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情绪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生情绪问题的出现给学校、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必须采取有效手段加强对大学生情绪管理的教育,切实提升大学生情绪调节与自我管理的水平,确保大学生顺利的学习、成长和发展。其中,如何营造和维持良好的校园氛围、班级氛围、集体氛围,传播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人生观和情绪观,应该成为大学校方与教师重点思考的课题。要立足于大学生的实际需要,根据大学生情绪问题的种类、特点和突出问题,制定校园氛围塑造的策略。
比如,第一,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把大学生主要的时间和精力吸引到学习上来。相关理论表明,当大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及相关活动上面的时候,大学生的不良情绪与消极心理可以得到很好的缓解和调试。所以,教师要制定更加周密、完善和具备吸引力的教学方案,引导大学生更加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来,不断提升大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好的学习情绪成为大学生情绪的主导力量。第二,要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外活动来引导和谐、健康的气氛,培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意识、自我调控能力等。
2.大学生要合理调节自我情绪,加强自身情绪的有效管理
对于大学生自己而言,情绪的管理和控制极为重要,不仅关系到自身心理状态的稳定,而且与平时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大学生要对自我情绪加强管理、控制和调节,通过多重途径来塑造良好的情绪,提升自己的积极情绪与正能量。一种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情绪能够激励大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日常学习、社会实践与人际交往中去,能够不断提升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大学生不断进步;反之,消极、懈怠甚至负面的情绪一旦左右了大学生,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受到影响,平时的正常学习、生活、实践活动、人际交往等必然出现不良的反应。所以,大学生一方面要认识到自我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学会更好的管理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正面的情绪,确保自己的情绪处于可控的范围内。如,当自己情绪低迷、懈怠甚至消极的时候,可以选择以各类社会交往活动、集体实践活动等方式来进行转移,转化消极的情绪与心理状态。可以通过参与集体的体育活动让自己大汗淋漓,可以消除心理与情绪的负面因素;也可以通过聆听音乐会和观看校园晚会等活动来解放自己的思维,从而冲散负面的情绪;此外,大学生也可以与同学、朋友之间的交流、沟通的方法来宣泄不良情况,从而更快的走出负面情绪的阴霾。总之,当大学生自己出现了负面、消极情绪的时候,切忌沉默的“忍受”,而是要积极的自我调节,进行情绪的转移、宣泄和爆发,让消极、不良情绪尽快“散去”,让积极、正面的情绪尽快“到来”。
3.教师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辅导,以情感沟通提升情绪管理效果
情绪管理可以归结到心理辅导的范畴,大学教师要在其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平时,在课堂与生活中,教师都要善于察言观色,通过观察、沟通、倾听的办法来了解和掌握大学生情绪的走向。当发现大学生被不良情绪困扰的时候,要积极对学生开展心理辅导,以情感沟通、感化的办法来帮助学生们排除负面情绪,尽快恢复良好的状态。例如,教师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帮助学生们融入到集体生活中来,从而汇聚更多的积极情绪因子,让每位学生都处于融洽的团队氛围中,从而不受负面情绪的影响。在课外一起参与集体活动,共同获得快乐的正能量。教师要做大学生的“良师益友”,通过情感沟通和感化的策略来帮助大学生掌握自我情绪管理的办法,同时更好的引导他们不断的提升积极情绪与心理素质。
4.总结
关键词:大学生;负面情绪;情绪管理
大学生处于由学校到社会的转折期,他们在心理发展方面还未完全成熟,他们在面对学业、感情、交友、就业等问题时往往比较敏感,情绪波动较大,常常会出现沮丧、失落、焦虑、空虚、自卑、易怒等负面情绪,且很容易陷入情绪困扰,造成心情不愉快、人际关系紧张,甚至做出一些冲动失控的举动,丧失理性,这些负面情绪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影响他们的未来。本文将对大学生的负面情绪的特点、危害进行分析,并探讨大学生情绪管理的有效方式,希冀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大学生的情绪及其特点
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是伴随认知过程产生的,是“一种由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相互做用而产生的包含体验、生理和表情的整合性心理过程”[1]。由于是与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密切相关的心理活动,因此,若需要得到满足,那么则会有兴奋、愉快、满意等主观体验,这些被称为正面情绪;反之,需要得不到满足,则会出现沮丧、愤怒、悲伤等主观体验,这些被称为负面情绪。
大学生一直在学校这个相对比较单纯的世界里生活,他们的交往对象比较固定,交往范围较窄,生活经验比较少,他们“心理发展相对缓慢,心理调节机制不完善,缺乏对心理活动调节和支配的意志和能力,因此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出现了某种程度的不平衡”[2],因此,一方面大学生的情绪体验强烈,情绪表达会很直接,他们不会有太多的掩饰,情绪表达一般会真实的反应他们的心理活动,情绪具有冲动性、直接性的特点。同时,与之前相比,大学生需要更多的去考虑自己的感情、学业、人际关系以及就业等,在这一过程中自我意识逐渐成熟,也逐渐的学着调适自己的情绪,情绪及其表达开始逐渐趋于成熟。
通过心理普测我们发现大学生存在的主要情绪困扰有自卑、人际关系敏感、孤僻、焦虑、抑郁、易怒等,这些负面的情绪对大学生的身心、生活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二、负面情绪对大学生的危害
1.损害大学生的身体健康。
情绪是一种包含生理的心理过程,情绪上的每一次变化都能引起生理上的一系列反应,如激动时会有血压升高、呼吸急促、瞳孔变大、胃肠蠕动减弱、心跳加快、血管收缩、面部潮红等变化。现代医学认为人类的大部分疾病都与情绪有关,“如果我们经常处于消极或紧张的情绪状态之中,就可能使体内器官和组织陷于不正常的活动状态,久而久之造成心理、生理的紊乱”[3],如容易激动、脾气暴躁的人就容易患高血压等疾病。我国传统的中医也认为情志过极或持续时间过长,就会导致五脏气机紊乱而生病,如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惊伤心胆。
另外,情绪还与某些疾病的转化有关,正面情绪对某些疾病如癌症的好转有辅助作用,而负面情绪则会导致疾病的恶化。
2.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负面情绪会干扰大脑正常的活动,破坏人的正常判断力,甚至导致各种神经和精神病,据调查,常见的而焦虑、抑郁病、神经衰弱等心理问题大多数与负面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长期处于负面情绪的状态中缺乏良好的调节,就很容易沉浸在过分痛苦、空虚、无聊的状态中不可自拔,为了寻找心理上的寄托,就会在酗酒、吸毒、网络游戏、伤害自己甚至伤害他人等行为中沉沦,“这些事物都让我们的情绪变得冷漠或麻木,在我们低潮时,为我们带来舒服、愉快的感觉,让我们感觉到自己还活着;另一方面,借着沉溺于这些事务也可以免除忧郁和失落感、寂寞和孤独感,使我们不须面对真实的痛苦,因而也就觉察不到任何与伤害有关的情绪”[4]。用这种自欺欺人的行为来逃避痛苦无疑是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不但无法根治不愉,而且严重损害心理健康。
3.导致大学生学业不良。
进入大学后,面对教师授课方式、学习环境的改变,大学生们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适应不良的问题,“如果学习中的某些‘困难’是在伴随着消极情绪体验的活动中产生的,那么学生通常会将之视为一种痛苦、难受的差使和负担,甚至视为对自尊心和安全感的障碍和威胁,因而他们会表现出退缩、厌倦甚至抵触的倾向,至多尽义务式地或应付性地进行一下意志努力”[5]。作为大学生,他们从道理上完全明白学习的目标指向,他们也会为自己的逃课等不良行为而感到会后,但是一部分同学自制力、意志力差,不能及时调整情绪状态,出现不及格现象,进而通过沉迷网络游戏等进行自我麻痹,从而逃避学习不良给自己情绪带来的不适。
4.造成大学生人际关系紧张。
人具有社会属性,需要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获得社会归属感,而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不但能使人从感官上感受到轻松愉快,更是事业发展、生活幸福所不可或缺的。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融洽的双方情绪基础之上的;易发怒、缺乏同理心、不能以宽容、友善的态度与他人交往,看不到他人长处、斤斤计较,而且不善于调控自己的消极情绪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就很可能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和失败。人际关系紧张,对周围人充满敌意,长此以往,与周围人关系紧张冷漠,缺乏沟通交流的对象,更不利于不良情绪的宣泄,精力都浪费在不良情绪的消耗上,也会成为学业进步的绊脚石。
5.影响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负面情绪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也并非是完全无益的,只要是能在适度的时候及时调整,就会保持健康的情绪状态;但若不能及时调整,则会形成情绪恒常性,即“个体从小表现和养成的经常出现的情绪色调。这种经常性往往镶嵌在成长中的人的个性之中,成为一个人个性的情绪特征,情绪特征是构成个性的主要成分”[6],长期稳定的情绪表现,被看做是相应的人格特质,如多疑的、忧郁的、悲观的等,这些以负面情绪占主导的人格特质不仅对身心、学习、工作都是不利的,而且经常以此种心态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会影响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提高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策略
1.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渗透,提高大学生的情绪认知能力。
情绪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具有鲜明的社会性,我们表现出来的情绪往往是经过掩饰、伪装的,这样,就妨碍了我们真正的去了解自己的情绪,缺少了真正的“症”,也就难以对症下药。情绪无好坏之分,任何一种情绪都有其价值,我们要了解、接纳情绪,并学会如何与之相处,才有可能谈管理情绪。高校的学生工作者首先要了解大学生的情绪特点和常见的情绪特别是负面情绪的困扰,加强对情绪调适能力较差的同学的关注,做好相关建档管理,通过选修课、讲座等方式加强对情绪等心理知识的渗透,使学生认识到情绪管理对自己学习、生活、感情的重要性以及正确进行情绪管理的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情绪认知能力,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品质。
2.指导大学生掌握情绪管理的方法,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大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了解情绪,学习情绪调节的技巧来缓和、转移情绪,从而提高情绪智力。
情绪宣泄:大学生的情绪十分丰富,负面的情绪需要及时的释放,如果不及时释放,长期的压抑,会导致最终的爆发,后果会更严重。大学生在遭到负面情绪的困扰后,可以选择适当的情绪宣泄,如选择朋友、老师、咨询专家、网络等进行倾诉;通过写日记等发泄并整理自己的情绪。
以记录为例,“有丰富的经验性证据证明,在悲伤或创伤性事件的情境下,记录情绪反应能对身体健康产生长期有益的影响”[7]。在记录情绪反应的过程中,当事人可以冷静下来组织自己混乱的情绪,并结合自己的原有的认知结构,认清事情的本质,并适当的调节自己的情绪,从而避免过激的情绪对身体和人际关系等的伤害。
情绪转移:顾名思义,大学生在遭遇负面情绪时,可以选择离开当时的情境,转移注意力,如听听曲调高雅、旋律优美的音乐,适当参加体育活动,旅游等。
情绪升华:负面情绪主要是由于个人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造成的,若一味的沉浸于自己弱点,可能会在一些不良行为中寻找安慰,从而导致无法自拔。大学生应该扬长避短,认真分析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弥补不足,将理想转移到更有价值的事情上去,实现升华。
理智疗法:宣泄和转移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情绪管理的方法,升华也很难认识到情绪的本质,ABC理论则有助于大学生正确认知自己,从而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A是指引发的事件,也就是说我们能感觉到的事实;B是我们对A事件所持的观点。C则是B所引发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一般我们总是认为是事件直接引发了我们的反应,但是实际上是我们的观点造成的反应。我们需要首先认清引绪的根源,也就是我们的观念,理清情绪发生的来龙去脉,才能去调控情绪。
3.创设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稳定学生情绪。
习惯了高中紧张生活节奏的大学生往往难以短时间适应大学生活,部分同学不能很好的安排课余时间,经常感到郁闷空虚,他们要么浑浑噩噩的虚度光阴,等到毕业时才后悔莫及;要么将自己托付于虚拟世界不能自拔。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的创设利于学生情绪的稳定,而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同学之间加强沟通交流,生活变得充实,一些不良情绪容易被释放,大学生在活动中认知自我、锻炼自我、提升自我,也在活动中发展了自我。
4.重视团体辅导,对大学生进行情绪管理干预。
情绪虽然是对事物的短暂的反应,但若不能及时进行调控,长期积存,容易导致抑郁、焦虑、强迫、自卑等心理问题。学生对单独的心理辅导会比较排斥,而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个体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能够更正确的评价自我,并掌握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提高情绪调适的能力,从而具有健康的态度行为和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团体辅导,提前对大学生进行情绪管理的干预,避免不良问题的发生。
大学生需要觉察自己和他人真正的情绪,并学会适当的表达、有效调控自己的情绪,提高自身的情绪智力,同时,大学生要改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认清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烦恼,对自我进行恰当的评价,确立健康的人生态度。
参考文献:
[1]乔建中。情绪研究:理论与方法[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叶素珍,曾振华。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团体辅导一般是通过共同讨论、训练、互动、引导等方法促进团体的心理发展,由专业教师担任团队主持人,并对整个团体所遇到的相类似的心理问题分组进行分析、引导、解决。团体辅导是一种深受师生喜爱的教育活动,也是大学心理课程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二、大学生团体辅导活动的内容
(一)集体班会
大学生团队辅导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就是针对大学生展开的集体班会。现阶段大部分的大学生因为具有较强的自尊心,所以很少会主动去接触学校的教师,向教师表露自己的心理世界,这就导致了大学生情绪管理工作难以展开。而集体班会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学生因为自身因素而出现的抵触心理,从而有利于学校教师情绪管理工作的展开。学生情绪管理的负责人可以通过集体班会的形式来让学生在一个较为宽松的集体环境内对教师放松自身的情绪防备,从而能够令教师达到管理大学生情绪的目的,进而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集体班会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要素,就是要每次确定好一个主题,使学生能够有方向地吐露自身的情绪,进而达到集体班会应有的效果。
(二)素质拓展
素质拓展是另外一个十分重要的大学生团队辅导活动的内容。素质拓展这种大学生情绪管理的方式与集体班会的形式不同,在形式上更加宽松,能够令学生更加放松自己,加强大学生情绪管理者与大学生之间的联系,从而为相关工作的开展减少限制性因素。除此之外,素质拓展的场地往往是在室外,所以大学生在进行自我情绪表达的时候能够更加自如,而不必过分地顾及到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身份差距。素质拓展的主要形式包括游戏、室外交流等,主要是通过活动的形式来代替交谈,利用游戏过程中身份的交替来完成师生之间的交流。所以,素质拓展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团队辅导形式,对有效管理大学生的情绪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三)小组访谈
小组访谈是组成大学生情绪管理手段一个十分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大学生的情绪管理负责人而言,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情绪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小组访谈的形式可以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很好地达成掌握学生情绪的目标。小组访谈不像其他两种团队辅导的形式,需要参与的人员较多,小组访谈的形式可以控制参与的人群,从而能够更好地达到所要达到的目的。不仅如此,小组访谈还是一种十分灵活的形式,所召集或者说进行小组谈话的学生可以随意搭配,通过让较为相熟的学生一起面对教师,可以让学生较为放松,进而能够更好地达成教师了解学生情绪的目的。
三、团体辅导对大学生情绪管理的作用
(一)促进大学生多元价值观的形成与信息交流
信息和资料的收集是团体辅导的首要任务。在团体中,团队组成人员有着不同的经验和背景,他们对问题有自己的理解和想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信息,不仅丰富了背景资料,而且对学生的思路和视野也进行了拓展,增加了学生的信息交流。而大学生多元价值观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帮助大学生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进而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有自身的立足之地,而这也正是进行团队辅导一个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为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通过把具有类似特征的学生组织起来进行团体辅导,学生共同参与团体活动进行互动,通过一定的体验、观察和学习,进行自我分析和自我接纳,学会新的处事方式和方法,对自我人际关系进行合理调整和改善。好的团体氛围能使成员的情绪得到放松,使学员的自我接纳能力提高。这样,学生更容易同心协力形成一股团体凝聚力,通过团体活动学会关心、支持、信任他人,在团队中获得归属感和认同感。可以说,只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大学生才能够提高自身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大学生情绪管理的负责教师作为大学生生活环境构建的重要负责人,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日常的生活与学习。
(三)为大学生营造了良好的成长环境
通过团体辅导能营造出一种温馨、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大学生提供了好的活动场所,从中学生可以得到安全保障、友情支持和温情照顾。在这种良好的环境中,大学生更能挑战自我、勇于创新。大学生的成长环境不仅仅包括硬件设施,还在一定程度上包括大学生的心理环境,所以进行行之有效的心理环境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总结
为了了解高职大学生情绪认知状况及情绪自主管理状况,笔者对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5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问卷488份,有效问卷467份,有效回收率为93.4%。样本分布结构为:男生205人,占43.9%;女生262人,占56.1%。大一学生177人,占37.9%;大二学生244人,占52.2%;大三学生46人,占9.9%。文科学生265人,占56.7%;理工科学生202人,占43.3%。
高职大学生对情绪的认知状况
认知自我情绪 随时了解自己情绪的变化,判断情绪的影响,是进行情绪自主管理的第一步。调查结果显示,有67.5%的高职大学生认为自己在情绪的总体表现上属于积极乐观的人;12.2%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是消极悲观的人;20.3%的大学生则说不清楚自己属于这两种人中的哪一种。另外,在受到外界强烈刺激后,有21.2%的大学生通常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情绪产生了变化;51.6%的大学生有时候能够意识到,有的时候意识不到;余下的27.2%的人完全意识不到,通常是事情结束以后才知道当时情绪产生了巨大波动。通过这些数字可以发现,高职大学生基本上能对个人在情绪的总体表现方面有明确认知,但当特殊情况出现时,绝大多数人对自我情绪的认知度就明显降低。
认知他人情绪 认识他人的情感需求,并尽可能地满足他人的需求,是高情商的重要标志。同时,能够认知他人情绪,也可以使你在与别人交往时更好地处理自己的情绪。此次调查结果显示,有16.3%的大学生通常情况下都会十分在意别人的情绪反应;另有55.5%的大学生表示自己偶尔会在意;有28.2%的大学生则根本“不在意”。而在具体问及“你的好朋友期末考试没及格,很郁闷,这时你会怎样做”时,有63.6%的大学生表示自己会真心劝慰朋友;另有27.6%的大学生表示会鼓励他下次一定能考好;但也有8.8%的大学生会无动于衷,“就当没有这回事”。可见,只有少数大学生会随时在意他人的情绪,大多数人只会对小范围内的同学、朋友等人的情绪加以关注。
高职大学生情绪自主管理状况
控制自我情绪 控制自我情绪是情绪自主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高职大学生如果缺少控制情绪的能力,就会缺乏忍耐精神,既不能约束个人行为,又不能驾驭他人,更不用提实现个人理想了。调查结果显示,在面对“有人踩了你的脚却不向你道歉”这种情况时,有50.5%的大学生表示会愤怒,并强烈指责对方,这些人中有70.3%是男生;有43.3%的大学生表示自己会很郁闷,不会在明面上指责,但内心里十分憎恶对方;只有6.2%的大学生表示自己能够淡定对待,若无其事。当大学生陷入久久找不到工作这种困境时,有28.1%的人会出现急躁、烦恼的情绪;37.4%的人会不以为然;34.5%的人会查找自身不足,对照提高后继续找工作。经过研究发现,高职大学生面对大致相同的境况,所表现出来的控制自我情绪能力却大不相同。当外界因素占主导地位,如“有人踩了你的脚却不向你道歉”形成刺激和干扰时,多数大学生控制自我情绪能力较弱,尤其是男生;当个人因素占主导地位,如“久久找不到工作”,形成刺激和干扰时,多数大学生会表现出更强的理性,控制自我情绪能力较强。诱因不同,结果不同;主体不同,结果也不同。
激励自我情绪 消极的情绪使人郁闷、不舒畅,会抑制人的活动能力,耗损人的精力和体力,对学习和生活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当个体处于消极情绪状态时,必须通过激励手段调节情绪,使之转变为积极状态。通过调查得知,高职大学生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有59.1%的人能够鼓励自己乐观些,要用良好的心态面对;有22.1%的人会胡思乱想,情绪持续低落;另有18.8%的人虽然不能鼓励自己乐观些,但能够尽力转移注意力,回避不开心的事情。当具体问及“你已经连续多个学期都没有获得奖学金了,你会怎样面对”时,有18.2%的大学生会觉得十分懊恼和沮丧;有24.4%的大学生会“当没有这回事”;有57.4%的大学生在此情形下会“重新开始,相信自己下次一定能成功”。这两个题项调查的结果共同表明,约有6成左右的大学生能够意识到用积极的情绪代替消极的情绪,另有4成左右的大学生激励自我情绪的意识不明显或没有。
改善大学生情绪自主管理现状的对策
研究发现,高职大学生对情绪自主管理有较高的认知水平,在多数情况下能够比较理性地对待诱发性事件,调节个人情绪,控制肆意发泄不良情绪的冲动,情绪自主管理能力总体上表现出积极的趋势。研究还发现,虽然高职大学生已经较普遍地具有了一定的情绪自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但是另一方面又比较容易产生冲动性的行为,这方面男生比女生表现得更明显。总体来看,大学男生和女生在情绪自主管理能力上存在较显著差异,男生明显低于女生。
情绪管理是自我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认识情绪,并有效地管理情绪,是高职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
要进一步提高自我情绪识别的能力 提高能力必须要辅以正确的方法,否则只能事倍功半。有几种常用的识别自我情绪的方法,高职大学生应熟练掌握并使用。第一种方法是,有意识地留意个人情绪变化过程,并将其详细记录下来,然后再回过头来对照记录仔细分析、思考。第二种方法是,在每一次情绪变化之后,都要评判一下自己当时的情绪反应是否得当。第三种方法是,向熟悉的人求助,征求家人、同学、朋友、老师对你情绪变化的看法和意见,借助他人客观地了解个人情绪变化过程。第四种方法是,借助专业的情绪测试工具,或者向心理咨询师咨询,由此获取有关个人情绪认知与管理的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情绪管理 改变认知 理性情绪疗法 注意转移
一个人的情绪状态能够通过情绪管理表现出来。情绪管理对于塑造健全的人格、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个人成功成才乃至提升人生幸福指数都有重要作用。
1 情绪管理的内涵
情绪管理是一个人对自己情绪的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区分等能力和对他人情绪认识与适度的反应能力。它是研究人们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识、协调、引导、互动和控制,是培养驾驭情绪的能力和维护良好的情绪状态的一系列过程和方法。情绪管理通过提高人们对情绪的自觉意识,控制情绪低潮,保持乐观心态,从而不断自我激励、自我完善。情绪管理具体包括情绪识别、情绪调控、情绪表达、自我激励等多方面内容。第一,情绪识别,即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培养情绪认知能力。情绪智商的核心是情绪认知能力,即当自己的某种情绪刚一出现就能觉察的能力。完整的情绪认知能力不仅指情绪的自我认知,还包括对他人情绪的识别,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第二,情绪调控,即培养情绪自我控制能力。情绪调控主要是指对负性情绪的控制、疏导和消除,并培养积极乐观的情绪。它是在准确识别自己情绪的基础上,分析这种情绪产生的原因,并通过适当的方法予以缓解。情绪的产生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正确进行情绪的归因能帮助人们提高情绪的自我理解和领悟能力。第三,情绪表达,即合理地表达情绪以发展人际交往的能力。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会因为交往内容和方式的改变而体验到各种情绪,情绪也深深地影响着交际的内容和方式。正确的情绪认知和表达可以抒发内心的感受,让别人更了解你,增进彼此的关系;错误的情绪表达方式往往会出现许多防御性不良互动,会让彼此关系变得紧张。情绪管理要求我们在学会识别自己和他人情绪的基础上恰当地表达情绪,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第四,自我激励,即通过自我调动,建立和维护良好的情绪状态。这就要求人们了解良好的情绪状态的表现,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进行自我调动,指挥自己的情绪。如能始终保持高度热情,不断明确目标,使情绪专注于目标等。通过自我激励,培养良好的情绪,控制情绪低潮,保持乐观心态,不断自我完善。
2 大学生情商管理的策略
2.1 改变认知
改变认知指当不适度、不恰当的情绪反应出现时,个人理智地分析和评价所处的情境,正确地分析引起情绪反应的主客观原因,理清思路,冷静地做出应对。对同一刺激,不同的认知和评价会引起不同的情绪反应。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面,积极的认知就是在看到事物不利方面的同时,更能看到有利的方面,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认知角度,灵活的看待问题,努力从客观事物中分析、寻找合理积极的因素。理性情绪疗法又称为ABC理论,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阿尔伯特・埃利斯(Albert Ellis)于上世纪50年代创立。它关注如何改变我们生活的三个方面:理性、情绪和行为。其中,“理性”是指思维、推理和认知;“情绪”指各种情绪状态、心境和感受;“行为”指具体的做法和反应。埃利斯的ABC理论认为:情绪并不是由某一诱发事件本身直接引起的,而是由经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其中A(Activating events)指诱发性事件,指的是人记忆中的、当前体验到的或将要发生的令人担心的各种境遇的总称,B(Beliefs)指个人在遇到诱发性事件后产生的相应的信念,即对诱发事件或情境的看法、解释与评价。C(Consequences)指结果,即由信念和看法所引发的情绪和行为。情绪方面的结果既包括焦虑、愤怒、抑郁及其他不愉快的情绪,也包括幸福和满足感等积极的和愉快的情绪。行为方面的结果可能是积极的,自我救助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自我伤害的、适应不良的,比如在遭受挫折后,对他人进行指责或报复,就是一种自我伤害性的行为结果。埃利斯指出,情绪(C)不是由某一个诱发事件本身(A)所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个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B)所引起的。因此A只是C产生的间接原因,B才是C产生的直接原因,是B决定了C的性质。
依据理性情绪疗法,我们之所以会有不良情绪,主要是因为我们把一些希望和期待推向了一个绝对的境地,诸如“应该”、“必须”、“要求”等,这些“要求”和“必须”再加上我们非理性的自言自语的述说,就形成了偏执的、不容妥协的非理性信念。当这些非理性信念和荒诞的联结相结合时,就会产生诸如焦虑、愤怒和抑郁等强烈的不良情绪。
2.2 接纳相处
接纳相处,指的是接受自己的不良情绪,不否认、不排斥不良情绪,把不良情绪当作客观现实接受下来并与之和平相处。这里推荐森田疗法。它的核心理念是“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所谓“顺其自然”,就是承认自然的规律,包括世界发展的外自然的规律及生理、心理发展的内自然规律。顺其自然,就应该认识到并接受“人非圣贤”这个事实;接受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存在邪念、嫉妒、狭隘之心的事实,认识到不好的想法在头脑中闪现,是精神活动中必然会出现的事情,是一个人靠理智和意志不能改变的。所谓“为所当为”,就是在承认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去做你应当做的事情,即外自然规律下的事情,你得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客观的现实中。通过做事情,将人的精神能量引向外部世界,注意所做的事情,从而减少了指向自己心身内部的精神能量。
依据“顺应自然,为所当为”的治疗原则,意志不能改变人的情感,但意志可以改变人的行为,而行为的改变可以培养一个人的情感,并陶冶一个人的性格。要摆脱痛苦,就得正视现实,接受现实的挑战,通过实际行动体会生活的意义,在实际行动中体会成功的自信。
2.3 注意转移
注意力转移就是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反应的刺激情境转移到其它事物或活动的自我调节方法。人的情绪容易受到外在的事物与场景的影响,所以,外在的事物和场景发生改变,情绪也会随之改变。
注意转移有两种途径:①做事转移。当焦虑、悲伤、抑郁等不良情绪出现时,最好的排遣方法就是使自己忙碌起来。卡耐基说:“忙是世界上最便宜的药,也是最美好的药。”当我们觉察到自己的情绪不佳时,我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来做,或者做一些能让自己专心投入的事情来分散注意力,将不愉快的心情暂时忘记。感觉是随行为而动的。当事情做完时,我们甚至可以发现,原来造成我们心情不好的原因已经消失了。例如:看喜欢的书、和朋友玩、做义工、听音乐、看电影、睡觉等。②运动转移。体育运动使人感觉敏锐,观察力加强,促进注意力和记忆力的发展,并能增强自信心,培养灵活、果断、勇敢、顽强的意志。研究发现:一组抑郁症患者服药四个月,另一组每周运动三次,每次45分钟,连续四个月结果都有明显改善。六个月后,运动的一组效果更好。另外,维吉尼亚大学心理治疗教授布朗博士研究了一百零一位沮丧的学生,将他们分为运动组和不运动组。布朗博士发现:二星期慢跑五天,十星期就能明显地降低沮丧分值。而一星期跑三天的人,亦有同样的成绩,但在这期间不运动的人,却没有任何改变。
2.4 理智控制
2.4.1 自我解嘲、自我安慰。自我解嘲,就是当自己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产生不良情绪时,为了消除或减轻内心的苦闷和烦恼,用言语或行动不失幽默地为自己掩盖或辩解被人嘲笑的事,编造一些“理由”,以此进行自我安慰,求得心理平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现实生活中的“不如意”之事,是一种无法改变的客观存在。与其固执己见,“钻牛角尖”,不如自我解嘲、自我化解。放弃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标,重新设计自己,追求新的目标。
2.4.2 自我暗示、自我激励。自我暗示是指通过言语暗示、想象某种事物存在等方式,对自身施加影响,达到放松紧张心理、缓解不良情绪的目的。通过调动人的内在因素,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人们的自信心和意志,从而战胜自己,超越自己。例如当考试焦虑出现时,不妨这样自我暗示“我已经尽自己的努力做好备考了,我相信自己在考场中能发挥得很好”。通过这样的自我暗示,增强自信心,减轻紧张焦虑的心情。
2.4.3 升华。升华就是利用强烈的情绪冲动,把它引向积极有益的方向,使之具有建设性的意义和价值。这是一种高水平的调适,通过其他事情成功来改变自己的失败处境、改善自己的心境。如屈原被放逐以后,写出《离骚》流芳百世;司马迁遭受,身陷囹圄,却以《史记》传世;歌德于失恋中得到灵感与激情,以《少年维特之烦恼》成就永恒的经典。
参考文献:
[1]叶素贞,曾振华.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杜丽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用教程[M].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
[3]孙娜.大学生情绪管理方法新探[J].学理论,2010(8).
[4]薛永苹.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J].思想教育研究,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