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边塞诗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原文:
《闻观邸报三边消息二首 其一》朝代:明 作者:苏葵
边塞扬尘明主忧,将军谁能除国仇。
人才在世足供用,卿相留心旁采求。
关键词:唐代;边塞诗人;边塞诗;酒;共生现象
酒与唐代边塞诗歌有着密不可分的重要关系。从对大量唐代边塞涉酒诗中的归纳分析中可以看出,这些诗是唐人酒文化营养所孕育出的精神花朵。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好的边塞诗有一半都是在酒兴中一挥而就的。很多边塞诗人,背后都有着与酒相关的生动故事。因此本文将以唐代涉酒边塞诗歌作为关照的对象,探析其中体现的诗酒内容、共生关系、文化内涵和精神本质,以补充和加深我们对唐代边塞诗内涵和唐代边塞文化的认识和研究。
一、唐代边塞诗中涉酒题材的类型
(一)借酒起兴,漫抒军旅英雄慷概之志
随着弃文尚武价值观的转变,勇上沙场,矢志报国的豪迈之情涌上心头。在此感情下诞生了很多令人读来精神抖擞,昂扬向上的佳作。如岑参的《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豪迈之气贯穿始终:首联以火山、赤亭起句,造成一个特殊的背景,烘托出李副使不畏艰苦、毅然应命前行的豪迈气概。颔联两句明写李氏不平凡的经历,激励其一往无前。这里“岂能”故作反问,暗示出李副使长期驰骋沙场,早已把乡愁置于脑后了。这是盛唐时代人们积极进取精神的反映。诗的颈联使用招呼、劝说的口气,挽留李副使脱鞍稍驻,暂入酒家,饮酒话别。作者超越一般送别诗的依依不舍,感伤落泪,直接提出此次西行“击胡”的使命,化惆怅为豪放,在送别的诗题下开拓了新的意境。诗末两句直抒胸襟,更是气贯长虹,“功名请向戎马沙场上求取,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大丈夫。”这既可看作岑参勉励李氏立功扬名,创造英雄业绩,又是自己的理想和壮志。岑参的《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依旧是一番兴会淋漓,豪气纵横。“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这不是有感于时光流逝,叹老嗟卑,而是有着能够掌握自己命运的豪迈感,表现出奋发的人生态度。“一生大笑能几回”的“笑”,是爽朗健康的笑,来源于对前途、对生活的信心。末句的“须醉倒”,并不是借酒浇愁,而是以酒助兴,是豪迈乐观的醉。
(二)置酒设宴,渲染故交远征的依依惜别之情
面对行将分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的挚交好友,复杂情感融入杯杯酒中。有轻松问候的高适诗作《送李少府时在客舍》:“主人酒尽君未醉,薄暮遥途归不归?”岑参的送别诗《送浑将军出塞》中“从军借问谁所从,击剑酣歌当此时。远别无轻绕朝策,平戎早寄仲宣诗。”《奉别封大夫——得征字,时封公兼鸿胪卿》中“醉里东楼月,偏能照列卿。”表达了对浑将军的殷切祝福。他的另一首著名边塞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绘了一个盛大的离别宴席,“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可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对于友人离去的深深不舍终于尽展无疑。同样,在《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中“置酒高馆夕”“军中宰肥牛”,《醉里送裴子赴镇西》“醉后未能别,醒时方送君。看军走马去,直上天山云。”均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深深不舍。
(三)借酒细品思乡离亲之苦
这方面的边塞咏酒诗创作数量最多的当属岑参。如《与独孤渐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的“中酒朝眠日色高,弹棋夜半灯花落。” 《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中的“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送韦侍御先归京》中的“客泪题书落,乡愁对酒宽。”还有《临洮泛舟赵仙舟自北庭罢使还京》中的“醉眠乡梦罢,东望羡归程。”通过自斟自饮,醉酒麻痹自己的思乡之苦。描写边塞酒席之景,以此反衬出愁苦的思乡之情。如他的《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虽然“酒泉太守能舞剑,高堂置酒夜击鼓”,可是“胡笳一曲断人肠,座上相看泪如雨”;虽然 “浑炙犁牛烹野驼,交河美酒金叵罗”,可是“三更醉后军中寝,无奈秦山归梦何。”眼前觥筹交错,夜半梦回故乡。这是没有办法抑制的。
(四)悲沉喟叹,展露塞外生活和战争的苦涩艰辛
这源于对戍守边疆,矢志报国心态的转变和以及对战争残酷的反省。如王翰的《凉州词》(其一):“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昌龄的《代扶风主人答》:“依然宿扶风,沽酒聊自宽。”因为“十五役边地,三四讨楼兰。连年不解甲,积日无所餐。将军降匈奴,国使没桑乾。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不信沙场苦,君看刀箭瘢。乡亲悉零落,冢墓亦摧残。”这是战争带来的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凄苦之声。岑参的《北庭贻宗学士道别》通过表达对宗学士在边塞艰苦生活中的陪伴“忽来轮台下,相见披心胸。饮酒对春草,弹棋闻夜钟”的感激,并由诗句,“孤城倚大碛,海气迎边空。四月犹自寒,天山雪濛濛”展现自己从军戍边后险恶的生活环境。他的《北海行送崔侍御还京》同样描述了边塞奇特之景。诗的最后两句醉酒送友:“送君一醉天山郭,正见夕阳海边落。” 环境的险恶,只能让人品味辣酒去忍受。
二、 唐代边塞诗诗酒共生的文化成因
首先,在盛唐时代,酒文化极其兴盛。
当时的全国各地,酒坊林立,诗人饮酒成风,咏酒诗比比皆是。边塞诗人也不例外。由于对酒的偏好,且酒的种类繁多,边塞诗中出现了很多种类的酒,据前人大略统计,出现次数最多的有三种:葡萄酒,烧酒,酒。如李颀的《塞下曲》,“帐下饮葡萄,平生寸心是。”岑参的《胡歌》,“黑姓蕃王貂鼠裘,葡萄宫锦醉缠头。”岑参的《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桂林葡萄新吐蕃,武城刺蜜未可餐。军中置酒夜挝鼓,锦筵红烛月未午。
以高适、岑 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洋溢着积极,进取的精神。高适在《别董大》中写道:“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即使是出征远戍 ,心情也爽朗明快。这里,没有悲痛,只有昂扬,豪迈和勇敢,从而构成盛唐之韵的一个基本内容和画面。
王维、孟浩然等创作的田园诗也是盛唐诗歌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田园诗的优美宁静中,跳动着的是一片盎然的生趣。“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的《春晓》诗,尽管伤春惜花,构成的却是一幅愉快美丽的早春图画,优美,明朗而健康。
李白用奇特的夸张,绝妙的想象,激荡的感情谱写出一首首千古绝唱。他那叹蜀道之险的“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写黄河奔腾之势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描庐山飞瀑之奇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摹三峡放舟之快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等诗句,千古不朽,众口传唱。
一、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初读诗歌,了解诗歌的整体情况,在头脑中有一个大致的印象。
二、咀嚼词句,联系背景
咀嚼词句(标题、练字、用典、注释等),联系背景(生平经历、思想状况、时代特点等),大致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
示例1:下面是一首唐代的边塞诗,请仔细阅读,然后回答问题。
《征人怨》(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①为何说这是一首边塞诗?请结合诗名详细说明。②诗题为《征人怨》,全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提示:鉴赏这首诗歌的关键,是理解它的内容。一、二句写征人繁忙而单调的征战生活,三、四句写肃杀的边塞风光,怨恨之情自然透出。
答:①这首诗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地名,这些皆是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守边生活。②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三、分析鉴赏,由浅入深
在题目限定的范围内,抓住要点,由浅入深,具体分析:表层理解(句子的含意、形象特点)——勾勒意境(想象再现诗歌表现的情境)——深层发掘(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语言风格及其作用。
示例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2004年高考全国试题(甲))
《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在评论诗人张籍的诗风时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这诗描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细节?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感情?
答: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从近几年来看,综合考查的可能性不大,会侧重某一方面,不过出题的角度很灵活。要根据题意分析回答,不能答非所问。
四、主观表述,清晰规范
清晰,即表述流程要符合认知规律,一般为:释(解释诗句)——析(要结合题意具体分析)——评(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和理性判断)。规范,即语言通顺,言之成理。
示例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首先要明确古诗词鉴赏的考试规律和考试常出现的题型。它的考试规律是:为中考的必考内容之一,分值3~6分,一般情况下是赏析一首诗,题目设置为一至两个。所考查古诗以课内居多,绝句为主。常考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就赏析情况进行辨析;填空题,填写与诗词相关的内容,词句;简答题,对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写作特色、字词句的赏析等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思考。
初三学生在中考备考过程中要对古诗词进行全方位复习和总结,全面掌握其主要包含的知识点。下面笔者就古诗词相关知识点进行简要总结和阐述:
一是明确古代诗歌的分类,按语言形式分为诗、词、曲等;按时间顺序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包括古诗、楚辞、乐府诗等,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按体裁内容分为怀古诗、咏物诗、山水田园诗、边塞诗和送别诗等。
二是明确古诗词曲的内容分类,主要包括咏史怀古诗、咏物诗、写景诗或山水田园诗、边塞诗、送别诗、闺怨诗和行旅诗等。
三是掌握诗歌的写作技巧,主要包括修辞方法,例如比喻、通感、对偶、双关、借代、设问和夸张等;表达方式,例如抒情和描写,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描写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白描工笔哀景写乐等;表现手法,主要包括赋、比、兴、象征、衬托、想象、联想,情景交融、借古抒怀、借古讽今、以小见大、直抒胸臆等。
下面笔者结合2013年广东湛江中考试题来说明一下解题思路和方法: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