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保健专业

保健专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保健专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保健专业

保健专业范文第1篇

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

第十六节 尿路感染(泌尿系统感染)

尿路感染是肾孟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的总称,以尿频,尿急、尿痛,及伴有腰痛为主要表现。

【病因病理】

中医认为,本病属于中医“淋症”的范畴,该病的发生与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不利,或脾肾两虚有关,脾虚则中气下陷,肾虚则固摄无权。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多因细菌感染泌尿系统而致。其感染途径主要有:

1.上行感染,细菌由尿道口上行所致;

2.血行感染,细菌随其他感染灶经血液循环到达泌尿系统而致。

【临床表现】

尿频、尿急、尿痛或伴有腰痛、发热、小便赤涩不畅。根据不同特点分为:

热淋小便频数不爽,有灼热刺痛感,量少,色黄赤混浊,小腹坠胀,或有腰痛及恶寒发热,口干,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数。

血淋小便频急,热涩刺痛,尿中带血,小腹胀痛,舌红苔薄黄,脉数。

劳淋小便淋沥不尽,时有赤涩,时发时止,过劳即发,腰酸神疲,舌淡,脉细弱。

【防治方法】

治则:清热通淋,或补气益肾

一、自我推拿

1.平推小腹50次。

2.擦腰骶50次。

3.按压三阴交50次。

4.按压阴陵泉、太溪50次。

5.随症加减:恶寒发热加合谷、曲池、大椎神疲乏力加关元。

二、药疗

西药

①氧氟沙星0.1克,3次/日。

②氟哌酸0.1克,3次/日。

③安必仙500毫克,2次/日。

中药

①三金片3片/次,2次/日。

②癃闭舒胶囊3粒,2次/日。

③知柏地黄丸10克/次,2次/日。

④翁沥通胶囊3粒,2次/日。

⑤车前草少量,煎服。

三、食疗

1.西瓜适量,吃瓜,瓜皮煎汤,代茶。

2.鲜冬瓜500克,绿豆50克。煎汤,加白糖适量,代茶。

3.玉米须120克,煎汤代茶。

4.绿豆60克,赤小豆60克,车前草适量。煎水代茶,可加适量白糖。

5.干柿饼2个,灯芯6克。煎汤饮之。

四、预防

1.注意外阴的清洁卫生。

2.多饮开水。

保健专业(选修课)

应季养生

夏日话“避风”

民间有句歇后语:“三九天的火炉,三伏天的蒲扇――无价之宝!”的确,三九寒天,冻得人萎萎葸葸,了无生机,一近火炉,阵阵暖流潜入心窝;三伏酷暑,热得人烦烦躁躁,蒲扇一摇,清风缕缕,沁入肺腑。这舒畅劲儿,岂能用价格衡量?

风,这两边都开了刃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既可以给人消暑,又可以带给人病灾。

这方面,蒲虔贯《保生要录》说得贴切:“所谓风,即是天地之气,它能生成万物,也能损伤人。起初,进入腠理之间,渐渐地侵入肌肤之内,进而内传经脉之中。以至到达脏腑,传变尤广,为患则深。因此,古人云:‘避风如避矢。’”

关于风损伤人,步翼鹏《养生诗歌》说的再清楚不过:“风寒之中人也,皆乘虚而入。劳倦之余,入房之后,内心有忧,皆当避风。不避而邪必乘虚而入也。”

哦,明白了,原来风之为邪损伤人,并不“君子”,同你明枪对仗;而是“小人”,暗地乘机偷袭。《摄生消息论》说的明白:“平居檐下过廓弄堂破窗,皆不可纳凉,此等所在虽凉,贼风中人最暴,惟宜虚堂净室,水亭木阴,洁净空敞之处,自然清凉。”

这是就白天乘凉而言。其实,最需警惕的还是夜晚睡眠中。因为,盛夏炎热,机体产生的热量高于体外的温度,周身热烘烘的。这时,皮肤和肌肉微血管处于弛缓舒张状态,进入睡眠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刺激信息减弱,机体抵抗力更加虚弱,整个机体基本上处于“无设防”状态,风邪的入侵如入无人之境,可以“长驱直入”。

风邪侵入人体,可出现热伤风、面瘫、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肩周炎、腹痛、腹泻等疾病,还可使气管炎、胃病等发作或加重。一句话,罹病是全面性的。因此,切不可等闲视之。陈直《养老奉亲书》这样告诫老人:“老年人肌肉瘦怯,腠理开疏,若风伤腠中,便成大息,宜深慎之。”其实,儿童、孕产妇、体虚之人,又何尝不“宜深慎之”?

那么,我们于夏夜该如何避风?

其一,天气再热,纳凉亦须有度,切忌在室外露宿。

其二,即使在室内睡眠,亦忌睡在通风的夹道所在,头顶风、脚底风伤人最甚。

其三,即使睡在室内避风处,亦忌打赤膊,应穿件背心,护住前胸和后背。腹部还须盖条毛巾毯,防备入睡受凉。

其四,用电风扇,不可高档直接对吹;用空调,不宜将温度调得过低,以至造成室内外温差过大而得“空调病”。

其五,有人喜欢铺一张凉席睡在水泥地上,或睡前用凉水抹席,这都不好,取快一时,久必生病,后悔不迭。

《黄帝内经》说:“逆之则伤心,秋为阂疾,奉收者少,冬至重病。”我们能不“宜深慎之”乎?!

怎样进行日光浴

保健专业范文第2篇

 

本文从先修课程、课程教学要求、课程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几个方面对中职特殊教育中医康复保健专业英语课程标准进行了探索。

 

旨在注重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强化生活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为残疾学生的职业生涯、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先修课程

 

作为中职特殊教育中医康复保健专业的视障学生,入学时就已经明确了未来所从事行业的岗位设置及相关要求规范,根据这一就业导向及学时设置,对于几乎没有任何英语基础或英语基础相对薄弱的视障学生来说,其相关英语教学内容编排可主要针对其未来岗位需求进行,注重教学内容的简单实用,并着意强调学生今后工作过程中经常使用及碰到的英语情境词汇或句型。

 

中医康复保健专业的学生,为了更好地达到着眼于培养与学生专业相关的英语听说交际能力的教学要求,在学生正式开始英语专业技能学习之前,能够开设先修课程,如《语音学基础知识》,从而使视障学生初步了解和熟悉英语基本语音的发音过程及原理、知晓元辅音的发音规律及发音技巧,并使视障学生掌握26个英文字母的发音及相应盲文书写。

 

能够帮助视障学生辨析中文语音和英文语音的区别,纠正错误口音,正确掌握英语发音。

 

使视障学生认识、学习和模仿英语常用语调,明确英语语言和语调特点在听力、表达、交际交流方面的影响等。

 

让视障学生在不断学习练习的基础逐步提高英语语音语调方面的意识、感觉及技巧,为用英语进行口语交际交流奠定良好的语音知识储备及语言基础。

 

二、课程教学要求

 

视障学生在先修课程的学习基础上,其在中职阶段英语学习的课程内容设置可继而分为三个层次,分别针对和满足不同学习程度和要求的学生。三个层次的英语能力要求如下:

 

一般要求:主要针对入学零基础或英语基础薄弱的全盲或微弱视力学生,着眼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交际能力。

 

1.通过具体的实物、教师的相应表述,可对教师用英语提出的要求做出大体正确的反应。

 

2.可以听懂日常生活情境中简单会话和职业场景中的简单指令。

 

3.能够根据场景,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进行简单的对话。

 

较高要求:主要针对有一定英语基础的微弱视力或有一定盲文基础的学生,在注重英语听说交际能力培养和提高的基础上,还培养学生一定的读写能力。

 

1.基本能够听懂课堂用语。能听懂日常生活简单基本会话和行业场景中的简单基本指令。

 

2.能够听懂并基本使用相对规范的语音、语调读出所学单词500个左右(一般词汇+专业词汇),并能够拼读写出所学常用单词300个左右。

 

3.能够用相对规范的语音、语调读出所学的专业词汇、专业的句子和相关的课文。

 

4.能够根据场景情境,用基本正确的语音、语调进行常用的语言交流交际对话。

 

更高要求:主要针对有较好英语基础的微弱视力或有较好盲文基础的学生,更加注重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能具备一定的相应职业资质英语考试能力。

 

三、课程教学方法(或手段)

 

Krashen认为第二语言习得是指学习者通过与外界的交际实践,无意识地吸收到该种语言,并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流利、正确地使用该语言,习得的基本原则,是先听,后说,再读写。

 

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专业需求为基础的实用型英语教学模式,与克拉申强调“习得”的观点十分相似,也与中职院校英语教学的目的——培养学生在特定职业范围内运用英语的技能——基本相同。视障学生由于视觉障碍限制影响了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主要依赖于相应课程教师的传授和指导。

 

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缺陷补偿方法来调动视障学生其它的感官参与学习,让视障学生的触觉、嗅觉、听觉都参与感知,尽可能将实物、真实情境与英语语言交际交流联系起来,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交际交流法、全身反应法、游戏法等多种方式来培养视障学生的英语交际交流能力。

 

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语音教室、计算机室这些优质资源,借助图文并茂、声形兼备的音频效果及多媒体课件来调动视障学生的视听神经,结合学生学习的特征进行最优化整合,实施有效地教学补偿,充分提高特殊教育英语教学的效率和教学效果。

 

四、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期末考试考核方式为口试,主要通过情景模拟形式考查学生在未来工作过程中经常遇到的英语词汇或交际句型。考核标准为:(1)是否能够听懂,并能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说出所学单词(一般词汇+专业词汇),占期末考试成绩的20%;(2)是否能听懂日常生活中简单会话和职业场景中的简单指令。占期末考试成绩的30%;(3)根据场景,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进行的基本的交际对话。占期末考试成绩的50%。

 

2.成绩构成。成绩由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其中平时成绩由学生的出勤率、课堂表现(听讲态度、积极程度)及作业完成情况三部分平均构成。

保健专业范文第3篇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为实现特定的培育目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稳定的关系和活动进程的结构形式。课程体系设置形式、课程体系实施形式、学生素质教育形式、教育资源平台与教学载体建设形式等构成其内涵。高职教育重在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其人才培养模式特色必然体现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方面,而目前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欠成熟。我院体育保健专业结合学院办学定位和专业建设需求,在“系(体育保健与康复系)、所(学院医务所)一体”运行机制下,创新性的提出“系所一体、学工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此作为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与切入点。

通过专业建设与行业发展紧密结合,探索体育保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其目的是引导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方法手段改革,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推动专业建设和发展。为区域和社会经济提供紧缺的体育保健康复专业技术技能人才,为相关专业建设和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2 体育保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

2.1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欠成熟

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尚处于不断探索与改进之中。尽管从多个角度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方式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进行了探索,初步形成了“订单”式、“双证”融通式、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化”等一些特色较鲜明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欠成熟。西方发达国家已形成了如德国的“双元制”模式、英国的“三明治”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加拿大的CBE模式等较为成熟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国内体育高职院校设置体育保健专业的时间较短,基本处于探索和实践阶段,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我院体育保健专业在设立和运行过程中,基于学院的办学定位及专业办学目标,创新性的提出“系所一体、学工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2.2 与行业合作,确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2.1 “系、所”深度融合,形成“系所一体”的管理运行机制

根据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思想,结合学院的办学定位,在专业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加强与行业合作,整合优化保健与康复系、学院医务所双方人力资源、场所资源和设备资源,深度融合,创新“系所一体”的运行机制。按照以“育人为重,医疗保健并举”的原则,对现有管理运行机制进行改革创新。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明确领导职责及各部门的责权利,分工合作。做到学历教育、医疗保健一体化,使学生在随队康复保健的真实环境中培养成长。

对现有的专业教师与医务人员、教学场所与医疗场所、教学设备与医疗设备、学历教育与对外服务进行优化整合,完善“系所一体”的相关制度及规定。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行业专家的指导作用及专业教师的主体作用,推进与体育保健、推拿按摩、康复治疗、健身指导等行业机构的合作,完善共建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师资培养等相关制度,提升专业的建设水平。

2.2.2 确立“系所一体、学工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系所一体”的管理运行机制,结合专业调研,确立“系所一体、学工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体育产业转型升级和保健康复行业技术创新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掌握体育保健康复的基本知识,具备运动保健按摩与中医传统疗法、康复理疗、运动疗法等专业技能及健身指导能力,面向各级运动队、各类医疗康复机构、社会保健部门、体育俱乐部、体育健身及运动休闲会所等企事业单位,从事体育保健、康复理疗及健身指导工作的发展型技术技能人才。

遵循“育人为重点、能力为核心”原则,整合“系、所”优势资源,利用真实环境,以真实项目为主导,分阶段分层次,采取学习与真实工作相结合的方式,突出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着力培养发展型技术技能体育保健康复人才。人才培养分三个阶段进行,具体如下:

第一阶段:在第一学年,学生在校内专业基础实训中心及综合技能实训室(即场馆保健治疗室)进行专业基础知识学习与单一技能实训(下队服务)相结合,培养职业基础能力。要求学生在掌握单一技能的方法后,每周1次(1学时/次)下运动队服务,为运动员保健按摩。

第二阶段:在第二学年,学生在校内综合技能实训中心进行专业知识学习与综合技能实训(下队服务)相结合,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和拓展能力。要求学生每周2次(2学时/次)下运动队服务,为运动员进行保健治疗。

第三阶段:在第三学年,学生进入校内和/或校外的实训基地进行职业技能学习与顶岗工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获得相关学历及职业资格证书,满足就业要求。(见图1)

3 体育保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3.1 教学与实训一体,构建实践课程体系

以“系所一体、学工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指导,融教学与实训为一体,与行业合作构建实践课程体系。针对目前部分高职院校课程体系设置仍属于普通高校的“传统专科型”或“本科压缩型”,课程设置过“泛”而不够“专”,突出表现在重理论轻实践,重基础轻技能,重知识轻应用,不能真正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情况,我们探索构建实践课程体系。同时,面对缺乏理实一体化的教材和实训指导教材,教材内容陈旧,缺乏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教材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缺乏衔接等系列问题,加强与行业合作,力争编写相关教材。

体育保健专业以职业岗位核心能力为本位,与行业紧密合作,融合职业资格标准,以《运动解剖生理》、《中医学基础》、《运动康复推拿》、《运动疗法》、《物理因子治疗》专业5门课程建设为核心,以岗位能力课程为重点,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制定课程体系及课程标准。整合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资源,加强教学内容与工作实践的结合,力争实践课程体系的三个统一。一是课程体系与岗位工作任务相统一,以运动队康复治疗师和休闲会所推拿按摩师的职业岗位为依据,融入职业资格标准,确立以培养学生具有中级按摩师的知识、技能、创新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的课程体系,引导学生向高级按摩师、物理治疗师发展的培养目标。二是教学内容与岗位技能相统一,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岗位技能为依据,整合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满足岗位技能学习的需要。以技能学习项目带学习任务,实行小班现场教学,小组实训,融“教、学、做”一体化。三是教学场地与实训场地相统一,实施实践教学法,把教学场地与实训场地统一起来,注重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可以学习和训练的资源,使学生综合素质获得全面提高。

3.2 学工结合,实施一体化教学

高职教育的目的就是紧密结合行业产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高职学生能够融学习与就业一体,将学习目标与毕业时的就业目标要求相结合。要实现上述目标,满足学生自身职业发展和社会对学生就业需求,就要求进行高职教学方法改革,实施项目化教学,将学习与工作融为一体,并加强教学过程的考核,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体育保健专业以休闲会所保健按摩师和医疗机构康复治疗技士(师)的工作岗位能力需求为依据,融入行业职业资格标准,不断深化教学方法改革,使学生的学习和工作紧密结合。利用现有校内外较为完善的实训条件,针对学生的工作岗位,以运动康复推拿、理疗技术、运动疗法等核心课程的具体操过程为内容,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采用项目导向模式,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3.3 系所一体,共建校内实训基地

体育保健专业依托“系所一体”运行机制,专业与行业紧密合作,共建校内服务性实训基地。校内服务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但有助于学校充分利用行业的人力、设备、技术等资源优势,降低办学成本,而且提高了教师的“双师”素质,有助于更好地解决教学资源匮乏、教师“闭门造车”、“照本宣科”等问题。

体育保健专业根据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分层次、分功能、有重点的建设校内服务性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本着能够保证学生专业基本技能、岗位专项能力训练的目标进行建设,满足专业理论和实训课“教、学、做”一体化教学需要,形成具有教学、培训、服务社会及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的多功能的、开放型的实训基地。

目前本专业在校内建有“2+1”(两个中心、一个医院)实训基地。包括专业基础实训中心(建有1个解剖生理实训室和1个运动康复推拿实训室)、综合技能实训中心(6个场馆保健康复综合实训室)、体育康复医院(下设运动创伤科、按摩康复科、针灸理疗科等)。借助中央财政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通过购置仪器设备,增加实训工位数,提升教师能力,逐步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满足教学、实训、培训及为社会提供体育保健康复服务需要。

3.4 校企合作,完善教学质量监控措施

保健专业范文第4篇

[关键词]:技工 人才培养 瓶颈突破

公共营养保健专业是技工教育中的新兴专业,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从事一线营养相关工作的技术型人才。探索公共营养保健专业高技能型技工人才培养的制约瓶颈及突破成为了技工教育的重要研究方面。

一、公共营养保健专业的发展现状

2005年,公共营养师和营养配餐员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列为第四批新职业工种。截止到2005年,我国从事营养相关工作的人员数量不到4000人,而且基本上集中在医院和科研单位。但是,在很多行业领域例如餐饮、教育、医疗等方面都需要大量的专业型高技能营养人才,据估算全国的营养人才缺口高达400万。从2006年开始,全国很多技工院校相继开设“烹饪工艺与营养”“营养配餐”“餐饮管理与营养”等专业。而在此之前,开设营养先关专业的院校基本为本专科层次,培养的人才主要为理论型。2013年,营养相关的技工专业统一更名为“公共营养保健”专业。技工院校技能型营养人才的培养不同于本专科院校理论型人才的培养,无论是教育目标的制定、课程设置、专业发展、教育教学、师资和教学设施的配备等方面都需要树立鲜明的技工教育特色,并且还要采取手段不断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适应岗位需求。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显现出了不少的制约瓶颈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

二、公共营养保健专业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制约瓶颈

1.课程设置落后于社会需求

到2006年以前,我国开设营养相关专业的院校几乎都为本科和专科层次,主要致力于培养理论型人才,造成了长期以来该专业理论性过强,技术优势不明显。而技工院校营养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参考本专科院校的经验,使得理论课程比例过重,实践课程主要开设大学营养专业的实验课程,根本无法适应社会上的一些岗位需求。有部分院校积极探索开设特色突出的实践课程,但是由于历史教学经验少,也无法形成体系。由于技工教育更偏重于实践,对社会需求的满足度比本专业要求更高,目前的传统型课程设置已无法适应教学,课程改革迫在眉睫。

2.教学资源配备有限造成教学质量差

由于公共营养配餐专业是新兴专业,所以主要的教学资源都是从其他专业挖掘过来的,造成了配备有限。由于是新兴专业,学校配备的教师长期以来只是在学校工作,对营养专业学生工作岗位的需求以及工作单位的了解极其有限,造成了教学与实习工作的脱节。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和岗位需求的知识不匹配。

3.就业岗位多样性使得教育目标不明确

由于营养涉及的行业面广泛,导致该专业学生就业可涉及14个行业,60多个职业,就业岗位的多样性是其他任何技工专业都无法比拟的。技工教育一般的培养时间是3~4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培养出适应各行各业的高技能“千手观音”是非常困难的。这就导致了该专业的教育目标不够明确,无法准确定位学生的职业培养目标。造成了学生在校期间学到的知识多而杂,“样样通样样松”,专项实践技能不够突出,满足不了企业的岗位需求。

三、公共营养保健专业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突破

1.以技能型培养目标为导向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加快新型教材建设步伐

公共营养保健专业课程设置必须兼顾理论性和实践性,理论知识要系统,实践知识要适应社会需要。传统的本专科营养理论课程同实践操作联系较为密切的部分如烹饪营养学、中医食疗、药膳保健学、医学营养学等应进行保留,理论化程度以及深度较高的教材例如临床营养学、基础营养学等可以删除,因为技工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实践课程开设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就业市场方向,如烹饪类院校可以开设点菜员培训、药膳制作、酒店菜单设计与配餐等课程;而食品类院校可以开设食品营养分析等课程,医学类院校可以开设特殊人群营养配餐等课程。

2.以资源有效整合为方向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设施科学规划

尽管公共营养保健专业的教学资源配备有限,但是我们可以采取有效的资源整合手段来确保教学资源的充足。可以进行校企合作,整合利用企业资源,积极开拓实验基地和师资培训基地。将学生的实验实训课堂搬到企业,将教师的业余时间充分利用到企业,构建校企双赢的产学研平台,丰富教学资源。

3.以素质培养和职业能力培养相结合为依靠制定切实可行有效的教学计划

新型的技工人才应当兼素质、技术、能力等于一身,公共营养保健专业应该立足于全面素质培养和职业能力培养的结合。该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也要紧紧围绕这两个方面展开。即使学时数量有限,技工教育的基础课程是必须要开设的。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则体现在专业理论课、专业实践课等方面,这两个方面课程的开设要尽可能地建立在社会调研的基础上。积极收集学生在岗位工作中的反馈信息是制定切实有效教学计划的前提。技工院校应该要求实习生填写调查表,积极做好实习鉴定和工作总结,获得岗位需求的一手资料,并且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计划。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专业课程的开设可以采用“选修课”制度。

保健专业范文第5篇

摘 要 在体育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对体育保健学进行课程改革,通过对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举措与方法。

关键词 体育教育专业 体育保健学 应用型人才 课程改革

近年来,为顺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高校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已发展至大众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成为社会对高等院校本科教育的新要求。应用型人才是指相对于理论型人才而言的掌握直接应用型知识和具有具体实践能力的人才[1]。为加强黄淮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2014年申请了相关课题,经过课题组一年多的教学实验,对体育保健学教学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有了新的体会和看法。体育保健学对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学生培养的视角,以黄淮学院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为例,对体育保健学课程改革的有关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和分析。

一、通过教学研究促进课程发展

(一)体育保健学课程的特点

黄淮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就业能称职、创业有能力、深造有基础、发展有后劲”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体育保健学课程是向学生传授保健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它对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为学生走上体育教学、大众健身辅导等岗位做足充分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储备,从而更好的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二)教学内容

要培养熟练掌握体育教育方法、健身指导与服务的应用型人才,制定教学大纲时必须考虑教学内容无疑是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用得上的知识。现在经过几年的探索,黄淮学院体育系重新修订了2013版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大纲。新教学大纲中指出掌握健身指导与服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是学校培养人才的要求之一,删去了一些内容,保留了不同人群的体育卫生、医务监督、运动损伤、运动按摩和运动康复五大部分,将医疗体育变为运动康复,原先的医疗体育侧重于医院的康复治疗,运动康复侧重于亚健康人群的运动锻炼。

二、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工作在确定了教学目的、任务和内容后,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就成为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方法。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密切联系、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教学方法是整个教学整体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着教学工作的成败。

(一)案例教学法

体育保健学是运用现代医学保健知识和方法,对运动者进行医学监督,以达到促进身体生长发育,增进身心健康、防治运动性伤病并促进运动能力的提高的重要作用。运动性疾病包括运动型腹痛、晕厥、痉挛等。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对某一疾病形成一个生动全面的印象,便于记忆。例如运动中扭伤踝关节后,病理、处理和康复。目前,毕业后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用人方希望招到人可以直接用,因此,在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二)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文字、图片与音响有机结合在一起,共同参与教学过程。运用多媒体手段实施教学和案例教学一起,多种信息输出方式结合,能够营造更加真实的教学情景。口头和挂图讲解是一种直观、静态的展示,不够生动,像体育保健学这种讲解运动的学科,动态展示效果更好。可以使用图片、动画、录像等载体来体现教学内容,使教学形式更加活泼,缓解了课本授课内容多而课时少的矛盾。在运动按摩使用多媒体教学法,可以播放各种按摩手法视频,帮助学生更直观了解按摩技术。

(三)网络教学模式

网络教学改变了以往的教学形式,教师可以在网上建立课程网站,把各类体育保健学资源共享。学生可以在网上做题和提问。增加技能录像内容,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其他学校优秀教师的慕课、微课等形式的教学体验活动,进而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构建和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

三、转变教学评价体系

改变学生成绩评价体系,增加期末成绩中实验成绩和课堂表现所占比例。实验成绩占30%,课堂表现占20%。体育保健学这门课程的实践内容较多,比如急救,运动按摩,需要认真学习掌握。学习成绩的检查与评定是测试教学效果,对教学工作进行平衡的一个重要部分。检查和评定成绩,可以督促和鼓励学生复习功课,促进知识的系统化和内化,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对课程的掌握程度,使教师获取教学情况的反馈信息,现在体育保健学考核通过评价体系的改变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对应用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推动体育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进行体育保健学的课程改革建设,在课程特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方面进行研究,同时积极申请课改课题,以研究促发展,既提高了教学科研水平,也提高了本专业建设水平。

基金项目:黄淮学院2014年度教育教学改革校级项目。项目编号:2014XJGLX0206。

参考文献:

[1] 梁宏,原松梅,武高辉.美国高校本科生培养模式及其发展趋势[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2):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