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周围环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近年来,随着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以下是我和几个同学调查出来的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源头在那里:
1、公共厕所排出的粪便散发出难闻的气味,让人恶心。,2、大街上随处可见人们乱扔的塑料袋、废矿泉水瓶子……。3、各个施工单位上的噪音使人听力受损。4、汽车排放的尾气严重污染了清新的空气5、公园的草坪上常有游人丢弃的垃圾,既不卫生,又影响市容。6、工厂的废水被排放到长江流域中,使原本清澈的河水不再清澈。
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是:废水、废气、粪便、腐肉、塑料袋、木筷,垃圾等。污染物对环境和生物有很大的危害:使空气变得浑浊,对人的肺部有很大危害;生活垃圾处理不好会滋生细菌,严重影响人的健康;污水会影响生活水,直接侵害人体。
1、调节水库周围的大气,具有增湿的作用。
2、夏天降温、冬天增温。
3、改变降雨量的分布。
4、降低水体硬化。
不利影响:
1、使农田次生盐渍化。
2、产生水污染,使水质变坏。
1高度提纯的化学制剂,如杀虫剂、油漆、洗涤剂等对自然环境构成了重大威胁。如油漆,油漆材料中含有各种溶剂苯、二甲苯,硝基漆中稀释剂乙醇、丁醇等亦有毒施工中挥发出现溶剂蒸气,浓度高时对人体神经有较严重刺激和危害性。低浓度时也有头痛、恶心、疲劳和腹痛等现象。在长期接触中会使食欲减退,损坏造血系统,发生慢性中毒。但是只要注意加强防护,尽量防止油漆接触皮肤,如有可能要多加开窗通风及早让室内空气散发。
2卫生条件的改善使人口急剧增加,人类活动大量破坏了地球的森林和湿地资源。世界人口增长率的急剧上升和人口基数呈指数增长的现状。其重要标志为:人口翻番的时间越来越短,世界人口从5亿增到10亿用了200余年;从10亿增至20亿用了100多年,从20亿到40亿不到70年,估计再翻一番只需35年。本世纪人口在每10年间的增长数也在上升。近代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是:生活条件和医疗技术全面改善,死亡率下降,人类平均寿命不断提高。目前世界人口有50%在25岁以下,这种年龄结构属于典型的增长型,它决定人口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保持增长势头。由于地球的空间和资源都有限,控制人口实为刻不容缓的任务。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已经达到3600万平方千米,占陆地总面积的1/4,而且每年仍以5万~7万平方千米的速度在扩展。这个“杰作”的创造者是人类。
于是,“温和的自然”变为“凶恶的自然”,人类施加给它的,它最终都要归还人类。人类均供水自1970年来开始减少,而且持续下降。目前60%的大陆面临淡水资源不足,100多个国家严重缺水,其中缺水十分严重的国家达40多个。预计未来20年,全球人均供水将减少1/3。石油资源一旦枯竭,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正常运转必定遇到问题:人类消耗石化燃料,如石油、煤炭、天然气等,造成大气中二氧升高。由于温室效应的影响,北极地区的冰盖已减少了42%。近100年来海洋面上升了50厘米。如果温室效应继续下去,海洋面在上升50厘米,全球30%的人口就得迁移……
关键词 环境电磁场;移动基站;电磁场测量
中图分类号TN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58-0188-02
0 引言
从 20世纪中期至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类电力设备的普及,电磁场也更加深入人类生活环境中,根据1979年Wertheimer 及Leeper 两位学者发表报告指出,输电线电频磁场暴露在2mG下与儿童白血病有关,因此对于电磁场所产生的危害也逐渐被人所注意[1]。
随着无线通信逐渐普及于人们生活之中,居住环境间的移动基站也逐渐增多,如大楼的顶端便是常见的基站架设地点,因此也经常成为邻近民众的抗议对象,其主要原因为大多数人认为基地台所产生的电磁场可能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若能建立环境实际测量数据与国际间标准规范相互比对将有助于厘清普通民众对移动基站电磁场的相关疑虑。
1 远场测量与国际规范
由向量磁位A之旋度来代表磁通密度,则可推出磁场
当距离发射天线的距离远超过近场区域时,其电场与磁场的比例将恒定,即称为远场。当测量距离大于三倍波长距离时,便已经在远场范围内。
在远场区域电磁波具有平面波的特性,其电场与磁场的向量所构成的平面与传播方向垂直,由式(7)可知:
功率密度为电场与磁场的乘积:
因此只需选好距离测量远场,就能直接推算出同一时间的磁场与功率密度。
2 测量方法
2.1 基站测量点的选定
如图2所示为测量区域示意图,依照天线扇形辐射场可划定以区域进行测量,由于移动通信基站所辐射信号为900MHz/1800MHz/2100MHz频段,波长约为14cm~30cm,因此在测量点的选定上必须较为密集,需分下列情况制定:
1)测量区域面积在20m2以内时,在测量区域内以每边长约1m为单位,定出方格线,在每一方格线交点上(无障碍物且人员可达处)进行测量;
2)测量区域面积在20m2~100m2以内时,在测量区域内以每边长约2m单位,定出方格线,在每一方格线交点上(无障碍物且人员可达处)进行测量;
3)测量区域面积在100m2以上时,在测量区域内以每边长约3m单位,定出方格线,在每一方格线交点上(无障碍物且人员可达处)进行测量。
2.2 基站测量方式
以全向性电磁场强度计NBM-550为测量仪器,以最大值测量模式,在每一个测量点进行距地面高度0.2m~2m的连续扫描,扫描时间不得小于10s,记录最大值为测量结果。
3 测量结果与分析
3.1 基站台的选择
在马鞍山市区内选择四个不同区域的联通基站,进行实际测量。四个基站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如图2所示为四个基站所测得的功率密度分布图。如图2(a)所致,基站A周围在点(4,2)时最大功率密度为0.001877W/m2;如图2(b)所致,基站B周围在点(0,1)时最大功率密度为0.001583W/m2;如图2(c)所致,基站C周围在点(0,0)时最大功率密度为0.001883W/m2;如图2(d)所致,基呢站D周围在点(0,2)时最大功率密度为0.002559W/m2。
3.3 基站测量数据分析
1)电场:中国标准12V/m~28V/m,波兰标准6.14V/m,瑞士标准4V/m~6V/m;
2)功率密度:中国标准0.4W/m2~2W/m2,波兰标准0.1W/m2,瑞士标准0.042W/m2~0.0954 W/m2。
如表2所示为四座基站周围环境所测量到的最大电磁场数据,其中以基地台D所量测之电磁场最大,基地台B之电磁场最小,四座基地台周围环境的平均电场为0.859625V/m、平均功率密度为0.0019755W/m2,与个别基地台差异不大,总而言之所有量测之电磁场皆合乎限制标准。
4 结论
本研究中针对安徽联通马鞍山地区基站的周围环境进行电场测量,并将其转换成功率密度,来观察功率密度随着区域点不同的变化,从测量中知道电磁场虽然会因为距离的增加而衰减,但是由于不同基地台天线的辐射场型也不一样,天线倾角也会随着天线所需涵盖范围做出不同的调整,测量的地点也随着该区域自然条件有所不同,所以测量的区域数据不一定会随距离而变化,本次所测量的区域电磁场均符合国际标准,并建立区域电磁场分布情形,可提供给在基地台周围居民作为电磁风险判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考虑到城市交通路面的压力问题,如何有效利用城市空间成为人们密切关注的话题,而地下
轨道交通的建设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盾构法施工由于施工速度快、对地面建筑的影响较小
以及与路面交通之间没有相互影响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地铁隧道施工中来。但是盾构法施工
同样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尽管盾构法施工的技术相对较为安全可控,但是在进行施工操作时
难免会对施工周围附近的土体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不能有效处理这个问题,这将会给地面
建筑的正常使用带来一定的潜在风险。因此,加强对盾构法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分析非常
具有研究意义。基于此,文中笔者就当前盾构法施工对土体的扰动影响进行分析,在此基础
之上对如何对盾构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进行有效控制措施进行总结。
关键词:盾构施工、盾构法、周围环境、影响、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U455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对城市道路的压力也在急剧增加,为了有
效利用城市空间,发展地下空间成为当前大中城市的必然之选。但是在进行盾构
施工时,难免会对施工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如不能及时控制,将会危及到
施工周围建筑的安全。因此,做好盾构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分析非常重要。
盾构施工过程中,首先会引起施工周围的土体松动,产生土层位移,最终导
致事先预埋的管线、与土层接触的建筑物产生轻微的变形,影响到建筑物的正常
使用。而针对盾构法施工影响周围环境的研究,首先应从土体扰动机理进行分析。
二、盾构施工对周围土体扰动分析研究
地铁盾构施工通过盾构机(TBM)沿隧道土层掘进、出渣,即时控制开挖面与
围岩不发生坍塌或失稳,并在机内完成管片拼装、形成衬砌,进而实施壁后注浆。
地铁盾构施工引起土体的扰动主要通过挤压或松动土体、加载与卸载、改变孔隙
水压力引起土体性状的变异、地表隆起或下沉等。针对盾构施工对土体产生的影
响规律机理,国内外学者做了长期大量的研究。
1、早期预测地表沉降的经验公式
基于对隧道表面沉降槽形状的观察及大量实测值数据,Peck最早提出了预测
地面变形的公式。1969年Peck首次提出了预测地表沉降的经验公式,Peck认为
隧道盾构在施工阶段地面沉降由土体损失引起,公式假定土体不可压缩、不排水,
沉降槽体积等于土体损失的体积,横向地面沉降量大致呈正态分布。估算公式为:
Peck公式对此后的工程实践与科学研究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很多学者基于此
公式进行修正研究。
Clough和Schmidt提出在饱和塑性粘土中,地表沉降槽宽度i=R(z/2R)0.8,
式中,z为隧道中心埋深;R为隧道半径。随后的研究中,Attwell等学者进一
步修正了沉降槽宽度系数i;Oreilly和New则提出i和z近似线性相关。
2、隧道及地下结构的弹塑性有限元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如今,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
从而使得了数值模拟分析盾构法引起周围环境的影响成为了可能。目前市场上有
很多有限元分析软件,如:Midas-GTS、abaqus、ansys、Plaxis等。这些均可
应用到盾构施工中来。由于盾构施工所引起的地面地表沉降是一个空间问题,在
这个问题上,国内外很多学者也对此进行了分析。3D非线性数值分析方法对计
算机的运算能力要求相对较高,其工作量大,迭代不易收敛,通常情况下,研究
人员会将这种数值简化成二维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对环境参变量进行变量控制,
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准确得出结果。
国内外学者对盾构施工有限元模拟方法做过很多研究。RoweLo和Kack引入
反应土体松散程度的间隙参数来模拟盾壳周边土体扰动,大致过程为首先移除开
挖土体,对隧道周围土体不施加约束,任其自由变形直到土体径向收缩值达到预
设间隙参数值时再激活衬砌单元;张云等将盾尾空隙、盾尾注浆、盾构机扰动后
的土体简化为多种材料相互作用、具有一定厚度的整体,用等代层来模拟。
三、分析盾构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的一些控制因素
隧道盾构会使周边的土体发生相应的改变,使之处在初始应力状态,通过对
原状土产生挤压、剪切、扭曲等多重的应力路径,从而达到使底层变形的目的。
隧道盾构的影响范围与程度的深浅往往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
个方面。
1、地基土特性
隧道上方的土层会因为一些因素从而造成一些自然载拱的出现,这些自然载
拱的形成会把顶部的压力平均分担起来。地基土层的压缩模量的大小将直接决定
地面沉降的大小。土层压缩模量不大的情况下,就会对地面的沉降和水平位移受
模量的变化产生重大的影响。
2、隧道埋深、隧道直径、管片参数的影响
盾构施工引起的地层损失的大小往往是由盾构的外径D而决定的。D越大,
损失也会增大;D越小,损失从而也会变小。在沉降槽的宽度相同的情况下,最
大地面的沉降也会随之发生改变;隧道覆土的厚度H越大,随之最大的地面的沉
降就会变小,而且地面沉降槽的宽度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得出最大地面沉
降会随着盾构外径D或隧道覆土厚度H的比例不同所出现的结果也会不一样。
在土压力的影响下,隧道衬砌产生的变形也会对地层造成一定的损失。管片
的硬度将直接决定地层的损失,硬度越大,损失越小;硬度越小,从而损失也会
随之增大。
3、土压舱压力值与盾构推进方向变动
土层的压力的大或小会使地面形成两种局面,大则表现为地面隆起,小则表
现为地面的沉降。在遁构推进过程中,TBM所出现的纠偏、叩头、抬头、曲线推
进会使之出现超挖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导致损失更多的地层。
4、盾尾空隙与壁厚注浆的影响
千斤顶在推动TBM前行时,会使盾壳内部的衬砌出现脱离的情况,这时盾尾
衬砌管片就会使土层间的土体出现松动,从而就会出现地面沉降。在管片脱离盾
尾的同时采取壁后注浆的措施从而来达到减小由于盾尾空隙引起的地应力释放
及地层损失。在实际灌浆压力大于地层劈裂压力的时候,浆液就会沿着劈裂面挤
入土体从而使地层发生一定的改变,同时也会把地面沉降增大,有效的控制注浆
压力使之不大于地层辟裂压力,这也是减轻盾构施工扰动地层的必要措施之一。
注浆量的大小也会使地层位移发生变化,注浆量太小的时候就不能把空隙填满,
注浆量太大的时候也会使地面出现隆起的现象。浆液固结后会有部分析出水份渗
入到土层里面,这时就会导致浆液体积发生变化,所以就会得出一个结论即盾尾
空隙体积一般都会小于实际注浆量。
四、防治措施分析
1、噪音防治措施
一般情况下,盾构施工产生的噪音是不能超过该地区噪音限制标准值的,虽
然有的时候也会超出噪音标准值,但是人们总会想出一些办法来减小这些噪音对
周围居民的影响。具体采取的措施有一下五点:
(1)尽量使用一些噪音比较低的施工方法或是器械,以此来有效的减少施
工所产生的噪音;
(2)对施工的器械安装消音装置或是进行隔音处理;
(3)合理安排器械使用的时间,尽量做到不影响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
(4)给予隧道施工人员添加隔音装备;
(5)设计或购买有关可隔音的装备,做到是噪音减少到越来越小。
2、地表沉降及构筑物变形的防治措施
(1)发生地表沉降归根到底还是因为盾构施工时对土体的扰动。因此,想
要减小地表沉降就必须从盾构施工时进行抓起,不断强化施工技术,以先进的盾
构施工来减小对土体的扰动,最终实现减小地表沉降现象。现阶段,在进行防地
表沉降中主要应用密闭式盾构,这种盾构对土体的扰动影响很小,从而减小了地
表沉降现象。随着环境保护的要求的逐步提高,这对盾构施工所引起的地表沉降
的控制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研制具备自适应能力的盾构施工参数系统就成
为防地表沉降的有力措施。
(2)提高管片的抗渗能力。地表沉降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管片渗漏水。而导
致管片渗水主要是因为以下几点:一是因为地下水流动使得土中细小颗粒发生移
动,使得土颗粒之间的间隙受到压缩,进而使得地表产生下降的现象。如在上海
地铁一号线自1994年建成通车之后,在长时间的地表沉降下,其沉降高度已经
累计可达250mm,导致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区间隧道的渗漏水。二是因为
地下水位的下降使得土体中相应增加了有效应力,产生了土体固结的现象,最终
导致了地表沉降。因此,想要提高管片的抗渗能力,就必须从设计阶段、施工阶
段、维护保养阶段进行综合控制,采用这种“三合一”的防止提高管片的抗渗能
力。
(3)构筑物变形是一个非常容易出现的问题,为防止构筑物变形要提前做
好预防措施,如加固构筑物,增强它的抗变形能力,或者采取一些隔离措施;当
构筑物已经变形的时候,就要采取弥补措施,将已经变形的构筑物进行纠正,不
同的变形程度要根据检测结果和施工场地的因素采取不同的弥补措施。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地铁的发展很大程度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在地铁工程建设给我
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地铁的修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地
铁盾构施工对施工周围环境的影响与施工环境周围的土体、土层及地面建筑物之
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结果,但这种影响也不是不可控制的,设计方案的合理与否、
施工过程是否严格执行等都是减小盾构施工对环境影响的主要因素。因此,为了
环节城市交通压力,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便利,做好盾构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的
控制非常具有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庭金:《基坑施工对盾构隧道变形影响的实测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
年02期
[2]彭晨陈扬勋:《复杂环境下地铁车站施工工法选择》,《山西建筑》,2014年03期
[3]梁旺:《浅议地铁施工对城市的危害及防治》,《科技创业家》,2013年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