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有关黄河的诗歌

有关黄河的诗歌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有关黄河的诗歌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有关黄河的诗歌

有关黄河的诗歌范文第1篇

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2有感情的朗诵诗歌,提高朗诵诗歌的能力

3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伟大民族精神的内涵

教学重点及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赞颂黄河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内涵。

师来导学我来学

资料文献:

我的预习提纲(可不要忘了欣赏我的书上笔记哦)

一:基础常识积累:

1、字词(除课后读写机课下注释外)我还发现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diān峰()流xiè()狂lán()pínɡ障()发yuán()wǎn转()

哺育()澎湃()浊流()劈成()气魄()臂膀()

2、关于作者

二、结构内容梳理把握(我能概括和复述)

三、思想主题感悟(我最想说的话)

四、写作特色欣赏评点(可在书上做批注)

1、本文在写作上最值得我欣赏和借鉴的地方

2、我也怀疑权威,大胆指出不足

五、预习小结。

我给自己的预习评价()

2、课文必读汇报,我读一遍需()分钟

3、对不起,我还有问题。

【课堂研讨,合作展示】

一、导语设计(导入方式自由)

二、检查预习,公布小组得分明确本课目标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介绍本课梗概

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那些方面进行赞颂的?

二)、四边互动或分组完成

找出你认为描写精彩的语句,并分析好在哪里?

1这首诗歌的主要内容是歌颂黄河,在歌颂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找出你体会较深的句子,你觉得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2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什么情感?

3“黄河”这一概念已深深融入民族文化中,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与黄河有关的诗,你知道哪些赞颂黄河诗歌?请至少写出三句

4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摇篮,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摇篮。诗中说“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你能够从历史中撷取一朵小花来解释它吗?请用一段文字表达出来。

四、质疑释疑

五、学结,巩固练习

六、自测评估当堂检测(15分钟)

1分析下列句中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1)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2)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2现代文阅读《坐看黄河》

许多故事就那么流去了。

物化的岁月伸手可掬,每一掬却都已是过去。上一辈尚在感叹那些小去的孤帆远影,排天的浪花已溅湿我们的青春衣衫。

坐看黄河,看天上来的水,奔腾到海不复还。

这个世界平静的东西太多了,山巍峨吧,可很肃穆;云飘逸吧,又显轻浮。于是有了河,以一种沉重的流动,赋江山以活泼,给地球以血性,也让一种种生活有了千回百折的映照,一个个时代有了波澜壮阔的象征。

坐看黄河,我们无法无动于衷。

这是一条曾让风云人物敬畏得不能泅渡的英雄河,这是一条当同名乐章响起就会冲湿海外游子眼眶的母亲河,这是一条淹没过许多家园和梦想也滋润了许多沃野和希望的岁月河,这是一条负载厚重的泥沙也负载粗犷的船工号子的生活河。

我们已静坐不得徘徊不得,只能与她同行。

我们在岸边看河,河在历史里看我们。

1、选文的第二段写道“上一辈尚在感叹那些小去的孤帆远影,排天的浪花已溅湿我们的青春衣衫”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2、本文主要写“黄河”,为什么又提到了“山”和“云”?

有关黄河的诗歌范文第2篇

每周连载

当时,在云南的知识阶层和爱国学生比较集中的单位,如西南联大、云南大学、云南大学附中、建水的建民中学、路南中学等,大都有我党的支部。李公朴先生联系了楚图南、闻一多、、张奚若等几位教授,组织了一个青年就业指导小组。通过这个小组,可以占领一些中学的教学阵地。于是,就以指导小组的名义,安排我到云大附中作教员。

我和张光年到云大附中教书,在全校组织了戏剧组、音乐组、文学诗歌组、诗歌朗诵组,利用业余时间,向同学们讲授一些怎样唱歌,怎样作曲,怎样写作的专业知识之外,还传阅《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新民主主义论》等理论著作和有关解放区的其它书籍,如斯诺的《西行漫记》、萧军的《八月的乡村》等。还把音乐组学生的习作,与我译配的苏联歌曲、古典艺术歌曲一起,编辑成册在北门书屋出版,出版了《海之歌》第一、二集,文学诗歌组也出版了学生写的诗歌集。

此外,我们还组织了合唱团,利用音乐课的时间,给学生们排练并演出了《黄河大合唱》、苏联歌曲《光明颂》《夜莺曲》《喀秋莎》《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以及《向着抗战建国的道路前进》等一些解放区的歌曲,集体朗诵了高尔基的《海燕》,排演了话剧《北京人》、小歌剧《黄花曲》。在一次学生营火晚会上,我和张光年亲自参加演出《黄河大合唱》,张光年朗诵“黄河之水……”,我独唱《黄河颂》并指挥合唱,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教音乐可以说是驾轻就熟,但也有困难需要克服。比如,要翻译一首古典艺术歌曲教学生们唱,就很困难。当时只有两本日本版的《独和字典》和《露和字典》,工具书不适用,要把外文翻译成汉文,并使汉语和曲调的走向相吻合,有时一句歌词要推敲好几天。我记得翻译柴可夫斯基的《唐璜小夜曲》时,其中一句歌词原意是“我敢挑战死亡”,曲调在“死亡”这个词上用的是一个不稳定的导音(大音阶中的第七度音si),试唱起来总觉得词曲不太吻合,而且不押韵,经过了好几天的推敲,最后译成“我敢于挑战,面向死神”,虽然押韵了,但仍不尽人意。后来,在教唱这首歌时,我详细地说明了翻译的经过,从而得到了同学们更充分的理解和信赖。

有关黄河的诗歌范文第3篇

据此我们不难推断:这个“情”字在高考诗歌鉴赏中的重要地位。

江苏考纲要求:(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虽然这里找不到一个“情”字,但此处无“情”胜有“情”。因为我们大家都知道所有的文学作品都会抒发一定的思想感情,尤其是诗歌,它是所有文学体裁中最具抒情性的一种,这个“情”就像空气、水之于生命一样,看似无有,实际处处皆是,须臾离开不得。这也正是江苏高考古诗鉴赏年年都考思想情感的原因。所以鉴赏一首诗,就像和一个人打交道一样,只要我们彼此间建立起一定的情感,就什么话都好说,什么问题都有办法解决。

首先是一个字“望”。上天的安排也好,国家的规定也罢,你和一首古诗相遇了,而且99.999%是初次相见,就像你碰上了一个陌生人。注定的是,你们不能擦肩而过,你们必须有所交流。怎么办?先望望这个人是高是矮、是胖是瘦。哦,来者是个方正的律师(律诗),抑或是首袅娜的雌女(词)……

再近一点,看看面部长相(标题)如何,这可是对大多数人来说至关重要的噢。有时一眼我们就可以看出这个人脸上充满了“怨”情(《征人怨》),那个人一脸喜相(《春夜喜雨》),那个人正沉浸在思念回忆中(《春日忆李白》)。诗歌标题是他们的眼睛,包含了大量的重要的信息,而这些信息中,有的就是情感密码。

当然大多数情况我们很难仅凭一眼便了解他们到底在想什么。这就需要我们问一问(知人论世)。你姓啥叫啥?多大了?哪儿人?哦,是唐朝的柳中庸,跟那个王昌龄一个时候的人,虽然他们都怨恨在边塞走,但心中也有些许豪情。古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往往同诗人的人生经历、思想抱负以及所处的时代有关。

接下来,我们得仔细地看看他们的穿着打扮——看看这首诗都有哪些花花“意象”。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诗人情感的载体,读诗自然要注意意象。当然这里的前提是我们要有一定的察言观色的经验。比如,《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诗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意象,他们都是唐时边塞的地名,这就告诉我们这首诗是写征人的戍边生活,表达了征人的怨情的。古诗里常有一些意象往往跟一定的情感有关,如月,常是思乡的代名词;杜鹃鸟,多是凄凉哀怨的象征;鸿雁,往往跟游子思乡和羁旅伤感有关……这些都需要我们平日加强积累。

当然只有经验是不够的,我们还要锻炼见微知著的本领。一个人的性情如何,往往通过一两个关键的细节就可窥知,也就是要善于抓住关键词或关键句,也即抓诗眼。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

寻找和断定诗眼,首先要注意字、词语或句子的以下特征:一是统摄全篇的情调,二是深化诗句的意境,三是集中体现作者的感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的“愁”字。其次要瞄准词类活用。词的活用,往往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能,如,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最后,要体察精当的修辞。辞格的运用之妙全在于恰到好处的叙事状物、传情达意,如,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的诗眼“知”字,雨本无知,因人而知,拟人手法写出了春雨的善解人意,妙趣横生。

一般来说,按内容可以把诗歌分为:送别抒怀诗、羁旅思乡诗、思妇闺情诗、山水田园诗、怀古咏史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人生感慨诗、民生疾苦诗、哲理诗及其他。据此我们可以把握不同的情感:征夫思妇之幽怨(《征人怨》《梦江南》),羁旅思家之亲情(《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寂寞依依之友情(《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鹧鸪天·送人》《送魏二》)……

有关黄河的诗歌范文第4篇

炊烟属于蓝天/属于麻雀和云/阳光新鲜/永远属于成长的麦田/多年以前家乡简朴的姿态/成就了一位少年的前程/和一生一世的牵挂

细雨霏蒙的家乡/俗世很远/大雪纷扬的家乡/人情逼真/家乡站在和煦的春里和饱满的秋里/收获大地/荣耀无边

青春常在的家乡/母亲永远年轻/高处的家乡/长路漫漫/本真的稼禾/旷世绵延/坎坷的游子/正在回家

这首《关于家乡》的诗,以虚写为主,读来却是无比的真实感人。诗人已经走过了一段艰辛、坎坷的人生之路,作为漂泊在外的游子,家乡与亲人自然是他心中深深的牵念了。这时,在诗人的回忆与想象中,家乡的一切都是那么明媚简朴,那么超凡脱尘,那么人情逼真,那么荣耀无边……凡此种种情景,无不令人油然而生向往之情。思之愈深,念之愈切,诗人想起青春常在的家乡,想起永远年轻的母亲,不禁觉得:“高处的家乡/长路漫漫/本真的稼禾/旷世绵延”。如此,最后两句“坎坷的游子/正在回家”,不多的几个字,却已是蓄满了晶莹的游子清泪!

谁能拒绝麦地的宽广与热烈?在七月的王国/首先是内心的歌词熟了然后才是镰刀熟了/金属的光芒照彻天空:坚韧、理性而又狂放/金子般的麦地/远远超越了朝圣的火把

一切不属于幻想/一切像大地一样坚实/秋香/怀孕的秋香从齐乳的麦浪里抬起头/发现天底下没有什么比麦粒更饱满更美丽/没有什么比麦子更水蓝没有什么/比自己的劳动更芳香/更透明纯净/更丽质绝人/没有什么比自己的影子更辉煌

一切已不属于幻想/一切像大地一般坚实/劳动从歌声和忍耐中擦亮双眼/理想从骄傲和自信中放飞逼人的光芒/一切像麦子一样饱满无敌

《像麦子一样饱满无敌》这首诗,单从诗题中就不难看出诗人自信、喜悦、坚定、乐观的情怀。诗人一开篇就纵情赞美麦地的宽广与热烈,成熟的麦子、成熟的歌词、成熟的镰刀,给予诗人的是坚韧、理性而又狂放的信念与情怀。此时此刻,在诗人的眼里,“金子般的麦地”,“远远超越了朝圣的火把”。紧承第一节,我们不难看出,诗人将满腔的赞美之情给予麦地,其实也就是对劳动与生活的倾情讴歌。诗人行走于大地,凭劳动创造生活,用真情讴歌生活,因而诗中的感情读来真实、朴素而又强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劳动,让诗人目光明亮;劳动,让诗人放飞理想。诗人对未来满怀信心:“一切像麦子一样饱满无敌”!读着田世荣的诗句,我们仿佛一扫心中的阴霾,他的劳动,他的真情,他的理想,也带领我们,跟他一道向前去。

如果/远方的雪不能带来真确的纯洁/如果凛冽的大地只有一双孤单的脚印/那么/十二月的风/你会吹拂什么

十二月真确需要挽留/一丝蓄谋已久的温暖/它又将经历一场怎样的血腥和拼搏/才能穿越千山万水/才能走过寸断柔肠/才能带来一片雪花短暂的洁白/才能/告诉这个充满忧伤的季节如何学会平静和眺望

十二月/风仍在黄河码头停滞不前/港湾寂静/天庭昏暗/时空狭长/黄河一样汹涌的眼泪/凝成桅杆的目光是多么坚强有力

如果/雪仍然不能预期而至/那么/长风将化作冰冷的白帆

随着年岁的渐长,生活的打磨,田世荣的诗作中曾经的那种青春、明朗、自信、热情慢慢地被孤独、寂寞、忧伤以及内心的惶惑不定所代替。《十二月,我的泪我的雪》(其一)就是见证之一。读这首诗,仿佛觉得诗人的形象立于我们面前。诗人内心充满了寂寞、忧伤,却无与诉说,他孤单地行走在大地上,要么与风对话,要么暗自独白。诗人满心期待“一丝蓄谋己久的温暖”,而这一丝温暖显然与“纯洁”所代表的人事有关。然而这一丝温暖的到来,却是千难万难。诗人不禁设想:它又将经历一场怎样的血腥和拼搏/才能穿越千山万水/才能走过寸断柔肠/才能带来一片雪花短暂的洁白/才能/告诉这个充满忧伤的季节如何学会平静和眺望。一种洁白,一丝温暖,对于诗人是多么的重要。然而,诗人久久地伫立,久久地等待,依然略无消息。“十二月/风仍在黄河码头停滞不前/港湾寂静天庭昏暗/时空狭长/黄河一样汹涌的眼泪/凝成桅杆的目光是多么坚强有力”。诗人不禁再次设想:“如果雪仍然不能预期而至/那么/长风将化作冰冷的白帆”。诗人的情感,已达到绝望的边缘。诗人将要借长风化成的白帆,航行到哪里去呢?

我们不难感到,诗人的自身形象是很饱满的,有平静而坚强的眺望,有执著的期盼与等待,又有无助的迷茫与绝望。我们似乎不能简单地认为这是一首爱情诗,但如果我们能够领略到诗人内心的那份真诚、那份执着、那份坚强、那种不懈的追求,就足够了。

风/依然是风/我们无法掌握的刀锋/它来了/总要带走一些/流动的语言灵的画皮/美的丧失/空气的痛/阳光的一块暗疮

风/依然是风/谁能解开它的玉石纽扣/让我们看清/人世艰涩不堪的内心

《谁能解开风的玉石纽扣》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意味无穷。风,我们无法掌握,它有着刀锋的骇人锋利,“它来了/总要带走一些”。这意味着我们的心里必然要损失一些什么。接下来第二节,诗人用灵动的语言,给“风”画像,据此我们对“风”应该有所了解。通过“痛”“暗疮”这两个词语,我们对“风”已有了一定的把握。最后一节,诗人采用“卒章显志”的写法,揭示诗旨,原来,如此让人惶惑不定、让人措手不及、让人心有所失的,正是“人世艰涩不堪的内心”啊!生活,让诗人对复杂诡秘的世态人心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把握,然而能够用如此灵动的语言和才思,把自己的这种感受和认识用诗的形式表现出来,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尽管有迷茫,有困惑,有艰涩不堪的世态人心,有突如其来的困难挫折,但诗人对生活的热情丝毫不减,他前行的步伐始终是坚定有力的。由于诗人对生活的一贯用心,对诗歌的执著追求,使他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自从1998年开始,田世荣一发不可收拾,先后在《甘肃日报》《北方文学》《飞天》《星星》《诗刊》等刊物上发表了大量优秀的诗作。

今夜/西域月色融融/从屋脊上婀娜起舞/我在烛光下独品一杯雪水/苦难破门而入/站在我身后的影子里

我重新放下杯子/此刻杯中的雪水仅剩一半/我始终注视墙壁那边摇曳不定的风景/右手拿起开锁的钥匙/左手举杯/递给影子里那张干渴的唇

我知道风逝雪融/旭日东升这只杯子一定在我手上空着/打开盖

然后拧紧/这只沉重的杯子/足够让我在西域的箭镞下/愉快地疼痛一生

《怀中的雪水》一诗发表在1998年第10期《飞天》上,预示着田世荣已迈上了诗歌创作的大道。从此,他不断有诗歌见诸于《飞天》《星星》《诗刊》,引起了诗歌界广泛的关注。

“今夜/西域月色溶溶”,诗一开篇就给我们营造了一种辽阔、遥远、幽静、寂寞的氛围。此时此刻,诗人在烛光下独品一杯“雪水”。我想,这里的一杯雪水,绝非一杯清水,它是西域的“雪水”,有特定的含义在。后面,作者由烛光下独品“雪水”的诗人自身形象分划出另一个“苦难”和自己的影子合二为一的形象。“苦难破门而入”,足见其来势汹汹。然而,诗人既未慌不择路,也未措手不及。他始终注视着“墙壁那边摇曳不定的风景”,“右手拿起开锁的钥匙”,“左手举杯/递给影子里那张干渴的唇”。此处用象征、暗示等手法,充分表现了诗人身处苦难而镇定从容的形象。手法新颖高明,感情深沉真挚。诗人身处西域,形单影只,但是在诗人的内心深处,并非只有苦难,只有孤单、寂寞,他以西域的“雪水”,灌溉“影子里那张干渴的唇”,“这只沉重的杯子/足够让我在西域的箭镞下/愉快地疼痛一生”。虽然,我们不能简单地以“痛并快乐着”来概括此诗,但诗人热爱西域、在这片土地上勇敢面对苦难并愉快生活下去的感情和志向,我们不难看出。

巴丹吉林的边缘地带/沙声如水水声如诗/爱情的神鞭如期抽打心中的山脉/疼痛酽如月色烈于夜中的琴声

手握祁连雪烧成的杯盏/于沉默中饮下记忆/马背上形色各异的虹/年关一样/比我一生的祝辞还要丰富

永远根须居住于一块石头/怀揣绿洲深处的酒/拥有一条坚硬深刻的路/这是我要告诉朋友的一切/至于戈壁/我终生感到苍凉/却无法如青草一样轻易舍弃

这首《拥抱戈壁》,抒写的是诗人热爱戈壁的情怀。“巴丹吉林的边缘地带/沙声如水/水声如诗”,读这样的句子,我对戈壁竟然有些神往了。八个字,两个比喻,将戈壁写得如此优美。若是一个对戈壁畏之如虎的人,心中岂能有这般诗情画意?戈壁也有富于痛感的爱情,“马背上形色各异的虹”白有其瑰丽之处。正因如此,诗人要告诉朋友的一切,便是:“永远根须居住于一块石头/怀揣绿洲深处的酒/拥有一条坚硬深刻的路”。田世荣在生活或者诗歌的道路上,从来都不是“拔剑四顾心茫然”,他心中是有路的。要不,他怎么能在诗歌创作上最终取得成功呢?

永远像一个人/站在褐色的风里/见面时总是跟我冷冷地握握手/然后点燃各自的香烟/灰烬/弹于石缝/烟雾/还给漠风/烟蒂/捏在各自指尖

永远像一个人/站在褐色的风里/分手时

总要等我先开口/老兄/冷啊

《嘉峪关》发表于《诗刊》2001年第9期,诗中采用拟人的写法,而且将嘉峪关拟成了一个诗人。“永远像一个人/站在褐色的风里”,嘉峪关,不但像一个诗人,而且有了几分哲学家的风度。现在,两个诗人见了面,好,握手,抽香烟,飘于漠风;弹烟灰,落于石缝;捏烟蒂,各在指尖。如此将嘉峪关写得独一无二,独具人格魅力,非有大手笔不可也。“分手时/总要等我先开口”,既幽默,又冷峻。“冷啊”,看来这个工业城市,除了烟雾,还冷得紧。此诗既写出了诗人的精神气质,也写尽了一个城市的独特之处。若无细致入微的体验之功和对生命的深刻体悟,是断难写出如此奇妙之作的。

灵魂的孤灯/不需要谁来守候

仅仅作为一种暗示/让天空更广/让所有的目光困倦/让一个貌似强大的收获/都变得渺小单薄

盘旋真像一粒粮食的一生/落下/比精神的精神/还要令人刻骨

有关黄河的诗歌范文第5篇

一、唐诗的文学性

(一)诗歌的语言之美

唐诗的文学性是毋庸置疑的,唐诗不仅是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要遗产,而且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重要文化。在语言上,唐诗的歌词代表着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和观念,其语言或轻快或深沉,都代表着我国古代人们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感。而在语言上,唐诗的词也是比较新颖独特,别具一格的。李白的“天子呼来不上船”,看似通俗简单的语言,却洋溢着李白这位大诗人的张狂和自信。我国古代诗歌的语言美,还表现在语言的凝练上。我国唐代的诗歌在语言的表现上是极为凝练的,诗人们为了追求语言的精确和简练,也是苦苦思索,不断地探索和追求才达到的。为达到字字珠玑的境界,古代的诗人呕心沥血。杜甫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贾岛的“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等都是古人炼字的明证。唐代的如柳宗元的作品《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人以寥寥的20字,描绘出了一个幽静的环境。在“千山”“万径”的寥廓空旷之中画一“蓑笠翁”,在“绝”“灭”的死寂冰冷之中着一“钓”字,使全诗境中有人,静中有动。这种通过语言的简洁却达到诗意的丰富内涵的诗歌,在唐诗中比比皆是。

(二)诗歌的意境之美

不论是古代的诗歌,还是当代的诗歌,能否给人感受到深刻的意境,是评判诗歌是否是好诗的一个重要标准。唐诗在意境上的独特和韵味,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唐诗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之高,也是因为唐诗的意境独特,深刻且耐人寻味,唐诗的这种意境,与现代意义上的歌曲的意境相似,都有着美且优雅的意味。唐诗虽然短小精悍,但是在意境上却是以简单凝练的语言表达出了诗人丰富的感情以及所描写景物的深远意境。白居易的《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这首诗通过一系列的物来表现出秋夜江边的迷人景色。残阳将要落去,还留有一半在水中,这种宁静美好的景色使人感到悠然舒适,而江水也表现出半江红艳艳的,看上去非常美好。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夜深了,露珠像珍珠一样挂在江边的草丛树木上,一弯月亮,高高的悬挂着。这种如画一般的宁静意境,使人深深地感到大自然的美好,内心变得安静和悠然。二、唐诗本身就具有音乐特性在唐诗中有着音乐的特性是很普遍的,而音乐进入唐诗也是当时的一种风尚。古代的诗人们有很多不仅是诗人,更是当时的音乐家,对音乐有着一定的造诣和修为。他们探讨音乐,甚至亲自去表演乐曲演唱等。据不完全统计,在唐代流传下来的五万余首诗歌中,有近两千首的内容都与音乐有关。许多著名诗人不仅仅是文学大家,同时也对音乐很有研究,精通音律善于作曲。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等唐诗名家,都写下了大量与音乐有关的诗篇。唐诗有着规律的节奏,唐诗的这个规律使它与音乐是极为相通的。在音乐中,也要讲究一定的节奏和韵律感。而唐诗本身就拥有着节奏感。唐诗在句式上是整齐的,读起来的时候就好似在唱歌,而古代的诗歌,在当时所在的环境中,也不是像现代的说法“读诗”,而是“吟诗”,其中就有唱的成分在其中。唐诗的节奏与它的韵律和平仄是分不开的。唐诗的韵味之美使它有一种非常强烈的音乐美感。而唐诗的平仄,是唐诗读起来和好听的一个关键。唐诗,尤其是律诗,在平仄上是相当讲究的。宫商角徵羽,这种古代音乐的表现方式,与唐诗的结合,押韵是指在韵文的创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之相互呼应,以便在朗诵或咏唱时,产生铿锵和谐感。声律是中国古代文学家据汉字单音节的特点,以宫、商、角、徵、羽分韵,以五声配字音。对偶是将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成对地排列起来的修辞法。在唐诗中,正是由于在押韵、声律、对偶等方面都很讲究,使得诗句有规律地高低起伏、长短变化,音节组合整齐,节奏对称,平仄交错,读起来朗朗上口,极富节奏感,吟诗如同高歌,很有音乐美。

三、唐诗在艺术歌曲中音乐文学特征的展现

(一)取材唐诗的语言

取材是诗人在创作诗歌的时候对客观事物的选取,从而确定要描写的内容。对于诗歌来说,诗歌的素材是极为重要的,唐诗在我国现代歌曲中的表现之一,就是唐诗的语言是现代歌曲的取材。如李白的诗歌《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首李白的七言绝句,是很多人都耳熟能详的作品。甚至被后代人称为七绝之冠,在这首诗歌中,用词简练却又意境深远。早上诗人离开白帝城。江流湍急,甚至夸张到一日千里的地步。而在小舟之上,听到河岸上的猿的叫声,但是却没有等到看到岸上的猿,小舟却已经轻快地跨越了重重山川。这首诗,无论是立意,还是语言和意境,都有着很强的画面感和音乐感,仿佛是一首跳动的音符。这首诗歌无论是从语言上还是从意境上出发,都是可以进行谱曲后演唱。作曲家秦西炫根据这首诗歌的意境,配之轻快的音乐,使诗歌的那种单纯却又明媚的语言和意境显得更加鲜明和生动。另如李商隐的《相见难》:“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首诗歌无论是韵律上,还是语言上都非常优美,这首诗被著名的曲家马思聪、何占豪采用,分别作了两首《相见难》。

(二)结合唐诗的韵律

唐诗作为诗歌,是有着一定韵律的,诗词的韵律是中国诗人们长期积累的艺术结晶。唐诗进入现代的歌曲创造,本身就是文学性和音乐性相互结合的表现,而唐诗作为歌词,其韵律是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在唐诗作为歌词上,五律和七律是其中最常选用的诗歌,因为五律或者七律,比较容易谱曲入词。唐诗的平仄和韵律,使诗歌本身就有一种节奏的美感,而将这种诗歌的节奏美感应用在艺术歌曲中,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的节奏感相互结合起来,使唐诗在演唱的时候显得更加跌宕起伏,富有韵味。如大家耳熟能详的诗歌,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歌属于平声韵,但是却并没有用到五律的那种方式,而是一种不局限于平仄的诗歌,但是,分为二三句式读起来却是朗朗上口,而将之谱曲进行演唱,更是可以很好地演绎出这种节奏的美感。而在唐诗的韵律和气势上,李白的《将进酒》是其中比较有着气势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首诗歌在音韵和节奏上都显得铿锵有力,开头的两句就显得很有气势,读起来使人觉得如同黄河之水从天而降的感觉,雷霆万钧不可阻挡,而第二句则立马转向有点悲观情绪的“高堂明镜悲白发”,有种节奏逐渐降低,变缓的感觉。在这首诗歌中,全诗气运流畅飞动,一气呵成,正如严羽评点“李集”时所说:“一往豪情,使人不能字句赏摘,盖他人作诗用笔想,太白但用胸口,一喷即是,此其所长。”

(三)运用唐诗的意境

意象和意境都是唐诗中极为重要的内容。诗人通过一些意象来表达一种意境,而中国古代无论是对于诗歌,还是中国画,都是非常强调意境的。在唐诗里,意境的那种悠远被广泛地展现和使用。杜牧的《山行》,也是众多被选入歌曲中的一首,“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在这首诗中,远山小路的斜,而居住的人几乎到了白云飘浮的地方,显示出山的高远,石头小路的绵长。但是即使在这样的深远山上,却有着二月花一般红艳的枫叶,诗人情不自禁地停下车子,然后慢慢地欣赏这美丽的景致。在这首诗歌中,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轻缓舒适和美好,在诗歌中缓慢地展现了出来。曲作家罗忠荣《秋之歌》中采用了这首杜牧的诗歌,用徐缓的音乐和清澈的音调,来表现这首诗歌中的意境,将听众带到一个令人沉醉的世外桃源般的美景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