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熔覆技术

熔覆技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熔覆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熔覆技术

熔覆技术范文第1篇

本文从大型设备检修实际案例进行了激光熔覆技术的介绍,对同类型的设备检修有着较强的借鉴作用。

In this paper, the laser cladding technology introduced from the maintenance of large equipment case, has a strong reference to the maintenance of the same type.

关键词:汽轮机;激光熔覆

中图分类号:TK26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唐钢炼铁厂10#汽轮发电机组由于调速汽门不严,打闸停机后,调速汽门仍有蒸汽进入机组,致使转速上升,最高到4900rpm,不得不破坏真空,迅速关闭主汽门,才能将转速降下而停机。如果不及时破坏真空,转速将失去控制,严重的将造成飞车等严重设备事故。同时,机组启机时调速系统基本失去作用,转速无法控制,冲转时无法按照升速曲线进行暖机,只能采取用主汽门旁路门手动升速的方法奇迹。即升速时将一道主汽门全开,二道主汽门全关,缓慢打开二道主汽门旁路门控制转速上升。这种升速方法完全依靠职工手感和经验,转速虽然能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但由于定速并网需要转速稳定在4340rpm,而手动升速很难将其控制在一个稳定值上,故并网时需要反复调整转速,造成发电机并网空难,同时机组存在设备安全隐患。

二、设备故障原因

为保证机组稳定运行,经生产科、设备科等相关科室协调后,机组于2013年3月20日利用2BF定修时间停机检修。

机组调速汽门解体检查发现,在其中一个组合阀碟的中心阀碟密封处有一不规则硬物,致使中心阀碟无法正常关闭,致使阀碟与阀座密封面均出现凹痕,造成进气量不能有效控制,导致机组无法正常启、停机。

三、确定检修方案

方案一:更换阀碟与阀座

现状:1.库存无备件。

2.检修难度大,需返厂(广汽)更换。

3.返厂设备较大,运输困难。

4.返厂更换时间长(约10天),将严重影响我厂发电效益。

5.返厂更换所需备件费、运输费等费用车间无力承担。

结论:此方案不可行。

方案二:利用唐钢机械装备公司现有激光修复技术检修

现状:1.激光修复设备拆卸、移动、安装便捷。

2.检修时间较短(约3天)。

3.损坏部位(设备)无需拆卸,在线修复。

4.修复后设备可保持原有性能。

5.大大降低检修费用,且提高我厂经济效益。

结论:此方案可行。

四、激光熔覆技术

激光熔覆技术是指以不同的填料方式在被涂覆基体表面上放置选择的涂层材料,经激光辐照使之和基体表面一薄层同时熔化,并快速凝固后形成稀释度极低并与基体材料成冶金结合的表面涂层,从而显著改善基体材料表面的耐磨、耐蚀、耐热、 抗氧化及电器特性等的工艺方法。

五、制定检修工艺方案

阀座检修方案:

1.激光熔覆设备运至检修现场,并进行接线、定位。

2.用白布堵塞阀座进汽孔、上部并放置软白面,防止金属粉末及杂物进入机组内部。

3.阀座除锈、除油、砂纸打磨。

4.根据阀座材质(15CrMoA-5)配置激光熔覆金属粉末。

5.开始现场激光熔覆,设备功率1000W,速度1.2m/min,轨迹为圆弧形,熔覆厚度单面0.7mm。

6.熔覆完成后,用铣床进行粗加工熔覆层。

7.根据阀座弧形角度数控车床加工铸铁研磨试件,并进行精研磨阀座。

8.探伤,检查熔覆层内有无气孔等缺陷。

9.检验、验收其结构尺寸及密封效果。

阀蝶检修方案:

1.阀蝶除锈、除油、砂纸打磨。

2.根据阀蝶材质(25Cr2MoVA-5)配置激光熔覆金属粉末。

3.阀蝶固定,开始激光熔覆,设备功率1000W,速度1.2m/min,轨迹为圆弧形,熔覆厚度单面1.5—2.0mm。

4.将阀蝶熔覆层进行数控精加工。

5.探伤,检查熔覆层内有无气孔等缺陷。

6.检验、验收其结构尺寸及密封效果。

六、修复前后对比

修复前 修复后

七、修复方案的优越性

1.时间方面

如果损坏设备部件返厂更换,则时间长达10天左右,而此修复方案时间仅为3天。

2.费用方面

(1)经济效益

10#汽轮发电机组功率为25MW,如果损坏设备部件返厂更换,时间按10天,费用按0.5元/度计算,则直接影响我厂发电效益300万。

(2)备件费用

更换全部阀座及阀蝶,费用约为1.5万元。

(3)运输费用

约为3万元。

激光熔覆费用为15万元。

此次激光熔覆为我厂节省费用为:300+1.5+3-15=289.5万元

八、修复后机组的运行状况

调速汽门检修后,机组启机正常冲转,调速汽门能够在调速系统的控制下缓慢打开,中控室内用调速系统对机组转速进行控制,按照正常的升速曲线进行启机(600rpm暖机10分钟,1400rpm暖机30分钟,4340rpm定速),每个转速节点均能保持转速稳定,不仅保证了机组的正常暖机,且机组并网时,能够稳定维持4340rpm转速,为并网创造了良好条件。

机组打闸停机后,调速汽门能够迅速关闭,机组转速缓慢下降,正常停机。不会出现打闸后转速迅速上升的现象,避免了因汽轮机超速对机组产生的严重损伤。

九、结束语

熔覆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机械制造 再制造 机床修复技术 激光熔覆

中图分类号:TG50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1(a)-0000-00

1 再制造技术理论概述

1.1 表面修复再制造技术

表面修复再造技术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中,其是再造技术的重要内容,将机械上因氧化、腐蚀、刮伤、磨损、变形等因素而失去原有性能的零部件,采用先进的修复再造技术对其修复再制造,进而降低机械制造中的投入成本。通常来说,对失效的零部件进行表面修复再制造具有诸多优点和好处,比如减少原材料及新备件的消耗,对零部件性能的优化和提高,解决无备件问题等。

在实际修复再制造中,并非所有零部件均适用与此,可用于表面修复再制造的零部件需满足以下条件:①对零部件的表面修复再制造成本要明显低于更换新部件的成本;②修复后的零部件在性能的各参数上满足实际需求;③修复再制造后的零部件寿命周期要满足生产需求;④修复再制造的过程要满足环保要求,真正实现绿色制造。修复方案的选择需要结合机械零部件的实际情况,通常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①修复再制造技术工艺对零部件材质的适应性;②可修复的厚度;③修复覆层与基体结合强度;④修复拥哪湍バ浴

1.2 表面修复再制造技术在机床修复中的应用

表面修复再制造技术的诸多优点使其在机床修复中被广泛应用,而应用的范围通常包括机床导轨、变速箱轴承孔、油泵柱塞轴、主轴轴承、滑动配合面等磨损。衡量机床表面磨损失效且需修复再制造的标准通常包括:①机床随能正常工作,但部件性能损坏超过规定标准;②机床零件严重失损且无法正常工作;③机床零部件完全不能工作。从表面修复再制造技术在机床修复中的实际应用来看,表面损伤失效主要包括磨损失效与腐蚀失效两种因素。对机床表面修复再制造的原则需兼顾性能原则与经济性原则,其技术路线如下:①机床修复再制造可行性评估报告;②机床修复再制造目标确定;③机床修复再制造技术的设计;④机床修复再制造的工艺设计;⑤机床修复再制造的质量控制与检验;⑥技术培训及配套服务。

2 激光熔覆修复技术

激光熔覆是实现表面修复再制造的重要技术之一,用于零部件表面修复中具有突出的优点,能够使零部件获得性能更优的熔覆层,使其更加耐磨、耐腐蚀、耐高温等。激光具有其独特之处,可使其能够通过一系列光学系统作用聚焦成极细的的光束,进而使其在光斑附近产生极大的能量密度,可在短时间内将物质熔化和气化,最终达到加工目的。激光熔覆正是基于激光这一特性而发展出来的一种先进的表面修复再制造技术,利用高能激光束本身的高能特性将零部件表面快速熔化而凝固成一层具有耐磨性、抗氧化性、耐腐蚀性、高耐热、高强度的覆层,进而达到零部件表面修复的目的。按照激光熔覆合金材料的供应方式,激光熔覆修复技术可以分为两种,即预置式激光熔覆与同步式激光熔覆。

3 机床导轨表面激光熔覆修复技术

3.1 常用的机床导轨表面修复技术

机床导轨作为机床的基准部件,为机床各类功能的顺利实现提供了牢靠的基础,在机床加工中,切削负荷所产生的往复叠加力往往会对导轨表面造成磨损、划伤等缺陷,进而应先零件加工的精度和尺寸,因此这就需要进行机床导轨表面修复再制造。在机床导轨表面修复的实际运用中,喷焊、电刷镀修复、电弧焊是常用技术,但其对铸铁导轨表面有一定的局限性,容易产生咬边、裂纹、变形等问题,而激光熔覆修复技术则可以成功的避免这些问题,使熔覆层与基体结合更牢固,而且在修复后的耐磨性、耐腐蚀性、抗氧化性、抗高温性能等方面具有优化提升效果,进而使其使用寿命得以延长。

3.2 机床导轨激光熔覆修复方案

对于机床导轨表面激光熔覆修复,可采用激光熔覆修复的一般工艺步骤,即粉末材料选择、设备选择与工艺规程制定。在激光熔覆粉末材料的选择上,对比铁钴镍基合金粉末特性得知,钴基与镍基的自熔性好,铁基自熔性与抗氧化性差,但成本低,镍基不耐高温,但耐腐蚀、耐磨性强,韧性好且抗氧化,钴基成本较高,但耐热震、抗蠕变、耐磨耐腐蚀。针对本文的机床导轨表面修复,选择含Ni、Cr、Si、B等元素的镍基自熔性粉末作为激光熔覆材料,可获得无裂纹、组织致密、无气孔夹杂塌陷、硬度高且耐磨耐腐蚀的镍基涂层。在材料选择确定之后,结合实际实验目的和需求,本文选择德国IPG公司生产的光纤激光器配备日本川崎激光加工机器人等其他辅助设备组成光纤激光修复成套设备。机床导轨激光熔覆工艺规程为:工况分析工艺准备与检验工艺实施熔覆层检验熔覆后机加工成品检验。

3.3 光纤激光修复成套设备

为了使本文的修复实验操作简单方便,且能够实现快速修复,提高修复效率,光纤激光修复成套设备及参数如下:①光纤激光器,规格YLS-2000,符合我国用电标准,配备各种借口,可实现激光器的远程控制及系统的集成控制;②激光传输系统,配有一根光纤,可弯曲半径最小200mm,具有自我保护功能,确保操作安全;③激光熔覆加工头,实现光纤传输激光的准直、聚焦;④机器人系统,日本川崎R系列,Kawasaki RS20N,包括机器人本体、外部I/O设备、示教盒、机器人控制柜、供电电缆;⑤送粉器系统,型号为DPSF-3,配备侧向送粉喷嘴及调整机构;⑥冷却系统,全自动控制运行方式,提供循环用冷却水,具有多项安全保护功能;⑦笔记本电脑,安装机器人相关驱动程序。

3.4 机床导轨光纤激光熔覆步骤

本文主要针对某深孔钻镗床的导轨运动段磨损处进行激光熔覆修复,修复的步骤可大体分为前期准备阶段、激光熔覆工艺实施阶段和后机加工阶段。在准备阶段,需对机床导轨激光修复工况进行分析,了解工件材质,明确熔覆位置、尺寸、形状及工艺性能要求,并制定详细的激光熔覆修复方法;在工艺实施阶段,按照具体要求将设备成套组装并打开控制开关,然后加冷却水并设定水温,低温水范围5-20oC,常温水10-35oC,之后对设备抽气与充气,本次加工采用氮气;接着进行机床导轨表面修复AS程序编程,设定本次加工的标准参数,最后启动程序开始激光熔覆修复工作。在机后加工阶段,对熔覆层进行检测,并对导轨表面进行加工处理,包括光洁度打磨等。

4 机床导轨光纤激光熔覆修复结果

机床导轨激光熔覆修复之后,经检测导轨多项机械性能有很大提高,其磨损处涂覆的3处合金熔覆层平均硬度达到HRC55,便面变形量小,耐磨耐腐蚀性、抗氧化性、耐高温性能等大大增强。实验说明利用光纤激光修复成套设备对机床导轨磨损面进行修复再制造的工艺方法具有可行性,且发展前景可观。

参考文献

[1]赵文强,苗鸿宾,江敏.机床导轨激光熔覆修复技术的研究[J].制造技术与机床.2012.12

[2]涂志强.激光熔覆与再制造过程中的三维模型重构[D].上海交通大学.2013.1

[3]常成,刘建永.激光熔覆技术及其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16.2

熔覆技术范文第3篇

一、选择优良品种

1.永泰芙蓉李

果实扁圆形,果顶平、微凹,梗洼浅,缝合线稍深而明显,完熟期果皮紫红色,上覆果粉;平均单果重40~70克,最大果重约150克,平均纵径4.4厘米、横径5.2厘米;果肉深红色,肉质致密细腻,甜酸适口,具水蜜桃香味;核小,平均重1.48克;果实可食率为98.2%。

2.宁冈芙蓉李

果实扁圆形,果顶平、微凹,梗洼浅,缝合线稍浅而明显,果皮紫红色,上覆蜡粉,外形似苹果,又称苹果李;平均单果重100克,最大单果重180克;果肉红色,肉质致密。

二、园地建立

1.园址选择

选择冬季最低温不低于-6℃,开花期(2月中旬)气温应高于-0.5℃,交通便利、光照充足、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排灌方便不积水的山地或农闲荒地(平地或梯田)建园为宜。

2.苗木选择

一般选择桃砧的嫁接苗,苗木必须根系完整、细根多,茎干健壮(干粗0.5厘米以上),芽质饱满充实,节间均匀,苗高0.6米以上,无检疫对象和严重病虫害的芙蓉李树苗。

3.苗木定植

芙蓉李树苗在东留地区的栽植时期以11月至翌年2月底,即落叶后至萌芽前栽植为宜。种植前苗根要蘸泥浆,种植时要舒展根系,压紧李苗根部土壤,浇足定根水,树盘覆盖稻草,保持苗木直、中、紧、浅。定植后要及时解膜,定干高40~50厘米,上留20厘米整形带(共留60~70厘米),整形带内留饱满芽,及时抹除不充实芽,以利于幼苗成活。

三、整形修剪

1.整形

按自然开心形整形,即于60~70厘米处定干,从剪口下整形带内的新梢中选留3~4个生长健壮、方向合理、夹角较大的新梢作为主枝,疏除或短截生长旺盛枝;当主枝长至0.6~0.8米时摘心,促生侧枝;在主枝两侧和前上部3个方向相距10~15厘米处各选留1个生长健壮的枝条培养为第二级主枝,其余的侧枝全部疏除或短截;然后按同样的方法在二级主枝两侧各选留1个主枝为第三级主枝。这种整形过程一般需要2~3年完成。

2.修剪

夏季修剪:一般修剪3~5次。第一次在开春萌芽时进行,抹掉生长方向不佳的芽和双芽中的弱芽;第二次在谢花后,结合疏花,疏去过密的枝条;第三次在果实核硬后,对旺盛生长的枝条进行短截,促发副梢,增加结果面积;秋初和秋末,对过多的副梢进行回缩或疏剪,对长果枝进行摘心,控制其生长,促进花芽分化。

冬季修剪:在夏季修剪的基础上做补充修剪,维持树形,保持好各级枝条之间的主从关系,调节好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

四、土肥水管理

第一年:苗木成活后,3―5月,每隔10天浇施一次腐熟的稀薄人粪尿或1.0%~1.5%的尿素溶液;6―8月每隔20~30天施一次三元复合肥,每株用量0.10~0.15公斤;进入秋季后,要做好果园土壤的深翻和改土工作,并结合深翻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同时还应做好果园的间作、套种和除草工作,提高土地利用率。第二年:3―6月,每月施肥一次,以氮肥为主,适当配施磷、钾肥。秋季结合深施有机肥进行耕翻改土,其间还必须做好果园的间作、套种,并做好除草和干旱季节的树盘覆草工作。第三年起,每年施肥4~5次,其中追肥施用3~4次,施基肥1次。

五、虫害防治

常见害虫有蚜虫、桑白蚧、红颈天牛、梨实蜂、梨小食心虫、红蜘蛛等。桑白蚧,在冬、春季雌成虫产卵前可用硬毛刷刷枝干上的虫体;红颈天牛,利用成虫午间静息枝条的习性,将其振落捕捉。化学防治常用药剂有5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50%马拉松乳剂1000倍液、20%杀灭菊酯乳油4000倍液、20%三氯杀螨砜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用药原则为每隔10天左右喷1次,连喷3~4次。

熔覆技术范文第4篇

目前,射频技术已应用到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亚洲等39个国家,有大量文献报道,证明B-RF技术可以拉紧面部松弛的皮肤和皱纹,包括:前额纹、眉间纹、鱼尾纹、眉下垂、上下睑皮肤松弛、鼻根横纹、颧部皮肤松弛皱纹、口角两侧皮肤下垂样囊袋、口周垂直纹、耳郭前下皱纹、颈部横纹等。同时也有报道B-RF技术还可以减少身体其他部位的皮肤松弛和皮纹等,且年轻人效果比较明显。与前几代治疗面部皮肤老化、皱纹的光疗技术相比,B-RF技术有效解决了前几代产品中出现的治疗范围、治疗效果及治疗方式的缺陷。

1 B―RF技术的原理及生理效应

1.1 B-RF技术的原理:B-RF也称为射频电流,它是一种高频交流变化电磁波的简称。每秒变化小于1000次的交流电,称为低频电流;大于10000次,称为高频电流,复合射频属于高频电流。B-RF电流是受电阻的影响而转化为热能的,因此它与激光、IPL等以光能转化为热能的机理不同,而由此产生的热能治疗效果也不同。

1.2 B-RF技术的生理效应:人体是一个导体,其中水约占体重的60%~70%,许多元素是以离子的形式存在于水中,因而人体内部导电能力较强。当人体成为电路的一部分时,就有电流通过人体,从而引起各种生理效应(包括热效应、刺激效应和化学效应),甚至损伤组织和器官。同样的电流强度,其频率不同将引起不同的生理效应。在某一电流强度下,电流频率大于100Hz,生理效应随刺激电流频率的增加而减弱。当电流频率高达1MHz时,刺激效应完全消失。频率低于50Hz的低频电流,刺激效应也减弱。50~60Hz的低频电流刺激效应最强,50Hz交流电的最低感觉阈值为0.5mA。

在一定的电压下,人体通过电流的大小取决于人体的阻抗大小,而人体的阻抗大小受以下因素的影响:①皮肤的条件:角质层厚薄、干湿度及粗糙程度;②电流的频率:在接触相同电流的条件下,电流频率高对人体的总阻抗小,电流频率低对人体的总阻抗大;③接触条件:接触松紧度、接触面的大小、接触面的清洁度及导电糊的存在;④其他因素:皮肤有无破损等。整个人体阻抗是一个非线性时变网络。外层皮肤导电能力很差,阻抗大小主要取决于角质层,与电流频率有关。皮肤潮湿或有污垢时将使人体电阻大大降低。人体内各种组织的导电能力较强,呈现的阻抗很小,但又各不相同,主要取决于它们的含水量和相对密度。例如:肌肉、脑的含水量较大,阻抗就小;而腱和腱鞘、骨的含水量较小,则呈现的阻抗就大。腱和腱鞘是不良导体,脂肪和骨骼是最差的导体,而决定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是皮肤的电阻。

2 B-RF技术的临床特点

临床特点如下:①治疗后立刻引起真皮胶原收缩,见效快;②治疗后效果持久,真皮胶原继续增生,多数可持续3~6个月,甚至达18~24个月;③可调控其真皮层受热的深度;④治疗后,患者无需休息、不影响工作;⑤可调控容量组织热量;⑥无创伤性的治疗技术;⑦经2次治疗后的效果比1次治疗的效果好,治疗间隔时间1~3个月,根据治疗面积的大小,每次治疗30~60min;⑧拉紧皮肤、减少皱纹,改善皮肤质地;⑨中、青年人疗效优于50岁以上者。

3 B-RF技术的临床应用

我们使用CHR-Ⅵ型复合射频除皱嫩肤仪(武汉春光医疗美容仪器有限公司与香港杰臣科技(中国)控股有限公司生产)治疗面部皱纹、皮肤老化等取得了满意效果。患者128例,年龄19~62岁,其中男18例,女110例,皮损包括面部皱纹106例(其中鱼尾纹49例,前额纹18例,鼻根横纹16例,口周及两颊部皱纹23例),表浅色素沉着22例。每次治疗操作一个部位10~15min,1次/天,连续治疗7天,30天后进行下次治疗。治疗一个疗程后,鱼尾纹基本消失,其他部位皱纹变浅,皮肤表面光滑、白嫩,患者满意,表浅色素沉着经3个疗程治疗后基本消失。

4 小结

采用除皱嫩肤仪系统治疗面部皱纹、皮肤老化等,操作简单、无副作用、安全性好、非创伤性,具有极好的长期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其疗效与能量及患者的个体感觉有关。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需操作者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操作技术水平,以期达到更好的疗效。

熔覆技术范文第5篇

1 服装的技术性

服装的缘起虽说是个谜,但原始的服装材料,如兽皮、树叶等遮体之物已被人们塑造成简单形态,披挂于身,可谓具备一定的技术性。在古代中国,几乎没有符合不规则人体的三维贴体成衣,人们习惯于穿着宽松蔽体的二维衣服,如长袍、马褂,即便如此,“结构”二字也渗透到了制衣过程中。盛唐服饰登峰造极,众所周知,绚丽的色彩,考究的结构,精湛的工艺,都显示了其超凡技艺。17世纪的欧洲,人们开始追捧合体成衣,以便凸显女性的曲线美,“结构设计”在成衣制作过程中便开始占一定地位。

服装发展至今,人们着装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遮体、保暖的范畴,审美、文化、时尚、科技、市场等因素都深刻地影响着服装设计的发展与进步。技术是实现服装艺术境界的阶梯,是将设计师灵魂附着于实物的渠道,是充分展示设计作品内涵和艺术风格的手段。

2 服装的艺术性

服装是一门艺术,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如若能沉睡一百年,醒来后只需翻阅百年问的服装杂志便能嗅探历史的变迁过程。能反应历史变迁的艺术品,其必定符合时代审美需求。

郭沫若曾经说过:“衣裳是文化的表征,衣裳是思想的形象。”完美的服装应该与身体相得益彰,表现人体,美化人体,是一种流动的艺术。所以一件成功的服装,不仅要求具备结构上的合体、舒适,同时也是文化与美学充分展现的集合体。国外很早就把服装作为一件艺术品来看待,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融入设计师的理念和灵魂,赋予服装鲜活的生命力。只有把艺术附加在作品上,作品才会有灵性,才更有价值,彰显品味,富有生命力。

3 服装设计中技术与艺术的交融

衣食住行,人之必需。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人作为历史大舞台的主角,审美、品位等也随之提高。为了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审美心理需求,艺术早已在不经意间渗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城市建设的建筑群体、景观设计,小到人们随身携带的通讯工具、水杯,甚至一件小小的饰品都洋溢着艺术气息。服装,集御寒、遮羞、装饰、舒适等功能于一身,是人的第二皮肤,与人们的生活接触十分密切,人们对其艺术性和技术性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从国内到国际,服装都是一个永恒的时尚话题,受很多消费者的追捧。

现在的服装已经由过去的单一性向多元化发展,消费者对外形的美观、内在的材料及结构要求均在提高,对设计师、生产商的要求日益苛刻。为了设计而做的设计,与其实用性脱节,不符合技术要求,将会被淘汰;高超的技艺,脱离了艺术的美化,将会失去灵魂。服装的艺术性是人类追求美的心理表现,服装技术性是其实物化的依托,因此两者缺一不可。所以说服装设计中应强调服装技术性与艺术性的相互统一、完美结合,这也是服装设计这一行业当前的发展趋势。

服装设计的三大载体:面料、色彩、结构,其均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与技术的发展。古有棉、毛、丝、麻,人们通过简单的加工,成纱、织布,进而成衣。时下纺织原料林林总总,纱线结构千变万化,织造工艺亦是多种多样,纱线、面料之色彩更是五彩斑斓。服装设计的这些先行保障无一不与技术紧密结合,又无一不与艺术结缘。优秀的设计,必须借助恰如其分的面料、色彩,以及精湛的工艺来实现。

从纤维到成衣的各个环节,点点滴滴都融入了技术与艺术,而最为直观的是服装的设计与工艺。依据设计,通过工艺,利用分割线、省道等结构要素将二维面料转化为美观、合体的三维成衣。服装上的分割线与省道是技术和艺术完美结合的典型手法,分割线及省道作用是省去面料浮余量,以便适合人体曲面形态和方便运动,应设在人体曲面曲率最大处,且需经过严密数据推理与计算;另外,分割线及省道设置的位置、线型、数量能直接引起服装造型效果的变化,其设计极具灵活性、创意性。服装不仅要合体与舒适,它还是审美的对象,是艺术精神的载体。每件服装从设计到版型,不简单是制版的过程,更是设计意图传达的过程,是品牌文化与版型文化融合的过程。一名优秀的服装设计师,必须具备把握潮流,精通艺术,了解工艺的能力;同样,一名优秀的版型师,必须具有精湛的技艺、时尚的品味和对流行的悟性。

服装艺术美的完美体现是建立在现代科技和现代工艺技术基础之上的,而服装技术是服装造型的手段,是服装设计表现的方法。服装技术不仅是简单的数据推敲与合体,同时也是设计师理念的传达。服装设计中艺术与技术息息相关,互相穿插,互相促进,只有熟练而准确地使用艺术语言和技术技巧,才能饱满地完成艺术作品的传达。

总之,服装制造中离不开技术与艺术,二者在整个服装设计与制作过程中并不是机械地被糅合在一起,而是在进行艺术设计时,需要技术设计的知识去验证、补充以及启发设计者的构思;在技术设计的过程中,要用艺术的感知、悟性去点亮、美化技艺。要做到服装艺术设计和技术设计的密不可分,牵强地拉扯、生硬地拼凑会适得其反。找到一个美的结合点,使艺术和技术设计产生共鸣,自然有机地融合,并同时得以升华,才能创作出兼具艺术美和技术美的服装作品。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表面工程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黑龙江省教育厅

应用激光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上海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