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清明古诗

清明古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清明古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清明古诗

清明古诗范文第1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____杜牧《清明》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____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____杜牧《清明》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____王禹偁《清明》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____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____黄庭坚《清明》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____高翥《清明日对酒》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____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清明古诗范文第2篇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3、《清明》

宋·陆游

气候江吴异,清明乃尔寒!

老增丘墓感,贫苦道途难。

燕子家家入,梨花树树残。

一春回首尽,怀抱若为宽?

4、《清明》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清明古诗范文第3篇

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清明古诗范文第4篇

《沙漠中的苹果》

俩个生死之交的朋友艰难地行走在沙漠里,他们两个又饥又渴,步履踉跄,距离死亡只有一步之遥。这时,仁慈的上帝出现了,赐给了他们一棵苹果树,树上有两个一大一小的苹果。上帝对他们说:“只有吃了大苹果的人才能有希望走出沙漠,吃小苹果的只能抵挡一时饥渴,生存无望。”上帝离去了,他们俩相互对视,谁都没去吃苹果。

夜幕降临,他俩昏昏睡去。第二天破晓,一位兄弟醒来,发现另一位已离去,树上剩下了一个小苹果,他气急败坏,深感朋友的无情,背叛,冷淡,真可谓君子之交淡如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望着树上的小苹果,他摘下,毫不犹豫哽咽着吞了下去。

清明古诗范文第5篇

说到青霉素大家一定不陌生吧,这是现代医学中普遍使用的抗生素药物,用来对抗各种各样的炎症。可是这么厉害的药物被发明并用于日常医学的过程可不简单,它凝聚着三位科学家的心血,那就是英国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德国化学家恩斯特・钱恩和澳大利亚病理学家瓦尔特・弗洛里。

弗莱明的意外发现

弗莱明是英国著名细菌学家,毕业于圣马利亚医学院,曾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担任军医的工作。在战场上工作时,他亲眼目睹了许多因伤口感染而无法继续治疗的伤员的死亡,于是下定决心一定要研制出一种防止伤口感染的药物。

战后弗莱明回到了圣马利亚医学院,开始了防止伤口感染药物的研究。有一次弗莱明外出旅行前不小心将一个葡萄球菌培养基暴露在空气之中,过了几天,弗莱明回来了,他像往日那样细心地观察葡萄球菌培养基。

“唉,怎么会有绿色的霉?”弗莱明皱起了眉头,“奇怪,绿色霉的周围,怎么没有葡萄球细菌呢?难道它能阻止细菌的生长和繁殖?”细心的弗莱明不放过一个可疑的现象,他意识到这是一种十分厉害的霉菌,能分泌一种杀菌力极强的物质,把葡萄球菌杀死了。于是他将此霉菌分离出来,接种在肉汤里进行培养,又发现这种肉汤培养液即使稀释800~1 000倍,也能阻止葡萄球菌的生长,而此液给小白鼠注射又完全无害。他进行了一番研究,证实这种绿色霉是杀菌的有效物质。他给这种物质起个名字:青霉素。

弗莱明的结果发表于1929年,但是这种物质既不稳定,又不能提纯,不能用于临床实验,因此并未引起高度的重视。

得益于烂西瓜的诺贝尔奖

十年后,德国化学家恩斯特・钱恩在旧书堆里看到了弗莱明的那篇论文,于是开始做提纯实验。1940年冬,钱恩提炼出了一点点青霉素,这虽然是一个重大突破,但离临床应用还差得很远。

1941年,青霉素提纯的接力棒传到了澳大利亚病理学家瓦尔特・弗洛里的手中。在美国军方的协助下,弗洛里在飞行员外出执行任务时从各国机场带回来的泥土中分离出菌种,使青霉素的产量从每立方厘米2单位提高到了40单位。

虽然这离生产青霉素还差得很远,但弗洛里还是非常高兴。一天,弗洛里下班后在实验室大门外的街上散步,见路边水果店里摆满了西瓜,“这段时间工作进展不错,买几只西瓜慰劳一下同事们吧!”想着,他走进了水果店。

不料弗洛里在挑选好西瓜付钱时,忽然瞥见柜台上放着一只被挤破了的西瓜。这只西瓜虽然比别的西瓜要大一些,但有几处瓜皮已经溃烂了,上面长了一层绿色的霉斑。

弗洛里盯着这只烂瓜看了好久,又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忽然对老板说:“我要这一只。”

“先生,那是我们刚选出的坏瓜,正准备扔掉呢!吃了要坏肚子的。”老板提醒道。

“我就要这一只。”说着,弗洛里已放下怀里的西瓜,捧着那只烂瓜走出了水果店。

弗洛里捧着这只烂西瓜回到实验室后,立即从瓜上取下一点绿霉,开始培养菌种。不久,实验结果出来了,让弗洛里兴奋的是,从烂西瓜里得到的青霉素,竟从每立方厘米40单位一下子猛增到200单位。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AI文章写作

高效、专业、量身定制满意为止!

开始体验

相关期刊更多

清明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农机科技推广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华夏文化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陕西省社会科学联合会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8023296号-3川公网安备51010802001409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蓉零字第CH-B061号 统一信用码:91510108MA6CHFDC3Q © 版权所有:四川好花科技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

在线服务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