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生儿护理及喂养

新生儿护理及喂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生儿护理及喂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生儿护理及喂养

新生儿护理及喂养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产妇;健康教育;新生儿护理知识

初产妇由于缺乏生育经验及新生儿护理的相关知识,这些均可能对新生儿的成长产生影响。临床研究指出[1],孕晚期加强初产妇的健康教育,可提高孕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纠正错误的认知,提高孕产妇的自我管理及对新生儿的自我护理能力[2]。本组研究中,通过给予初产妇加强健康教育,旨在提高其对新生儿护理知识认知分析能力,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自2012年1月~2013年12月湖北省荣军医院收治的175例初产妇的临床资料,产妇年龄20~35岁,平均年龄(26.8±8.9)岁;产妇文化程度中,大学及以上学历45例,大专67例,中专及高中47例,初中及以下16例。其中农民5例,工人81例,个体工商业人员57例,干部技术人员32例。其中家庭月收入在1000~2000元的28例,2000~3000元64例,3000~5000元72例,5000元以上11例。

1.2方法

对全部孕妇在孕第35周及36周的周末进行新生儿护理知识相关培训,培训参与人员包括产妇、新生儿父亲、新生儿家庭照护者等,每次培训1~2h,培训形式采用集中讲座、小组讨论、示范演练等形式。培训内容包括新生儿生理特点及护理概况,新生儿基础护理及保健,新生儿常见问题及对策,母乳喂养的方法及操练。培训人员由富有经验的护士进行,在培训中,注意观察孕妇的理解能力,结合其教育水平等情况,给予采用不同的语言描述,注意给予示范操作及图片讲解,加深产妇对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采用小组讨论及演练提高产妇的应用能力;每次培训后给予相关问题解答,设立形式多样的咨询方式,如官方QQ群、微信群、微信平台、咨询室、咨询热线等,加强对产妇疑问的解答,提高问题解决的针对性,针对产妇的家庭情况,给予一定的建议与意见。培训结束后向参加培训者分发健康知识手册、光盘等,指导产妇进行自我学习,促进知识的掌握。

1.3判定标准

[3]采用自拟调查问卷,在产妇培训前及培训后进行调查,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新生儿生理特点,新生儿基础护理,新生儿常见问题分析,母乳喂养的方法,疫苗接种方法等,每项内容20分,满分100分,对比观察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认知情况。

1.4统计学方法[4]

应用SPSS11.5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培训前发放调查问卷175份,收回175份,有效问卷132份,有效率为71.4%,培训后向产妇发放调查问卷175份,收回175份,有效问卷167例,有效率为95.4%。通过对调查问卷回答情况分析,本组在进行为期2周,共计4时的新生儿护理相关知识的培训后,产妇相关知识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与培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婴儿时期是婴儿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最易出现各种疾病的时期[5],婴儿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影响其家庭的生活质量,而婴儿的健康成长,多取决于婴儿母亲及其对婴儿的喂养、护理的认知、态度及行为[6-7]。初产妇由于生育及新生儿相关知识,这对新生儿的生长与发育极为不利。在一组调查中指出[8-9],初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相关知识的缺乏包括以下几点:

(1)多数产妇不清楚新生儿特殊生理知识,如新生儿黄疸,新生儿出生后体质量变化;

(2)产妇对新生儿的护理知识多来自父母或网络等途径,没有科学而系统的学习;

(3)产妇对母乳喂养方法仅限于理论知识,甚至有的产妇不认可母乳喂养;而调查指出[10],多数产妇对新生儿出生的护理知识都存在较大的兴趣,只是苦于缺乏相关的培训,尤其是近几年育龄女性中,独生女占据绝大多数,其缺乏新生儿家庭护理氛围,自理能力差,对健康教育的渴求更强烈。本研究中,对175例初产妇于孕中晚期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培训,通过对新生儿生理特点及护理概况、新生儿基础护理及保健、新生儿常见问题及对策、母乳喂养的方法及操练等相关知识进行培训,经培训后,产妇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明显高于培训前,且护理知识的掌握已不再局限于理论上,更提高了产妇的自作能力,明显提高了认知分析能力。总之,通过给予初产妇系统的新生儿护理知识,可以有效地提高产妇的新生儿护理相关认知,提高自我护理能力,这对于新生儿的成长发育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解思琦.初产妇健康教育和人文关怀的临床实施[J].生物技术世界,2013(2):150.

[2]辛燕.开展家长育婴指导对提高新生儿早期教育普及率的作用[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1,26(6):416-417.

[3]李云波,杨彦香.新生儿护理知识认知分析与健康教育在初产妇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2):1860-1861.

[4]吴雨桐.临床护理路径在初产妇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4):2374-2375.

[5]王转琴.新生儿游泳和抚触对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1,17(28):60-61.

[6]黄秀永,陆柳雪,陆青梅,等.健康教育对农村初产妇婴儿喂养及护理知识认知影响研究[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4(2):258-259.

[7]招凤彩.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对新生儿智力发育影响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1):97-98.

[8]陆柳雪,陆小妮,陈立新,等.3S理念健康教育模式对桂西地区农村初产妇母乳喂养影响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2):1824-1826.

[9]郑丽阳,郑本端,符丹.危重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心理特点的观察和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2010,16(1):109.

新生儿护理及喂养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生儿;母婴同室护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092―01

为寻求更科学的护理方法,我们对传统的新生儿护理方法进行改进,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3月我院住院分娩的80例产妇及家属(丈夫)为对照组,同月分娩的60例产妇及家属(丈夫)为实验组。两组的年龄、文化程度、分娩方式、新生儿评分在统计学上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新生儿出生后放在寄养室,每日由护士定时给予新生儿常规护理,包括沐浴、脐部护理、喂养、更换尿布、衣物等;每天定时送到母亲身边短时间接触和喂养并由专人指导。实验组改变护理模式,新生儿出生当天,由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护士迎接产妇和新生儿,祝贺产妇的生产,给予产妇情感支持,协助产妇角色转化。根据产妇及新生儿的情况,实施新生儿相关护理,让家属参与,采取一对一指导的方式,由专业护士介绍并演示新生儿一般护理知识和技能,每日由同一专业护士对新生儿护理进行评估。对不正确处予以指出,循序渐进,反复指导。新生儿出生第三天,让自理能力基本恢复的产妇协同家属为新生儿换尿布、衣物、喂养等,根据家属及产妇的文化水平、理解能力做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将人文关怀理念融入新生儿的日常护理中。出院时对两组家属和产妇进行常规出院指导及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产妇及家属基本情况、新生儿日常护理知识及技能掌握情况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3判定标准: (1)在新生儿日常护理知识及技能每个项目中能正确回答或示范4个子项目及以上者为掌握,2~3个子项目为基本掌握,1个及以下为未掌握。(2)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综合满意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1.4统计方法:满意度用百分率,日常护理知识及技能掌握情况用χ2检验。

2结果

两组产妇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实验组60例中有58例对护理工作感到满意,满意率96.6%,而对照组80例中仅有70例对护理工作感到满意,满意率87.5%。

3讨论

3.1母婴同室护理方法融入人文关怀理念,促进母性角色达成,使产妇快速进入母亲的角色中去:母性角色达成是一种经过一段时间相互作用和发展的过程,母亲在此过程中和孩子建立亲密关系,母亲需要有照顾孩子的能力,对母性角色感到快乐和满足。分娩是一种正常生理过程,但住院环境使产妇进入患者角色,特别是传统的护理模式,新生儿护理绝大部分由护士承担,强化了产妇的患者角色,不利于母性角色之获得。母婴同室护理分娩后由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护士给予产妇情感支持,开始2天由护士和家属承担新生儿日常护理,使产妇得到充分休息,产后第三天产妇对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程序有了初步的了解和直观认识,同时产妇自理能力基本恢复后,可在专业护士的指导下让产妇协同家属完成一些简单的日常护理,如喂奶、洗澡、尿布的更换等,母亲通过母乳喂养眼神的交流和触摸而认同婴儿,而且这种温柔和体贴的感觉是建立母子关系不可缺乏的要素。与孩子肌肤的接触有利于感情的建立,顺利完成角色适应。

3.2母婴同室有利于产妇及家属掌握正确的新生儿护理方法,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实验组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的日常护理如换尿布、母乳喂养、新生儿水浴、新生儿抚触等都能掌握,对新生儿的护理得心应手,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

3.3母婴同室有利于新生儿早与母亲接触,进行母乳喂养,促进乳汁分泌。

3.4母婴同室有利于调和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护理质量的评价不可能脱离患者进行评价。实验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6.6%)高于对照组(87.5%),具有统计学意义。其原因是对照组新生儿护理完全与产妇家属隔离,产妇及家属不能看见护士对新生儿的日常护理,对新生儿的护理知识十分缺乏,加之对新生儿的一切变化特别关注,新生儿变化快随时都会变化如不及时告诉家属,产妇和家属又看不到孩子,使产妇和家属会产生担心和怨言,对护士的满意度下降。而护士整天忙于应付这些简单的护理,超负荷工作,护理工作得不到承认,没有成就感。护士容易产生厌倦情绪,甚至与患者产生矛盾,造成护患关系紧张。实验组改变这一状况,产后由专业护士主动接纳新生儿,评估产妇及新生儿情况,实施新生儿护理,介绍新生儿护理知识,让家属和产妇循序渐进学习掌握新生儿护理知识,2~3天后,新生儿的一些生理特点,如生理性体重下降、“马牙”、新生儿黄疸等,产妇和家属已有初步了解,对一些简单的日常护理,如为新生儿更换衣服、尿布、新生儿喂养等可以单独完成,这样就不会对新生儿不知所措,而且对新生儿的一些变化都能看见就不会特别担心和护士发生矛盾了,护士就会有更多的精力放在危重患者的护理上,使工作有计划进行,护士工作顺心,护患关系融洽,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黄德珉,关希吉.实用新生儿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624-631.

[2]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新生儿学组.新生儿HIE诊断依据和临床分度.中华儿科杂志,2007,35(2):99.

新生儿护理及喂养范文第3篇

关键词:母婴同室;产妇;新生儿;并发症;护理质量

母婴同室是当代产科常见的护理方案,指足月儿或1500g以上的早产儿在产出后与产妇24h共处一个房间,由产妇亲自照顾新生儿的饮食起居[1]。在住院期间母子共同生活,医疗和其他操作每天分离不超过1h。据临床实践表明[2],新生儿在产出后,肢体上的抚触能使新生儿感到安全及愉悦,有助于刺激新生儿发育。除此之外,母婴同室能促进产妇尽快泌乳,减少阴道出血,促进产后恢复[3]。本研究对本院产科于2010年9月~2014年8月收治的顺产产妇进行对照研究,旨在进一步研究母婴同室护理对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及新生儿护理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产科2010年9月~2012年8月收治的42例顺产产妇,设为对照组,年龄为22~35岁,平均年龄为(26.4±3.1)岁,孕周36~40周,平均(39.3±0.5)周,新生儿体重2150~3800g,平均(3120.9±480.1)g,其中男婴22例,女婴20例;选取我院产科于2012年9月~2014年8月收治的46例顺产产妇,设为研究组,年龄为20~37岁,平均年龄为(25.1±2.8)岁,孕周37~41周,平均(38.8±0.7)周,新生儿体重2200~3750g,平均(3200.2±510.7)g,其中男婴23,女婴23例。纳入标准:产妇无精神病史;无任何重大躯体性疾病;产妇及其家属均知悉本次研究并签署同意书。2组产妇在年龄、孕周、新生儿体重及性别经统计学分析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本组产妇在分娩后,护理人员在确认产妇及新生儿各项生命体征均正常的情况下,将产妇送往病房休息,同时将新生儿送往育婴室。在新生儿需要喂养时,将新生儿交与产妇予以母乳喂养。12h后进行第一次喂奶,随后每隔4h喂奶一次。

1.2.2研究组

新生儿产后30min内,清理其呼吸道,擦干其头部和身体血迹、羊水,剪短脐带后将新生儿置于产妇胸部,引导婴儿的嘴触碰,帮助婴儿吸吮母乳。护理人员应称赞产妇在分娩时的表现,并表扬新生儿的可爱,激发产妇初为人母的喜悦感。鼓励产妇通过亲吻、抚摸等肢体接触刺激新生儿的感官反应,增加新生儿对外部刺激的印象。经过分娩处理后,将新生儿置于母亲身旁,让母子进行共处一室。护理人员应对产妇开展健康宣教,指导产妇护理新生儿的要点、重要性及注意事项。护理人员应从旁协助产妇进行更换尿布、喂养、脐部护理等日常护理。值得注意的是,护理人员应提醒产妇每2小时母乳喂养一次,并在喂养的同时给予语言的刺激,以柔和的目光与新生儿进行交流,激发新生儿对外部刺激的主动反应。

1.2.3观察指标

①记录并比较2组产妇产后出血、产褥病及乳腺感染并发症发生状况。②记录并比较新生儿哭闹次数、上呼吸道感染、皮炎及腹泻发生率。

1.2.4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采取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取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22组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3讨论

3.1分娩是一种正常的生理行为,而在分娩后产妇需具备照顾新生儿的知识储备能力,使自身能尽快进入母性角色,以此满足其初为人母的愉悦与满足感。传统的产科护理方案强化了产妇的患者角色,新生儿喂养、更换尿布、沐浴等护理工作都由护理人员完成,这不利于产妇分娩后的角色转换。母婴同室护理强调由母亲作为主导角色,而护理人员从旁协助产妇完成新生儿的护理工作。母婴同室作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方式,强调将新生儿与产妇视为同组个体,激发了产妇的早期母爱,通过感官刺激与抚慰等方法帮助建立母子之间的感情,激发新生儿吮吸、拥抱等本能反应,从而达到刺激新生儿生长发育的目的[4]。

3.2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产后出血为2.2%、产褥病2.2%,乳腺感染2.2%,对照组产后出血7.1%、产褥病7.1%、乳腺感染11.9%,研究组不良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究其原因,这主要得益于母婴同室过程中护士鼓励产妇及早哺乳,新生儿的吮吸作用将刺激产妇催产素分泌,有助于子宫收缩与恶露的尽早排除[5],预防乳腺感染、产褥病等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产妇身体恢复。产妇产后子宫受创,乳腺分泌物多,极易产生感染,而及早促进产妇泌乳则有利于子宫收缩与恶露的排除,进而降低产后出血、乳腺感染、产褥病并发症的发生。

3.3从2组新生儿各项观察指标可知,研究组新生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概率为2.2%、皮炎2.2%、腹泻2.2%,对照组上呼吸感染的概率为7.1%、皮炎9.5%、腹泻7.1%,研究组的数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因为母乳是新生儿最安全及营养结构最为合理的食物,能增强新生儿机体抗病能力,从而降低消化系统及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指导产妇开展肢体抚摸、亲吻等行为能使新生儿获取安全感,有助于减少哭闹频率与次数。值得注意的是,产妇缺少有关新生儿护理的知识,极易出现认知偏差,在护理新生儿的过程中可引发潜在风险事件。因此,在母婴同室护理中,护理人员的健康宣教作用起着引导作用,应科学、合理地帮助产妇构建新生儿护理知识体系,并促使产妇认识并发症的诱因以及新生儿照护中的预防举措、注意事项,以最大限度降低产妇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6]。

4小结

母婴同室护理能帮助产妇构建新生儿照护的知识体系及实践技能,可有效降低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值得在护理工作中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周荣娟.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7):86~87.

2万九菊,熊怡,王迎春,等.健康指导在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4):56~57.

3华骅,沈国英.母婴同室新生儿安全问题分析及临床护理路径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8):49~50.

4邵海珍.健康教育对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77~78.

5徐海宁,李敏香,林望,等.健康教育对母婴同室产妇产后的效果[J].广东医学,2014,14(12):1973~1975.

新生儿护理及喂养范文第4篇

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应用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本院分娩的1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母乳喂养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2%)、母乳喂养率(90%)及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掌握率(9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P

关键词:产科护理;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应用体会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206-01

母婴床旁护理是指本着“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改进常规服务流程,进行产后床旁护理,达到促进母婴健康的目的[1]。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是现代产科护理新模式的核心内容,满足了产妇、婴儿和家庭的需求,其个性化的服务越来越被产妇接受,也促进了现代产科护理模式的发展。本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对50例母婴实施了床旁护理模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本院分娩的1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产妇最小年龄22岁,最大年龄35岁,平均年龄(26.5±2.3)岁;体重量60~74kg,平均(68±1.4)kg;孕周37~40周,平均(38.1±2.7)周。对照组产妇最小年龄21岁,最大年龄37岁,平均年龄(28.1±1.3)岁;体重量61~73kg,平均(68.3±1.9)kg;孕周38~41周,平均(38.3±1.8)周。全部产妇均为初产妇,无妊娠合并症及其它疾病。两组产妇的年龄、文化水平、产次、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传统护理模式组):

每天由护理人员在规定时间内接送新生儿到专用的沐浴室、治疗室集中进行新生儿沐浴、预防接种、新生儿抚触、听力筛查、疾病筛查采血等操作。并集中对产妇进行哺乳及新生儿护理知识宣教。

1.2.2 观察组(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组):

产妇入住母婴同室病房,新生儿的全部治疗和护理均在床旁进行。对产妇及家属进行哺乳及新生儿护理技能一对一的宣教和示范演示,主要内容包括母乳喂养的优点与技巧,新生儿沐浴、脐部护理、抚触护理、臀部护理、新生儿预防接种、产妇护理方法、产后营养、 产褥期常见症状处理等,并详细介绍新生儿的保暖方法、辅食添加、吐奶打嗝护理、晚间哭闹的护理[2]。操作演示时,让产妇及家属共同参与,并及时纠正其操作过程中的错误做法,并进行强化训练。

1.3 观察指标:

以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所有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掌握情况及母乳喂养率进行调查。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中,35例满意,11例较满意,4例不满意,总满意率为92%;对照组中,30例满意,9例较满意,11例不满意,总满意率为78%;

2.2 观察组与对照组母乳喂养率比较:

观察组母乳喂养45例(90%),对照组母乳喂养41例(占8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掌握情况比较:

观察组中,41例掌握,6例部分掌握,3例没有掌握,总掌握率94%;对照组中,32例掌握,9例部分掌握,9例没有掌握,总掌握率8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是产科护理的一种新型模式,能满足广大产妇及新生儿的生理心理需求[3],是回归自然的家庭温馨护理,越来越被产妇及家属接受。

3.1 母婴床旁护理可提高护理满意度: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增强护理人员“以人为本”的意识,将被动护理变为主动护理,并要求护理人员全面掌握产妇及新生儿的各项情况。母婴床旁护理在产妇及家属的视线范围内实施护理,尊重了产妇和家属的知情权、监督权,也减少了差错率,提高了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母婴床旁护理既满足了新生儿的护理要求,也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产妇的心理需求,体现人性化服务特点,融洽了护患关系,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

3.2 母婴床旁护理提高了母乳喂养率及护理安全:

护理人员采取在床旁边讲授边示范的方式,提高了产妇的学习兴趣,使产妇能够更容易学会和适应母乳喂养,提高了母乳喂养率。母婴床旁护理,减少了因新生儿带离护理的差错事故,避免了医患纠纷,保证了医疗护理的安全[4]。

3.3 母婴床旁护理有利于产妇掌握健康教育知识和新生儿护理技能:

传统护理模式中的健康教育宣讲,通常是将健康教育内容直接、一次性的灌输给产妇及家属,没有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产妇一般难以接受、理解,从而导致实际效果不佳。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宣教健康教育知识的同时,还重视各项护理技能实际操作、现场演示[5],边示范边沟通,让产妇及家属共同参与,对操作过程中的错误做法及时纠正与指导,产妇能比较轻松地逐步掌握健康教育内容。

综上所述,产科护理中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增强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掌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孙海燕.母婴床旁护理在初产妇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4):41-42.

[2] 王婷婷,薛飞扬,万玉梅.产科护理中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应用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35):267-268.

[3] 张菲菲,崔改英,赵扬,贺秀芳.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实施效果观察[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2,(2):157.

新生儿护理及喂养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产妇;新生儿护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393-01

初产妇由于无相关经验,对关于新生儿喂养、护理等方面的知识了解的比较少,且其中多数为他人的经验理论并无科学依据。新生儿期对于婴儿的生长发育有重要意义[1],而初产妇的理论知识水平是使其健康度过此时期的关键,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其掌握程度,有助于正确护理。本文针对70例初产妇展开调查,分析其理论知识掌握现状,以指导临床有针对性的实施健康教育,现总结干预效果及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针对70例初产妇展开调查,均龄为28.5岁(22—32岁)。文化水平:13例(18.6%)为大专及以上,18例(25.7%)为中专,20例(28.6%)为高中,11例(15.7%)初中,8例(11.4%)小学。家庭情况:36例(51.4%)月收入大于4000,29例(41.4%)月收入在2500—4000之间,5例(7.2%)月收入在2500以下。

1.2 方法 (1)调查:使用的问卷为我调查组自行设计,内容主要是关于新生儿护理,分析调查现状后有针对性的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并再次展开调查,两次均可确保为初产妇本人填写。(2)健康教育:在规定的时间开展知识讲座,答疑解惑,并对操作性较强的护理知识进行演示,如喂养姿势等。将新生儿易于出现的症状进行介绍,重点讲解相应的缓解措施。

1.3 数据统计 将问卷数据输入专业软件(SPSS18.0),卡方检验,P<0.05两次调查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初产妇二次调查的护理知识掌握程度高于初次调查(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尤其是脐部消毒等专业性较强的操作正确率有大幅度提高,见表1。

3 讨 论

据统计,目前的产妇中大多数为初产妇,这可能与国家生育政策有关[2]。也正是因为如此,家庭很重视婴儿的生长发育,新生儿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初产妇的理论知识水平将直接影响这一时期的护理操作是否规范[3]。本文将调查统计发现,初产妇所掌握的新生儿护理理论较表浅,且存在认知不当的现象,尤其是对皮肤清洁的重要操作知之甚少。经过分析,我院有针对性的为其实施健康教育干预,以知识讲座等形式向其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而二次调查的护理知识掌握程度高于初次调查(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尤其是脐部消毒等专业性较强的操作,并且有助于其对新生儿不适表征认知,说明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其掌握程度,有助于正确护理,建议在分娩前对初产妇实施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叶绿,陈镭.137例流动人口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认知与需求情况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9,14(11):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