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教育故事

小学教育故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教育故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教育故事

小学教育故事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故事;小学英语;教学

以故事为主题的小学英语教学是一种区别于传统教学的新模式。故事主题英语从国外传入我国,并在国内开慢慢发展。但这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是否能够适应中国目前的教育体系,是否能替代传统教学模式从而全面推广实践。都吸引着很多人的关注,也将影响着中国小学英语教学的走向。对于听惯了中国故事的中国小学生来说,新颖的英文故事能否激发出对英语的学习兴趣,还要在实践中得出结论。

一、以故事为主题的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概述

故英语教学方法起源于外国,由英国教育学家Andrewwright提出,并在匈牙利取得重大成功。在我国故事英语的首次实际运用是1998年由厦门大学教师提出的三文治英语教学法。并开始教学实践研究,从激发儿童想象力和学习兴趣出发,对教材、词汇、故事背景进行研究整理,推动了故事主题英语教学模式在我国的发展。虽然故事主题英语的教学模式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模式根深蒂固,还不能彻底被取代。随着以故事为主题的小学英语教学模式不断地探索和发展,理论基础的不断完善,定会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二、以故事为主题的小学教学模式发展中的困难

1)受传统教学模式和经验的影响,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很难发生转变,对于故事主题英语教学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大多持拒绝或观望态度。英语教师要考虑到学生学习知识效率,又要考虑怎么样让学生更容易的接受英语。大多教师害怕转变教学方式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但又怕传统教学方式不能完成新课标提出的培养综合素质的要求。所以导致故事主题英语教学模式的推广发展停滞不前。目前在我国以故事为主题的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理论基础相对传统教学模式还不够完整,缺乏实践经验。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已经出现了很明显的弊端和不足,但是由于对故事主题英语的科学性研究匮乏,使之理论并不完善,还不足以撼动传统小学英语教学模式。[1]2)以故事为主题的英语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小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更轻松的获取知识。但由于理论的不完善和教学研究的不够深入,教师教学观念没有彻底改变,导致用于教学的英语故事缺乏创新,内容老套陈旧,不能及时补充新的教学内容。长此以往学生产生会对故事主题英语审美疲劳,从而觉得故事主题英语与传统教学方法并没有区别。这就失去了以故事为主题的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意义。3)以故事为主题的小学英语教学模式在实践的过程中,由于老师本身观念和模式没有彻底改变,使得故事主题英语的教学目标并不明确。老师依然会用故事主题英语的模式进行教学,但是不能很好的结合教学方案和课本。造成虎头蛇尾局面,出发目的是正确的但最终结果却相差甚远。

三、故事为主题的英语小学教学的优势

1)摆脱传统小学英教学的束缚,故事主题英语教学更具有灵活性和趣味性。故事主题英语就是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有趣的故事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学习需要动机去支持,让学生在情感上找到共鸣,激发兴趣从而让他们在故事中轻松地学习英语知识。在故事主题英语中既找到了学习兴趣又得到了情感体验。2)英语的语句顺序语法的运用不同于中文。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单词语法依靠死记硬背,但如果要组成语句或文章就显得十分吃力。故事主题英语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整体连贯性,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的有因果发展的英语学习环境。故事中包含时间、人物、地点、事件以及故事展过程,这样学生能更直观的看到每一个词的运用,每一句话的语序。通过故事主题英语的学习,单词语法不在依靠死记硬背,而是充满乐趣的故事中学到的,知道出处才能用的恰当。这对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有很大影响,对日后的英语学习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

四、对我国小学英语教育的展望

小学时期是学生基础知识积累重要阶段,小学教育是每一个家长关注的问题,小学生的英语教育自然也是重中之重。现阶段我国不同地区对小学英语教育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经济发展的不同是存在差距的因素之一。但根本原因还是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存在差距。传统的小学英语教学模式根深蒂固,以故事为主题的小学英语教学模式正在发展,但如何高效的提升小学英语教育水平。就必须要打破传统把新的理念与之相结合,只有这样才使得小学英语教学具有更好的可塑性,使小学英语教学不再是难点问题。要以实践为基础,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创新,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科学的小学英语教学道路。在不断发展的同时,小学英语教师的自身素质文化水平和教学理念也要随之提高。从师资力量和教学理念一步一步的提升才是我国小学英语教学发展的最终道路。[3]

五、结语

小学生的教育正在引起更多的关注,以故事为主题的小学英语教学也受到人们的关注。以故事为主题的小学英语教学模式在与传统教育的博弈中,充分显露出自身的优势,但也暴露出一些不太完善的问题。故事主题英语要想打破传统模式的束缚,就必须不断地完善自身理论体系,结合实践经验融合现代小学生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进行故事主题英语的深度探索和创新。

作者:华雯 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张琴.浅析以故事为主题的小学英语教育[J].学周刊,2015

小学教育故事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

古代的诗词意境非常深远,语言的表达丰富多彩,内容的涵盖也是十分广泛。这些诗词是古代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我国文学艺术上的宝贵遗产。我国非常重视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从小学起就已开设对古诗词鉴赏学习的课程。由此可见,小学语文的古诗词在小学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古诗词的学习鉴赏也是教学的难点。由于古诗词的内容及表达方式与现代文截然不同,而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又比较有限,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古诗词教学呢?

一、古诗词兴趣的培养

小学生刚接触古诗词,对于如何学习古诗词并无概念,如果教师在初期就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那么对于今后教学的开展就能起到很好的奠基作用,如果一开始就硬逼着学生背诵,则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例如,在学习一首古诗前,教师可以讲故事的形式来介绍作者,通过讲述作者的一些小故事或平生事迹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作者有了兴趣,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作品了。

二、提问式教学

提问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上比较常用。提问式教学就是以一个问题作为切入点,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学习课文前、讲解过程中、学习完之后均可以使用提问式的教学方法。并且,在学习诗词前,教师引导式的提问有助于学生尽快进入诗词的意境,所提的问题最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关,同时符合古诗词所表达的意境。

比如在学白的《静夜思》时,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个问题:“当你独自在外乡的时候,身边没有亲人,也没有朋友,你会有什么样的心情?有什么样的感想?”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会想象所处的环境或回忆有过的经历,从而说出自身的真实感受和想法。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这些回答,结合《静夜思》中李白当时的心情,使之在心理上产生共鸣。这些心灵的共鸣有助于学生快速进入诗词所设定的情境,同时拉近了学生与诗人之间的距离。

三、诵读式教学

古诗词讲究押韵和平仄,诗句对仗工整,并有独特的节奏感和音律美。教师应注重学生古诗词的诵读,诵读不同于背诵和朗读,诵读是饱含情感的朗诵,通过抑扬顿挫的朗诵,更好地领略诗句的押韵之美以及更好地感受诗句中所呈现的美好意境。

另外,诵读也有利于学生背诵这些诗词,加强记忆,即使不懂诗词的意思,也能够背诵下来,很多时候这归功于诵读。由于古诗词大多押韵,有节奏感,学生在诵读时能够发现当中的押韵美和音律美,反复诵读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所传达的主旨和意境,从而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深刻印象。因此,诵读式的教学是使学生整体感知古诗、体会语言美感、领悟意境之美的有效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古诗的氛围中。这可以很好地解释为什么小时候学的很多诗词,即使不懂诗词的内涵,也还是可以背诵下来。另外,小时候的记忆力比较强,即使很多年之后还是会记得,之后随着知识的增长和理解能力的增强,原先只会背诵的诗词也能够慢慢理解。

四、画面式教学

小学教育故事范文第3篇

体育教学小故事

每个体育老师都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学生都能够是守规矩,练习是按秩序的有序进行,其实不然,真正的体育课的课堂纪律与练习的实际情况不是体育老师所想像的那样理想化的。

开学刚上的一节广播操课中,一(7)班的一位男生引起我的注意,上课时间老是注意力不集中,不想学甚至在队伍里面还影响其他周围的学生,刚开始我把他单独叫出来和他谈,他好像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爱搭理不搭理,课后我把他叫到办公室进行一番教育,然后再简单讲解了一下动作要领,布置的作业让他回家自己复习。在之后的这几节课上有明显好转可是这孩子就是自控能力差,自己管不住自己上课小动作不断,在一次上课之前我先组织学生进行复习,唯独他一人没有做下来。这时我就着急了,我说这节课你不要上了,你就到边上自己练习什么时候会了什么时候来找我,再不行的话中午不要回家了,孩子当时是一种很无奈的表情看着我,嘴里喃喃道老师:我再也不敢了,我这节课好好表现还不行吗?我很严厉的批评了他说:再给你一次机会,看你表现,孩子点头答应了。课后我也认真反思自己是什么原因孩子为什么不想学习新的知识呢,按小学低段孩子的年龄来看,对于一个新的知识学生是很愿意学得,可这孩子究竟是怎么了,为此我尝试很多方法去改变孩子,让其他会的同学帮助他,也找过孩子的家长,孩子的爸爸说在家也是这,干什么都不专心,没有一点点耐心和毅力。也就是导致孩子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一个因素,孩子在队伍出现了混乱的现象最终导致学习的失败。我自己认为导致上述原因的出现就是教学方法单调,形式单一,体育课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体现学生为主体,确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而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可以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积极主动学习,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融为一体,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于是我利用上室内课时间给学生播放几次精彩的视频,学生看后发出了由衷的感叹,认为不可思议,然后我在适时地引导学生鼓励和激励他们你们也能行,学生有了跃跃欲试的想法了,接下来的体育课中我有意识的把做的好的和不会做的学生区别开来,再让他们分别自发组合,自己找练习的同伴,就这样在后面的几次练习中,学生练习的兴致始终很高,课堂气氛出奇的活跃。

通过这个案例,教师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法为学生能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但也不能忽视学生的需要和情感的体验,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潜移默化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们的身心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法,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常变常新,始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想学、乐学的自觉行动。在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教法和手段,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多的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学会探究与分析,从小传授他们“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学习方法。并且多让学生谈感受,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让我们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新课堂中的小主人。

小学教育故事范文第4篇

听了多位专家的教学,对我触动很大。学习回来后对照笔记梳理自己的体育课教学我也有了一些感悟,对体育教学有了新的认识:体育课程教学中有很多相对应的关系,比如:主导与主体、探究与接受、过程与结论等等,在这几次听课和研讨活动中,我领悟到:在充分肯定各种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的同时,如何有效地预防与纠正认识上的极端化和做法上的片面性尤为重要。

一、主导与主体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兵操式教学,学生在课堂上必须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记录老师所讲的内容,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在这样的课堂上,“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而不是自己学会。把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学的独立性、独立品格丧失了,教也走向了其反面,最终成为遏制学的力量,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

本次学习中让我感觉到学生在学习时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的确重要,但教师对学生的知识传授、方法指导、技能训练的作用也不能低估。教法对学法的导向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学生的方法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只有教师的正确指导,才能减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盲目性,更好地丰富课程资源。

这次学习提倡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则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要对学生的意义构建过程起促进和帮助作用。在教学设计时,要精心设计有利于学生“学”的教学环境,当学生没有方法、思维没有打开时,教师帮助引导;当学生迷路时,教师引导辨明方向;当学生畏惧时,教师引导鼓励增强信心;当学生对内容不理解时,教师可以谈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引导学生去感受。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总是要根据教师所提供的信息作出反馈。教法得当,不仅使学生学起来轻松自如,而且可以使学生从教法领悟到学法,收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效果。这就体现出“导”的功夫。教什么,怎么教,这是关键。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好,就是体现出教师主导作用的成功。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并不是矛盾的,应该是和谐统一的,不要把两者对立起来。

二、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

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冷落和忽视发现与探究,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使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仅仅是接受书本知识,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样的学习窒息学生的思维和智力,摧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探究学习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提倡探究学习这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终生发展也具有深远的意义。这样,我们是否能把探究学习看成最为重要,甚至唯一的学习方式,而接受学习可有可无的呢?

实际上,接受学习仍然是中小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理由很简单,小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是知识、间接经验,而在学校的修业时间有限,因此仍然需要接受学习,尽管接受学习有它自身的局限性,在运用这一学习方式时实际上也存在不少流弊和问题。但是比较起其他学习方式来说,它的省时高效率的长处和便于学生获得间接经验的优势是无可替代的。旧课程实施中存在问题并非存在着接受学习,而是学习方式的单一化,在很多地方接受学习成为学生唯一的学习方式,而在接受学习中又没有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严重的是,有不少地方机械的接受学习占据了统治地位,甚至成为唯一的方式,意义的接受学习很少甚至被取消。这样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和他主状态,根本谈不上动脑动手、主动参与积极探究,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严重妨碍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体育课程把长期以来不被重视、不占位置的探究学习引入,作为重要的学习方式有重大意义。新课程强调“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是想找回探究性学习在课程中应有的位置,而非贬低接受性学习的价值。从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来看,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两种学习方式不可或缺,就象一个人的两条腿,只有两条腿都健壮,才能走得稳、跑得快。可以说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作为两种对立的学习方式,是相互相成的,都有存在的价值。教学方式的改变,并不是所有的课堂教学都要学生经历知识的发展过程,也不是每一节课要学生进行收集资料、实践操作、合作交流。探究性学习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新课程理念下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指改变原来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和学校资源的具体情况,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形成优化的教学模式。

三、过程与结论

传统的体育教学重结论,轻过程,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和智力的内在联系。重结论、轻过程的传统教学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把教学过程庸俗化到无需智慧努力,只需听讲和记忆就能掌握知识的那种程度。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因此体育课程强调体育探究的过程,很有必要。强调过程,是不是结论就可以忽视呢?

小学教育故事范文第5篇

关键词古诗教学;阅读记诵;还原现场;情感体验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古诗不仅反映不同时代人们对社会事物、人情哲理的深刻认识,更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思想结晶,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古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学习古诗,小学生受到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熏陶,感受古诗词中蕴藏的智慧,增强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那么如何让学生通过对古诗的学习,领悟到古诗的美并从中受到祖国悠久传统文化的熏陶呢?

一、阅读记诵明诗意

《语文课程标准》在古诗文阅读的评价一段明确指出:“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显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凭借工具书理解诗的大意,而不是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这就表明,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要以阅读记诵为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句话不正说明了通过反复诵读,把别人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吗?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反复吟诵,借助书中的注释,理解诗的大意。只有经过充分、反复的诵读,进入诗的境界,细致地感受诗的形象美,学生才能深入领悟作品中的情致与趣味,从中获得审美的愉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面对不同的古诗词,要求学生首要的还是要诵读到位。“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读,永远不能触及心灵的深处。

二、指导朗读悟诗情

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等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在古诗教学中,要抓住朗读这一环节,让学生品味诗的意境,感受诗的语言美。古诗的语言极富韵律美,它合仄押韵,本身的节奏和音律就给人以美感。在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正确朗读,理解诗的内容,领会诗所表达的意境。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还要让学生注意掌握作者的感情基调。古诗千百年来吟诵不衰,是因汉语之美形式多样。古诗内容有歌江山美、吟边塞情的,感情基调或清新明丽,或缠绵婉转,或悲凉慷慨、或豪放豁达等。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可经常向学生传授一些朗读古诗的技巧和方法,如重音、语速、停顿等。在古诗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以各种方式朗读,自己练读、全班试读、同学间互读,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体会诗句的音律节奏,领略诗的音乐美。

教师在课堂上要用一定的时间指导学生朗读,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还能够透彻地理解古诗内容,感悟古诗中蕴含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三、还原现场入诗境

在教学古诗时,教师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引学生入“境”。由于古诗产生的年代距离我们久远,所反映的思维、民俗、情感以及社会、人文、地理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知识储备有一定的差距。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时要联系现实生活,把现实生活中学生耳熟能详的事物引入古诗中,或让学生穿越时空,还原现场,拉近距离。不能够实景实物进行观察,可借助多媒体、幻灯片、图片和录音等辅助手段,动态演示,让学生描述自己在诗中所看到的画面,使学生置身于其中,目视其文,耳悦其声,心醉其情。通过把诗描述成散文等方法,唤起学生心中的意象,让学生感受诗的意境美。教学时还应指导学生想象诗的情节、场景。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的教学,引导学生从诗文入手,借助视频资料或图片,想象诗中描绘的场景和画面,感知作者的写作意图,顺理而下,学生自然就领悟诗中的意味:晴空万里,一叶孤舟于浩荡的江面上而去。站在黄鹤楼上的送行人李白,目送这只小舟驶向天水相接的地方,他的心和眼都系在这片帆上,直到望不到帆影。通过想象画面,还原场景,学生在一句“唯见长江天际流”中体会作者真挚的情感。教学实践表明,借助多媒体手段还原现场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诗的意境。

在教学中教师可要求学生了解作者及历史背景,这样有助于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例如曹植写的《七步诗》,据古书记载曹丕因嫉妒弟弟曹植的才华,害怕他与自己争夺王位,就命令其弟曹植在七步之内写出一首诗来,否则就要用刑罚来处治他。七步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成的。诗人发出了“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悲愤责问。了解诗歌的历史背景,帮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还原历史,把一行行的文字变成鲜活的画面,让作品在想象中得到复活,让学生置身于作品中获得美的享受和人生的感悟。

四、情感体验品诗韵

古诗在表达上多是言近而旨远,景近而情深。无论是写人、记事、绘景还是状物、抒情的诗,无一不是语言的精练浓缩和社会生活的高度概括和诗人思想感情的升华,于短短数语中表达无尽的意韵。如以张继的《枫桥夜泊》为例,这首诗描写了秋天的一个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教学时,教师要与学生一起走进这首诗的意境中,进行情感体验。这首诗前两句写了六种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及泊船上一夜未眠的客人,后两句写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的钟声传到船上的情景。这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更在重重地撞击着诗人那颗孤寂的心灵,让人感到时空的永恒和寂寞,产生出有关人生和历史的无边遐想,诗歌的韵味十足。教学时要求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可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量和思维能力等方面入手,进行点拨、启发,让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走进诗歌的意境,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这样有利于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记忆,品味悠远的意韵。

学习古诗词有利于学生从小了解祖国传统文化,较为正确地认识古代社会,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而且古诗能向学生阐事明理,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教师要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在古诗词的教学中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爱诗、读诗、学诗,让学生在诗词的海洋中细品其意,放飞心灵,陶冶性情,让古典文学精华芬芳在学生的心田上。

参考文献:

(1)郑淑红.关于小学古诗文教学的思考〔J〕.《教学月刊》(小学版),2003(05):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