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描写太阳的词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第25课《太阳是大家的》是一首儿童诗。诗人采用拟人化的手法,从“太阳普照全球”这一自然现象中提炼出诗意,把太阳当作全世界孩子的朋友,她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里,和不同国家的孩子游玩,给全世界的小朋友带去了快乐和希望。“太阳是大家的”寓意是“世界是大家的”,全世界孩子共在一片蓝天下,分享太阳的温暖、世界的和平和社会的安宁。诗歌描绘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鲜花上撒满了太阳的金光,小树在太阳的照耀下生长,小朋友们在温暖的阳光下快乐游戏。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有二:一是让学生体会只有全世界人民和睦共处,加强信任和理解,人类才有更美好的明天;二是让学生体会诗歌拟人化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欣赏图片。(出示不同的太阳图片,学生观看)
2.回答问题。你们看到了什么?(无论是旭日东升,还是夕阳西下,太阳都给人们带来无尽的遐想和美的享受,多可爱的太阳啊!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首描写太阳的诗歌。板书课题:《太阳是大家的》)
设计意图:通过优美的图片,唤起学生美的享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分小节读诗,教师纠正字音,落实生字。(“红彤彤”的“彤”变调。区分“陪”与“部”。)
3.比一比谁读得正确又流利。
4.思考问题。这首诗歌告诉了我什么?
5.交流读诗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初步感受诗歌,获得初步的阅读体验。
三、品读诗歌,感悟中心
1.发现“美”。⑴指名读。⑵启发想象。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你们谁看到了呢?请交流你想象到的画面。⑶欣赏美景。播放图片,理解词语。①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美吗?(品读“朵朵白云”)②白云在阳光的照射下发生了神奇的变化,变成了什么?把你们心中的这份美好感觉读出来!(品读“红彤彤的晚霞”)⑷指导朗读。看着太阳下山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把你依依不舍的情感读出来。(配图配乐朗诵)
设计意图:让学生想象美、发现美、诵读美,从而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
2.感受“美”。⑴默读第二小节,找出太阳做的好事,画波浪线。⑵学生汇报。⑶品读诗句。找出描写太阳的动词,并圈起来。把动词放入诗句中细细地品读,说一说从动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①洒。同学们洒过水吗?洒水时是什么动作?范围怎么样?引导学生读出太阳的轻柔。有了阳光的播洒,花儿才开放得如此娇艳。如果你是万花丛中的一朵,你想对太阳说什么?②拔。这个“拔”字该怎么理解呢?原来是指小树在太阳的照耀下越长越挺拔。引导学生读出小树顽强的生命力。③陪、看。同学们去过海边吗?在海边做了什么?当时心情怎么样?把这种快乐、开心读进去。⑷指导朗读。是呀,一个“洒”,一个“拔”,一个“陪”,都让我们感受到和太阳相处的快乐,更让我们理解了太阳的心,带着这种温暖和感谢让我们再次深情朗读这节诗。 ⑸小练笔。想一想,太阳她还会做哪些好事?让我们拿起笔展开想象写下来。(学生在课本空白处写)⑹学生汇报创作的小诗。⑺想象说话。是呀,太阳就是这样爱护着大家,给大家带来光明,温暖,快乐,幸福……,让我们好好感谢她。(再读第二小节)读了这一小节,我们知道,太阳不仅属于云朵,他还属于小朋友,鲜花和小树。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反复品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在读和写的结合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3.珍惜“美”。⑴ 默读诗歌。学生默读诗歌第三、四小节,边默读边思考:太阳要去哪儿?她要趁人们睡觉的时候,走向另外的国家。你知道太阳要去哪些国家?(去美国,去日本,去法国,……世界上每个国家都要去。)⑵小组讨论。外国的小朋友真的是在等太阳吗?他们到底在等什么?(快乐、幸福)⑶指名朗读。读出外国小朋友的美好愿望。⑷回答问题。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在明媚的阳光中享受这份快乐与幸福呢?(配乐播放战争中难民的生活图片)⑸指名交流。(只有在和平宁静的环境下,世界各国的小朋友才能尽情享受太阳赐予的恩泽)⑹归纳小结。(出示课文主题图)是啊!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共同拥有一个太阳,也共同拥有一个愿望,那就是――世界和平。让我们一起放飞手中的和平鸽,让她飞遍世界的每个角落。让和平永驻人间。
设计意图:通过“快乐”与“哭泣”,“幸福”与“战争”的强烈对比,让学生珍视“和平”,珍惜生活。
四、总结升华,朗读全文
1.分享体会。你们知道“大家”是指谁吗?你有那些收获想和大家分享?
2.归纳总结。阳光洒遍了世界每一个角落,多希望人们都能在和平安宁的环境下享受她带来的温暖与幸福。请让我们全体起立,用最美的声音把这美好的愿望告诉全世界的人们吧!
3.全班有感情地朗诵全诗。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音乐的渲染中,读出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抄写优美的诗句。
2.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一轮( ) 一辆( ) 一条( ) 一艘 ( ) 一匹( ) 一张 ( ) 一片( ) 一朵 ( ) 一把( ) 一扇 ( )
一杯( ) 一只( )
二、照样子写词语
1、描写颜色的词语:碧绿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模拟声音的词语:哗啦 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表示动作的词语:跑步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描写春天百花盛开的成语: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5描写节日热闹景象的成语: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三、将句子写具体
1、孔雀( )地抖动着( )的尾巴。
2、( )的蝴蝶( )翩翩起舞。
3、秋天,( )的盘子对着我们( )地点头。
4、夜晚,( )的星星对着我们( )地眨眼。
5、( )的五星红旗在国歌声中( )地升起来了。
6、花园里,( )的花儿全都开了。
四、连词成句,并加上标点。
1、我国 人口 国家 世界上 最多的 是
2、每天 我们 身体 锻炼 坚持 都
3、老师 教师节 献上 那天 我们 鲜花 给一束
4、咬着 小弟弟 甜甜的 淘气的 苹果 大口大口地
5、度过 时光 我们 快乐 一起的
五、按课文内容填空
1、《游子吟》是___代诗人_____写的,最后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2、_____的蚕姑娘,脱下___________变成_____________。
_____的蚕姑娘,脱下___________变成_____________。
_____的蚕姑娘,脱下___________换上_____________。
3、太阳的本领是_____,风的本领是_______________。使我们明白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
4、沐浴着_________,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_______啊!
5、木兰告别了亲人,___战袍,__骏马,__黄河,___燕山,来到了前线。在多年____中,她为国_________了赫赫__。
6、《春晓》后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爱祖国的春天
冬天已经过去,春天不知不觉来到我身旁。
春天在树枝上,嫩芽悄悄地钻出来,把枝条打扮得绿油油的。
春天在花园里。药开了,有红的、粉的、金黄的……五彩缤纷,規美丽啊!最人的是蝴蝶花,像一群展开翅膀的花蝴蝶,在翩翩起舞。
春天在辽阔的田野里 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植的蚕豆和油菜 已经开出白色和金色的小花 散发出一阵阵清香
春天到了,祖国处处是春天,我爱祖国的春天。
1、短文有_____个自然段。
2、哪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____________
3、给短文中没有标点的自然段加上标点。
4、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装扮( ) 偷偷() 五颜六色()
5、把你喜欢的句子抄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
我登上了5楼楼顶,极目眺望,看到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了。它就像金盘一样,照在人的脸上,人的脸就仿佛镀上了层金子;照在水面上,河水就浮光跃金,似乎一颗颗神奇的小星星在闪闪发光;照在大树上,大树就好像擦上了一层油,显得更加翠绿了。
我抬起头,去看太阳,阳光还很强,好像千万把利剑,直刺入我的眼里,我的眼泪都流出来了。
夕阳旁边的云霞色彩变化极多,一会儿橙红色,一会儿金黄色,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红;你一眨眼,它又变成紫檀色了,真是色彩缤纷,变幻无穷。
云霞的形状一会儿一个样,有时像团团棉花,有时像江面上的波浪。它们变化得是那样的自然,那样的迅速,那样的瑰丽。
又过了一会儿,夕阳突然失去了耀眼的光芒。它通红通红的,上面好像压了块千斤重的钢板,逐步下坠了。忽然,太阳的下部进入了天边的乌云里,把乌云染成了紫檀色,我知道太阳快要下山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它。一眨眼,太阳只剩下小半边的红脸盘儿,它仿佛微笑着对我说:“小朋友,明天见!”说完便摇着头倏地钻进了云层里。此时天边红彤彤的,好像那里着了火,就连我自己也被染成红色的了。
啊!这真是少有的奇观。
【感悟】
本文重点写了夕阳西下的美丽景色。首先是一组排比句描写了“快接近地平线”的夕阳返照的景象;接着惟妙惟肖地描绘了云霞的绮丽,从色彩缤纷到形态各异,变幻无穷;最后展现了一幅夕阳“钻进云层里”的美丽画面。“连我自己也被染成红色的了”一句,极富有儿童情趣,又具有感染力。
【阅读能力训练】
1.找出这篇文章中描写颜色的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至少3个)
2.读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它就像金盘一样,照在人的脸上,人的脸就仿佛镀上了层金子;照在水面上,河水就浮光跃金,似乎一颗颗神奇的小星星在闪闪发光;照在大树上,大树就好像擦上了一层油,显得更加翠绿了。
这段话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3.本文想表达什么?
4.这篇文章的结构是什么?
一、努力提高教师的语言授课水平,把语言的美感传递给每一个学生
中华民族的传统语言是非常美的,它意蕴深厚、意境悠长,读起来铿锵有力,清脆悦耳。上一堂好的语文课 ,就如同是欣赏一段美妙的音乐,让人不自觉的沉浸其中,而感受不到时间的流动。每个老师在课上朗读课文的语言风格也不尽一样,有的急,有的缓,有的高亢,有的低沉,有的豪放,有的绵柔,无论怎样,只要他能把语言的美传递给台下的每一位学生的心田,培养起学生良好的语感,就是一个成功的老师。那么,作为初中语文老师,如何才能培养起学生的语感呢?一是要尽可能地帮助学生加强对课文背景资料以及相关内容的了解和把握,对学生们“晓之以理”;另外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情感因素,充分发挥教师的情感传导作用,对学生们“动之以情”;第三,就是要充满感情地朗读并分析课文,带领同学们深入体验作者写作时的情感,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了解并揣摩作者的弦外之音、言下之意。
比如,初中语文教材中《锡林郭勒大草原》一课中,有句描写湖水的句子“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中的宝镜一样”,这句话与不加修饰的“草滩上,有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学生们就可以感受出描写的草原景色之美,一经掂量比较就可以读出语言的节奏和美感,获得审美、情趣和意蕴上的提高。再有,《海滨小城》一课中,有一段这样描写:“天是蓝的,海也是蓝的,海天交接的水平线上,棕色的机帆船,银白色的海鸥,还有和海鸥一样颜色的云朵。”这段话中,通过一系列色彩的词来展示海滨小城独有的美丽景色,在朗读和讲授的时候要加以突出和强调,一方面让学生领略语言运用之妙,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美感,提高审美情趣,完成词语积累,学会词语实际运用。
二、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改进语文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要改变旧的传统观念,与时俱进,紧跟时代脉搏和社会发展,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式,使我们的课堂不再死气沉沉,而是大放异彩。比如,一般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往往是枯燥乏味的,但是由于其重要性,在教学中又不得缺少这一课。因为这些基础的字词及用法一旦掌握之后,会对我们的听、说、读和写四大基本技能的培养和具备产生实质性的帮助,而且对我们日后的整个学习都会起到不可限量的巨大作用。那么这些基础字词的讲授又该如何进行呢?这时候,我们就可以想到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所谓计算机辅助教学乃是采用包括幻灯、图像、声音、动画、实物投影在内的多媒体手段将一些抽象的概念形象而生动、直观地展现在学习者面前,通过虚拟的方式给学习者一个情景的再现,以便我们准确到位地把握和理解所学内容。
例如,初中语文教材《五彩池》一课中,有一个词语“折射”,这个词比较生僻,又有一定的专业性,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为了让学生对这个词尽快掌握,教师可以直接打开投影仪,把一束光线直接垂直照射到天花板上,然后再把一枚三棱镜放到投影仪上,这时候同学们就会发现,光线明显发生了一定变化,这个变化就是“折射”。同学们有了这个观察和体会之后,自然就能够理解课文中词语的含义,更好地把握文章的脉络。
对于《皇帝的新装》这一课,因为故事情节性强,适合表演,我就采用表演的方式进行教学,先是让同学们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发展脉络,体会人物性格特色,然后找同学分角色扮演来进行表演。结果我发现学生们兴趣浓厚,对于这样的课堂活动非常渴望参加,都抢着要参加,积极参与和表现的意识非常强烈,都希望能够成为剧里面的一个人物,在同学们面前大秀一把自己的演技,好好表现一次。结果参加演出的同学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性格鲜明,整个表演过程迭起、活灵活现、笑声一阵一阵,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这样的表演和参与,不但熟悉了课文内容,把握了文章主题,而且激发了同学们的表演热情,提高了表达能力,让同学们体会了在快乐中学习,找到了学习的乐趣。
除了教师自身方面的因素以外,良好的师生关系、深厚的师生情感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所在。教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我们知道,很多学生是因为喜欢这个老师的授课方式,因而才喜欢上这门课。有的学生甚至由于厌烦某一个老师而不喜欢学习该门课程,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的课堂气氛,顺畅的师生互动都是上好一门课的前提和关键。那么,怎么样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呢?首先,要师生平等。尽管师道尊严,但教师不能随意拿权力来压制甚至排挤自己不喜欢的学生或者该科成绩不好的所谓差生,无论学习成绩好坏,教师眼里应该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其次,要爱护学生。教师既然是学生的朋友,就要关心和鼓励每一个学生,不可挖苦、讽刺甚至体罚,要尊重孩子们的个性,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包容他们。要让同学们爱戴和拥护,而不是敬而远之。只有师生的感情融洽,才会促进我们的教学。
当然,一个优美、和谐的教学环境是需要师生来共同营造的,就像我们平时上课一样,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课上的好不好,全看教师怎么引导了。只要你拿出一颗热心,洒出一身汗水,付出一腔热情,同学们自然会聚集在你的周围,乐学而不疲。
参考文献:
1.刘胜军;宋廷良;;浅谈课改下的初中语文备课[J];考试(教研版);2009年01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语感 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由此可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当务之急是把语感的培养放在首要位置,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该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一、对“在语文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这一新理念的理解
1.汉语言文字特别具有灵性。作为象形文字的汉字,以形表义、形神兼备。以汉字为载体的汉语,重意会不重规则,没有分词连写,少有性、数、格的区别,语言凝练但意蕴丰厚,读来抑扬顿挫、铿锵悦耳。由于汉语言文字的形象性、隐喻性、意会性和模糊性,学生学习语文,不仅要进行理性分析,尤其要重视整体感悟。
2.学生学习母语主要靠语感。学生学习母语,因为有早已具备的口语语感做基础,有熟悉本国本民族的文化背景为条件,身处母语环境、心受母语儒染,大量的、成套的母语图式早已内化为学生的心理结构。因此,学习母语不必从系统的语言知识和语法规则人手,而应重视对语文材料的积累、感悟,培养良好的语感。
3.从语感类别的角度看,语感教学策略主要包括:培养形象感的教学策略、培养情味感的教学策略、培养意蕴感的教学策略等。培养形象感,要注意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与文字相关的表象;倡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将语言转化为形象鲜明的内心视象,使语言和生动的表象建立心理联系。培养情味感,一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增加对课文背景及相关内容的了解;二要努力挖掘和体验教材的情感因素,发挥教师自身的情感传导作用;三要引导学生在对课文的分析和朗读中体验作者的情感。培养意蕴感,就是要引导学生体会和揣摩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4.从语感生成的角度看,语感教学策略主要包括:反复诵读、比较品评、潜心涵咏、切己体察、展开想象等。反复诵读是培养语感的最佳策略,要求眼到、耳到、口到、心到,强调对语言文字的直接的整体的领悟,这与语感的直接感悟是完全一致的。比较品评,是课堂语感教学的有效策略,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学生只有在不同词语、不同句式、不同语序的比较当中,才能发现课文中语言运用的妙处,品评语言的意蕴和情味,从而培养语感。潜心涵咏,是一种在熟读基础上潜心专注的研读策略,面对语言文字,揣摩、推敲、咀嚼,“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鉴赏玩味,掂量比较,获得审美感、情味感、意蕴感等。切己体察,就是把眼前所读的语言文字与自己的生活经验、阅读积淀相沟通,通过文字的桥梁,触摸作者的心灵。语言文字符号本身没有直接可感性,必须借助联想和想象,化干瘪枯燥的符号为形象鲜活的画面:还可通过重组表象,创造出新的情境和意境。这样获得的语感才是丰富深切的。
二、在实践中如何去落实“在语文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这一新理念
1.创设情景。在教学中创设出浓郁的语感情景,能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调动多种感官,积极地进行相应的课堂活动,为进行语感训练创设最佳条件。如:《草原》一课的教学,教师在课始用大屏幕出示草原的美丽景色,再配上音乐,简述课文内容,为学生创设了浓厚的情感氛围,使学生很快进入了情景,奠定了课堂的基调。
2.引导想象。想象是通过多种手段帮助学生把语言文字转化成生动的画面,或是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历和实际认知水平在思维上发散延伸,使其对语言文字有更加深刻的感悟。
3.释义悟情。朗读既是一种把书面语言用声音表达出来的言语活动,也是一种讲究吐字、表情达意的艺术,所以培养语感就必须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基础上进行。其中最基本的是对文章中词句的理解。一些词语比较生辟,又带有一定的专业性,可用直观演示的形式来释义。《五彩池》中有“折射”一词,教师直接打开投影仪,一束光线垂直射到天花板上,再把一枚三棱镜放到投影仪上,光线发生了变化,告诉学生这就叫“折射”。一些词语拟人化程度很强,可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加以理解。一些词语的运用精当、准确、具体,但学生体会起来也会有难度,可用删换比较或填空的形式进行理解。如讲《锡林郭勒大草原》中描写湖水的句子“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象神话故事中的宝镜一样”与“草滩上,有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光芒”加以比较,为学生感受草原的美景、读出美感打下基础。
4.巧加提示。适时适当的提示语,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学生在学习记事、写人的文章时对话内容较多,对于人物语言及其内心世界的把握是个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