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

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

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三维目标;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新课改提出了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即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得到了广大中小学教师的认同,但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却遭遇了诸多尴尬。例如,有些教师错将三维目标当作教学目标,导致教学目标既空又大,无法落实。又如,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有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顾此失彼、无法统筹驾驭等。2016年6月,笔者在一所小学随堂听了一节语文课,授课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7课《梦想力量》。执教的赛老师将三维目标有效地落在了实处,值得我们学习。上课后,赛老师首先让学生根据学案进行自学。本节课是《梦想的力量》第二课时的教学,学案的设计包括了“自研自探”“合作探究”“展示提升”和“总结归纳”四个部分。“自研自探”既写明了学习的内容,也对如何学习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学生按照学法指导开始了独立学习,之后是合作探究学习,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展示提升与质疑评价。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表现非常积极,课堂教学更多地体现出了生成性的特点。新课改的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在具体的教学中不能对其割裂,笔者也无意将三维目标进行肢解,但为了表述上的清晰,本文将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对本节课逐一进行分析。

一、课堂教学有效地实现了“知识和技能”目标

“知识和技能”是指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属于知识目标,即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基本技能。从《梦想的力量》的教学设计来看,赛老师通过“课堂练习”的形式让学生掌握了课文中的生字、多音词和词语等。如给多音词注音并组词是这样设计的:汉字分身术:挣()();转()();又如对近义词“坚强、坚定”的练习是通过选择填空进行的:1.他的声音很小,但很(),“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干净的水。”2.那种疼痛常人难以忍受,但他很(),咬紧嘴唇一声不吭。赛老师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学生不仅认识了字、词,并能正确地书写汉字,掌握词语的基本用法,从而达到了对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有效地实现了“知识与技能”目标。

二、课堂教学注重实践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钟启泉教授认为,第二维目标“过程和方法”中的“过程”是指对话环境与交往体验,“方法”指基本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笔者认为,“过程和方法”目标,实际上强调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倡导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主动参与、积极探究,构建“对话环境与交往体验”的课堂氛围。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并获得“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赛老师的课堂教学来看,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她非常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学习方法的实践,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展示提升和质疑环节有这样一个情景让笔者印象深刻:A同学发言:“文中让我出乎意料的句子是:瑞恩还小,他不知道2000元是个多么大的数目,他只是兴奋地说:‘那我再多干些活挣更多的钱吧!’这说明他是一个勇敢、勤劳的孩子。”B同学补充说:“我觉得瑞恩不仅勇敢,勤劳,更重要的是他有一个梦想,就是让非洲的孩子喝上干净的水,为了实现他的梦想,他很快地答应了。”类似的情景还有很多,这说明学生融入了课堂教学的情景中,全身心地参与到了课堂学习的过程之中,建构起了对话教学的情景,有效实践了对话与交流的学习过程,体验着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法。

三、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导学案“自研自探”部分的学法指导三中,赛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学了这篇课文,你从瑞恩的身上得到了哪些收获?”这个问题是让大家先自学然后再交流讨论。C同学:“课文中写道:‘瑞恩的第一项工作是为地毯吸尘。哥哥和弟弟都出去玩了,瑞恩干了两个多小时。’从这件事上,我觉得瑞恩不怕脏、不怕累。”赛老师:哦,不怕脏、不怕累。瑞恩为什么要干两个多小时的活呢?D同学:“为了攒够70元钱。”赛老师:“为什么要攒够70元钱呢?”D同学:“打一口井。”E同学:“给非洲的孩子打一口井。”赛老师:“瑞恩做了这么多事,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让非洲的孩子喝上干净的水。那你们觉得瑞恩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呢?从瑞恩的身上,我们收获了什么呢?”学生的发言非常积极,在赛老师的引导下,他们逐渐从瑞恩的故事联系到自身,且延伸到了自己的学习与生活中,将瑞恩与自己作比较,以此进行自我反思,在反思中成长,这不但是课程的目标,更是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教育的本质。在新课改的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可能是广大教师最为“束手无策”的目标了。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许多教师即使考虑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任务,也往往是狗尾续貂,生拉硬扯,打补丁贴膏药,没有那种润物细无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感觉。”在赛老师的课堂上,她完美地跨越了这道鸿沟,知识教学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自然地融合在了一起。

参考文献:

[1]刘文婷,杜建群.新课改三维目标的内涵及关系阐释[J].教学与管理,2016(4).

[2]钟启泉.打造教师的一双慧眼:类“三维目标”教学的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0(2).[3]郭元祥.教师的二十项修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杨九俊.新课程三维目标:理解与落实[J].教育研究,2008(9).

[5]姚林群,郭元祥.新课程三维目标与深度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11(5).

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问题;情景式教学;活动;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2-0110-02

高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强、知识跨度大的学科,但又十分注重实用,所以我认为,在高效课堂下的地理教学有两个基本要求:创设地理情境和地理教学氛围,让学生置身于广博、生动的自然与人文地理中,从更深广的社会、伦理等层面激活学生的个体意识,引发学生思想、情感、知识上的共震,从而学、乐相生,教、乐共融;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把讲台还给学生,给每个学生提供发言、发挥、发展的平台,给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培养和提高提供无限的空间,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基于这两点,对地理竞赛课《设计旅游活动》这一课采取了如下设计。

一、课堂教学策略与设计

本课题目是《设计旅游活动》。该课主要教学目标是激活学生学习、探究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探索人文的情感,以及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转变学生传统的地理学习方法。我选择此课作为参赛课,是充分考虑该课题所包含内容的生动性、开放性和启发性。在教学设计中,我在每一个要点里设计了学生参与探讨的问题,比如第一个要点―了解旅游者的愿望和能力等。具体设计的思考题是:(1)旅游动机与旅游偏好有何不同?(2)同一个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在不同的时间和条件下是否会发生变化?(3)比较一下父母与自己喜欢的旅游活动有没有区别?为什么?(4)列举你最想去的地方,并谈谈你的理由。(5)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对旅游活动的偏好有何不同?

高二(13)班全班48人,按照小组编制,以6人为一小组进行探究,并采用为小组积分的策略让每一个同学在课堂上都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主动展示自己。小组讨论、发言之后,我及时进行点评,并为优秀小组加分。由于本课题《设计旅游活动》贴近现实、贴近生活、内涵宽泛,既有开放性和弹性,又能随时收拢话题。所以我认为,按照我的教学设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应该能做到收放自如。

二、过程与实效

实际教学过程中,从学生方面来讲:(1)小组讨论的方式,学生能够利用整体的力量取长补短,拓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帮扶互补中习得知识。(2)从学生熟悉的问题入手,学生都能够很自信地展示,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真正主人。(3)老师的及时点评和肯定,为并且为小组加分,点燃了学生的激情,使课堂生动活泼。从课堂整体结构来说,有以下几个特点:(1)以问题引领课堂。在课堂中贯穿了大量问题,用问题切入课堂,用问题展开课堂,用问题衍生问题,用问题延伸课堂,用问题总结课堂。可以说,我这节课主要的教学方法就是问题教学法,而且我设计的问题大都能够击中学生的心灵,引发学生的兴趣,而且问题的能力层次多,可以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思考,都能发言,都能展示。(2)以激情点燃课堂。情境式教学是我在本课中用的第二种教学方法。通过举实例的方法,让学生想象自己要去某个地方旅游,把他们带入那个情境中,使整个学习过程充满动态,甚至于鼓励从事创造性的思考,让学生获得成就感。(3)用活动推进课堂。高效课堂强调交流学习、合作学习。这节课我是充分让学生占领讲台,以学定教、以学引教,甚至我是“不教之教”。整节课堂生生、师生良性互动,协同推进。这样一种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激活课堂,培养了学生主动的探究能力,于“润物细无声”中提高了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课堂反思

作为年轻教师,教学经验有限,新课改下的高效课堂模式,处于探索阶段,存在诸多不足或有待成长和完善的地方:(1)高二新教材选修课共七本要讲三本,内容多,有时为了赶进度,教师对新课的设计不到位,很多时候都急着去上课。一堂课下来,觉得知识塞得满满的,弹性时间不长,学生消化吸收的速度慢,学生的学习也比较被动。(2)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活动和实践活动,有更多的亲身体验和实践机会。然而,有时候教师为了完成任务,没有很好地处理课本内容与活动环节的关系,生搬硬套的痕迹比较明显,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成为课堂累赘。(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多时候没有注意到学生的知识层次和能力层次,而是以同样的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进步。讲题时,有时一味就题论题,没有教学生分析方法,理解“所以然”,这样,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一、走进学生中成长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的伟大力量是完不成重大任务的。教师如果从对学生一生发展的角度去想,从当好“园丁”的角度去想,去做学生成长的百年之计,高度的责任心就会滋生关注学生发展变化的“爱心”。从“爱”的心地出发走进学生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同位”引导,不做“保姆”、“主任”。在学生身心发展上教师要做学生的“引导者”,不做管理的“保姆”、“主任”,让学生多一些自主、自然发展的空间。要严爱相济,管严优等生,照顾后进生,一视同仁,亦师亦友,拒绝居高临下、简单、盲目的工作方法,否则是永远不会走进学生心灵的。“同位”能帮助教师越过代沟融入自己所教学生的生活,了解所需。有了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兴趣爱好、身体状况等方面需求的预见性,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引导、施爱,更重要的是要了解他们的不良习惯。“同位”思想能帮助教师做到与学生的心与心交流,使学生感到自己被关心着、被爱着。“心动才会行动”,激动的心才是行动的源泉。要牢记和学生同位,在和学生分享喜、怒、哀、乐的过程中教育引导他们正视现实、改变现实,主宰自己的人生。

2.要坚持公平、公正、尊重的原则。要尊重、理解学生的个性,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论学习好坏,都在激励引导的前提下进行批评,引导学生自我剖析,作公正、全面的评价。要慎重对待双差生,不能戴有色眼镜,要使每个学生都有进步,有更大的进步。做不到公平前提下的因人而异,不讲究方式方法,就不要轻易施教。在对待学生问题上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3.要在批评中渗透“爱”、“信”、“宽容”。“爱”和“信”、“宽容”是和谐的源泉,来自这个源泉的“晓之以理”才能被学生所接受,学生才会向你倾诉、交流,向你寻求帮助,初次接受后的感激可能使他们忘我努力。平时要多鼓励,用时间来让学生感到教师的“爱”和“信”、“宽容”是真的、不变的。“信”学生,积极创建他们展示优点的平台,就能让他们借“你能行”消除自卑感,展现潜能,飞得更高更远。

4.要有动态观念。面对一个个鲜活的、发展变化的个体,要耐心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耐心观察,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才有可能查漏补缺并不断分析、总结得失,讲究及时发现并处理学生萌芽中的不良行为现象。了解日常动态,便于及时地进行教育引导、施爱,给予学生自由活动的空间。凡是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一切教育教学方式都可以大胆尝试,时间长了,就“得心”而应手了。

二、课堂教学中成长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搞不定、搞不好课堂教学,不能让自己的课堂最优化,就谈不上够格,何谈专业化?要严格要求自己从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成长。

1.教学目标的确定。“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设计做好了教学目标的确定,就迈出了成功的一大步。目标确定,既要符合原著、编者意图,又要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例如《论语》十则之“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教师要确定四个理解目标:自然现象,众木凋谢后,松柏依然“挺且直”,岁寒有“三友”――松、竹、梅,其一;社会现象,小人与君子、凡人与品行高尚之人的区别,唯在面对厉害、乱世、中才行,其二;环境造就人,高尚品格的形成必须经过磨炼之苦,“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其三;比较 “众木”才能知道自己不足,这是自知之明之途径,其四。

2.导入。新课导入应追求自然、新颖、巧妙、水到渠成。讲究与新课重难点相联系,有助于新课重难点的突破。切忌生搬硬套地导入,或从虽有联系而不关紧要的方面导入。如《谈生命》(冰心)一课的教学中,有位老师从《孔乙己》的悲剧人生导入,这乍看来与《谈生命》不相及,细想却与课文主题衔接紧密。最终人们记得的仅仅是所欠的“三碗”酒钱“十九文”,“摸出”还了“四文”大钱,人将死而欠帐未了。这不仅能引导学生反思人生、生命,而且为理解“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到大海……”做了伏语,教学效果有“朝花夕拾起,温故知新来”的愉悦感。

3.新课教学。应把握教学过程中的“导”与“放”,“放”基本的、简单的学习任务给学生,“导”教学重难点。学习中难以突破的地方,要适时做“导”,如对优秀学生点到为止,自主发展。如《丑小鸭》一课教学中,有老师“放”丑小鸭遭遇经历部分的学习给学生自主完成,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表述,教师一边归纳一边板书关键词。“导”《丑小鸭》中的“丑――骄傲、嘲笑、歧视、排挤,美――善良、梦想、追求、坚持、逆境”的感知,再延伸去,引导明晰社会人生之丑、美百态。2013年春晚“保安”之骄傲是美,“说人者不到人”是丑,“到人者不说人”则美丑参半……“对那帮家伙说‘人之初性本善’,有颗善心,善待他人;‘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教师导语)。“导”与“放”恰到好处。

4.“两主”、“两全”等原则的把握。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也好,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也好,都不能顾此而失彼。主导要引导方向,引导过程,控制脱题、走调等;主体要明确,顾全是为大局,是说不因个别而误多数,有了全体意识,绝不能没有个体,不然只是“残体”;均衡照顾每个个体,那是不现实、不科学的全体――整个主体,有余勇就贾、有余力便长才是整个主体。实践中要辩证地把握“两主”、“两全”的原则,必须循序渐进,和学生同位施教、同位感知。慢点!别急!别躁!

5.示范。现身说法、举例说明的说服力是有目共睹的,说服力的大小取决于示例的价值、典型性,所以,在设计课堂示范时应当充分反思选择示例,切忌范例展示的随意性,以免尴尬或适得其反、偏向、无效。

6.板书、课件。板书、课件同属教师所创造的课堂教学资源。板书、课件的设计应围绕重点、难点、关键内容的学习突破来进行,切忌追求繁、多、全,不必要的一律不板书,多余的文字、符号等内容一律不留。

7.反思、积累。没有反思、积累就没有教师专业的发展,没有教师专业的发展就只有一生守候一种教学模式、单一的方法,学生反感,自己抱怨,只能让自己浸泡在一天天的苦恼日子里。反思、积累应渗透在教育教学各个角落、环节中,它既是教师成长的途径,又是教师成长的过程记录。“吃一堑长一智”,要想成长,就得反思、积累。

8.评课。评课就是反思分析授课的优劣,反思分析与高水平标准的差距,反思分析改进的途径与方法。所以参评者首先要明确熟知所评教师的教学设计,明确熟知该教师课堂技能、课堂艺术水平层次特征等素质基础,再就所授课提出最近可发展的建议意见;否则就没有话语权,起不到有效促进被评者专业提高的作用。

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问题解决 体验教学 信息素质

分类号 G254.97

A Study of the Problems-Solving Experienced Instructional Design: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Attainments Course

Wu Huihua

Abstract Taking the teaching of information attainments cours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he teachers should make use of problem-solving experiences instructional design to divide their scheduled teaching content and objectives in the creation of various practical problem situations, then center on the problem-solving to further design the teaching steps such as information-searching, information-analysis, information- organization and so on. It also discusses how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should build up their own knowledge of information attainments in the process of the information retrieval, application, co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 focusing on the problems-solving.

Keywords Problem-solving. Experienced teaching. Information attainments.

信息素质教育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多方面吻合了体验式教育理论及其教学原则,教学模式与体验式的教学具有天然相似之处。进入21世纪,国内的信息素质教育学者积极倡导体验式学习理念或践行建构主义理论,如运用案例教学法、兴趣教学法、课题教学法等从事信息素质教育(以文献检索课为主)[1-2],但基于实践问题解决的体验教学设计在信息素质课程中尚不多见。

加涅认为,教育的中心问题是教会人们思考,运用他们理性的力量,成为更好的问题解决者[3]。学者陈亮认为问题解决是个体生成新的知识使实践性问题得以有效解决的过程[4]。Robert Taylor认为一个具备信息素质的人,首先应知道许多问题可以使用信息来解决。保罗・泽考斯基更明确指出信息素质就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得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信息素质课程离不开体验式教学的有效运演与实现信息解决问题策略,这不仅与体验式教学的内在需求有关,而且还与问题解决的本质特点相关。杨阳与张新民提出信息素养的教学必须注重将信息用于制定决策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去[5]。笔者在工作和教学实践中发现:当前大学生信息素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信息意识,对自我潜在信息需求模糊。基于以上思考,2011年申报江西省教改课题获批。课题组结合信息素质教育内容、目的与信息素质核心能力,在“新生入馆教育”、公选课“大学生现实问题与信息解决策略”与图书馆“一小时讲座”教学中,探索合理运用信息解决实践问题的体验教学研究。

1 课程模式的内涵和价值

1.1 课程模式的内涵

信息素质教育与其他知识性的教育不同,具有主体性、个性化、开放性特点。结合大学生信息素质的现状,经课题组集体讨论,我们把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为: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学生通过信息检索解决学习、生活、科研等问题的能力。具体而言,结合大学生专业论文设计、求职、考研、公务员考试、四六级考试、留学、恋爱等诸问题设计系列专题,将学生的信息需求与教学所要学习的内容、知识以及技能紧密结合,老师带着学生围绕问题运演一系列信息搜索、信息分析、信息组织等教学活动。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前提下,以问题解决为中介进行求知、求解,由此引发信息需求,引发系列信息搜索、信息分析。课程的核心始终把解决问题作为获取信息的源动力,将课程中所要学习的内容、知识以及技能贯穿于整个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让学生在不断解决问题、研究问题的实践中,引发强烈求知欲,激发学习动机,增加学生利用信息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其学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习惯,以达到培养学生获得信息的策略和方法,体验、感悟利用信息解决实践问题效能,最终达到建构新知识的目的,完成信息素质教育的意义。

1.2 课程模式的价值

1.2.1 以“问题”为核心,促进学生多元能力的发展

运用信息有效解决实践性问题需要调用多种思维方式。因为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研究的过程本身就充满创新意识,需要从多角度、多方面思考,包括主体认识信息需求及问题所在,制订信息检索策略,掌握信息检索技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利用、组织信息,将新信息融汇到现有知识结构中,在批判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信息技术与技能,从而促进了学生多方面能力发展,如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思维的能力、严密分析的能力、从不同视角看问题的能力、获取和评价信息的能力、组织信息的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等。

1.2.2 践行“以人为本”教育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是现代大学教育价值理想和思维原点,是现代大学教育根本所在。体验式教学是践行“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产物,它不仅仅着眼于使学生获得某些知识和某种谋生技能,而重在关注对学生身心的培养[6]。在信息素质课程中进行体验式教学,不仅仅是传授信息知识与技能,更着眼于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方式的训练,重在将学生已有知识有效运用于解决实践生活与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这不仅有利于加深大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认知、信息情感,而且有利于大学生真正体验学习的本质,彰显一种实现人的发展社会化与个性化统一、教学的科学化与人文化统一。

1.2.3 基于真实情境问题的学习

信息素质教育课程,其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在于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检索技术,凭借信息源、信息工具,分析和鉴别网络资源、纸质资源、多媒体资源等多种方式去了解问题,创设出一个个真实的情境问题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现场创设呈现利用信息解决问题整个过程;也可设定问题组织大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可组织学生自选问题到电子阅览室进行实际操作,提高搜集、分析、整理对解决问题有用的信息技术和技能。通过创设系列问题情境,让大学生在解决实践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信息知识、提高用信息解决问题的技能,训练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多渠道去认识问题,从而对问题的解决有一个比较深刻的理解。

2 解决实践问题的体验式教学设计

在教学设计与实践过程中,课题组针对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相关课程教学实际情况,进行了实践问题需求调研、教学内容分析、体验教学设计。

2.1 实践问题调研、分析与设计

问题设计一定要恰当,它是体验式教学设计的核心。从教学中我们发现只有将大学生人生发展中的问题融入问题设计,才能激发学生参与的深度与广度。同时问题提炼要关注与学生的生活及已有的经验背景的契合,要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基本特点、情感体验、潜在需求、价值观的形成,并与课程目标紧密联系,达成共同目标,得到学生认同;还要注意设计一些拓展性的论题以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此,教师课前要及早准备,对学生现实问题与信息需求进行调查、观察、访谈,广泛搜集。

问题搜集途径:一是从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文献中挖掘、梳理;二是结合平时教学实践有目的地进行观察、访谈;三是运用书面、在线调查;四是充分利用博客、QQ群、MSN、BBS等即时通讯工具沟通获得。经过汇总分析、间接推断及挖掘,发现学生最为关注是学业、未来职业、情感、人际关系问题,基于大学生的学习现状与文化背景我们从以下几点对问题进行具体描述。①课堂讨论题:如要想在社会上立足,最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我们学习期间该如何做准备?在大学期间搞兼职是否有利于自己专业的发展?谈恋爱应该掌握怎样一个度?文凭重要还是能力重要?②教学专题:如何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源做好毕业论文(设计)?如何利用信息源提高休闲质量?大学生创业应该做哪些准备?如何系统获取课程专业资料――以《红楼梦》为例?如何构建自己的知识地图?当梦想与现实出现严重反差时该如何调节心态,怎样面对?③实习题:如何查询求职、考研、公务员、四六级考试资源?如何系统获取课程专业资料(自选)?

2.2 教学内容分析、技能匹配设计

教学内容的设计,是基于大学生现实问题、问题解决、体验式教学等要素有机融合的考虑。具体在教学中将大学生实践问题与课程内容逻辑协调起来,将相关教育内容融于问题解决中。谋划好哪些问题适合在课堂中由教师教,哪些问题适合在课堂中运用讨论法、角色法、辩论法解决。在开课之初向学生阐明老师的教学意图与方法,在群共享上传教学计划与安排。

2.2.1 专题教学内容分析与设计

首先:简述选择专题背景及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选这个问题作导学,再引导学生分析表述专题的内涵,内容构成要素,相关概念的理解及涉及相关信息需求类型,最后现场根据需求向不同类型信息源辐射进行信息获取演示、讲解。教学讲授中依据专题内容各有侧重地渗透信息知识、信息技能、思维方式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如在讲授如何综合获取求职资源专题时,进行印刷型、网络型、声像型信息资源特点比较及功用甄别。在讲授如何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源做好毕业论文设计时,侧重常用数据库检索特点的比较,比较图书、期刊、报纸特点,比较检索表达式不同编排方式的检索结果等。在讲授如何利用信息源提高休闲质量时,重点培养学生检索技巧和检索策略,拓展检索思维。引导学生分析、挖掘专题课题中隐含的检索词(如同义词、近义词)运用,科学地编写检索表达式,进行主题词、关键词、分类号、相关性词的选取训练,帮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信息检索技巧。为了拓展对专题的深入理解,引导学生关注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的参考文献,与本文内容上较为接近的相似文献,同行关注较多的具有科学研究上的较强关联性文献及相关作者、相关机构等。通过比较分析,帮助学生提高信息鉴别、评价、利用、组织等能力。在各专题穿插文献检索技能教授中遵循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

2.2.2 讨论课内容分析与设计

讨论课是以讨论为中心的体验式教学,教师要精心安排。选好问题是讨论的前提,问题要有吸引力,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问题要有讨论的价值。讨论题内容设计侧重于关注与学生的生活及已有的经验背景的契合,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及价值观的评估,关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而问题提出与问题解决等方面都具有不确定性,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评价的标准也不唯一,为学生提供对同一问题进行多种角度的观察比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机会。这样的讨论便于集思广益,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建立立体式解决问题方式,促进大学生分析、综合、评价等高级认知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都大有裨益。讨论题在开课之初公布在群空间里,予以学生充分时间准备。讨论时间安排在第十二周左右,方便学生结合运用已学检索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经验、生命感受进行知识整合。

2.2.3 实习内容分析与设计

体验式教学原则之一是尊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体验提高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实现“从做中学”“从活动中学”;从信息素质认知教育内化为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在实习内容上主要选择适合大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可解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训练,带着问题进行体验式学习。在实习之前列出相关要操作的数据库、网站,老师现场亲临指导。如实习题:如何系统获取就业、考研、四六级英语、公务员、课程论文等资源?要求学生依照在“银符考试网”亲自体验网上做题、交卷、评卷及改变试卷背景,让学生充分体验数据库使用的便捷与人性化的特征。根据学生个体目的获取“超星图书馆”“网上报告厅”“网易公开课”视频资源,让学生观看中外名师教学视频,感受大师级教学风采,领略卓越的专业思想、教学风格,充分体验声像型信息资源的优势,从而在认知、知识、能力等方面得到拓展和提升。

2.3 问题情境分析与设计

体验教学中强调重视实践教学,注重创设丰富多样的体验活动。从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来看,学是与一定情境相联系的,获得知识途径是接受他人传授、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借助他人帮助、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因此,在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中应注重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环境与现实相接近。教师根据预定的教育内容和目标,科学、有效地创设丰富多样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达到身临其境的体验,使学生在特定情境影响下内化教育功能。体验式的教学创设情境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采用构建师生沟通平台、问卷调查、课堂讨论、数据库的实践操作、角色法等。下面是几个情境案例。

案例一:构建和谐的沟通平台。如建立信息素质教育QQ群,及时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个人情感、专业学习中的困难,在“此时此地”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选择和吸收,从触景生情中生成知识。其教学程序和指导有利于促进个体需要、愿望和情感的自由表达;教师在此时更多地充当友好的倾听者和咨询者,并对学生作出个性化的、及时的反馈。“教师在社区里扮演一个有经验的学习者角色,不再只是告诉学习者已经学过的事实性和概念性信息,而是更多地计划怎样推动学习进程”。

案例二:在数据库教学过程以“当梦想与现实出现严重反差时该如何调节心态?”为例,开展一系列检索实践活动,将检索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实际检索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教师现场进行多途径(数据库、网络、纸质图书)操作,从多种载体(纸质、数字、视频、音频)查找相关研究文献,与学生一起多角度(从社会、文化、制度、个人)分析、讨论为什么会产生梦想与现实出现严重反差原因。并利用数据库找出专家如何给出调节心态的对策。在每次课后不停留在提供体验问题的答案上,还必须画龙点睛地“授之以渔”,并布置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系统查找相关的文献,使学生更深刻地把握学习的实质。

案例三:讨论课以“大学期间搞兼职是否有利于自己专业的发展?”“先就业、还是先考研?”“文凭重要还是能力重要?”为题进行自由讨论。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发现,学生还是能够运用已学检索知识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生命感受进行知识整合。在讨论中能够各抒己见,此起彼落,有的学生在讨论时多次发言,充分享受体验学习的过程和乐趣;有的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实践和体会谈论兼职给自己带来的能力提高;有的提出选择什么样兼职更利于专业的发展;有的学生在阐述自己兼职成功时也提醒同学千万不要忘记学业。在讨论“文凭重要还是能力重要?”学生或者根据自己体验,或者引经据典阐述文凭与能力关系。在讨论中学生在多种观点的碰撞、交流中逐步丰富、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并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要鼓励、启发和引导并重。首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后启发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讨论主题和争论的焦点上,最后引导讨论向纵深发展,研究关键问题,以便使问题得到解决。在评价学生时要用表述理解形式肯定学生,不要急于发表意见,教师在谈出自己对问题的思考、心得和看法时,即评价要适时、适度、重视发展性评价以及倡导多样性评价。

3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本研究教学评价主要是选取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评价的方法运用了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

量化评价是依据学生对学习效果自我评价调查和图书馆数据库使用统计。调查结果显示:72%的学生认为自身的问题能够通过检索获得信息解决;82%的学生具有自身的问题是可以通过信息解决意识;77%的学生能更好地找到和选择信息;63%的学生能更有效地评价所找到的信息;31%学生能经常使用数据库,与全校经常使用数据库学生只有9.74%相比提高了21.26%。另项数据显示:我馆电子资源的使用率逐年提高,“中国期刊网”2011全年检索次数比2009年增长266%,“中国期刊网”全年下载次数2011年比2009年增长190%;“超星电子图书”全年阅读统计,2010年比2009年增长160%,“网上报告厅”点击率成为江西省高校榜首。总之,受过教育学生现在已熟悉了多种资源,并能访问、查找、选择、评价和利用合适资源来解决问题。

质性评价方面,同学们的学习体会充分证明了这种教学方式的可行性,有的同学如是说:

“在课堂学习中,提到了许多大学生密切相关的问题和许多解决方法。我们通过在课堂学习的内容,知道去哪找更容易获得这方面的信息,通过系统的学习信息检索,我们在生活学习中时信息需求就更容易满足。”

有的同学这样认为:“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不仅让我更懂得如何使用网络寻求我需要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老师的课让我有了使用网络数字资源的习惯,习惯用网络来帮助我的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 1 ] 朱小玲.体验式学习与信息检索课程的改革[J].图书馆学刊,2005(4):24-25,101.

[ 2 ] 熊菊敏,喻华林.基于建构主义的文献检索课教学设计[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9(1):114-115,119.

[ 3 ] 盛群力.现代教育原理.策略与设计[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7.

[ 4 ] 陈亮.体验式教学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08.

[ 5 ] 杨阳,张新民.信息素养的生命周期[J].图书情报工作,2009,53(3):30-33.

[ 6 ] 胡亚敏.以生为本探索体验式教学的本科人才培养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1(18):38-39.

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学生:让幸福触手可及

实事求是地看,十几年的教育改革与实践并未使中小学生学习负担得到根本减轻。2013年8月22日教育部公布《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由于这次的“减负令”涉及面广、规定具体,被称为“史上最严减负令”。然而,“减负令”的实施效果并不明显。2014年9月,在又一个新学期初,大朗镇教育局对家长反映的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问题开展调查,从部分学校获取的信息看,“减负”仍然是我们工作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学校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减负”不到位的情况。当学生的学业负担过于沉重,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将会大打折扣。这样的学习就不是以人为本的学习,在这种压力下的学生不可能在学习中感受到幸福。

关于学生的幸福指数问题,我们真的不敢乐观。在目前考试制度、管理制度、管理观念、家长期望等因素的重重影响之下,学生对教师和学校的认可度不会太高。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是一个能让学生喜欢的老师;一所名校必然是得到学生高度认可的学校。反过来观察我们的教师与学校,就可以看出自我成长的差距。一个孩子整天情绪低落,对老师没有好感,对学校的各种制度有抵触,长此以往,他们必然用这种态度观察社会、抵制社会。学校的德育工作收效甚微或者无效,跟学生对教师及学校的认可度相关。而学生身心疲惫的原因,大部分来自于学业的压力和学校严厉的制度。所以,如何破解“减负”困境,是急需解决的问题。首先要明确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人”;第二真正做到“学生第一”,让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第三改变“加法成效”的思维模式,杜绝重复无效作业;四要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成效;五是继续打造“素质教育五大平台”,通过举办中小学生音乐、体育、美术、科技、英语口语比赛,推进素质教育;六是开足体育课时,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总之,大朗的学校要严格执行上级相关规定,加强课程建设,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与快乐;认真研究学生的睡眠时间,家庭作业时间、课后学习时间、校内周课时量等,确保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幸福地学习。

教师:学习成就梦想

一个梦想,两个梦想,三个梦想……怀抱教育梦想的人聚集在一起,必然产生无穷的力量。为了引领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消除教师们的职业倦怠,大朗镇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作了许多尝试与努力。

一方面,经过两轮教师聘任考核之后,涌现出一批市镇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如何为名师搭建适合他们各自特色的发展平台,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头戏。今年除了对德育行政开展针对性强的教育培训外,还通过镇教育局或学校,组织学习团体,如教育局内部的学习、校长论坛、教导(德育)主任沙龙、名师工作室沙龙、班主任沙龙、科研骨干沙龙等。可根据当前大朗镇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设定讨论的主题,如小学教育质量评估问题,学校的特色发展问题等。另一方面,大朗镇中小学科组建设成绩喜人,有十多个科组被评为市的先进科组,要充分利用好中小学科组建设的经验,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科研活动,如镇的教研员要建立好本学科骨干教师资源库,以自愿为原则,动员有共同兴趣爱好的教师组建学习小团体,常态性地开展各种学习活动,如近期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安排各学科的优课、微课的设计任务,学科论文写作等,也可以通过互相研讨的形式,更能保证教学设计符合要求。

此外,教师还应该注重横向教研,积极与市内外的教研部门交流。校长要为教师的学习团体创设环境,提供便利,尽可能满足都师学习资料的购置;结合教师个性特长,开展特色研究,进行理论探索,努力开发校本课程;还可以利用空置场室,设计一些环境温馨、宜人的空间,引导教师参加一些健康的文娱生活。充分发挥教师的个性特长,实现教育的个别化,让每个教师都得到充分、自由、全面的发展。

学校:特色发展成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