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高中生物高考复习计划安排
在高三生物学总复习中,一般整个复习过程划分为:分章复习(第一轮复习)、专题复习(第二轮复习)、模拟测试、查漏补缺等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如下:
1.分章复习(第一轮复习)阶段
分章复习阶段的时间安排在9月初至翌年1月,该阶段的复习任务是理清单元知识点和夯实基础。
2.专题复习阶段
专题复习阶段的时间安排在2月到3月初,该阶段的复习任务是加强学科内综合,使知识系统化和形成命题网络(即知识块)。这个阶段的复习实际上是在分章复习和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从新的维度对知识进行归类和重新组合,从而达到熟练掌握知识的目的。
3.模拟测试阶段
模拟测试阶段的时间安排在3月中旬至5月中旬,这个阶段的复习任务是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对知识有个全面、完整、准确的掌握并反映在习题的解决上。通过这种适量的模拟测试,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技巧、解题速度得以提高,他们应考的心理素质也有所提高。
二、高中生物高考复习方法
策略总纲:
1.发挥《考纲》和高考试题的导向作用。考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备考复习的依据。高考试题是考纲精神和要求的反映,对高考试题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把握高考复习的方向和特点。要根据考纲的内容和变化、高考试题的内容来合理地确定高考复习的方法。
2.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依据考纲,回归教材。
3.深刻理解核心概念、构建知识网络。
4.突出能力训练。
5.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具体方法:
1.分章复习(第一轮复习)阶段
第一阶段按章节捋清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配合经典例题,将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向纵深方向延伸和扩展。在高二生物学教学的基础上,按照高中《生物》课本的章节课题进行逐章逐节的系统复习。引导学生理清单元知识点,弄懂基本概念和原理,明确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构建单元知识网络。此外,在此阶段的复习中,要重视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能力,以便为进一步培养综合能力奠定基础,要关注学生是否突破知识难点,尽力为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扫清障碍。这个阶段的复习应以学生为主,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份单元知识明细表,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领会和应用上以及本单元内相关知识之间的结合上。在分章复习阶段要求学生课本随身带,读好课本,用好课本,练习时遇到问题和发现漏洞随时拿出课本进行对照和补充。本阶段习题重点选择基础题,突出中档题,避免综合题。
2.专题复习阶段
本阶段复习以知识体系专题复习为主,带动其他专题复习,重视实验的复习。在最后冲刺阶段留有一些时间进行热点问题和题型分类复习,以提高这方面的应试能力。通过各个专题的讲解、测试和讲评,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构建起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命题网络,从而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打下基础。专题复习宜精不宜多,内容根据教学的重点和前二年高考试题有目的地选择。本阶段习题以综合题为主。
3.模拟测试阶段
(招远九中 山东招远 265400)
轰轰烈烈的2014年高考早已结束,但关于2014的思考仍在继续。在这个紧张充实而又常获喜悦的年份里,有许多珍贵的感悟与思考。现就高三复习中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一下,望批评指正。
一.仔细研究考试大纲,了解高考新动向
考试大纲是高考的导航灯,它指明了考试的方向。因此在拿到《2014年考试大纲》后,我认真研读,并将其与2013年的大纲进行比对,找出其中的差异,尤其在能力要求的顺序方面的变化,引起了我的重视。我深知,只有明晰考试大纲的要求,才能把握好方向。在复习中我依据大纲,认真制定复习计划。同时,结合这几年的高考题,探讨高考生物命题的规律,提高复习中备课、选题的针对性,提高复习质量。
二、发挥备课组功能,提高复习效率
进入高三许多老师最大的感觉就是一个“忙”字。为进一步提高效率,同时把有限的时间用到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复习中去,我们组采取了集体备课的形式。先按进度安排好每位教师的任务,要求个人提前备好电子教案和课件;然后在每周的集备时间由相关教师发言,主要阐述所负责课节的授课方法、课堂安排和重难点突破等;组内教师讨论交流,最后确定最优的复习教案。在集体备课中,我们资源共享,学习其他教师的教学方法,学习老教师的教学经验,学习年轻教师创新的智慧火花。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既节约了时间,又充分发挥了集体智慧,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进行心理调试和学法指导
高三一开学常有同学感觉很迷惘,他们形容高三就像在从地狱通往天堂的荆棘之路上痛苦地爬行;也有一部分同学认为生物在高考中占的分值少而不重视生物的学习;也有部分同学学习方法不当。为此,我主要从三方面进行指导:
一心态:黑暗并泥泞的路会很不好走,会跌倒,会失足成千古恨,为此有人绝望崩溃,也有人涅槃飞升,什么样的结果关键是看心态——即是否自信。
二地位:给学生讲如何理解生物在高考中的重要作用:理综卷中1-6题是生物题,以考查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为主,如果做不好就会直接影响物理、化学的正常发挥。比如我们平日训练时就有一位学生,前三个生物选择题都不会,一下子蒙了,结果本来是优势学科的化学,选择只对了一个,总成绩也就可想而知了。还有Ⅱ卷的遗传题,如果分析不出来,可能一分不得。这样就会影响心情,从而影响下午的英语考试。可见生物在理综卷中的作用不仅是90分,更重要的是对考生心理的影响。
三方法:告诉学生如何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如何挖掘重点、突破难点,如何进行反思总结,如何规范解题等。
高三复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考上理想的大学。高三复习要有方法指导,更要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
(一)指导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个人复习计划
为确保高三这场战争的胜利,我首先让学生了解整个高三复习的统筹安排,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最符合自己实际,最有利于个人成绩提高的复习计划。该计划内容尽可能详细,目标要具体。在制定计划前,要求学生先将课本知识逐一浏览,做到心中有数。然后让学生研读考试大纲,明确每一部分知识的目标任务。提示学生,一轮复习——回归课本,夯实基础;二轮复习——构建知识网络,提升应用能力;三轮复习——限时训练,全力冲刺。
(二)指导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首先是让学生知道哪些是重点,通过对近年来考点、热点以及在往年高考试卷中所占分值的分析,新旧考纲的对比来把握重点。引领学生寻找其中的变化,把握高考的重点。
其次指导学生突破难点。要构建知识网络;注重涉及重难点的类型题的突破,要注重量的积累和质的提升;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以不变应万变的心态。这一时期我强调学生错题本记录重点内容或重点题型,并且要及时回顾,要融会贯通。指导学生上课时随老师的思路而思考、解决问题,全身心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等吸引学生长久的注意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积极动脑,发现问题直至解决。
(三)指导学生反思总结
不少学生都说生物Ⅱ卷很多空不知填什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熟悉书上的核心过程和概念,不能用准确的生物学术语回答。只有会看书,才能得高分,这是硬道理。这里不仅是“看”书,而是要用智慧去思考,把你的心带上,再去读书。对于生物的复习,我们要看教材的具体黑字部分知识点、知识框架、联系、以及小字部分的科学小故事,如果能边看书,边做笔记是最好的。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 制订复习计划
一轮复习侧重基础知识的全面巩固,构建单元知识结构,重点梳理单元内知识脉络。二轮复习根据本学科知识内在联系,侧重跨章节知识联系的构建,强调综合分析、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三轮复习侧重于课堂限时训练和综合模拟训练,让师生做到心中有数,有章可循。
第一轮复习要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夯实基础。在复习中,应静下心来把生物课本梳理一遍,加强和巩固对知识的理解,并及时解决有疑问的知识点。在此基础上自己构建一些知识网络,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变课本知识为自己的学问,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另外,对基本的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实验设计应有一个比较清楚的思路,这样遇到具体的实验题型才能临阵不乱。
第二轮复习不是“炒剩饭”,而是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总结、综合和深化,明确重点、难点。深刻理解每一个知识结构及其知识点中的重点,突破难点,把分散在各章节的有联系的知识点进行整理,以体现知识间的本质因果关系和整体性,即进行专题复习。
第三轮复习主要是回归课本,梳理基础知识,看纠错本,加强记忆。检视自己曾经出现过的失误,找到自己知识的漏洞、思维方式的偏差、解题规范的疏漏、错误集中的点作为训练重点,有目的地精选一些材料进行训练,不让同样的错误在高考中重现。
2 夯实基础,强化能力
学习中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抓基础,对生物学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实验操作的基本过程等基础知识要逐一弄清,达到融会贯通、熟能生巧的地步,从而加强对“双基”的强化训练。在复习中,要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将所学知识先串成链,再织成网,使知识结构化、网络化,将所学知识浓缩其中,了解各知识点在知识体系中的具置,清楚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讲究知识的梳理,注重扫描,加大知识的外延。
如复习到细胞分裂,可结合高中阶段所学过的分裂方式(二分裂、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比较复习。又如,关于DNA的结构与复制,如果只有DNA的双螺旋结构的印象、碱基互补配对等零散的知识,就证明没有形成知识结构。而能够知道DNA的结构包括DNA的化学结构、空间结构、结构特点及具体内容;DNA的复制包括概念、复制时期、条件、过程、特点、意义和差错结果,并将这些知识罗列起来,就形成知识结构。知识网络是在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而形成的,正如交错的食物链形成食物网一样。例如,上述关于DNA的结构和复制的知识结构,再把它和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遗传规律等联系起来,就形成一个知识网络。
3 注重基础知识的梳理,形成知识网络
基础知识是学生解决问题的源泉。生物复习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加以整理和归类,使之成为知识链和知识网,便于学生理解性记忆和回顾,如:脱氧核糖核苷酸――基因――DNA――DNA结构和复制――基因表达――基因突变――可遗传变异来源――进化。这样帮助学生归纳出一条主线,有利于学生系统地获得知识。
4 贴近生产、生活,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积极的
思维方式
选择贴近书本知识、更贴近生产生活的问题,尽量避免纯知识性题目的立意。这样有利于将死知识活化,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逾越思维障碍。例如,植物施肥过多的“烧苗”问题的分析、CO中毒原因的解释、生长素可以作为除草剂的原理剖析、无籽果实形成的特点分析等。
5 注重图表图解表述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迁移能力
在复习时按照专题对图表图解进行复习,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的培养,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图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图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图解等。
6 注重课堂听讲,做好笔记,积累本学科的资料
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无论新授课还是复习课,都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注意听讲和做笔记协调一致;注意复习课与新授课不同――有些相关的知识在复习时可前连后展,形成知识网络;注意有些内容当堂不一定能立即消化,先记下来,课下慢慢消化吸收。必须清楚现在做笔记不仅为现在,更重要的是为了将来,以便在第二轮、第三轮中有资料可查。
7 建立错题本、疑难知识点积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