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给孩子高考前鼓励的话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考当前,总有些考生会心烦失眠,还有的食欲不振吃不下饭。家长们看着只能感慨:既然在考试上帮不上什么忙,那就当好孩子的“后勤部长”吧。于是,今天给孩子喝安神补脑液,明天给孩子喝补血养心剂。家长们为了让孩子“吃好”,准备各种“山珍海味”,然而面对丰盛的食物,考生们却往往难以下咽。营养师和心理专家指出,对于物质生活较为丰富的城市考生,通过饮食调理基本就能满足应考需要。
冲刺期三大进补误区需提防
备战高考的日子里,为孩子安排营养美味的一日三餐与点心成了妈妈们的重头戏,不少家长除了大鱼大肉的饮食“恶补”,还购买了大量补品为孩子们补充营养,想在高考冲刺阶段使孩子能够超常发挥,其实这种考前大补往往陷入几种误区之中。
误区一:孩子考试辛苦,准备了大鱼大肉好好补补
潇潇的妈妈最近准备了不少肉类食品,打算高考冲刺期给孩子配备最营养的餐饮食谱。
不过,专家们却认为不应该让孩子过多进食大鱼大肉,而应该多补充蔬菜水果和乳制品。因为大量的肉食品会加重肠胃的负担,不利于大脑的供血。
误区二:食谱变化太大,不顾及孩子平时的饮食习惯
静静的妈妈打算给孩子好好换一换口味,增加一点新鲜感。
对此,专家指出,一些家长不顾及孩子平时的饮食习惯,这种做法会适得其反。比如有的孩子平时比较喜欢吃荤,这个时候突然变得很清淡,会打乱他们常有的习惯;有的孩子则平时吃得较清淡,此时为了求进补,又一下子吃得很油腻,这样做反而对身体不利。
误区三:购买很多补品补营养
苏苏的爸爸已经给孩子购买了不少营养保健品,而苏苏的妈妈又从市场买来了甲鱼、乌鸡之类的滋补食物,准备给孩子炖汤进补。
这样的大补特补遭到了专家们的否定。专家表示,如果进补过量,考生在食用后不吸收、不适应的话,会导致腹泻、过敏、感冒上火等病症,与家长的意图背道而驰。
如果确实需要服用的话,也应该注意一个度的问题,不要滥用,要适可而止。
医学专家提醒,有些保健品中含有类似兴奋剂或激素的成分,考生服用后可能会出现发胖、内分泌失调、生物钟紊乱等现象,反而会影响考生生理及情绪。
营养专家建议:均衡营养,忌突击进补
高考是一场脑力竞赛,考生在考场上大脑高速运转,而大脑营养的补充主要还是靠平时。
要注意均衡营养
备战高考期间的饮食安排,专家提出的基本指导意见和原则是:三餐营养应均衡,做到清淡、养胃、补脑、利眠。
第一,营养均衡,荤素合理搭配。注意营养均衡,最主要的是每天要不断补充能量,所以充足的主食是不能少的。营养学专家指出,考生每天必须吃350〜500克主食,可以选择米饭、面食等。每天还要吃一些比较新鲜的水果和充足的绿叶蔬菜。另外,还要注意摄取足够的蛋白质,比如鱼、蛋、牛奶等易消化食物。专家特别强调一点,高考期间的饮食不要太过油腻,应该荤素合理搭配,“一口肉、两口饭、三口蔬菜和四口水果”,这样的比例比较恰当。
第二,三餐食谱合理安排。专家认为在午餐的时候可以多补充一点荤菜,而晚餐不用特意减少食用量。早餐时可以碳水化合物的主食为主,比如粥、米面等,直接给大脑提供营养;午餐则应该多补充一些优质蛋白质;晚餐可以选择一些清淡、养胃的饮食,并且还要有优质蛋白,这都有利于晚上的睡眠。
第三,多选择一些补脑、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补脑的食物主要有鱼类、豆制品、瘦肉、鸡蛋、牛奶以及新鲜蔬菜、瓜果等。另外,专家也建议不要吃太多含糖量高的食物。
第四,食物的种类可以丰富一些,烹调的方法也应该多样一些。专家认为,家长在照顾孩子平时饮食偏好的同时,可以适当微调口味和食物类型,也可以尝试一些不同的烹调方法,如用清蒸、水煮和清炒的方法,但要注意尽量少用辛辣的调料。
营养补充,切忌突击进补
对于一些家长喜欢在考前或考试期间给孩子进补,专家建议家长不要突击进补。“有的孩子以前没有吃过,一时不能适应,吃了之后反而出现兴奋等症状,晚上睡不着,第二天反而没精力复习。”“当然,如果有的考生平时已经习惯了这类补品,考前补充也未尝不可,不过也要适可而止。不然,对孩子是一种负担。”专家认为,要让孩子平稳参加考试,身体应该保持最佳状态,过度营养反倒扰乱了身体的最佳状态。
考生饮食健康最重要的是注意食品卫生和安全。“最好是家长在家里给孩子做饭菜。”“一方面可口、安全,从考生心理角度来讲也是最好的。”
突击进补会导致上火腹泻
某营养师事务所高级营养师黄成说,补充营养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体现效果,不会像药品那样立竿见影,考前通过突击服用保健品或吃大鱼大肉来“恶补”营养往往效果不大。相反,由于是突击服用保健品或突然“恶补”营养,反而会加重上火、过敏、腹泻风险。他说,如果考生平时在家或饭堂能保证食物多样化,只要近期体重没有明显变化,一般不会缺营养。他不建议“临时抱佛脚”的方式。
增加优质蛋白质
黄成说,在高考期间,考生们复习任务繁重,大脑处在高度紧张状态,身体能量消耗多,食欲往往不佳,再加上生活规律被打乱,身体抗病能力降低,很容易生病。因此,安排好这个阶段的饮食营养,对保证考生的身体健康和使大脑处于良好状态极为重要。家长要做的不是让考生突击服用保健品或恶补营养,而是想办法保持考生的最佳状态,以饱满的精神迎接高考。同时食物多样化(以熟悉、常吃的食物为前提,忌从未吃过、极少吃的食物),是最大的膳食原则。也可适当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量,减少高温油炸食品。天麻、猪脑、鸽蛋、鹌鹑蛋、核桃仁、桂圆肉、大枣、莲子、紫菜、玉米等都是有益于提高记忆力的常见食物。
大脑只能利用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
黄成建议,高考冲刺阶段用脑多,考生可适当多食含碳水化合物多的食物,如坚果类、主食类。大脑只能利用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保证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才能保证大脑的正常运转,只有大脑思维敏捷、活跃,才能保证考生有良好的状态迎接高考。考生考前焦虑、睡不好,可通过两种方法缓解:一是通过适当增加减压食物的摄入,如含钾丰富的食物(香蕉、木耳、豆类等);二是通过其它方式缓解压力,如睡前听听音乐,下午到操场跑跑步、打打球等。
营养食谱+调息+适当减压,冲刺高考更“给力”
据了解,一些保健品宣传有“增强记忆力”、“补充脑营养”、“缓解脑疲劳”等功效,但服用保健品要符合自身状况,家长不能奢望孩子服用保健品后就考出好成绩。考生的大脑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身体能量消耗也多,合理安排膳食、注意营养搭配,加上心理放松,其功效比吃保健品更好。
补身营养谱:药补不如食补
考生在考前饮食的原则应该是清淡可口而有营养。药补不如食补,用药不慎反而会造成身体不适,而且不分体质乱进补,有可能造成身体不适。家长应根据考生的身体状况,采用不同的营养调理食谱。
补充营养
清炖鸡汤:嫩鸡半只切小块,用中火炖半小时,加盐少许即可,吃肉喝汤,不需任何药材。
草鱼煮汤:草鱼头或鱼肉400克,加少许盐煎至淡黄后加入开水,用武火煮20分钟,加葱花调味。
鸡、鱼、猪肉的蛋白质是很好的营养,其中鱼肉含有易消化的蛋白质。
调理肠胃不适
胃口不好:考前天气转热,加上孩子精神紧张,容易没有胃口,可用番茄、土豆、猪脚煲汤。番茄的酸甜味道可以解渴开胃,土豆营养丰富又能健脾胃,加上胡萝卜营养更丰富;用陈年萝卜干煮水当茶喝也是健胃消食的好办法。
胃痛:如果孩子因学习紧张而出现胃痛,除了看医生吃药,还可以用陈皮、佛手5〜10克与肉料煮汤。
拉肚子:如果拉肚子,可以用淮山、芡实、莲子煲汤。
便秘:每天三四颗核桃能增强脑力,对通便也有帮助;另外春夏之交喝点蜂蜜,既营养又能健脾,对治疗便秘有很大作用。
清热祛湿
所有的考生都希望天公作美,但是如果碰到炎热无比,或者阴雨连绵等让人难受的天气,此时可以用冬瓜、赤小豆、薏米煲猪骨汤、粉葛煲鱼汤等清热祛湿。
土茯苓煲龟汤:草龟1只、土茯苓8两、瘦肉3两、蜜枣、姜少许,先把龟肉焯一下捞起,然后把所有材料放锅里加适量的水熬3个小时,加盐即可。有的考生尽管睡眠时间很长,但老是觉得睡不醒、四肢乏力,多半也是湿重所致,长痘痘的学生也可用。
清热利咽
天气炎热,年轻人最常见的不适要数上火、咽喉肿痛。喉咙发炎先别急着吃药,试试紫菜瘦肉汤,它能清热利咽;青橄榄6只、瘦肉200克煲汤也能泻火。
调理熬夜失眠
夜晚是一天中养阴的最佳时机,阴虚体质的学生容易失眠,而熬夜也会伤阴,引起牙龈肿痛、口腔溃疡等症状。太子参15克、麦冬15克、沙参15克煮瘦肉;夜交藤30克煲猪骨,均有安神作用。
补心调息谱:作息不乱,心里不慌
在保证营养方面不少家长是专家,但是如何保证考生有良好心态却让家长头疼。不少家长为了孩子考试,自己不知不觉会做出一些跟平时生活不一样的举动,看似保证孩子不受影响,其实无形中会给孩子带来压力。
拿“进补”来说,如果平时考生没有吃补品的习惯,这段时间家长突然给孩子买来各种补品或用药材炖汤,并且指定只有考生喝,其他人不能喝的“特供品”,就会给考生“现在是特殊时期”、“我是特殊的人”等心理暗示,从而增加心理负担。
有的家长怕制造声音影响孩子复习,走路蹑手蹑脚,说话细声细气也会制造紧张气氛。而一些亲戚朋友为了鼓励考生,在考前送红包,敏感的考生也会不习惯。适当注意是应该的,但若令考生敏感反而适得其反。
专家提醒,备考期间考生生活要规律,不要随意改变作息时间。对于大脑,忘记运动其实就是忘记休息,因此,考生不要忘记适当运动。家长也应该提醒考生不要整天待在室内。
减压的秘密:临阵心慌深呼吸
平时心态再好,在走进考场那一刻也会觉得紧张有压力。有的考生不适应,在开考时突然心慌、心跳加速,影响了考试发挥。
谁都不想在关键时刻“掉链子”,医生建议,遇到这种情况,最有效的缓解方法就是深呼吸。通过深呼吸可以使人体在短时间内为大脑提供更多的氧,促进其功能从而缓解紧张情绪。
您好!
高考是考生知识、能力、心态和身体的集中展示,您的孩子需要全方位做好准备。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说,家庭氛围、家长心态和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学习和考试心态,并且最终反映在高考成绩上。家长殷切盼望子女成龙凤,高考将改变孩子和家庭的命运,这是毋庸争辩的事实。
尊敬的XX届学生家长,在距离高考15天的时候,学校为您提供一点建议,供参考。
1.充满信心,相信孩子能取得理想成绩。您对孩子满怀的信心是正能量,一定可以传递给孩子。冲刺阶段,尤其在成绩不是很理想情况下,孩子情绪容易出现较大的波动,这时最需要的是您的理解和鼓励。请家长别用怀疑的眼光盯住孩子的问题,更不要责备。信心是正能量,家长是孩子的坚强后盾。
2.注重交流,营造良好的家庭气氛。冲刺阶段,请家长多听听孩子说话,在孩子说话过程中不打断,也不评判,以此宣泄孩子的紧张情绪;请家长避免因家庭纠纷在孩子面前争吵,有的家长需要克服自己的紧张情绪,把担忧存在心底,把笑容挂在脸上,轻松愉悦的家庭氛围会对孩子的心态起到积极的调节作用。
3.轻装上阵,适当降低高考期望值。请家长现在不要再给孩子制订考试分数指标,不要给孩子规定必须考上的院校目标,避免过多谈论考试结果的问题,以引导孩子更多的去关注和落实学习过程。高考考场上,轻装上阵、正常发挥就是成功。特别提醒,家长不要在高考期间打听孩子的考试情况,提醒孩子考完就“放下”,全力以赴准备后面的科目。
4.请家长注意教育过程中的几个情况。⑴避免许愿。有的家长用购买手机、出国旅游等办法去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其实这样的做法反而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担心考不好而受到惩罚。⑵避免威胁。有的家长为了促使孩子努力而制造压力,但是“考不上重点就完了”之类的话会使孩子产生担忧心理,不利于考试发挥。⑶避免比较。有的家长喜欢拿亲戚朋友中成绩优秀者让孩子作比较,很多时候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⑷避免过度保护。有的家长考前把孩子重点保护起来,全家人都围着孩子转,这样反而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不利于以一颗平常心面对高考。比较妥当的方法就是保持一如既往的生活、学习状态,保持固有的学习节奏、熟悉的环境和常态的生活。⑸避免过多干涉。有的家长对孩子进行过多的限制,效果适得其反。可怜天下父母心,家长总会有很多的不放心,有时一句话恨不得说上八遍,那样容易诱发孩子的不良情绪,还容易伤害亲子感情。如果家长觉得有些话一定要交代,不妨变换形式,比如写个纸条交给孩子。
5.劳逸结合,形成良好的生物钟。请家长提醒孩子生活要有规律,最好做到作息时间与高考时间吻合,争取把自己的生理兴奋点调到与高考相应的时间段上去;保证足够的睡眠,为考试储备充足的体力和精力。
6.增加营养,保持原有的饮食习惯。专家建议,考生吃平常吃的、适当增加营养就行,不必特别改善。请家长别为孩子刻意增加营养,否则可能既加重了孩子的心理压力,也会造成孩子身体不适。请家长慎重为孩子选用补品,因为不同的补品是适合不同人群的,同时,中医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与其让孩子服用药品或保健品,不如多给一些肯定和鼓励,让孩子多一份自信和勇气。
7.高考之前和高考期间,请家长不要和孩子交谈填报志愿的事,否则易引起孩子情绪波动,影响考试成绩。高考填报志愿是在高考分数线公布和分数揭晓之后进行,高考分数线和分数公布时间大约在6月22日,高考结束后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去研究高考志愿问题。建议家长提早做功课,可到省教育考试院等网站来了解高考有关政策动向。
8.请家长了解掌握学校冲刺时刻的工作安排,按照学校要求和规定,配合学校做好工作。
我是学校心理辅导站站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我想利用今天这个时间来跟各位家长交流:临近中考,家长怎样帮助孩子缓解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是指因考试压力引起的一种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迎考及考试期间出现过分担心、紧张、不安、恐惧等情绪障碍,还可伴有失眠、消化不好、身体不舒服等症状。这种状态会影响考生的思维广度、深度和灵活性,降低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使复习及其考试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无法参加考试。有的考生因此反复逃避考试。但并不是说焦虑纯粹是有害的,适度焦虑可以维持孩子的兴奋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提高注意力和反应速度等,也就是说,在考试及其准备过程中,维持一定程度的紧张是有必要的。许多研究表明,绝大多数考生在临考前都有一定程度的紧张或焦虑,它属于焦虑反应,是正常现象。但在学校心理辅导站日常辅导过程中,在与本校或外校初三学生的接触过程中,我发现有一些中学生的焦虑分数偏高。也就是说有一些孩子太过于紧张了。
比如曾听到同学说“一想到还有几天中考,我就紧张得睡不着,心里总觉得不踏实,总想抓住这最后的几天强化一下。但我的头很疼,每天晚上都睡不着觉。我真担心考砸了。”
还有的同学说“每次考试刚开始的时候,我的心都咚咚直跳,有种窒息的感觉,脑子一片空白,根本看不明白卷子上写的什么。等我安静下来,别人已经答了很多,于是我越急越慢。中考时会不会这样呀”
心理学上讲情绪是可以感染的。孩子的焦虑情绪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家长的焦虑。
根据以往初三学生及家长的反应,还有学校心理辅导站近年来的资料记载,我发现考前家长焦虑的主要表现有:
1、过分担忧。前怕狼后怕虎。比如孩子睡觉时间早了点,就觉得孩子不太用功,睡晚了又怕孩子身体受不了,放学回家早了,觉得老师不负责;作业布置多了,又觉得孩子压力太大。
2、过高期望。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曾经有两个初三的学生到我们心理辅导室来倾诉,坐在椅子上就说自己快受不了了。我问他为什么这样说?他说:爸爸妈妈经常会说“我们两个在单位都是蛮出色,你怎么不象我们呀?“你要努力一把,一定要考上某某学校、“考好了将来前途就好了”、还说“你的表哥、表姐可是保送到哪哪个学校的,你也要争气”。还碰到过这样一位学生,他说,他的妈妈经常拿着自己几次模拟考试的成绩与学军去年录取分数线进行对比,然后对他说,你只要再努力一把,就能考上学军了。我问他:你认为自己能考上吗?他说不能。我说,为什么这样说?他说:我努力别人也在努力呀。我认为我已经尽自己最大努力了。我的成绩已经高不上去了。我问他:你听了妈妈讲的话之后有什么感觉呢?他说:压力大贝?我达不到他们的目标。我还问他,你有没有给你的妈妈讲呢?她说没有,我怕她伤心。其实有一些家长没有意识到学生个体是有差异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实力,家长过分期待,超出了孩子的能力,就会给孩子造成压力,让孩子感觉害怕考试,有的学生想办法逃避考试。前两天报纸上报导过一个高考生因害怕高考,在山上独居了14年。这种例子虽然有点极端,但考试给孩子带来的压力我们还是要重视的。成绩与身心健康比较身心健康还是应排在第一位的。毕竟健康、活泼、上进的孩子比什么都重要!
3、过分关注。有的家长过分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问长问短。如果有一天孩子回来时心情不太好,家长就要问是不是测验考试啦?分数多少呀?名次多少呀?“没关系,考试时不要紧张,要放下包袱才能发挥最好水平呀?有的家长一看到孩子接电话就要过问半天“谁的电话?男的/女的?说什么事呀?这个人的学习怎么样?家长这样过分关注会让孩子感觉每天都生活在你的阴影下,不敢放松,似乎没有了生活空间,他会承受不了你的爱而躲避你。导致孩子与家长的心理对立。曾经听到一位家长说:孩子每天写作业的时候,我连电视都不敢看,虽然房子不小,但我怕影响他。可孩子却说;谁不让你看电视了,自找的。其实孩子并不希望你什么家务都不干来陪他。
这样会让孩子感到压力太大。
4、有的家长过分关爱孩子。有的家长每天给孩子放好洗脸水、挤好牙膏,孩子写作业时一会倒水、一会儿切块西瓜、一会儿送牛奶,还有的家长还特意请假在家里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这里我讲的是过分关爱,如果孩子连基本的生活起居都没人管的话,那是不行的)。家长的过分关爱在这个时候就是给孩子压力。孩子会想”爸爸妈妈这么关心我,如果考不好,怎么对得起他们呀!还有的家长不停的给孩子买辅导材料,要知道老师压下来的作业就不少了;也有的的家长想办法给孩子找好老师补课,针对这一问题,我就经常对家长说,请不请家教要好好问问孩子。
5、过分担心。有的家长老怀疑孩子没有用功,在孩子复习的时候,经常借故到孩子的房间检查。其实这样会激起孩子的逆反情绪,他可能真的就不用功给你看。
家长焦虑的原因,可能有这么几个:
1、许多家长觉得中考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它是孩子一生中第一次面临的人生选择,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种分流的考试,对于不上普高的考生来说,中考意味着你的工作定向、人生定向,这是你人生中一件大事;而对上普高的学生来讲,向来就有“考上一所重点高中,就意味着你的一只脚已经迈进了大学的门槛里”的说法,甚至更有人说“考上好高中比考上大学都难”。
尤其是现在独生子女家庭的家长被认为是“输不起的家长”。
2、一些家长存在社会补偿心理。把自己未实现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
3、爱面子。
要知道家长的焦虑和紧张会对孩子造成不良暗示:孩子最怕看到爸爸焦虑的眼光,最怕听到妈妈不打句号的唠叨。通过察言观色,他们就能感觉到父母是否信任自己。所以说在备考期间,家长只有
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帮助孩子,否则只会帮倒忙。
其实现代社会,一个人的成功15%靠智力,85%靠的是非智力因素。一个人的勤奋、毅力、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中考也是一样的:一靠平时学习的积累,二靠在考场上正常发挥。平时的积累现在差不多定型了,但临场发挥还不确定呢?接下去我们要在发挥上下一点工夫。就是要以“积极心理暗示”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家长则应该遵循“低调要求”原则和“外松内紧”的原则对待中考。少给孩子施加压力,而应以新鲜的、幽默的方式帮助孩子放松。怎么做呢?
(一)帮助孩子正确认识中考:
1、让孩子认识到中考是每一个城市青少年都必须经历的锻炼和考验。
2、让孩子认识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我们一定要勇敢面对和把握竞争。因为未来社会就是一个不断接受竞争的社会。
3、中考是总结性考试。这种总结不是对父母和老师的,而是对你自己10多年来学习的一个交代。
4、中考是较公平的竞争平台。
5、通过中考自己可以得到更高一级的的受教育机会。
(二)温馨提醒
1、不要过分关注孩子的测验考试。 家长不要每天过问考生复习或测验的情况,尤其是问模拟考试的分数、名次。这对初三学生不合适。因为大多数孩子都是非常关注中考的,面对模拟测验他自己已经很紧张了,你再去过问,会增强孩子的紧张度。
2、在家里一切按照平时的生活状态进行,用不着压低声音说话。 家长们应该明确,家庭不是学校,更不是考场,在家里最好幽默一些。当孩子为准备中考呕心沥血时,家庭应该是孩子舒适轻松的避风港,是休息和放松的驿站。若孩子因用功而感到疲劳,家长还应提醒他在考前适当减少一些学习时间。
3、作好后勤工作。提醒考生安排好作息时间,适当运动,保持良好健康状态,要让孩子吃好、睡好,养精蓄锐。但也不必对孩子有更多的特殊照顾,即使给孩子增加营养,也最好是“不显山、不露水”,对孩子的关注应是“润物细无声”的。中考前和考试期,家里特别需要宁静平和,只要一切正常,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支持。
4、 创造一个温馨平和的家庭环境,淡化紧张气氛,与孩子谈笑风生。多谈论一些愉快的事情,把担心藏起来;多与考生进行心理沟通,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即使有的家长正在为工作发愁,有的正在为受到上司批评而烦恼,也有的为与同事的关系而生气,有的为家庭关系而苦恼。请你们都不要把忧郁、焦虑、痛苦、愤怒等不良情绪写在脸上。家长的坚韧、执着、坚强、冷静会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这比家长说千百次“孩子,考试千万不要紧张”要有效得多。
关键词:培养兴趣 鼓励活动 适度督促 鼓励实践 设计未来
常言道:“一朝题名日,十年寒窗苦。”其实准确地说,应当是十二年的辛酸。每年的七月,是收获的季节,孩子的高考成绩,牵动着多少家庭充满希冀的渴盼!分数的公布、志愿的填报,又让多少家庭或喜悦,或悲伤,或高枕无忧,或如履薄冰!然今年的高考,却更让家长揪心,江苏首次实行文理“三分开”(即分开计划、分开划线、分开投档),填报志愿不少人取保守心态,致使众多文科名校集体“跳水”(比喻投档分数急速下跌),如人大349分,中国政法358分,中山大学345分,刚达一本线;而理科名校基本照旧,如人大405分,中国政法392分,中山大学361分,也超一本线6分之多。这中间填报志愿固然讲究,需要“科学的冒险”,但这种冒险建筑在考生较为扎实的基本功之上,没有过硬的分数,何来“冒险”?何谈“科学”?否则,即便进了“211”乃至“985”大学,也难以适应高深的课程,读书简直度日如年!故从长远出发,要让孩子赢在“起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时期,尽管孩子处在无意识阶段,但他们对世界充满幻想,作为家长,要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并加以妥善引导。清代的戴震,幼时读朱熹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熹是何时的人,塾师回答后,他又追问宋时的人何以知晓秦时的事。多么尖锐的问题,竟出自孩子之口!而塾师极认真地作了回答,这种迎难而上、不闪烁其词的态度,保护了一颗满是好奇的童心,最终造就了一位大学问家。记得孩子上大班时,我与亲友闲聊,无意间谈到美丽的清华校园,谁知一旁的孩子竟脱口而出:“将来我也要上‘青蛙’大学!”大家都不由得“噗嗤”一笑,我赶紧接上说:“好啊,只要莹莹听爸爸的话,将来一定能考上像青蛙那样响当当的大学!”还甭说,大人的一句玩笑话,孩子竟当真了!从此,每当双休日,我在桌前备课,她则待在一角看书,且能一待半天,规规矩矩,煞是认真哩!殊不知,这中间正是家长潜移默化的力量。今年,女儿有幸考取中国政法大学,不能说没有幼时的启蒙。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远。”将长子送上朝鲜战场,在“彭大将军”身边聆听教诲,在纷飞的战火中经受考验,正体现了一代伟人的远见卓识。小学阶段是孩子成长的雏形期,功课相对轻松。家长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快乐的世界,让他们感到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如鼓励孩子报名参加课外兴趣小组,书法绘画、唱歌跳舞、扬琴古筝等,让孩子在活动中吃苦耐劳,在比赛中脱颖而出,这样既提高了孩子的艺术修养,更增添了孩子将来参与竞争的资本,因为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全方位的。当然,语数外等基础课程的学习是不容忽视的。作为家长,平时翻一翻作业,对孩子提一点看法和要求,跟老师多一些交流,并在双休日对一周所学适当来个检测,效果肯定明显,我想一部分家长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也最好能做到。小学生活泼好动,自我控制能力差,家长宽严有度的督促不是可有可无的。
上了初高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认知和才智也得到长足的发展,升学竞争自然对他们产生了压力。不少高明的家长正是抓住这一契机,与孩子贴心交流,谈理想,谈人生,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志向。诚然,功课多了,深了,孩子会畏葸不前;作业有时“挑战无极限”,孩子弄得疲惫不堪;考试成绩掉队,孩子心理受挫……面对这一切,家长该怎么办?陪陪孩子。一杯热茶传递温情,一句贴心话语驱除困惑。如果家长再能设身处地也把难题做一做,一旦成功,孩子更信任;就是失败,也别气馁,请和孩子一道找原因,这样双方互补,有时会不觉间打开解题思路,孩子更自信;如摸索仍无结果,就放弃,让孩子第二天主动问老师、问同学,“学问学问,学中多问”嘛。结果自然伟大,然过程更精彩。用好错题本,孩子增分益无穷。记得临近高考前一个月,学校作业特别多,检测又频繁,孩子成绩有波动,心理压力非常大。我就让孩子尽情释放,“哭吧哭吧不是罪”,说出心中的压抑,又送她三句话(即“向时间要效益”、“休息最好”、“踏踏实实过好每一天”),让她工工整整地写好,贴在书桌对面的墙上,时时警戒自己。家长话不在多,点到为止,用心的孩子会感到其中的分量。我想,孩子如今金榜题名,当初的激励功不可没。
【关键词】心理压力来源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8-0081-01
一 高考心理压力的来源分析
笔者在总结高考成功的例子中发现,心理因素和平时知识储备同样重要。如果说夯实的知识储备是高考成功的硬件,那么良好的心理素质就是高考成功不可或缺的软件。考试压力主要来源于个人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考试本身、家长和老师的压力,以及考生信心不足三种因素。
高考好比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对考生的心理素质及心理承受能力带来了巨大考验。作为一场选拔赛,高考自身便有难度,参加者水平的高低决定其成败,同时,每位考生都带着家长教师的期望,这也必然增加了考生的压力。面对困难时,几乎每人都会有逃避的心态,怀疑自己的能力。如此便导致了考生信心不足,影响其水平的发挥。
二 高考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
应考心理障碍通常表现为以下某种或多种现象:一是焦虑。这种心理状态常表现为心烦意乱,注意力不能集中,不仅影响着考试前的学习和备考,对应试效果产生直接的消极影响。二是怯场。即考生心理过度紧张,情绪不安,大脑处于兴奋状态,难以控制自己,无法集中注意力。有些甚至表现为头晕、活动失常,无法进行考试。三是消极。如果考生是被迫参加考试,或者认为目的达不到,或者在应考过程中预感成绩不好,都会表现出情绪低落,动机缺乏强度和韧度,照样无法集中注意力,甚至最终弃考。四是易受干扰。在解答考题过程中,应考者要对所学知识经过回忆、联想、知识重现等一系列心理活动。突然的外来“刺激”容易使“神经联系”中断,使原来已知“信息”难以“提取”,结果影响考试进行。五是心理机能衰退。高考是高强度脑力活动,加之不少家长对考生加压或考生自我加压,部分考生带着程度不同的神经衰弱进入考场,因此,不少考生会突然出现、书写痉挛或身体疲倦等现象,通常也称为“考试病”。
三 高考应考心理素质的应对策略
考场如战场,个人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考试的成绩。如何正确调控好应考心理呢?
1.提高考生的自信心
第一,正确对待考试成败。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学生在成功或失败时,首先考虑自身因素有利于学生克服自卑心理,提升自信心,使学习更加努力。第二,保优补缺,扬长避短,不能把自己过多的精力放在保优上,也不能完全放在补缺上。第三,对于较自卑的学生在拟定学习计划时要切合实际,以保证自己的学习从一开始就获得成功,增强自信心。第四,加强与外界的交流。通过与父母、教师、同学的积极交流,可以说出自己内心的苦恼,缓解压抑情绪,使心情开朗起来;还可以询求他们对自己学习的看法和评价,更快地了解自己;另外,相互商讨学习中的问题,交流心得,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经验,也会优化自己的学习环境。第五,适当发泄心中苦恼。当人无法调控自己压抑的情绪时,可采用适当的语言或行为来宣泄心中的烦恼,以求得内心的平衡。
2.消除过分的紧张情绪
过分的紧张和焦虑情绪则会影响考生的复习效率和考试水平的发挥,需要采取积极的方法消除这种情绪。主要包括:按时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尽量多回忆成功的事情和经历、多鼓励自己、不说打击自己的话等);创造和谐放松的家庭环境;采用体育锻炼、听音乐、唱歌等方式来放松自己的神经(切不可使自己处于疲倦、劳累、厌倦的身心状态)。
3.克服怯场
可以采用心境调控或场面替换假设的方式克服怯场。例如,开考前多想自己成功考试的过程和感受,自己成功时那种心情愉悦、自我陶醉的情景和心境;多想想平时取得的成功、考试的好成绩及得到父母、教师、亲戚表扬时高兴的心情;多想想自己为高考所准备的重要内容,解答提纲、公式、定理、图表等,暗示自己所做的努力一定可以使自己通过高考;假设周围都是自己所熟悉的同学、教师;或者把紧张的考场想象成轻松愉快的场合,把紧张的情境转换成与同学交谈的情境,从而使自己能够轻松自如,以平常心进入考场,消除怯场情绪。
4.家长要做好自己的工作
家长要尽量不给孩子带来过多的压力,同时帮助其放宽心及做好考试所需的辅助工作。例如,加强考生的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创造和谐、轻松、愉悦、安静的家庭氛围等。
参考文献
[1]王纪金.高考心理调适方法[J].青苹果,2011(5)
[2]刘小先.浅谈高考落榜生的心理调适[J].大众心理学,2007(9)
[3]杨司佼.当你明天走进一考场——谈临考前的心理调适[J].科学之友,1997(6)
[4]彭熠.高考过后孩子心理需调适[J].黄河·黄土·黄种人,2007(7)
[5]随艺.调整好心态,助高考超常发挥[J].中学课程资源,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