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熊猫习性

大熊猫习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熊猫习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熊猫习性

大熊猫习性范文第1篇

大熊猫是世界野生动物保护的旗舰物种、中国的国宝,因其黑白分明的色彩、憨态可掬的长相、与世无争的生活习性和稀有性,历来深受全世界人民的喜爱。笔者多年从事大熊猫公众教育与文化推广工作,有比常人更多的接近这个物种的机会,并且喜欢用镜头去探索这个物种的神秘世界,在拍摄大熊猫上也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和体会。

目前野生大熊猫主要分布在四川、陕西和甘肃三省交界的区域,以四川最多,由于大熊猫生活在茂密的竹林下,嗅觉灵敏,你还没有接近它,它就远远地躲开了,因此很难拍到大熊猫在野外的踪迹。拍摄人工圈养的大熊猫相对容易得多,目前世界各地都有分布,最主要的有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陕西秦岭大熊猫繁育基地、北京动物园四家单位。其中以卧龙最大,但由于遭受“5・12”地震破坏,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的大部分大熊猫,在震后已经转移到了雅安碧峰峡熊猫基地安置。

拍摄动物跟拍摄静物或人物不同,基本上不能摆拍,特别是大熊猫属于保护动物,拍摄时要尽量减少对它们的影响。你必须要熟悉大熊猫的日常生活习性,一台具有连拍功能的相机和摄影师的预判能力是很重要的。

介于普通人跟熊猫之间的距离较远以及拍摄环境的光线,最好能准备一只200〜400毫米的长焦大光圈镜头。要拍摄好动物往往需要长时间的守候,这是许多动物摄影师共同的经验。先要仔细观察拍摄对象的习性与行为习惯,找到合适的拍摄点,大脑里面先完成构图,然后就是耐心的等待,一旦那个决定性瞬间出现时,毫不犹豫地按下快门吧。当你回家后从一堆连贯动作的片子中选出最经典的那一张,这一刻,寂寞、蚊虫叮咬和按快门次数……统统都成了“浮云”。

《三叶草里的童年》展示了一只熊猫幼仔在草地里玩耍的一个瞬间。我站在一个在长着非常茂盛的三叶草草地旁的斜坡上等候,有两只熊猫幼仔玩得非常兴奋,满场追逐,其中一只朝着镜头跑了过来,然后直接从斜坡上滑了下去,掉到厚厚的三叶草丛里,摔了个四仰八叉,绿油油的画面非常清新,熊猫的姿态充满童趣。

拍摄大熊猫的时间一般最好选在早晨或下午,这个时间段色温较低,也是熊猫们最活跃的时候,运气好时往往能够捕捉到一些精彩的动态瞬间。不要被熊猫臃肿的体态所迷惑,其实它们动作非常敏捷,熊猫半岁左右就能熟练地掌握爬树技能了,上树的时候肥大的屁股一扭一扭的,有时候还会在细细的树枝上玩出一些惊险动作,一旦这种机会出现就千万不要错过了。从年龄来看,幼年和亚成体大熊猫比成年的大熊猫更活泼,拍摄这个年龄段的熊猫往往更容易遇到精彩的场面。

拍摄处于动态的熊猫快门速度最好保持在250/秒以上,这样能清晰地定格每一个有趣的姿态。有条件的情况下拍摄地点最好选择自然一些的环境,比如树上、林间、流水边、竹林下等,这些地方符合大熊猫的日常生活习性,在这些环境里拍出来的熊猫显得自然、有生气,相反如果在那些城市动物园里,在全是钢筋混凝土等人造痕迹的环境背景里拍出来的熊猫往往呆板、缺乏味道。那些有半野放场而且本身就在自然保护区内的大熊猫饲养机构是最好的选择,比如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山林的呼唤》里面一只大熊猫爬到木架顶端正在向远处眺望的,这只人工繁殖的大熊猫似乎已经感受到了山林对它的召唤,那里才是它未来的家。

由于大熊猫标志性的黑白体毛颜色反差较大,在拍摄中往往会给曝光带来难度,一不小心就容易出现死黑或死白,丢失画面细节,因此在设置曝光参数的时候一定要多试几次,做到万无一失。并且要寻找合适的光线,建议不要在中午阳光直射下拍摄,最好选择早晚或多云的天气,环境中的漫反射光线可以让画面显得柔和、安静。雨后的空气中杂质很少,通透性很高,拍出来的片子非常清晰。雪天也是拍摄熊猫的好时机。大熊猫厚厚的皮毛使它们养成了喜冷怕热的习性,天气热的时候一般都喜欢找个阴凉地方躲着睡觉,而天气越冷它们越兴奋,厚厚的雪地不仅能给熊猫们提供嬉戏的场所,而且还能帮助画面减去很多杂乱的东西,使画面干净、主题突出。如果将熊猫身体的白毛设定为中灰,雪地也能保留很多细节。在逆光或侧逆光下,熊猫轮廓清晰,体毛根根立显,雪地反射的光线刚好能够给熊猫脸部和眼睛补光,降低明暗反差度。

要想拍到一张生动、传神的熊猫片子,对眼睛的抓取非常重要,眼睛能够让读者走进熊猫的内心世界,感受到它们的情绪。拍摄时最好让镜头和熊猫的眼睛平行甚至更低,有利于表现熊猫的眼神和表情变化,这样的片子显得更有亲和力。而且低位拍摄能够减少居高临下给熊猫造成的紧张感,使熊猫表情、姿态更自然。我拍过一只三个月左右大的正在学习走路的熊猫,当时它大概练习得有点累了,正靠在木头的栏杆上休息,窗外的阳光透过栏杆照在它的脸上,那一瞬间幼仔露出了羞涩的表情,似乎急切地希望能够拥抱眼前这个生机勃勃的世界,非常可爱。

每只熊猫都有各不相同的脾气性格,有的喜欢爬树、有的性格孤僻、有的喜欢打闹也有的人来疯,只要认真观察,它们每一个动作都能反映出不一样的习性。有时候,它们的一个简单动作就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戏剧化效果。成年之前的大熊猫们多数是群居生活,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的许多动作也充满情趣。熊猫们对新鲜事物总是充满了好奇心,熊猫幼儿园的运动场被一道竹子做的围墙分成了两边,有一次饲养员将门扣死了,有几只熊猫就总想翻到另一边去,靠单打独斗的话围墙太高根本过不去,它们最后找到了可行的办法,两只熊猫采用叠罗汉的方式,一只站到另一只的背上,顺利地爬上了围墙,然后从围墙上拉开另一面的门扣把门打开,最后成功实现了集体“越狱”。跟踪拍摄熊猫玩耍的情景,往往容易得到生动而有趣味的画面。《悄悄话》拍摄了一只熊猫正趴在另一只熊猫的耳边,仿佛在说着悄悄话,让人看了忍俊不禁。

有些场景是普通人无法接触到的,比如大熊猫配种和产仔。在大熊猫生产的季节,由于工作需要,笔者常常要去拍摄熊猫幼仔出生的过程,但要确保让怀孕的大熊猫不会感到紧张,进入产房前要更换工作服、消除身体异味,拍摄时要保持安静并尽量减少走动。当然,最重要的是在幼仔出生的瞬间一定要记得按下快门,不能因一个新生命的诞生而激动得分心了。幼仔出生后如果在地板上时间太久,就会因为体温下降而死亡,必须要迅速地将幼仔放在母亲的怀里保持体温。有经验的熊猫妈妈叼仔的动作非常娴熟、力量拿捏准确,而且会很警惕地关注着四周有没有危险,爱子之情尽显无遗。

初生的熊猫幼仔浑身呈肉红色,体重大多在100多克,像个小老鼠,非常脆弱,往往会被妈妈抱在怀里,捂得严严实实,不太容易拍到。如果是双胞胎熊猫幼仔,其中一个就会被送到育幼室进行人工辅助育幼,在这里能够拍到幼仔的生长发育过程,特别是皮肤逐渐变成标志性黑白色的过程,非常奇妙。刚出生的幼仔眼睛是紧闭着的,在光线弱的室内可以用闪光灯补光,当幼仔长到40天左右的时候,眼睛就开始一点点地睁开了,这个时期眼睛对光线非常敏感,为了保护小仔就不能使用闪光灯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里面拍摄了一只刚刚出生的熊猫幼仔在育幼箱里,初生的幼仔一般每天除了喝奶、排便就是躲在被窝下睡觉,拍摄时这个幼仔刚好从毯子下面探出头来伸了个懒腰,似乎迫不及待想看到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于是就有了这个难得一见的瞬间。

有时候拍一拍工作人员与熊猫互动的一些场景也不错,无数人正在为保护这个物种而做出各种努力,这种场景能让人感受到力量、充满温馨,展现出人与动物的和谐关系。目前有许多大熊猫都是通过人工育幼的方式存活下来的。例如在人工育幼室,工作人员会帮助幼仔喂食、排便、称重、按摩以及测量体尺,这些都是很有趣的工作。而这些地方的窗户一般都是向公众开放的,拍摄的季节一般在七月初至来年的一二月份。

大熊猫习性范文第2篇

1979年6月,我到四川南坪县(现九寨沟县)采访。这里森林遮天蔽日,险峻的雪峰寒光闪闪。星罗棋布的湖泊,有如镶嵌在高原的明镜,微风拂过,水光潋滟。

“你们运气好!”林区工人介绍说,不久前有位画家来此写生,正当他沉醉于湖光山色之际,一头大熊猫突然蹒跚地出现在面前。画家一惊,拔腿就跑。大熊猫却慢慢地走到画板前站定,摇头晃脑,俨然像一位“行家”在欣赏他的大作,许久才离开。

听了这迷人的故事,更加激发起我拍摄大熊猫的强烈愿望。

我踏着铺满落叶的小径,钻进了密林。茂密的箭竹沿着绵延的山峦,仿佛筑成一道道屏障,无法逾越。天色幽暗,似乎笼罩在一片水雾之中。视线只及几步之遥。我用湿漉漉的身子保护着相机,注视着周围。

我们在密林中隐隐听到熊猫的叫声,同行的人高兴地说:“有希望了!”然而待我们走近,却丝毫不见熊猫的踪影。有时我们在箭竹丛中看到大熊猫的粪便与活动痕迹,以为机会到了,但是它却像捉迷藏似的,消失得无影无踪。熊猫这种出没无常的习性,对于急性的我,好像是一种有意的磨炼。十多天过去,没有缘分和大熊猫相遇的我,只好依依不舍地向九寨沟告别。

平武相识

经过上次的挫折,隔了一段时间,省林业厅的同志告诉我,他们在平武县捕捉到一只大熊猫,正打算送往卧龙保护区,建议我去一长见识。

平武县位于四川西北部,记得数十年前的范长江在《中国的西北角》一书中,曾对它有过记载。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为截阻北上抗日,沿途满布碉堡,把繁华的街市烧得“只存一片瓦砾”。今天,涪江依旧绕城而过,而废圮的土碉上空只有几只寒鸦在盘旋凭吊……

我到达平武时,在林场特设的熊猫馆里,看到这只新捕获的七八岁的雄性熊猫。我原以为它是憨厚、温和的动物,可是当我举起相机时,它突然怒目圆睁,张开大嘴,发出“吭!吭!”的叫声,上下牙扣得咯咯作响,还把爪子伸向我们。

正是这只大熊猫,几天前拉弯笼子的铁条逃上了大街,咬伤了追捕者的小腿和三个手指头,窜进附近农场的厨房,把储藏室里的面粉、大米、锅灶捣得一片狼藉,连炊事员的铺盖、蚊帐都给撕破了。最后,不知谁的主意,拿了几根甘蔗作诱饵,才把它慢慢地引回笼子里。

这出谐剧似的叙述,增加了我护送熊猫的兴趣。我和一行护送人员同熊猫一起挤在一辆中型吉普车里,准备随时拍摄。一路上,熊猫怒气冲冲,不断伸出爪子,想逃离铁笼。因为熊猫怕颠簸,为了防止它晕车致死,汽车不能按正常速度行驶,只能以每小时20公里速度前进,沿途还要不时停车休息、喂食。

汽车缓缓行驶,熊猫渐渐安静下来,甚至伸出爪子向我们讨甘蔗。然而,中午当我们在江油停车准备午餐时,人群把汽车围得水泄不通。熊猫突然咆哮起来,把铁笼摇得东倒西歪。我急中生智,建议把车开到公安局请求保护。这样,才避免了一次难测的事件。

雪山传奇

位于邛崃山脉南麓的宝兴县,是四川大熊猫产区之一,也是近几年捕获熊猫最多的县。从1972年以来,这个县已先后有五只熊猫出国定居。已是隆冬季节,我决心再到宝兴县去一试机缘。

宝兴县的熊猫主要栖息在夹金山一带。当年北上抗日,一度攻占县城,震惊全川。如今,当我抵达夹金山林区时,经过几场大雪,群山已是白皑皑一片。熊猫性喜孤独,茫茫林海到哪里去找它呢?

森林工业局的同志热情地向我介绍:箭竹被雪覆盖后,熊猫觅食困难,经常下山找吃的。有的工棚厨房常常被这些不速之客捣得乱七八糟,甚至把锅盖、铝锅当做玩具来抛掷。所以当地农民上山挖药、打猎,都要把锅子挂得高高的,以防熊猫拿来“玩”。

“大熊猫还喜欢啃骨头。”这个县的五龙公社社员高德华说,有一只大熊猫,是他家的常客,每隔十天半月总要“走访”一次。它啃完骨头,还要闯进厨房舔舔锅盖、勺把、水桶;有时干脆就在厨房酣然大睡,天亮了还不肯走。

这些故事鼓舞了我找熊猫的信心。但一天一天过去了,却一直没有遇到熊猫,我又扑空了。

巧遇“醉熊猫”

1980年4月,我到平武县白马藏族居住区采访。这里层峦叠嶂,阳光透过晨雾,把漫山的云杉、冷杉、箭竹照得飞金点翠,仿佛特意为大熊猫安排了这样一个天然的栖息地。

一天,我走进一片箭竹夹道,远处瀑布高悬,脚下流水潺潺……我禁不住跳到湍急的溪流中,站在石头上,准备拍照。同行的一位工人突然拉拉我的衣襟,贴着我的耳根惊喜地说:“你听,就在右面……熊猫!熊猫!”我屏住气息,倾耳细听,果然有一种细微的簌簌声传来。我抱着相机三脚两步跳到岸上,一抬头,就见距我不到3米远的箭竹丛中,端坐着一只大熊猫,正在悠闲地啃着竹子。

我的心怦怦地跳着,迅速举起相机,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这个我梦寐以求的不速之客。但是,茂密的箭竹遮挡了熊猫的身躯。在镜头里,我只能隐隐地看见一团白色,真是可望而不可即。我担心它受惊逃跑,又怕它猛地向我扑来,急得团团转。

“慢!”同行的工人提醒我:“这儿是上风处,熊猫的鼻子灵,一闻到人的气味,要逃走的。”谁知话犹未了,熊猫已经起身,迈着蹒跚的步伐,朝着竹丛深处走去。

我来不及多思索,钻进竹丛,沿着它的脚迹,紧追不放……摔倒了,爬起来;荆棘扎在身上、手上也感觉不到痛。

这只熊猫在竹丛中窜了一阵,忽然跑到一处陡峭的岩壁下,背靠悬岩坐下来,既不发怒,也不惊恐,更没有扑人的迹象,只是安然地端详着我们。一个工人悄悄地走近它的左侧,用手拨开竹子,让它显出“尊容”。它仍然一点也不动。接着,这个大胆的小伙子竟敢伸手去摸它的鼻子,它也只是用前爪轻轻地一推,头往旁边移一移,毫不反抗。啊!既有趣,又真实,这不正是我想要的情景吗?我举起勃朗尼卡相机迅速拍下这个难遇的场面。后来,我想起身上还挂有一个装着彩色胶卷的来卡相机。一看,上的是广角镜,但已顾不上换镜头了。我作了最坏准备,走到距熊猫不到一米的地方,抓紧时机,一张又一张地拍下了大熊猫旁若无人的憨态。

一阵山风吹来,满山箭竹沙沙作响。大熊猫终于起身告辞了。此时,我才感到浑身疼痛,满脸淌着汗水,衣服也湿透了。事后,回到住处,大家听了我们的奇遇,都很羡慕。有经验的人告诉我说:“这是一只‘醉熊猫’。”

为什么叫“醉熊猫”呢?原来,每当春天,山上积雪融化,大熊猫常常下山找水喝。它有个习性,在平静的水面,看见自己的影子,以为还有一只大熊猫也在喝水,于是就拼命地抢着喝。熊猫在流水淙淙的溪边喝水,听到水声不断,总想把水“喝断”。于是喝呀,喝呀,直到肚子胀得不能动弹为止。喝“醉”了的大熊猫特别温顺,不会伤人,直到过了三四小时,它“醉”醒了,才恢复自卫反击能力。

大熊猫习性范文第3篇

大熊猫,也许我们更应该称它“大猫熊”,因为它的确是熊类的近亲,而是猫类的远亲。只是上世纪中国大陆一次汉语读写顺序的“西化”改变,造成了这一“谬误”,现代中国大陆人也就认可了这一将错就错的习惯,使这一“似熊非猫”的动物有了不同于其“族谱”的名称。好在在其“家谱”中它是惟一的成员,大熊猫科中只有这一个属,这一个种,不可能混淆,就连最挑剔的动物分类学家也认可了这一“错误”,因为它是惟一的独有的,特别的。可是在台湾的书刊上仍保留着“猫熊”的称呼,你可别大惊小怪。

一说到大熊猫的“发现”史,就会提到法国传教士戴维,认为是他在1869年发现了这一让当时西方世界都难以认同其存在的“奇怪”动物,很多人认为世界上不可能有这样“构思”特别的生灵。庞大的身躯像头熊,但黑白分明,圆圆的白脑袋,又镶着两只黑眼窝和黑耳朵,黑色的前后肢被白色的背腹泾渭分明地隔开,宽扁的尾巴紧包臀部,像是无尾。更不可思议的是怎么看都是食肉动物的它,却是一个素食者,而且食性狭窄到仅以小型竹子为基本食谱。为适应用前肢抓握和食用竹干,竟会由桡侧腕骨特化为有抓握能力的“第六指”――伪拇指。基本上是食肉动物的消化系统――单胃、不反刍、肠道较短、没有盲肠,但为适应以竹为食的需要,整个消化道布满了丰富的黏液腺,分泌黏液以包裹竹子残渣,保护消化道黏膜不受磨擦损伤,以利不完全消化的竹子残渣排出体外。为从低营养物质的竹类食物获取足够能量,大熊猫每天最少要花14小时以觅食和采食,食量可达30-60kg。当你看到它的初生幼子,更会让你惊愕,一只80-90Kg的成年雌性熊猫,其幼子出生时只有100-150g,仅是母体的1/700:全身肉色微被稀疏白色乳毛,双眼未将无听觉,不能自主排便,几乎完全无对自然环境的主动适应能力,就像是袋鼠的幼子。这种原始而有特色的繁殖育幼行为和典型晚成型幼子特点,使这一物种更充满了神秘性。

其实对于戴维神父的“发现”,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由他将大熊猫这一神奇物种介绍到了西方,并由确信它存在的科学家在1870年按现代分类学的规定给与了科学命名。其实在中国早在三千多年前的西周就已知道大熊猫的存在了,只是当时不叫大熊猫,而称为“貔貅”,记载其具体分布的是我国成书于2700年前的地理著作《山海经》,“似熊,黑白兽……产于邛崃山严道县南。”由于古代没有系统的分类和各地的俗名众多,则大熊猫在中国历史上有了一长串的名称,如貔,貔貅、貘,貊,猛豹食铁兽等。直到上世纪30年代,中国首次在重庆一公园内展出大熊猫,说明牌上分别用中英文写着“猫熊”和“Panda”,大熊猫的这一现代名称才走进了记载。至于如何从“猫熊”变成了“熊猫”,那就是上述的另一个故事了。大熊猫作为一个形态有趣的物种登入了科学记载的卷册,虽当时在其原产地仍是默默无闻,可在西方却出现了“熊猫热”,大熊猫成了“猎奇”的目标,引来了一批批动物学家探险家、狩猎家旅行家,不远万里,不惜千金进人中国四川岷山,邛崃山,想捕捉到这种中国才有的珍奇动物。以至于当第一只活体大熊猫1936年带到美国时,轰动了西方世界,引发了又一轮的世界大熊猫热。有统计表明1869-1946年间,国外有二百多人次来中国调查,收集、捕捉大熊猫:仅1936-1946年10年间,从中国运出的活体大熊猫就有16只,至少有70具大熊猫标本进入多国博物馆。

其实,大熊猫在中国不被人关注并不一定是件坏事。“藏在深山人未知”,那是人类和自然和谐的表现,说明还未受到人类的“侵害”。被皇帝,郎中们“关心”备至的老虎,犀牛,在中国几乎早被赶尽杀绝。大熊猫是幸运的,它躲过了古代和近代的追杀,也仅仅是藏于深山,人们没有发现它身上有什么有用的“东西”。但当大熊猫随现代人一同进入50年代后,大熊猫想不“出名”都难。在国内,首先是科学家们建议要划留一些不同代表性的天然林作为研究的基地后又发现,大量森林采伐导致一些珍稀物种的大规模破坏,加之无保护意识的野生动物猎杀严重,大熊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威胁,在国际上,自然保护事业正在兴起,有识之士开始审视人类与野生动植物的自然关系。世界上影响巨大的国际非政府保护组织――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现称世界自然基金会)1961年又独具慧眼,在世界众多生物中甄选大熊猫作为会徽,将大熊猫作为世界自然保护的象征,大熊猫又有了新的世界意义!

客观地说,中国没有哪个物种像大熊猫这样受到中国和世界的关注,其保护不但是中国投人最多的,也是国际社会投入和关心最多的。几乎可以说,现在大熊猫的任何消息都是新闻。其命运牵动着人们的心,也关乎那些和它同生存于同一片栖息环境中的众多生灵。它是一杆旗,是一个保护的伞,只要大熊猫受到了有效的保护,只要大熊猫能延续下去,那它所惠及的将是那里的所有生灵,那里的人们。为此,不论是70年代初和80年代初分别发生的大熊猫分布区箭竹大面积开花,还是这次发生在大熊猫主分布区的汶川大地震对大熊猫保护的影响,都是中国和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应该说中国和世界对大熊猫的保护都是尽力的,早在1963年就建立了第一批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卧龙,白河王郎喇叭河让水河五个自然保护区,1979年就将大熊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当前,几乎所有大

熊猫现存分布的区域都在不同程度地受到保护。截至2007年底,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已达62个,保护区面积达325万平方公顷,覆盖了71%的大熊猫种群和栖息地的57%。作为国际自然保护的先驱,第一个受中国政府邀请来华开展保护工作的国际非政府组织,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在中国1981年开展并资助的第一个行动就是大熊猫的保护和研究。合作建立了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出版了第一本大熊猫研究专著《卧龙的大熊猫》,开展了大熊猫及其栖息的全面调查,制定了第一份大熊猫保护管理计划,引起了国际保护领域对中国这一特有物种的再次广泛关注。而且这一保护合作至今越来越深人和壮大,以中国各级相关政府部门和当地社区为主体,更多的国际保护组织在支持并已参与到这项以大 熊猫为旗舰的景观综合保护大型项目中来了。

在祥云托起的2008北京奥运会上,作为中国特有,世界关注、形态独特的大熊猫位列五个吉祥物之一的“晶晶”,这是众望所归。这里不只是自然的熊猫,也是大熊猫社会认知和文化价值对世界的贡献。大熊猫保护不仅是为了它的自然价值,长久来看也能影响人的认识和行为,更显现的是它的文化和社会价值。作为世界濒危物种保护的象征,在人类生物多样性认识和保护的历史过程中,其象征意义不言而喻。大熊猫保护的价值不仅体现在中国,而且也是世界自然保护的需要。人与熊猫的和谐,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大熊猫都是自然的主体之一。人类对熊猫生存需求的满足,也是对可持续发展所负责任的履行,是人类自我生存的需求。适合大熊猫栖息的环境是健康环境的标识,是人类需维护的环境,保护大熊猫的生存环境也是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其在美学,科学,生态,娱乐等方面的价值更是方兴未艾,对人类的独特贡献将是深远的。纵观全球濒危物种保护的成就,大熊猫保护可以说是一个成功的实例。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科学家 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分布区社区以及国际社会和非政府保护组织共同贡献的结果。在与国际社会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交流和互动上,大熊猫无疑提供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可以肯定地说,大熊猫保护引领了中国自然保护事业的快速发展。虽然各方对大熊猫的保护是重视的,但我们仍不能认为做得已经够了,这一物种的命运仍悬于人类的未来发展决策中。其内在进化生物学特点,如不能适应人类改造的环境,食性单 繁殖力低,幼子死亡率高和遗传多样性低等因素,无疑长期会影响大熊猫这一物种的自然历史进程,但外因――人类活动对其栖息环境的侵害将是导致大熊猫衰亡的关键。

四十多年的大熊猫保护,其前20年是缓慢而多有挫折的,规模化的保护也只有二十多年的时间。即便是规模化的进程也是徘徊于长期保护和短期经济发展需求的尴尬中,国家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重点完全左右着大熊猫的命运。二十多年前列出的直接威胁大熊猫生存的主要威胁因素――森林采伐、林地开垦、盗猎误捕、放牧采集等尚未完全消除,现在新的更大威胁已接踵而来。已建和拟建的等级公路高速公路、铁路穿行于现存不多的大熊猫分布区,梯级水电大坝几乎截断了大熊猫栖息山系的一级,二级甚至三级河流,已探明和开采的矿区星罗棋布于大熊猫繁衍和曾经繁衍的山沟,蜂拥而至的大规模旅游已将若干个大熊猫分布的旅游区和保护区挤出了大熊猫记录名单。而这一轮威胁对大熊猫的长期生存是致命的甚至是不可逆的,其威胁程度不是以前的因素可比拟,可同日而语的。

保护自然生物物种的根本在于保存其长期繁衍需求的栖息环境,大熊猫的未来也是一样的,它不但需要有食物有水,有隐蔽的地方,它更需要更多个体种群间的交流。没有了交流,熊猫不能繁衍后代,过少个体的交流,会出现近亲衰退而灭亡,无种群间的交流,使遗传多样性迅速丢失而灭种。而目前上述基本建设发展,没有那一项不是在直接切断大熊猫繁衍生存所必需的“交流”。这种使大熊猫栖息地严重破碎化的发展驱动,结果只能是现已残存不多的大熊猫栖息地进一步缩小、丧失,退化,破碎,进而导致大熊猫种群数量下降,种群消失或形成小种群、近亲繁殖衰退,直至这一珍贵物种更加濒危,灭绝。这不是耸人听闻,如果不能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和长期对策,不但现有的大熊猫保护成果会丧失,未来半个世纪将可以看到我们可以自食的“恶果”。过去30年,我们丧失了16.5%的大熊猫栖息地:过去50年,我们丧失了55.1%。未来50年,即便是我们不再侵占大熊猫一寸家园,那也仅有23000平方公里的栖息地散布在川,甘,陕三省南北狭长的六个山系――凉山小相岭、大相岭邛崃山,岷山、秦岭。在大范围上,这六个山系的大熊猫种群早已被人类开发割裂:在小尺度上,现存约1600百只大熊猫也已被人类割裂为18个在地理上相互隔离的种群。实际上熊猫已被和将被人类活动和自然隔离为多少个已不能有效繁殖交流的小群体,那是还无法得知的悲哀!

大熊猫的未来是有希望的,但不是乐观的,保护大熊猫还有时间,但留有的机会已经不多了!这完全取决于这一代人的意愿和努力,我们的发展能为大熊猫的生存留有怎样的机会)我们愿为大熊猫的繁衍留出多少家园?这是需要中国政府制定大熊猫保护的长期规划并严格实施,需要在经济发展中和谐自然保护的需要,需要大熊猫分布区域社区的谦让和牺牲,需要国际和国内自然保护组织的不懈支持和努力,现在的当务之急是 第一是将现存的大熊猫栖息地全部用自然保护区等方式保护起来,进而恢复那些曾有大熊猫分布的潜在栖息区域,第二是在大熊猫分布区建设可能影响大熊猫活动和栖息的工程和开发时,必须对可能的影响进行专家的独立论证,能不建的坚决不建,关系国家生计必须要建的,要有补救和恢复措施,使对大熊猫的不利影响降到最小,国家决策部门要把住这个关,第三是对大熊猫分布社区在保护过程中影响到生计发展的,要帮助他们寻找替代生计和产业,并支持他们的传统可持续生活,生产和发展。对于第一当务之急,中国在一些组织的帮助下是有可能实现的,第二条则需要国家权力部门将“大熊猫因素”纳入国家基本建设环境影响评估体系并严格执行,需要强有力的法律和政策保障,第三个方面则需要政策引导和倾斜的关心,一些卓有成效的示范项目已在一些社区引入,现在要做的是更多示范项目的探索和推广,一些国际非政府保护组织和地方政府在这方面很有经验。

据悉,国家有关部门已制定了一个大熊猫保护的十年计划,主要目标是实现上述第一当务之急,但其实施的力度将取决于中央政府能拨付多少资金,川陕甘三省各级政府也在努力地保护着大熊猫,以使他们的骄傲繁衍下去。为支持中国大熊猫的保护,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已在中国开展了30年的不懈保护努力,最近又制定并实施了名为“跳动的绿色心脏”的大熊猫景观综合保护项目,投入五千多万元人民币,以期在上述三个的当务之急的目标上有所贡献和改变。还有其他一些国际非政府保护组织也进行着有关于大熊猫保护的努力,众人拾柴火焰高。大熊猫的未来是有希望的,但希望能实现多少将取决于我们这代人的决策和努力。是喜,是忧,把握在我们手里,把握在中国政府手里。保护大熊猫只是向人类社会摇旗呐喊的一个旗帜,根本的目标在于保护在这一大伞覆盖之下的所有生物多样性,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整体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保护大熊猫不只是为了这一奇特物种的繁衍长存,而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的繁衍和发展,难道你不需要为自己和后代做点什么吗!?

WWF(世界自然基金会)物种项目

跳动的绿色心脏

跳动的绿色心脏即WWF(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长江上游太熊猫分布区整体景观保护和社会经济可 持续发展项目。在中国版图上该项目将大熊猫已有栖息地和潜在栖息地整合起来从景观水平上对森林草地湿地湖泊等功能性生意系统及其相关地主要物种加以整体保护,这一整合区域恰在此时似一颗绿色心脏。该项目目标为到2030年有效降低或消除大规模人类活动因素对大熊猫种群生存和繁衍的影响,提升和优化已有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扩大潜在的大熊猫栖息地,建立必要的生态保护走廊带同时在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建立以替代生计和替代能源为支撑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体系且对区域内的森林草地、湿地和湖泊等多种功能性生态类型及其相关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如金丝猴朱鹘等从整体上得到有效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岷山景观大熊猫栖息地保护项目

岷山山脉是大熊猫栖息地面积最大,数量最多的山系,因此是这一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代表物种生存繁衍至关重要的区域。虽然岷山山系的大熊猫种群数量最多但却因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等原因被隔离成三个种群,即岷山A、B、C种群。

该项目目标为在平武ICDP取得的经验基础上,WWF(世界自然基金会)与合作相伴协力推动岷山大熊猫保护地和保护行动网络的建立开展统一生态监测和巡护工作协调各保护区的反偷猎行动,联合开展生态旅游、环境教育和宣传加强保护区之间的交流和协调。同时,加快提升保护区的管理水平实现岷山大熊猫受保护栖息地面积的扩大和大熊猫种群数量的增长。

秦岭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项目

大熊猫不仅是中国而且是世界自然保护的象征。它所面临的威胁代表了野生动物保护的主要问题栖息地丧失退化和破碎化偷猎,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方式与保护需求的冲突等,中国正处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尤其自然生物资源极为丰富的西部省区将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实施众多的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该项目目标为调动和发挥各界力量尤其是非传统的保护力量,使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思路和方法在政策决策管理投资和消费各个过程中得以应用。使秦岭成为以大熊猫为代表的野生动物的完整家园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未来。WWF(世界自然基金会)最新动态

首批全自动气象现象站在大熊猫牺息地毫成并投入使用

2010年7月1日,首批全自动气象观测站在大熊猫精栖息地建成并投入使用。这意味着野生大熊猫栖息地的气候变化状况将被实时监测,而气候变化对大熊猫活动及其栖息地的影响也将被了解。作为WWF(世界自然基金会)与四川省气候中心合作的“大熊猫栖息地气候系统化研究”项目的一部分,这两个全自动气象观测站将收集降水量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气温,最高湿度,最低湿度,平均湿度以及水气压等气象因子,结合栖息地周边原有气象资料,推算出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近几十年来栖息地气候变化情况,再结合大熊猫活动及栖息地质量变化,更清楚地了解全球气候变化对大熊猫活动及其栖息地影响,从而有效指导野生大熊猫保护攻略,开展保护活动。

WWF(世界自然基金会)秦岭青年使者

2010年7月26日,WWF(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全国15所高校举行的。WWF(世界自然基金会)秦岭青年使者“活动落下帷幕。两百多名秦岭青年使者作为第五批志藤者分别奔赴秦岭大熊猫栖息地,丹江殛嘉陵江湿地的多个社区,开展了为期十天的社区服务工作。“WWF秦岭青年使者”活动的目的是通过青年志愿者的活动,促进高校科技力量和秦岭山区问的紧密沟通和交流,推动秦岭的生态保护和社区的绿色经济发展,更好地保护秦岭大熊猫栖息地,缓解社区对大熊猫栖息地的压力。组织“秦岭青年使者”是WWF(世界自然基金会)2006年初提出的,这个想法立即得到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大学等省内学校的积极参与,随后迅速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志愿者活动,并获得由团中央颁发的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者项目奖。

电能代替传统能源的微水电项目

从7月11日开始,在WWF(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帮助下,四川凉山野生大熊猫保护区周边的居民将用上清洁低碳的电能,代替传统燃烧薪柴产生的能量照明,取暖,做饭,煮猪食等。这种农户使用水电站产生的电能代替传统能源的微水电项目在四川大熊猫保护区周边社区乃至全国都是一个新兴的模式。2010年,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将在凛山州大熊猫保护区周边社区资助建立80台微水电站,预计2011年,还将有另外60台微水电站投入使用。它标志着大熊猫栖息地局边社区将逐步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减少薪柴的使用,保护大熊猫栖息地;同时通过减少燃烧薪柴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大熊猫习性范文第4篇

传说是龙王云游至此,因留恋这里极致美丽的风光而化作群山俯卧在这里。于是,这方神奇的土地有了一个形象的名字“卧龙”。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7月12日一致决定,将以四川卧龙为核心的大熊猫栖息地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中国第32处世界遗产。

此次申报的大熊猫栖息地的全名是“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卧龙・四姑娘山・夹金山脉”,简称“四川卧龙一夹金山脉大熊猫栖息地”。根据中国第三次大熊猫调查的结果,全国仅有野生大熊猫1596只,77%以上分布在四川省境内。

作为最早建立的以保护大熊猫、珙桐等珍稀动植物资源及高山生态系统为主的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成果赢得了世人的广泛关注,在这些光环的背后,有一群默默工作着的人。他们不分风霜雪雨,长年累月地跋涉在保护区20万公顷的土地上。

大熊猫,要说爱你不容易

一位卧龙工作人员这样回忆一次难忘的野外搜寻经历:“望着前行队员踏入波涛汹涌的河水,心里不停地给自己打气:‘不冷、不怕!’望着已过河的队员,只好硬着头皮,鼓着仅剩的一点勇气向河水走去。刺骨的疼痛让我情不自禁发出声,所有的意识在此时显得是那么苍白而无力。”

“在34道河水浸泡与长达7个小时的奔波下,队员已疲惫不堪,我们在火草坝河滩上草草找了一个宿营地来等待渐渐陶临的黑夜。沉沉暗夜的水流声响得那么清脆,望着夜空中微弱浅淡的光点,仿佛那是迷失方向的魂灵。为了缓解喉头的干渴,我吞了一口唾液,那声音在夜的静寂中居然发出意外回声,在此时才真正体会到自己是那么孤独无助。”

对这些深山老林里的守护者来说,大熊猫的确是“想说爱你不容易”。卧龙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张和民1983年大学毕业分配到卧龙工作,到现在已经在那里坚守了23年。

“有一次我在研究中心对两岁半的大熊猫英英进行体能培训,它突然发毛了,回过头来紧紧抱着我,照着我的左小腿上狠狠地咬了一口,接着又是一口下去,咬着我的腿不放。此时,我完全可以用手中的培训棍狠狠打它让它松口,但是我怎么也下不了手,舍不得打。后来,我不得不在医院里躺了整整三个月。那时,我感觉到,大熊猫,要说爱你不容易。”张和民说。

张和民的妻子曾这样抱怨说:“常年进行大熊猫科学研究,他几乎没有好好地陪过我们,他在孩子的印象中很多时候很多细节都是模糊的。他总说以后会更好地照顾家庭,但当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后,他又把自己说过的话抛到了九霄云外。”

在当初决定接下保护区这个摊子时,张和民顶住压力将几个动摇的年轻人又请回来,说,“我们几个人好好干一干,干三年,背水一战,干不成我们再走,无怨无悔。”在张和民的带领下,几个年轻人挑起了大梁,没日没夜的,几乎天天和熊猫泡在一起,琢磨大熊猫的习性。

张和民他们首先意识到熊猫并不是传统上所认为的那样是孤独的动物,而是一个社会种群,一定要有社会交往。所以他将熊猫的圈舍雌雄搭配,定期调换圈舍,让它们留下自己的气味,以便相互交流,同时放弃了熊猫只吃竹子的错误观点,加强补充微量元素蛋白质等营养成分,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做出食物配方,实行少吃多餐制……

从1991年挑大梁到今天,张和民他们花了15年的时间,解决了包括大熊猫难,配种难,育幼成活难等一系列难题。今天的卧龙,连续六年熊猫幼崽成活率百分之百,大熊猫的种群已经从15年前的十几只发展到一百零几只,大熊猫野外放归工作也已经提上日程。

伫守在生与死的边缘

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总工程师王鹏彦一直强调是“性格”促使自己来到卧龙山、尔后一直从事大熊猫研究工作的重要原因。

对王鹏彦来说,当初来卧龙山是退出和同学竞争的一种方式。从云南大学毕业后,王鹏彦“不愿意去争”,于是主动要求到卧龙山这个条件非常艰苦的地方工作。在以后漫长的日子里,这种“与世无争”的心态成为他事业走向成功的重要基石。

奉献者不仅仅是保护区的管理者和工作人员。要保护好卧龙在野外的100多只大熊猫,必须保护好它们的栖息地和卧龙的生态环境。但是,卧龙还生活着4800多群众,为了大熊猫,他们一改祖辈狩猎、砍树、挖药材的生产方式,做出了很大的牺牲。

王鹏彦对《望东方周刊》记者说:“在耿达乡的一户贫困的农家,低矮的石砌房子摇摇欲坠,几块简易的木板就搭成了惟一的一张床,两个大背篓里胡乱地装着些又脏又破、没法分辨颜色的衣服。两个大人四个小孩、一家六口就挤在被烟熏得漆黑的房子里。”

在追忆大熊猫和它们守护者们的往事的时候,有这样两个名字,也许是最不应该被忘记的。一个名叫曾周,是北京大学生物系毕业生。1984年国庆节,他和同学共同在天安门游行队伍中打出“小平你好”的横幅。6个月之后,这位有着强烈事业心的青年,在陕西佛坪追踪大熊猫的时候,不幸摔下悬崖,遇难时才21岁。

另一个名字是郑明全。1999年,在四川瓦屋山追寻大熊猫踪迹的郑明全由于突然遭遇降温降雪迷了路,他的生命永远冻结于33岁。

大熊猫习性范文第5篇

好了,接下来有请行业最资深,最酷帅的里悫先生来介绍一下动物大使都需要干些什么。

里克:动物大使就是保护动物的代言人。我们通常会选择某些特定的动物,通过各种方式深入地了解它们,比如跟随生态学家进行野外调查。然后带上动物代表去世界各地做演讲,让更多的人加入保护野生动物的行列。

你是否也能成为一名动物大使呢?那么,先来里悫先生这里闯关吧。

【考验一】如果要了解野生动物,最好的方式是和它们一起生活吗?

A、是的。只有深入到野生动物群体中,才能更好地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从而寻找更恰当的方式来保护它们。

B、不是。人类的介入会干扰野生动物固有的平衡。

C、不是。这样做太危险了。

有人也许会选A,不过我要告诉大家,正确答案是后两项。为了了解野生动物的生活方式,的确需要进行长期的观察研究。但却不应该去和野生动物接触并跟它们生

活在一起,应尽量不打扰它们,这样做不仅是为了防范疾病的传播,无论是动物传给人还是人传给动物;也因为同它们一起生活,并不是一种高效的方式,现在已经有很多先进的手段去研究野生动物,比如摄像、GPS遥测跟踪、望远镜观察、航拍等。

【考验二】为什么很多时候会选择大熊猫作为动物代表呢?

A、因为大熊猫是国宝,最受人欢迎和关注。

B、用大熊猫做宣传,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

C、大熊猫对生存环境要求高,保护了它,也就顺带保护了跟它有关的其他生物。

三个选项都是正确答案。现今野生动物保护面临的最大难题是资金有限,而需要救助的动物又实在太多。动物大使必须去挑选一些关键物种进行重点保护。那么,挑选的标准是什么呢?一般会是伞护种或者旗舰种。别害怕这两个陌生的概念,很容易理解。伞护种一般是指那种需要较大领地面积的生物,它们所需要的生存环境能覆盖很多其他的生物,只要保护了它们,就能连带保护很多其他生物;而旗舰种则是能够作为某个生态系统的典型,善于卖萌,讨人喜欢,人气高,能拉捐款的动物,这样做可以带来明星效应,不仅能召唤大批粉丝投入到野生动物保护事业,还能带动明星所在地的整体生态保护。

大熊猫属于伞护种,又属于旗舰种,理所当然地成为动物代表咯。在大家热衷于保护大熊猫的同时,可有不少动物也跟着沾光呢。

【考验三】我们为什么要进行人工干预,来拯救濒临灭绝的物种呢?

A、濒危生物也有它们自己的价值,而且物以稀为贵,没准儿还能靠它们赚钱。

B、相当一部分濒危生物是人类太过贪婪,为了自身利益导致的,现在拯救它们只是为了将功补过。

相关期刊更多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中国科技术语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科学院

四川动物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