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字媒体艺术

数字媒体艺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字媒体艺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数字媒体艺术

数字媒体艺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技术性特征;数字媒体艺术;艺术研究

目前我国数字媒体艺术人才的缺口大约每年在15万左右。数字媒体行业仅电视卡通业一个分支就存在着每年200亿元的巨大市场,多媒体产业已成为一个发展规模可观的经济产业。在动画方面,专家预测:中国动漫产业拥有200亿元的大市场,其中仅上海、北京、广州三地的动漫消费就达13亿元之多。动漫产业还能带动相关衍生产品的开发与销售。

一、数字媒体艺术的技术性特征

虚拟性特征。数字媒体艺术的主要技术性特征就是虚拟性。包括:应用计算机操作场景模拟和角色建构,部分虚拟场景可利用数字技术变得栩栩如生。另外,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艺术创作者通过新兴的技术方式创作出一些虚拟人物,获得大众喜爱。例如:2016年5月6日上映的《美国队长3•英雄内战》(CaptainAmerica:CivilWar),复仇者联盟中有一个成员叫“幻视”,他是钢铁侠的智能管家贾维斯的升级版,这一形象就是通过演员与数字技术结合虚拟出的角色。虚拟制作的超能人幻视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在影片中的表演也是出尽风头。交互性特征。数字媒体艺术的交互性特征增强了不同主体间的互动体验,促进了数字媒体艺术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且创作形式更加生动活泼。传统的传播方式比较单一,主要是传播者将信息单向地传播给受众,但是数字媒体更多注重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相互交流,且传播范围广、形式多样。同时,数字媒体艺术很大程度的提高了观众的参与度,通过不同途径和方式投入到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宣传之中,大大提升了观众对于艺术作品的感知度。例如:微博是目前我国社会最流行的一种社交平台,在人们交流与协作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大众利用微博文字图片和视频影响等信息,其他用户便可通过这一平台接收到信息。微博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激发出人们参与其中的兴致。同时,数字媒体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对艺术的了解,通过沟通与交流提升了人们对于艺术的感知,也调动了人们对于艺术的热情。普适性特征。数字媒体艺术能被广大观众普遍接受体现出其艺术的普适性,使得参与者不断增多。例如:过去拍摄一套摄影作品需要多方面提供支持,但如今拍摄照片变得如此简单,还可以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对照片进行美化和修饰,使的图像在后期有一个更加好看的效果。

当前有着大批的摄影爱好者进入到摄影艺术领域,人们对于摄影的兴致和热情很大程度来源于多元化的拍摄途径和多样化的拍摄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开发和应用,使得相关从业人员的技术操作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很多创新技术保用到了数字媒体艺术创作中。例如:在绘制图画作品时,通常需要运用很多的绘制工具,通过数字技术绘制图画就更加简单了,在绘制时可通过调色盘功能挑选颜色,从而绘制出更加完美的图片。运用数字技术进行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改变了人们绘画的操作方式和艺术的审美思维。易变性特征。在进行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时,对于数据的编辑和修改,使得最终的艺术展示效果发生变化就是数字媒体艺术的易变性特征。例如:画面、声音、文字、视频等创作元素通过编程技术被数字化,形成能够编辑的二进制中的“1”和“0”。应用数字化的形式进行编辑,就算需要变动也不会产生较高的资源消耗。例如:运用计算机的绘画功能进行操作时,通常要进行不断地思索和修改,大大的增加了资源的浪费。但是通过数字技术进行绘画时,各种颜色由RGB等数值进行编辑,进行颜色编辑时只要调整RGB等数值就能够实现任何颜色的调整。在进行数字绘画时,若需要改正可任意修改操作,直到最终的艺术效果得到艺术家的认同。再例如:进行电影的特效制作时,大部分设计只要通过数字技术就可完成,同时调整起来也比较容易,通过不断地修改使得作品呈现完美的效果,让观众体验到艺术带来的视觉冲击。

二、数字媒体艺术的主要特点分析

(一)解放被传统束缚了的思想

数字媒体艺术可通过仿真技术体验出传统的艺术效果,且相比于传统的应用方式更加方便、快捷。例如:计算机的修改技术如同PS中的一些应用版块,可以双向地撤销或重做。传统绘图技术对绘画能力要求很高,绘画能力较低就不能顺利的完成绘图工作。而计算机的辅助设计更多考虑的是设计的思想理念和修养,无需较高的绘画能力要求。数字媒体艺术解放了被传统所束缚的思想,为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促使艺术创作更加完美。

(二)使艺术的表达形式

更为丰富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体现出一种新型的交流形式。作为一项先进的创作技术,并运用到各种形式的数字艺术中,如:Flash角色动画、网游等。在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过程中,交互功能进一步强化了体验者的感官认知,体验者还可以参与到艺术的创作过程、判断选择中,而且选择识别上的差异,也会形成意想不到的过程和结果。如此提升了体验者的参与感,激发起了体验者对艺术的兴趣。

(三)超越传统艺术的表现效果

数字媒体艺术不同于传统的艺术形式,多媒体技术涵盖了图像、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表达形式,在艺术表现形式的不断丰富下,大大提升了作品的渲染程度。并且能够呈现出虚拟的现实情境,使人感受到数字技术创造的虚拟环境的真实体验,利用有效途径与计算机技术进行交互,并实现与现实情景中相同的体验。不仅可以模拟现实,还能重建名胜古迹、创造奇幻意境,使人在虚拟世界中体验视觉带来的刺激。另外,数字媒体艺术满足了创作带来的感官体验,拓展了艺术家和设计师的创作空间。

三、数字技术环境下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趋势

(一)与传统文化艺术实现更有效的结合

虽然我国数字媒体技术还没有得到有效的发展,数字技术应用还有待提升,数字媒体行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还不够高,数字媒体的艺术性还有很大的晋升空间。针对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优秀的传统艺术,在艺术家的创作下呈现出来,我国数字媒体艺术的灵感来源、情感表达都来自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底蕴,再加上感官及认知上的交流与结合,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数字媒体艺术的不断发展,最终完成现代技术与传统艺术的完美结合。

(二)将多种学科知识间更加紧密的融合

数字媒体艺术包含了多种专业知识和艺术形式,由于数字技术的不断开发和应用,各个学科之间的汇集也不断增加,从而进一步促进了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所以在数字媒体艺术的未来发展中,团队之间的合作也会愈发增多,未来的发展趋势更加多样化,拓宽了各学科知识应用、增加了各学科间的融合。数字媒体艺术需要培养大量的复合型应用人才,需要艺术工作者不断地发挥出自身的创作特点,加强与其他专业人员之间的协同发展。

(三)将创造出更多的优秀艺术创作

基于数字媒体艺术开放性、互动性、集成性等优势,在数字媒体艺术未来的发展中,将会呈现更多的艺术表现形式,并且实现多种表现形式间的有效结合,由于数字技术与感知的的有效结合,将呈现出仿真虚拟现实等艺术效果,开创更多与虚拟物体互动的艺术形式,进而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感受。我国的数字媒体已逐渐走向成熟,其相关产业也创造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作为艺术与技术相融合的数字媒体产业已成为当今时代艺术创作领域的核心产业。我国大力推广数字媒体产业主要用于传播优秀文化、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全民文化教育等。所以将数字媒体艺术运用到艺术创作领域,让其在文化领域发挥光环作用。

参考文献:

[1]鲜璐遥.《基于技术性特征的数字媒体艺术研究》.金田,2015(8):96-97.

[2]李春阳.《数字媒体艺术的表现特性研究》.新闻研究导刊,2014(15):73-73.

[3]丽丽.《数字媒体艺术的表现特性研究》.亚太教育,2015(10):281-281.

[4]唐家兴.《数字媒体艺术的表现特性探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6(3):20-21.

数字媒体艺术范文第2篇

21世纪是数字信息的时代,数字媒体产业也被认为是数字信息时代最具发展潜力的阳光产业,国家政府也对这一新兴的融科技、文化、艺术为一体的产业给予大力扶持。巨大的市场需求刺激着许多与数字媒体相关产业和领域的变革与发展。在教育领域,国内各大高校都纷纷结合各自的优势背景和特色,开设和创办与数字媒体相关的学科和专业,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这样的背景和发展趋势之下应运而生。

1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发展现状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以技术为主,艺术为辅,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跨学科新专业。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毕业生需要掌握信息领域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具备数字媒体制作、传输与处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数字媒体技术主要依托于计算机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工科性质的技术,而将艺术修养,人文知识素养置于附属、辅助位置,从而导致学生综合知识素养的缺失,缺乏创意与内涵。另外,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对学生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培养也不如计算机科学技术、软件工程等专业那样严谨,造成学生文化艺术不如文科或艺术专业的学生,计算机技术也比不上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毕业时往往难以顺利就业。

2 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现状

艺术媒介的变化和基于数字手段的内容整合,使得以数字科技、艺术设计和新媒体研究相统一的新型教育模式成为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所以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集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与艺术创作为一体的专业,是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字技术应用基础和艺术理论基础,掌握数字技术在影视艺术领域、网络多媒体艺术领域中的应用原理、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在影视艺术、网络多媒体艺术领域中进行创作实践的应用性人才。可以看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要求具备数字技术应用的能力,包括相关的数字艺术设计软件的应用,网络技术的应用等。同时也比较注重艺术理论的学习和艺术修养的陶冶。但是,有艺术专长的学生对于相关技术的学习难以精进,对相关技术软件的使用也局限于表面,因此即使有好的创意在运用数字技术表现时会受到一定的束缚,作品的展现形式不能完全符合于本人的创意和思想。

3 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

3.1 科技、艺术与文化

在古代,技术与艺术都指的是在劳动生产中的技能,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科技与艺术才逐渐分化。但随着数字高科技时代的到来,科技与艺术又有了共同生长的土壤,依托于现代数字科技与计算机技术的数字媒体技术更是与新兴数字艺术的发展密不可分。同时,数字艺术只有依赖于先进的数字技术才能取得更加长远的发展,其艺术创作形式和风格才会趋于更加成熟与完美。

不论是科技还是艺术,都是人类文明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写照。因此,我认为科技与艺术的灵魂都根植于人类社会所积累的宝贵财富―文化之中。最高的科技,一定需要人文思想作为基本指针,才会避免人类全面彻底物化的危机或毁灭的末路。因此,在数字高科技摇篮中诞生的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在培养学生时应注重文化的熏陶,加强学生的人文知识素养。

3.2 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数字产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有一定的规模,但还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数字产业需求的是具有过硬的计算机技术,同时又具备一定艺术创意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在长远来看有利于培养市场所需求的人才。此外,人们对数字媒体产品也越来越挑剔,数字媒体作品的创意层次和品位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些都在考验着作品设计与创作人才。一件作品好不好,关键看创意好不好,创意在于赋予作品什么样的灵魂与思想,只有灵魂思想饱满充实的作品才会被人们所认可,而一件作品的灵魂其实就是一种文化精粹的体现。既然现代的数字艺术根植于文化而又借助于数字技术得到展现,那么在数字媒体艺术与数字媒体技术逐渐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加之于文化的滋养,以赋予其鲜活的思想与灵魂又未尝不可呢。

俗话说,过去的奢侈品是今天的必需品,那么今天的奢侈品也将成为明天的必需品。在计算机发展之初,只有专业人士才能较好的掌握使用,但在今天,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日常用品了。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字媒体技艺在作品创作,娱乐视听等各方面的发展将会越来越普遍化,运用新媒体进行创作的人将不再局限于艺术家,任何一个行业的人都有可能,所以说跨学科跨领域人才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在于更加有利于培养未来社会所需的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而且,许多杰出的艺术家,科学家等都是跨领域跨学科的人才,比如日本著名动画大师宫崎骏就拥有经济政治学的背景。

总之,我认为从长远来看,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趋势是不断吸收和借鉴双方各自的优势和特色,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逐渐融合的过程。

4 数字媒体技艺的人才培养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目前在学生培养方面存在一种文化涵养缺失问题。艺术创作的内容来自于我们日常的生活之中,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积累起来的财富构成了我们博大精深的文化。缺失了文化的底蕴,即使再精湛的艺术,运用再好的技术,创作出的也不过是缺少灵魂的作品。因此,在数字媒体技艺的人才培养中应重视文化修养。

另外,数字媒体技艺是在交叉学科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的基础上的再次交叉,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学生的知识分离化现象。在教学指导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区别对待,因材施教,避免陷入培养“被复合型”人才的误区。

最后,由于缺少实践,许多毕业生实践动手能力欠缺,在就业时往往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因此数字媒体技艺的人才培养应注重实践,可以创建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工作室,以及数字人才培养创新工作室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数字媒体艺术范文第3篇

《阿凡达》中所呈现的潘多拉星球的环境背景:一些悬浮于空中的巨大石块如同冰山在海面上缓缓移动,石壁上生长着形态各异的植物。石块之间的碰撞产生了大小不同的小石块,使影视三维空间中充盈着一种奇异的感觉。潘多拉星球的森林、草原、高原中生长着各种食草动物,综合了现实和虚幻中动物的特点,长着长嘴、小颚,现实动物犄角形状的扇形膜,有鲜艳的色彩和花纹。影片中旋扇蜥蜴的原型是地球上的蜥蜴,在细节上进行了虚拟化处理。蜥蜴的皮肤肤质和身体颜色都像枯树枝,肢体和尾部生长着像叶脉一样的结构,这正是运用数字媒体技术产生的动物和植物的综合体。借助于数字媒体艺术,《阿凡达》为人们展示了一种虚拟的美感,这是数字媒体艺术对于传统艺术形式的突破。

二、美的体验的非逻辑性

数字媒体艺术使美的体验呈现出一种非逻辑性的特点。传统艺术形式一般是按照受众接受的逻辑性进行艺术的表达,受众可以借助自己的常规经验对艺术作品进行欣赏,但是观众在欣赏新媒体艺术形式的时候会有“欣赏习惯受阻”的情况出现。如,新媒体艺术作品《动感<清明上河图>》运用数字媒体技术,将传统经典作品《清明上河图》进行了高科技的加工和重制,使静的艺术动起来,超出了受众的常规逻辑体验。因此,数字媒体艺术作品要求大众在欣赏的过程中运用非逻辑思维理解新的艺术形式所要传达的艺术意图,这样才能够充分感受高科技带来的视觉冲击。所以,数字媒体艺术对于传统艺术的突破之一就是受众欣赏途径的改变。数字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在表达逻辑上的差别,是数字媒体艺术突破传统艺术审美逻辑的重大创新。

三、美的体验的开放性

与传统艺术相比,数字媒体艺术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传统艺术一般是由独立的创作者完成,艺术作品的呈现方式也是相对单一和完整的。但是,数字媒体艺术形式下,由于对网络形式的借助,艺术中美的体验是开放的。创作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想法对不同门类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形式进行综合改动。数字媒体技术将古典的艺术形式和现代技术结合,产生了很多具有开放式美感体验的艺术形式,现有的常见的作品种类有剪纸动画、皮影动画、木偶动画、版画动画等。如,用数字媒体艺术创作的作品《桃花源》,以东晋诗人陶渊明的经典作品《桃花源记》改编,将数字媒体艺术和中国经典的写意水墨画、皮影戏、剪纸艺术结合,创造了飘忽于写实意境与写意意境之间的动静结合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水墨画风格所展现的晕染、灵动、秀丽、淡雅的中国美学意境场景与皮影风格的人物相融合,加上高科技带来的动感艺术,使这部作品成为数字媒体形式下的具有开放性美感的崭新的艺术作品。

四、结语

数字媒体艺术范文第4篇

胡 楠 哈尔滨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150086

【文章摘要】

近年来,我国的数字媒体艺术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并逐渐被很多领域所应用。数字媒体艺术是建立在传统艺术基础之上并在数字科技的支持之形成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当今信息时代科技高度发达的产物。数字媒体艺术具有自身独特的美学特征。在本文中,将就数字媒体艺术的新美学特征构架进行一定的研究。

【关键词】

数字媒体艺术;新美学特征;构架

0 引言

数字媒体艺术是一种相对传统手工艺术来说,在借助现今计算机数字技术的基础上对艺术的一种展示方式,并通过计算机的操作在音频、传播以及图像等多个领域进行应用。目前,其在我国的很多行业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而这种良好的传播度以及使用情况,则同其所具有的美学特征具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1 数字媒体艺术的新美学特征

1.1 多媒体性

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使人们有机会将艺术的美学概念更加深刻化,它使艺术语言的内涵得到了极大的丰富。数字媒体艺术具有着广博的多媒体性,它在构架自身新美学的过程中必然会和众多的领域(如自然科学领域和人文科学领域)有所涉及。数字媒体艺术在此过程中具有着较为丰富的文化理念。首先,该种技术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基础之上应用了大量的多媒体技术,在大量的高新技术的支持下最终形成了动画、图像等各种艺术形式。其次,这种不同领域方式的结合应用, 则能够在传统艺术表现形式的基础上对于作品的创作空间以及表现形式进行了更好的丰富与扩展。同以往单纯艺术形式运用相比,数字媒体艺术完全可以说是一场多个学科、多领域相互协作共同构建一个新的艺术形式的大会战,其艺术形式的新美学特征无论在造型方面还是在对其艺术本质的认知方面,都具有着一种全新角度的理解。而从艺术的形象方面而言, 其也不再仅仅局限在艺术作品视觉以及美感的享受,更是一种多种艺术、多种美感的结合,具有着更为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1.2 大众性

当艺术遇到科技时,对于人们更多的是一种吸引,能够使更多的人们吸引到艺术道路之中。在其发挥自身功能时,在数字媒体艺术中所能够表现出的大众艺术氛围也将其良好的成为了一种更为平民化的艺术特征。对于每一类艺术作品来说,都需要较长时间的训练才能够形成, 而正是这种特点的存在则会使艺术在很多人眼中具有着一种高高在上的形象,而随着艺术作品依靠科技所带来的普及化发展,就使得人们在重复性操作的过程中也能够产生具有一定水平的作品。对此, 我们可以说在这种互动交流以及数字媒体作用下,能够更好的体现出数字媒体所具有的大众化特点。

1.3 虚拟时空性

在数字媒体艺术实际创作、传播的过程中,数字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且其同传统学科如理学、人体工程学等也存在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只有将传统知识同数字技术进行良好的搭配,才能够创作出更容易被人接受、具有更好视觉效果的艺术作品,并以此在现实生活中为艺术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虚拟时空创作途径,即将现实的情景放在各种不同的时间和空间的范围采用虚拟的方式加以链接,并且进行艺术整合,使得人们进入一个虚拟的世界。在这个虚拟的世界之中,人们实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理想。在现实生活中,处于各个地区的人们很难对不同地区的角落以及特征进行观察,但通过数字化虚拟技术的应用,则能够帮助人们实现超越时空的愿望。

1.4 互动性

互动性,就是指数字媒体艺术可以在受众与创作家之间造成某种场景艺术氛围,使受众与场景之中的典型形象进行情感互动,从而在沟通的过程中实现情感的自然流动。互动性并不意味着是双方的情感互动,它是通过多方面、多层次、多时间和多空间进行情感沟通的一个艺术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完美地体现出了数字媒体艺术的美学特征。值得一提的是无论在何种情况下,网络存在是实现数字媒体艺术互动的重要平台。无论何时何地,人们只要接通网络,就可以与数字媒体艺术进行互动,且艺术家也能够再此过程中根据自身的认知情况对作品进行修改与加工,并在读者同作者之间建设成一道桥梁,对艺术作品所具有的含义进行充分的体现和展示,并将作品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更多的拓展。同时,通过网络这种途径,也能够帮助作品的观赏者能够充分的对艺术品的独特意味进行感受,并在这个艺术作品的参与过程中同作者以及作品形成了一种良好的互动。对于这种互动方式而言,可以称之为艺术同非艺术间的一种互动,并以此获得人们艺术水平的共同进步。

1.5 非物质性

在传统的艺术中,往往都会认为在艺术作品中都会存在着一定的共同性,即形象存在这一定的可感性。而这种特征之所以存在,物质特征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前提,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艺术作品才能够较好的呈现在人的视听体验中,并获得更好的的感官效应。而在数字化艺术中, 其通过编码与数字的方式作为物化语言, 能够有效的对以往艺术作品过分依赖物材介质的情况进行了转变。而在数字媒体艺术中,电脑作为艺术创造的工具,能够将虚拟的数字化创作良好的实现为另一类艺术形态,即我们所说的非物质艺术, 其将艺术家们引领到了一个具有自动化、数字化的领域,在对传统量子化艺术创作模式进行改变的基础上使其获得了更好的发展与传播。

2 结束语

在上文中,我们对数字媒体艺术的新美学特征构架进行了一定研究,需要我们能够在对其特征进行良好把握的基础上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 朱建春, 陆志国. 国内高校数字媒体艺术教育思考[J]. 美术教育研究.2012(17) :55-56.

[2] 任怀琎. 工科背景高校的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J]. 中外企业家.2013(17) :77-78.

[3] 邢宏亮.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特征及对传统艺术设计的影响[J]. 艺术与设计( 理论).2011(03) :11- 13.

数字媒体艺术范文第5篇

数字媒体艺术是指利用计算机为核心的数字信息处理设备,通过各种软件,硬件创作平台,对艺术创作理念进行描述和实现,最终完成数字技术基础上的艺术作品的创作和传播。追溯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历史,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人们根据数控机床的原理,将用绘画笔代替数控机床上的刀具这一设想变成现实,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平板绘图机,从此便打开了由计算机辅助绘图仪代替人工绘图的历史大门。数字媒体艺术发展到现在已经进入到艺术形式更为普遍且为大众所接受的新的发展形态。与传统艺术形式的区别在于,数字媒体艺术是基于计算机技术进行各种创作的,例如已经相当成熟的数字绘画艺术、数字影像、3D动画、数字音乐等艺术,都是依托计算机技术进行创作。众所周知,大多数依托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领域本质上提供给我们的是一个虚拟的世界,数字媒体艺术也不例外。用专业一点的术语来讲,数字媒体艺术采用了区别于传统的艺术创作手段——数字化,并且将这种创作依托互联网技术,使得艺术接受者或者说欣赏者通过网络感受到一种全新的艺术世界,这一全新的艺术世界本质是一个虚拟的数字化世界。了解了数字媒体艺术的基本概念,不难归纳出数字媒体艺术的一些基本特点。1.1数字媒体艺术依附于数字技术的发展。对于数字媒体艺术的这个特点用一个词概括就是“数字性”。不管是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基础还是作品的创作质量,都高度依附于数字技术的发展。换句话说,数字技术的发展程度基本上决定了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程度。数字媒体艺术已经不再像传统艺术那样,完全依赖于艺术家本身的艺术创意和艺术家将自己的创意通过自身动手物化成艺术作品的创作能力。一句话概两者的差异性就是传统艺术更多的是“人的艺术”,而数字媒体艺术更多的是“技术的艺术”。1.2数字媒体艺术具有更强的可交互性。数字媒体艺术基于数字技术存在,然后依托互联网呈现给这一艺术的欣赏者,这一点与传统的艺术创作方式一样。除了这个特点外,数字媒体艺术还具有传统创作艺术不具有的特点,那就是交互性。传统的艺术创作具有很明显的单向性特点,即艺术家们创作,创作的结果呈现给作品的欣赏群体。数字媒体艺术则使得依托数字化技术创作出的产品往往能够和欣赏群体产生交互的过程。举个简单的例子,大家都有过点击、打开网页的经历(网页设计和开发是数字媒体艺术中的一个具体应用实例),你每进行一步点击鼠标的操作,界面都会产生相应的响应,如点击打开一个视频的播放键,那么该界面就会响应你的这一操作即播放视频。这种交互性大大提高了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的欣赏者的参与积极性。1.3数字媒体艺术具有虚拟性的特点。数字媒体艺术的虚拟性很好理解。一方面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离不开互联网这个虚拟的平台尤其是在现如今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另一方面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的呈现过程是通过互联网这个虚拟的平台呈现给大众的。

2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阶段

2.1计算机自动绘图成为可能。在介绍数字媒体艺术的概念时提到过利用计算机辅助绘图仪代替人工绘图的世界上第一台自动绘图机,这一历史性的发明是数字媒体艺术的起源。它实现了由人创作到利用计算机程序控制的自动创作。这一发展阶段中另外一个具有突破性发展的要数在1963年,美国麻省理工大学伊凡•苏泽兰提出的使用键盘等输入设备通过计算机程序实现一系列绘图等操作,最终在计算机屏幕上输出所绘作品的绘图模型。特别是最终这一理论模型称为世纪可操作的技术之后,为后来计算机辅助绘图技术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尽管这一阶段已经基本实现了利用计算机代替人工进行自动绘图,但是这一阶段创作的图形仍然是以二维为主,并且还未使这一项技术可以成为艺术家们通用的创作手段,就更别说在大众中发展开来,当时能够操作这一技术进行基本绘图的只能是那些技术研发人员。2.2发展与应用均走向成熟。虽然说在第一阶段的初步探索中,使用计算机进行艺术创作的人员中大部分还是科学家和工程师,而且作品还是以平面几何图形为主。但是第一阶段的初步探索为后期数字媒体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具有相当大的贡献,因为数字媒体艺术的模型已经成型而且有了一定程度的实现。后来个人计算机面世,这就为数字媒体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技术性支持。有了这个技术支持,制约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的就是它的“艺术性”还不够成熟。随着大量研发人员投入到新的数字媒体艺术创作系统的研制中去,成果以突破了之前的二维创作限制进入到全新的三维创作时期最为突出。三维创作的大门被打开之后,利用计算机进行艺术创作进入到一个崭新的成熟阶段。在这一阶段,除了大批的商业性图形图像设计和排版软件面世,数字媒体艺术也进一步影响到传统的美术绘画领域,促进了计算机三维动画迅猛兴起。随着计算机动画的不断向前发展,数字媒体艺术还渗入到影视制作领域,尤其对影视特效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这一阶段利用计算机进行数字媒体的艺术创作已经非常成熟,这就为数字媒体艺术在新时代—互联网时代结合时代特征发展与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3网络时代的发展。对互联网的认识首先要意识到互联网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性的一个虚拟的世界。数字媒体艺术的独特魅力也正是因为它借助了互联网的这个平台并且依托高超的数字化技术进行创作,让数字媒体艺术在现如今这个已经离不开互联网的世界大放光彩。互联网使得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更加趋向于大众化。随着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内容在互联网上得到普遍应用,而且随着具有更强交互特点的网络技术的出现以及现如今移动设备的高速发展都使得为数字媒体艺术的大众化普及提供了条件。以上是从纵向的角度分别介绍了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的三个阶段,有了这三个阶段的了解,就可以对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进程有一个总体的认识。此外,通过数字媒体艺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实例让大家对数字媒体艺术有一个更加直观的了解。在这样一个依托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包括日常几乎每个人都要用到的网页信息浏览、各种游戏的娱乐、网络动画的欣赏等都是数字媒体艺术的体现。此外,数字媒体艺术还在数字绘画、数字印刷、数字影视制作、影视特效、虚拟现实艺术、数字音乐、新媒体与数字装置艺术等方面均有卓著成就。

3数字媒体艺术的五大技术支持

通过以上的介绍,大家对数字媒体艺术本身应该有了整体的把握和认识,作为数字媒体艺术本身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数字化”,下面就着重介绍一下实现数字化创作手段的五大技术支持:文字的数字化、数字图形图像、数字音频、数字视频、网络与通信。3.1文字的数字化。文字是人与计算机交互过程中最基本的信息,要使计算机能够识别、处理、存储文字信息,目前采用的技术是对文字进行编码。最早的编码表示美国的《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简称ASCLL。常用的汉字编码采用GBK码,共收录了21886个字符其中汉字21003个。后面又出现了Unicode统一编码,从理论上讲Unicode编码能够覆盖几乎任何语言的编码表。解决了文字的在计算机与人交互过程中的最基本的存储与转换的问题,就要考虑如何采取合适的方式将文字信息输入。最早的文字输入方法是键盘输入方式,随着技术的发展,文字的输入方式也得到了丰富的发展。例如智能手机中的手写输入、语音输入等。3.2数字图形图像。数字图形图像是指由图像输入设备如数码相机、摄像机、扫描仪等,并以数字化方式存储在计算机中的信息,可以是绘图、照片等。除了数字存储的特点外,数字图形图像的另外一个重要参数就是图形图像的色彩,色彩不仅要求强调色彩的亮度、色调、饱和度等基本属性还要注意不同的色彩空间。3.3数字音频。数字音频是相对于传统的模拟音频而言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已经逐步取代了模拟信号处理技术。数字音频是一个表示声音强弱的数字序列,通过计算机及相应的数字音频设备以二进制数字组合的方式记录和编辑声音,实现音频信号的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转换,最终以数字信号存储到计算机中。当需要这些音频信号时,计算机还可以将存储的数字信号还原为原来的模拟信号然后输出用户所需要的音频。3.4数字视频。同模拟音频与数字音频之间需要转换实现,数字视频也是需要将传统的模拟视频通过一定技术实现转换为数字视频。设计原理同数字音频与模拟音频之间的转换一致。3.5网络与通信。网络最初只是作为一种用户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更加注重与用户之间的交互作用(互联网的交互性在上文已有介绍)。可以说数字媒体艺术的“艺术交互性”要很大程度上以来网络的这种“技术交互性”。最早的移动通信是依赖无线电的发明,如今已经发展到现在的4G时代。

4数字媒体艺术的审美特征

数字媒体艺术作为数字时代新兴的媒体形式,是科学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产物,与传统媒体艺术相比,数字媒体艺术有着自身独特的艺术创作手法和艺术审美特征。特别是21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媒体艺术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成就斐然。有些人会惊叹其发展的成就,陶醉于欣赏颇丰的艺术成果,有的人却发出了反对的声音,认为数字媒体艺术并不能够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创作。高度依托计算机技术的数字媒体艺术能够进行艺术创作吗?如果计算机能作画,那么要画家干什么?诚然,科学技术人员现在已经能够利用计算机,将自然界或者真实世界中的物象模拟得十分逼真,但是从艺术的角度来讲,从美术创作方面也只能说是美术创作上写实性绘画的成就。艺术的灵魂是创造,而创造的灵感来自于哪?肯定是来自于艺术家本身的艺术创意或者说是一种艺术创作冲动。因为有了创意,创作才成为了可能。其实创作就是将创作者的思维和意识物化的过程。从这个角度讲,技术手段是永远不可能代替人的创造性思维,进行艺术创作的。数字媒体艺术同样不例外。我认为,认识数字媒体艺术千万不能只片面的认识到其“数字性”的特点,同时还要把握其作为一门艺术的“艺术性”。这不光是艺术家们对数字媒体艺术的特征的把握应有的认识程度,也是在如今数字媒体艺术更加趋向大众化发展的今天对大众的要求。时刻要认识到数字媒体艺术离不开人的审美意识才是我们对数字媒体艺术本质把握应该持有的态度。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深入领悟到数字媒体艺术的审美艺术特征?在前面的论述中,已经说明数字媒体艺术的审美特征离不开数字媒体本身的特征。首先,数字媒体艺术与传统经典艺术相比是缺乏规范的,比如,在数字媒体艺术是带着娱乐性质的,例如,很多网民在网络上进行网络艺术创作,创作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娱乐自己和他人。数字媒体艺术还有一个特点是:从审美的角度讲,数字媒体艺术吸收了传统艺术中的美学特性,同时又深刻地影响着传统艺术的传播及艺术表现形式。数字媒体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以及媒体传播形式的深刻改变使得数字媒体艺术更加大众化和平民化,这就引出了数字媒体艺术的另一个特点:具有较强的参与性。与单向的由创作者到受众群体的传统媒体艺术相比,数字媒体艺术更加鼓励人们参与进来。这种双向的参与是离不开技术层面的支持,比如:人机交互的发展。

作者:潘威 单位:浙江海洋大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