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团队职业化

团队职业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团队职业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团队职业化

团队职业化范文第1篇

关键词:职业化;手机分销;企业识别系统;团队管理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销售市场持续升温,手机分销企业的竞争也是愈演愈烈。各个手机分销企业采取各种方法开展竞争:争取优势产品、资源整合、差异化营销、拓展渠道、深化分销、增强客户合作关系等等。然而经过种种努力之后,彼此并没有拉开多大差距,没有一家企业真正的脱颖而出,成为手机分销行业的领军人物、标杆企业。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放眼各个行业中的标杆企业,与普通企业相比很大的区别就在于职业化。而职业化的表现很大程度又体现在人身上,因为人们了解你的企业里或者购买你的商品,都是通过你这个人了解某个企业或产品,而你这个人的表现影响着客户的决定。所以说“最好的的业务员不是推销产品,而是推销自己。”而如何推销自己的关键是什么?那就是职业化。恰恰在手机分销这个行业里缺乏的就是这种职业化。

我们把人们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谋生手段的工作叫做职业。职业化的内涵分为四个方面:

职业化的工作技能;职业化的工作形象;职业化的工作态度;职业化的工作道德

下面就根据以上四个方面具体说说在手机分销行业中应该怎样打造职业化团队。

一、职业化的工作技能――就是“干就有个干的样子”

1.任何一个部门或者岗位都要有必须具备的“能力(技术)”。当客户的知识、经验与需求超过我们的供给时,他很容易地就会放弃我们

我们探讨的是手机分销,而从事手机分销行业的基础能力就是掌握手机的参数和性能特点,除了掌握基础能力之外还应该掌握以下知识:手机的价格政策、手机的返利政策、手机的价保政策、手机的奖励政策、产品进销存管理、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物流管理、财务管理、市场推广等等。当和客户讨论某个产品的成本时,如果不能把所有涉及到的销售政策都计算在内,肯定不能得出产品准确的成本价格。如果客户计算出产品的成本价格和你计算的成本价格有差距,那你认为客户对你能有信任吗?

2.打造顾问式销售团队

所谓“顾问式销售团队”就是要做到以下几点要求:

(1)第一,从程度上来讲――客户不知道的,你要知道;客户知道的,你要知道的比他更清楚、更正确。

举个例子:现在越来越多的手机具有双麦克风,一般的客户不知道双麦克是干什么用的。稍微懂一点的客户知道可以起到降低环境噪音,提高通话清晰度的作用。但很少有客户知道双麦克风究竟是怎么降噪的。所谓“双麦克风降噪技术”是指通过技术处理,将外界的噪音消除。而在这之中的“技术处理”,就是内置的2个麦克风,一个稳定保持清晰通话,另一个麦克风物理主动消除噪音,通过收集外界的声音,进行处理后,发出与噪音相反的声波,利用抵消原理消除噪音。所以,客户不知道的我们知道,客户知道的我们知道得比客户更清楚更正确。

(2)第二,从范围上来讲――除了清楚自己的主营业务外,还要涉猎其它更多周边的知识。

举个例子:一般和客户介绍手机时只知道介绍手机本身的参数功能和特点。但随着手机的智能化,人们对手机的需求已经不限于手机本身的功能特点,介绍手机相关应用已成为更容易被客户接受的推荐手机的方法。而手机应用涉及到各行各业、各种各样的知识,这就需要扩大掌握知识、能力的范围。

(3)第三,从立场上来讲――你是要帮客户“买”东西,而不是要“卖”东西给客户。

怎么才叫帮客户“买”东西?帮人买东西一般要关注两个方面:买家的购买目的和真实需求是什么?还有他潜在的是要解决什么问题?很多业务人员都是把公司教给的非常死板的说法背给人家听,这样不会让买家觉得你是再帮他。客户想听的是指导性的建议,我们应该帮助客户达到他的目的满足他的需求。作为手机分销企业不是简简单单把产品信息和销售政策通知客户,然后让客户自己决定。而是应该提出建议帮助客户解决他的需求和问题。

(4)第四个要求:从效果上讲――你的客户永远是你的客户而不是一次的客户。

哪怕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咨询,他已经成为了你的客户。你都需要用全部的热情对待每一个需求和问题。不论订单是否达成、或大或小,你的客户是永远的客户而不是只来一次。

二、职业化的工作形象――“看起来像干那行的”

职业化的工作形象就是“看起来像干那行的”。客户往往从公司的招牌、地板、名片、员工着装和举止就大致可以对这家公司做出评价。在这一点上手机的销售企业明显要比手机分销企业做的好。消费者从手机卖场可以明确地感受到这个销售手机的环境、人员形象、素质都非常专业,从这里买手机很放心。而手机分销行业的销售人员还没有形成较统一的职业形象,给客户留下的专业感不强。下面就从企业整体和个人两方面具体谈谈如何塑造职业化的工作形象。

1.公司整体形象

塑造公司整体形象最直接的就是运用CIS(企业识别系统),CIS的作用不仅仅是区别你与竞争者表面的不同,更重要的是要体现你的公司的专业档次。企业识别系统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

(1)企业的理念识别

是一个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经营理念、经营信条、企业使命、企业目标、企业哲学、企业文化、企业性格、企业座右铭、企业精神和企业战略等的统一化。

(2)企业的行为识别

包括对内和对外两部分、对内包括对干部的教育,员工的教育(如服务态度,接待技巧,服务水准等),工作环境,废气物处理,研究发展等;对外包括市场调查,促销活动,,银行关系,公益性,文化性活动等、

团队职业化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等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团队

近年来,高校扩招导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十二五”期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了高峰期——年均毕业人数700万人,庞大的高校毕业生数量给劳动力市场造成巨大的压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日益凸显。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进程的加快,结构性失业问题日益突出,再加上很多毕业生不愿进入次要劳动力市场而宁愿等待主要劳动力市场就业机会导致的主动性失业,就业压力更是雪上加霜。一方面就业压力加大,另一方面,我国固有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模式使高校毕业生知识和能力结构与社会实践难以有效对接,使大学生就业能力欠佳。种种原因导致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近年来的一个社会痼疾,这一问题也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热点。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人以及其家庭,也关系到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人才资源配置甚至国家的和谐稳定。因此,加强高等学校大学生职业理想教育,帮助学生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已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并使之乐于从业的思想保证和前提条件。虽然全国范围内的职业生涯教育已经广泛开展,并且高校对于职业生涯教育日渐重视,并正在努力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指导理论及课程体系,并且各个高校在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方面也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国的职业生涯教育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表现在高校职业生涯团队建设日益成为制约职业生涯教育发展的瓶颈。因此,研究高校职业生涯团队建设存在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实践的解决对策,从而实现高校职业生涯团队建设的针对性、实用性、协同性非常重要。

一、高等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团队

1.团队。管理学家斯蒂芬·P·罗宾斯认为:团队就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为了特定目标而按照一定规则结合在一起的组织。张德认为,团队是具有相互补充的技能的人们组成的群体,团队中的成员彼此承诺为他们共同富有责任的绩效目标而努力。团队是一种特殊的群体:团队的绩效不但取决于每个成员的贡献,还应该产生团队共同的工作成果;团队工作的责任被视为团队共同的责任;团队成员的技能通常互补,他们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发挥作用,共同实现团队的目标。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就是一个人终生的工作经历,也是一个人一生中职业、职位的变迁及工作理想、人生目标实现的过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个体在对过去成长背景、目前资源条件和将来可能路径的主观和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的基础上,初步确定职业目标,并编制相应的行动计划,对每一个步骤的时间、顺序和方向做出合理安排和实践的过程。

3.高等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团队。高等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团队是指高等学校为了提升大学生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能力、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掌握科学规划职业生涯能力而建立的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科学指导和教学的由若干专业背景和知识经验的成员共同负责、成员间实现协同作用从而共同实现目标的群体。高等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团队有以下特点:其一,团队目标为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提升大学生对就业现实的认知能力、提高就业能力;其二,团队中各个成员应该实现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互补并在其各自擅长的领域发挥作用;其三,各个成员之间不能各自孤立地从事本领域的工作,而应该在团队中实现彼此之间的协同,从而产生知识的裂变。

二、高等学校职业生涯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素质参差不齐。职业生涯教学团队成员既要有很强的专业知识,又要了解学生的价值观、择业观、世界观和对成功的看法等。我国目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团队高素质教师严重短缺,成为制约职业生涯教育工作发展的“瓶颈”之一。很多高校的职业生涯教师仅由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和院系辅导员等组成,这种以兼职和业余成员组成的职业生涯教学团队使职业生涯教学缺乏系统性、专业性和质量保证。另一方面,从事职业生涯教学的教师的学历偏低、专业结构不合理,缺少系统的专业训练,这是造成职业生涯教学人才短缺的原因之一。

2.实践教育缺乏。缺乏实践教育,究其原因,团队中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向学生们传授的也只是书本知识,缺乏应用性。实践教育缺乏导致在课程设计上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授课内容单调乏味。职业生涯教学仅仅注重理论的介绍,缺乏对学生需求的分析,缺少就业应用性,与学生需求差距较大,造成学生的兴趣缺失;二是授课形式传统单一。很多高校的职业生涯教学仅采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缺乏互动和交流,远远满足不了大学生对自身职业问题的认知。

3.教师责任心不强。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不仅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职业生涯教育理论知识和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阅历,还需要其具备热心和奉献精神。但是由于有些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师缺乏对职业生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再加上学校对职业生涯教师缺乏相应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导致不少职业生涯教师责任心不强。

4.团队成员知识结构单一。为了更好地完成职业生涯教学和研究任务,高等学校职业生涯教学团队成员应该在知识结构上实现优势互补。但目前的状况是,多数学校的团队成员由两部分组成:从事心理学或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教师担任任课教师,学校团委、就业指导中心的教师以及各院系的辅导员参与教学管理与心理和就业辅导。在团队成员知识结构单一的背景下,成员之间无法形成优势互补,在对学生进行教学和辅导的过程中,也很难具备很强的说服能力。

5.团队成员各自为政。团队中各个职能的教师各自为政,缺少交流,更缺少协同。由于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团队的教师普遍为兼职教师,平时忙于各自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很少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上投入过多精力。因此,团队教师平时不能就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科研工作等进行研讨,导致了教师们各自的知识和能力无法协同,也无法创造出新知识,这是一种效率的丧失和知识的浪费。

三、高等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团队建设对策

高等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团队建设是推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组织保证。针对高校职业生涯教学团队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各高校应该采取积极措施,使高校职业生涯教学团队向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发展,从而形成一个高效、协同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团队。

1.加强教师的选拔和培训。除了吸收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心理学专业的老师积极参与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外,经过一定培训,热心于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其他专业教师也可承担部分教学工作。因此高校需要加大对以上教师的选拔和培训工作力度。

2.充分调动校内师资力量。充分调动校内师资力量,使职业生涯教育工作向全员化发展,从而利用各个有利时机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品质。由于辅导员和班主任能够直接接触学生,在做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工作时有着天然的便利性,因此除了发挥职业生涯教学团队专业教师在职业生涯教学中的作用,还要重视辅导员、班主任的作用,把他们纳入到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团队中。

3.合理利用社会资源。可以借鉴发达国家职业生涯教育的先进经验,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保证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团队邀聘专家学者组建和扩充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团队。为了保证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目的的实现,西方高校都非常重视高校内外部的沟通、协同、共赢,着力发挥各方的合力。如英国法律规定,相关社会各部门要为高校学生熟悉各种职业提供便利条件,各学校也注意在职业生涯教育方面获得家长的支持。我国各高校可以借鉴西方经验,聘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心理学专家、企业经理、成功创业的企业家及成功校友作为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团队的兼职成员,充分利用他们对职业和就业方面的认知和和实践经验,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切实提高职业生涯教育水平。

4.建立团队激励和约束机制。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团队激励和约束机制的缺失导致团队教师对教学效果关心程度不够,缺乏责任心,建立团队激励和约束机制迫在眉睫。首先,建立学生评教机制,使教师能够真正重视课堂教学和课下辅导的效果;其次,建立以团队为基础的激励机制,进行相关的绩效考评,对团队进行相应绩效奖励,一方面能够调动团队教师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能够实现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和研究能力的提升。

5.加强团队成员间的协同。团队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团队成员间拥有互补的知识和能力,从而可以通过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实现成员间的协同,从而实现整个团队知识和能力的裂变,增加团队知识和能力总量。因此,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团队应以拥有互补知识和能力的成员为先决条件,增加交流、合作,定期开展教学和研究讨论,增加彼此学习的机会,以实现成员间的协同发展。

高等学校职业生涯教学团队建设是解决当前职业生涯教育困境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通过对高等学校职业生涯教学团队概念和特点的剖析,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等学校职业生涯教学团队建设对策。

参考文献:

[1]史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M].第七版.孙健敏,李原,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2]张德.组织行为学[M].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团队职业化范文第3篇

1.1和谐向上的职业创新团队文化建设是团队发展的强大推进力职业院校通过统一的文化理念和共同的目标追求将团队成员团结在一起,提高了团队成员的信心和勇气,强化了其创新意识和团队意识,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在这样一种统一和谐的创新文化环境下,团队成员以团队的共同利益作为其行为依据,能够自觉遵守团队的各项制度要求,推进了团队的健康长效发展。此外,良好的创新团队文化还能进一步激发成员的创新热情,增强其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力,对其今后的就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和谐的团队文化能够增进成员的沟通与交流,提升团队执行力一支卓越的团队必定具有极高的组织力和执行力,能够保证其决策的顺利落实到位。良好的团队文化可以鼓励和引导团队成员积极沟通和相互了解,不断提升其执行力。一个健康发展的创新团队离不开各成员的努力和付出,只有各成员团结一致,奋发向上,攻坚克难,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团队的发展前景才是光明的,是有希望的。创新团队文化作为团队发展的精神支持,能够有效地增进各成员的交流与沟通,提升其执行力和协作沟通力,保证各项决策及时落实到位。

1.3和谐的团队文化是团队创新发展的源泉随着当前职业院校的日趋专业化、成熟化和稳定化,各职业院校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关注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并积极借助各种现代化信息平台加强外部交流与合作,以有效提升其科研发展水平,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在要想实现这一目标,职业院校必须立足其发展实际,优化资源配置,积极学习和借鉴其他院校的成功经验,建立健全创新机制,鼓励创新,创造良好的校园创新环境。而职业院校专业创新团队作为高职创新活动的主要力量,肩负着职业创新发展的重任,必须充分利用手头一切资源,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而在此过程中,和谐的团队文化为其创新活动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源泉,使团队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综上所述,创新团队文化是一种发展的文化,一种向上的文化,一种极具感染力的文化,它对于团队的管理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职业院校创新发展的原动力。

2创新团队文化建设的内容与目标

2.1团队精神团队精神是团队成员共同的价值取向和意识集合点,它彰显着整个团队的精神面貌和思想发展动态,是团队文化的核心内容。对创新团队文化建设而言,团队成员必须严格遵守其团队工作原则,以其实际行动践行其团队精神和发展理念,积极维护团队利益。团队精神可以将团队成员的力量集合在一处,使其形成一种合力,尽早实现奋斗目标。

2.2团队制度团队制度是约束全体团队成员的行动纲领和行为依据,各成员必须以此为依据,相互尊重和信任彼此,积极参与团队组织的各项活动,不断学习和充实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团队成员能够以大局为重,勇于迎接各项挑战和难题,同时还要主动关心和了解其他成员,团结一致,保持高昂的斗志和精神状态。另外,一个纪律严明、作风严谨、奋发向上的团队还必须要有一套系统完整的赏罚机制,保证组织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2.3团队作风有关研究结果显示,自由、开放、和谐、民主的团队作风更有利于团队组织的发展壮大。因此,职业院校在进行创新团队文化建设时,必须扬长避短,建立健全团队沟通机制,建立相关信息交流平台,使组织内部形成民主团结、活泼向上的工作氛围。在这样的团队内部环境下,各成员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有效地提升了其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各成员也更乐于交流其意见和建议,有利于个人创造性的激发。

2.4团队效率团队效率作为衡量团队合作能力和综合实力的主要标准,历来就是团队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因此,在开展职业院校专业创新团队文化建设时,职业院校必须以提升团队协作效率为重点,明确组织目标,合理分工,实行责任到人,划分责任范围。各成员也必须进一步强化其责任意识和效率意识,合理调整自身行为,并能够积极为组织建言献策,密切关注外部发展态势,定期收集和整理实时资讯,为团队的科学决策提供合理化依据。

3推进职业院校专业创新团队文化建设的对策

3.1积极发扬协作创新精神,鼓励内部合作职业院校可以通过宣传引导的方式鼓励各成员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合作,紧紧围绕团队项目合作目标,相互配合协作,少一点分歧,多一点理解和包容,积极发扬团队协作和创新精神,以期尽早完成任务目标,实现团队跨越式发展。

3.2建立健全成员沟通机制沟通不仅可以增进信息传递和交流,还可以有效地化解矛盾和误解,保障团队的高效运作。因此,职业院校必须进一步建立健全其成员沟通机制,实现内部信息资源共享和反馈,以保证其组织决策的高效性和科学性。此外,学校还可以定期召开一些主题座谈会,鼓励各成员积极沟通,并交换意见和建议。

3.3关心各成员的思想动态,及时帮助其解决难题职业院校可以针对其专业创新团队成员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管理对策,主动关心成员的思想动态和实际需求,关心其工作和生活,主动帮其分忧解难,使其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和关怀,从而更好地为团队服务。此外,学校还必须根据各成员的表现和特点为其制定专门的发展规划,更好地促进其长远发展。

团队职业化范文第4篇

2011年,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第六分院(以下简称山东六院)在医用工程设计业务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设计营业额近5000万元,人均140万元,这是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历史上首个单一生产部门年度营业额突破4000万的分院。这其中,省外项目收费占到分院年度总收费的80%。

——年度内参与的全国性工程竞标有9项工程投标中标,中标率超过50%,接受的委托设计项目超过300000㎡,全年完成报竣工程子项20项,报竣医用工程建筑面积598829㎡。

——报送的9项工程参加年度山东省优秀建筑方案评选,并全部获奖。

开拓进取,26个省市遍结硕果

据山东六院院长介绍,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致力于医用工程专项设计始于1988年成立的第四分院,而他当时作为一个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学生置身其中,直至2002年总院调整工作才转往第六分院主持工作。

十年来,和他的团队锐意前行,开拓进取,打破固有的保守经营理念,积极投入国内医用工程项目的竞争中,他们确立了以省外市场为主攻目标、以投标中标为主要手段的发展方向。

通过十年的艰辛努力,目前山东六院已在国内26个省市区参与和落实了众多医用工程项目的方案、规划、可行性调研、施工设计等工作,且每年的省外工程数目均超过全年总项目数量的80%,已经建成的以及正在设计、施工中的项目总数达到了200多个。

已经建成的项目包括: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外科楼;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房综合楼;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病房综合楼;

——易地新建的江苏宜兴中医院;

——内蒙自治区医院内科大楼、保健楼、门诊医技楼等等。

而当下设计、施工中的大型医用工程有:

——超十二万平方米的兰州总医院门诊医技病房综合楼;

——超十三万平方米的河北邢台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医技病房综合楼;

——超二十六万平方米的石家庄市中心医院新院区;

——超十一万平方米的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建项目;

——超十万平方米的广东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医技病房综合楼,等等。

“做好做强”,立足深化、细化、强化

山东六院的今天来之不易,面对成绩,面对赞扬,始终保持清醒。

他认为,国内卫生建筑设计市场逐步趋于饱和。改革开放30年,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提高,东部经济条件好的省份,县级以上医院的改造已经进入第四轮,近两年逐步向易地新建方向发展。省市级医院更是进入跨越式发展,中西部地区随着近几年经济发展以及国家政策的倾斜,医院建设同样也是呈现蓬勃发展的状态。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最强,只有更强”。认为,未来医院应该是逐步走向大型化、集约化的模式。与之对应,设计单位也应该不断完善自我,通过各相关专业的深化、细化、强化来适应这种需求,否则由于设计缺陷原因对整个项目的影响会随着项目的进展而显露无遗。

和他带领的团队十分珍惜总院在全国建筑设计领域的声誉,他们不断虚心学习、吸取总院内兄弟单位的成功经验。为了“做大做强”,他们在设计中不断地深化设计、细化设计、强化设计。为了做到这一点,他们与美国德夫(D&F)、加拿大DGBK设计公司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分院内建立了相对独立的建筑创作室和设计室,精细化分工,以老带新,以新出新,理论联系实际,研究与设计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随着设计总包模式的逐步推行,山东六院在保证总体设计的前提下,逐步建立医用智能化设计、医用净化工程设计、建筑精装修设计等部门,将原来需要分包或者专项深化设计的内容,通过自身专业细化达到设计延伸服务,使整个设计更趋连续和完善。

说:“我们还将组成独立的后期服务团队,把我们已有的地域跨度非常大的服务点串联起来,让大大小小的业主单位接受我们更专业、更周到的后期施工、运行服务。真正达到以医用工程设计为主,以专业深化设计、跨专业延伸设计为辅的大型综合卫生建筑设计团队。”

团队理念,内外交融、爱岗敬业

山东六院现有员工45人,可以说这是一支在医院建筑领域的新锐团队。

新——75%的设计师为年龄30~40岁的青年才俊。

锐——按注册分,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4人,一级注册结构师6人,注册设备、电气师6人;按职称分,工程技术研究员3人,高级工程师12人,工程师15人。

为了满足业务需求和市场拓展的需要,强调要不断吸收专业精英。他崇尚的理念是,内外交融,爱岗敬业。所有员工以诚恳务实的工作态度,通过网络、杂志、研讨会等形式,与业内管理、建设等方面人士进行交流、沟通、学习,掌握新的行业动态,总结吸收先进的医院设计理念。

团队职业化范文第5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集团化;现状;问题;对策

近年来,淮安市坚持以服务产业发展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引导,积极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之路,努力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

职教集团化办学总体情况

1.集团化办学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

集团化办学是发展职业教育的有效形式之一。它按照产业规律,将企业集团化经营模式引入职业教育,旨在依托行业,联系企业,加强学校和学校、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整合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推进职业教育做大、做强、做优。作为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和机制的重大创新,集团化办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有助于推进产教深度对接,缩短校企人才供需距离;有助于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实现集团内部学校、企业、行业等成员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有助于形成集群集约优势,提升区域职教整体服务能力;有助于深化校企一体办学,提高人力资源开发水平。职教集团化办学得到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推动公办职业学校资源整合和重组,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的路子”;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进一步提出,“支持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建设,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2010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把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作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项目之一。在国家政策的引领下,各地积极探索职教集团化办学的路径和模式,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建职教集团700多个,覆盖100多个行业部门,近2万家企业,700多个科研机构和50%以上的中职学校、90%以上的高职院校。职教集团化办学的规模效应不断放大,质态和效益也不断提高。

2.淮安市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取得长足进展

淮安市职教集团化办学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1992年到2001年,积极实施职教发展“2112”工程(全省到2000年新建100所、占地100亩、生源2000人的职教中心),初步构建市、县(区)职教中心集团;第二阶段从2002年到2007年,在两次全国职教工作会议的推动下,以产教合作为核心的行业型职教集团有了快速发展,区域型职教集团初具规模;第三阶段从2008年召开全市职教工作大会到现在。认真贯彻《淮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深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加大职教资源整合力度,全面推进集团化办学,促进职业教育集约发展、优质发展。总体看来,全市职教集团化办学呈现出这样的特点:一是规模明显扩大。市、县(区)以职教中心为龙头,建立了6个区域性职教集团;各重点职业院校以骨干专业为纽带、对接地方主导、新兴和特色产业,组建了行业型职教集团或协会26个、特色型职教集团或协会35个;全市职业学校参与组建的职教集团或行业协会14家。二是覆盖面广。目前,职教集团已覆盖全市8个主导和新兴产业、近50个行业部门、30多家企业,覆盖全部17所中职学校和4所高职院校、骨干和特色专业16个。三是类型多样。有以整合区域职教资源为主要功能的区域型职教集团,最典型的是盱眙职教集团,有以融合产教发展为目的的行业型职教集团,如以淮阴商校牵头的淮安建筑职教集团,有以地方特色产业为纽带的特色型职教集团,如中国淮扬菜职教集团。

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1.发挥行政主导作用,推进区域职教集团化重组

2008年以来,淮安市从整体提升职教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出发,加大政府统筹力度,加快职业教育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步伐。重点建设一批骨干示范性职业学校,并以此为龙头,组建区域性职教集团,走共建、共创、共融、共享的职教集约化发展之路。最成功的范例当属盱眙职教集团,集团成立之前,当地教育、劳动和其它部门都在办职业学校或行业培训,规模都不大,难成气候,难以满足当地产业快速集聚对技能型人才的大量需求。在此情况下,县委县政府果断决策,将县域内跨部门、跨行业的职教资源进行整合,组建盱眙职教集团,由县长兼任董事长,校长兼县教育局和人社局副局长。并迅速在县开发区的黄金地段辟出400亩地、投资3.6亿新建了与工业园融合、服务园区产业的新校区。组建职教集团的当年,办学效益就实现倍增,学校年招生3000人,年培训创利润达千万元。更可观的是,依托集团优势,筑巢引凤,吸引企业入驻12家,与县内外百余家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集团的外延进一步拓展,内涵不断丰富。盱眙职教的发展证明:加大统筹力度,整合职教资源,组建职教集团,是实现区域职教优质发展的明智选择和有效途径。目前,淮阴区、淮安区、涟水县、洪泽县、金湖县在当地政府的推动下,先后完成职教布局战略性调整,组建以职教中心为主体、校校联盟融合、校企携手合作的区域职教集团。区域职教集团化整合和运行,实现了职业教育的四个优化:一是资源优化。改变了过去多头办学、资源分散的状况,形成“握紧拳头发展”的格局。二是投入优化。改变过去政府多线投入、产出效益低下的状况,便于集中投入,实现办学效益最大化。三是管理优化。改变过去多头管理、无序竞争的状况,形成了“一个核心主体、一套管理班子、对外多块牌子”的集团化管理模式,管理效能明显提升。四是学校优化。这是上面三个优化的最终实现状态,目前,淮安市6个区域性职教集团旗下的主体校均创成省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并进入下一轮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创建序列。金湖、洪泽完成职教中心改扩建工程,淮阴区占地212亩、投入3.5亿元,淮安区投资占地320亩、投入3.2亿元的现代化新校区即将投入使用,区域职教中心的基础条件、办学功能进一步优化,作为职教集团的龙头作用进一步凸显。最近两年内,省委罗志军书记、省政府李学勇省长、毛伟明副省长先后视察盱眙职教集团,充分肯定了集团的办学模式、办学特色和成果。

2.加强政校行企合作,推动综合性职教集团建设

主动顺应淮安集聚提升的趋势,推动职教集团化办学由松散型向紧密型、由单一型向复合型、由政府主导型向多元合作型转变,积极推动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的综合性、“航母式”职教集团的建设。最具代表的是淮安市高职校职业教育集团。该集团是在市教育局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联合推动下、由淮安市高职校牵头、按照复合型模式建立的职教集团。集团的组建体现了运作的规范性,集团有共同遵守的章程,明确了参与各方的责、权、利;体现了参与的多元性,有市教育局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行政支持,富士康、达方、淮钢等24家区内外大中型企业和2个行业协会加盟,市内外19所中学、21所中高职和本科院校成为理事单位;体现了合作的紧密性,校际之间开展中高职衔接试点、联合办学、基地共享、专业互补等,校企之间借助淮安市高职校并入开发区、毗邻工业园区的优势,推进校企一体办学;体现了办学的针对性,集团主要服务集聚于开发区的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和现代物流等战略新兴产业。集团的成立将学校和企业作为利益共体有机组合,实现人才培养链、产业链和利益链的有效衔接,进一步推动区校一体发展,实现“三个零距离对接”:园区产业结构和学校专业结构的零距离对接,企业用人需求和学校人才培养的零距离对接,企业岗位技术标准和学校课程标准的零距离对接;也实现了“三个同步提升”:园区建设水平和学校基础能力的同步提升,园区产业规模和学校办学规模的同步提升,园区产业素质和学校办学质量的同步提升。淮安市高职校成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示范校,进一步提升了在集团中的示范、辐射、引领作用,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被省政府批准为“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既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形成有力支撑,也为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提供广阔空间和丰厚的试验土壤。

3.紧贴地方优势产业,组建淮安特色型职教集团

专业和产业是职教集团化建设的纽带。淮安市在全省率先提出并着力开展专业和产业结构吻合度调研,整个调研集中了教育、发改、经信委、人社等多个部门力量,深入学校、企业,历时一年,采集大量数据和信息,市、县(区)、校共形成20份翔实的调研报告,为全市职业学校专业调整、推进集团化办学提供了科学依据。我们积极引导全市11所省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3所国示范校,立足自身专业,对接地方产业,依托行业组织和覆盖行业的企业,组建或参与淮安特色的行业型职教集团,加盟或组建多种形式的行业协会。淮阴商校利用其烹饪传统强校的优势,牵头组建了“淮安餐饮职业教育集团”,鼎力等6家市区顶级酒店成为其主要成员单位。同时,学校作为苏北唯一理事长单位加入“江苏省餐饮职业教育集团”。餐饮职教集团的成立,为校企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推动校企合作开发淮扬菜品20多个、共同开发实训教材2本、共建8个校内外实训基地、合作培养中级以上烹饪人才300多名,学校参加首届江苏省厨师节暨第七届全国烹饪竞赛(江苏赛区)竞赛,获团体优胜奖,校企合作取得双赢。目前,全市围绕省级特色产业园区,已组建4个特色型职教集团,其中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淮阴商校参与组建中国淮扬菜集团,既促进了淮扬菜产业的发展,也提升了职业院校烹饪专业的建设水平。金湖的石油机械职教集团、淮阴区的现代农业职教集团、淮安区的教学具职教集团也初具规模。

4.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创新职教集团化办学模式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是实现产教融合发展、推进职教集团化办学的主要路径。近年来,淮安市依托各种形式的职教集团,政行企校一起发力,推动校企合作迈上新的台阶。一是加强校企合作制度设计,稳定职教集团内部的“联姻”关系。市教育局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制定《淮安市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组合评选标准(试行)》,从合作思路、合作基础、合作保障和合作成效四个方面构建了校企合作示范组合的标准体系,引导了校企合作的正确方向和实现路径。各职教集团还以章程的形式明确了集团内部校企合作的内容、合作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盱眙职教集团推出集团内部校企合作的“四项制度”,即组织引导制度、定期会晤制度、项目责任制度、督查考核制度,淮安中专校职教集团还建立了校企合作的奖励制度。二是建立校企对话协作平台,构建职教集团内部的“互动”关系。市政府搭台,举办职教区域合作(淮安)论坛,携手中西部百所职校和市内百家企业、职业院校,共同探讨职教跨区域合作、深化校企合作、推进集团化办学的新机制、新路径、新策略,努力构建政、校、行、企“共建、共享、共赢”的合作新模式。论坛在为校企合作带来探索性成果的同时,也带来了上百份校企深度合作的“签单”。市教育局连续举办三届校企合作论坛和校企合作现场会,展示校企合作成果,搭建校企沟通、对话、联系、互商、协作的平台,尤其是今年的盱眙现场会,既有职教集团运作模式下校企合作成果的多样、深度展示,还有极富借鉴价值的理论总结和探索,使与会者深受启发。三是创新校企合作发展模式,开创职教集团内部的“共赢”局面。在职教集团内部,关键要理顺的是校企关系,重点要创新的是校企合作模式。在推进校企合作的实践中,淮安的职教集团形成了自己的校企合作模式:订单培养。覆盖全市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的23家大企业与职业学校签订了培养协议,建立冠名班62个。引企进校。全市职业学校引进“校中企”13个,引进企业生产线21条,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26个。淮阴区职教集团整体引入金恒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和实习融为一体,收益显著。校办企业。与校外企业合作,或依托本校专业和人才优势,建立校内企业17个,变消耗性实训为生产性实训。企业办校。淮安华丰机械有限公司投资兴办华丰职业学校,实现企业技术、人才、设备资源和教学资源的完全融合,提高了生产和办学效益。股份合作。这种合作模式早在2006年由金湖职教中心率先尝试,校企以股份制的形式组建了小青青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目前市内这种模式试点最成功的一是淮阴商校,学校与中瑞教育集团旗下的华汽教育集团建立股份制合作关系,学校以场地、企业以设备和技术分别入股,共建了汽车维修专业和实训基地,当年招生400多人,商校实现了汽车维修专业零起点突破。另外一个成功案例是淮阴卫校,该校与上市公司迪安诊断采用股份制合作共建医药检测实训基地,学校以部分设备和场地入股,企业方以资金和大部分设备入股,建立实训基地,既供学生实训,又供企业对外经营,校企双方共同收益。这种股份制合作的优点在于明晰了职教集团内部校企双方的产权,构建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尊重了校企作为平等的利益主体的地位,更有助于实现校企合作的“双赢”,推动职教集团按照市场化模式运行。这种新型的合作模式,在《中国教育报》做过经验报道,得到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吸引全国不少职业学校前来学习取经。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对策

1.职教集团化办学面临的问题

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作为一种新型的办学思路和发展模式,仍处于探索中,与全国一样,淮安的职教集团化办学在发展中也面临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其中有一些是共性的,也有一些是个性的。概括起来主要有:

(1)职教集团还缺少整体规划和建设,与地方产业的契合度不高。

目前看来,全市的区域型职教集团还不够大不够强;行业型职教集团数量明显不足,与淮安目前全力培育的“4+2”(盐化工、特钢、电子信息、食品四大主导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为主的工业体系的对接度不高,对市内主导产业的支撑作用不明显,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类的职教集团也明显偏少。

(2)主体松散,结合度不紧,运转效能不高。

职教集团大多数不具备法人身份,实际上是各种利益主体的“独联体”式的组合,缺少法律效力的责、权、利的界定,往往是集而不团,运转效率偏低。至今,市内还有少数县(区)区域型职教集团内部学校之间还是一种松散型的联合,职教资源仍处于相对分散状态,没有通过集团达到有效整合,需要当地政府出面加以整合。

(3)体制机制尚未理顺。

职教集团作为一种松散型的、自愿组合的团体,身份比较模糊,难以有效地行使管理责任,往往导致凝聚力、执行力不强。集团内部的约束机制、决策机制、执行机制、保障机制、利益共享分配机制、监督考评奖惩机制、进退出机制等还需尽快完善。

(4)核心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是职教集团建设的根本问题、核心问题。实际看来,校企合作仍存在学校“一头热”,行业企业“一头冷”的现象,有些企业只是在职教集团挂个名,没有实质性合作项目,校企合作的形式有不少还停留在企业提供就业岗位、实习实训资源,学校承担企业的部分培训等浅层次上,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技术研发等全方位、深层次合作较少。

2.推进职教集团化办学的对策

职教集团化发展是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需要我们紧紧围绕淮安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创新思路,积极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新机制、新路径、新模式。

(1)进一步加强政府主导作用。

要加强政府对职教集团建设的统筹、规划、指导、协调、督查,将职教集团化办学作为推进产教合作的重点工程,纳入到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去,出台加快推进全市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引导职业教育集团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加强组织领导,在市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之下,成立一个由市发改委、经信委、教育局、人社局组成的产教合作协调小组,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职教集团建设,引导职业院校服务地方行业企业。

(2)进一步推进产教深度对接。

组织有关部门和职业学校,持续做好职业教育专业和地方产业吻合度调研,建立产业发展、人才需求预警预测机制,引导职业院校科学设置专业,适时调整专业。为加大产教对接的力度,提高职教集团的运转效能,建议由政府来主导区域型、行业型和特色型职教集团的建设。在做好产业和专业规划的基础上,重点建设覆盖我市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的行业型职教集团,集团包括行政主体:发改委、经信委、教育局、人社局和产业主管部门,学校主体:相关专业的中职和高职院校,企业主体:相应产业的企业,行业主体:相关行业协会。其中以专业实力最强的学校和最具合作实力的企业担任领头单位,由产业主管部门的负责人担任集团的理事长。当前重点围绕我市“4+2”产业为主的现代工业体系,整合政校行企力量,组建相应的行业型职教集团。要积极策应中国声谷――淮安呼叫中心的建设,建立中高职院校广泛参与的淮安呼叫中心职教集团。力求以集团化的有效组织来整体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

(3)进一步推动校企一体办学。

加强职教集团建设,重点是推进校企合作,政府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制定宽松灵活的政策,在职教集团实习实训用地、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鼓励并允许企业通过投资职业教育获得合理回报,对在集团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成员应予以激励性的政策减免和贷款优惠政策。创新校企合作模式,积极推广在已试点成功的股份制合作模式,推动职教集团按照市场化的模式运行。加快职教园区和产业园区一体化建设,在职教集团内部,建立一批贴近园区企业服务的新型工业园区学校,推动校企向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研发的更高层次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