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旅游业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乌苏市旅游资源开发优势
1、资源优势
乌苏地处天山北坡,准噶尔盆地的西南缘,地形复杂,地貌类型多样,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类型齐全,品味独特,组合良好。按国家《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估》标准,我市旅游资源共分为7大类,82个景点。特别是从南部山地冰川到北部沙漠中心的甘家湖梭梭林荒漠生态旅游区旅游线,是一条优美的垂直自然带,有一系列别具特色的旅游景点:有罕见的地质遗迹——泥火山群;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白梭梭林保护区——甘家湖国家级梭梭林自然保护区;被称为新疆布达拉宫的——夏尔苏木喇嘛庙遗址;具有原始风貌的自然景观——乌兰萨德克湖泊;最自然的美容、祛病、健身资源——乌苏温泉、热气泉;最美的天山风光——巴音沟景区、待甫僧景区等。
2、地缘优势
3、人文优势
乌苏历史悠久。据考证,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踪迹,春秋战国到西汉时期,在匈奴、突厥、蒙古、乌孙等游牧民族活动区域留下许多当时人类活动的历史遗迹,土尔扈特人东归后,一部分蒙古后裔在乌苏生活,三区革命、兵团农七师红色旅游文化在乌苏都有深厚的一笔。
4、市场优势
二、乌苏旅游发展现状
1、低层次开发普遍,内涵品味有待提高
目前许多景区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主要还是以原生态为主,旅游以参观游览为主,参与性项目开发较少,旅游开发缺乏深度,大多以展示形式为主,展示内容单调、僵硬,缺少对游客的吸引力,不能发挥旅游资源的功能,更不能推动旅游经济的发展,因此深入挖掘乌苏旅游核心价值,凸显草原文化主题已成为打造草原文化产品工程的首要问题。一些旅游区知名度低、可游性差、模式雷同等。现有已开发的旅游项目基本上还是粗放型的开发,缺少影响力和震撼力。如乌苏南山森林公园是由森林、草原、河流、峡谷组成的一片美丽而富饶的宝地,这里原始森林与高山平原汇于一体,使游人能观、能触、能联想、能感悟,奇险、旷秀、清爽、宁静的自然景观让游人触景生情,达到欲仙欲醉的境界。森林公园主要景点包括巴音沟、待甫僧及尚待开发的乌兰萨德克淖尔湖三个风景区,但三个景点知名度低,模式雷同,游客活动参与性低,偏重温故却不知新,缺乏新奇感受。
2、开发缺乏整体性观念
我市的旅游发展过程中,依然处于自发的点状发展,没有把自己置身于自治区旅游发展的大局之下,没有把特色旅游置于整个旅游业发展的大盘子中。一方面是开发缺少立足于自治区的规划和统筹,旅游项目缺少特色,趋同化倾向较为严重;另一方面是产品单一,缺乏对资源的整合。
3、吃、住、行、游、购、娱等综合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的不完善问题凸显
一、二级保护动物。发源于北天山的奎屯河、四棵树河、古尔图河流经这里后,汇聚向西,注入艾比湖。湿地分布于河流西旁的洼地,芦苇生长茂盛,野鸭、天鹅在此栖息。这里即有沙漠,又有湖泊,有低矮的灌木,也有高耸的乔木,沙漠与绿洲共存,局部地区还保留着大自然的原始形态,是整个新有的天然荒漠生态公园。但是因为路程远,景区路纵横交错,路况不好,没有饭店和旅店,更谈不上购物和娱乐了,现在只有单位组织的旅游和媒体记者进入,个人徒步旅游方式没有被大众接受。
4、特色体现不足,互动欠缺
乌苏旅游的景点本身还是很有特色的,但现阶段挖掘不够。例如,夏尔苏木喇嘛庙曾是北疆最大的佛寺,寺院座落于乌苏市白杨沟镇内的夏尔苏木度假区北侧山坡,面向东方,依山而建,山前是夏尔苏木牧场,河水缠绕,林带交错,风景优美,寺庙建于光绪五年(1879年),由东归土尔扈特部落黄教信奉者所建,属土木结构建筑,占地面积约80万平方米,整个建筑仿西藏的布达拉宫,建于阶梯状排列的山坡平台上,主殿建在平台最高处,山势的高低不同使建筑群落错落有致,气势恢弘,曾被誉为“新疆的布达拉宫”。参观旅游的游客知道这段历史的人不少,但知道夏尔苏木喇嘛庙在东归文化中的浓厚一笔的不多,使景点东归文化和草原文化特色没有得到足够的体现。要做一些“活化”工作,尤其要提高解说员的水平,可以组织一些当地的离退休干部、蒙古族研究者来进行自愿讲解,以此提升特色旅游的效果。
三、改进不足、实现乌苏旅游资源的有效开发
1、加强旅游开发树立品牌效应
要树立特色旅游品牌,政府就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制定统一规划,以有力措施吸纳社会力量参与特色旅游的开发建设,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搞好宣传推广,提高接待服务水平。目前市委宣传部正在全国范围内征集被称为“城市名片”的乌苏形象广告词,让世人知道乌苏,走进乌苏。
2、重视资源的综合开发与互动开发
在旅游资源开发的同时,要注重将其融合到整体的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去,综合开发优势旅游资源。在设计我市的各条旅游精品路线的同时,适当的将特色旅游(景点)资源融入其中,使游客能在娱乐消遣的同时充分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又不会使单一的特色旅游显得枯燥乏味。
3、加大宣传力度,使乌苏生态旅游的优势真正得到发挥。一是加强对“雄、险、奇、秀、幽”的乌苏南山风景区和自然生态的甘家湖荒漠生态旅游区的宣传力度,可考虑制作景区自然风光的光碟在城市公共场所播放,设计一张自然风光宣传画、编导一台体现乌苏民俗风情的歌舞篝火晚会等;二是打造包括烤全羊、椒蒿鱼、酸菜鸡、回族八块鸡等特色美食在内的乌苏饮食文化,让游客在欣赏乌苏美景的同时对美食留下余味;三是开发清代皇室贡品的“柳花茶”文化;四是加大与外界旅游队的联姻。
4、加强整体规划,搞好基础设施建设。
乌苏旅游的整体规划,应立足于自治区旅游产业的规划和统筹,重点推出三条旅游精品线路,生态旅游线路:从乌鲁木齐---沙湾(南山)---乌苏(泥火山、国画山、烟火山)---乔尔玛---巴音布鲁克大草原;红色旅游线路:从乌鲁木齐---石河子(军垦文化)---乌苏(夏尔苏木喇嘛庙东归草原文化)---伊犁(三区革命遗址);特色旅游线路:乌鲁木齐---乌苏(甘家湖荒漠生态旅游区)---克拉玛依(魔鬼城)---福海(金沙滩)---喀纳斯(世界遗产)。
旅游基础设施是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承载物,是旅游活动得以开发的重要依托,要投入资金修建景区公路、游路、栈道、旅游公厕等基础设施。
5、区域旅游的联动开发与协作开发
加强乌苏、独山子、奎屯三地四方的地缘优势,加大乌苏旅游开发的规划,延伸和完善旅游的布局,构建精品旅游景点和线路,实现全方位的互补共享,用不断推陈出新和合理分布的旅游体系,吸引更多的游客,全面促进乌苏旅游景区所在区域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人文旅游资源;文化旅游;大湘西;民族旅游业;发展
一、前言
在以往的资源观念中,人们更多的是从经济增长与发展要素的角度,关注那些与人类经济活动密切相关且易于感知的各种资源,而那些由人类文明所创造出来的,与经济社会发展共生、同构、互动的人文资源却经常易被人们所忽视。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兴起,一个全新的旅游分支——文化旅游正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旅游活动归根结蒂是一种文化活动。据专家调查,英、美、日、德、法、澳等国的旅游者无一例外地把“与当地人交往,了解当地文化和生活方式”当作出境旅游的三大动机之一。各国去欧洲的旅游者中,65%的人是进行文化旅游。在国内,文化旅游也因其独具的文化底蕴和特有的文化氛围而受到广大游客的青睐。各旅行社在编排旅游线路、组合旅游产品时,不断推陈出新,用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节目满足不同游客的精神需求。大湘西地区(包括湘西自治州、张家界市、怀化市)不仅是自然资源的富集区,而且也是人文资源的富集区,拥有大量的历史文化遗存和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这正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大资源观念确立的基本依据和大湘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源。
二、人文旅游资源开发对大湘西民族旅游业发展的作用
所谓人文资源,就是在人类文明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通过文化的创造、积累和延续所构筑起来的可供人类继续发展的文化基础。著名学者认为:“所谓的人文资源就是人工的制品,包括人类活动所产生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是人类从最早文明开始一点一点地积累、延续和建造起来的,它是人类的文化、人类的历史、人类的艺术。”
人文旅游资源是人文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亦称“人文景观旅游资源”,是对旅游者形成文化吸引,为旅游者在文化旅游过程中使用和消费并促使文化旅游感受形成的各类要素,是人类历史与文化的结晶,是民族风貌与特色的集中反映。从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规划实践的角度可以分为三类:实体人文旅游资源,主要指一切以景观实体为存在形式并可供旅游者直接作为旅游目标地的民族文化部分,如建筑、交通、特色城镇和村落、节庆场所、纪念地等;社会氛围文化旅游资源,主要指一切以旅游者可以感受到的由物质、行为、观念等构成的文化氛围部分,如器物、饮食、服饰、习俗、语言、思想观念等;精神文化旅游资源,主要指狭义的精神创造部分,如民间文化、神话、戏剧、歌舞、音乐、绘画、工艺、哲学、宗教等部分。旅游文化与旅游和旅游业有着密切不可分的关系,尤其是在自然风景区,开掘地方历史文化和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会大大提高其文化品位,加速旅游业的发展。
(一)文化对大湘西旅游者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旅游研究专家在一次抽样调查中得知,外国旅游者心目中的中国旅游第一吸引物,认为是风光名胜的占30%,认为是民族文化的占70%。日本人来华旅游的兴趣分类大体是: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古迹的49%,体察民俗风情的22%,观赏文艺美术的7%,品尝风味佳肴的17.5%,其他4.5%。在美国人中,27%的人每年要把数十亿美元花在文化旅游上。文化是旅游和旅游业的灵魂,旅游业经营的就是文化,销售的也是文化。从旅游者角度看,其多种多样的旅游活动类型可归纳为:观光旅游、寻根旅游、休闲旅游、会议旅游、探亲访友旅游、宗教朝圣旅游、度假疗养保健旅游、体育与探险猎奇旅游、海底文化沙漠旅游、以及各种专项旅游、兴趣旅游等。那么,无论旅游者参加哪一种类型的旅游活动,其旅游目的都是了解世界、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因此,旅游的主旨和内涵,主要是文化,具有文化才是一壶醇酒,耐人寻味。
(二)人文旅游资源开发是大湘西自然风景区所必需的
追求文化底蕴和文化含量,已经成为中外旅游业的共同行为。旅游业行家提出要抓四个注重,即:注重文化内涵,注重文化形式,注重过程的文化性,注重细节的文化性。英国著名地理学家纽拜说:“风景不是自然物,而是存在于自然和人类生活的交接面上。”世上并无绝对意义上的自然风景,一处风景的魅力长存,很大程度上靠的是其丰厚的文化底蕴的维系,没有文化赋存的旅游资源是没有生命力的。艺术大师刘海粟说:“黄山风景绝佳,我九次登临,但缺少碑刻,历史文化气息薄弱,风光虽比泰山美,终输一筹。”将优秀的大湘西地方民族人文旅游资源以恰当的形式奉献于游人,使他们充分领略其浓郁的文化氛围,受到启示和教育,获得体验和熏陶,旅游者就会得到一种满足,就会将旅游业推向新的层次和高度。
(三)增添旅游文化含量可以加速大湘西旅游产业化进程
如果下功夫提高人文品位,挖掘文化内涵,就会有这样的效果:(1)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越丰富,人们前来获取和共享知识、信息的欲望就会愈强烈,从而增大客流量。(2)增加旅游消费项目,提高旅游消费水平。如在大湘西景区修复寺观庙宇向游客开放,在夜晚安排大湘西民族文化娱乐项目等,就可能会使旅游收入大幅度增长。(3)开辟境外客源,发展国际旅游。“越是民族的就越是全人类的。”对大湘西民族文化差异进行探索的价值情趣,是引导现代旅游业客流走向的神奇魔棒,以名山、名水为依托,充分开发利用民族文化旅游,会吸引大量境外旅游者。(4)民族人文旅游开发和再生产所需投入不多,是一种低耗高效的经营途径,极有利于大湘西旅游产业化的发展。
(四)人文旅游资源开发是实现大湘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与自然旅游资源相比,人文旅游资源是一种可再生和可增质的资源,是真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它具有极大的经济开发价值。著名学者指出,开发和利用人文旅游资源不仅能产生新的人文精神,同时也能创造新的经济价值,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种投资不多,又不破坏自然生态的朝阳产业。大湘西人文旅游资源开发势在必行,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愈是稀缺的物品,其价格就愈昂贵,并且越是市场所需要的,就越具有开发利用的价值,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说是实现大湘西可持续发展的明智选择;从大湘西自身的自然与人文条件来看,人文旅游资源开发是最能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产业,也是最具前景的可持续发展产业。
三、大湘西人文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可行性
大湘西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多彩,魅力无穷,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璀璨夺目的奇葩,在中外游人中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大湘西开发利用民族人文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1.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在此繁衍生息,经过不断的传承和发展,并与其他兄弟民族交流融合,使大湘西传统民族文化独具特点。
(1)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如土家族的茅古斯、摆手舞、打溜子、咚咚奎、硬气功、吊脚楼、织绵、粘贴画、社巴节、黑神会、六月六等;苗族的以歌为媒、木叶传情、玩龙、舞狮、踩鼓、椎牛古俗、赛马、唱苗歌、跳苗鼓、踩花鞋、赶秋、四月八等;侗族的鼓楼、风雨桥、大歌、合拢宴等;白族的服饰、神话、传话、寓言等,这些都是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独具特色的文化。如果把这些原始性文化加以开发利用,其吸引力将会胜于国内外随处可见的高尔夫球场、保龄球馆、歌舞厅等娱乐设施。而且这种民族传统文化不可替代,在其他地方不可能真切地欣赏到,旅游者来此既饱览山水风光,又领略民族文化异趣。
(2)丰富多样性。大湘西民族文化是全民族集体创造和传承下来的,从衣食住行的物质文化到再生产、交易的经济文化以及民间艺术的精神文化等,内容丰富,门类齐全。如:土家族歌舞音乐文化有:山歌、仪式歌、接龙舞、劳动号子、吹牛角、唢呐等;戏剧曲艺文化有:傩愿戏、巫戏、土地戏、阳戏、花灯、渔鼓、莲花闹、三棒鼓等;民俗文化有:土家服饰、礼仪、哭嫁等;工艺文化有:土家刺绣、编织、雕刻等;体育文化有:抢贡鸡、争江山、民间棋类、拳术武术等;医药文化有:麝针、扑灰碗、拔火罐等。如:苗族的上刀山、下火海、咬铧口、捞油锅、爬滑杆、踩鸡蛋、射驽、仙人接绳、八仙脱衣、米变珍珠、玉女穿梭、仙人上天下地、口中抽肠等。如:侗族的多耶舞、琵琶歌、黑米饭、腌鱼腌肉、芷江鸭、蜜饯等。如白族的冬至节、木主节等。这些极其丰富的原始性素材,是旅游文化提炼和升华的源泉,经过加工和再创作,可以满足旅游者怀旧、寻根、求异等多层次、多样性的要求。
(3)群众性和可参与性。湘西民族传统文化,来自于民间,流行于民间,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这个显著特点决定了旅游从业人员和观光旅游者都能广泛的参与,可以自娱自乐,活跃旅游文化生活,丰富旅游活动内容。
(4)非时空局限和可调剂性。湘西民族文化以静态形式表现的,一般可在室内供观赏,动态形式的表演文化也可在室内进行,这样就不受时空条件限制,根据需要调控,在夜晚,在不能上山观景的雨雾天,都可安排旅游文化项目。旅游者来大湘西即使碰上雨季看不到自然景观,而能欣赏到充实的民族文化,也会觉得是满载而归,兴犹未了。
2.大湘西山水自然风光如诗情画意,文物古迹和人文景观十分丰富。与其他地区相比,大湘西人文旅游资源开发有世界一流的名胜风景武陵源、猛洞河、小溪原始次森林、栖凤湖、德夯等作依托,有历史风情凤凰古城、王村古镇、南方长城、老司城、不二门、湘鄂川黔边革命根据地旧址、芷江和平园、里耶战国古城等作支撑。恰当地开发和利用大湘西人文旅游资源,山水和文化就会相得益彰,双胜并美。
3.大湘西人文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大湘西旅游业的发展已经表现民族文化具有诱人的魅力。如:吉首德夯苗族文化游,怀化侗族文化城以其特有的魅力使众多旅游者流连忘返;张家界市秀华山馆以其土家雕刻家具、土家服饰、刺绣等引来观赏的游人络绎不绝;大湘西一大批宾馆、饭店、餐馆、摊贩,纷纷打出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的菜谱、服饰等招牌以招揽顾客。
4.我国西部大开发政策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加快湘西地区开发的战略决策为大湘西人文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和外部条件。
从国际国内环境来看,世界投资重心正不断向经济发展迅速的亚太地区转移,一些富有远见的国外投资者开始把眼光逐渐转向我国发展潜力巨大的中西部地区,这为21世纪大湘西人文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同时,我国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和2004年6月24日湖南省人民政府作出的加快湘西地区开发的战略决策,不仅为大湘西人文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而且也说明对大湘西地区人文旅游资源进行大规模开发的时机已经成熟,条件已经具备。
四、基于人文旅游资源开发的大湘西民族旅游业发展的战略措施
1.切实加强对大湘西旅游业的领导和宏观管理,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布局,加快形成具有大湘西特色的文化旅游区。
把旅游业纳入大湘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将旅游产业发展纳入政府工作议程,加强对人文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恢复或移植传统节日活动,如社巴节、女儿节、牛王节、祭萨、木主节等;修复有丰富民族文化内涵的古建筑,如永顺土司王城,天子山上、中、下三座天子庙;在城区、景区等地安排适宜的民族文化旅游项目,提倡建仿古民居,仿古家庭旅馆等。统筹开发大湘西地区特色人文旅游资源,形成大旅游、大网络、大产业的发展格局,培育历史文化民族风情旅游精品线路,重点开发吉首民俗风情旅游区和凤凰历史名城旅游区。以张家界为龙头,以怀化、吉首为中心,以民俗风情为主旋律,主要开发德夯民俗风情、通道民俗风情、凤凰历史文化名城、洪江古商城、洪(江)芷(江)鹤(城)金三角侗文化旅游、芷江抗战受降坊、凤凰南长城、万佛山、凤凰山、黔中郡等旅游精品。
2.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可对旅游企业进行人文旅游资源开发实行贷款贴息,大湘西各家银行在安排信贷规模时,应考虑对旅游业的支持。招商引资实施引资带动和项目带动。财政加大对旅游业的引导性投入,州、市(县)政府应将旅游发展专项经费列入财政年度预算。扶贫开发项目资金向人文旅游资源开发倾斜,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旅游开发专项资金、国债资金、西部开发资金,加快重点人文旅游资源项目的开发。
3.抓好大湘西民族文化资料建设。政府组织力量编写出《湘西民族文化丛书》,以利于规范民族文化的释义,全面系统地展现大湘西各民族传统文化内容,促进人们对民族文化的深入了解。抢救和整理民族古籍,如对口耳相传、或散藏于民间的民俗文化古籍、事实、实物文化等进行搜集、整理成书出版,或采取措施予以保护。加强大湘西人文旅游资源民族文化的研究,以使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4.把丰富多彩的大湘西民族文化和奇甲天下的大湘西山水一起向外推介,加大宣传促销力度。
把民族文化精华部分编进旅游读物,将文化与山水一同全面介绍,以招标或重奖的办法,激励人们创作出为广大群众所喜爱的歌曲、文学、电影、电视片等作品,丰富文化旅游内涵,增强信息辐射。三个市、州报刊、电视台可创设民族文化研究专栏,开办推介民族文化专题节目,以增强民族文化的吸引力,扩大民族文化的影响,促进民族文化向旅游产业的转化。新闻媒体应加大对人文旅游景区、特色人文旅游项目和路线的宣传力度,切实把大湘西文化旅游宣传出去,让大湘西的旅游走出湖南,走向世界。
五、结语
长期以来,人类生存与发展中对各种自然资源的依赖,使许多经济学家得出资源就是指各种自然资源的单一资源观,他们因此也确信,只有自然资源才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特别是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相当落后的国家和地区来讲,在经济增长与自然资源保护之间是一个矛盾和痛苦的选择,其中传统的、狭隘的资源观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旅游业是大湘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除了对传统自然旅游资源开发外,未来大湘西旅游业发展,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是重中之重,以培育大湘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新亮点和支撑点,21世纪,基于人文旅游资源开发的大湘西民族旅游业发展意义重大,机遇成熟,条件具备可行,必将以文化旅游作为主旋律。
[参考文献]
[1]张国洪.中国文化旅游[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2]赵惠强,洪增林.西部人文资源开发研究[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
[3].人文资源在西部大开发中的作用和意义[J].文艺研究,2001,(2).
1.北京会展旅游业的溢出效应优势
北京作为政治经济中心,很多会议都倾向于选择北京举办。北京有很多大型会议服务公司和会议服务人才,对北京周边环境非常熟悉,吃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这些大型会议服务公司也愿意把会议放在北京和北京周边城市,发挥他们的服务优势,而周边城市中廊坊是距离北京最近的。廊坊处于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京津之间,已与京津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各种信息交流非常活跃,使廊坊的信息始终保持在领先地位。廊坊有便利的交通,可以方便的利用北京、天津等地的旅游资源。独特的地理区位为廊坊会展旅游业的开发创造了无可比拟的优势。
2.城市环境优势
在城市发展方面,廊坊注重环境建设,致力于打造自然、人文环境的优美和谐,明确“生态型、园林式、现代化”的城市定位,在短短的发展过程中获得诸多殊荣,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并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等国家级荣誉,得到国家和社会的认可,目前廊坊已率先通过IS0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为廊坊发展会展旅游营造了良好的软环境。
3.经济优势
廊坊市的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具备了发展会展旅游业的经济基础。十几年来,廊坊市经济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廊坊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连续多年增幅位居河北省第一名。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目前已经拥有四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五个省级工业园,为今后举办特色产业会展提供了产业支撑。
4.政策优势
河北省政府、廊坊市政府都对廊坊市会展旅游发展极为关注,并给予积极的引导和支持。在政策制定发面,廊坊市编制了全市展览业发展规划、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出台了关于加快展览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出了加快会展经济发展的各种优惠措施。廊坊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也把发展会展业放在重要地位,希望通过会展场馆和配套服务体系的完善,扩大“5•18”、“10•18”展会的宣传营销,提高廊坊会展业的知名度,带动旅游业的发展,打造廊坊自己的会展旅游品牌。
5.成本优势
廊坊市虽与京津接壤,但由于京津作为我国最大的两大直辖市,城市消费水平高,人力资源价格高,房价等也远远高于廊坊水平,更由于其为国际型大都市,国内外旅游者争相进入,其旅游资源需求弹性小,也导致其旅游场馆门票价格高,导致其展位价格、旅游费用等成本明显高于廊坊,大概是廊坊的3到4倍。廊坊的成本优势结合其地缘优势,使其可以采用更优惠的展会价格吸引会展主办方入驻廊坊,提高其会展效益。
廊坊会展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毗邻北京、天津会展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廊坊会展经济发展还不成熟,具体存在以下问题。
1.目标市场定位不明确
廊坊市会展旅游的目标市场定位不明确,会展旅游有很多种类型,可以根据主办方类型、会议规模等进行分类。以主办方类型为例,可分为公司类会议、协会会议、其他组织会议;按会议规模又可分为大中小型会议;根据会议影响范围,又可分为国内会展、国际会展等类型。廊坊会展只是把会展经济当成支柱产业之一,提出了“会展名城”,“区域会展中心”,“会展旅游之城”等口号,对于会展的规模、参展对象,会展的成交对象等定位比较模糊。
2.廊坊会展旅游的品牌知名度低
廊坊市目前有较大影响的会展数量还比较少,多数会展知名度较小,这样在品牌的无形价值或扩张程度上,与名牌会展存在着很大差距。青岛的啤酒节、广州的广交会、上海的上交会、大连的服装节等都有很高的品牌知名度,甚至义乌的小商品博览会都有很高的品牌知名度,廊坊作为一个三线城市,与这些城市的名牌会展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直接影响了会展旅游的经济效益。
3.旅游资源宣传、开发不足旅游资源宣传、开发不足
导致会展业与旅游业的发展脱节还比较严重。廊坊市有着珍贵的人文旅游资源,但是由于其建市比较晚,宣传比较少,没有推出自己的主打旅游品牌,所以其旅游产品如廊坊大捷、宋辽边关地道等虽在廊坊家喻户晓,但在全国知名度还很低。廊坊市会展期间,参展商和观众的主要消费是住宿、餐饮、交通、通讯等,旅游项目的开支相对较小。廊坊市应依托京津冀区位优势,利用京津旅游资源进行旅游精品设计,使得会展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实现集聚效应。
4.会展主体有待进一步增加
廊坊市会展由政府部门主办较多,专业性的展览公司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从国外会展业发展来看,专业性的会展旅游企业对会展的发展至关重要,廊坊市需要尽快发展专业性会展公司,形成集聚效应,提高集群内企业讨价还价能力。与会展旅游业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的还有会展旅游人才短缺问题,这已经成为廊坊会展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桎梏。
廊坊会展旅游业发展对策
同会展旅游发展较好的城市相比,廊坊市城市影响力较弱、会展旅游品牌效应较小,如何利用京津冀会展旅游资源,发挥溢出效应,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针对廊坊市会展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发展对策。
1.明确市场定位,实施集群化发展战略
廊坊会展旅游要从自身实际出发,走特色定位之路。廊坊会展旅游应与京津会展企业进行合作,发挥产业集群优势,打造半小时“京津廊会展圈”,成为北京天津的会展卫星城。会展旅游业集群是指会展、旅游及其相关的交通运输、餐饮、住宿、休闲、娱乐、购物等企业集聚于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而形成的稳定的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集合体,其核心是大城市,带动周边资源向其集聚。国内会展旅游企业集群主要有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京津冀集群,以上海为中心包括江苏省、浙江省的长三角集群,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集群和以重庆、成都、西安为中心的西三角经济区。廊坊会展旅游业应发挥京津冀会展旅游集群资源优势,在集群企业内部提高价值链价值,增强集群企业竞争能力。
2.发挥媒体整合传播功能,打造廊坊会展旅游品牌
廊坊市要积极利用一切媒体进行整合传播,提高廊坊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在城市品牌的推广过程中要利用好大众传播渠道,将城市品牌和会展旅游品牌形象加以包装和宣传。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以及其他形式来宣传、扩散廊坊会展旅游品牌形象及文化理念等,使城市品牌形象和会展旅游品牌形象得到广泛传播,城市品牌形象及会展旅游品牌的竞争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3.挖掘集群内旅游资源,开发多样化旅游产品
增进与京津冀会展旅游市场在产品开发、市场推广、销售渠道等方面的协作与联系,多个企业合作共同开拓新市场;群内企业进行垂直合作,完善集群内的产业链。加快廊坊会展旅游融入京津会展旅游产业链条,促进京津廊会展旅游产业一体化。廊坊有着毗邻京津的优势,可以利用京津地区的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同事要挖掘自身及周边旅游资源、开发多样化旅游产品,抓住现代旅游由“游山玩水”向“休闲度假”转变的趋势,全力开掘现代旅游新产品,整合资源开辟精品旅游线路,大力打造休闲度假产品如健身游、生态游、购物游等。
开发会展主体,提高会展旅游人员素质
1.发挥政府职能,促进会展业发展
发展会展旅游业集群必须以专业化分工和相互协作为前提,注重产业关联。廊坊市应发挥政府职能优势,对会展旅游企业进行政策引导,注重集群内企业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提高集群内企业的产业关联,切忌盲目扩大,造成集群产能过剩,引发同类产品的恶性价格竞争。
2.发挥“智能”优势,提升创新能力
关键词:体验经济;体验旅游;黄山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是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对有“震旦国中第一奇山”之美誉的黄山旅游风景区的称赞;而后,“感受黄山,天下无山”的广告语激起人们对其的无限向往。从这一旅游业“领头羊”广告语的变化中,能够窥见旅游业的发展趋势;研究旅游业的发展趋向,对于当今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黄山旅游风景区概况
黄山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中唯一的山岳风景区,集中国名山之大成,自古就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说法。黄山还兼有“天然动物园和天下植物园”之美称,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疗养避暑胜地。1985年入选全国十大风景名胜,1990年12月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是中国第一个同时作为文化、自然双重遗产列入名录的;2004年2月入选世界地质公园;2007年5月,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二、黄山广告语的变化
(一)“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黄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山高谷深,气候呈垂直变化;北坡和南坡受阳光的辐射差大,形成云雾多、湿度大、降水多的气候特点。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飞瀑,雁荡山之巧石,峨嵋山之秀丽,黄山兼而有之;尤以“怪石、奇松、云海、温泉”四绝闻名天下,素有“中国第一奇山”之称。
对于从世界各地来此的游客、诗人、画家和摄影家而言,黄山具有永恒的魅力。明代徐霞客两游黄山,留下“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一位游客这么形容:“一直舍不得上黄山,那心理仿佛小孩子总爱把最喜欢的糖果藏到最后。”不难看出心中对黄山的无限喜爱和向往;一位国外游客认为黄山是“This is what you need to see before you die!”
(二)“感受黄山,天下无山”
黄山前山岩体节理稀疏,岩石多球状风化,山体浑厚壮观;后山岩体节理密集,多是垂直状风化,山体峻峭,形成“前山雄伟,后山秀丽”的地貌特征。黄山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主峰莲花峰海拔高达1864米,与平旷的光明顶、险峻的天都峰一起,雄居在景区中心,群峰叠翠,有机地组合成一幅有气势磅横的立体画面。
“感受黄山,天下无山”的广告语引起热议,不少人认为旅游宣传语言过其实、过度魅化。本文并非讨论这一广告语本身是否得体恰当,而是从另一个角度,从广告语的变化中寻找旅游业发展的趋势。“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还是传统的观光式旅游,游客仅仅停留在观看层面上;而“感受黄山,天下无山”则突出了体验和感受,说明了当今旅游业发展趋势的变化。
三、黄山广告词的变化对旅游业的启示
(一)体验旅游成为必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对走出家门放松身心的渴求也更加强烈;但是传统走马观花式的旅游方式,已经远不能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旅游需求以及个性化的心理。体验旅游伴随着体验经济应运而生。
(二)旅游营销需要创新
旅游本身具有一定的文化属性,体验经济时代,旅游作为文化体验载体的特征越来越凸显,这使旅游营销成为竞争激烈的旅游业在新的经济环境中胜出的有力武器。创意是体验经济的高端资本,在旅游营销中融入创意的要素,是旅游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知识经济和体验消费的市场背景下,旅游是新的知识经济,是思维的经济,其核心问题是“新”,新的核心价值在于“创”②。旅游营销应围绕旅游者的体验诉求进行,突出个性化,采用差异化的服务最大限度满足不同需求;还要注重人性化和互动化。
(三)旅游品牌化塑造
品牌以其蕴涵的独特价值,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的心理情感满足,同时品牌也强化了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功能的认识和认可,增强消费者的满意度。对于旅游业来说品牌的建立显得更为重要,不同的旅游行业都以其品牌特殊性来吸引游客。旅游品牌的传递实际上就是旅游产品所能提供给游客某种“体验”的承诺。旅游品牌塑造是为了确定品牌的独特风格和个性,给游客传达独有的体验信息,并以其特有的魅力与其他旅游产品相区别③。只有将旅游品牌的个性与游客的个性相结合,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效契合,旅游品牌的塑造才会成功。
四、结语
“游山要游徽黄山,不到黄山憾一生。天下游子痴绝处,无梦神游到徽州。”黄山以其特有的姿态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前往,从这一旅游业“领头羊”广告语的变化中,我们或许可以嗅出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在体验经济的背景下,体验旅游既是一种时尚,也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旅游业应与时俱进,抓住当前发展机遇,以新的姿态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贾县民,王喜莲.基于体验经济的游客管理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8(28).
[2]夏小莉. 旅游营销的创意策略[J].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9(11):1-2.
关键词:旅游卫星账户旅游业
旅游卫星账户(又称为旅游附属账户或旅游分账户)是由世界旅游组织(WTO)、欧盟统计委员会(EUROSTAT)和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合作开发的一种新的国际旅游统计标准、统计工具,于2000年3月得到了联合国(UN)的正式批准。据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迄今为止,已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发和正在开发旅游卫星账户。旅游卫星账户的开发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编写成本很大,它甚至要求对整个旅游统计体系进行调整。建立旅游卫星账户对发展旅游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有利于发展和完善旅游统计体系
在旅游卫星账户创建之前,世界各国的旅游统计工作都面临几乎相同的问题。例如,有关旅游业的信息是分散的、不完整的和不协调的;各类旅游企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统计时遵循的定义和原则都有所不同;收集旅游信息的过程各国也差异很大。因此各国形成的旅游统计结果不仅在范畴上,而且在精确程度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别。
而建立旅游卫星账户将指导各国完善自己的旅游统计体系(SystemofTourismStatistics,简称为STS)。2000年3月,联合国等四方组织共同了正式文件《旅游卫星账户:推荐方法框架》,这份文件成为各国编织旅游卫星账户共同遵循的纲领性文件。这份文件的导言明确提出“旅游卫星账户作为一个建立过程,将指导各国发展他们自己的旅游业统计体系,其主要目的是完成旅游卫星账户的编制,可以将此视为这种体系的综合体。”因此,按照这个框架建成的旅游统计体系将遵循统一的概念、定义、分类和记账原则,将包括统一的统计指标体系及统计标准体系。因为这个框架规范旅游业信息的产生、描述和数据生成的方法,并针对现场操作的技术性问题的解决、统计基础设施的创建、结果的设计以及数据导入信息体系设定了统一的原则,所以各国的旅游统计体系就遵从了一致的标准。作为附属账户,旅游卫星账户与基础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相吻合,因此这个旅游统计体系就可以将旅游业和国民经济中其他经济活动对经济的影响进行比较。
正因为旅游卫星账户使各国的旅游统计体系遵从了一致的标准,因此旅游卫星账户就成为了进行国际间对比旅游业经济贡献的一种工具。因为各国旅游卫星账户的表格填制遵从的是旅游业特征产品和旅游业特征活动清单的有关规定,所以它可以提供有关旅游的国际间可比的宏观经济总量,从而在揭示各国旅游业的规模及其经济重要性的基础上,很容易进行相互对比。目前,国际间旅游对经济影响的对比,已在实施旅游卫星账户的国家间进行。表1所列为一些国家旅游卫星账户的主要结果。
创建一个用途广泛的数据库
建立旅游卫星账户重要统计意义之一在于它将创建一个用途广泛的数据库。建立旅游卫星账户的主要目的在于把关于旅游的分散信息集中到一个整合的框架中来,它可以把国民统计体系中来自需求方调查的数据和不同的供给方企业调查数据结合起来,而来自这两方面的数据就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数据库。总体而言,旅游卫星账户提供了旅游者消费的详细数据,并显示这些消费是如何由国内供给和进口得以满足的;它还包括关于就业、与其他生产性经济活动的联系和资本形成的数据;还提供旅游业分析需要的基本信息,包括经济数据与非货币信息之间的联系。具体而言,旅游卫星账户展示着旅游业各个方面的信息,比如:旅游消费和收入及其产品细分,按旅游者类型统计的旅游消费和收入,旅游消费和收入按地区的细分情况,总体固定资产构成以及旅游设施的占用情况,旅游的间接影响,旅游对GDP的贡献,旅游就业情况,旅游获得的税收,旅游对国际收支的影响以及诸如住宿、交通、旅行社这些重要的旅游企业对旅游总体影响的贡献。因为这个数据库收集了大量旅游业的微观经济数据,所以它对于旅游业的分析、规划以及旅游卫星账户本身的发展,例如地区性旅游卫星账户及时性国家旅游指数的,都起到基础性的作用。
旅游卫星账户的众多用途之一就是用于客源营销工作。旅游卫星帐户使用现有数据、家庭调查、旅游者调查(包括日记法和在住宿地点、出入境地点、交通工具和主要旅游地进行的调查)、旅游企业调查、中央银行调查和支出模型等方法来收集关于旅游者的消费信息。这些关于各类旅游者的数据对旅游企业和地方政府的营销工作作用明显。以波兰1995年公布的实验性旅游卫星账户为例,账户中计得的旅游总需求为143.28亿兹罗提。将旅游消费按产品类别进行划分的结果表明,比例最大的是交通服务(占总额的24.5%),其次是住宿服务(16.1%)和餐饮服务(13%)。卫星账户还显示了不同购买群体的重要性。就交通而言,商务旅游者占了绝大部分(占总额的59.2%),其次是外国旅游者(23.2%)、国内旅游者(14.2%)、外国日游者(4%)。把所购买的产品和细分市场结合起来,得到的数据又不一样,这就能够说明不同旅游者群体不同的市场行为。外国旅游者花费的最大部分是交通服务,占其总花费的28.8%,而国内旅游者仅为10.6%。另外,外国旅游者和国内旅游者用于餐饮方面的花费占其总花费的比例相当接近。但住宿服务就大不相同,国内旅游者在住宿方面的花费比外国旅游者低得多,这说明探亲访友仍然是最重要的国内旅游形式。对于外国日游者而言,餐饮和汽油是其花费中比例最高的二项,二者加起来占到花费总额的89.3%。这样,就可以得到两个重要的结论,国内旅游者对于旅游服务部门是一个相对较小的群体,特别是住宿服务;对于入境旅游者,日游者使用旅游服务的程度非常低,其主要目的就是购物。
另外,将旅游卫星帐户中的数据和来自其他资料来源的数据进行对比,就可以引发对一些问题的深入分析,从而帮助制定正确的战略决策。
提供有关旅游的宏观经济总量指标
《旅游卫星账户:推荐方法框架》指出:旅游卫星账户可以提供“被视为一组衡量一个经济体旅游业规模的相对指标:现金境内旅游消费、境内旅游消费(现金和实物)、旅游产业的增加值、旅游业增加值、旅游业国内总产值。”这些经济总量的指标将全面地揭示旅游业的规模及其经济重要性。
分析旅游业对经济的重要性,离不开确定旅游业的宏观经济总量。而旅游卫星帐户的创建涉及到填制十张表。在创建之初,为了测算旅游业的宏观经济效益,就必须至少完成一部分表格的填制。其中表1、表2、表3和表4分别统计了入境旅游消费、国内旅游消费、出境旅游消费和境内旅游消费;表5是旅游产业和其他产业的生产账户;表6是按产品分列的国内供给和境内旅游消费。表6是旅游卫星账户的核心,在其他表格的基础上,通过表6可计算出旅游业增加值、旅游业国内生产构成部分等指标。有了这些经济总量指标,即用基本的货币量表示的概念,宏观的经济分析就有了基础和技术性的关键支持。
以加拿大为例,1994年7月加拿大统计局了针对加拿大旅游卫星账户的研究成果(它采用了1988年的数据),它首次显示了旅游业这个综合产业的内部结构,以及构成旅游经济活动的旅游商品和服务;首次揭示了哪些产业是由旅游支持的,哪些对旅游者的依赖性较弱。具体而言:1988年旅游消费总值为303亿加元,大约相当于当年GDP的4%;旅游给各级政府上交37亿加元的商品税;按对经济的贡献,旅游业排在所有行业的第12位;所有的旅游GDP当中,只有75%来自于加拿大旅游部门的企业,另外25%来自旅游者购买的非旅游产品(这就启示,要发展旅游业,旅游部门必须和其他经济部门中的企业展开合作);旅游是一个劳动密集型部门,其劳动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所有产业每份工作平均取得的总增加值为49000加元,而旅游卫星账户显示旅游全职工作取得的增加值为29000加元。旅游卫星账户的研究成果促使当时的新联邦政府将旅游业确定为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关键行业,并将发展旅游的联邦基金增加了5倍;还促成了政府用加拿大旅游委员会(CanadianTourismCommission,简称为CTC)取代加拿大旅游局(之前,加拿大旅游局是隶属于工业部的一个分支部门)。加拿大旅游委员会成为旅游企业与行业协会、省级政府、中央政府之间重要的旅游行政管理机构,它为促进加拿大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许多国家,人们对旅游业的看法实际上是发生了很大变化的。在中国,旅游业在改革开放以前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被认为是社会服务的一个方面。例如,当时的旅行社这种典型的旅游企业被看作是事业单位,其主要任务是接待,而不是以赢利为目的。但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它对于单个企业、地区,甚至整个国家,都成为了重要的收入来源及就业来源,这就要求运用不同的计量方法来考察它对经济的影响和贡献。而旅游卫星账户就提供了这样一个新的统计工具,因此建立旅游卫星账户,揭示旅游业的经济规模和重要性是很有意义的。
深入分析旅游经济各种方法的基础
旅游卫星账户为旅游业统计核算制定了一些必须共同遵守的原则,即所谓的“概念性框架”。这个框架“以一个经济体内旅游所产生的产品需求与其供给之间存在的基本平衡为基础。”它还包括旅游业特征产品清单和旅游业特征活动清单等等。旅游卫星帐户可以成为深入分析旅游经济各种方法的基础。
正如一些学者指出的那样,旅游卫星帐户的缺点之一就是时滞性。其研究结果往往是关于许多年以前的。因此,有些国家就研究能够及时反映旅游业发展的方法。加拿大的国家旅游指数(NationalTourismIndicators,简称NTI)就是这种方法。加拿大就是在旅游卫星账户基础上,开发出了一个全国性和地区性的旅游指数系列。国家旅游指数最早是开发用来更加及时地提供加拿大旅游卫星账户一些主要估算数据,其关键概念都是从旅游卫星账户当中来的,目前已做到每年四次。旅游卫星账户促进了国家旅游指数的发展,使国家对旅游业进行完全彻底的统计分析和及时监测成为可能。
旅游卫星帐户也为开发地区性旅游卫星帐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旅游卫星账户提供的是关于全国旅游业的数据和信息,对各地区旅游经济政策分析的作用不是十分明显。因此,除全国性的旅游卫星账户之外,政策制定者更感兴趣的将会是各省、地区性旅游卫星账户。事实证明地理特征突出的旅游卫星账户有着明显的价值。省级、地区级旅游卫星账户在旅游卫星帐户的基础上,通过对各省、地区的旅游花费、GDP和就业,来测算各省地区旅游经济的重要性,其分析结果对和旅游相关的企业、地区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制定旅游战略和政策更有意义。以1996年加拿大地区性旅游卫星账户对安大略省的旅游经济分析为例,安大略省的旅游业的旅游需求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际旅游者,国际旅游者占到旅游需求的38%,这是加拿大各省中最高的比例;旅游增加值占安大略省总国内生产总值的2.1%,就业占4.5%。这两个指标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地区性旅游卫星账户就在全国性账户的基础上,实现了在各地区之间比较旅游经济贡献的可能性,对地区旅游经济决策和发展都能够起到相当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