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描写战争的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自然舒缓的情节
孙犁的小说一般不具有紧张曲折的故事情节,他着力展示的是人情美。《荷花淀》就是这样,只追求散文式的格调,不追求情节的离奇曲折。作品写的是时期冀中人民的斗争生活。但作者没有正面渲染战争的严酷,而是以轻松明快的笔调,通过对白洋淀妇女由送夫参军到自觉地组织起一支战斗队伍的细致描绘,歌颂了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美丽心灵。小说的线索显豁:一条线索写游击队抗击日寇,一条线索写水生嫂等妇女的成长过程。以“夫妻话别,水生参军――马庄探夫,水上遇敌――与夫巧遇,伏击敌人――胜利归来,感受打算――苦练本领,杀敌立功”组织故事,一切都在柔美的荷花淀里缓缓进行,就像那潺潺的高山流水一样典雅优美。
二、淡化的人物描写
孙犁在写人时通过简洁、富有特征的语言和行动描写,点出人物的神韵,展现其精神世界。在刻画水生嫂时就体现了这点。
她织席子又快又好,可以看出她能干、勤快;丈夫是游击队长、党的负责人,大部分家务劳动得由她承担。她上要侍奉公公,下要养育孩子,是典型的贤妻良母。丈夫工作晚归,她首先“站起来要去端饭”,贤惠体贴;丈夫说要参军,她“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没有直接说她听到丈夫要去参军的心理反应,但是从她“叫苇眉子划破了手”这个细微的动作,表现了她对丈夫的依恋和关心。
当听水生说“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时候,她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这句话交织着含蓄深沉的真挚的感情,既是埋怨、赞许、鼓励,又是自豪。平和的语气中透出她的温和、顺从、贤惠,其中有一丝责怪,更有一z理解与支持。当水生说家里的事要靠她多做一些了,她鼻子有些发酸,心里有些发颤,但并没有哭,只说:“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没有豪言壮语,却深明大义,家里的重担自己去挑,全力支持丈夫参军杀敌,对水生理解、体贴。
丈夫参军,她并没有拖丈夫的后腿。丈夫去做动员工作,她一直“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要听听丈夫的“嘱咐”。丈夫说“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们拼命”。她流着眼泪答应了,这表现了她的忠贞。丈夫参军没几天,她心里思念丈夫,又偷偷和众伙伴去看望丈夫,对丈夫可谓一往情深。小说最后一段,水生嫂们从普通的家庭妇女成长为像丈夫一样的抗日战士。
三、诗意的环境描写
本文中的自然景物描写,充分体现了诗的情调、诗的感情。如:“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上苇尖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情境和语言的
选择,充满了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构成了鲜明生动的意境。就连写战斗,“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也尽是美的意象。
从以上景物描写可以看出,战争在孙犁笔下,已褪去了它那狰狞的面目,有浓浓的诗情画意。“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这样写不是回避战争,也不是淡化或美化战争,而是通过富有诗情画意的描写,表达对祖国河山的无限热爱,表达对这片土地的崇敬之情。
四、纯朴清新的语言
孙犁小说的语言是散文诗一样的,凝炼、含蓄、优美、生动,融小说、散文、诗歌于一体,具有散文诗式的独特风格。宛如带露沾水的荷花,既有绚丽多姿的风采,又洋溢着沁人心脾的醉人清香。如作品开始描写水生嫂月夜编席的场景,写月亮、院子、苇席、白洋淀和荷叶荷花香,都是那么的轻婉柔美,把读者带入一个清新的语境中。“潮润润”“薄薄”“高高”“轻轻”“密密层层”“扑椤椤”等叠音词的运用,给人以轻缓的节奏美感。“凉爽”“柔滑修长”“跳荡”“很嫩很小”“花香”“烟波”等词语也给人以舒适、光亮的情感体验,使文章语言清丽自然、含蓄隽永、柔婉秀美,富于抒情性。
五、爱是永恒的主题
《荷花淀》是孙犁的代表作。在激烈残酷的这样一个关系着民族存亡的大背景下,小说选取小小的白洋淀的一隅,表现农村妇女既温柔多情,又坚贞勇敢的性格和精神。在战火硝烟中,夫妻之情、家国之爱,纯美的人性、崇高的品格,像白洋淀盛开的荷花一样,美丽灿烂。
古往今来,歌咏人生的诗词真是太多了,但大多带有悲观色彩,及时行乐的一面。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便是很典型的。全诗只四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愈是“念天地之悠悠”,便愈是“感人生之短暂”,前瞻后顾,孤独悲凉,再加上人生坎坷,处处失意,便不免“怆然而涕下”了。这里有说“人生易老天难老”且不是悲观面对,而是告诫我们大自然的规律不容回避,应该珍惜生命,造福人类。虽然古今诗人们看到的是同样的客观存在,是同样的有限与无限的联结,但是经无产阶级革命家这么一说,便没有悲观的味了。这就是和其他诗人在世界观上的不同之处。
这首词的核心句子,或者说最足以代表这首词的精神的,便是那句“战地黄花分外香”了。这是对革命战争的由衷赞美。谁都知道,战争是伴随着牺牲和灾难的。尤其处在第一线作战的人,随时随地都有牺牲的可能。如果一是对革命战争具有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如果一是把战争看作是一种幸福,一种愉快,他就不会对“战地黄花”有一种“分外香”的感觉了。这如同当年马克思回答他女儿的话。女儿问他:“你的幸福是什么?”马克思只回答她两个字:“斗争。”这就是说,为全人类的幸福而斗争,才是他最大的幸福。可见,与马克思的人生态度多么一致。
这样的世界观,带给他的是革命的乐观情绪。这在的诗词中,不止一处可以看到。如《大柏地》:“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也是一例。村壁上留下一些弹痕,按常理说有什么好看的呵?但是在伟大的革命家笔下就是与常人不同。那些弹洞村壁,在斜阳、彩虹如带的映照下,就显得与众不同了。
这是词的上半阕。
写雪最传神的是唐代白居易的《夜雪》:“已讶裘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这首诗从感觉、视觉、听觉的角度,生动传神地写出了一场夜雪。风格凝重古朴,清新淡雅。
“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这是元代诗人黄庚的《雪》中的诗句,以“玉万家”比喻大雪纷飞,家家户户的屋顶都盖上厚厚的雪。这里把雪比作玉,多么洁净、明亮,大雪覆盖下的村庄又多像一幅淡远朦胧的水墨画啊!
晋代的谢道蕴《咏雪联句》中曾写道:“白雪纷纷何所似?未若柳絮因风起。”把下雪比作仿佛是风把柳絮吹得满地皆是,很有特点。关于这首诗还有一个典故。当时正值隆冬,大雪封门,谢安一家赏雪赋诗,谢安问:“白雪纷纷何所似?”侄子谢朗答:“撒盐空中差可拟。”侄女道韫答:“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大为称赏。后世也常把女子的文学才能称为“咏絮才”。
唐代宋之问的《苑中遇雪应制》诗也很有特点:“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他说不知道庭院里今朝落下了雪花(庭霰:指落在庭院里的雪花),还以为昨夜庭院枝上开了花,这个比喻非常生动、贴切。
“乱云低薄幕,急雪舞回风。”这是杜甫笔下的雪,它是黄昏时分乱云飞渡,引来回风急雪飞扬。这样的雪,另是一番景象。
唐代诗人高适也有写雪的名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意思是落日黄云,大野茫茫,只见遥空断雁,大雪纷飞。作者以此来抒发悲凉的气氛。
雪还可以喻志。以雪喻志比较有名的要数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是柳宗元在长期流放过程中复杂心境的写照。在流放期间,他有时悲观愤懑,寻求精神上的解脱:有时又不甘屈服,力图有所作为。他的另一首诗《渔翁》这样写道:“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这里的渔翁,超尘绝俗,悠然自得,是前一心境的外化。而这首诗中的渔翁,特立独行,凌寒傲雪,独钓于众人不钓之时,正是后一种心境的写照。
关键词:《诗经》 古代人们 体育活动
很久以来,我国的学者一直重视《诗经》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因为它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但是很少有人去关注《诗经》中所蕴含的古代人民的体育活动的描述。因为《诗经》创作的素材就是来自于上古时代的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再者是体育活动是从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逐渐转变而来的,所以,在《诗经》中的很多篇章都和体育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通过文字的形式向人们传递出劳动人民的体育文化内涵。下面本文将以《诗经》为载体,对其中的诗歌作品中的体育活动的意象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了狩猎、武术、游泳和御术等,让我们可以对古代就已经存在的体育活动有更深的了解。
《诗经》主要收录和总结了先秦时期的诗歌作品,共计有三百零五首(现存的),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从里面的诗歌文学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古代劳动人们的生活智慧,一起对于生活的热爱之情,这些诗歌里面将近有一百首都是关于古代劳动人民的体育活动的记录和描述的,蕴含了我国古代最原始的体育意象,对此进行研究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探究我国体育的发展历程。
一、《诗经》中有关狩猎的描述
在远古的先秦时期,,由于生活所需,人民经常狩猎,所以射箭活动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特别是在军事活动中,弓箭更是重要的作战工具之一,军队的士兵要经常进行骑马和射箭训练,以此来提高军队的作战能力。在《诗经》中的《礼记・射义》里就讲到古代君王在进行人才选拨的时候,在进行测验的时候有一项必考的科目就是射箭,以此来对军事人员进行考核,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射箭在当时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狩猎是在远古时代人们为了生存的需要获得食物所必须进行的一项活动,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当我国古代进入到农业社会的时期,也就是奴隶社会的时候,狩猎已经不再是一项简单的谋生手段了,朝着一种休闲的娱乐化方向发展,受到了达官贵人的青睐。与此同时,经常参加狩猎射箭活动还可以强身健体,在当时的社会中,拥有强健的身体和高超的射箭狩猎技术的猎手和武士一直是人们心目中的偶像,受到了人们的追捧,这也在无形中促进了体育活动的发展。
在《诗经》的诗歌中有很多关于狩猎场景的描述,比如在《周南・兔置》中在描写战士们的狩猎活动的同时就将他们的心理活动完美地呈现给了我们,在武夫和公侯们进行狩猎激烈争斗的过程中,等级的差别已经不是很重要,更在乎狩猎技艺的比拼。在每一场狩猎情节的描写中,都是先布置好兔置,在一旁的战士已经准备多时了,随后战士们在仔细观察了兔置的地形情况以后,开始商量解决方案,在各个交通路口开始设防,最后一句描写的是武夫们凭借着高超的狩猎技术给公侯们捕获了很多的猎物,成为了公侯的好谋士。虽然这样的诗歌很短暂,但是在诗歌中将将士和武士们聪明才智和勇敢骁勇以及对于主人的忠诚都刻画得淋漓尽致,读者仿佛从诗歌中看到了武士们的飒姿英爽,对她们是国家不可或缺的人才的价值进行了肯定。诗歌用了比和兴的创作手法,使用兴的比如“肃肃兔置” “赳赳武夫”的重复使用,渲染了当时的紧张气氛,把猛虎比喻成了敌人,衬托出了武士们的英勇善战和英雄气概,从诗歌的语言中,我们可以感受出作者对于武夫们的赞赏,从中我们也可以得知那个时候高大勇猛的男子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
在《诗经》中,对于射箭和狩猎这样体育活动的描写比比皆是,在诗歌《齐风・卢令》为我们讲述的是一个女子眼中的射手的形象,体格健壮,多智多谋,技艺超群,就连射手的猎狗也是非同寻常,有着主人一样的勇敢;又比如在诗歌《小雅・吉日》为我们展现了周宣王田猎时候的整个场面,对射手的精湛技艺和周宣王的英明聪慧。在《诗经》中的很多诗歌作品中都有关于狩猎和射箭的场面,刻画了古代人英勇健壮、飒爽英姿的形象,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拥有强健体魄和高超射箭技艺的男人在当时的社会中是很受欢迎的,说明了当时社会对于箭术的推崇。
二、《诗经》中有关武术的描述
秦汉是一个多事之秋,战乱不断的年代,各个国家都很注重本国军队的训练,健康的体魄和精湛的技艺是对于士兵的必须要求之一,只有大幅度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才能保证国家在纷乱的战争中不被灭亡,这些早期的军事训练以后就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军事体育。在《诗经》的作品中,我们可以读到很多关于各国军队训练的诗歌,但是主要分为两大主要类型:第一种是对于武士进行歌颂的诗歌,第二种就是对战士生活和训练进行描写和刻画的诗歌。
由于秦汉时期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对于武术的崇尚和推崇,以及对于弱者群体的藐视的社会风气就相应地产生了,在《诗经》的《小雅・小星》中对于这一社会现象有深刻的描写。诗歌通篇都表达出当时社会中对于勇猛的武士的敬佩和对于柔弱的谋士的鄙视之情,虽然当时社会上的谋士已经多得不计其数,但是谋士们都是纸上谈兵,没有真实的水平和战场指挥经验,只怕是刚上战场就被吓破了胆,没有了往日里高谈阔论的激情和才华了,在诗歌的末尾处,更是将谋士们有谋无勇的胆小怕事,不堪一击的形象进行了入木三分的刻画,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当时谋士们卑微的社会地位。出自《吕氏春秋・安死篇》的这两句诗“无兵搏虎曰暴,无舟渡河曰冯”讲述的是一个勇敢者的行为,这样的描写在《诗经》中是比比皆是,“暴虎、冯河”是用来对武士进行形容的专用词语,同时这两个词语也是人们用来证明自己的英勇和才能的重要方式,这也是当时社会对于一个人的主要评价标准。从这里我们可以得知,拥有强健的体格,精湛的技艺和无谓的勇气是秦汉时期古人生存所必须具备的生存条件,也是人们生活追求的境界。
在《诗经》中,对于士兵征战生活的描写的诗歌主要集中在《周颂》和《鲁颂》两部作品集中,比如《桓》描写的就是武王克殷对四方进行征战的作品,对统治者的聪明才智进行了称赞,对于士兵的智慧谋略勇猛威武、视死如归的奋斗精神也进行了颂扬。这些文学作品都充分体现出当时武术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远古时期人们对于武术的推崇和对于武士的敬佩之情。
三、《诗经》中有关御术的描述
古代六艺之一就有一项“御”,指的是驾驭之术。古代的道路并不像现在的那样平坦,所以驾车也是一项考验技术的活动。古时的车子需要依托马拉动才能行使的,但是马是不容易被控制的动物,所以要想使马安全听话地拉车,这就需要驾驭者必须拥有高超的驭马技术,驾驭者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除了要熟悉掌握握髻、游环、马三者的关系还要学会他们之间的配合,因此当时的御术也是军事技艺中的一项常规项目。正是由于御术的重要性,所以描写御术的诗歌在《诗经》中也有很多,有的是对驾车的活动进行描写的。有一部分是对战车进行描写的。从作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古代人们战胜自然的成果,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在《诗经》中,我们可以读到很多关于御术描写的诗歌,比如《清人》就是一首对驾车技术进行描写的诗歌;在诗歌《秦风・马四膨》中更是将人、马、车和谐统一的场面展现在了读者面前,诗歌描写的是秦君在狩猎过程中驾驭者发挥的重要作用,驾驭者凭借着其高超娴熟的驾车本领,无论是秦君在进行猎物追捕的过程中还是在闲暇游玩的时候,驾驭者和马车的功劳都功不可没,秦君的狩猎的丰厚成果和驾驭者的娴熟驾车技术是密不可分的,只有驾驭者让马车和秦君进行完美地配合,这才有狩猎的丰厚成果,在游玩北园的时候,正是由于驾驭者很好地控制了马车的行进速度,使马车平稳地行使前进,就连马脖子上的铃铛声也可以清晰地听见,这才让秦君舒适地欣赏了北园优美的风光。
在秦汉时期,南北之间的战争是经常的,马车和弓箭是作战时不可缺少的必需品,这也是秦汉时期的社会特征,所以在《诗经》中有很多关于射箭、驾车、御马和武士描写的场景,其实是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一种真实的刻画,让我们亲自感受到了当时刀光剑影的生活,以及社会中对于武士的崇拜之情和战士们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的精神。
四、结语
在《诗经》中出现的各种远古时期的体育意象,不仅仅只是表面上的一种体育活动,更重要的是传递出了一种生活方式、精神价值观念、道德信仰、生活态度和体育精神,给现代人以启示,从而塑造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武术,狩猎和御术这样的体育活动主要是向读者传递出其中所蕴含的强身健体和作风磊落的信仰,启示我们要保持积极奋斗和勇敢无畏的民族精神等。在《诗经》中,我们读到了众多的古代体育活动的意象,这也让我们领悟到了体育活动的重要性,这也启示我们要积极参加体育活动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杨文清 诗经与体育[J].体育文化导刊,1985,02
[2]马楠 解读《诗经》中的体育意象[J].芒种,2012,15
[3]王京龙 诗经》所见早期体育娱乐活动及其特征[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 01)
[4]张树军 从“古代体育题材诗歌”探讨古代体育的繁荣[J].芒种,2012,19
楚、秦两国曾于河南丹阳和陕西蓝田交战,楚国在这两次战争中都吃了败仗。《国殇》可能是以这两次战役为题材的作品。
全诗可分为两段,前十句记叙死难将士英勇作战和壮烈牺牲的经过,后八句是诗人赞颂为国捐躯将士的歌词。这首诗一开始就描写激烈的战斗已经进入白热化的程度。“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这就为楚国将士英勇杀敌和壮烈牺牲准备了典型环境。“操吴戈兮被犀”是写披坚执锐的将士的威武形态,“车错毂兮短兵”是写敌我双方战车交错、短兵相接的激战情景。这两句勾勒出了一幅广阔而又悲壮的战争图画,像磁石一样一下子就把读者的注意力吸引到了战马驰骋、刀光闪耀、利剑飞舞的古战场上。
“旌蔽日兮敌如云”一句,运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极言敌人之众多,来势之凶猛。它直叙敌方势力的强大,为下文进一步描写战斗的白热化和楚军将士英勇作战及壮烈牺牲的悲壮场面作了铺垫。随即,展现在读者眼前的则是一幅惊天地泣鬼神的战争画面:“矢交坠兮士争先。”“矢交坠”写敌我双方如雨般的利剑互射的情景,表明战争的激烈和形势的危急。可是,在这种敌强我弱,“矢交错”的情况之下,更为感人的是楚军将士却奋力“争先”。“士争先”三字,把出军将士不怕牺牲、争先恐后、奋勇杀敌的形态刻画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形象地表现了楚军将士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字里行间流露了诗人对楚军将士的倾慕和颂扬之情。
接着,车战更为激烈了。“凌余阵兮躐余行”这句写敌军已冲入楚军阵地和队伍之中。“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兮击鸣鼓”三句,更进一步描写楚军在战事节节失利的情况下,将士们仍英勇顽强地作战的情形。这三句高度集中地描写楚军将士临危不惧、浴血奋战的壮烈场面:战车左边的战马已战死,右边的战马又负伤,但是,指战员们临危不惧,埋好车轮,拴住战马,举起玉,紧擂战鼓,拼死杀敌。将士们这种奋不顾身,鏖战疆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气贯长虹,可歌可泣!最后,诗人先议论后写实,交代了这场战争的结果:“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天象怨恨,鬼神愤怒,这是议论,将士殇尽,尸体遍野,这是写实。“严杀尽兮弃原野”,这是一个何等悲壮的场面啊!以上十句,九句写实,一句议论,主要描写了楚军将士壮烈牺牲的经过,字字句句渗透着诗人对死难将士的无限敬仰和热烈赞颂之情。
诗的后八句,写诗人对以身殉国的楚军将士的热烈颂扬和深深悼念。由于内容上的连贯和协调,因此,在结构上,这两部分的承接就显得十分自然。“出不入兮往不返,平原忽兮路超远”,写出了出征将士们以身殉国、义无反顾的决心,同时表达了诗人对死难将士们的无限真挚而深沉的怀念之情。读之,我们仿佛看到诗人悲痛欲绝地面对苍天述说着死难将士出征时振臂宣誓的动人情景。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这是感人肺腑的形象描写。楚军将士生则操吴戈为国而战斗,死则佩长剑持秦弓而含笑九泉。这两句把楚军将士那种为国捐躯、死而后已的爱国主义精神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了。诗人通过形象描写,再次展现了楚军将士壮烈牺牲时那种威武不屈和令人肃然起敬的英雄姿态,揭示了爱国将士至死不渝的爱国思想。联想起诗人“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的诗句,足见诗人的思想与情操同殉国将士是息息相通的。只有像屈原这样的爱国诗人才能体会到那些为国捐躯的将士的心境。“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这两句是对牺牲将士的崇高品德的高度赞扬,并自然归结到“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诗人驰骋想象,以极大的敬意向死难将士进行祝告和安慰。人死而神灵,生为人杰,死为鬼雄,诗人从死者正义的爱国精神、勇武的气魄展开想象,这是赞美,也是怀念和祝愿,再次表达了诗人对爱国将士的无限崇敬和深切悼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