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档案管理核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 abstract 】 this paper from the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of the archives management of the basic requirements, the core content and management measures three aspects specific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 keywords 】 :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File management; The core content; Managemen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水利工程档案资料管理的基本要求
水利工程档案是水利工程在前期、实施、竣工验收等各建设阶段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纸、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它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依照档案法规要求,做好水利工程档案工作,是工程参建各方共同的职责和任务,是维护国家利益,保护自已合法权益,提高管理水平和应急能力的需要。水利工程档案是工程建设审计工作的依据、是工程验收的依据、是质量评定的依据、是工程建设质量查、改的依据和凭证。
1、档案管理的依据和竣工验收
水利档案管理的依据有:《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规定》(水办[2005]480号);《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档案验收管理办法》》(水办〔2008〕336号);《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验收管理规定》(水利部30号令);《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2008 );《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暂行办法》(水监[2002]370号);《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2000年1月30日,国务院令第279号)。
竣工验收主要是资料的验收:法人验收,政府验收,工程档案资料的验收﹙要求作专项验收﹚。工程档案要求真实、完整、准确、系统。真实是要求没有虚假的资料;完整是要求工程档案资料不能缺项,即所有应归档材料的类项必须齐全;准确是指档案资料所反映的内容要准确,其中包括文字、数字、图形都要准确,特别是竣工图要能准确反映工程建设的实际状况;系统是指所有应归档的文件材料,应保持其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相关的文件材料要尽量放在一起,特别要注意工程项目文件材料的成套性。图片、照片、录音、录像和电子文件的归档反映建设项目建设过程的图片、照片、录音、录像等声像材料和电子文件材料,都是工程档案的重要内容,应做好这部分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关键是要及时整理,要将不同种类(照片或录像)的声像或电子材料分别立卷。
2、水利工程档案的归档范围与要求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的归档范围与保管期限、按照《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工程)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附件一)执行,工程档案保管期限定为永久、长期、短期三种,永久为50年以上,长期为15-50年、短期为15年以下,长期保存的档案实际保管期限不得超于工程项目的实际寿命。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档案必须完整、准确、系统,应归文件材料应字迹清楚、图面整洁、签字手续完备,所有归档材料不得使用圆珠笔、铅笔和红墨水等易退色材料书写,档案整理应有科学的分类方案,案卷质量符合《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DA/T28-2002)。
3、档案资料验收与移交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档案验收,是工程竣工验收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水行政管理部门在组织水利工程验收时,须通知相应的档案管理部门作为验收委员会成员负责工程档案的验收工作,工程竣工验收前,项目法人应组织参建单位对所承担的工程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归档进行认真检查,确认已达到规范要求后,写出自检报告,在申请工程验收时,一并报上。实行总承包的,应由总承包单位负责向建设与管理单位移交;实行分包的,应由各承包单位向建设单位移交,或由建设单位委托一个承包单位汇总后,再向建设与管理单位移交;实行监理制度的,应由监理部门负责审查合格后,再由各有关单位向建设与管理单位移交;审查与移交均应履行签字手续。
移交与接收工程档案资料的时间,应视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而定。一般情况,单位工程完工后,就应完成有关工程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随后即可进行档案资料移交与接收工作。
二、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的核心内容和管理措施
建设工程资料是工程建设从项目的提出、筹备、勘测、设计、施工到竣工投产等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图纸、图表、计算材料、声像材料等各种形式的信息总和,简称为工程资料。主要包括工程准备阶段资料、施工资料、监理资料和竣工验收资料等。建设工程资料,是建设工程合法身份与合格质量的证明文件,是工程竣工交付使用的必备文件,也是对工程进行检查、验收、维修、改建和扩建的原始依据。参建各方都负有收集、整理、签署、核查工程资料的责任。为了保证工程的安全和使用功能,必须重视工程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因此,我们应当规范工程资料的管理,将工程资料视为工程质量验收的重要依据,甚至是工程质量的组成部分。
1、水利工程档案的核心内容
1)工程准备阶段资料:是指工程在立项、审批、征地、勘察、设计、招投标、开工审批及工程概预算等工程准备阶段形成的资料,由建设单位提供。
2)施工资料:是指施工单位在工程具体施工过程中形成的资料,应由施工单位负责形成。主要包括单位工程整体管理与验收资料、施工管理资料、施工技术资料、施工测量记录、施工物资资料、施工记录、施工试验记录、施工质量验收记录等。工程竣工后,施工单位应按规定将施工资料移交给建设单位。
3)监理资料:是指监理单位在工程设计、施工等监理过程中形成的资料,主要包括监理管理资料、监理工作记录、竣工验收资料和其它资料等。监理资料由监理单位负责完成,工程竣工后,监理单位应按规定将监理资料移交给建设单位。
4)竣工验收资料:是指在工程项目竣工验收活动中形成的资料。包括工程验收总结、竣工验收记录、财务文件和声像、缩微、电子档案等。
2、工程资料的管理职责
1)工程资料的形成应符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质量验收标准、工程合同和设计文件等规定。
2)参建单位应将工程资料的形成和积累纳入工程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
3)工程资料应随工程进度同步收集、整理并按规定进行移交。资料组卷与资料份数应符合规定。
4)工程资料应实行分级管理,由建设、监理、施工单位主管(技术)负责人组织本单位工程资料的全过程管理工作。建设过程中工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审核工作应有专人负责,并按规定取得相应的岗位资格。
5)工程各参建单位应确保各自所形成的资料的真实、有效、完整和齐全。对工程资料进行涂改、伪造、随意抽撤或损毁、丢失等现象,应按有关规定对相关责任人予以处罚,情节严重的,应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水保档案管理的必要性和对策
1)没有统一的水土保持档案分类标准和编码体系, 档案资料调阅、调集或查询困难, 档案信息利用率低, 或大部分既有资料未归档、建档。
2)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多头管理现象普遍存在, 档案资料分布散乱, 。
3)档案管理人员匮乏 。
4)未实行专业化管理, 档案资料保管或存储的软、硬件条件差, 档案资料破损现象严重。
5)法制意识不强, 档案管理工作未引起各地的重视, 也无专项经费投入, 制约了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建设。
规范水土保持档案管理的必要性是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水土保持决策科学化、水土保持法制化和规范化建设以及提高水土保持行业管理能力和工作水平的需要。规范水土保持档案管理的对策应建立水土保持档案资料库,进行统一档案编码和密级标准, 建立水土保持档案管理体系,提高档案法律意识, 建立并完善水土保持档案管理制度,培养并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水土保持档案管理队伍。挖掘档案资料潜力, 为水土保持及社会公众提供服务。
三、总结
水利工程资料管理必须纳入项目管理的程序中,资料员应参与生产过程,及时掌握施工管理信息,便于对资料的管理监控。工程资料的收集必须与实际施工进度同步。对所提供的资料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不予结算工程款。按质量验收记录、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记录、施工技术管理资料、工程安全功能检验资料核查和主要功能检查资料等划分,同类资料按产生时间的先后排列。根据实际条件,配备必要的存放资料的箱柜存放资料,并注意做到防火、防蛀、防霉。规定移交、归档。按时移交给公司、建设单位和城建档案部门。
【参考文献】:
[1]梁静.水利工程档案管理与发展J.湖南水利水电,2008,(4):78-79.
档案是全部活动的真实记录,它体现一个单位成长与发展历程,是宝贵的经验财富和重要的信息资源。因此,档案管理是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对事业单位效益产生重要影响,是事业单位提高绩效,增加效益,科学管理的重要保证。 下面根据工作的实践,就如何做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目前所面临的形势
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是档案工作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档案信息化是一个以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为主导,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信息网络为基础,信息人才为依托,档案信息、法规、政策、标准为保障的综合体系。它可使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环节更透明,为档案管理打造一个全新的管理体制,重建档案管理系统和结构。
提到档案管理,不少单位认为把档案资料输入电脑中就标志着企业进入信息化管理了。甚至出于思想观念和知识水平所限,一些人对于新技术、新流程不去主动学习接受,从而产生抵触情绪。所以在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会遇到人为观念的影响。
二、阻碍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瓶颈
1.档案软件缺乏通用性。档案部门使用的计算机型号不一,规格各异,开发的软件不能互用,并且没有一个既适用于文件检索又可用于档案信息管理的计算机管理软件系统,由于不能互调,就不能利用电脑完成信息管理工作,不能快捷地出版信息编辑成果,这制约了档案信息电子化的进程。
2.档案信息缺乏共享。在我国至今还没有建立一个达到数据交换的机读目录档案系统,档案信息系统和网络建设形式各行其是,层次不一,规范性、开发性、服务性、共享性较差,不能适应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要求。
3.档案管理缺乏规范。档案信息管理电子化的前提是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但由于历史原因,档案室业务基础差,案卷质量不高,特别是各类档案的著录细则相容性不强,系统软件移植性差;档案自动化工作尚无统一标准,仅着眼于某一个馆或某个专业系统,无法全面实施、推广统一标准,这也制约了档案信息工作电子化。
4.档案管理技术缺乏创新。档案的技术标准、组织工作程序标准未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特点和发展考虑,越来越多的归档“文件资料”是磁盘、光盘,现行的档案整理、分类方法、著录标准及有关规定已不能完全适应。
5.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实现档案信息电子化,首先要有现代化的人,管理人员要有较高的知识层次和先进技术水平,不能仅仅满足于一般的计算机操作。从目前看,许多档案部门缺乏现代高技术人才,其中档案、信息处理复合型人才就更奇缺,大部分档案人员现代技术水平偏低,甚至有现代文盲现象。尽管引进了现代化设备,仍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就谈不上档案信息电子化了。
三、如何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
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中,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数据存储量大,检索速度快等优势,大力开发适用于计算机完成的档案检索方法和存储模式。要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从技术与管理两方面,确保档案实体与载体的安全,确保网络传输及档案数据的安全,将归档纸质文件与归档电子文件采用“双轨制”整理方法,两者编为一致的档号和著录信息,利于查阅和管理,并做好数据备份工作。有条件的单位,逐步推进数字档案室建设,把分散于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以数字化形式存储,以高度有序的综合档案信息资源为处理核心,向各类工作提供大规模、大信息量的分布式数字信息服务,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
(1)政府集中优势资源,统一开发档案管理通用的软件系统 。在软件系统的开发上,可以考虑借鉴垂直管理部门如国税系统的经验,由政府集中优势资源开发部分行业通用的业务软件,统一下发给各地档案机构免费使用,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极大地减少各地在软件开发上的重复投入,另一方面也可以确保业务软件系统的开发水平,同时也为以后各单位分布式档案信息资源库体系的形成减少障碍。
(2)调结构,提素质。在当前形势下,要不断提高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可以通过引进与培养和结合的方式调整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引进档案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对现有管理人才通过培训、在岗自学等方式进行培养,建立一支掌握档案管理和信息技术,知识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才队伍,能够适应档案管理的发展需要,有效解决档案信息开发利用不足等间题。
(3)健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安全保密制度,是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的核心要素。档案信息的安全包括档案管理系统软硬件自身的安全,还包括档案信息传播的安全,即信息不被许可的人知晓、获得。实行计算机管理档案之后,除了日常的事务外,我们还应对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做一定的工作,如计算机病毒的防范等问题。做好了以上工作,我们有理由相信运用计算机管理档案的工作一定会更好。
(4)转变档案管理方式。第一,数据处理在文件处理阶段就可完成,公文处理与档案管理有机结合,实现文档一体化可以自动完成各类档案资料的统计工作,绘出各类统计报表;第二,档案信息检索与提供利用方式的变革。网络环境下将实现自动分类、自动标引、自动编目及自动检索等工作,多数档案资源可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查阅和对外提供服务;第三,档案指导、编研下作从有形实体向虚拟网络转变等。信息技术重建档案管理的运行环境和作业环境,传统档案组织机构、业务流程,管理体系越来越不适应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趋势,所以有必要从管理理念到组织机构,从业务内容到业务流程进行有效重组,以适应变革的要求。
总之,档案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历史资源。因此加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工作,是档案部门面临的共同新课题。各事业单位尤其是档案管理部门,应从战略高度来重视和加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以档案管理信息化促进事业单位管理的科学化、高效化。
参考文献:
[1]国家档案局.《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2002年11月
关键词:档案管理;信息化管理;转型
档案文件是组织机构业务活动的记录。文件的生成、处理、利用过程中产生丢失、失真、失密、滞后等疏漏可能给组织带来难以估计的损失。档案在单位的组织管理、科研生产中发挥了保障和支撑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电子文件管理成为档案管理的新生事物,也为档案管理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信息时代档案理念的变化
在档案学研究领域内,近期对电子文件管理的研究不断深入。电子文件作为依赖计算机系统存取的新型文件,具有传统的纸质文件所不具备的鲜明特性,如信息的非人工识读性、载体的可转换性、信息的易变性等。这些特性一方面使其存储、传输、利用上更便利;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其社会功能的发挥,如法律凭证性。我国的档案学者提出电子文件要遵循前端控制、全程管理的原则。从业务流程重组理论出发,研究出一系列具有操作性的程序、工具和方法。使得档案管理上升了一个新的高度:即把文档作为知识管理的手段之一,把电子文件管理作为实现知识管理的前提和基础,知识管理是电子文件管理的发展方向。
二、信息化的现状与档案管理的位置
目前传统的档案文件管理已经相当成熟。现有档案文件从发展阶段来看,在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在档案管理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还达不到当前对电子文件管理的要求。而随着单位局域网的使用,各类管理业务随之向信息化推进,如计划管理系统、办公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仪器设备管理系统等等,由于这些软件的开发只关注于本业务的管理范畴,或受当时技术发展时期认识的局限性,没有从档案文件管理的生命全周期考虑,也没有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来统筹设计,因此,工作中的各类管理信息系统还没有实现信息的整合、交互和共享,使得各类信息形成一个一个的管理孤岛,对今后电子文档的统一管理、保存、控制等都带来不便。
三、强化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重视企业档案信息管理,不仅体现在企业领导的讲话和文件制度中,更应体现在实际工作中,体现在企业适应新知识经济时代的有效机制中,体现在新的企业档案信息管理方法中,体现在加强企业档案信息开发的行动中。并在实施档案信息化管理时,注意以下方面:
1.要改变各业务系统“各自为政”的局面,电子文件管理模式必须经历从“分散”到“统一”的上升过程。实践证明,集中不但有利于电子文件信息的长期保存,还可以有效地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档案信息孤岛问题,最大化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传递。这是很多企业当前面临的信息技术的革命,也是企业面临的管理性的革命。这种革命是深层次的,涉及到方方面面,从建立企业全部电子文件档案管理,实现企业全息数字化管理的角度看,我们还处于起步阶段,还需循序渐进地逐步推进。
2.档案管理形态要与单位管理形态相适应。档案管理按形态划分有档案实体管理、档案信息管理与档案信息资源管理。采取哪种管理形态应与单位的管理体系相适应,不宜盲目追求档案信息化管理。原有的信息化基础、设计和生产水平等,是建立档案管理形态要考虑的。当然我们最终的追求目标,还是要实现档案的信息资源管理,实现知识的增值。
3.档案管理手段要与单位技术形态相适应。档案管理中的手工管理、计算机辅助管理、档案信息网络管理是档案管理运用现代技术的不同阶段,企业档案管理手段应紧跟企业信息化的步伐,但不能脱离企业技术管理形态盲目追求档案管理手段的更新。
四、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途径
(一)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理念下的档案管理新意识
现代管理学认为,如果不对工作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估,提高质量管理是不可能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也将“关注过程”作为重要内容。为了确保产品档案的质量,就要实行全面的、全过程的、全员参与的管理。由于归档材料具有来源分散、种类多、载体多,归档工作具有环节多,以及部门归档的数量和各门类档案的收集整理存在难度差异等特点,从文件的形成到归档,客观上、主观上都存在着复杂和多方面的质量因素。所以对档案质量的要求,既指产品档案本身的质量,也包括工作的质量,因此,通过对文件管理过程的控制,使每个环节的工作质量都符合标准要求。归档的过程,不但是档案人员和部门的一项管理,也涉及单位的各部门和文件形成者。
(二)完善制度,建立规范,合理配置资源
根据电子文件全程管理、前端控制原则及完整性、真实性、可读性保障原则,参照国家有关标准,制定本单位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制度。落实工作职责并纳入质量管理体系中。由于电子文件内容复杂、专业性强,归档前后都要进行修改,如果没有控制手段,仅靠档案部门是不能够保证电子文件完整、准确、系统。只有树立全员的档案意识,才能保证电子档案的质量。
统一电子文件归档格式。因为没有标准的制约,任何工作都会带有随意性。在工程项目设计过程中,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应建立一系列标准,如CAD系统软、硬件平台,制图的编辑软件、字库、图幅、格式,电子文件的数据类型、文件种类,电子文件的编号、著录,电子文件的归档范围和要求,工程项目电子文件光盘的信息组织、刻录、标识等,只有统一规范,才能保证归档的电子文件齐全、完整、真实、有效,便于长久利用。
合理配置资源还包括设备和人力资源。电子文件的形成、处理,都是在电子计算机软、硬件平台支持下完成的,因此充分配置电子文件管理所需设备是从事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的前提。电子文件的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和提供利用都要由电子文件管理人员负责实施完成,因此,配备一定的人力资源来负责电子文件的管理是工作能顺利开展的前提。
(三)打破传统思维,贯彻前端控制思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中明确要求:“对电子文件的形成、积累、整理、归档应实施全过程管理,以保证电子档案的质量”。实践证明电子文件归档与传统纸质文件归档不同。传统的做法可以不管文件形成过程中的具体细节,只要根据文件的保存价值,在项目结束后对其进行收集、整理、归档、保存,但电子文件沿用这种方法行不通,如CAD设计图纸,由于文件系统格式不同,会造成无法使用的情况。因此,在组织的流程设计和电子文件管理软件的设计中,必须将前端控制的思想体现于其中,实现全程的有效控制。如通过文件登记时捕获的元数据来控制电子文件的归档,通过访问权限元数据来控制电子文件的存取,通过核查电子文件的形成、管理和利用过程中形成的元数据进行安全审计等,从而有效防范和降低电子文件管理的风险。目前,前端控制的理论不仅仅是对于电子文件的归档而言,任何类别载体的文件材料,都可以从归档源头上进行质量控制,通过网络管理平台,形成部门归档质量实时监控、评价的基础数据。
(四)纸质文件与电子文件同步归档
【关键词】电力企业 档案管理 管理水平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智能电网的发展,电力档案包含的信息容量也越来越丰富庞大,电力档案巨大的利用价值也越来越被社会认识和发现。电力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行业,在服务国家经济发展、服务百姓民生等方面有着特殊的地位。如何及时有效地管理并利用这一庞大的资源,更好地为电力工业的科学决策、生产经营和科学研究提供及时、全面、准确的服务,已成为电力档案工作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以下结合本企业档案管理,谈谈对电力企业档案现代化管理的认识。
一、企业档案管理概况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计算机网络的深化应用,公司十分重视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应用。 通过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公司建立了计算机档案数据库,利用计算机编制了档案案卷目录、分类目录、专题目录、全引目录等多种检索工具,实现了档案计算机网络检索。同时有效地实现与其他业务系统(如办公自动化系统、设计院工程竣工图纸管理系统、合同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的无缝连接,及其电子文件的实时物理归档,极大地提高了档案的利用率。为公司开展企业发展规划、运行分析、设备检查、勘测设计、工程施工、编史修志、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等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二、企业档案管理的存在问题剖析
电力行业是资金、技术密集型的行业,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力企业在档案管理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历史、人为、技术及管理方在面的原因,与现代企业档案管理及今后电力发展的需要还存在着一些差距和不足。
(一)企业档案管理与电力技术发展还不能有机融合。
电力服务涉及千家万户,电力从生产、传输、运行,到销售、计量、使用、结算、管理是一个十分复杂繁琐的过程,为实现管理需要,电力企业建立了一系列各种专业的计算机管理系统,这些系统承载着大量的电力企业管理信息,并且随着电力的发展而快速的更新。但一些系统在先期开发时并未考虑与档案系统相融合,档案管理人员如果不进入到企业信息集成系统中去,则很难掌握到企业信息的核心部分或基本接收不到档案。
(二)电力企业对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电”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中国电力的大发展也就近几十年时间,一直以来,电力企业只注重加快电力工程的建设,而忽视了企业的档案建设。再加上部分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自身就对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工作责任心不强,直接导致原有一些档案资料的缺失,电力企业库藏档案资源不够丰富,影响了日后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档案服务和工作支持,使企业对于档案的需求和对档案的利用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三)企业档案管理现代化体制机制还不健全。
电力企业内部分工较细,未形成档案管理部门与各业务部门工作的有效联动,在工作过程中形成的材料归档还比较难,导致电力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与其它工作相比相对滞后。
(四)档案队伍的素质与电力的发展还不相适应。
由于历史原因,许多单位档案管理岗位属于人员安置型,造成目前电力档案队伍中整体素质不高,档案管理人员中缺乏既懂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又精通档案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不能很好地适应档案信息网络化建设的发展需要。
三、如何加强电力企业档案管理的认识
(一)融入企业主体,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优质服务。
在电子环境中,如果档案人员不积极介入文件的形成和保管过程,文件很可能不存在或到少不可能被鉴定、保存、编目或者提供利用。新形势下,档案工作应积极参与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在产生电子文件的源头就行使档案的监督指导职能。在各个系统的设计和运行过程中就应主动介入,加入电子档案文件的鉴定、归档、保存、利用等档案管理内容。档案工作者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学会运用专门的档案信息接收管理平台,要懂得如何控制和维护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实时性,掌握电子档案信息的收集、管理。
(二)管理机制健全是做好档案管理的保证。
要按照国家档案局新颁发执行的《企业档案工作规范》,结合电力企业档案工作的特点,制定并完善档案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并贯彻落实部门立卷责任制,切实将档案工作的"三纳入"、"四参加"、"四同步"纳入到企业各项工作流程,严格责任分工、规范过程管控、形成闭环管理。同时要建立档案管理机构负责,企业所有部门参与的档案管理领导机构,形成专兼职档案员相互配合、上下联系,部门和档案室相互贯通、左右协调、纵横结合的档案工作网络。
(三)提高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领导重视是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关键。要让企业的领导者和决策者充分认识到企业档案是"企业知识资产和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需要人人参与的重要工作。要将档案工作纳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工作计划上,摆上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职工岗位责任考核的制度中,对档案工作做到有领导分管,有部署、有检查、有总结、有奖惩,使这项工作得到持续健康发展。
(四)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在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中,人是最关键的因素,电力档案管理人员除了掌握归档和电力专业的基本知识外,还要了解一些文秘、历史学、目录学、社科情报等相关学科知识,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应具备有积极主动的组织协调能力、观察和分析能力、处理业务水平的能力及应用现代手段的管理能力。所以企业必须将档案人员综合素质培养纳入单位人才培养计划,通过专业培训、继续再教育、进修学习等方式全面提高档案管理人员提高业务能力和知识水平。
关键词:新时期背景;人事档案;管理;利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这一名词被人们广泛提及,企业之间的竞争力有所增加,关于企业人事档案工作的管理和利用这一问题,企业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有些不得当的地方,笔者就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新时期背景下人事档案工作的管理和利用问题。
一、新时期背景下人事档案工作是完善企业竞争策略的先决条件
一个企业想要更好的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就要进行企业的竞争策略建设,在企业竞争策略建设中,人事档案工作的管理和利用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先决条件。进行企业竞争策略建设,实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标,使企业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学习和实践企业人事档案工作的管理和利用是一件必须长久持之以恒的事情,对于正在发展的企业集团而言,人事档案工作的管理和利用取得成功的最大障碍就是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态,即使企业人事档案工作的管理和利用可以在短期内取得显著的效果,但人事档案工作是没有止境的,由于企业间竞争环境是不断变化的,企业必须坚持“持续改善”的原则,完善新时期背景下人事档案工作的管理和利用,靠企业自身的团队学习和实践。
二、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推进企业核心管理的关键
在目前我国企业发展中,我国企业在发展时间和能力的积累上都相对落后,我国企业管理层面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一些企业的人事档案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素养有待提高,管理技术需要强化掌握,企业人事档案管理者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独自处理能力上面有所欠缺,在这些问题之上,企业的人事档案管理理念落后,这就需要企业实施人事档案精益化管理,以促进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完善,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实现需要实施企业管理改革,对企业人事档案管理者进行先进管理理念的培训。
企业人事档案工作的管理和利用首先是一种科学的企业人事档案管理方法,企业人事档案工作的管理和利用能够将有限的资源发挥到最大效能,企业人事档案工作的管理和利用是一种管理理念,体现了组织对管理的完美追求,贯彻了人事档案管理严谨化、精益求精的思想。企业人事档案工作的管理和利用基于企业战略清晰化、资源效益最大化、企业档案内部管理规范化的基础上进行,企业人事档案工作的管理和利用能够将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相结合,是企业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综合需要。
三、人事档案工作的管理和利用之人事档案基本信息构建
企业人事档案工作的管理和利用中的人事档案基本信息构建是指建立、管理与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息息相关的基本信息,人事档案基本信息的构建优点在于既可以用来指导企业逐步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和利用体系,以便充分的做好企业人动之前的准备工作;又可以为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的人事档案工作决策和指导工作提供人动后的人事档案管理恢复工作提供有力的信息上的支持。
四、确保新时期背景下人事档案工作管理人员的专业化
建设高素质的人事档案管理队伍,不仅是新时期背景下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新形势下人事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新时期背景下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当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过硬的业务技能,实现由“专才”向“通才”的转变。一要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学习新时期人事制度改革的文件和有关规定,准确把握政策标准;熟悉人事工作相关业务,如工资政策、考录、调配、编制业务和人才开发、员工管理等业务。二要提高现代管理能力。现代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传统的档案管理技能,还要善于运用计算机进行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并进行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三要提高理论研究能力。善于总结工作经验,认真开展理论研究,积极探索,开拓创新,不断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五、确保企业人事档案工作的管理和利用手段的现代化
一是建立人事档案数据库,实施动态管理。利用计算机、扫描仪等现代设备,将人事档案资料整理输入计算机,通过相应的技术处理,将文字、图片、声像资料转变成数据资料,推进人事档案信息化进程,以实现档案查阅、借阅、归档、统计等日常工作的无纸化操作。人事档案数据库的建立,不仅能够全面反映员工的基本情况、工作履历等固定信息,还可以记录员工工资、职级、学历、岗位变动等动态信息,一旦员工基本情况发生变化时,可以随时准确地将最新信息录入计算机,保证员工信息的时效性、真实性和准确性。二是实现人事档案网络化管理。建立员工人事档案局域网,在安全保密的基础上,通过局域网之间的相互联结,实现人事档案的网络化管理,保证各级领导根据不同的工作需要,随时调阅所需档案资料,从而提高人事档案信息利用的效率。
结束语:
新时期背景下企业人事档案工作的管理和利用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趋势,现代的企业市场竞争走企业人事档案工作管理和利用的道路。推进企业人事档案建设是完善企业竞争策略的先决条件。本文介绍了新时期背景下人事档案工作是完善企业竞争策略的先决条件,提出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推进企业核心管理的关键、人事档案工作的管理和利用之人事档案基本信息构建、确保新时期背景下人事档案工作管理人员的专业化以及确保企业人事档案工作的管理和利用手段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韩颖,王玲.高校人事档案利用工作的现状与对策[J].黑龙江史志,2007,(02)
[2]白杨,孟繁英.关于提高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04)
[3]盛桂兰.加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服务和谐社会建设[J].科技创新导报,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