业采购成本控制是不局限于降低企业采购成本支出,而是从全局战略角度出发从整体上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2.重视企业成本管理的早期策划

我们总认为成本靠的是控制,事实上成本更多的靠的是早期的策划,不管是新产品还是现有产品,在设计之前就事先制定出目标成本,而这一目标成本将成为产品从设计到推向市场的各阶段所有成本确定的基础。采购成本作为企业成本管理的核心部分,事前的策划同样重要。

早期成本策划人员在编制构成企业成本的每一项支出时,不仅要顾全企业整体成本支出状况,更需要遵循企业的整体价值链管理,即把指定成本的项目范围拓展开来,追溯到上游可以包括供应商的选择和合作关系的建立,以及各种采购合同的签订等都需要纳入企业事前的策划管理之中,下游也需要涵盖采购之后的生产、加工、销售各道工序,使企业的采购成本控制延伸至最终消费者。而建立这样一种动态成本管理体系,不断推动包括产品设计人员、物资采购人员、产品内外部供应商之间、负责产品不同方面的不同部门之间的谈判和相互协作之后,企业的整体成本包括物资采购成本才会降低,企业的成本管理才会取得经济效果。

3.加强供应商管理

供应商管理就是通过对伙伴关系的维护与加强,使供需双方进一步发展成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产生新的生产能力,提升供应环节价值增值的过程。供应商管理是采购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在进行企业采购成本控制与管理时,必须根据不同供应商的具体特征和在企业采购中的地位对供应商进行合理分类,以制定不同类型的供应商评估策略。从供应商提品的特点以及企业对特定产品的采购需要,可以把供应商分为不同类型,如长期战略合作型和交易型供应型两类。也可以根据企业采购产品的差别,区分原材料类供应商、设备备件和辅助材料类供应商等。进而通过对不同供应商采取的差别政策,不断改善和优化供购关系,降低企业全面采购成本。

在确定企业供应商管理政策时,首先必须考虑供应商的数量问题。是寻求独家采购进而形成长期合作关系,还是实行多家采购策略。这不仅取决于企业所采购产品的类型,更与企业长期生产规划相关。独家采购产品质量稳定,订购费用较低,并易于获得其他优惠条件;但同时由于无法与其他企业和供应商进行比较,易于失去产品质量、价格更有利的供应来源,而且采购的机动性小,容易养成对供应商的长期依赖关系。而当企业采购数量较大、但一时又难以确定最合适的供应商时,可先采取多家采购方式,通过实践经验的比较,选择最优供应商。这里有一点注意,独家采购和多家采购的策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供应商的开发与管理应该是动态的,在企业采购过程中必须根据企业需要和市场以及经历环境的变化适时改变采购策略,从而达到企业采购成本的最低化。

其次,在企业已经建立的固定的采购关系之后,必须不断加强与供应商的沟通与交流。通过加强与供应商的沟通与交流,采用恰当的协同管理方式,不断维护、改进、发展与供应商的关系,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管、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的合作交流机制,以降低企业采购活动的总成本。同时实施有效的产品质量控制管理,不断优化整体供应商的结构和供应配套体系。实现采购部门与供应商的双赢局面。

4.采购合同管理

企业合同管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的一种重要方法,是经济手段法律化的形式之一。合同管理不仅关系到企业的质量和效益,而且关系到企业的信誉。加强企业合同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已经成为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研究调查表明,企业对合同管理并没有给予充分重视,尤其是企业的采购阶段。首先,原材料结算是采购合同执行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供需双方履行合同规定的要约和承诺的最终体现。采购结算价格是构成企业采购成本的重要因素,采购结算对于合同的履行起着审查和监督的作用,而企业利润最终在结算中完成。其次,合同条款与企业采购成本更是直接相关,如合同价格、运输方式、结算方式、违约责任及合同争议的解决方式等,这些都直接或间接构成企业的采购成本。

为了有效降低企业采购成本,必须对企业的合同管理给予高度重视,通过高效的合同管理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大型集团公司可以发挥企业整合优势,统一合同文本以规范合同流程。同时在原有合同的基础上根据各子公司的具体情况规范地方合同文本,统一合同条款、统一价格、统一指标要求,统一考核条款;规范票据传递和结算管理办法以及合同传递管理办法。其次,密切关注产品市场信息和公司采购信息,对于采购过程中双方争议较大的发出、流入数量和质量进行定期检测并及时与市场上其他相似产品进行比较,建立与供应厂商的定期交流沟通机制,以及时解决问题并协商更改合同条款,降低企业因以供方检验标准为准而引起的潜在损失,降低企业采购成本,维护企业权益。

5.采购人员的配置以及生产、销售的反馈

采购合同管理办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工程项目;物资管理;质量保证;过程控制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5 . 21. 060

[中图分类号] F2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5)21- 0117- 03

物资管理就是通过用料申请、审批、采购、运输、仓储、保管、领用等活动,解决物资供需之间存在的时间、空间、数量、品种以及价格和质量等方面的矛盾,衔接好生产中的各个环节,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目的是通过对物资有效管理,降低生产成本、加速资金周转,保证企业的收益并提升市场竞争能力。航天型号产品用元器件管理实行“五统一”管理原则,即:统一标准选用、统一组织采购、统一监制和验收、统一补充筛选和到货检验、统一失效分析;航天型号产品用材料管理实行“四统一”管理原则,即统一选用、统一复验、统一认定、统一失效分析。型号产品物资配套管理需要开展全流程的物资管理工作。

1 物资选用控制

新研发单机需进行物资选用审查,需编制元器件选用清单、材料选用清单。

根据物资选用情况,需完成的专项审批包括:目录外元器件和目录外材料审批、首次选用进口元器件审批、元器件的不一致情况审批。元器件和材料的选用应按照型号选用元器件、材料质量保证要求的规定,在选用目录内选用,选用目录外的元器件和材料,要上报物资中心,经过主管所领导审批后方能选用。如型号任务有特殊要求,应在型号任务指定的选用目录内选用元器件、材料。

首次选用是指在引进元器件选用目录或型号指定的引进元器件选用目录范围内首次选用的在上天产品中无使用经历的进口元器件,对于品种规格相同但生产厂家变更的,也视为首次选用;对于选用超出选用目录或型号指定的引进元器件选用目录规定的进口元器件按目录外管理办法执行。首次选用进口元器件按照规定填写首次选用进口元器件审批单,上报物资中心经过主管所领导审批后实施。

元器件在使用等过程中出现的与标准规范及相关型号元器件保证要求规定存在低等级、不合格、超出最长存储寿命仍需使用等不一致情况时,按照管理要求,需填写元器件不一致情况审批单,上报物资中心经过主管所领导审批后实施。

新品物资的各项技术指标,要紧密结合型号任务的需要,既要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又要考虑国内的基础,不能脱离实际。新品物资应按照需求论证、申请立项、签订研制合同、研制过程管理、鉴定定型等过程进行项目管理。新品物资必须经过定型鉴定和适用性验证,确认满足产品要求后,方能应用于型号任务。满足型号使用要求,由型号承担单位或型号承担单位与元器件生产厂一起设计,其加工、制造、生产的部分或全部在型号承担单位或元器件生产厂的元器件属于专用元器件,其按照专用元器件管理办法执行。

外协产品中的新研发单机需进行物资选用审查,供方编制元器件选用清单、材料选用清单提交外协方。外协方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物资选用审查,形成选用审查意见,并明确需提交专项审批的项目清单,供方向外协方提交专项审批的审批单。供方在型号研制过程中,新增物资选用品种时,应将新增部分提交外协方进行物资选用审查,选用变更后的选用审查程序同首次选用审查进行控制。

2 物资采购控制

包括由自行采购元器件、材料的组件研制、通用单机、定制单机类任务和自行采购材料的零件机加类任务。

采购物资申报根据型号或产品任务需求编制配套物资需求清单,并同时明确或编制采购物资的订货技术要求和验收要求。应组织对采购申请文件进行审查,确保所规定的采购要求是充分与适宜的,并留有记录。采购信息除了包括有关产品的要求之外,适当时包括对供方的产品、程序、过程和设备提出有关批准和鉴定的要求,还包括对供方某些岗位的人员的资格和技能提出要求、对供方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要求,必要时可提出审核的要求。

航天型号产品用国产和进口元器件的采购工作由物资中心统一组织管理,负责采购并对采购过程进行管理,进口元器件也可委托有资质的物资中心负责采购和管理,元器件集中采购流程如图1所示。

应建立配套物资合格供方管理办法,编制合格供方名录,采购物资的供方应在合格供方名录中选择。应对供方提供的物资进行质量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向供方反馈,并对合格供方名录进行动态管理。

采购合同或订单要以批准的采购文件为依据,应符合采购信息的要求,符合产品或型号质量保证的要求,采购物资的供方应在批准的合格供方名录中选取。采购合同或订单要写明订购物资的名称、型号(牌号)、规格、供应状态、技术条件、包装、交货日期、验收方式等内容。对需要下厂监制和验收的物资,要在采购合同或订单中明确。采购合同或订单除了对采购物资的要求,适当时还应包括对供方的其他控制要求,采购合同管理流程如图2所示。

3 物资质量保证

包括自行采购元器件、材料的组件研制,通用单机、定制单机类任务和自行采购材料的零件机加类任务。

元器件(含线缆)应送有资质认定的元器件可靠性中心进行质量验证;凭开具的合格证入库、装机使用,经补充筛选或复验不合格的元器件应及时隔离和处理。根据采购物资的质量验证要求,材料由具备质量验证资质的单位和人员进行质量检验,需要时进行现场监制验收。

采购物资到货后,应将物资放在“待复验”区域,采购人员和保管员应及时根据采购合同及订单,核对采购物资的名称、型号规格、数量及质量证明文件等,检查物资的包装及外观。经质量验证合格的物资,由质量检验人员开具检验合格证明并交保管员,对质量验证不合格的材料,执行不合格品审理程序并及时通知采购人员。凭质量验证合格证明办理入库,入库时保管员要对采购物资的实物和质量验证合格证明的一致性进行核对,有效期或油封期符合有关规定。产品研制中出现的元器件和材料失效,按照元器件及材料失效分析管理办法,将失效元器件送可靠性中心进行失效分析,根据失效分析报告的结论采取处理工作。不合格品审理后,不能使用的物资应做出“禁用”标识,并随禁用物资附禁用记录,包括型号任务、单板或零组件编号、物资型号规格、批次号、禁用原因、填写日期等。禁用物资应采取隔离措施,在产品的元器件清单备注栏应填写“更换”字样。禁用物资应定期进行回收处理,从生产现场清除,确保不发生禁用物资误用。

当接到元器件、材料质量问题举一反三的通知后,应依据元器件质量问题和材料固有质量问题处理管理办法等管理要求,开展举一反三的检查和处理工作。物资发生质量问题后,要按规定进行不合格品审理,根据审理结果完成后续工作。经失效分析判定为批次性质量问题的,应及时将信息报送外协方,并开展举一反三工作。应根据元器件和材料使用常见多发问题及风险控制要求,加强元器件、材料使用过程的质量控制。

4 物资领用控制

包括带料加工的零件机加类任务,委托采购元器件的组件研制、通用单机、定制单机类外协任务,由外协方提供元器件的电装固封类外协任务。

应明确专人负责物资的领用工作,领用人员依据领用凭证领用物资,负责对领用物资和领用凭证的一致性进行复核,负责接收物资的实物管理,负责实物标识的有效转移,负责将质量证明文件有效传递到下一个工序。应对领用航天型号产品用元器件的人员进行防静电专项培训,确保领用人员在领用和转运元器件时采取有效的静电防护措施。

带料加工的零件机加类任务,依据带料加工申请表领用材料;委托采购元器件的组件研制、通用单机、定制单机类任务,填写元器件领用清单,清单中明确元器件的型号规格,质量等级、数量等,依据元器件领用清单领用元器件;由外协方提供元器件的电装固封类任务,按照提供的蓝图和配套元器件清单领取元器件。

5 物资仓储管理

包括零件机加、电装固封、组件研制、通用单机、定制单机类任务。

采购物资应按性质、类别、型号、规格、炉(批)号等分别贮存和保管。入库物资应及时建账、建卡,将标识置于醒目位置。贮存采购物资的场所应满足物资的贮存要求,型号产品配套使用的元器件、金属和非金属材料以及机电材料等应分别贮存在清洁、通风、无腐蚀性气体的仓库内,专人保管。贮存配套物资的场所还应满足物资其他的特殊要求,如防静电、磁屏蔽、湿度、油封等。保管员应每年对库存物资的外观情况进行检查并保持检查记录。对有贮存期要求的物资应该及时检查,对已到有效贮存期的物资应加明显标志隔离,并及时通知有关人员按规定复验或转库。

发放物资的型号 、规格、炉(批)号、技术标准、质量等级、供应状态和数量等,应与配套元器件清单或零件材料明细表等发放依据性文件的内容一致,并符合有效贮存期的规定。保管员应根据物资发放的依据性文件定额发料,并如实记录发放物资的数量、批次号、复验合格证号等信息。物资不能混批发料,发放物资的批次号信息应记录在物资领用单据中,并随发放物资一同传递,物资库存管理流程如图3所示。

6 物资配套风险控制

包括通用单机、定制单机类任务。

要对存在配套风险的物资进行有效识别,编制风险物资清单,并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要及时统计型号物资配套进展信息,不能满足产品生产、交付计划要求时,要及时将配套风险、风险等级及采取的相关措施报送外协方。要按照型号配套物资信息上报要求,完成型号物资配套信息的报送工作。

7 结 语

总之,在科研院所航天型号项目管理中,对物资的控制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样不仅可以对项目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还保障了科研任务的进度和质量,促进科研单位的总体竞争能力得到不断提升。但是,从当前物资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需要勇于进行大胆的实践和探索,完善和优化物资管理流程和控制程序,巩固用户、物资中心及供应商之间的协作关系,形成以用户为导向、内部管理规范、供方支撑有力的航天型号物资供应链体系,不断提高科研管理创新能力和管控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思成.加强物资管理有效控制项目成本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6):279.

[2]马文生.军工企事业单位物资管理信息化研究与分析[J].才智,2014(21):291,294.

[3]厉立.航空科研院所物资管理优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3(19):92.

[4]郭蓬舟,徐心宇,王朝阳,等.航天型号通用物资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航天工业管理,2014(z1):53-55.

采购合同管理办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医疗设备 合同档案 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9 文献标识码:A

医疗合同档案是记载合同履行全部情况的文字资料,对医院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合同档案不仅在于收集整理和保存利用,更在于“察往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合同档案在医院采购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日显突出,加强合同档案管理工作,已经成为医院档案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随着许多高新技术医疗设备的引进,医疗服务质量和诊断水平的提高。医院采购管理工作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科学、规范、标准的合同档案管理是采购管理工作的可靠保障。这些档案的形成清楚地反映出采购过程完整的经济活动,真实地记录了医疗设备购置的历史,在整个医院的档案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医疗设备合同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一)现实凭证作用

分析研究《合同法》我们可以发现,合同档案最突出也是重要的特点是要依据凭证性,也就是说依法订立的合同, 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的约束力。合同的订立、生效、履行、变更以及权利义务的转让、终止、违约、责任等等,都必须完全地、唯一地依据合同档案,否则,就要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1]。医疗设备合同档案是处理医疗设备纠纷的依据。医疗设备管理中,难免发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技术资料的丢失、购买后质量不好或缺件、不按操作规程使用损坏设备或配件、经济效益发挥不好等。这些问题要明确责任进行处理,就必须依据医疗设备档案中的材料,按制度进行分析和落实责任。这样才能使管理水平逐步提高,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因此,在医疗设备采购中,合同档案不仅是对合同订立双方的凭据,也是医院内部协调的凭据。不同的职能处室收集不同的合同档案资料,承担相应的职责,在合同订立和后期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责任追究,就需要通过合同档案来细化和评判。

(二)转化参考作用

合同档案可以为医院再次购置同品牌同型号医疗设备及领导决策提供历史依据,将合同档案转化为重要的经济信息,从而降低设备购置和维护的成本,争取在采购谈判中的有利地位。在采购招标过程中,经常能遇到供应商报价高的问题,而这时合同就成为我们的有利参考。医院采购的历史合同、兄弟医院的购买价格和配置,都是我们谈判的有力依据,使医院在采购过程中节约大量的资金,保证以最优的价格购置需要的设备。

(三)潜在预备作用

当医疗设备突然出现故障时,为工程师判断出现故障的原因和维修提供参考,减少判断和维修的时间和费用。在医疗设备招标采购时,我们会依据设备的情况,在合同中订立相关的补充条款,例如重要零配件的价格、相关的服务、后期维保的费用等,这些对于我们今后在设备使用过程中有很大的帮助,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机器的正常运行和病人的正常诊疗。

二、合同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一)合同的规范化

合同是合同档案管理的主题,一份合同是否能够发挥它的重要作用,最根本的在于合同的订立是否规范,是否能够在现实的经济活动或买卖过程中起到凭证作用。现在的医疗设备购置合同,很多都存在不规范、不严谨,或有不平等的霸王条款等,这样的一份合同在法律意义上,很难体现它重要的凭证作用。医院作为医疗设备采购活动中的强势主体,在合同订立时具有一定的主导作用,这往往会使订立合同的双方无法保持平等的地位,这是目前医院在订立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时可能会存在的问题。

(二)档案资料收集的完整性

对于医院医疗设备采购来说,合同档案的收集是档案管理中最难的。合同档案管理是一个过程,不是买卖双方签订合同后就完成了所有档案资料的收集。医疗设备采购的合同档案管理包括:医疗设备的申请、审批,采购的调研论证,设备招标参数及与招标有关的一切资料,采购合同,验收单,技术资料,这些组成了一套完整的合同档案。而在实际工作中,有可能由于疏忽或随意,使得合同档案资料的收集不完整、有缺失。一般医院大型医疗设备采购项目的合同档案在收集方面比较重视,对于常规医疗设备合同和零星采购设备合同的档案收集则不太重视。此外,有些医院根本没有将医疗设备采购合同列入当前的档案归档管理范围,使得材料游离在医院档案室实际的管理范围外,也导致了医疗设备合同档案的缺失和不完整。除此之外,在合同收集中另外一个问题是在审核、审批、签署的过程中,因为类别和性质的不同,各种档案在办理的时候经过了不同的承办部门,存在着各种不同的承办问题,需要在承办的连贯性和一致性上有所提高。送交所有责任方,最后签署,合同的收集才完毕[2]。

(三)缺乏专职档案管理人员

基于医疗设备合同档案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就需要有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和档案室,这样更便于合同档案的管理。但是由于采购部门繁重的采购工作,无法安排专职人员来进行管理,合同档案的保存也没有固定的档案室,这对于医疗设备合同档案的保管和维护有一定的风险,长此以往可能会导致资料搜集的不完整甚至是资料的缺失。

(四)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低

目前的合同档案管理还停留在普通的纸质管理阶段,保存过程中容易有丢失,且纸质文件的保存要求较高,需要有专门的保存场所。有些通过对纸质文件的扫描,将文档进行保存,方便查询。但随着医院信息化的发展,纸质文件的保存已经跟不上现代化医院发展的脚步,医疗设备合同档案管理的低信息化程度不能满足医院后期发展的需要。

三、关于医疗设备合同档案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纳入正常档案管理范畴,规范医疗设备合同档案管理

将医疗设备的合同档案管理纳入医院的档案管理,才能使它得到足够的重视。医疗设备合同档案的特殊性,使它在整个医院的运行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因此,重视并严格管理好医疗设备合同档案是医院发展的重要环节。

除此之外,制定完善的医疗设备合同管理制度,明确合同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包括制定合同的签订和履行制度、变更与解除制度、合同纠纷处理制度等,是合同档案规范管理的重要保证。医院只有制定医疗设备合同管理制度和配备专职合同管理人员,才能保证医疗设备合同的合理、合法及实现合同集中管理,才能实现合同档案齐全收集及规范管理,减少资料缺失和遗漏的问题发生。

(二)合同档案资料的收集要全面、准确、及时

通过对合同档案形式与内容的规范性的分析, 我们可以知道, 人们对合同档案的全面性与准确性的要求较之于其他种类的档案要高得多。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 了解合同的办理状况, 保证不遗漏与合同有关的档案材料, 能够准确、有力地反映当事人的合法权益[3]。医疗设备合同档案需要了解医疗设备的相关政策法规,收集相关的资质证明材料,以保证购买医疗设备的合法性、合理性。基本医疗设备资料有医疗器械注册证、供应商及生产商的资质、授权,特殊医疗设备还需提供计量证明、压力证明等相关资质,这是医疗设备合同资料的特别之处。及时性,也是合同档案资料收集的要求。合同本身是具有时效性的,因此合同资料的收集也需要及时,及时收集资料,及时整理归档,才能使合同档案完整,并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此外,档案管理员应当加强与相关职能处室之间的沟通交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了解不同职能处室合同档案资料的产生情况,避免遗漏;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医疗设备合同档案的收集工作,着眼于全局,做到未雨绸缪。

(三)运用信息化手段管理医疗设备合同档案

运用信息技术科学地管理医疗设备合同档案,实现医疗设备合同档案数据采集自动化、档案管理规范化、流程化,还可以解决原有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纸质合同档案收集不完整、归档不及时的难点问题,解决管理模式与利用需求的冲突问题,解决档案管理手段落后的问题。目前,我院运行的合同管理系统,是针对合同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包括合同内容、签订时间、付款信息、合同附件信息等,相较于传统的纸质资料,更便于查询、统计,而这就是信息化给管理所带来的便捷。在医疗设备合同档案管理中,使用信息化管理,将更大程度的确保档案内容完整、利于档案保存、方便档案查询,使得档案管理人员更便于进行档案管理。

合同档案管理是合同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医院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维护医院合法权益的有力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为医院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有利于促进医院的发展。随着经济生产和人们生活对医疗需求的增加,医院合同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不断增多,管理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大大提高了医院合同档案管理的难度[4]。这就更需要全面了解合同档案管理,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实现高效、完整、科学化、信息化的合同档案管理,才能充分发挥合同档案的重要作用,为医院的良好发展奠定基础。当前,新的时代给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总之,机遇与挑战并存,基层的档案事业发展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我们在做好日常归档工作的同时,还应当积极思考,从提升档案服务效率的角度出发,不断地用实际行动去检验、去反思,寻找档案最佳的管理、利用方案。

参考文献:

[1] 田振英.论合同档案管理[J].机电兵船档案,2015(5):49- 51.

[2] 吴鹏举.医院合同档案的建立与管理探析[J].管理观察,2014(31):55-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