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现代爱国诗词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语文学习要得法课内,得益课外。小学古诗词教学也一样,教师要立足课内,寻找课内外的连接点,连点成线,合面成片,以“主题阅读”的形式,拓宽学生古诗词阅读的空间。
一、以题材衍生古诗词阅读的主题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包含着丰富多彩的各类主题。教师要善于依托教材、依托文本,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发现值得探究的主题,确定古诗词阅读的主题。例如:学习《静夜思》,可以带领孩子们走进以“思乡”为主题的诗词赏读空间,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主题去了解、探究。
二、以作者拓展古诗词阅读的主题
一个诗人,总有自己的艺术风格,我们在引领孩子学习了某位诗人的某个作品后,可以引导孩子走进这位诗人的其他作品,更深入地了解诗人的艺术风格和思想脉络,理解作品的内涵和作者的情感。以李白为例,当我们引领小朋友走进《赠汪伦》后,不妨进一步引导孩子们继续了解这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了解诗人爱游山玩水的生活情调,品味他的丝丝柔情。继续品读他的《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将进酒》等一系列诗词,开展走近李白的主题阅读活动。还可以和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活动中,那一首首充满奇特的夸张和丰富想象力的诗歌,深深打动了孩子的心。
三、以生活诱发古诗词阅读的主题
大千世界,纷繁复杂。语文是个大语文,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
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生活的环境,捕捉探究的内容,结合古诗词的阅读,开展阅读活动。
1.学校生活
校园是孩子们成长的摇篮,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可探究的主题。比如,班里有位同学转学,我借这一契机,抛出“有人离别”这一主题,引出一系列送别诗,如《别董大》《赠汪伦》等,引领孩子们去阅读,悟出那珍贵的友情。
2.家庭生活
家庭生活最主要的是亲情,我们可以定下“母爱”的主题,引导学生去寻找关于母爱的诗词,然后引导孩子们把获得的感动内化为自己的力量,去感受母爱和亲情,并伴着他们走向美好的明天。
3.社会生活
学习美德陶冶情操爱国主义教育人格教育一、学习美德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至今仍闪烁着灿烂的光辉,古诗词是我们中国优秀文化的精华,记载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历史。针对当前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一切个人利益第一,对无私奉献、助人为乐、团结友爱、孝敬父母意识淡薄,于是我们在诵读课中增设了背诵《三字经》的内容,在“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融四岁,能让梨……如囊萤,如映雪……”的诵读声中,教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仅指导学生诵读,还指导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对照自己找差距,辨别自己哪些行为是对的,那些行为是不对的,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今后应该怎样做。并利用古诗长廊、“爱的奉献”主题班队会等形式为学生创造良好氛围,深化养成教育。通过这次活动,家长们欣喜地反映:“我家孩子最近懂事了。”老师们欣慰地看到学生爱学习、守纪律、尊师长、敬同学了。可见诵读课的开展,不仅使学生积淀了知识,还在学生的脑海中刻下了发愤读书、孝敬父母的印迹,对培养学生品德,激发学生勤学热情,起到了很大作用。
二、陶冶情操
教育理论告诉我们:“青少年感受性强,倾向于模仿周围生活中使他们感动的人和事,他们仰慕先进,易受英雄行为感染。”学生的品德具体化于他们的行为,而行为又决定于知识程度和文化素养。中华古诗文记载着我们整个民族文化的发展史,荟集着儒、道墨等诸家的深刻思想,这些传诵千年,脍炙人口的篇章,积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人文精神,蕴涵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价值观、思维方式以及社会心理等文化。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核心。我们地处西部偏远地区,居民的文化素质不是很高,再加上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富裕了,与此同时一些不良社会风气也随之产生了,这些诸多的因素造成一些学生缺乏远大的理想,不懂人生意义,只贪图享乐。而为了迎接现代科技挑战,再加之,新世纪的语文教学提出不再过分强调思想教育,学校也只顾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忽视了对学生高尚情操的培养,放松了民族传统教育。通过对现状剖析,我们认为只把道德品质教育推给少先队,推给思品课是行不通的,应充分利用诵读课的优势和学生对诵读课浓厚的兴趣,在诵读课中渗透思想品质的教育,使学生在了解和学习我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认识我们民族的民族精神,道德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从而达到树立远大理想,陶冶自已的情操,提高自身素质的目的。如在学清照的《绝句》、贾岛的《剑客》后,学生在品味诗句韵律美的同时,敬佩之情溢于言表,对作者博大的胸襟,咤吒风云的气概佩服不已,在课后的搜集“咏怀诗”的过程中,都慷慨激昂地说出自己喜欢其它咏情诗的理由,声情并茂地背诵抒发自己壮志的“咏怀诗”。教师相机设计“用一两句诗抒发一下你的理想;读了咏怀诗后你受到什么启发”的课堂练习。在浓郁的古诗词诵读气息中,激起学生树立一个坚定的信念:要如李清照、文天祥、谭嗣同一样做一个追求真善美,追求高尚道德情操的人,做一个有作为的人。诵读课的艺术魅力,让学生深受感染、熏陶,有助于塑造学生高尚灵魂,犹如春雨般无声的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三、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人们千百年来形成的一种对祖国的最深厚的感情。是一个国家人民道德品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学生发奋学习的推动力量。我们的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就一定要跟先进的、卓越的比,比民族的志气和民族的自尊,因此,我们必须从小教育学生把自己的学习、生活与祖国命运前途联系起来,在学生的心里播下爱国主义的种子。中华古诗词中不乏歌颂祖国壮丽河山、名胜古迹、丰富物产、辽阔疆域等名篇,教师利用诵读课机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学可谓水到渠成。如学习陆游的《示儿》可以利用作者的遗虑、遗愤、遗言、遗憾几个问题,激发学生与作者的共鸣,在心底产生强烈的爱国情,报国志。
人人都说家乡好,家乡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无处不存在着爱国主义教育的活教材。如学习“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后,又结合开展“我爱鄂托克”的征文活动和了解家乡土特产,名人胜景的“漫游美丽的鄂托克”语文活动课,在加深认识家乡的过程中,扣动学生爱家乡之弦,然后再扩大到整个国家。
培养爱国主义情感还应先从教育学生同情他人,爱身边的亲人,关心师友做起。如《锄禾》在教育学生爱惜粮食的同时,还应唤起学生的同情心,学习“送别诗”后,要启发学生心中有他人,播撒友爱的种子,为萌生爱国主义思想奠定心理基础。
四、人格教育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7-033-01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提高青少年道德素质,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那么,昨晚蕴含着丰富中华文化传统的古诗词在教学中该从那些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呢?
修齐治平,理想追求教育。儒家认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当以修身为本。正心诚意的修养,个人道德的完善,是治家、治国、稳固天下的根本。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理想,影响了中国一代代的志士仁人,它也是古代读书人为之奋斗一生的理想追求。追求远大的理想,是青少年健康成长、成就学业、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如杜甫《望岳》里写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抒发了作者青年时期的豪情和远大抱负。
自强不息,事业建树教育。《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种事业追求上的奋斗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普遍心理认同。正是这种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塑造了无数志士仁人的高尚人格,磨砺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自强精神。
如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风与豪气,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
爱国为民,社会关系教育。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从以下两方面:
1、国家民族统一的爱国意识
儒家“大一统”主张,利于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陆游在《示儿》一诗中写道:“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人临死之前,仍念念不忘祖国的和平统一,其爱国之心,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2、执政为民的民本理念
儒家经典《尚书》指出:“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不仅如此劳动人民还创造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诗经》就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热爱劳动人民是学生所应具有的道德品质。白居易《观刈麦》,张养浩的《山坡羊 潼关怀古》表达对老百姓疾苦深切同情与关怀。教学时,我们应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深刻含义,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教育他们热爱劳动人民,热爱他们的劳动果实,做一个爱人民的好孩子。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基本问题,人与自然的一致与相通。汉儒董仲舒则明确提出:“天人之际,合而为一。”成为二千年来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观点。古人很早就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我们可结合古诗教学,着重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在教学中采用以下方法:
1、联想想象进入意境法
引导学生感受古代文人笔下所描写的自然景物的美,调动学生去想象,置身于作者所描绘的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之中,进入诗歌的情境。还可以运用多媒体,尽可能的使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这样一个优美的环境之中,去细心体会大自然带给人的美感,从而产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对比迁移联系实际法
引用新闻材料:1、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大诗人坡在白居易之后也曾经在杭州任市长,不仅非常注重对西湖的疏浚治理而且还留下了对西湖如此的赞美。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美丽的西湖在2003年却被媒体宣布“死了”,因为2003年6月 5日,国家环保局了一份环境报告,在这份报告中杭州西湖的水质被列为了劣五类水。2、杭州光学污染日趋严重 西湖看星星已成回忆。学习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可将西湖现在与诗歌描绘的美好画面进行对比,通过对比激起学生强烈环保意识。
总之,在古诗词教学中因利势导,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中华文化传统教育,必能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效果,增强中华文化传统学习意识。
参考文献
[1] 李承宗. 《论儒家文化对培养现代爱国主义情感的积极作用》《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 04.
关键词:高中语文;素养;阐释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曾对语文素养的内涵做出过具体的表述:即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比较稳定的、基本的、适应时展潮流的学识、能力和技艺,并在此基础上培养自身的审美情趣和道德品质。高中阶段,经过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知识累积,学生在字词、阅读、写作等方面都具备了一定的基础,部分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已经处于入门阶段,因此高中阶段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等方面入手,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促进学生养成健康的个性和人格。
一、教给学生基本的语言知识
高中阶段,学生进行各科学习的最终目的都是要在高考中获得好的成绩,进入优秀的大学进行深造,对于语文学习来说也是如此,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中最基本的任务就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教给学生基本的语文知识。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备量。字词是汉语中最小的语言单位,也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虽然国家只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需要掌握的汉语字词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而对高中阶段需要学生掌握的字词并没有作出具体的规定,但高中阶段字词仍旧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点部分。并且需要学生掌握的字词量更多,种类也更丰富,包括多音字、同音异形字、近义词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旧要重视字词方面的教学,尤其是文言文中的字词教学,教师要锻炼学生咬文嚼字的能力,从而为学生在日常阅读和写作提供丰富的语言后盾。
其次,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语言使用技巧。掌握足够的字词,但不能正确的使用和组合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种语言上的浪费。高中阶段的学生的阅读写作尤其考验学生的语言使用技巧。从阅读方面来看,同样的语言在不同的语调和情境中就代表着不同的意思,例如:“左右”在现代表示的是方位或约数,而文言文中也可表示为“身边的人”的意思,“坐”这个字在现代文中通常表示“坐下”,而古文中通常表示为“犯罪”的意思,学生只有熟悉语言的运用技巧才能准确的理解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意思;从写作方面来看,写作本身考察的就是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学生只有准确的掌握语言的运用技巧,才能对自己的观点和情感表达得更为准确,使得作文更加优美并具有层次感。
二、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高中阶段语文的教学主要通过各种类型的文章展开,而语文课本中所选取的文章都是古今中外著名的作家所作,因此,文章的中蕴含的不仅仅是客观的知识更是感性的情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体现文章的美,提高学生文学欣赏的能力和挖掘学生从文章中体会美的潜力。
首先,教师在文章的教学过程中要锻炼学生发现美的能力。语文是一门感性思维占统治地位的学科,主要依靠学生对作品的情感进行感知,从而使学生通过文章与作者之间形成思想的交流与共鸣。但高中阶段,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对于语文往往一门心思扑在知识点的学习上,很少有机会、有心思去细细品味文章中的美。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要督促学生睁开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尤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和诚挚的情感引导学生细细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情感,利用语言的描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脑海中将抽象的语言文字绘制成一幅优美的情感画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不自觉地去发现文章的美,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情感。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高学生体会美的能力。发现美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基础,而提高学生体会美、分析美的能力才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最终目的。尤其是在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体会美的能力直接关系学生对于诗词理解的准确度。古诗词作为文言文的一部分,所使用的句法和词语都与现代汉语有着相当大的差异,因此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理性的认识几乎不起作用,对文章进行感性的分析才是重点,而高考中对古诗词的考察也大多集中在情感方面,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字词的使用技巧不断磨炼学生鉴赏和审美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三、培养学生养成健康的个性和人格
语文是语言与文化的融合,语文教材以我们的母语汉语为载体,包含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与文化的精华,因此对语文教师来说,不仅担负着教给学生汉语知识的基本职责,更肩负着传承我国优良文化传统和优秀品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和个性的神圣使命。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近年来随着中国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外国科技和经济进入中国的同时,资本主义文化也随之而来,美国大片、日本动漫等外来文化的进入,圣诞节、情人节等外国洋节在中国的流行,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侵蚀,也逐渐通过改变中国人的行为习惯来动摇中国人的思想根基,高中生是中国未来建设的储备人才,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因此在思想方面更要具备强烈的抗腐蚀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教材文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屈原《离骚》、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篇目中都体现着浓浓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文章的讲解唤醒学生对于祖国的热爱和认同,从而巩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抵抗越来越深入的文化入侵。
【关键词】高校;语文教学;文学诗词;鉴赏
引言: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新课改的推进,大学语文课程也在不断的改革。语文教学作为一种教会学生相关知识和培养学生品格情操并重的课程。在高校语文课程中进行文学诗词作品的鉴赏,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其健全的人格和品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者通过对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提出高效文学诗词鉴赏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文学诗词鉴赏课的特点和意义
现阶段,国家和教育界的专家和领导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的教育。为培养学生健康和健全的人格和情感,使之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称为社会主义事业的优秀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应该重视其人文主义教育。高校语文教学作为培养学生情感和个性的重要课程,对于学生人格和素质的培养十分重要。文学诗词作品是几千年来文人先贤创造所创造的,传达出的是丰富的情感和体验。高校教师应该重视文学作品鉴赏课的学习,进行合理的设计与引导。比如在进行诗词教学的时候,引导学生感受诗词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怀,感受作者的坚忍不拔的品质和勇往直前、不畏艰险的精神,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建立坚强的品质和个性是非常具有教育价值的。教师应该注意对文学作品的合理运用,重视合理的教学设计,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这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高尚的审美和情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高校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文学作品鉴赏课是非常有意义的,值得学生和教师的重点关注。
二、文学诗词鉴赏课学习的重点
为了提高文学诗词鉴赏课的学习效率,研究者通过进行相关资料的学习,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以下的教学思考,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促进高校语文教学的更好发展。
1.开拓学生的视野为基础,进行教学内容的研究
对于大学生来说,高校语文教学是不同于高中应试的语文教育的。高中语文教学主要是要求学生掌握文学知识,而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少了应试教育的压力,其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综合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特点,进行合理的课堂设计。教师应该转变其教学理念,将学生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为基础。因此,在进行大学语文教学时,教师应该重视文学诗词鉴赏的教授与学习。在优秀的文学作品中,往往蕴含丰富的情感和人文情境。诗词作品中,有些是隐含的历史文化,有些传达的山河之美,有些则表现的是作者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师应该对教学材料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情感世界为目的,恰当的选择教学方法,充分开发与利用文学诗词作品中的美学资源,以增加学生的文学感受与底蕴为目的,进行文学作品鉴赏课的教学。另一方面,在教学设计的时候,教师还应该注意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进行思考,鼓励他们更深层次的思考,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够更加将课程学习与社会适应结合起来,更好的感受和认识世界,以此获得更加丰富的人生阅历,提高其人文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
2.重视学生的个性特点,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
在进行文学诗词鉴赏课教学时,教师应该将传统文化课教学与现代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起来。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由于不同的学生的经历和感受能力不同,其阅读的能力和获得的感受也不同。为了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教师应该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鉴赏课上,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应该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思考与表达,鼓励学生表达自身的观点。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多进行鼓励,不要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武断的评价,应该对其进行合理的引导,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更好的接受和感受文学作品,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其文学鉴赏能力和水平。
3.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教学工作效率
为了提高文学作品鉴赏课的课堂效率,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的提高其文学修养和文化素质。教师还应该进行教学方法的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多媒体教学已普遍运用在我国的教学工作中。大学语文教学作为培养学生人格情操和审美情趣的课程,更加重视学生的感受。诗词文学作品中,往往传达的是美好的事物与感受。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该注意使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合理的设计,以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使学生更好的体验文学之美,从而培养其内在的人格和能力。例如,教师在进行诗词鉴赏课教学的时候,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合理安排教学环境,设计学生进行相应的角色扮演,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更好的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感情与感受。鼓励学生进行总结和表达,结合人物的经历讨论其自身的感受,更好的学习作者表达的感情。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视频和音乐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学习环境中,增强自身的感受,更好的感受文学作品中传达的感情,进行自我心理建设,使学生更好的接受文字之美,建立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综上,在高校语文教学过程中,高校教师应该重视文学诗词鉴赏课教学,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素质培养,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发展人格素质,形成健全健康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