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李叔同诗词

李叔同诗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李叔同诗词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李叔同诗词

李叔同诗词范文第1篇

【关键词】自备电厂;同步发电机;自动微机励磁调节;改造;连续生产

1基本情况简介

河北沧化集团是国内大型氯碱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蒸气,所属热电厂配备35T中压蒸气锅炉3台。为节约能源并适当减少外网电力需求,利用饱和蒸气发电,解决部分生产用电力,同时满足生产用蒸气,建有3000KW,6000KW两台汽轮发电机。其中2#发电机为抽凝式同步发电机,额定输出功率为6000KW、10KV。

2技术改造的必要性

2#发电机励磁系统采用较落后的EFL-3000型直流励磁机,直接安装在发电机尾部,长期暴露,随着长时间的运行,由于该发电机距离锅炉较近,周围环境尘埃较多,且空气潮湿,经常造成励磁机绝缘强度降低、碳刷打火等现象,需立即停机进行绝缘恢复处理、更换碳刷等工作。不但浪费材料,增加维护费用,而且影响开车率。另外,老式励磁机调节不灵敏,不平滑,调节整定值不稳定,如果遇有外电网事故,不能及时反应协作,只能停机解列,影响发电产量,破坏生产的连续性和高效率,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及时对2#发电机的励磁系统改造是十分必要的。

3技术改造分析及技术要求

厂内1#发电机组采用可控硅励磁装置,另外目前还有新型的无刷励磁装置的发电机普遍使用,我们对励磁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为一些调查,了解到国内较为先进的微机控制同步发电机励磁装置,根据我厂实际情况,提出采用该励磁系统与原励磁机双路互备运行的改造方案。

(1)保留原有励磁机,增设一套微机励磁调节装置(WKLF型)与原励磁机互为备用,以新置励磁系统运行为主,两装置转换可采用隔离刀闸切换实现。

(2)微机励磁调节装置采用自并励静止励磁系统,微机励磁调节器采用双微机,双通道形式,励磁变压器为干式变压器,一次侧电压为10.5KV。

(3)主控室内设自动励磁调节柜,要求装置性能可靠,自动调节平稳,与原励磁系统的切断方便可靠。

4励磁改造施工方案

4.1土建部分

新增置微机励磁系统采用自并励方式,配套装置励磁变压器及功率灭磁屏需就地安装。因2#机发电小室原设计无位置,根据实际情况,拟将两设备移至厂房6米层就位,需部分土建配合,建造励磁小室,封闭门窗等。

4.2电缆走向及主要设备位置

高压电缆自2#发电小室10KV母线取电源,经室外电缆桥输送至6米层励磁室,再经高压隔离开关供励磁变压器,变压器二次侧提供功率灭磁柜所需交流电源。经整定调节的直流电源返回0米2#发电小室,在励磁柜旁加装配电箱,内置隔离开关,上口接微机励磁电缆,下口由电缆接至发电机转子。功率灭磁柜输出控制电源与主控室励磁调节柜联接,将原主控室励磁调节屏移至后面空位,在原位置安装微机励磁调节柜,以方便操作。

6结论

此项目现已改造完成,通过一段时间的使用,效果理想,达到了预期目的,同时为在役励磁机式同步发电机的改造提供了经验和实证。

参考文献:

[1]朱松建,陈正岳等编.小型火力发电厂电气设备运行(第二版).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2(08).

李叔同诗词范文第2篇

1、李叔同填词的歌曲如下:《春景》《送别》《西湖》《梦》《清凉》《花香》《世梦》等。

2、李叔同简介:李叔同(1880年10月23日—1942年10月13日),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1913年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1915年起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并谱曲南京大学历史上第一首校歌。1942年10月13日,弘一法师圆寂于泉州不二祠温陵养老院晚晴室。

(来源:文章屋网 )

李叔同诗词范文第3篇

关键词:脑室外引流术;钙化

1 资料

患者1,男,46岁,因车祸致重型颅脑损伤,行开颅手术,术后给予经额侧脑室穿刺置管行颅内压监护,一周后病情稳定,停颅内压监护并拔除脑室引流管,拔管后第三天,复查头CT显示:原脑室引流管颅内穿刺通路上,可见到条状类似于引流管的高密度影,长度自颅骨内板至侧脑室壁二分之一交界处均见照影。此前未见过此现象,患者家属认为,医生在拔管过程中操作不慎,致引流管未完全取出,断在颅内。患者家属以医疗事故为由状告医院。后经协商,行开颅探查,术中未见引流管,于颅骨穿刺点下方脑皮层,可见砂粒状黄白色样物,取出能取到的部分,尽量少破坏脑组织后,关颅。术后病理为钙化组织,见到少量胶质细胞增生。探查术后,复查头CT:脑组织内仍有少部分条状高密度影。因颅内并无引流管残留,一场医疗纠纷随之化解。回顾此患者头CT片:带引流管时,颅内引流管区CT值为36Hu,而拔管后,类似引流管的条状影像的CT值为109Hu。

患者2,女,63岁,因小脑出血破入脑室致急性梗阻性脑积水,急行经额侧脑室外引流术、小脑血肿清除后颅窝开窗减压术,术后七天拔除侧脑室外引流管(拔管过程顺利并仔细检查确保拔出引流管的完整性)。拔管后第二天,复查头CT:颅内引流管的穿刺通路上,可见条状类似于引流管的高密度影,长度自颅骨内板一直到侧脑室壁边缘均显影,其CT值为99Hu,而带引流管时引流管区的CT值为31Hu。术后一个月,复查头CT,颅内条状高密度影无明显变化。

患者3,男,55岁,因高血压右侧丘脑出血破人脑室致急性梗阻性脑积水,急行经额侧脑室外引流术,术后应用尿激酶脑室内注入。术后7天,脑室内积血引流满意,脑脊液循环通畅。术后8天,拔出脑室外引流管(拔管过程顺利并仔细检查确保拔出引流管的完整性)。拔管后3天,复查头CT:颅内引流管的穿刺通路上,可见条状类似于引流管的高密度影,长度自颅骨内板一直到侧脑室壁中内三分之二交界处均见显影,其CT值为102Hu,而带引流管时引流管区的CT值为38Hu。术后一个月,复查头CT,颅内条状高密度影无明显变化。

上述三例患者均无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表现,住院期间,血钙测定值均在正常或稍偏下水平。

我院两患者现距发病均已一年以上,生活基本自理,无癫痫(未用抗癫痫药)。

李叔同诗词范文第4篇

【关键词】肛肠术后疼痛;穴位按压;针刺;辨证施护

疼痛是肛肠术后病人最常见,最突出的症状,往往影响到术后康复质量的提高。患者术后常见术区疼痛难忍,辗转不安,临床单纯运用药物治疗疗效欠佳。我科从2004年开始采用在常规药物镇痛的基础上,运用指压或毫针刺激穴位镇痛配合中医辨证施护,取得较好的疗效,基于前期的临床护理观察,我科进一步于2008年10月开始随机对照观察了300例术后采用分别常规护理及穴位刺激中医辨证施护患者术后疼痛症状及整体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情况。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我科治疗的肛肠手术病人共300例。签署知情同意书,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术后常规护理加穴位刺激护理,对照组采用单纯术后常规护理。其中观察组 女性62例,男性88例,年龄27~69岁,平均35.33±2.14岁,对照组 女性68例,男性82例,年龄29~69岁,平均32.50±2.67岁,两组年龄,性别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中医辨证分型,观察组中湿热下注型69例,热毒型41例,气滞血瘀型40例。对照组中湿热下注型62例,热毒型50例,气滞血瘀型38例,两组中医证型分布无明显差异。

1.2入选标准 全部病例符合《中医外科学》“肛肠病”诊断标准[1]。疗效评估按《中医临床症候疗效评定标准》[2]。全部入选病例术前均接受常规剂量局部麻醉,均于术后2小时至24小时内出现术区疼痛,疼痛程度达到按我科《肛肠病术后处理常规》须给与常规镇痛治疗者。

2治疗方法

2.1穴位刺激治疗

患者术后麻醉醒来后,产生疼痛时,护士首先正确判断疼痛存在和程度,评估年龄,体质和伴发疾病,首先取合谷、内关,三阴交、足三里等穴,采用大拇指指压法施以中等强度刺激,穴位按压时间为每次每穴按压1至2分钟,持续15~30分钟,若疼痛仍然不缓解,可使用毫针针刺、泻法强刺激,均不留针,术后24小时内可反复施以针刺刺激3至4次。24小时后及术后3天两组病例分别行《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量表》检测。

2.2辨证施护

2.2.1 热毒型

局部以红肿热痛,坐卧不安,受压或咳嗽时症状加剧,溃破后液带黄浊,稠而带臭味,常伴有全身不适,恶寒发热,口渴冷饮,便秘,尿赤,舌质红,苔黄,脉细数,此期以清热解毒,凉血祛窟,软坚散结为主,局部外敷三黄膏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每日换药一次,也可以酌情用硝硼散30 g每日温水坐浴2次,便秘者口服番茄叶胶囊每晚2粒,并嘱患者多饮水。

2.2.2 湿热下注型

以坠胀疼痛、红肿较重、食欲不振,渴不多饮,大便燥结或溏泻,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治以清热解毒利湿为主。给予清淡无刺激性的饮食,如绿豆粥、青菜等。便秘者多吃水果,溏泻者少吃粗纤维素蔬菜,坠胀者内纳人三黄栓一枚,清热通便。

2.2.3. 气滞血瘀型

以肿痛、隆起、坚硬如石、大便排出困难,里急后重、舌质黯见齿痕,此型治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以三黄膏外敷,三黄栓纳人肛内.一枚每日一次,重点做好情志护理,因情志不畅,气滞则血瘀,病情加重。此外,使病室温湿度适宜,协助患者料理生活,减轻患者的情绪紧张,亦有利于疼痛的缓解。

2.2.4情志护理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是完整统一的机体,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人的精神状态有很大的关系,一方面,情志不舒可致肠腑气机不畅,气滞血瘀,湿与热结,化腐成脓;另一方面,疼则气结,气郁化火,亦可加重疼痛。肛肠科病人往往存在着便秘,失眠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而且反复患区及术后术区疼痛也使病人情绪急躁、焦虑,同时,肛肠手术患者,尤其女病人有时因为怕羞,不方便等因素而不及时来医院就诊,延误病情,因此我们对此类患者更应做好情志护理,可给患者耐心讲解肛肠病的发病机理,以及病情的转归与术后的生活宜忌。解除患者的顾虑,使患者心情舒畅,积极配合医护,树立战胜术后疼痛的信心。

2.3药物治疗

经针刺或指压后患者疼痛大多不同程度减轻,耐受力较差,经指压或针刺穴位后,效果不理想者,再遵医嘱使用常规镇痛药物治疗。

3结果

观察组 术后24小时共124例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改善,术后3天共146例生活质量评分改善。对照组 术后24小时共86例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术后3天共101例生活质量评分改善。表明接受肛肠病手术病人多于术后24小时为疼痛高峰,术后3天疼痛逐渐缓解。经指压或针刺穴位配合中医辨证施护,能有效缓解术后疼痛,尤其是术后24小时疼痛缓解明显,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

4体会

4.1针刺及指压穴位刺激疗法可有效减轻肛肠术后疼痛

从临床观察中可发现,指压或针刺穴位治疗能有效减轻肛肠术后疼痛。穴位疗法的镇痛作用在历代中医文献中早有记载。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之穴,足三里为手太阴肺经之穴。3个穴位均有止痛的效果。使用针刺或指压穴位刺激疗法术后镇痛,能有效降低镇痛药物的使用。

4.2中医辨证施护有利于整体护理的开展

通过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我们可以按中医的辨证分型来指导患者术后创口的外敷、外洗等处理,以及饮食与中药内服调理。同时,在使用针刺或指压刺激穴位时,护士可以边操作边与患者交流,交流过程中不仅能发现并评估患者存在问题,以便及时解决,有利于患者消除恐惧情绪,建立良好的医患和护患关系,而且能转移患者注意力,松弛患者紧张情绪,降低疼痛阈,达到理想的止痛效果。

【参考文献】

李叔同诗词范文第5篇

李叔同1880年生于天津,父亲为津门富豪。李叔同的母亲很注重对他的教育,多方延请名士教授诗词书法,加之他本人聪颖好学,小小年纪便积累了非常深厚的国学修养。

由于家庭的变故,李叔同14岁南迁上海。当时的上海,处于西洋文明和东方文化碰撞的边缘。李叔同从先生受业,一方面接受了较系统的儒家经典教育,一方面又吸纳了“新学”的精华。很快,学贯古今中西的李叔同就以其横溢的才华、潇洒无羁的气度,二十文章惊海内,驰名于上海滩。

1905年,李叔同东渡日本,成为我国最早出国学文艺的留学生之一。留学之初,他即对日本明治维新后的西化成果深感羡慕,于是开始对西洋艺术全面研攻;同时他又接受了“以美淑世”“经世致用”的艺术救国的教育理念,并积极付诸行动。留学期间,李叔同创造了中国近代艺术史上的多个第一:最早把西洋绘画引入国内;最早用五线谱进行音乐教学;创办了中国最早的话剧社团――“春柳社”。1907年2月为赈济国内徐淮水灾,“春柳社”举行义演,李叔同亲自出演小仲马名剧《茶花女》中的女主角,演出在日本引起极大轰动。

1911年,李叔同由日本回国。当时的中国,虽经“”却并未如人们所希望的那样一片光明,社会的黑暗腐败,理想抱负的难以实现,使李叔同深感苦闷。在这种心情下,李叔同应浙江第一师范学校之聘,担任音乐、美术教师,继续致力于实践“以美淑世”“经世致用”的教育救国理想。

“一师”在李叔同的主持下,艺术教育气氛十分浓厚。其间,李叔同以非凡的艺术胆略开创了“写生”进入美术教学的先河;以其人格魅力、深厚的中西文化底蕴,培养了一大批音乐和美术的优秀人才,从“中华民国”初年到民国二十年间,凡中国音乐界人物。几乎都是李叔同的薪传,不是他的学生,便是他学生的学生。“一师”时期,也是李叔同生命的辉煌时期,在诗词、音乐、美术、金石书法等各个艺术领域,均达到了那个时候的最高境界,为后人提供了咀嚼不尽的精神食粮。人们相信,“现代中国文化正待从他脚下走出婉s清丽的一途”(余秋雨语)。

然而,谁也未曾料到,渐臻于完美之境的、正当盛年的李叔同,却在“五四”运动的前夕,悄然在杭州虎跑寺出家,正式皈依佛门。自此,李叔同从艺坛退隐,弘一法师横空出世。

李叔同并未正面解释过自己出家的原因,众说纷纭中,其得意门生丰子恺的解释则较为中肯:他做人太认真,满足了“物质欲”“精神欲”还不够,还必须探求人生灵魂的究竟。

皈依佛门后,弘一法师潜心研习书法,摒弃了在俗世的那种点画精到,刻意求工,充满了宗教所赋予的超脱和宁静,心平气和。他的书法,已成为一种心灵的迹化,达到了真正的成熟;他更发愿精研戒律,将失传已久的佛教中戒律最严的南山律宗拾起,清苦修行,终使传统断绝数百年的律宗得以复兴。在对书法、宗教潜心研修的同时,他也并未了却尘缘,他时刻关注众生疾苦,对生命充满无限热爱与悲悯;抗战时期,他广结善缘,开导众生,“念佛不忘救国”,一片“救护国家”的火热心肠……这些又与大师早年“经世致用”的教育救国理想一脉相承。

1942年10月10日下午,弘一法师索来纸笔,写下“悲欣交集”的绝笔。

10月13日晚,弘一法师安详圆寂于陋室板床之上,他的眼角沁出晶莹的泪花。

相关期刊更多

蜀学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西华大学;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蜀学研究中心

石化技术与应用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兰州石化分公司

人文中国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香港浸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