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爱的教育的故事

爱的教育的故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爱的教育的故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爱的教育的故事

爱的教育的故事范文第1篇

有古代全才美誉的亚里士多德说过:“教育的根是苦涩的,但其果实是香甜的。”把爱献给教育的人不仅有付出,也有回报。共同阅读爱的教育故事演讲稿最新2020,请您阅读!

爱的教育故事演讲稿1心灵的鲜花,这鲜花的种子应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萌芽,而《爱的教育》就是一颗神圣的种子。

如果说漫画能带我们走进幻想的世界,那么,《爱的教育》则能带我们走进爱的世界。温暖的亲人之爱,高尚的社会同情,浓浓的乡国之情,纯洁的友谊……那神圣的境界,是人类的向往。

然而,现实生活中的战争,强权,仇恨,冷漠……在电视上随时可见。如果说《爱的教育》全书的灵魂是什么?我认为“让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兴福”作者笔下一个个朴实。感人的小故事都在诠释着这句话的内涵。

《爱的教育》里的《烟囱扫除人》里对“陌生人的爱”让我感慨万分:一个扫烟囱的小男孩用自己的劳动换来的三十钱币弄丢了,在一个学校门前伤心地哭泣,一群学生看见了,纷纷献上自己的爱心,平时零用钱,买学习用的钱,没有的就把自己心爱的玩偶,美丽的鲜花送给她。这是多美的一幅画啊!也是我们今日所呼唤的吗?

“陌生的爱”让人为之动容,那么“师生的爱”让人终生难忘。书里的《病中的先生》。那是位天降天使,他自己把学看作自己的孩子看待,由于他日夜奔波,所以生病了,养病的他还无法忘记自己的学生,无时不刻询问代课老师。看,墙头上的照片哪一张不是他学生。

睁开你的眼睛,用爱点缀地球的每个角落,让悲伤,痛苦,一切黑暗埋下,让爱的种子生长,开出美好的明天!

爱的教育故事演讲稿2《爱的教育》是一本好书,它像磁铁一样深深地吸引着我,让我爱不释手,也受益匪浅。

这本书里的主人利柯也和我们一样是个小学生,但他的成绩并不是很好。

新学期来了一位新老师。新老师比较严格,安利柯第一次见到他就没有什么好感,不过,渐渐的,安利柯喜欢上了这位新老师,因为老师总是无微不至地关心着他的学生。有一次,一位同学的额头长了一个包,上面还有一点脓水冒出来。老师一点也不嫌弃他,还用自己的脸颊紧紧地在他额头上贴了贴,看看有没有发烧。

这位爱护学生的好老师和我们班的谢老师特别像。刚见面时,因为谢老师年级比较大,长得也胖,我对她没什么好感,总是想着从一年级叫我们到三年级的胡老师。谢老师上课的时候特别严格,但下课时却像变了个人似的,爱和我们开些玩笑,说一些有趣的事,我渐渐地喜欢上她的课了。有一次上课,我感到额头很烫,整个人昏昏沉沉的,难受极了。谢老师发现了,连忙带我到办公室,端了一杯开水让我喝下去,又忙着打电话给妈妈。我发现谢老师急得直冒汗,顿时,我感到谢老师就像我亲爱的妈妈一样。

《爱的教育》这本书中还有许多值得我敬佩的人,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卡隆。卡隆是班中最高的也是最大的,他总是处处帮着同学们,他还是耐利的保护者。“小石匠”生病的时候嘴里叫的是卡隆的名字。放学回家,卡隆身边总是有一群比他小一个头的同学,那是多么威风啊!我想,如果我们中间也有像卡隆一样正直勇敢善良的同学,那该多好啊!

下雪了,卡洛斐不小心用雪球砸伤了一位老人的眼睛。他在卡隆的劝说下道了歉。我想,如果我是卡洛斐,我肯定不敢向老人承认错误,因为我没有主动承但错误的勇气。

书里有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让我知道了爱好比一个环,把一颗颗心联系在一起。爱能创造美丽,创造奇迹!

爱的教育故事演讲稿3一滴墨水,引发千万人的思考;一本好书,改变无数人的命运。人的思想成长靠的是书。暑假时我交了一位好朋友《爱的教育》。

这位朋友以日记的形式,记叙了少年安利柯一学期以来的事情,以及父母兄弟姐妹写给安利柯的一些劝戒、教育性的信件,还有每一个月老师给他们讲的关于意大利少年的故事。

他处处洋溢着少年那稚嫩的心理,使我懂得了父母对我的爱、朋友对我的爱、兄弟姐妹对我的爱,不管是爱,还是被爱都是幸福的,珍惜别人给予的受,不吝惜你自己的爱,一切都便是美满的。文章中曾多次描写了主人公的朋友,比如:卡隆,代洛西。当然还有个坏孩子弗兰蒂。他们之间有着许许多多的快乐事。他们爱着任何人,甚至是无恶不作的无赖弗兰蒂,我认为这个人是作者有意刻画的,以他为代表,教育我们不珍惜别人的爱的悲惨下场。

他的言语感人肺腑,特别是每月故事中的《万里寻母记》。文中,马尔可在得不到母亲消息时,他毅然决定去千里之外的美洲寻母,一个13岁的少年,孤横跨大西洋,可想而知,那需要多大的意志力与勇气啊!到了美洲后,事先的计划出了意外,而这小小少年却能起死回生,一路打听母亲的情况。那需要智慧的头脑,强健的体魄。而这个社会经验不足,体弱多病的少年是如何找到母亲的呢?靠的是永不言弃的精神和他对母亲的思念以及母亲往日对他的爱。

他把“爱”这个主题抱得紧紧的。亲情,友情,衬托出孩子在爱与被爱中得到的教育,以引人深思。看了这本书,我的心灵得到了洗涤,往日与父母、朋友的矛盾、冲突让我深深地感到后悔错误。

《爱的教育》的的确确是“爱的教育”呀!

爱的教育故事演讲稿4爱是什么?对一个五年级的我来说,还真有点抽象。有人说,爱是亲情,爱是友情,爱是对亲友的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爱像什么?我也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有人说,爱像美酒要细细品味才能体会到真正的含义,也有人说爱像茉莉花一样纯洁芳香。

暑假,当我走进《爱的教育》后,我才真正有所体会,有所感悟。原来,爱是如此重要,爱又是离我们如此之近,父母之爱,友情之情,师生之爱。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就总被我们忽略。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不说操劳奔波,单是往书架上放一本孩子爱看的书;一有咳嗽,药片就摆放在眼前;临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就是我们需要张开双臂才能拥抱的深深的爱。当我们陷入困境,没人支持,是父母依然陪在身边。晚上不忘叮嘱一句:早点睡。读了安利柯的故事,我认识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颗深爱子女的心。安利柯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的我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我不禁感叹于自己的年少无知。

记得上个星期,我因一件小事而惹得妈妈喋喋不休,于是妈妈的唠叨成了我们吵架的导火索,一整晚,我们母子无语到天明。

第二天,母亲依然叫我起床,嘱咐我路上当心,但我仍耿耿于怀,扭头就走。放学时不愿回家而在街上溜达了许久,心中却有一股报复的。直至天黑回家,只见妈妈做了我几个最爱吃的菜,静静地等着我,慈祥的眼神中透露时自责和悔意。“孩子,昨天的事,是妈妈对不起你……”,妈妈呀,妈妈,你可知道女儿刚才在路上是故意拖沓而让你担心吗?在你那光辉的母爱下,我显得多么狭隘和自私啊,此时的我无地自容。

爱是什么?一本小小的书籍让我懂得爱有多深,它无处不在。如果我请求妈妈原谅,那我就让她原谅我年少不懂爱的深。

爱的教育故事演讲稿5我们曾学过《爱的教育》这本书中的课文,而在这个假期里,我读了这本书。

《爱的教育》这本书是意大利作者亚米契斯通过小学生安利柯的日记讲述了一些看似平凡但品德高尚的人的故事。

《爱的教育》这本书让我学到了许多东西,就拿《万里寻母记》《畸形儿》和《听老师讲盲童》这三篇文章来说吧。《万里寻母记》中的主人公13岁的马尔可为了寻找因家里缺钱而去美洲一户有钱人家去当女仆但因意外而失踪的母亲而漂洋过海,经历重重困难,在一次又一次被告知母亲不在那里之后,终于找到了因为挂念家人而不肯接受手术的卧病在床的母亲,使母亲重新拥有希望而最终得救,得到一个美好的结局。

爱的教育的故事范文第2篇

休完产假后,回到久违的讲台,心里似乎无时无刻都充斥着一种母性的爱与感动。我发觉自己宽容了,懂得去发觉孩子每个行为背后的小秘密了,爱笑了,听孩子们唠里唠叨的时候也不觉得烦了。

班上有个叫洋洋的孩子,注意力不够集中,接受领悟能力也比别的孩子稍微弱一些,他很努力地写作业,背课文,却总赶不上其他孩子。一二年级里,班里孩子大都95分左右,他就勉强能考个80分。后来有一段时间,我发现经常来学校的孩子母亲不来了,孩子也总是躲着我。

后来一次家长会,我特意请洋洋的妈妈留下,才知道,因为孩子的成绩不够好,她认为拖了我们班的后腿,所以不好意思来学校。谈话中聊起孩子,我了解到孩子在家里学习态度也很认真,付出了很多,别的孩子写一两遍就能记住,洋洋却需要很多遍,洋洋妈妈陪着孩子,每天都学习到很晚,骂也骂了,打也打了,孩子依旧起色很少。每次考不好或者听写没能通过,孩子就会着急地哭……说着洋洋妈妈也哭了。

我告诉洋洋妈妈,我很喜欢洋洋,孩子懂事,做事踏实认真,乐于助人,身上有很多优点。我虽在意孩子成绩,但不是一味只看重成绩的老师,我更希望孩子能快乐健康。每一个人的智力、理解、接受能力都不尽相同,要正视自己的孩子,一个快乐积极的妈妈才能影响出一个健康向上的孩子。

洋洋妈听进去了。她放松了心态,孩子也乐观开朗了许多。到了三年级,知识难度慢慢提升,洋洋依旧能考80多分,我在班上毫无保留地夸了洋洋,看着孩子高兴的样子,家长感激的眼神,我想,所谓教育幸福不过如此。

我是个贪恋幸福的人,总希望在自己的生活中多一些美好,多一些感动。但也总有波澜。

叶叶是我们班上一个漂亮乖巧的姑娘。很懂事,很听话,从她的眼神里能看出对我对喜爱和依恋。但我不喜欢她的父母。大致是因为条件太好的缘故,言谈举止里总带着炫耀。因为一些很小的事情,比如孩子近视想要换座位啦,六一儿童节没有被选上跳舞啦,会请校长亲自来给我说。嘴上不说,心里多少有些反感。

她的父母感觉到我的态度,大约在家里给孩子说了什么,孩子那段时间也离我远了许多。其实我是依旧喜欢这个孩子的,看着她眼睛里的委屈和不的不疏离,心里会很难过。于是我刻意找她聊天,像她曾经找我那样。

“爸爸妈妈说你不喜欢我了,不让我老烦你,和你聊天。”有一天孩子忍不住给我说。

“怎么可能,我特别喜欢你。不然我总和你聊天干嘛。我只是希望,你以后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的,能自己来和我说吗?你长大啦,总该学着自己解决问题。”“嗯!”孩子点点头。

后来学校组织鼓号队,她忙着准备品德课,耽误了,就自己来告诉我,请我帮忙。我十分乐意。

在这个过程中,叶叶长大了,我也避免了自己心理上的不舒适,师生关系反而更贴近。

我享受着孩子们无私的爱,他们会在日记里写下对我的爱,也会塞小纸条给我:

“亲爱的吴老师,这个教师节,我没能送什么礼物。我只能送您一个贺卡祝福!祝您教师节快乐!”

小贺卡很简陋,孩子自己做的,但在我的心里,那些温暖的句子,一直暖到内心的最深处。孩子,你的爱,就是最好的礼物。

这些年来,我和孩子们成了朋友,和许多家长也成了朋友。我的家长朋友主动为我们班打扫卫生,清洗窗帘,捐赠图书,建立图书角,捐赠卫生工具,组织孩子一起出去玩,为孩子们之间的交流和成长搭建着一个个的平台,每一次都深深地打动着我,让自己只能更努力,更勤奋地去做教育这件“小事”。

爱的教育的故事范文第3篇

作者简介:郑再坤,女,中学高级教师,湖北省英山县实验小学,邮编:438700。

故事

记得那一次上完四(6)班的美术课《校徽设计》后,我收拾好自己的教学用品正准备离开,班主任沈老师喊住我,说讲台上的那个苹果娃娃是王任飞同学做的,让我看看。其实,前一次在这个班上课时,我就注意到这“玩意儿”了。当时它是背对着我的,正对我的一面有一个因氧化而变成了褐色的洞洞,我还以为是一个被哪位同学啃了一口放在讲台上的烂苹果。此刻,我才看清它的真面目———个霸气十足的苹果娃娃。只见用弹珠做的两只眼睛黑亮黑亮的,用螺丝帽做的鼻子小巧别致,张开的大嘴里露出一排用牙签做的小尖牙……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个可爱的“小玩意儿”深深打动了我,也启发了我。一直以来,我老是抱怨美术课不好上:绘画课嘛,上得多了激不起学生的兴趣;手工课嘛,材料的准备又是桩难事。看来我太低估学生的能力了。多少次了,对“蔬果造型”一类的教学内容我都是能逃则逃,一是觉得材料太难搜集,二是认为一个年级几百号学生,都带蔬果来上课,实在是太糟蹋食物。

我立刻把王任飞同学请过来,欣喜地问他:“这些孔都是你自己切挖的吗?”他轻声说:“这是爸爸和我一起做的。”我被他的回答再一次打动,脑中立即闪现出—位童心未泯的父亲正在兴高采烈地陪儿子一起做手工的情景。此刻,王任飞同学的作品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这。样做看起来似乎很糟蹋食物,但每一个孩子从家中菜篮子里拣一小撮出来,又算得了什么呢?而且,这件事也告诉我,做—件可心的艺术品也不是什么天大的难事。最关键的一点是,它让我发现了“蔬果造型”其实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教学内容,不然,就不会在老师尚未布置的情况下学生就提前在家里做起来了。

有关“蔬果造型”的内容就在本册教材的第22课,按课时顺序要等到接近期末才能上到这—课。王任飞的“苹果娃娃”让我决定抓住契机,趁热打铁,提前上这一课。于是,我问全班同学:“这个娃娃好不好玩?”见他们都点头,我顺水推舟:“那下节课就上第22课《形象变了》,请大家预习一下,准备相关材料,好吗?”大家都举双手赞成。

等到下一次上课时,果然,工具和材料都齐齐地带来了。课堂按预设的程序顺利进行。没想到,到了作品成型的阶段,许多作品效果好得简直“亮瞎眼”:一棵洗得千干净净的带有根须的小葱,被段炯同学用蓝、红皱纹纸稍加点缀,变成了一个身材修长的老头儿;一只圆滚滚的白萝卜,被程查妍同学塑造成一个戴着香菇大帽子、葡萄干眼睛、红枣四肢的大肚皮小人儿。还有香瓜、花菜、羽毛、吸管、废旧铁盒、剪纸等,都派上了用场,许多作品都超出了我的预期。最成功的地方是这节课全体学生都非常投入,真正地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理念。特别是在合作时,同学之间分工明确,切、挖、钻、剪、折、贴,十八般武艺悉数登场。下课时间到了,孩子们仍意犹未尽,对自己的作品爱不释手。于是,我把他们带到美术室,让他们自己选好背景,然后与作品拍照留念。接下来,我拿着这些作品到另外的班级布置展示,最后,同样精彩的、不一样的作品接二连三地在其他班级里出现。如,用小蜜橘和金橘做成的节节虫,黄瓜片做成的小卫士,菜叶子做的新娘……那些有特色的作品我都拍下来以作留念。(图1至图14为部分学生课堂作业)

真的要感谢最先制作出苹果娃娃的王任飞同学。是他,改变了我的课堂!是他,给同学们带来了无穷的收获和惊喜!

思考

“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中的一对‘姊妹花’,一静一动,一张一弛,既竞相媲美、又相互映衬,既和而不同、又相容相生。只有精心地预设,才能美丽地生成。预设不可按部就班、亦步亦趋,生成切忌放任自流、哗众取宠。倾心倾力地预设,即是负责,灵动机智地生成,才能出彩。”这是本地一位高中女教师对教学充满智慧的经典总结。

变课程的预定性和封闭性为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是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之一。如何做到在预设的基础上巧妙利用生成性教学资源?本课的教学使我认识到,教师必须善于把握时机,巧妙利用生成性内容中的积极因素,变不利为有利,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激发其创造潜能,从而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前一节课的收尾阶段,如果不是意外发现学生的课后习作,如此精彩的一个教学内容可能就错过了,也不可能产生那么多极具个幽的作品了。

这个教学故事也给了我不少启示。

第一,师生对话是开启学生心门的法宝,而教师之间的互动作用也不可忽视。试想一下,上述故事中,假如班主任老师没拉我看这个学生的作品,接下来还会有那么多的“大作”诞生吗?作品的主人王任飞同学,本来是想让他的心爱之作等待着我去欣赏,却因胆小或是其他原因,使它差一点与我失之交臂。由此可见,教师之间的和谐互动何其重要,它是开启精彩课堂的金钥匙。

第二,学生之间的互动,智慧互补,有助于擦出创造的火花。之所以在很多班级好作品层出不穷,皆因同学之间相互启发而产生了灵感。同伴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是最鲜活的课程资源。通常,一个美术教师要任教同一年级的几个班,先授课班级中的优质教学资源可以被后授课班级利用。以《形象变了》一课为例,第一个班的学生因受王任飞的苹果娃娃的启示,衍生出很多新作品;到了给第二个班上课时,学生又可以从第一个班的作品中得到灵感(教师通过保留范作或将它们拍照并做成课件的形式,将它们生动呈现在各个班级的课堂上),再次创造出新奇独特的作品。如此循环下去,就可能把一堂课的精彩演绎到极致。另外,同一个班级的掌生在互助合作中也会因思维的碰撞、智慧的互补,而使创作激情得以点燃。

第三,走进学生内心,把学习主动权交给他们,从思想深处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美术课程资源丰富多彩,其中有些不太适合或无法吸引学生。教师的激发与启示固然很重要,但如果能结合学生实际,让他们发自内心地去喜欢,教学效果就会大不一样。一位建筑师在他设计的建筑物竣工后,故意不留主路的位置,旁人求解,他的想法就是让大众自由行走,被踩踏得最多的那条就作为主路。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选择上也是如此,适合的也许就是最好的。赋予学生权利,尊重其选择,或许才能真正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第四,人人参与,积极动手,才是美术课的理想境界。“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教师只有靠有效手段充分激起每一个学生的热情,主动积极参与,教学成效才会明显。上述案例中,学生无需教师过多强调,课前准备充足,课堂上人人动手,参与度极高,无论是合作还是独自完成作业,都能有序进行,所以,才能产生那么多精彩之作。

爱的教育的故事范文第4篇

杜小宜校长在教育的一方田地里辛勤耕耘36载,获得众多荣誉,有着多重身份。在学生眼中,她是慈祥可敬的校长;在同事眼中,她是关爱下属的领导;在同行眼中,她是学校改革创新的积极推动者;在领导眼中,她是名校的名校长、领头雁;在社会领域,她是人大代表、党代表。10余年任职校长的履历,她始终倡导“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爱的教育,以爱为支点,做回归生活的体验式德育,帮助孩子们从人生的起步阶段就开始确立爱祖国、爱人生、爱自然的态度。

发现“爱”的支点

当前,德育与生活疏离、与社会脱节、走不进学生心灵、体验性不足等等问题,时时冲击、拷问着教育的有识之士。对此,杜校长认为,只有在爱的教育大背景下,实现德育回归生活,我们的学校教育才能真正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

在杜校长看来,“爱的教育”既是教育的常理,又是一种蕴含无限能量的教育哲学思想。孔子的“有教无类”,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墨子的“兼爱、非攻”等思想,都是以“爱”为核心的教育思想;意大利小说家亚米契斯的经典小说《爱的教育》,也使各国读者受到了爱的启迪与震撼,见证了“爱的教育”的力量。

对于爱的教育,杜小宜校长有着自己的解读。她认为,爱的教育不是一种说教,而是一种体验,一种唤醒,体验离不开生活,唤醒需要儿童的主动领受,因此,有效的德育就是要以爱为支点,使儿童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体验感动心灵的德育,从而唤醒儿童内心向善的本性与爱心。

杜校长认为,爱的教育是回归生活的体验式德育的母体,回归生活的体验式德育是“爱的教育”的核心内容。而螺岭外语实验学校“爱的教育”即是用爱将学生、教师、家庭、社会结合起来,编成一只无形的、充满爱的德育网,让学生充分体验回归生活的德育。在她的愿望里,要施行有效的爱的教育,教职工就要以“爱孩子、爱教育、爱生活”为工作之本,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有高度的责任心,对事业有爱岗敬业之心,对生活有不变的激情与奔跑的热情。

在杜校长心目中,爱是世界的语言,学校是学生走向世界的窗口。螺岭外校的校训“志存高远,海纳百川”,即隐含着“具有中华民族情怀、国际视野的‘五美六会’阳光少年”的育人目标。杜校长希望螺岭外校培养的学生心胸宽广、包容大度,既能传扬中华文化,又善于吸纳世界多元文化精髓,因此,将学生培养成“爱的公民”,服务于“爱的社会”,是爱的教育的支点。

寻找“爱”的路径

杜校长心目中的理想学校应该是这样的:营造生活化的校园氛围,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对于学生而言,学校温馨如家园,美丽如花园,动感如乐园;对于老师而言,学校是教书育人、塑造灵魂、同伴互助、专业成长的大舞台;对于家长而言,学校是教师、学生、家长心灵互动的爱的共同体。

走进螺岭外校,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这种弥漫于整座校园的和谐温馨的爱的气息。

螺岭外校的“回归生活的体验式德育”,从思想渊源上说,受到了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理念的影响;从实现条件来说,是在学校生活教育的大背景下实现的。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杜校长认识到,“回归生活的体验式德育”要以学科教学、校本课程、家校合作三方面为实践支撑。德育不只在德育活动中发生,它也根植于学科教学、校本课程、家校合作之中;德育不只在学校中发生,它还可以延伸到家庭、社区、社会;德育内容不只源于课本,也源于生活、源于社会。因此,在螺岭实校,生活、课程、教学、活动都是以爱为支点,积极实践回归生活的体验式德育的有效路径。

学科教学:创造爱的时空

课堂是学生在校的主要生活时空,是实施“回归生活的体验式德育”的主渠道。杜校长一直都认为,各学科教师都应是德育工作者,各学科教学内容中都潜藏着丰富的体验式德育元素;作为教师,要充分挖掘这些元素,使教学内容与生活情境、学生情感体验融为一体。

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五年级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时,就力图落实这种德育思想。课文讲述的是作者七岁时写了一首诗,妈妈看后表扬说:“精彩极了!”爸爸看了批评说:“糟糕透了!”妈妈“精彩极了”的鼓励,给他前进的动力;爸爸“糟糕透了”的鞭策,让他知道要写好诗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学习课文后,教师让学生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希望父母也能从爱的原点出发教育孩子,又不让爱泛滥。

作为外语特色学校,螺岭外校的英语学科是德育实践的开路先锋。在对新课标进行深度解读后,他们对选用教材《New Parade》进行了校本层面的二次开发,对教学内容重新进行了“生活化”的重构。在英语特级教师杜校长的带领下,老师们除了充分挖掘教材中原有的、与儿童生活相关的元素外,还删改了教材中与学生生活相距较远、难度较大的内容,增加了贴近中国本土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提高了教材的适切性,促进了学生从课堂英语学习向生活中综合语言运用的迁移。

在螺岭外校,教师在准备Queen of the Calendar故事教学时,就会努力思考如何使教学内容与情感和谐、细腻地揉进学生现实生活,如何在课堂上给学生更多的与自我对话、思考与改进生活品质的机会。教材文本中的故事有两条线索:一是一般将来时的语法线,一是园艺劳动中与家人共度快乐时光的情感线。从成人的视角,这条情感线是Parents should spend quality time with their children(父母应与孩子有更多的共度时间),而从儿童视角的情感线则是to be creative, to be happy(创造着,快乐着)。依据 “基于主题的情感基调与生活语境设计教学”的原则,本课的语言训练重点应确立为命名节日、表达庆祝方式,整体情感升华为HOLIDAY is spending time together and loving each other(节日就是与家人共度时间、彼此相爱)。

不难看出,文本与生活左右着螺岭外校的课堂,文本与生活左右着他们的教学设计,文本与生活中的情感左右着他们的语言训练与生活态度。这种把文本课程转变为学生体验的课程,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科教学中实施 “回归生活的体验式德育”的积极探索。

杜校长和老师们在实践中发现,源于对教学内容深入解读的德育,常常贴近儿童生活、触动儿童心灵,激发其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才是有根基和生命力的德育。德育渗透于常规教学之中,要将学科内容、情感体验、学生生活整体考虑,做到水融。脱离教学内容或与教学内容两层皮的德育,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脱说教的味道,不易被学生接受。

校本活动课程:深悟爱的体验

课程是实现育人目标的主要载体。为了培养“五美六会”阳光少年,杜校长带领教师们创编了极富校本特色的《德育指南》《“五美六会”德育目标》《学生一日常规和文明礼仪要求》《日常生活规范三字歌》,开展了感恩教育、磨砺教育、诚信教育、法治教育、习惯教育、安全教育、学习《弟子规》等特色校本德育课程,这些课程为螺岭学子的品质成长提供了丰厚适宜的土壤。

讲述爱的故事

“爱的故事”是螺岭外校“爱的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在杜校长的带领下,螺岭师生人人都讲爱的故事,人人都在爱的沐浴中成长,形成了学校爱的支点,汇聚了无尽的爱的力量,储备了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

在螺岭,孩子们都爱听故事,讲故事,因为故事贴近生活。在故事中,他们常常收获角色感,增加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多年来,螺岭外校以“故事会”的形式,传播爱的种子。这种爱的故事会有“校长故事会、年级故事会、班级故事会、家庭故事会”等四种形式。校长故事会由校长在全校一学年一讲,年级故事会由年级长在年级一学期一讲,班级故事会由班上同学在班级一周一讲,家庭故事会由家庭成员在家里天天讲。故事会是老师、家长、孩子分享快乐,增进感情的平台。

在螺岭,“爱的故事”在一天天延续,人人都讲爱的故事,个个都有爱的行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学生们讲述身边的榜样故事,在发现身边榜样的过程中,懂得欣赏别人、友爱同窗、关爱他人。爱的故事的主人公,慢慢地换成了身边的每一个人。比如,三年级的故事会上,几个小朋友纷纷说:“老师,我妈妈说,天气变冷了,她为班上的所有同学都买了一副手套。”“老师,这是我为大家设计的错别字登记表。”“老师,我的奶奶想问一问,她可以到学校来做义工吗?”……

爱的故事就像纽带一样,把生活中爱的情感、爱的体验、爱的行动紧密联系在一起,把老师、同学、家长和社区居民的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共赴爱的约会

爱的故事仅是学生作为客体的一种体验,其实,在螺岭校园,每天也都发生着学生作为主体的爱的体验,这就是杜校长首创的师生、家校之间的“爱的约会”。

在拥有3391名学生的、并不算宽敞的螺岭外校校园,杜校长别出心裁地设置了一处别样的温馨空间——“爱的约会吧”, 在这里,家长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校长与教师常常共赴“爱”的约会。这个首创的民主、平等的交流方式,播撒下爱的种子,使师生、家长的心间都流淌着爱的暖流。

在这里,校长和老师们常把一些做事拖拉,爱拖欠作业,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的同学约来,和他们一起写作业,一起聊天,教他们收拾书包;对于一些父母离异,家庭重组,感情缺失的孩子,老师也常会带他们到这里,陪他们聊天,和他们交朋友,让他们感受亲情的温暖。有一次,一个五年级的“捣蛋鬼”在班级故事会上说:“昨天,我和杜校长‘约会’了。她约我帮她备课,要我认真预习第三课的单词,还把我不会读的都提前教我了。今天的英语真是上得太过瘾了!”

杜校长带领老师们用行动诠释着:爱的约会是爱心的互动、真情的沟通、信息的交换、快乐的分享。它所彰显的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体验式人际关系文化,让教师、家长和孩子在心灵的互动中,与爱一起成长。

尝的体验

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杜校长愈发认识到,基础教育是教学生学会做人的教育,育人活动与生活紧密相连,才能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如此践行的德育,才是有效的德育。多年来,在杜校长“以爱为支点,做回归生活的体验式德育”思想的影响下,螺岭外校的综合实践活动都立足于学生生活,并形成了两大品牌:

一是语言文化节。学校每年一度的语言文化节主题都是从学生生活中细心挖掘的。比如“我能行”“走近宗亲名人”“铺天盖地深圳潮”“做人要做这样的人”“我认识的美国”“文明让深圳更美好,大运因你我而精彩”等,学生全员参与、全程体验是其亮点。在活动中,孩子们感知了生活,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及自主研究意识,育人效果明显。

二是寒暑假综合实践活动。为了让学生走进自然、走入生活,学会生存、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感恩,学校不布置纯知识类的寒暑假作业,而是让学生积极实践,体验生活,完成综合实践活动类作业。相应的,这类作业的主题也异彩纷呈,诸如“深圳文化之旅”“常存感恩之心”“中华文化遗产探究”等等,而学生的一份份作业,也让老师们充分感受到自然、生活、社会确是学校教育的有效延伸,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良田。

回归生活的体验教育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李静纯老师是螺岭生活教育的见证人之一。在深圳市罗湖区的一次课改现场会上,他对此大加褒赏:“螺岭的生活教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螺岭以‘生活化课堂,自主性成长’为目标,加强了课程内容、社会发展与学生生活的整合,增强了课程结构的多样性与综合性,通过生活化课堂的实践探索,螺岭已经打开了课堂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的壁垒,丰富了生活化课堂的意义解读,促进了学生、教师与学校的发展。”

家校合作:延伸爱的能量

杜校长认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一致的问题是教育的痼疾之一,但家校之间总是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让孩子健康成长。杜校长由此想到,深圳的很多家长都受过良好教育,如果能搭建一个互动平台,既能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从教师的角度体验学校教育,又能使学校有效开发与利用家长资源,达到双赢。

而实践也让杜小宜校长认识到,家校合作是学生发展、学校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学校管理创新、机制创新的重要举措。实践证明,家长与学校也需要“回归生活的爱的体验”。因此,在螺岭外校,家校合作成为德育工作的重要突破口,家长也因此成为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程资源与力量。

几年前,杜校长就组织家长们建立了螺岭家教会,还曾经从46位博士、硕士家长中挑选出演讲代表,与来自省内教科所的教育专家一起举办“好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家长论坛,为家长奉献了一场教育盛宴。这种家长论坛让家长从听众走上了讲台,成为主体;挖掘和利用家长中的丰富教育资源,不仅拉近了家长与学校的距离,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的发展、管理以及对孩子的教育中来,更实现了民主平等的沟通,使更多家长受益。

近年,螺岭外校改革家校合作形式,建立了“1357”家校合作机制,这是杜校长和老师们近年来在家校合作方面的创新尝试。

所谓“1”,就是一个工作原则:到位不越位,参与不干预。同为螺岭人,齐心谋发展。“3”就是三个基本目标:参与学校管理,共商发展大计;参与班级管理,为班主任分忧解难;提供良好的义工服务。“5”是5个事务部门的设置:文书秘书部、康乐文体部、学术研讨部、义工服务部、校外联络部。“7”就是“家教会”配合学校积极开发利用家长资源,形成7项独特的德育校本课程。

目前,“1357”家校合作机制已经成为螺岭外校“回归生活的体验式德育”的特色项目,家长义工、四点半军校、亲子活动、“面对面”等则已经成为具有螺岭外校特色的品牌活动,而这些活动,都是学校与家教会共同开发的。

亲子活动由各班家教会负责人具体负责。家教会成员热情很高,工作积极,常常牺牲个人休息时间策划、采购、联系、组织、义务服务。在家教会的组织下,许多家长出钱出力,找资源,为班级亲子活动出谋划策,不遗余力。杜校长和老师们常常感动于来自家长们的强大的情感支撑与行动支持。

在亲子活动中,家长们很注意自己的言语行为,关注孩子的细微进步,学习引导孩子从成功和愉快的经验中发现自己潜能的技巧,不再随便放过孩子们那些“不起眼”的成功和愉快的经验,而是给予及时的肯定与赞扬。活动中,家长都愿意耐心听取其他家长与同学对自己孩子的看法,别人无意间的评价,也可能就是一个孩子重要的闪光点。亲子活动增强了孩子认识自我、发掘潜力的能力,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终身教师,其教育理念与能力也在亲子活动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

从2006年至今,每年“五一”“十一”假期后,螺岭外校都会组织家长、学生、老师的“面对面”活动,围绕特定主题组织展示、交流、总结、评价活动。六年来,活动一直受到家长的好评与高度肯定。

“面对面”活动不仅是一种新制度,更是螺岭外校自主开发符合学校校情的家访新形式。此制度的诞生,源于学生住址的频繁变动,且许多家庭不在学校周边,上门家访成为一大难题。“面对面”活动很好地突破了这一问题瓶颈。在“面对面”中,家长陪同孩子参与活动,与老师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谈。家长述说孩子个性特点、优点与不足及努力方向,使老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家长也可以对学校工作提出意见与建议,共同解决问题。

“面对面”活动突显了德育活动的全员性、针对性,面向全体的同时兼顾个体差异,很好地发挥了家校教育合力,提升了家校教育的一致性,促进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实现了家校携手、共享共进的目标。

在家长义工活动中,家长义工进校园,成为教师的助手,一个个“红马甲”引领着稚气的孩子放学排队过马路,更成为螺岭校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同时,家长义工也有了机会近距离关注孩子在校的学习、活动情况,能更准确地把握孩子的心态和成长,更好地找到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他们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也对子女进行了言传身教,使孩子也渐渐形成了积极的助人意识与行为。

螺岭四点半少年军校成立于2006年3月,是学校与家教会协商后,联合东门办事处和武警特检总站而创办的一种新型教育体验阵地,这一活动强壮了学生身体、磨炼了学生意志,同时也解决了部分家长四点半孩子放学不能按时接送孩子的困难。对此,新华社以“四点半少年军校解忧育人”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中央电视台也进行了专题介绍。

爱的教育的故事范文第5篇

读《爱的教育》有感600字

在漫长的暑假期间,我读了一本书。名叫《爱的教育》。它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一本着作。这本书与众不同的是作者以一个小学生的名义,通过日记的形式来讲述小学生身边的爱和一个个小故事。

这本书讲述了主人公安利柯在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他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其中包括在安利柯身边所发生的生活与学习的事情,还包括亲人为他写的劝导性的文章,以及令人感动的每月故事。如:《寻母记》它讲述了13岁的少年马尔可千里寻母记,途中历经奔波和坎坷,一次次的绝望和失败并没有打垮他的信念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找到自己的母亲了。像这样的小故事还有很多。

《爱的教育》中,把爱比作很多东西。文学家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说得好,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由此可见,《爱的教育》是一部与“爱”有关的经典文学作品 。说到“爱”,又有谁真正懂得“爱”呢?爱其实有很多种:父母之爱、朋友之爱、同学之爱、师生之爱、对祖国的爱……虽然这些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却是感人肺腑的。在我们的身边也有爱,比如在走路的时候,父母总会牵着我们的手,或是把我们放在内侧,以免被车碰到……这些虽然是小小的事情,却表达了父母对我们浓浓的爱。

《爱的教育》是本好书,看过的人都赞不绝口,书中的故事更是耐人寻味。希望大家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多多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