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立秋贴秋膘

立秋贴秋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立秋贴秋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立秋贴秋膘范文第1篇

立秋习俗贴秋膘是什么意思

立秋的民俗相当丰富。如“贴秋膘”,也就是在立秋这天吃各种各样的肉,炖肉、烤肉、红焖肉、红烧肉等。一些地方还流行“啃秋”习俗,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我国民间有立秋之日吃西瓜、吃秋桃等“啃秋”的习俗,意在用西瓜“啃”去暑气,“啃”掉“秋老虎”,迎接凉爽的秋季。人们相信立秋时吃西瓜可免除冬天和来春的腹泻,整个秋天不生病。在浙江等地,立秋日取西瓜和烧酒同食,民间认为可防疟疾。其他还有吃水饺、祭祀土地神、插戴楸叶等习俗。

那么到底什么是贴秋膘

实际上在炎热的夏季,人们什么都吃不下去,有厌食之感。一旦立秋,虽仍然很热,而人们的身上再无湿粘不适之感,毕竟凉爽的秋天快要到了。于是就开始萌发了要做点好吃的想法,以补偿入夏以来的亏空,吃什么呢?最解馋的是炖肉!用吃炖肉的办法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补回来,所以叫“贴秋膘”。

我国民间有“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以肉贴膘”)的习俗。但是在专家眼里,立秋“贴秋膘”要因人因地因时而异,否则不但起不到保健的作用反而有害健康。过去民间对节气有许多讲究,多数又与吃和防病有关,这与人们关注自己的生活健康不无关系。“民以食为天”,立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人们当然忘不了吃。所以北京、河北一带民间流行“贴秋膘”。伏天人们胃口差 ,所以不少人都会瘦一些。清朝时,民间流行在数伏这天以悬秤称人当然大多是称小孩,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瘦了当然需要“补”,弥补的办法就是到了立秋要“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以肉贴膘”。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

经过一个漫长酷暑的煎熬,人体内的蛋白质、微量元素及脂肪等营养耗损不少。适当的“贴秋膘”有益于恢复体力,但是若贴补过分,相对运动不足,消耗的热量过低,则易导致肥胖。”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中心专家徐大成副主任中医师介绍说,“贴秋膘”最早传于北方,这与北方的气候有关。而江南立秋后,天气不会马上转凉,暑湿还比较重。这时人的脾胃功能仍然不是很好,如果这时“贴秋膘”,就显得“水土不服了”,会加重脾胃的负担,导致湿热积聚在胃肠中,反而更容易诱发感冒、便秘、发热,所以在早秋进补可以说是得不偿失。

立秋除了“贴秋膘”,天津等地还流行“咬秋”。

人们相信立秋时吃瓜可免除冬天和来春的腹泻。清朝张焘的《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清时人们在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汤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当日吃下,为的是清除暑气、避免痢疾。

此外,江南一带还有立秋日吃西瓜的习俗。过去在杭州一带流行食秋桃。立秋时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吃完把核留起来。等到除夕这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四川东、西部还流行喝“立秋水”,即在立秋正刻,全家老小各饮一杯,据说可消除积暑,秋来不闹肚子。山东莱西地区则流行立秋吃“渣”,就是一种用豆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的俗语。这么多食俗大都为防痢疾,足见我国劳动人们对秋季腹泻的防范意识。

“贴秋膘”三类人群要注意

由于长江以南的气候特点,今年秋后还有一伏,三伏天还未过去,“秋老虎”还会继续发威,特别提醒以下三类人,“秋膘”要缓贴,别着急。

1、脾虚患者。脾虚的人常常表现为食少腹胀、食欲不振、肢体倦怠、乏力、时有腹泻、面色萎黄,这类朋友进补前不妨适度吃点健脾和胃的食物,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如茯苓饼、芡实、山药、豇豆、小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食粥能和胃、补脾、润燥,因此,若用上述食物煮粥食用,疗效更佳。

2、胃火旺盛者。平素嗜食辛辣、油腻之品的朋友,日久易化热生火,积热于肠胃,表现为胃中灼热、喜食冷饮、口臭、便秘等。这类朋友进补前一定要注意清胃中之火。适度多摄入些苦瓜、黄瓜、冬瓜、苦菜、苦丁茶等,待胃火退后再进补。

3、老年人及儿童。由于消化能力较弱,胃中常有积滞宿食,表现为食欲不振或食后腹胀。因此,在进补前应注重消食和胃,不妨适量吃点山楂、白萝卜等消食、健脾、和胃的食物。

立秋吃什么?

1、吃西瓜

江苏各地都有立秋日吃西瓜的习俗,称为啃秋。而立秋这天,也往往是这一年最后一次吃西瓜——人们觉得立秋后,早晚天气变凉,吃凉的东西会对肠胃产生影响,因此立秋后就不再吃西瓜。

2、食秋桃

立秋时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吃完把核留起来。等到除夕这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3、吃清凉糕

在金华市民的心里,立秋吃西瓜、吃清凉糕是必不可少的传统习俗。何为清凉糕?就是用番薯淀粉熬成羹状,倒在碗里。待第二天早上,结成一整块。远看似一块圆润剔透的白玉,然后切成小块,撒上白糖、醋、薄荷,清凉爽口、酸甜开胃。

4、吃“福圆”

立秋节气是台湾龙眼的盛产期。人们相信吃了龙眼肉,子孙会做大官,而且龙眼又称为“福圆”,所以有俗谚:食福圆生子生孙中状元。

5、食小赤豆

从唐宋时起,还有在立秋,必须用井水服食小赤豆的风俗。取七粒至十四粒小赤豆,以井水吞服,服时要面朝西,这样据说可以一秋不犯痢疾。

6、吃“渣”

山东莱西地区流行立秋吃“渣”,一种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的俗语。秋天是胃肠道疾病的高发期,很多地区的民俗带有治病和祈求一年健康的寓意。四川、山东是这一类民俗的典型代表。

7、悬秤称人

清朝时,那时嘉兴的民间流行在这天以悬秤称小孩的体重,再将体重与立夏时的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叫“苦夏”。那时的人们认为,既然瘦了就需要“补”,也就是立秋时俗称的“贴秋膘”。

8、贴秋膘

民间有句俗语:立秋到,贴秋膘,冬去春来身体好。说的是天凉以后,人们应该多吃些肉食,补充一下因伏天食欲差、加上流汗而带来的亏虚,提高免疫力。不过,许多网友表示,现在的生活不比从前,平日里已经吃得很好、夏天也注意保养,因此不需要在立秋那天特别食补。

9、立鳅

无锡人还有一种有趣的说法,就是立秋这天会见立鳅。如果秋季有大风大雨,立秋这天稻田里的泥鳅就会在水里立直。所以每到立秋,有经验的老无锡人都会抓一条泥鳅放在水里,预测这个秋天会不会有大风大雨。

10、吃饺子

沈阳立秋当然要“抢秋膘”包饺子(吃黄瓜会越来越瘦,吃茄子会越来越胖)。在东北有句俗语:坐子不如躺着,好吃不如饺子。立秋一般是吃饺子或者包子,习惯叫“抢秋膘”。我抢你碗里的一个饺子,秋天就能体格健壮,补上夏天流掉的油水。

11、称水

以前,宿迁老百姓要在立秋前后用容器装满水,容器的大小要一样,然后称重。如果装的立秋前的水重,就表明伏水重,那么秋天雨水就少。如果立秋后的水重,那么秋天雨水就多,有可能形成秋涝。在淮安,湖上渔民也有立秋称水之习,根据水质轻重,推测秋水涨落,水重则是不祥之兆,旧有秋水涨,卖渔网之说。

12、吃鸡蛋

此外,立秋这天,在我国其他地区还有吃鸡蛋、桃子等习俗。鸡蛋,性平,补气虚,有安神养心的功能。鸡蛋不伤脾胃,婴幼儿、孕妇、产妇、病人等都适合,但不宜多吃,每天1~2个比较合适。

立秋贴秋膘范文第2篇

“贴秋膘”和“啃秋”的由来

相传从清代开始,每到立秋这天,人们就会悬秤称人,然后和立夏那天所秤的重量相比来判断一个人的胖瘦。如果体重减轻了,就叫“苦夏”,这类人需要进补。“膘”通常指肥肉,补膘当然就是多吃肉类。所以立秋这天,普通百姓人家都会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则吃白切肉、红焖肉、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肉食。

而所谓“啃秋”,通常是在立秋这天晚间进行,闲来无事的一家人聚在一起吃西瓜。不为解渴,也不是消暑,而是一种自古沿袭的仪式,一种亲情的交流。大人们会讲一些与西瓜有关的典故,营造出宽松气氛,孩子们这时也可以稍作放肆,既然是“啃”,瓜吃得再多,吃相再不雅,一般也不会被指责。这里的啃秋是指到了与西瓜说再见的时候,表达一种依依惜别的情感。

“贴秋膘”不宜过急

很多人在立秋之后就开始迫不及待地“贴秋膘”,其实尽管民俗意义上认为立秋之后就是秋天,但从地理学的角度来说,北半球在秋分之后才算正式进入秋季。因此初秋仍具有“暑气”,此时如果进补过于油腻,会加重脾胃负担;另一方面,初秋还有秋燥之气,过食油腻会导致燥邪伤人,出现口干、眼干、咽干、皮肤瘙痒等症状。

所以立秋时节的饮食养生仍然讲究淡补,既可以避免肺旺伤肝,又可以避免伤脾,可多食用一些蜂蜜、百合、银耳、乳品之类具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作用的食物。等立秋过后一个月,调理好身体,并排除体内暑湿后再进补也不迟。

另外,“贴秋膘”也要因人而异,比如体湿的人就不适合,这类人大多四肢乏力、全身虚胖、胸闷懒怠,且伴有爱出汗、皮肤瘙痒、阴囊湿痒等症状。而爱着急、爱生气的人也不适合“贴秋膘”,这种人多吃肉食会加重气滞,气滞久了会造成血瘀、手足心热、口燥咽干等症状。

立秋过后,人的脾胃功能逐渐恢复,比起夏季食欲明显好转,这也是人体重增加最快的时候,所以肥胖者和需要控制体重的人也不宜“贴秋膘”,反而要注意节制饮食、适量运动,以免体重增长过快。

“啃秋”不宜贪凉

啃秋,就是啃西瓜,但如果不小心,就可能啃出健康问题。民谚说“秋瓜坏肚”,就是指立秋以后不宜继续生食大量瓜类,否则容易引发胃肠道疾病,特别是胃肠道功能原本就不好的人,更要注意忌口。

立秋贴秋膘范文第3篇

北京立秋后,民间素有“贴秋膘”一说。什么是“贴秋膘”呢?在炎热的夏季,有厌食之感。一旦立秋,就意味着凉爽的天气快到了,于是就开始萌发了要做点好东西吃的想法,用吃炖肉的办法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补回来,所以叫“贴秋膘”。过去民间对节气有许多讲究,多数又与吃和防病有关,这与人们关注自己的生活健康不无关系。“民以食为天”,立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人们当然忘不了吃。所以北京、河北一带民间流行“贴秋膘”。伏天人们胃口差,所以不少人都会瘦一些。清朝时,民间流行在数伏这天以悬秤称人,当然大多是称小孩,将体质量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苗夏”。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瘦了当然需要“补”,弥补的办法就是到了立秋要“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以肉贴膘”。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

杭州江南一带还有立秋日吃西瓜的习俗。过去在杭州一带流行食秋桃,立秋日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吃完把桃核留起来。等到除夕这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天津立秋时节流行“咬秋”。人们相信立秋时吃瓜可免除冬天和来春的腹泻。清朝张焘的《津门杂记》中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人们在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汤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当日吃下,为的是清除暑气、预防痢疾。

四川东、西部还流行喝“立秋水”,即在立秋正刻,全家老少各饮一杯,据说可消除积暑,秋来不闹肚子。

立秋是农家重视的大节气。鲁东地区就有“立秋开头坐一坐,来年春天要挨饿”的俗谚,提醒人们要加紧农事劳作,夺取丰收。农谚则说:“入伏下雨伏里旱,立秋下雨吃好饭”。同样还有“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的说法。意思是农历七月立秋,五谷可望丰收;若立秋日在农历六月,则五谷不丰还会欠收。又如“秋前北风秋后雨,秋后北风干河底”,即指立秋前刮北风,秋后必会下雨;立秋后刮北风,则冬天可能会干旱。对于过去只能靠天吃饭的农人来说,立秋的意义可就不仅仅限于吃了。鲁西地区则流行立秋吃“渣”,就是一种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的俗语。这么多食俗大都为防痢疾,足见我国劳动人民对秋季腹泻的防范意识。

立秋时,台湾周围海域的水温仍然偏高,所以此时的渔获还是多属于暖水鱼,如东部的海域可以捕获到鲜美的立翅旗鱼,在高雄外海有小串、乌贼,澎湖附近则有、虾可以捕获。这个节气也是台湾龙眼的盛产期。人们相信吃了龙眼肉,子孙会做大官,而且龙眼又称为“福圆”,所以有俗谚:食福圆生子、生孙、中状元。

立秋贴秋膘范文第4篇

立秋,即秋天到来的意思。当有片黄叶在风中飘摇着落地,万物被其落地声从酷暑的睡梦中惊醒,于是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2021年立秋节气是几月几号_立秋时节养生小技巧,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21年立秋节气是几月几号:阳历时刻:2021年8月7日14:53:48

阴历日期:六月(小)廿九星期六

开始时刻:2021年8月7日14:53

结束时刻:2021年8月23日05:34

立秋习俗立秋的主要习俗有:立秋节、摸秋、秋忙会、贴秋膘等。立秋节,也称七月节。时间在公历每年8月7日或8日开始。民国以来,在广大农村中,在立秋这天的白天或夜晚,有预卜天气凉热之俗。还有以西瓜、四季豆尝新、奠祖的风俗。又有在立秋前一日,陈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饮等风俗。

摸秋,夏历八月十五日,是为中秋节。这天夜里婚后尚未生育的妇女,在小姑或其他女伴的陪同下,到田野瓜架、豆棚下,暗中摸索摘取瓜豆,故名摸秋。

贴秋膘,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因为人到夏天,本就没有什么胃口,饭食清淡简单,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在立秋这天各种各样的肉,炖肉烤肉红烧肉等等,“以肉贴膘”。

立秋时节如何养生1、立秋节气后一定要注意防秋老虎。

立秋上午前10点之前入睡,可以多晒太阳。立秋并意味着真正的秋天到来,此时夏天炎热未消失,所以要关注天气,当心秋老虎,预防中暑。

2、可以多吃润肺生津的食物和酸性的食物来增强功能。

立秋后可以喝一些豆浆牛奶,润润肺。吃些橘子、番茄、柠檬,可以增强功能。

3、立秋后可以适量喝一些姜茶,能温补身体。

因为夏天吹空调比较多,人体的寒气比较多,姜茶能温补身体。

4、饮食要学会调理脾胃,可以为秋冬寒冷季节打下良好的基础。

少吃凉性水果和食物,尤其是肠胃不好的人更应注意,不然会对身体造成严重的损伤。

立秋贴秋膘范文第5篇

1、按照老北京的习俗,在每年的立秋肯定是要吃肉食的,这也就是我们经常听到老北京人所说的“贴秋膘”。民间有句老话,叫做“夏天过后无病三分虚”,因为在漫长而且炎热的夏季里,人们常常因为天气过于炎热食欲不振,所以夏季过后,人们总会感觉体虚无力。而秋天到了,就是人们进补的好时机,为了纪念秋天到来,在秋天立秋这一天,即使再普通的老百姓家也会想办法炖一锅肉,想办法把夏天丢掉的膘给赶快补回来,所以也就有了“贴秋膘的习俗”。

2、可能是由于地域不同,天气状况的差异,所以南北方在立秋这天的饮食习俗大不相同,北方各地多以吃肉时进补来纪念立秋,而南方多以吃瓜果来纪念这个节气。比如在南京一带,很早就已经有了“吃西瓜啃秋”的习俗。据说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在很久以前,在南京一带,曾经有很多人因为在夏天不爱洗澡长出了癞痢疮,但是无论当地的百姓怎么烧香拜佛,求医问诊却始终都治不好,后来,有一位大富豪家的女儿不知道从哪位老神仙那里得来一个偏方,说是吃西瓜就可以治好身上长出的癞痢疮,结果大家吃了西瓜以后确实将癞痢疮给治好了,而这一天正是立秋,所以这个习俗也就延续了下来。

3、还有一些地方在立秋这一天会喝“立秋水”,比如在四川的东西部,全家老小都会在立秋这一天喝一杯“立秋水”,祈求秋来全家身体健康,还有一些地方流行喝“绿豆粥”,比如在宁波一带。总而言之,人们纪念立秋的饮食习俗也是千花百样,没有统一的规定。

(来源:文章屋网 )

相关期刊更多

染整技术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苏省苏豪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州市教育局

今日山西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