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老人护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孝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能做到一般意义上的孝顺(如节假日回家探望,给老人带回些好吃的东西等等)容易,而能无怨无悔地伺候老人且又觉得甘之如饴的那种孝顺,则很难。这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门学问。
今年四五月份,我回山东老家侍奉我老爹,前后一个半月,这才深深体会到了孝敬之真谛和不易。若要践行,则既要准备好接受挑战,同时又要老老实实地重新学习。
家父今年九十有七,我七十有三。前些年,我母亲和继母都已先后过世,老爹早已离休,一人独居家中,我们兄弟姐妹六个轮流侍候、陪伴。开始时,弟弟妹妹们说姐姐和我年纪大了,身体又不怎么好,无论如何都不让我俩参与,直到今年年初,他们才同意把我俩也排在了轮值表上。
精心照料老爹生活起居,是最基础的功课
这次回乡,是我第一次正式上岗,照料老爹的生活起居。我经历的首轮挑战是为老爹做饭。这事本来不大,但我这个人是靠吃食堂长大的,一辈子几乎没有下过厨房,因此,时至今日我依旧拙于煮饭、炒菜之类的事情。这次要伺候老爹,就必须先从厨艺的ABC开始学起。好在我二弟就住社区附近,每到做饭时间,他都会亲临指导和示范。
接下来的挑战是为老人“清理”。老人方便之后,帮其清理干净仅是其一,之后最好还要用热毛巾擦拭一遍,这样老人就会感到舒适,异味也就会彻底消除。我做这类事情时,想到的是几十年前我为自己的孩子耐心“清理”和擦拭的旧事,那时我不仅不觉得脏累,反而感到某种愉悦和欣慰。由此及彼,我想,儿时我的父母不也是这样为我反复“清理”和擦拭的吗?
想到这里,每做这类事情,我就觉得理所应当,心甘情愿。
家父虽然身体硬朗,无病无灾,但近几年来腿部活动力下降,走起路来有些困难。此外,双脚也有些发凉,右脚拇趾有点发紫,医生说是脚部血液循环不畅所致,建议我们不时为其进行小腿和足部按摩,晚上睡前帮他用温水烫洗。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护理,老人家脚部的血液循环已有明显改进,右脚拇趾的颜色也趋正常,只是腿部的活动尚欠自如,但我想,这事远不是十天半个月就能改善的。
化解老人的固执、帮他排遣孤独更需要花心思
如何对待老人的固执是另外一种挑战,善于恰当地将其化解当然也需要学习。老爹的固执,有时让我不知所措。记得有一天凌晨4点多钟,老人家已穿好衣服,拄着手杖来敲我的房门,说:“我要上安丘(潍坊市属下的一个县级市,在社区南面,距我家约20公里,老爹年轻时去过)赶集,你跟我一块去吧。”我想老爹一定在做梦,就说:“现在天还没亮,集上没有人,等天明以后再说吧。”5点半,老爹又来敲门,说天已大亮,该去赶集了。眼见已无商量余地,我只好一面应答,一面琢磨着化解办法。我按照老爹的要求打开大门,突然一股凉风迎面扑来,老人家打了一个寒噤,好像也突然明白了过来,说:“改天再说吧。”说完,就让我把他扶回了房间。
老爹生活中的最大困扰是感到寂寞、孤单。对于老人家的孤独感,我们晚辈都非常理解。为了消除老爹的这种感觉,我们姊妹们曾经反复商讨,但一直想不出万全的办法。
下面提到的只是我们决定试行的临时措施:一是一旦天气转暖,我们就开车陪老爹回老家转转,让他会会那些尚健在的老人,使他在精神上得到宽慰。二是值班侍候、陪伴的人应尽量多抽时间坐在床边陪老爹聊天,令他的生活充实起来,把他的孤单感减至最低。三是用祖母生前的事情激励他,让他变得开朗起来。
我祖母一生乐观、豁达,从未见过她长吁短叹,而老爹又是个出了名的孝子,非常敬重他的老母。有一天,我主动与老爹谈起了祖母的性情,鼓励他向祖母学习。他说:“俺娘就是乐观,所以才长寿。我得向她学习。”
“这话可是你说的。爹,说了要算数!”我终于抓住了机会。
“当然算数。”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老人不仅需要一个良好的休养环境,还要有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这时养医一体的福利院便充分发挥着它自身的优势,优质的服务可创造良好休养环境,保证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保证各种治疗护理的及时完成。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加强其心理护理,对老年人身心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1老年人心理变化
1.1 老年人心理变化与特点
生理功能的退化,社会、家庭经济环境的变化都会导致老年人心理活动的变化。老年人特有的个性心理是小心、谨慎、固执、刻板、不少老年人孤独不安,对未来生活产生疑惧,对现状不满,对家庭及他人不满,对疾病、死亡、恐惧等,各种刺激交织重叠,精神负担沉重,进而发展为心理上的病态,老年人的病态心理变化外因往往起重要作用。
1.2 影响老年人心理的多种因素
1.2.1 情绪的影响:积极的情绪反应(如:满意、快乐、喜爱等)和消极的情绪反应(如:不满、痛苦、厌恶等)都对心理活动有直接影响。
1.2.2 人生观影响:正确的人生观,遇事能从大局着眼,就能保持乐观的情绪和健康的心理活动不因一时的挫折而想不开、容不下。
1.2.3 环境的影响:如老干部离退工作岗位后呆在家里,就容易产生“已是黄昏独自愁”的抑郁寡欢的心理,这时福利院这个大环境可以为老人提供交朋友、与知己谈谈话,做各种有意于身心健康的康复活动,以及利用健身器材锻炼身体等活动,心情就会得到改善。
2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老年人尽管理解衰老是生物体不可抗拒的规律,但一般都希望自己健康长寿。他们一般都有慢性或老化性疾病,情绪不稳定。因此,要热情接待新入院老人,耐心介绍院内环境,同室老人,主治医生、护士及护理员,尽量保持他们的固有的生活习惯,使其尽快适应陌生环境,切忌不加理睬、或是说老人“事多”、讲究老人。根据自身情况尽量促使其生活自理,同时通过心理疏导,能使老人处于正常的心理状态。
2.1 交流技巧
2.1.1 注意谈话的姿态与语言的关系:当你与老人交流时,对方不仅在听你讲话,而且也注意你的姿态。老年人特别注意别人重视他,因此谈话时要注意自己的仪表,站或坐的姿势,以使交流融洽。
2.1.2 讲话要言之有物,抓住重点:语言要简练扼要,使人容易了解。耐心倾听老人的要求,对其提出的合理要求要妥善解决,对一般无原则的问题尽量谦让,适当照顾他们的生活习惯;对不能解决的或违反原则的要求,要耐心与其讲清楚,尽量使其适应,避免抵触情绪。
2.1.3 谈话时需要注意声调:根据老年人耳背的很多,声调过低听不清楚,过高又显得刺耳,应靠近老人的耳朵说话,语气要柔和,避免出现不耐烦的情绪。
2.1.4 谈话时注意用非语言信息配合语言信息,说话时要全神贯注,同时配以恰当的手势,使对方认真倾听,并用点头,微笑表示理解和赞许,面无表情的谈话经常会破坏交流,引起对方的误会。
2.1.5 讲话时要有暂停,不要一口气讲下去,给对方有理解思考的时间,同时让对方谈,这样效果更好。
2.1.6 学会倾听:交流是双方的,因此对于对方的谈话,不要轻易地打断,老年人讲话嗦,有的没有中心,可以在适当时插一句以使谈话针对中心交流,避免偏离太远。在交谈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有一定的语言技巧,根据不同老人特点,疏导负性情绪。
2.2 心理护理
用护理人员地语言与行为,改变老人的心理状态,使之有利于疾病的转归。老年人常有孤独失落感,自卑、固执、怀旧、多疑、健忘、痴呆等,对这些老人我们就要针对性进行心理护理。
2.2.1 失落感型老人:他们多数是离退休干部,退下来后,失去了精神支柱,孤独感和失落感随之而生。对这种类型的老人,要热情、尊重,尊重其革命生涯及光荣历史;其次帮助其完成社会角色的转换。同时根据老人的知识特长和爱好,让其承担某些工作的技术指导、辅导老师等,让他们发挥余热,参加老人民主管理委员会,让他为老年朋友工作,使之生活充实。还可让其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通过他们对社会的贡献、付出和作为,赢得社会的认可和人们的爱戴,从中获得生存的价值。老有所为,“退而不休”,焕发出人生中“第二个青春”,老人也感到活得充实和愉快。这是老人心理支持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2.2.2 对急躁易怒型老人:这类老人激动性强,当老人怒气冲冲时,对待老人的怒火一定要忍让。平静地任老人宣泄怒气,要加强语言护理,以冷静的态度,用和风细雨化解。鼓励老人发挥余热,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展现自己的专长从而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有用的。帮助老人和子女沟通,常和老人说说心里话,老人心情舒畅就不会无端发火了。尽量了解老人的性格特征,避免让心理不相容的老人呆在一起,以减少可能发生的矛盾,防止老人愤怒情绪的产生。
3心理康复护理
健康的心理状态会促进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延缓衰老,那么如何做好心理康复?
首先要帮助他们进行角色转换,在入住老人中,许多家人都这样诉说,母亲脾气很怪,父亲这个人很固执,子女围着他(她)转还不满意,保姆换了一个又一个,没有一个随他(她)愿的。那种无奈从子女的脸上倾泄出来。我们在与老人交往中,可以选一些豁达自得其乐的老人进行交流,在潜移默化中使老人角色转换。
其次要帮助老人保持愉快的情绪,培养广泛的兴趣,要学会平静的生活,经常地运动等。经常组织老人开展丰富多彩康复活动,如进行扑克、象棋、麻将、甩豆、乒乓球、台球、门球比赛;文艺联欢会和小型体育运动会、郊游等,使老人们对福利院更加热爱,自觉以院为家。
对于那些带有病态心理的老人如健忘、忧郁、猜疑、易怒、急躁等,应该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个案护理,医学之父希波坷拉底说:“知道患者是什么样的人比知道该人所患的是什么样的病,重要得多”。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我们对老人要进行整体分析,通过我们相应的行为、语言、态度、表情和姿态等改变他们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加之疾病的治疗,促进心理康复。
4护理人员应加强修养和素质的提高
老人由于生理上的老化,机体储备力减弱,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的下降,同时,由于退休后的角色转换,与子女分居、丧偶等,可以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变化,从而增加老年人的心身疾病的产生。老年人由于个体差异大,在睡眠、饮食、营养、排泄、用药剂量、药物不良反应,老年病的护理诊断比较复杂。因此,加强业务技术管理,积累对老年人护理的经验,对老年护理学也可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4.1 护理人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树立崇高的理想,把老人的利益和人类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建立助人为乐的价值观体系,对老人热情、关心体贴,富有同情心,时刻按照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塑造和完善自我形象。保持稳定的情绪,这不仅是一种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增加老人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对病人健康的恢复起促进作用。
4.2 作为职业要求,应从对工作、老人、自己三个方面的现实态度进行塑造。对待工作应当满腔热情,认真负责,作风严谨,沉着冷静,干净利落,机智果断;对待老人应当热情有礼,诚实正直,乐于助人;对自己应当稳重开朗,自尊自信,自爱自强。同时良好性格的护理人员有顽强的意志,在困难面前百折不挠;又要有高度的理智,处事果断,干净不乱,应对从容。护理人员的沉着、自制、耐心和坚韧是有效的影响老人意志的重要修养。
养老是关乎政治、经济、文化诸领域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共同责任,是政府职能范围中的重大责任之一,而老人护理又是养老问题中的核心问题之一,针对我国国情,大力发展社区护理是极为符合现实国情的养老模式,而与所有养老问题的核心一样,资金与设施建设仍是社区养老护理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社区护理及其意义
1. 什么是社区及社区护理
社区,是指聚集在一定地域内有共同兴趣或特征的一群人,在社会生活中以社区互动形成一个共同体,行使社会功能。社区护理是公共卫生学和护理学理论的结合,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服务对象为个人、家庭和整个社区,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融预防、保健、医疗服务、康复、健康教育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护理服务。大力发展社区护理,是政府解决养老问题的有效途径。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德国的社区护理迅速发展,目前,人口8000万的德国,拥有护士100万人,其中一半以上的护士在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社区护理可使病人在轻松及熟悉的家庭气氛中,在社区护士的帮助与具体指导下,得到方便经济的护理服务,获得健康保健及疾病康复常识,得到心理疏导,精神鼓励,因而深受病人欢迎。
2. 当今社会传统养老模式的弊端
社区护理将为老人提供既有家庭的氛围又有完善的社会化服务,符合我国的现实国情。
3. 社区护理的意义
首先,社区护理可以缓解社会养老机构及医院的资源压力,以老龄化程度最高的上海为例,到2004年底,上海全市共建有养老机构439家,床位40136张。这个数字相当于上海65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的1.54%。目前,该市养老机构床位与老年人的比例约为1:100,护理型养老机构床位缺口明显,预计到2030年,将有34.7万名老年人需要不同程度的生活方面的护理照料服务,护理型养老机构床位缺口巨大,可见,养老机构远远无法满足老人对护理服务的需求。
其次,根据初步估算,普通型的养老机构的建设费,单床成本平均需要8万左右,高的要超过15万元以上,再加上其它成本,建造养老机构的费用十分巨大。而发展社区护理的成本远远低于机构养老,大大减轻了老人护理的经济承受压力。同时,社区护理服务具有辐射面广、就医便捷等优点,这都将大力推动我国实现全民健康护理。
再者,独立的、大规模社会养老机构虽在管理上具有优势。但其隔断了老年人与亲友和社区居民的密切联系,老人精神上处于孤独和寂寞之中,容易引发各种心理与精神疾病。2004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在浙江省关于赡养的案件中,有25%的案件是老人要求子女得到精神上的慰籍。发展社区护理是弥补这种缺陷的有利选择。
最后,从我国传统的社会心理来看,由于家庭成员之间的密切亲情关系要远远强于其他西方国家,因此老年人对子女与住所的依恋较强,同时,中国传统的孝义之道也成为子女与老人双方选择养老机构的障碍之一。顺应人们心理、大力发展社区型养老机构,既可以解决老人护理服务的需求,又能保持老人和子女的紧密亲情关系。
显然,无论从缓解社会护理资源压力、节约护理费用,实现社会化养老,还是从为老人提供便民服务、充分考虑中国人养老心理等方面看,发展社区护理都是目前中国解决严峻养老问题的明智选择。
二、社区老人护理资金的筹措与设施建设问题
1.老年人固定资产的盘活及政府对子女资助的鼓励政策
目前,我国许多老年人的养老金只能支付其基本的生活费用,上海老年人的平均退休金与一般的养老机构平均护理床位收费基本持平(社区护理的费用相对低些)。于是老年人固定资产的盘活及政府对子女资助的鼓励政策十分重要。
以住房为例(房子是老年人最主要的固定资产之一),政府应积极为老年人创造平台,鼓励老年人将房屋抵押给银行,从而从银行按月获得养老服务贷款,贷款总额以银行对房屋的评估值为极限,其贷款及利息的支付方式有两种,一是子女支付,若子女不愿支付,则由银行在老人去世之后将房屋收购。此为以房换养老,目前我国农村也有以土地换养老的做法。
另外,由于现代 “四二一”家庭结构的比重加大,家庭核心劳动力的经济压力随之加大,家庭责任负担沉重,加之子女的业余时间有限,政府也并无法律规定年轻人对对老人的经济资助与赡养,儿女养老完全处于自觉自愿,这一切都进一步加重了政府的社会养老压力。目前,国外有“助老假”、“家庭照料津贴”等政策,以鼓励维系人们对老人的家庭照料。我国对于劳动妇女的生育以及婴儿照料有休假与补贴政策,同样也可以根据我国当代现实国情出台相关政策,施行鼓励子女承担对老人的养护责任的休假或经济补贴政策,如根据劳动者的老人赡养负担(老人的数量、年龄及身体状况),适当调整假期,并辅以其他的鼓励政策。同时,政府也应不断进行孝敬老人的宣传教育。
2.提高社区老人服务的供给能力,改善结构方式
从养老服务的供求关系看,一方面,社区型养老机构的床位数有很大的缺口,社区的床位数在原则上是按照社区人数划分,但实践中由于各种原因很难争取;而另一方面,目前社区养老机构中很多健康老人又长期占用了有限的床位,而急需护理的老人则不得不等待;还有一些社区护理机构设施不适合用于专业护理,要么过于简陋,要么过于奢侈。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就是政府积极出台政策,引导护理资源的优化配置,如提高非急需护理型老人的入住费用,多增添普通大众型档次的护理床位,在政策上引导那些用于享受型护理设施与床位建设的资金转向添置普通护理型床位的数量上来。
3.社区自身的赢利创收、鼓励老有所为、互助养老。
从社区本身而言,社区护理机构的运作费用不能完全靠政府的资金支持,而从政府的角度上讲,采取资金支持不如政策扶持,正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社区方面,应营造企业、学校等单位共建社区老人护理服务的环境。如可以为属于健康产业的企业在社区橱窗或社区护理机构内做宣传广告,或允许健康行业类企业在周末时间到社区定点进行产品宣传、优惠或赠送活动,以此赢得社区护理机构的运行费用。而政府可以提供政策,鼓励企业为社区护理机构投资,对于投资企业,政府可以降低其在所属社区范围的办公楼的租金费用,并对企业施行税收的优惠政策等。
同时,街道和社区为扩大护理服务的资金来源,可以兴办社区茶馆、小超市、餐馆(如养生食疗类的餐馆,分析老人的不同身体状况,为不同老人推荐不同的食疗菜谱,科学配菜)、小剧院、娱乐厅等盈利性经济实体,政府应积极给予支持、引导。并给予税收优惠或减免等政策上的支持。
另外,社区可以充分利用老人的丰富智力资源。目前我国离退休的高级知识分子约占高级知识分子数量的1/3以上。如果搭建平台促进其再就业,对社会效益增长而言也是十分可观的。且从老人本身而言,许多老人仍希望自己老有所为,而从社会而言,也可因此获得老龄化的净收益。这同样需要社区的积极引导与支持。比如可以鼓励社区中的离退休老知识分子为社区老年学校授课(老年教育同时包含对医疗保健知识的普及与教育),从而使“老有所为”与社区老人的精神护理形成互动。同时,在社区的组织下,可以鼓励低龄老人对高龄老人进行护理服务、提倡社区内家庭互助型的护理服务,这对于社区护理床位费靠医保、护理费自费的社区老人而言,也是另一种选择。
4.形成政府固定的财政供给
现行的养老服务财力供给具有非确定性、非完整性、非连续性的特点,政府应给予社会办的养老机构以一定的财政补贴、用地、贷款和税收方面的政策倾斜,以调动其积极性,并形成固定的财政供给。
社区护理服务作为公益,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需要公共财政来支撑。国外老年社会福利服务开支都在财政预算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比如日本占国民总支出的10%左右,我国香港占6%左右。而我国则没有这样的固定预算,这将某种程度上制约社区护理的发展。养老问题本身是个社会问题,政策的出台需要相应的法律作为前提,因此在研究政府相关的财政供给之前,应先在法律上做出相应规定。
社区应建立老年人信息档案数据库,及时更新录入老年人的年龄、健康情况等,从而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或补贴,如旅游、出行交通费等。
目前,上海市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19.28%。2005年9月14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声明,2005年全市将新增1万张养老床位,居家养老服务增加到5万人,并将扩大社区助老的补贴人数范围,在财力上予以支持。上海已在全市范围内推广由政府补贴资金,社区负责落实,让老人在家中颐养天年的居家养老模式。上海市民政局还专门印制了养老“服务券”,面值在50-250元不等,由服务社代管。符合条件的老人能得到“服务券”,凭券购买服务。街道(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则选派符合条件的服务人员,为老人提供服务。
国家和各地方财政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物价指数的变化,相应地增加对养老服务产业的资金投入比例。把老年福利事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形成制度化的财力投入机制;根据老龄事业发展的需要,逐步提高老龄事业经费的投入比例;彩票收益要按国家规定用于老龄事业的发展;鼓励企事业单位、个人和外商投资老龄事业,形成多元化的老龄事业投资机制。要积极鼓励和倡导旨在促进老龄事业发展的社会资助和个人捐助;慈善基金会、老年基金会等机构则应积极募集老年福利资金,用于改善老年人生活,推进老龄事业发展。
5.推进社区护理资源的整合与设施建设
社区护理机构通过与社区其他服务资源和社区居民建立互动关系,可以大大节约运行成本。在社区护理资源紧缺的情况下,社区可以积极与社区学校、健身机构、幼儿园等形成资源共享,如利用学校的教室开展老年教育、与健身机构合作,组织与培训老人进行身体锻炼等等。从而使社区的土地和现有设施得到充分利用。上海的卫生部门目前进行的改革,正在通过设立医疗保健站的形式,将卫生服务送到每个居民的家门口。养老机构通过引进保健站进驻或者就近与其建立合作关系,可以较好地解决老年人看病就医的问题。
从政府角度而言,养老服务资源被部门分割,缺少有效整合。这往往造成民政、卫生等部门的资源难以互换共享,甚至相互冲突。这也是政府政策上需要完善之处。
6.社区护理服务的人力资本问题
目的探讨护理专业本科生的老人观现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西安市某高校在校护理专业本科生进行研究。结果护生对老年人的整体印象总分为(55.62±8.58)分;护生对老年人家庭作用的认识总分为(51.64±21.61)分。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护生“外在特征”得分和总分高于不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护生(P<0.05),农村护生的“内在特征”得分高于城镇护生(P<0.05),三年级护生的“文化传承”得分高于一年级和二年级护生(P<0.05)。结论护理本科生对于老年人的整体认识处于中等水平,对于老年人家庭作用的认识处于中等水平,在护理教育中应注重改善护生对老年人的整体印象,提高护生对老年人家庭作用的认识水平。
关键词:
护理专业;本科生;老人观
人口老龄化不但给我国的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对我国老年护理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实现健康老龄化,提高我国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缓解我国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均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本研究试图从家庭和社会的角度,将老人观分为对老年人的整体印象和对老年人家庭作用的认识两个方面来对护理专业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老人观现状,为促进我国老年护理事业的发展提供基础资料,现介绍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西安市某大学2012—2015级在校护理专业本科生为调查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调查工具
(1)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参加志愿者活动与否、年级、独生子女与否等。(2)老人观量表:选用蒋丽等[1]编制的老人观量表,共42个条目,分为对老年人的整体印象和对老年人家庭作用的认识两大部分。分别采用语义差别法(SD法)和李克特4点计分法评分,分数越高说明护生对老年人的印象越好、对老年人家庭作用的认识越清晰。本量表将护生对于老年人的整体印象分为外在特征、人格特征、内在特征3个方面,将护生对老年人家庭作用的认识分为家庭核心、安全基地、亲情纽带、文化传承4个方面。经检验,老人观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95,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30,说明本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1.2.2收集资料的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发放问卷,护生独立完成后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6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3.8%。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及统计描述与分析,用百分率、(x±s)表示,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
469名调查对象中,373人(79.5%)参加志愿者活动,96人(20.5%)未参加;一年级158人(33.7%),二年级141人(30.1%),三年级170人(36.2%);普通护理专业337人(71.9%),涉外护理专业132人(28.1%);独生子女156人(33.3%),非独生子女313人(66.7%);来自城镇的185人(39.4%),来自农村的284人(60.6%)。
2.2护生老人观的得分情况
2.2.1护生对老年人的整体印象
调查对象在对老年人整体印象各个维度的得分及总分为:外在特征(18.74±3.69)分,最高分30分,最低分9分;人格特征(18.87±3.22)分,最高分30分,最低分11分;内在特征(18.01±3.09)分,最高分25分,最低分8分;总分(55.62±8.58)分,最高分85分,最低分34分,得分均处于中间水平。
2.2.2护生对老年人家庭作用的认识
调查结果显示:护生对老年人家庭作用的认识处于中等水平,各个维度的得分及总分为:家庭核心(11.36±5.60)分,最高分38分,最低分0分;安全基地(15.97±6.84)分,最高分49分,最低分0分;亲情纽带(13.36±5.57)分,最高分18分,最低分0分;文化传承(10.94±4.67)分,最高分15分,最低分0分;总分(51.64±21.61)分,最高分95分,最低分0分。
2.3不同人口学资料的护生老人观的得分情况(见表1~2)
表1显示:在“外在特征”和“总分”两个方面,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护生较不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护生得分高(P<0.05);不同户籍的护生在“内在特征”方面的得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护生在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独生子女与否方面的老年人整体印象得分和总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2显示:不同年级的护生在“文化传承”方面的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方面的得分和总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护生比未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护生在老年人“外在特征”和“总分”两个方面更高(P<0.05),说明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护生对老年人的整体印象更好。陈冬青[2]认为:大学生与老年人的实际接触能够促进其对老年人的“肯定”印象,可见志愿者活动能够提高护生对老年人的正向认识水平。来自农村的护生较来自城镇的护生在老年人“内在特征”得分方面更高(P<0.05),这可能与护生的成长环境及成长经历有关。在对老年人家庭作用的认识方面,三年级护生在“文化传承”方面的得分高于一年级和二年级护生(P<0.05),这主要与老年护理学课程的开设有关。陈曦等人[3]认为:医护工作者对于老年人的态度越正向,其对老年人的照顾行为和照顾方式越积极。可见,老年护理学课程的开设能够改善护生对于老年人的印象和认识。刘宇等人[4]认为:老年护理要以老年人为主体,从老年人身心、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的需要考虑其健康问题及护理措施。因此,促进我国老年护理事业的发展不但要从老年护理课程入手,还应注重加深护生对老年人的正面印象,提高护生对老年人家庭作用的认识水平,多开展关爱老年人的志愿者活动,从多方面入手,加强护生对老年人的认识。
参考文献:
[1]蒋丽,高健,金昌德.护理本科生老人观及服务老年人态度的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3,28(9):61-62.
[2]陈冬青.中日大学生的老年人印象探讨[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8(3):89-90.
[3]陈曦,高玉霞,刘丽丹.国外调查医护人员对老年人态度测量工具的研究进展[J].医学与社会,2010,23(5):82-86.
关键词:空巢老人护理器械 自助医疗
当与子女分开之后,面对空荡的房间和漫长的独独居生活,空巢老人在身心健康方面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在此情况下,会产生各种心理反应。与此同时,空巢老人也面临着身体状况越来越差、患病率越来越高、行为不便等问题。例如,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等都是老年人的常见病,这些疾病一旦形成,则很难治愈,而且常伴有不可逆的并发症,需要终生治疗及护理,既损害老年人的躯体健康,又影响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现代社会,居家养老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虽然现阶段老年人的家庭医疗护理方面较过去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对于许多的空巢老人而言,现阶段的医疗护理水平仍然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解决老年人尤其是空巢老人在自助医疗护理方面中面临的问题将会是未来阶段的研究重点。所谓“自助医疗器械”,就是使用者在不借助他人的情况下,仅仅依靠使用者本人一个人的力量,并在可操控范围之内便可完成治疗动作的医疗器械称之为自助医疗器械。
空巢老人除了具有与一般老年人的共性外,由于其不与家庭和成员或是相关护理人员居住,因此,在产品设计方面应该区别于普通老年人。
一、现阶段空巢老人家庭医疗护理器械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医疗器械的不断发展,家庭医疗护理器械的种类也在日益更新。老年人的数量急剧增加,导致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政府和企业对这个特殊群体需求的关注也在的日益增长。即使如此,现阶段空巢老人产品市场发展仍面临着诸多的问题。譬如:
(一)市场发展懈怠性。很多企业认为空巢老人自助医疗产品不同于一般老年
人医疗产品,投入大、资金回收周期长、回报低、风险高等原因,不太涉及此项领域的研发(像空巢老人这一细化的特殊群体的产品开发涉及甚少),从而制约了空巢老人自助医疗器械产品市场的发展。
(二)服务层次单一性。现阶段,有关于老年人医疗器械的产品及服务层次单一,而现代老年人医疗器械产品市场尤其是空巢老人涉及的自方面的产品和服务的研究没有得到很好的进行。
(三)行业标准无序性。目前国家相关部门尚未要求企业对于老年人医疗护理
器械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运作模式,因此,老年人辅助产品中的产品标准、产品质量问题大量存在,可想而知,空巢老人的自助医疗护理器械的相关产品治疗更无从谈起。
同时,大多数老年人的产品,包括医疗器械产品在内,都是企业在现有产品的基础之上,冠以“老年人”的名义而牟取暴利,甚至假冒伪劣产品也乘机鱼目混珠,导致市场的混乱,尤其会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和伤害。
二、空巢老人对自助医疗器械的要求
(一)生理特征的要求
与一般老年人相同的是,空巢老人由于身体的衰老,感知系统、肌肉骨骼系统和思维系统也逐渐的衰退,并且空巢老人的最大问题就是居家生活中,没有子女或是护理人员与之相伴,无人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因此,为空巢老人设计产品原则就是尽量为他们创造无障碍的操作使用环境,这就要求产品的使用和操作必须弥补空巢老人由于衰老产生的生理缺陷,以及身边没有照料人员所带来的不便,尽可能的实现功能明确化、操作自助化。
(二)心理特征的要求
老年人空巢现象,使他们在心理上很容易走入误区,集中表现为孤独感、失落感、衰亡感、病态等。空巢老人缺伐亲情、缺少与子女间的正常沟通交流而感到精神孤单与无助。调查表明,95%以上的老人表示晚年更需要精神关怀,尤其是对于空巢老人而言,精神关爱更加重要。
大多数空巢老人很少参加室外活动,导致内心更加孤独。同时因疾病在身,他们很担心病情突然发作无法控制,因而心情变得焦虑不安。另外,由于怕被人说老,因此有些老年人开始注意自己的形象,他们会设法让自己显得更年轻。
空巢老人对于产品的需求,在生理方面是为了解决因年龄增长和孤单而带来的不便;在心理方面则是要达到调节空巢老人情绪和给予心理安慰的目的。此外,设计空巢老人产品时还必须考虑到他们对于产品价格敏感因素。
三、空巢老人自助医疗器械产品的设计方向
(一)易用性设计
针对空巢老人易用性设计,主要着手与两个方面:一是简单的操作方法;二是独立的操控对象。这就要求要把空巢老人系统而准确的考虑进设计中。在医疗设计的产品上,能够为空巢老人直观理解相关治疗操作及使用方式上面给他们带来最大的便利,使其在接受医疗器械发出信息的同时准确、快捷的对产品的命令和操作进行理解、接受。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到空巢老人的自我独立使用要求,要使的操控简单,省力,能够集中控制。
(二)情感化设计
情感的传达方式很多,而使用者操作产品时,产品会通过可见的和不可见的设计语言向使用者传达它蕴含的情感元素,并通过使用者的主观体验和认知反应出来。
自主医疗器械的情感化设计是着眼于空巢老人内心情感需求,针对使用者精神层面的设计,在设计产品时融入情感的因素,这是在为空巢老人设计产品时必须考虑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通过呆种特定的符号和语义形式或产品的材质、色彩等设计要素将情感传达给其他们。根据产品的功能进行合理设计,使空巢老人在进行医疗护理的同时也可以获得精神上的抚慰和愉悦,能够让他们的生活充满乐趣和感动。
(三)无障碍性设计
空巢老人自助医疗器械产品设计的最大目的就是让使用者享受到产品功能而获得心理和生理的满足。设计产品时,必须要从空巢老人实际使用需求设置功能种类,简化功能,剔除不必要的功能浪费,对重要功能进行优化。
1.人机界面无障碍化。空巢老人作为一个特定的使用群体,考虑其认知能力
和使用行为的特点,设计医疗器械产品的人机界面时,应将老年人的基本人体尺寸、人格特征、健康状况、行为分析、使用特点、家庭空间运用等考虑在内。人机操作界面设计应该更加美观易懂、操作更加简单及具有明显的引导功能,使空巢老人感到愉快、增强兴趣、从而提高使用效率。
2.视觉信息无障碍化。对界面视觉信息进行优化组合,对信息进行分类,利用色块划分功能区域,使空巢老人顺利方便地认读界面操作语言,迅速获取信息。
3.产品尺寸无障碍化。应该考虑老年人特定的身体机能特征:身体尺寸变化、身体各部位力量的变化、造型与人体结构的适应性等,符合人因工学原理,让产品很好地适应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特征,达到人机系统的最优化。
(四)安全性设计
由于空巢老人独自在家居住,身旁没有人照料的因素,在自助医疗器械产品设计时还要将空巢老人误操作带来的安全隐患和风险考虑在内。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要注意各操作部件是否连接牢固;各组件在安置上能否准确无误、易于辨识。
从老年人身体机能退化、行动敏捷性降低、认知能力衰退来讲,语音识别设计是老年人产品设计的一个发展方向。语音识别能快速方便地帮助老年人完成任务,并能避免老年人手动操作时潜在危险因素的存在。
四、空巢老人自助医疗器械的市场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医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的年龄越来越长,然而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大,空巢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与家庭小型化的矛盾相伴随,独生子女家庭已经累积了一亿多户、老年家庭空巢率已达50%,社会及家庭养老服务供需矛盾成为越来越突出的社会问题。
随着老年人数量尤其是空巢老人的不断膨胀,老年产业扑面而来。针对空巢老人的特殊消费需求为他们提供相关的产品和服务,是对医疗卫生和工业设计行业提出的新的挑战。企业做空巢老人的医疗产品要把关心老人本身扩展到为老人创造欢乐充实的晚年生活中去。让空巢老人觉得自己不是老无所用、需要照顾,而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要使他们不但能快乐健康,而且老有所为,更好体现他们的自身价值。
虽然产品价格的降低会对企业的利润暂时产生负面影响,但是老年人市场的不断扩大以及市场信息的传播作用却是不可忽视的有利因素。他们如果感觉呆种产品的质量好,就会在平常与他人交往过程中将该产品推荐给自己周围的熟人朋友,这就无形之中为企业品牌和打开了畅销的大门。因此,只要产品真正符合空巢老人群的需求,那么即使降低产品价格,随着老年消费群体的不断扩大,同样可以使企业获得丰厚的利润。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树立了企业敬老爱老的良好品牌形象,产生的社会效益不可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