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关于大数的信息

关于大数的信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大数的信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于大数的信息

关于大数的信息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交通信息化 大数据时代 契合

在大数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在交通领域发展过程中,信息化方式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尤其是智能交通的出现, 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交通信息化变革的发展。只有积极对其进行研究分析,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工作质量。

一、交通信息化以及大数据的探究

在我国交通发展过程中,交通信息化是智能交通的前身,各种信息功能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不仅提高了工作质量,而且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所在。在应用过程中其主要特点是以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交换、利用等为主,提供多样化的交通服务,并且其融合了先进的通信技术、数据通信技术等,形成了一个完善的交通管理系统,能够全面对交通管理系统的发展。 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建设,首先能够促进交通事业的持续发展,其次,能够加强对交通的监督的管理,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最后,能够有效提高交通运行的总体管理水平。交通行业信息化主要包含的内容较多,例如:以GIS技术为基础的交通业务的开发应用、数据库技术以及数据挖掘技术、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然后在城市交通、公路、水运等方面进行应用,

二、大数据时代下交通信息化的契合分析

2.1大数据综述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谓的大数据主要指的是在对事物分析利用中资料较多,并且相应的软件工具已经不能满足实际的数据需求,不能正常对相应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利用,不能为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服务。在1980左右,国内一些专家就已经意识到大数据的重要性,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大数据已经逐渐应用到互联网中。 据美国互联网中心的数据显示,互联网数据每年都呈现递增趋势,并且全世界的大数据基本上都是近几年才产生,这些信息涵盖的内容较多,在各个行业发展中,测量以及传递也会产生很多数据信息。在一些关于大数据的著作中,都对大数据的主要特征进行概括总结,其主要特点主要表现在:数据量较大、数据传输速度高、数据呈现出多样化、数据价值较大,这四个特点也显示出了在大数据应用中,各种大数据的数量较多,能够实现体量级别的跨越;数据涵盖内容较多,能够满足数据多样化的需求。另外,大数据在应用过程中,具有很大商业价值,且价值密度较低,例如: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只需要几秒就能完成,这也是传统数据应用中存在的主要差距。

2.2大数据是交通信息化主要的发展方向

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到2018年全世界的数据总量会达到29%的增长幅度, 如果以原来的148.7亿美元来计算,到2018年为止,就会增加到463.5亿美元。 传统交通信息化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大数据时代的发展需求,只有面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才能满通信息化的发展需求,在转型发展过程中,相应的数据信息也都已经实现智能处理,由此可以看出,大数据对于交通信息化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并且在各种先进技术不断应用过程中,大数据能够实现一些理论上存在的工作,并且大数据已经逐渐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融合在一起,其作用也越来越大,已经从原来的预测逐渐转变为依据城市交通的运行状况对其进行调整,保证交通的正常运行。在交通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大数据的影响,交通信息也呈现出多样性。例如:在交通运输过程中,其主要的生产量也会随着运输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据相关数据显示,全世界交通信息的总量已经成倍的在增加, 大数据多带来的影响也让数据的非结构性特征逐渐彰显出来。

三、交通信息化建设途径分析

1、交通服务系统分析。交通服务系统主要是以交通信息数据为基础,为交通管理以及公众服务提供技术支持。系统在应用过程中,可利用互联网技术建设公众服务信息网,为出行者提供气象环境信息、路网交通状况、路况视频信息和交通事件信息等,同时,也可以通过信息网及时向公众宣传交通行业的时政新闻、管理法规等。此外,公众出行交通服务系统还要与交通广播电台等媒体合作,实现交通信息的实时共享,为出行者提供可靠的出行信息。

2、视频管理服务分析。在交通信息化建设中,可运用先进的视频流量检测技术和事件检测模型,构建视频分析服务管理系统,实时监测路网交通信息,检测拥堵、事故等交通事件,并及时向用户相关信息。通过视频分析服务,用户可掌握道路情况,有效规避交通事件的发生。

总结:综上所述,在大数据信息背景下,积极对交通信息化与大数据时代契合的研究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提高交通信息化的发展,促进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关于大数的信息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信息素质教育; 高校图书馆;大学生

1 信息素质的内涵

信息素质亦被称作信息素养。信息素质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波尔( Paul Zurkowski)于1974 年提出,并被解释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或者是“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能”。从专家们的定义中可概括为三方面内容: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信息意识是指人的头脑对于信息存在的反映,是人对信息的感知和觉察,是人对信息的认识的需求,是人对信息的分辨和取舍意识;信息能力是指人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具体为信息检索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信息加工处理能力等等;信息道德是指在整个信息活动中人们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它是调解信息加工者、信息传递者、信息使用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

2 信息素质教育是时代赋予大学生的要求

21世纪的大学生所面向的是信息化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竞争十分的激烈。大学生必须适应信息化的社会环境,熟悉并能运用各种现代信息资源的获取方式,具有发掘、获取、加工处理、利用各类信息的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与智慧。当前,素质教育成为新世纪高等教育改革的主题,无论是世界各国政府,还是各所高校都普遍重视对大学生素质的培养。大学生素质由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信息素质、心理素质、劳动素质等组成,其中信息素质是大学生素质结构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且在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因而,开展对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对于培养其掌握适应信息社会生活的必备技能,提高大学生在信息社会的生存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3 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优势

3.1 丰富的信息资源。高校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信息的海洋” ,如今文献载体日趋多样化,大学生除了查阅传统的印刷型书、报、刊外,随着电子出版物和网络资源的出现和迅速普及,图书馆在也都在积极引进电子载体文献和网络信息资源,扩大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3.2 优越的环境条件。网络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将成为信息高速公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拥有大量的计算机终端,是一种典型信息集散地,具备自己的计算机信息网络,组建了图书馆自身的自动化网络系统,如公共检索系统、光盘检索系统、国际联机检索系统和网上查询系统,以及电子阅览室、文献检索室等等。此外,高校图书馆幽雅的环境,怡人的气氛;有整洁和谐的借阅空间,排列有序的书刊资料,醒目丰富的新书介绍和信息栏以及文明礼貌的图书馆员等,这一切都在无形中培养着大学生的信息道德素质。良好的硬件支持和外部环境为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提供了理想之所。

3.3 专业的人才。高校图书馆拥有一批训练有素、技术精湛、学识渊博的专家和专业人员,他们是高校图书馆开展高深信息服务的中坚和骨干力量,在具体信息活动中,有着读者无法比拟的工作经验、技术条件和专业优势。在信息和读者之间,他们除担当传统角色外,还将担负起信息时代所赋予的中介、顾问、教育等新角色,以帮助和指导读者获取信息。馆员在每天直接的、具体的各项信息服务中,增强着读者的信息意识,提高着读者的信息能力,改善着读者的信息道德,从而培养和完善着读者的信息素质。

4 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措施

4.1 大力宣传,培养大学生的信息意识。重视对大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观念的培养是培养大学生信息素质的关键。随着图书馆信息环境的改变,大学生利用现代技术进行自我服务的比重将逐渐增大。如果一名大学生缺少基本的文献知识和信息意识,不仅在学校的学习和研究中不能很好地利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即使将来进入社会,也是很难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发挥作用。高校图书馆是高校信息服务的机构,有责任、也有义务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因此,图书馆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大学生信息意识是时展的需要。

4.2 图书馆应针对不同阶段的大学生提供相应的信息教育。对新生,入馆教育是信息素质教育的开始,图书馆抓住这一时期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重点进行图书馆入门教育,使他们掌握基本的信息检索方法,初步学会利用图书馆各种不同类型的信息检索工具,培养其最基本的信息获取能力和信息接受意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针对高年级的学生,在进入专业学习后,迫切需要获取大量专业信息来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要求系统地学好文献检索课,进一步提高他们信息选择、分析与综合的能力,根据他们英语水平高的特,可以通过因特网与国际接轨,提供所需的动态信息资源。

4.3 开展多种途径的信息素质教育。高校图书馆可以开展文献信息检索课、开办信息素质培训班、编发信息教育资料、网络虚拟信息教育等方式,向大学生介绍馆藏信息资源和网上信息资源。使大学生了解图书馆、因特网、科研网、校园网等方面的信息知识,开阔视野,掌握多种信息检索途径,以激发大学生信息需求,增强其信息意识,提高其获取利用信息的能力。

4.4 高校图书馆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开展对图书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员必须树立全新的信息工作人员形象,不仅应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优质的服务态度,还要学会了解最新信息技术,熟悉信息处理,谙熟管理工作,具有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建设的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中,高校图书馆员只有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业务水平,才能适应今后信息社会的要求,这也是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

信息素质是信息社会中生存的个人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支柱之一的高校图书馆,理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担当起培养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重任,真正在信息素质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洪斌,马海群.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机制研究[J ].图书馆建设,2001,(5)

[2] 郭宗敏.论高校图书馆如何培养大学生信息素质[J].医学信息学杂志,2007,( 1)

关于大数的信息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数据;教育管理;信息化

现阶段,各大院校信息化建设迈入新的发展阶段,数字化业务系统的功能进一步扩展,在不同程度上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随着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大众已进入大数据发展时期,此时,软硬件系统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如何有效发挥上述海量数据的隐藏价值,提升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成为研究者重点关注、思考的问题。本次研究以大数据为研究视角,重点阐述大数据对教育管理工作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一系列有效开展教育管理改革的方法以期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重要的借鉴和参考。

一、大数据时代对教育管理信息化产生的影响

(一)赋予教育活动更大的灵活性

大数据是依据现代信息技术大规模、复杂的数据集合,其具有规模性、多样性的特征,信息处理和存储能力得到明显改善。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在于通过充分挖掘和分析数据,构建师生合作、互动平台,鼓励学生与老师进行交流和互动,充分发挥大数据的教育教学效果。为尽可能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新时期各类教学必须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前瞻性,从而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因诸多因素的影响,传统教育管理模式在提升教育活动灵活性等方面无法获得较好的成效。基于大数据背景下,受教育者可依据自己的需求挑选学习内容,如此就能有效提高受教育者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有利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

基于传统教育活动下,日常出现下列情况:老师不停地讲解、学生也在认真听讲,但很少有学生主动、积极地回答问题。由此表明,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不强,这种教学课堂无法获取良好的效果。在大数据技术应用之后,学生答题、复习等信息可以及时被有关设备监测并记录,老师通过深入分析学生的各种信息,并第一时间向学生反馈其日常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升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性,进而改善师生的关系。大数据发展背景下,学校师生几乎处于“透明”的生存状态,每个人在数据空间内均会留下痕迹,展示师生的需求意愿等情况。管理人员只要收集和分析有关数据,便能真实掌握现实师生的行为,准确定位师生的实际需求,达到精细化管理的效果。

(三)有利于快速普及优质的教育资源

现阶段,我国计算机普及率达到较好水平,此时,越来越多的人利用电脑展开学习。因每个受教育者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每个人偏向的课程有所差异。大数据背景下,人们可依据自身的需求选择课程,那些处在偏远地区的受教育者可享受全国乃至全世界优秀老师的指导,这种方式不仅达到按需教学的效果,也有利于快速普及优质教育资源,进而提升受教育者的知识水平。

二、大数据时代如何开展教育管理改革

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无法预料,其覆盖面、处理能力等方面均无法准确掌握,但始终追求更加卓越的发展。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应紧跟时展进程,在明确教育建设目标基础上,为提升教育管理效率保驾护航。众所周知,高校管理工作设计部门比较复杂,信息传递准确性、时效性不佳,此时,如何做好教育管理改革工作尤为重要。

(一)大力推行信息化改革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从根本上颠覆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此时,每位教育人员要树立大数据思维模式,善于开展数据分析,以此制定最佳的管理,促使教育教育改革顺利进行。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教育者的经验和高校办学理念不再是教学的主导原因,利用数据辅助教学,以期提升高校的教学效果。同时,根据学校整体发展层面开展教育信息化改革工作,构建相互交流和共享的平台,满足大众对数据的需求。众所周知,构建信息管理系统是保障大数据技术顺利实施的基础,只有建立数据管理体系,方可充分挖掘大数据带来的有效信息,提高各方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

(二)创新教育信息化管理模式

使用大数据技术重点在于教会人们如何应对数据问题,即:追根溯源,找到引发问题的主要原因,以此提出恰当的解决对策。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中,数据存在完整性不足、连贯性不佳等问题,导致决策者制定的决策出现片面性、主观性较强的问题。使用大数据技术后,有利于及时克服以上弊端,更加民主地解决上述问题。教育管理信息需要教育者在管理手段上广泛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借助教育管理软件对日常教学管理中的选课、排课、教务等环节实施高效、准确的管理,以此适应院系和学院之间的管理要求。

(三)提升教师的素质水平

古语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一句简单的话就概括教师这一职业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必须付出十倍乃至百倍的精力加强业务学习和管理,使自己真正成为解惑者。想要成为新时代的学习者还应具有改革意识,在掌握原有专业知识基础上,不断吸收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重点强化自身解答问题、查找资源、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等能力,利用一切机会了解各信息设备的运行原理,在学习过程中有目的提升数据的检索、存储等熟练程度。必须注意,为尽可能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带头作用,学校必须设置科学的激励机制,事实证实该措施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四)强化信息化管理各环节

随着高校信息化的建设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校园网在日常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师生进行教学、科学研究等环节中存在诸多隐患,如:病毒入侵、传播不良信息等。此时,做好高校网络安全的建设和防护工作,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内容。通过入侵检测系统,对系统中的漏洞进行扫描,及时督促商家更新软件,确保数据的安全。大数据发展阶段,数字化管理主要展现在数据的采集工作。强化高校对教学、科研等方面的采集,方可储备一定的的数据信息,以此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同时,利用已采集的数据信息,在合理的方式下获取真实的数据,实时掌握各项数据,以此提出更好的应对措施。加之,在大数据背景下对科研、管理等信息进行整合,如:教师的信息、学生隐私等,整合数据信息有利于维护师生的隐私,有效保护各个方面的数据信息,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

三、大数据技术在教育管理信息化中的应用展望

通过对学校的各个信息系统数据、多方采集的信息资源(包括楼宇门禁、校园局域网、供电管理、音视频资源)、社交网络等信息的多维度融合,数据关联分析、挖掘,可以发现大数据技术应用能够在以下领域得到深度发展:(1)学生管理:可以了解学生的出勤情况、心理情况、学习情况,全面客观地记录学生成长轨迹,通过多维度反映学生发展状态的数据,为学生辅导员多方面了解学生提供新渠道,为授课教师做到因材施教、个性化指导服务、提高学生的多方面能力、挖掘学生的兴趣度提供可信依据,还能为学生选择就业方向等工作提供指导;(2)教学管理:结合教师在课程平台中的问题答疑及作业布置情况、上课学生出勤情况、登录无线局域网(Wifi)情况、学生考试情况、课堂的视频资源、学生评教信息等数据可以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有利于规范组织教学、示范教学;(3)院校管理:大数据时代,管理者可以通过学校师生员工在数据空间的信息痕迹,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借以洞悉兴趣爱好、需求意愿、性格特征等内心世界,预判现实中师生员工的未来行为,准确定位师生的需求,从而实现精细化管理;(4)后勤管理:通过学生的餐饮数据可以调整食堂的布局和用餐的品种以及用餐时间的保障,通过课表信息、学生进出教学楼的信息对教室电源控制管理起到节能效果等。总之,在大数据时代,利用大规模数据使碎片化的数据转化为容易整合的主体,借助集成和分析操作,让更多人了解大数据的本质并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展现教育管理信息化教学改革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本论文以大数据技术为研究视角,深入分析大数据对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影响,并提出大数据时代如何进行教育管理改革,以期为更好地开展教育管理工作提供重要借鉴和指导。

作者:程晓光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李亚翠.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迎来大数据时代[J].大学教育,2015,11(3):181-182.

[2]曲遥.大数据时代的教育管理模式改革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4):253.

[3]潘安,徐玮.教育管理信息化新发展:走向智慧管理[J].东方教育,2015,15(2):226-226.

[4]倪雄师.基于大数据时代校园管理信息化的创新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21(10):8-9.

关于大数的信息范文第4篇

一、大数据时代图书馆服务理念与模式创新

要创新图书馆的服务,就必须根据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方向和读者对信息、知识不断变化的需求来开展工作。图书馆要及时更新服务理念、深化服务内涵、拓展服务范围并树立服务创新理念。只有完善这些方面,才能提高图书馆的整体服务质量和效率,使图书馆整体能够紧跟时展潮流、立于社会发展的不败之林。

(一)创新服务理念

数字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推动了图书馆服务的改革和创新,为图书馆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为了促进基于大数据时代新型图书馆的发展,图书馆自身应该抓住时代赋予的机会,努力创新自身服务,以满足读者在新形势下对图书馆的多方面需求。数据分析技术的不断成熟,读者和用户知识的不断扩展,都要求图书馆向更加专业化、多元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因此,图书馆作为社会应用信息、技术和知识储备的前沿阵地,更应该站在信息技术的前沿,将大数据时代的先进分析技术运用到图书馆服务当中来,开展以用户数据分析技术为核心的图书馆创新服务形式,树立图书馆的品牌意识和特色服务理念。只有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网络技术的专业优势来提供优势服务,才能在激烈的时代浪潮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在不断升级自身服务的同时,图书馆还要树立开发资源共建共享的观念,积极加入到开放关联数据的行动中去,学会利用网络数据互联的模式对图书馆的资源和数据进行,进一步促进各个图书馆之间的互惠互利和合作交流。

(二)创新服务模式

大数据时代,图书馆要坚持以服务为根本和导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图书馆发展创新的命脉。当今时代,数字网络的快速发展,急需丰富和拓展服务手段和方式的现代化图书馆。因此我们要利用大数据时代的关联数据技术,不断优化图书馆的服务,让用户能够更加准确和方便地寻找想要的资源,确保图书馆的服务优于其他网络服务商,使图书馆能够始终占据服务高地,成为用户的数据中心和知识的枢纽中心。此外,要聚合一切可利用的数据资源,利用关联数据技术来改善图书馆的质量,使图书馆能够成为连接数据者和使用者之间的一条纽带,从而创新服务模式,实现不断优化和完善。

二、基于大数据的图书馆服务创新

大数据时代,图书馆从固定的馆舍、馆藏转变成虚拟的图书馆,随之而发生的是服务模式的变化,服务的模式转变为面向数据提供服务。基于大数据的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从知识服务、资源整合、信息检索三个层次展开服务。

(一)知识服务创新

进入数字网络时代,用户对知识和信息的需求在不断改变,他们不仅需要图书馆提供具体的知识检索和访问服务,还需要探索本身未知的知识和信息。这就要求图书馆必须在充分了解和掌握用户需求的情况下,提供能与环境互动的多个资源,并对知识和数据进行有效挖掘和分析。

2011年,“大学图书馆发展论坛暨数字图书馆前沿问题举行的高级研讨会”在四川省成都市举办,其主要内容就是确定图书馆未来发展的方向。会议参与方一致主张,国际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等公共文化传播机构要带头开展关联数据分析运动,以期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知识和信息服务。大数据时代中,开放式的关联数据为图书馆带来了发展机会。各大图书馆及相关机构也都致力于探索服务创新的新模式,例如书目数据如何开放,怎样嵌入用户系统,图书馆服务如何创新等等。大数据时代的关联数据技术使得图书馆的服务内容从之前的搜索、挖掘和组织、评价转化为更加深入和智能化的知识挖掘模式。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也从提供一般的知识检索转变为加入用户情景,模拟用户需求,让每一位用户都能探索到相关的知识需求,为用户提供了最佳的体验服务方式。同时,图书馆的服务组织也从之前的个体图书馆、区域图书馆转变成了全国图书馆联盟,使之充分融入了大数据的环境。

(二)资源整合服务

近些年来,国外图书馆对数据方面的研究非常重视。2011年在旧金山举办的国际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开放数据链接峰会上,来自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图书馆代表齐聚一堂,针对促进基于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关联和数据开放的实用性和可行性各抒己见。

现代图书馆存在的普遍问题是,数字资源没有实现一体化,“一站式”搜索没有具体应用,这就造成了寻找资源的重复次数和资源利用率较低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整合关联数据和资源,将传统网络上的资源,如地理数据、政府数据等整合成一个全面、大型、开放式的数据网络,以满足用户和社会各界的需求。

图书馆的资源整合不仅是多个信息资源库的有机结合,还是信息质量的有效叠加和优化。通过有效的信息整合,图书馆能实现除了浏览、检索等基本服务项目之外的其他服务。例如利用数据库进行数据的挖掘和知识的发现,再根据这些发现为用户提供更具主动性和针对性的信息服务,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也能提升图书馆创新服务的质量。

(三)信息检索服务

信息检索服务是图书馆服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大数据时代下基于关联数据的信息检索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信息检索可以从不同的数据源获得集成数据,以满足用户的多方面需求。这种信息检索方式是很多语义网应用的基础,并且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检索服务所呈现给用户的数据类型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应用为导向的信息检索服务,一种是以人为导向的信息检索服务。以人为导向的信息检索服务是专门为图书馆用户提供信息查询服务的,检索方法是通过关键词进行检索,并遵循类似于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的交互体验方式。只是图书馆的信息检索模式为用户提供的数据资源更加详细和具体,由此突出了图书馆作为知识和信息集合中心的特点。利用关联数据技术的信息查询能够增强数据信息的可用性,提升用户体验,提高资源的可查找性、可点击性和可传播性。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信息检索服务,还包括改善信息用户的相关词检索、图书馆OPAC检索服务、增加检索输出的内容类型、对检索结果按相关度排序、构建搜索人员的领域网络。

此外,利用关联数据的分析技术,可以有效增强数据信息的实用性,提高搜索资源的可查找性、可点击性和被利用率,从而有效提升用户体验的满意度。

三、基于大数据的图书馆创新服务实践

在有关图书馆创新服务的具体实践方面,早在2008年就有人在“数字环境下图书馆前沿问题研讨会”上提出。2009年,华中科技大学举办的“数字环境下图书馆前沿问题研讨班”涉及了基于大数据的图书馆创新服务这个主题。到2010年,上海图书馆召开了一年一度的“图书馆前沿技术论坛”,其主题直接确定为“关联数据与书目数据的未来”,由此可见,基于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创新服务势在必行。近些年来,国内在关联数据领域的研究持续升温,但仍旧处于初级阶段,这些研究成果中一些已经被信息类的外包产业所使用。比如宁波市的数字图书馆信息门户,其运用外包产业中的关联数据收集相关信息,并将之服务于外包人才培训和学术研究领域。

关于大数的信息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问卷调查;心理特征;教学管理措施

青年学生作为人类社会发展未来和潜在的知识型生力军,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艺术院校的青年学生由于专业的特殊性,使他们的心理与其他普通人文学科的大学生相比表现为更加敏感与偏激,个性张扬是人们对艺术院校大学生的普遍感受。云南艺术学院学生的个性特征如何,是否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他们的个人需求与社会需求是什么,影响他们心理成长的主要外部因素有哪些等等。

笔者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对云南艺术学院部分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调查方式及调查所揭示的问题

本问卷调查设计了20道单项选择题,主要调查研究艺术院校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独立性和自主性;学习动机和专业兴趣;人际影响和社交范围;社会公德五个方面的问题。本次调查的对象是云南艺术学院97级和2000级的学生,涉及音乐类、戏剧类、美术类、舞蹈表演类、工艺设计类各专业学生,参加调查的学生具有普遍性,有效回收问卷191份。经过统计处理,获得艺术院校大学生所回答的每个问题及每项选择的统计数据和百分比,从而使科学分析评价艺术院校大学生思想状况问题有了可靠的依据。

现将调查中展示的问题分析如下:

(一)艺术院校的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明确且积极向上,但有明显的个人主义倾向。在调查问卷中,我们设计了4个反映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从统计结果看,有以下特点:

l、大学生普遍持个人价值实现与国家利益相统一的人生观,但也有明显的安于享受的思想。

大学生在回答“你认为理想的人生是什么”中,有60%的人认为“在自己喜欢的工作中有所成就”,有25%的人认为“有稳定的工作,有幸福的家庭”,仅有9%的人同意“为祖国发展,社会进步作贡献”,有6%的同学希望“能挣大钱,有舒适的生活”。反映了当今大学生思想主流是重视个人成就,个人价值的实现。他们认为,个人价值实现与社会进步、祖国繁荣是相辅相成的,在个人取得成就的同时,也为国家作了贡献。同样在回答“你将来希望找一个什么样的工作?”有35%的同学回答“能发挥专业特长”,是选择人数最多的一个选项。有1/4的同学追求的是安逸、稳定、家庭生活享受,虽然不占大多数,但也反映一部分同学进取心不强,安于现状的保守思想。’

2、积极进取,勇于竞争为主流价值观,但需要积极的引导。

21世纪是竞争的世纪,是依靠创新推动社会发展的世纪。进入21世纪的青年面对未来的挑战是否在心理上做好了准备?问卷调查给了我们明确的回答。在回答“你愿意选择的生活方式”问题时,有46%的同学选择了“为了理想、事业,竞争、冒险、拼搏”,有42的同学选择了“走自己的路,不受他人左右”,仅有12%的同学选择“与世无争,知足常乐”。可以看到,艺术院校的大多数大学生们勇于面对未来的挑战,主动出击,为理想事业的成功积极拼搏、竞争,重视自我发展,个性独立。这种心态应该说是积极的,向上的,但是,由于艺术学院学生天性敏感,个性有情绪化倾向,这种以个人价值实现为目的的竞争精神往往过分地表现为情绪化宣泄,从而容易发展为缺乏社会责任和理性的过激行为。

3、对金钱的重视程度较低,社会性需求明显。

金钱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市场经济通过金钱来体现效率,衡量人力资本价值。艺术院校的大学生由于专业特点,有可能较早地参与社会,从事商业演出、美术设计、专业家教等具有酬劳的活动。但是,从调查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他们对金钱的重视程度远远低于社会青年,极少数的同学把挣大钱作为人生追求。在同学们回答“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时,他们的回答排序第一的“身体健康”,其次是“有一个好工作”,“友谊”、“爱情”、“地位”、“金钱”,最后是“学习成绩好”。在这里,金钱被排在了倒数第二位,友谊和爱情成为大学生重视的内容,反映了青春期的青年有强烈的追求爱情和人际交往的社会性需求。

(二)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热爱专业,但缺乏脚踏实地的学习态度。

当代的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受到了父母的过分的关心和呵护,父母不仅为他们尽量创造一个舒适安逸的生活条件,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为他们设计未来。为此,社会上一些有识之十发出了对这一代青年的担忧的声音。为了正确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和生活能力,我们在问卷中设计了相关的问题,调查得出了一些有益于重新审视当代青年的观点。

1、学习动机以兴趣爱好为基础,专业选择以自主选择为主体。

上大学选择学校和专业是青年进入社会,获取职业的准备阶段,对个人未来发展有重要意义。在回答“你为什么选择目前的专业和学校”时,有78%的同学选择“自己的理想和兴趣”,仅有7%的同学选择“父母替我选择”;在回答“你上大学的目的是什么”时,也有46%的同学选择“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对所学专业的兴趣”;有78%的同学对所学专业“很感兴趣”和“感兴趣”。可以看到,同学们在学校选择和专业选择中,都以自己的兴趣爱好为基础,以自主选择为主体,因而对所学专业有很强的认同感。这一方面反映了当代大学生自我发展道路设计中有很大的自主性,对专业十分热爱,同时也否定了社会上部分人认为进入艺术院校读书的学生是其他学校考不上才进入艺术院校的片面看法。(因为艺术院校的考生录取中,文化成绩低于其他普通院校,故社会上对艺术院校学生有一些误解)。

2、有一定的专业成就感,但缺乏勤奋学习、脚踏实地的治学态度。

在学习中,艺术院校大学生重视专业成就,积极寻求机会锻炼自己的能力,希望能够在专业上做出更大的成就。有40%的同学最崇拜“本专业的最高成就者”,在五个选择项目中比例最高;当在学校或社会上有一项能充分展示和发挥自己专业和特长的活动时,调查中有61的同学愿意“主动争取,积极参加”。但是,不少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缺乏勤奋学习的严谨治学态度,对他们来讲,学习成绩好坏无关紧要,只要毕业时获得文凭。专业成就感的心理预期与不重视学习的现实表现形成矛盾,以至于形成艺术院校的大学生自我评价高,实际专业技术差,专业应用能力弱,导致部分用人单位对艺术学院毕业生有好高婺远,无真才实学的不利评价。

(-)在生活中独立意识强,愿意(能)自己处理生活问题。

批评当代大学生生活能力差的报道经常见诸于媒体。艺术学院的大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家庭条件也较好,他们的生活能力如何呢?在问卷中有一道考察新生入学方式的问题,有45%的同学“自己独立到学校”,有42%的同学“自己希望独立入学,但是家长坚持要送自己入学”,仅有16%的同学“要求家长送到学校”。可见,当代大学生有强烈的生活独立意识,反映在社会表面的依赖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父母按照自己的意愿强加给他们的,如果父母放手让他们自由飞翔,相信他们能够自己处理好自己的生活。这一假设在另一道题“当你遇到困难时,如何处理”的回答中得到了肯定,有62%的同学“自己想办法,独立处理”,10%的同学“告诉父母,请他们出主意”,仅有1的同学“不知所措,感到很茫然”。

(四)交际影响、社交范围狭窄,环境影响单一。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个性心理的发展受到遗传和环境两方面的影响,其中,环境对人的性格形成、能力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考察大学生的人际影响、社交范围的目的在于了解青年学生影响他们心理健康成长的因素。学生们在回答“对你影响最大的人是谁?”时,有52%的同学选择“父母”,有20%的同学选择“老师”,可见,家庭和学校仍然是影响大学生成长的主要环境因素。值得注意的是,在回答中,高年级的学生与低年级的学生尽管影响的主要因素都是父母和老师,但是高年级的学生受父母影响的比例在下降,受朋友的影响比例在上升,说明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离开父母时间的延长,来自家庭的影响力逐渐弱化,社会性的影响力逐渐增强,这是大学生心理逐渐成熟的表现。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在高年级和低年级中都表现为相对稳定,并且是主要影响力来源,这进一步使我们认识到大学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职责的重要性。

本次调查调查了大学生交友方式,结果反映了大学生虽然有很强的社交需求,但是交友半径狭窄,他们的朋友大多为“同宿舍、同班级同学”,同系同学、同社团同学的交往不多,与其他系、其他学校同学交往更少,也很少有同学通过网络来交朋友。一方面渴望交友,另一方面交友面窄,这可能与同学们缺乏交流机会有关。因此,应加强大学与大学之间系与系之间,班与班之间的联系,多举办能增进学生之间交流与合作的活动,扩大学生的交往半径。这样不仅在于丰富他们的生活,增进友谊,更重要的是通过与其他学科、其他校园文化的同学的广泛接触,开阔视野,启迪智慧,促进开放性心理的形成。

(五)有很强的社会公德意识,但是环保意识仍然需要加强。

社会公德意识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体现。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觉悟程度,对中国未来文明进步有重要影响。为了考察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我们设计了4个题目:“当一个陌生人向你问路时,你会帮助他吗?”“在公共汽车上,你会不会主动让座?”“公共财物你会不会爱护?”“当你外出时,会不会随手将垃圾、饮料瓶扔在地上?”90%以上的同学对前三个问题的回答都是肯定的,反映了大学生有很强的社会公德意识。对于有关环保的第四个问题,有16%的同学回答“会”,表明尽管大多数同学有环保意识,但是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环保意识在一部分同学心中仍然较弱。大力宣传环保,让新时代的青年群体成为环保先锋,是实现未来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因此,应重视在校园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加强大学生的环保意识,让青年学生成为环保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

二、了解学生心理,因材施教,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对艺术院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的目的在干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思想意识,从而有针对性地按照学生心理规律开展学生工作和教学,更好地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通过对云南艺术学院学生的调查分析,在艺术类大学生的教育管理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正面引导大学生的个人价值与社会需要相适应,树立为国家富强作贡献高尚思想境界。

调查中我们注意到,艺术类大学生有明显的实现个人价值,追求自我成就的价值观,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淡薄。尽管他们认为个人成就与社会进步是相一致的,然而他们的出发点毕竟是从自我出发,如果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社会利益相冲突时,以个人价值为第一追求的价值观就会使他们降低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因此,加强艺术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强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激发其爱国主义热情,是对艺术类学生思想教育的重点。为此,应对学生加强正面引导和教育,注重教育方式的选择,以艺术院校的大学生们能够接受的方式,引导他们把对自我价值实现的追求指向发展专业技能和成就事业方面,同时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教育形式,促进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如采取社会调查的方式,使大学生深刻地感受到诸如贫困、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通过读名著的活动使大学生对人生有更深刻的理解;通过组织学生看爱国主义展览、电影以及听报告等方式使大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国家与个人的关系。

2、积极引导艺术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诱导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自我约束意识的形成。

艺术院校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最突出的方面是个性强,独立意识和自我表现意识强烈。在这样一种心理特征下,如果学校对学生的管理采取制定一系列制度规范,通过严格的奖励和惩罚措施,规范学生行为,不仅不符合艺术院校大学生的个性心理需求,而且,严格的约束与张扬的个性的矛盾往往还会引发一些冲突。为了适应大学生的个性心理,可以采取自主管理模式进行学生管理。也就是利用学生组织和学生社团,让学生自己组织各种学生活动和主动参与策划组织各种以学校、系和班级为单位参加的社会活动;让同学积极参与学校各种纪律、制度的制定,并且让学生自我检查、自我监督制度的遵守情况。学生自主管理模式一方面顺应了学生愿意独立思考、希望有更多表现自我机会的心理,一方面通过学生的广泛参与和自我检查激发他们主动负责和自我约束的意识,同时通过各种学生活动还可以满足大学生强烈的社交需求,增强学生与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3、针对学生专业兴趣浓厚的特点,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勤奋学习,为成就事业打好坚实的基础。

艺术类大学生入学需要进行专业考试,大多数学生在入学前就对所学专业有一定兴趣和基础,进入艺术学院后,在学院浓郁的专业氛围中,这种兴趣进一步得到强化。专业兴趣浓厚应该说是学生努力学习的原动力,然而在调查中我们看到大多数学生对专业成绩并不看重,他们认为专业成绩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实际的技能;文化课程是无关紧要的,重要的是专业课程。由于有这样的思想,致使一部分学生专业基础知识不坚实,影响了他们的专业水平向高水平、出精品方向发展;而且对文化课程的忽视使他们的整体素质和艺术修养难以提高,间接地影响了他们对艺术的领悟和表现。作为从事艺术教学的教师,应使学生明晰学习成绩与专业提高的关系,在教学中积极鼓励和肯定学生的专业兴趣,同时应时刻鞭策学生勤学苦练,严格要求学生的学习。还可以在校内和与其他艺术院校横向联合组织各种专业比赛,使同学们在竞争中增强刻苦学习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