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自己的家庭

自己的家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自己的家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自己的家庭

自己的家庭范文第1篇

暖男是如何培养的呢?懂得照顾别人,首先得懂得照顾自己呀。

很小的时候,小宝就会自己抱着奶瓶喝奶了,那时觉得挺好玩儿,每次都会趴在一边欣赏半天,觉得好神奇:这么小就会做事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宝什么事情都想干,越是不会做,越是想做,当然对他来说,做事就是玩儿,比如:拿勺子往嘴里舀饭就很好玩儿,看见大人吃东西就馋得吧嗒嘴,非要自己拿勺子吃,刚开始老是掌握不好节奏,勺子里的美味还没到嘴边呢就洒出了一多半,吃的没有洒的多。我也不着急,一边扶着他以防跌倒,一边抓紧时间吃饭,我就是那种孩子没吃饱自己先饱的妈妈,然后就可以比较从容地等孩子慢慢学着吃,接下来再打扫战场。

慢慢地小宝吃得就利索多了,两周岁就可以自己吃多半,我们只需帮着扫扫尾就可以,三岁以后差不多都可以自己吃好。小宝从小不挑食,尤其是和亲友一起吃饭的时候,看到我只给孩子夹夹菜,就自顾自吃起来,众人总是疑问:孩子这么小,会自己吃吗?我总是用骄傲的语气说,“我们小宝可能干了,早就会自己吃饭了”,小宝呵呵笑笑,吃得更欢。

偶尔看见同龄的小朋友让大人喂饭,他也会羡慕,要求享受。好吧,且答应一回,真喂起来故意打乱节奏,一会儿嘴里还有也紧着塞,一会儿假装没注意半天喂一口,一会儿想吃鸡蛋偏给夹肉,没吃完一顿呢,小宝就夺过碗勺,嘟囔着说:“妈妈喂饭不好玩,小宝自己吃!”估计儿子那小心眼里很同情那些被喂的小朋友,一会儿噎着一会儿饿着,还老吃不到自己想吃的东西,该多难受啊,嘿嘿。

从自己吃饭开始,穿衣服、收玩具,再大一点儿擦桌子、扫地、刷碗、叠衣服,在全家人共同鼓励和支持下,儿子一步步学会了自理,进而又学会干很多家务活。

这个时期的爸爸妈妈们千万别嫌孩子做事笨哦,包办代替或者催个不停都会挫伤孩子学习做事的热情。要知道啥事都是从不会干到会干,从不熟到熟练的,总得有一个过程,咱做父母的得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孩子慢慢学会。

鼓励孩子参与家庭事务,保护参与热情,会促进孩子生发出家庭责任感。比如:每日三餐让孩子挑选能够承担的任务,洗菜也好,刷碗也好,授予“小管家”或者“小能手”的称号,孩子是很乐意参与的,及时肯定孩子的劳动,会让孩子产生强烈自豪感,感到这餐饭有他的功劳,会吃得更香。

我和小宝经常玩“买菜”的游戏,事先我会圈定一个范围让他选择(范围就是他妈妈会做或能学会做的菜品,要不孩子选了咱又不会做可就出糗了),让小宝参与挑选、付款、提菜,而后择菜、洗菜、备餐等环节我都会让他出力,认认菜、递递钱、拎拎菜、拿拿洗菜筐、摆摆小座位、分分筷子和勺子,和妈妈在一起,孩子既有乐趣,又有生活体验,也很考验我的耐心。

自己的家庭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家庭投资 计划 问题

对于财富,我们不能只是停留在“想想”的层面。想要拥有更多的财富,想要过上更好的生活,对于具体的目标是什么,在什么时间实现这个目标,如何来实现这个目标,要形成一个计划

第一步:设定目标,先从脚下开始

“现实性”是制定理财目标首先要考虑的要素。无论什么样的目标,都要从自己现在的财务基础和能力出发。理财目标不宜制定得过高,脱离现实的目标只能增加自己的压力,目标也就不能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具体化”则是对目标的第二个要求。每个人都会对自己的未来抱有一些期望,但要想真正实现这些愿望,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把自己的目标具体地描述出来。像很多人都有成为“有车族”这个目标,但是如果你把成为有车族这个目标具体的描述为“在两年之内,购置一辆15万元的家庭用车”,实现起来目的性就会更强。

第二步:设定目标,兼顾现在和将来

有一位30岁的年轻妈妈抱怨说:“理财好像就是考虑孩子上学的费用,怎么样去买一个大房子,如何过上幸福的养老生活,好像所有的钱都应该为这些目标去储蓄,去投资,时间长了觉得这样的生活有什么意思啊,还不如该花就花,该用就用。”

其实,设定理财目标的初衷在于保证人们在生命的各个阶段都可以过上有品质的生活,有长远的目标固然是对的,但是因此而牺牲了现在的生活就不可取了。这就好比运动员在进行长跑比赛时需要绕着运动场跑很多圈,教练员不仅会告诉运动员,最终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成绩水平,还会为运动员制定出不同进程中的途中跑成绩目标。理财有时候也很类似于长跑,在长期目标中加入一些短期的理财目标,可以让你的收获更加富于幸福感,也减少了实现长期目标中的枯燥感。

第三步:制定目标,找到实现目标的方法

确立自己的目标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找到实现目标的途径,竭尽全力地付诸实施。因此,如果希望实现自己的理财目标,不妨就从目标的细化和分解开始做起,按期完成定额目标,也许你会发现很多看上去很遥远的目标实现起来也并没有多难。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担心的一项负担。有人计算,在大城市生活,大约需要积累2000万元的养老费。所以无论如何,养老已经是一个很现实、很重要的问题。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养老金筹备的重要性,要想在退休之后维持现有的生活水平,就必须及早建立起自己的养老账户。可是说归说,真正进行筹划的人并不多。为什么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大部分人觉得养老是一件遥远的事情,而要想保证养老生活的品质需要的“天文数字”也让他们无所适从。

养老费用成了一项沉重的负担,李先生为此很忧虑。按照他现在的收入水平,李先生依然觉得富裕养老离自己是遥不可及的。李先生家庭年收入能够达到20万元,除了要供房,要养车,要负担父母的一些费用,还要为儿子的教育作一些计划。按现在这种收入水平,要想在退休前积累起近200万元的养老费无异于痴人说梦。可是当理财师为李先生制定出养老金筹备的定期定额投资计划时,李先生感到有了希望。理财师告诉李先生,如果从零开始的话,他每个月大约需要投入3400元的资金到自己的养老投资计划中去,以8%的年收益率来计算,20年后李先生退休的时候就可以达到200万元的养老储备。每月3400元的月投入,对李先生来说,显然是可以实现的。李先生没有想到,原来把目标分解之后,做起来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

那家庭投资理财要考虑的什么问题呢?

由于每个人想追求的生活和自身所处的情况,像年龄、工作及收入、家庭状况等都有不同,所以不同的人设定的目标会不相同。另外,人生当中,可能会因一些预料之外的状况而不断调整自己的理财目标。

一、风险

由于每个人的个性不同,导致每个人的风险偏好不同。一般而言,影响一个人风险偏好的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个人的自身状况。如果一个人经济的支出比较自由,没有什么负担,可能会采取高风险的投资方法。如果收入低而且不稳定,还有经济上的负担,比如负债,那高风险的投资就不适合你。二是个人投资趋向。如果你接受过经济方面的教育,对股票投资很有研究,心理也能承受投资所带来的风险,可以偏重于通过股票投资进行理财。另外,一个人的性格如何,也左右人的理财行为。

二、通货膨胀

2009年复苏后的中国经济,又面临通胀预期。作为理财投资,通货膨胀仍是财富的最大杀手。完成理财目标的过程称得上是长期抗战,不幸的是通货膨胀的恶果时间越长越明显,一年之前准备花5万元购买汽车,目前1年的通货膨胀率是3%,那么准备5万元,到购买时可能会因价格调整而买不成,这时候你需要的是5.15万元。王先生和太太今年均已43岁。王先生是做建材生意的,自2000年就开了一家小门面,生意还过得去;太太是银行职员,工作稳定。两人有一个正在念高中的儿子。财产方面,两人每年有约15万元的现金流入,家庭房产总值400万元,房贷100万元,另有现金20万元在打新股,还有15万市值的基金和几只股票。家庭还有一辆私家车。王先生敏锐地感觉到各种物价的上涨趋势,近期更经常关注媒体上对于通货膨胀的讨论。考虑到还有100万元的房贷未还,手上的现金也并不宽裕,而且早已经计划要送孩子出国留学。王先生深感压力深重,特别是一想到通胀将至,心里就有点慌,该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通胀呢?

自己的家庭范文第3篇

关键词:原生家庭 探究 伤害 折射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9-071-02

在长期的教学工作实践中,我越来越意识到家庭教育的优劣直接影响了学校教育的成果:在批评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了责难;在敌意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了争斗;在嘲笑中成长的孩子,变得羞怯;在羞辱中成长的孩子,容易自责;在赞赏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了感激;在赞同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了自爱……这些情况的普遍性引发了我对“原生家庭”对孩子成长影响的关注。

“原生家庭”指从一个人从小成长的家庭。人在原生家庭里形成的情感习惯和思维模式叫做“原生情结”。原生家庭塑造人的个性,影响人格发展,培养人管理情绪的能力,为个人成年后人际互动的模式定型。一般说来,人的一生中有两个家庭:一个是自己在那里出生并成长的家(原生家庭),另一个是自己长大进入婚姻生活所组建的家(新生家庭)。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原生家庭成长时经历过的情绪体验,会在成年后与新生家庭中的配偶或子女相处时不受意识控制的重复出现。

社会学认为,影响我们成长过程的,第一个是我们的家庭,第二个是社区,第三个是学校,第四个才是社会。我们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处事方式、价值观、心态、爱的能力都源于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

所以,家庭是对孩子们影响是最大的地方。因而,作为老师,我们在关注孩子们在各方面的表现及发展的同时,探究孩子们的“原生家庭”状况并引导父母对孩子实施正向引导成为十分有意义的一件事。

我曾经执教的高一学生A,她的亲生父母已经离异,孩子随母亲生活,母亲靠在孩子舅舅处帮工维生。其父因为嗜赌成性而且有暴力倾向,至今一直未婚。也因无业,从不曾在经济上给孩子以抚养,也从不看望孩子。从小该生就很独立,从初中开始她就独自在家里,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所以父母的不管,让她有了责任心和独立自主的能力。而孩子妈妈是个比较悲观、性子急的人,加上生活的不顺畅,心情很难有好的时候,从小这孩子就经常挨打,也总是无故被批评指责,她非常讨厌妈妈经常在亲戚朋友面前说她这不好、那不好,这样让孩子很自卑。同时,在受到母亲批评和责难后,孩子表现得特别激烈,出现离家出走和社会青年来往等不正常现象。同时,在班上和同学们相处时表现得相当狂妄自大,课堂上受到老师批评时甚至有当堂顶撞老师的行为。

面对问题如此严重的学生,我通过找学生座谈、无记名投票、科任老师访谈、家访等方式了解了该生在家庭内外、课堂内外及学校内外的各种表现,同时,开始着手帮助孩子解决心理上的障碍,排除“原生家庭”对孩子产生的不利影响。

首先,我主动联系孩子的父母,经过多次接触和恳谈,建立起了超出一般老师和家长之间关系的情谊。我通过自己的所学帮助他们意识到孩子的问题更多折射出来的是他们自己的问题:孩子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一张白纸,这张白纸进入到了一个家庭系统里,这个系统就像一个染缸一样,每一张白纸都必须而且是被迫的被这个染缸浸染,在形成价值观的前十几年里,他们一直被家庭系统浸染着。后来,在成长过程中,他们有了独立意识,有了基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时候,我们才发现,他们的潜意识里已经被原生家庭重重的烙上了烙印,如果原生家庭的烙印是充满爱的,那我们就是个阳光,自信,上进,有责任能担当的人,如果原生家庭的烙印是缺爱的、溺爱的、瞎爱的、乱爱的,那我们的爱的能力、价值观、心态都会不同程度的出现问题,他们被原生家庭给他们烙上的问题支配着。这样,他们就会远离幸福。所以,作为家长,他们必须进系统的学习和修行,而系统的学习和修行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因为它犹如“公鸡给自己拔毛”一般,是痛苦的,但这种痛苦是值得的,因为这就是蜕变化蝶的过程,最终迎来的是个人,家庭和孩子的幸福。不论生存状态如何的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一样的。在经过多次交流后,她的父母开始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并学着与孩子的交往进行预设,逐渐学着用理性的方式去和孩子交往交流。他们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孩子找到了爱与温暖及安全感,孩子的情绪向着好的方向转化。

其次,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学会面对这些伤害、疗伤,帮助她站起来。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的:

一、帮助孩子学着去进行深层次的“内心自省”,了解自己在成长历程中曾发生的事,并用现在的眼光去检视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使一个人特别愤怒或过度受伤的“情绪过激”反应,通常是与小时候的原生家庭有关。因此,人要学习用现在的、较为成熟的、更客观的立场检视过去所发生的事情。如果你的父亲曾对你很绝情,试着用新的角度来看,你可能会了解原来父亲也是不得已的,或者他只不过是不小心讲了一句话,对你的伤害却是那么真实、那么的深。除非你能重新探索,否则很难从中跳脱出来。纵使父亲对你的伤害是有意的,心灵探索和医治也能减轻伤害,帮助你接受人的不完全,学习角色转换,设身处地地思考父亲那样做的理由,进而宽恕他。

孩子的承受能力不够,遭遇一些事情时,有时会造成很深的伤害,但我们若能以成人的眼光追溯当下的景况,伤口也就没有那么大了,这也是为什么回顾心理历程很重要。当你没有感受到爱的时候,并不代表爱不在身边,也许每一个人表达爱的方式不一样;当你觉得受伤的时候,并不代表别人要故意伤害你。

二、引导孩子写日记,并试着帮助她学会分析这些情绪之间的关联性,并学着去克服和控制不良情绪

我给该生买了一个日记本,鼓励她记下平时情绪反应特别激烈的事件,尝试写“情绪日记”,仔细思考生活中到底有哪些事会让她有“情绪过激”的反应,把这类事情记录下来,对于自己的成长、心理复健很有帮助。

我们要常常自省,学习了解情绪、处理情绪。当我们进入“情绪过激”的“危机”状态时,正是我们重新学习的最好“机会”,这个即时反省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了解潜意识中种种的心理运作。所以不要轻易放弃,反而该趁机努力一点一滴地记录下来,藉着情绪日记,可以帮助我们自省。

三、运用生命线回溯过去,尝试着克服不良家庭影响所形成的后续反应

追溯记忆中悲伤或快乐的事件和过去家庭的历史,可以作生命线的分析或心理历史的分析,方法如下:在纸上画一条横线,左端写零岁,右端是现在的年龄,线的上方记录生命中较喜乐、有建设性的事件,下方则写下曾受伤害的历史。比如你记得在五岁时,全家出去玩,非常愉快,那么就在线上写“5“,然后把这个美好的回忆记在“5”的上方;七岁时,因为数学没学好被爸爸打了一顿,这个负面的经验就写在“7”的下面等。然后,通过分析,重温温暖经历,淡化不好记忆,帮助自己减少或有意识克服因家庭伤害所形成的影响。

四、找到一个自己认为特别有安全感并让自己有倾诉欲望的人做倾听者

自己的家庭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独生子女 家庭教育 问题与对策

一、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7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独生子女家庭渐趋增多,家庭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四世同堂已趋减少,核心家庭日趋渐多,家庭成员少、规模小、成员序列简单,“421”型之家常见。独生子女成了家庭成员中的核心,是父母双方共同倾注感情的焦点,他们这一特殊位置与生长环境在一开始就注定了其教育的特殊性,并且其性格、品德、习惯、心理素质等与多子女家庭的孩子存在着显著差异。在教育上,独生子女身上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则为他们成才带来不利影响,家庭教育的缺失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父母的溺爱和过分保护,导致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产生

在现代家庭中,“独生子女家庭具有较高而且稳定增长的经济水平,子女抚育费提高,在消费模式和余暇时间的支配上均偏重子女。”家长过分的娇宠和照顾 ,使独生子女缺乏生活自理自制能力,胆小怕事,缺乏自主自立精神;而过多地限制孩子与外界交往,剥夺了他们与人交往的机会,使孩子对新环境难以适应,与人交往显得十分笨拙。

(二)神童教育,导致孩子失去探究世界的欢乐与主动

有些家长不管孩子的基础如何,一味追求卓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子女进行神童式的施教,学了书法学弹琴,打了篮球踢足球,学了作文有英文,时间排得满满的,扼杀了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失去了自主探究世界的欢乐与主动,造成他们精神负担过重,结果厌恶学习,最终造成独生子女个性的丧失。

二、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策略

所谓独生子女问题,其本质上是教育问题,尤其是家庭教育方式。要防止独生子女受到社会影响,就必须采用科学教育的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他们。我们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独生子女进行家庭教育:

(一)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子观、亲子观、人才观、评价观

家长的教育观念应当包括人才观(家长对人才价值的理解)、亲子观(家长对子女与自己关系的看法)、儿童观(家长对儿童的本身及其发展的认识)、教子观(家长对自身、对子女发展的影响力和本身能力的认识)等等。教育能力体现在是否尊重孩子的意愿、是否侵犯孩子的隐私、是否经常打骂和威胁孩子以及是否欣赏自己的孩子等因素。

孩子的启蒙教育在家庭,家长是孩子的笫一任老师。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必须以更新家庭教育观念为先导,要树立民主平等的儿童观,使父母认识到要尊重儿童,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地教育他们,要“使儿童的个性能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让他们在“一种充满快乐、爱和相互理解的氛围中长大”。

(二)构建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氛围,为孩子成长营造良好的笫一环境

家长要改变自己的角色,从照料者、培养者、教育者,转变为孩子的伙伴和引导者,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家庭氛围。要构建民主型家庭要做到以下几点:

1.家庭的各个成员要相互信任、彼此尊重和爱护,共同创造美好的生活,做孩子生活的导师。要注重教育的整体效应,要配合默契,协调行动,在孩子面前不出现意见分歧和冲突,形成的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影响合力,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2.严慈结合,爱而不溺,严而不专。对孩子的教育切不可溺爱放任,不可“无教而有爱”,要顺应儿童心理,既不培养出“小皇帝”,又不是“小奴隶”的心理健康的儿童。

3.父母与孩子之间,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既有父母对孩子思想上和生活上的关怀、期待鼓励、循循善诱、严格要求,又有孩子与父母一起交流思想感情,感受到心理上的满足。父母理解孩子,尊重孩子,信任孩子,也严格要求孩子。

(三)挖掘教育资源,家庭、学校、社会相结合而教

家庭教育是教育中的一个子系统,他无疑受到学校、社会等多因素的影响,作为具有生活化的家庭教育要与正规化的学校教育衍接,特别是与素质教育衍接,在培养孩子兴趣、能力上下功夫,促进他们素质的全面发展。社会是一个大熔炉,它对人的影响是泛化的,作为孩子一坠地就将面临社会的浸染,作为家庭教育应给孩子注入适应社会风吹浪打的抗体,而不仅仅是物质的满足。社会特别是社区要为孩子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共同促进其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发表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里,提出了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人们普遍认识到,学生应该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人,一个“清晰而有效的沟通者,自我指导的终身学习者,创造性和实际的问题解决者,负责任的和参与的公民,合作的和优秀的工作者,整体的且富有信息的思考者。”无疑,它为独生子女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方向。我们相信,只有家庭、学校、社会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相互配合,运用科学的教育理念,遵循儿童的成长规律,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一定能够培育好我们的下一代,使新一代的独生子女能更好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第二届中国人口学家前言论坛》会议手册, 2006, 7.

[2] 关颖:《论独生子女社会化的家庭因素》.天津社会科学》1996年第5期.

自己的家庭范文第5篇

从教育效果看,尊重是一种富有鼓舞作用的教育方式。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尊重可以使子女感到他们与父母处于平等的地位,从而对父母更加尊重、敬爱,更加亲近,也更乐于向父母倾吐心里话并乐意接受父母的意见。这有利于尊进父母对子女内心世界的了解,使父母教育子女有的放矢,获得更好的效果。反之,若父母对孩子采取粗暴无理的态度,久而久之,不仅无法了解孩子的愿望和要求,而且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必然会因此受到伤害,他们就会对父母失去信赖。这样,家庭教育的效果势必遭到削弱。在家庭教育中,怎样做到尊重孩子呢?

一、我们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和情感

现代儿童观已经把孩子放在与成人平等的位置上,我们也常说“要倾听孩子的想法、尊重他们的意愿”,但在日常的生活与教育活动中,我们做到了吗?作为一名孩子的家长,孩子们每天总有很多新鲜、有趣的话题,我们有没有认真、有效地倾听,了解孩子们的兴趣和想法?当孩子们热衷于某一活动时,我们有没有把握其间的教育契机,引导活动的深入?当与孩子们交谈时,我们是否能尊重他们的想法和意愿?下面我给大家讲一个我切身体会的案例:11岁的小乐放学回家,兴冲冲地告诉父母自己报名参加了学校的发明兴趣小组。爸爸却说:“算了吧,学习都学不好,还想发明。趁早退出,别到时候丢人。”小乐心头一凉,但没放弃。小乐很投入地参加活动,忙活了一阵,但没有出什么成果。爸爸知道后,又说:“我说了吧,你不是这块料。还是专心把本分功课做好。”这回小乐真的犹豫了,尽管老师和同学劝他,他最后还是退出了兴趣小组。当孩子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给父母时,那么父母就不要随便打断孩子说话,尽量学会倾听,让孩子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后,父母再给一些建议和意见就可以了。

家长要把孩子当做一个朋友、一个社会人,用平等的态度和他们多交流、多沟通、多肯定,以赞许的眼光看待他们,激发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孩子需要父母的关心,而不是无休止地唠叨;需要父母的理解,而不是无谓地指责;需要父母的鼓励,而不是无情的贬损。

二、我们要敢于向孩子承认错误

我们有的父母有些事情明明知道自己错怪了孩子,让孩子受到了委屈,但因为死要面子,在孩子面前不能承认自己的错误,而不向孩子道歉。例如:一天,妈妈在桌上放了一些钱,回家后,发现钱不见了,于是,就认定是被自己12岁的女儿拿走了,因为家里也没有来人,爸爸拿了也不会不承认,除了他还有谁?可是女儿坚持说自己没有拿,妈妈很生气,一巴掌打在了女儿的脸上,但是在晚上睡觉时,妈妈却在书里发现了钱,于是想起自己早上夹到书里又忘了。显然觉得自己错怪了孩子,而妈妈有碍于面子没有向孩子道歉,于是悄悄把钱装进了口袋,这件事让女儿很伤心,特别是后来得知妈妈找到了钱,却也没有向孩子道歉,最后,导致孩子几天都不愿意理睬他。妈妈也为此感到难过,等想对孩子道歉时,时间已经拖得很久了,也不知如何开口,隔阂越来越深。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为人父母应该及时向孩子道歉,不要让孩子感到委屈。其实,谁都有犯错误的时候,如果父母错怪了孩子,向孩子及时主动道歉,表明尊重孩子的情感。这样孩子也可以认识到,每个人都可能犯错,重要的是我们要敢于承认错误,知错就改。

三、家长请您不要当众斥责孩子

我们一直因为孩子对自己的恶劣态度而感到困扰不安,那么,我们对待自己的长辈是否就有良好的态度呢?孩子的好习惯是我们培养的,那么,孩子的坏习惯是跟谁学的呢?答案也是我们自己。

孩子的模仿力与观察力都很强,我们对待自己的长辈是什么态度,孩子对我们就是什么态度,这就是最直接的影响,我们就是孩子或好或坏的榜样。

还有一些事情父母容易忽视,比如有时因父母自己言行不一致造成孩子的“错误过失”,父母为了自己的面子而对孩子进行无理由的责备,这样也会使孩子感到委屈。例如:一天,妈妈和孩子在街上碰到了邻居刘阿姨,刘阿姨穿了一件大红色的衣服,刘阿姨问他妈妈这件衣服漂不漂亮,孩子的妈妈说:“漂亮”,这时,旁边5岁的孩子插嘴说,“妈妈你撒谎,昨天你还说刘阿姨穿的衣服难看死了。”这时的妈妈十分尴尬,满脸通红,气得转身一巴掌打在了孩子的脸上,孩子哭了起来,“我没有说谎,昨天你是这么说的”妈妈一听,更是恼火,匆匆的向面无表情的刘阿姨告辞,气急败坏的拉着孩子就回家了,回家后,母亲怒火还未消,不但没有向孩子道歉反而继续的责骂孩子:“你不说话没人当你是哑巴,气死我了”,而孩子呢?更委屈明明是您平时教我不要撒慌,做一个诚实的孩子,怎么自己并没有撒谎,还挨了打呢?上述案例充分说明了,妈妈自己在孩子面前没有做一个好榜样,在背后说人家坏话。妈妈为了维护自己的那一点点“面子”而全然不顾及孩子的感受。而牺牲孩子。这样做的后果,既让孩子感到了委屈,而这位妈妈的人际关系也并没有因为孩子挨打而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