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产品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其实,中国的产品设计实际上也经历着与此类似的情况。1990年代以来,常听到有人感慨“中国工业产品的质量大不如前”。有些人抱怨现在的暖水壶形状、色彩千奇百怪,但很可能不久之后就会发现开始漏水:“还不如八十年代的铁皮暖壶呢!”的确,
七、八十年代风靡一时的绿色铁质暖水壶,虽然外形怎么说也不好看,但质量的确可称得上“管用五十年”(“日丰管”广告语),对于当时的大多数传统家庭来说,除非意外情况一般不需要更换新产品。而现在这种某个产品使用一辈子的事例却已经很难再听到。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自行车、家具、皮鞋、水暖、管材……等等几乎一切耐用消费品乃至建筑装修等等领域中。这样的例子挺多了,会使很多人认为这是因为中国的工业技术退步了,“一代不如一代”。但事实并非如此,稍对中国工业在改革开放以来有目共睹的成就有所思考就不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对此其实行内的人早已“心照不宣”——其实这是“有计划的废止制”的“宜家模式”在中国市场的一种实践形式。
很多产品在设计之初就已经决定了其必然在多长一段时间之内报废,其报废原因已经逐渐从“时尚”转向对大众各个阶层都同样产生影响的质量层面。这是因为过去设计师和文化理论家们所重视的“制造时尚”等等,已经几乎无法在一个“长尾营销”的时代切实地影响到那些对“时尚”不甚重视的群体的消费,而作为一个极大的市场,商家是不可能忽视它们的存在的。由此,作为对功能主义的一种修正与反驳,“有计划的废止制”作为一种设计方法论在西方设计史上逐渐明朗。毕竟,(请允许我为本行业的利益说一句“公道”的话)设计研究和设计教育的任务,一方面固然不应该忽视如何“为人民服务”等等传统功能主义层面的内容,但另一方面的确也不应忽视与设计师生存息息相关的再生产问题。面临新的市场环境和设计处境,对于“有计划的废止制”的合理利用,便内在地成了设计师任务拓展的一种必然要求。
在此之前,传统意义上的功能主义设计理论已开始受到越来越沉重的冲击与挑战。
尽管文化人类学中的功能主义理论作为一种学术范式早已经衰微,但放眼整个20世纪中国,功能主义设计理论却基本上一直是设计界的主流和理论界的共识。直到今天在设计院校的课堂上,几乎任何一部《设计概论》教材都会专门设置章节来讲授“功能”之于设计的重要性;对于功能的强调总是会引起人们的共鸣,反之则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再加上过去设计界总是受到建筑界“形式追随功能”等等宏大口号的影响,天然地把“功能”的对立面设定为“形式”,并且赋予了“形式”一词“华而不实”、“形式主义”等方面的联想,因此“以人为本”的功能主义理论更是“得道多助”。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功能主义设计理论其实从几个方面早已开始不知不觉地暴露出自身的局限。
首先是来自于情感方面的质疑。2003年,美国心理学家唐纳德·诺曼的一部过时的畅销书《日用品的设计(DesignofEverydayThings,请不要误译为“每一天的设计”)》被冠以《设计心理学》的中文书名被中信出版社引进,更是曾经激发了不少人对于功能主义设计理论的认同。直到今天,这本书还被很多设计者和决策者奉为圭臬。2006年的另外一部有关网页设计的畅销书《Don’tMakeMeThink》就仍应该看作是此一学术范式之内的著作。尽管事实上《设计心理学》一书的作者,早已经开始质疑自己在上个世纪提出的这种忽视人类审美情感的极端功能主义的设计理论。在新书《情感化设计——为什么我们喜欢或讨厌日用品(EmotionalDesign:WhyWeLoveorHateEverydayThings)》(中译本由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年引进)中,诺曼竟一反常态地承认,自己写作《设计心理学》的时候,片面地重视了功能主义设计理论而低估了“情感”在设计中可能产生的作用。
其次是对功能主义忽视审美教育、甚至误导公众审美的焦虑。进入21世纪以来,几则《脑白金》的广告,让无论审美教育程度高低的人都不得安宁,为此,还曾经发生过上海市民要求停播低俗广告、“脑白金”的企业负责人甚至还曾经当面为广告的低劣水准道歉,并保证日后更改。结果后来的“脑白金”广告依然有恃无恐,才让人明白这种“道歉”不过是一种“做秀”的公关手段。其创意构思不说也罢。然而,似乎市场在与所有人开了一个玩笑:尽管广告创意低速龌龊,但“脑白金”产品的市场销量却是一路飙升。一时间,在“销售额是检验广告成败的唯一标准!”等等“硬道理”的裹挟之下,人们也不得不屈服于这种几乎无法辩驳的“功能主义广告理论”,甚至开始习惯于接受“脑白金”乃至其他跟风的“低俗广告”。“功能主义”开始和它的追随者们展现了其自身“悖论”的一面。眼下,中国的一批优秀的专业设计师审美素养与社会大众接受水平的“落差”已经越来越凸现为一个双方争论乃至误解的焦点问题。的确有很多迎合市场的设计师放弃专业品位而无条件地顺从甲方意志,但作为设计师,恐怕不应忘记一种对社会大众进行审美教育的艰巨的使命。
功能主义设计理论也是与上文中我们所说到的那种“为人民服务”的大众化设计教育理念联系在一起的。的确,可以说这种源自包豪斯的理念是走在“设计”行业自身发展规律的正途上,并且也是近年来国内设计教育大幅度扩招之后所必需及时调整适应的市场导向。设计与纯艺术不同,相比较“纯艺术”,设计更多的可说是一种服务性的行业,如果说受众是设计师的衣食父母恐怕并不例外。脱离大众和市场的设计教育恐怕连毕业生的生存问题都无法解决。但这里笔者更想强调的是,任何一种教学思想,我们都不应该走向极端;任何一种外来的教育理念,都不可能百分之百地符合中国的国情。在中国,由于设计体制和设计组织长期以来处于“缺席”的状态,至今没有一个能够维系起全国设计师的行业组织,因而“设计”行业在社会上没有以一种团结一致的形象发挥积极的作用,设计师不但缺乏公信力也缺乏职业认同。在很多人看来,“设计师”只是一种缺乏社会地位、为自己服务的“小工”。并且与欧美国家受众审美教育程度不同,如上所述,中国的甲方和公众在很大程度上缺乏对于美和真正的创意的理解与接受,相当一部分人敢于毫无顾忌地用自己未经过专业训练的审美观念干涉设计师的创作独立性。——在这种社会对于设计行业的认知、接受现状中,倘若设计理论从业者再进一步用一种“平民化的、民主的设计立场”影响公众和圈外人士对于“设计”行业认知的话,无法保证这不会进一步助长国内各级甲方和公众自以为是的心理,从而对国内尚未成熟的设计行业带来更大的伤害。
然而,从根本上说,真正对于功能主义设计理论构成颠覆性挑战的,可能还不是商品的情感、审美等等艺术层面的属性,而是在技术层面上如何能够保证设计师持之以恒地从消费者身上获得利益和收入——这正是以往功能主义忽视设计主体的一种体现。所以功能主义自身蕴含着深刻的悖论——即一方面,“功能主义”设计理论倡导尊重产品的使用者、考虑使用中的便利性与耐用性,但同时这种“以人为本”的实践不可能做得很彻底,因为提倡产品耐用性的同时,往往容易导致对于产品设计者经济利益的忽视。功能主义理论在重视产品使用功能的同时也包含了一个反命题,即产品的使用功能与商业功能二者很多时候互相抵牾。
关键词:设计美学评价;技术美;形式美;模糊评价法
设计作为一种艺术性的造物活动,其本质是“按照美的规律为人造物”。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虽然“美”并不是设计的唯一属性和最终目的,但就设计成果而言,美的因素却成为考察其优劣程度的标准之一。美是唤起和激发人的最高享受的心理状态,它是人类设计、创造本质的最深刻反映。“美”的设计能使产品有效地使用,并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视觉印象,提升产品的审美体验。美是抽象的,但同时它又是可感的。如何让见仁见智的美学评价在产品设计中形成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标准来指导我们的设计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一、设计美学评价标准体系的架构基础
由卡耐基梅隆大学设计学院CraigVogel教授与工程学院JonathanCagan教授合作创立、并在《创造突破性产品》一书中推出的技术—形式定位图,显示了同一域的不同产品在技术和形式为轴的坐标系中的定位。根据他们在坐标体系中的不同方位,可以得出针对性的市场定位及驱动因素。由此得出结论:只有形式好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才能从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当今社会的消费者不但了解自己的境况,也了解可供选择的产品。他们所寻求的是一种完整的、能够体现自身价值和素质,并丰富生活的产品。形式与技术便成为我们在对产品进行评价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在形式—技术坐标体系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将设计的美学理念融会其中,以此来作为的我们衡量产品设计的美学量化综合指标及评价内容。
二、设计美学模糊评价标准的具体阐述及数学模型的建立
设计的本质是“按照美的规律为人造物”。工业设计是人类在现代大工业条件下按照美的规律造型的一种创新的社会实践,是技术与与艺术形式的高度自觉。设计美则是建立在技术发展与形式创新基础之上的一种艺术性的造物活动带来的心理体验。设计美学评价体系的建立,是为了在产品设计中探求技术美与形式美的完美结合并以此指导我们的设计实践,在设计活动中追求感情与情境的诉求,让消费者在产品使用体验中,得到情感的熏陶和生命情感的体验享受。
1.技术美
这里技术指的是产品的核心功能,即产品的使用功能、生产产品的材料和加工工艺、使用产品时涉及到的界面关系(如按照按钮、屏幕、语音等提示进行操作)。技术美侧重于理性,是产品设计中理智和推理的思维形态的表现形式。
2.形式美
通常我们说到形式美,是指构成事物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色彩、形状、线条、声音等)及其组合规律(如整齐一律、节奏与韵律等)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本文将形式美定义为是能够将美感与产品与服务中人机结合起来的造型,在视觉、感觉和听觉等属性间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侧重于感性、情感和灵感的艺术思维。
3.体验美
体验美指的是在产品使用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和谐的人—机—环境关系,合适的人机尺寸及友好温馨的人机界面,亲切的人性化关怀,合理完善的功能,及其外观质量和外观形态表现或传达出一定的信息、表情或情感,在产品的多次同样使用的记忆中所形成的经验,所带来的一种美妙体验。或者说是技术与形式的结合度,在产品使用过程中所形成的总体审美体验。在18世纪哲学家鲍姆嘉通(Baumgar-ten)首先提出了美学体验这个词并将其含义改变为感官的满足或感觉上的愉悦,艺术作品是因为这个原因而产生的,即为了满足人们感官的感觉。而在这里特指产品本身的在技术、人机理论及形式美学规律等方面的运用,对消费者在心理和生理上的情感体验的提升和挖掘,也就是说产品通过一系列的具体功能效用和人机工程上的易用性、安全性、和舒适性以及形式美学规律的探究,使人们在生理和心理感受到的愉悦体验,从而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某种共鸣。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所追求和期待的已由机械的、毫无生气的物质满足过渡到更具有生命情感的体验享受。正如经济学家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尔摩在《体验经济》一书中指出:体验经济时代已经到来。顾客的需求不仅仅是产品或服务.他们还追求感情与情境的诉求。产品设计美学是探究提高人类生活品质的美学规律,其最终目的是要人类在科技文明的发展和现代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的平台上,自由的生存和发展。设计不仅仅是为了生产、为了“物’的实现,而同时也使人类实现了诸多精神需求且获取了很多美的心理体验。
三、小结
产品设计是以产品这一实物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它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和艺术方法按照功用规律和审美的规律来创造。设计的独特表现形式使美学这个主题更加广泛、更加深入地介入了人们的生活。产品设计迫切要求人们正确认识产品的形式与审美的关系,用“美”的尺度,设计制造富有形式美感的现代“艺术品”——产品设计。本文以技术—形式坐标系为基础,结合产品设计的美学准则,将产品设计的美学评价归纳为技术美和形式美以及体验美,对设计评价标准指数型量化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期提高工业设计美学评价的科学性与可行性。社会在进步,人们的审美需求也在提高,设计师只有根据设计美学的评价标准,提倡人性化的情感体验设计,从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出发,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经济发展,立足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大环境之中。超级秘书网:
参考文献:
[1]荆雷.设计艺术原理[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
[2]王介民.现代工业设计概论(中英双语)[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一、快时尚下家具产品的特征
1.高性价比。“平价”是快时尚家具产品最显著的特征,但是平价不意味着家具质量低劣。消费群体的年轻化是消费群体的最大特征,家具产品主流消费人群的年轻化就意味着产品在价格上不能超过年轻人群的承受能力,那么如何设计生产出时尚平价的家具产品将会是快时尚家具企业所要去思考的,例如:某个连接需要五个螺丝,我们通过设计推敲之后现在只需要三个甚至两个螺丝。2.小批量。大众审美的不断变化也就决定了快时尚类产品的不断变化,针对日益提高的大众审美,快时尚要求家具产品拒绝大批量生产,这种生产措施即使不能从根源上做到不浪费,起码也可以做到物尽其用。这里要把快时尚与“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区分开来,前者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目标是更多的消费人群,做到满足每个消费者的需求,是横向;后者是设计师决定市场需求走向,满足的始终是产品定位的部分人群,并且一直带领目标人群的需求,是纵向的,两者是有质的区别的。3.个性化定制。物质生活的丰富,科学技术的发展,大众审美的提高使得每个消费者都有了自己的个性与审美,个性化定制是家具制造商为了满足特定客户特定需求而制作的专属家具的一中生产形式。消费者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居住环境的整体协同、布局得当。近几年来个性化定制普遍受到了大众消费者的亲睐,这也反映了消费者对家具产品的设计需求,快时尚要求家居产品设计根植于市场需求,是个性化定制普及的另一种体现。
二、快时尚下家具产品设计方向
1.功能方面。功能多样是快时尚对新时代家具产品提出的新的要求,这里所说的功能多样不是原有产品在原有功能上的给产品增加附加值,目的是把产品卖贵,这里的功能多样性是指一种产品可以实现多种功能,如一把椅子站那儿可以坐,撑开了可以躺,拆开重装下可以作为桌子来使用。另一方面现下的消费人群多数为年轻人,高房价的压力导致年轻人居住面积减少,他们希望有更多的可以节省空间的、方便拆卸移动的家具出现,所以说快时尚对家具另一个要求就是要节省空间和方便拆卸组装,就是要让家具可以隐藏的不漏痕迹,国外的许多设计师把家具如何跟所处空间结合作为设计一款家具需要考虑的因素。结合当下的消费需求,快时尚在功能方面要求家具要具有功能多样、节省空间、方便拆卸的功能,当下国内的家具行业的设计师大部分处于一个按照要求修改原有产品尺寸的地位,这跟国内企业不注重设计是有直接关系的,但是家具行业的未来肯定会朝着快时尚的要求方向发展。2.色彩方面。传统家具的颜色无外乎黑、白或者是原木色,随着大众审美的提高,原有的家具色彩已经完全满足不了当下消费者的需求,从街上消费人群五颜六色的穿着就能表现出来。不同的颜色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当下年轻人生活节奏快、新潮、丰富,家具的颜色应该体现家具消费者的性格。家具的颜色可以是颜色统一的,例如桌子凳子都可以是淡黄色的。也可以是混搭的,例如沙发的靠背可以是紫色的,坐垫可以是灰色的额,扶手可以是橙色的。或者可以弄不同颜色的家具套,可以根据自己的颜色喜好自由搭配家具的颜色。快时尚对要求家具颜色要更加多变,要通过家具的颜色搭配为消费者营造更加舒服的生活氛围。3.材料方面。国人的传统观念认为家居应该结实、耐用,最好放到一个地方就不动了,所以家具应该用的材料要够讲究,够分量。其实这种想法在无形中已经造成了浪费,现在市场上的家具产品大致分为两类:高档和低档,或者说是高质量和劣质品。高档的家具产品过分注重家具材质、劣质产品为了廉价基本不考虑家具的质量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首先是当下的M型社会形态,其次是传统消费者的传统观念:富人只买贵的不买对的,穷人只买便宜的也不买对的。当下消费者的年轻化已经彻底颠覆了传统消费观,他们希望能买到对的家居产品:质量够用,价钱适中。那么家具行业需要从家具的选材开始对家具产品的成本开始规划,木与皮革的结合;木与塑料的结合;塑料与皮革的结合等等,总的来说就是用材要更加大胆。例如:现在要生产一把椅子,椅子腿我用钢管,椅子面与靠背用线缠绕。4.人机互动方面。人机互动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家具产品的定制,消费者可以参与到家具设计当中,设计师整理分析消费者需求,进而挖掘消费者的潜在需求,让消费者从家居产品设计初期就参与进来,目的是生产消费者心中所想;另一方面是家具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与消费者的互动,例如可以调节背靠角度的躺椅,在使用过程中,目标人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角度双手调节背靠角度,在调节过程中达到与躺椅的交互。
三、结语
快时尚是时代的产物,所有经典的设计都是时尚潮流下的产物,那么如何来把握潮流、创造潮流是各个行业极力追求的目标。快时尚这一概念现如今已经被众多企业、机构和学校研究,我们设计师要做的更应该是反思和消化这一概念,随着大众的审美提高,未来的消费者可以说人人都是设计师,面对如此大的压力,我们更应该去不断接受新的东西,不断去尝试新的东西。
作者:郭朝明 单位:景德镇陶瓷大学
参考文献:
[1][西]巴迪亚著.黄芳,魏微译.ZARA:引领快速时尚[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0.
一、电源
电子产品离不开电源,做一个电子产品,电源的规划尤为重要。从供电方式来看,电源分为电池供电和外部电源供电。
1.电池供电
电池可以分为常用碱性电池、锂电池、蓄电池或者太阳能电池。需要考虑电池是否是固定在壳子里的,还是可以随意更换。需要考虑电池是否可以充电,以及电池的电压、容量等。
选好电池供电方案后,我们需要做好电源电路的设计,比如锂电池充电电路、主控MCU供电稳压电路等。
2.外部供电
开关电源供电、市电220V供电、交流380V供电等。
选好以后,就要做好,电源接入的接口,是否耐压,是否好接入和断开等。
此外,电源电路还要做好防反接、防短路等措施。
二、主控功能电路
主控功能按照需求,看是否需要单片机,是否只用模拟电路即可完成。例如产生一个频率可调的矩形波信号,只用模拟电路芯片555即可,用MCU也可以达到效果,只不过,在成本和程序设计、程序下载调试方面会浪费很多的人工成本。如果需要单片机,还要选择单片机的引脚数、内部集成模块、工作主频速度、接口等是否满足产品的需求,有时候,还不得不考虑开发人员所掌握的单片机知识与定型型号的开发时间的关系。
三、显示
有些电子产品需要做显示。显示器件,可以有黑白屏、彩屏;LCD屏,TFT屏,OLED屏;数码管,led灯;屏的大小,屏的耐摔性;室内用还是室外用等等。
四、外壳
[关键词]符号学产品设计
一、符号学
人通过处理符号来交流信息、采取行动,研究这些符号的学说叫符号学。符号学研究的中心内容是各种传播模式的符号语义学特性。符号之所以被创造出来,就是为了向人们传达某种意义。符号学主要包括信息符号、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符号学成为一门学科由两个人来完成,一个是瑞士的语言学家索绪尔,一个是美国的皮尔斯。同时也就有了欧式符号学和美式符号学之分。
符号的起源是劳动。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就有了实用和审美两种需求,并且已经开始从事原始的设计活动,以自觉或不自觉的符号行为丰富着生活。我们祖先所创造的结绳记事到歌舞图腾,都是维护社会传统秩序的信息符号。
二、产品符号
任何符号都包括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的要素,二者互相依存,各以对方为存在条件,缺一不可。构成符号的色彩、线条或声响,是符号的外在形式,是我们感知符号的前提。现代社会,产品已远远超出了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和具有价值的商品的概念,它是企业和消费者沟通的桥梁。设计师作为产品的创造者,符号的编辑者,信息的传送者,他们通过块面的结合、线条的变化、材质的搭配、色彩等人为直接感知的形式要素的运用乃至整体的空间构成,用特有的符号组合向人们传递各种感性和理性的信息,从而使得产品成为满载信息的传达载体。随着设计的发展,未来的设计越来越多地考虑语义的附加值,因为随着社会由工业时代向信息化时代的转变,社会由物质文明向非物质文明的转变,今后的设计将更加重视看不见的东西,更加重视关系的再发现,方法的追忆与内心的反响。这样,才能真正产生共鸣的、容易理解的、容易操作的、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友好设计。
三、消费符号
不同消费阶层的客观存在产生消费符号的多样化,在这里把这种基于消费群不同而形成不同需求的产品设计特征,统称为消费符号。由于对物质占有量的不同,消费符号形成了金字塔形式的阶梯式划分。靠向金字塔顶端的人群,其消费特征是追求个性化,追求个人身份的标识和尊崇。相对的,对那些不具备过多物质支配权的人来讲,实现个性化要付出的超量价值,是他们所无法承受的,他们在产品身上所追求的最大要素还是使用价值。坚固耐用,物美价廉是他们所关心的。效仿比自己高的目标的生活、工作、言语、举止、衣着,是一种普遍现象,因此,消费符号存在一定的辐射性特点。
四、产品设计符号的特性
符号是负载和传递信息的中介,是认识事物的一种简化手段,表现为有意义的代码和代码系统。产品设计中的符号特性应该具有以下四个特点:认知性、普遍性、约束性和独特性。
产品所负载的信息与产品造型本身是合而为一的,即产品所要表述的正是产品自身。因此产品通过符号的表达能够起到“自我说明”的作用,甚至可以表达一定的感情。从符号学的角度来说,任何信息的传播都必须遵循统一的代码系统,即传讯者到接受者共同约定的编、解码方式。产品具备两种符号特征:一是表达产品自身功能的符号;二是体现使用者精神需求和象征消费文化的符号。产品形态符号正是利用人特有的感知力,通过类比、隐喻、象征等手法来描述产品,使产品的使用者在其引导下能按照符号编制者的意图做出反应,正确使用产品,通过使用与反馈使设计者对形态语言的运用和把握更为准确,逐步使产品成为一个有机的综合符号系统。
五、产品设计中符号学的应用
早在1950年,德国乌尔姆设计学院就提出了设计记号论,设计师和学者不断地坚持和发展这一理论。1960年代德国乌尔姆造型学院就探讨过符号学的应用。后来德国的朗诺何夫妇(HelgaJuegen,HansJuegenLannoch)、美国的克里本多夫(KlausKrippendorff)明确提出了产品符号学。产品符号学提出了新的设计思想,目的是使产品和机器设计适应人的视觉理解和操作过程。在产品设计的符号学具体应用上,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注意符号的含义、符号的选择,要按照设计符号的特性,符号系统的量、质的双重特点进行把握。在符号的组合上,也要注意符号系统的整体性,主调应该突出,而不应该是符号的各自为阵、简单堆加。
2.要注意符号传达的双向性,即产品不只是单向传达的被设计物体,还承担着向使用者进行信息反馈的任务。要通过某种特定的手段使产品的符号传播成为一个双向交流沟通的过程。设计师与消费者以产品符号为媒介进行交流。只有这样,符号系统传达的信息才能为消费者了解或部分了解,从而减少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认知差异,提高产品设计的成功率。
3.要注意产品符号对人的心理及情感的影响。随着社会产品的富足和主体精神的重现,人们在基本的物质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就开始向社交、自尊、发展的精神需求转变,努力追求完美无缺的精神享受和心理满足。内隐的情感,感性的需要,日益成为生活的主题。因此设计符合现代人的生理及心理需求的感性符号、感性产品已尤为重要。
4.现代产品已经成为一个具有全方位意义的概念,产品符号系统已不仅仅局限于产品自身,还涉及产品包装、广告、展示等设计要素,这就要求人们注意品牌产品一致性的塑造。在认知运作中,利用连续的事件来促使消费者不断强化关于品牌产品的某些符号属性和感觉,从而产生某种熟识和经验,将有助于消费者迅速而正确的理解品牌产品所传达的完整信息。产品设计要利用符号系统的持续一致来传递、强化品牌含义。这对消费者的分析、选择乃至产生购买欲望是至关重要的。
六、结束语
本文归纳了符号学在产品设计中的作用,主张在产品设计中应按照符号传达的特点,把产品作为一个整体的符号系统进行考虑。只有这样,才能使所设计的产品真正做到好用、易用,从而满足不同消费阶层的需要,成为真正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