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个人创业经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个人金融业务;发展模式;策略
1.个人金融业务经营管理体制的问题
1.1纵向管理链条过长,职能交叉
分级授权层级过多,纵向呈现很长的管理链条,从“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支行分理处”具有五个管理层次,造成信息的多级传递,信息失真,风险责任与控制能力不对称;依权限逐级报批,降低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可能丧失良好的市场机遇。
1.2横向机构设置复杂,职能分离,信息闭塞
当前个人金融业务、机构业务的经营管理分多部门执行。个人金融业务方面由多部门进行交叉管理,管理成本居高不下,管理效率低下,服务效率低,市场竞争力弱。
1.3纵横经营目标难以统一,管理冲突,系统资源难以实现优化配置
总行往往以业务规模和数量指标为考核标准,导致分支机构利润增长目标与规模扩张目标相冲突。系统内资源先通过一级分行,再对二级分行进行,导致局部优化配置与整体优化配置的冲突。
1.4人员配置不合理,专业化程度低
人员结构不尽合理主要表现在高层管理人员技能单一、职业经理人意识淡化、客户经理综合素质偏低、研发人员技术掌握程度不够,人才的引进、利用、稳定机制不健全,导致个人金融的长足发展与人才队伍的配置不合理的矛盾日益突出。
2.与国外同业之间的比较
从发达国家个人金融业务的历史发展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两种模式:
“英美模式”以花旗为代表,从其个人金融业务管理模式先进表现在:
组织模式上,在集团管理层下设消费金融集团、新兴市场、公司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全球投资管理和私人银行业。这种专业化的机构设置,既有分工协作又有交叉协作,有利于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合理配置,促进个人金融业务的全面发展。
体制特征上表现为:1)集团决策层广泛吸收外界成功人士出任非执行董事。2)集团经理主要职能定位为监督管理,不从事公司的经营业务。3)包括个人金融业务在内的资产部门独立开展业务,享有充分的自主经营权,充分发挥其经营的灵活性。
3.个人金融业务经营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的对策
3.1国内银行经营管理体制的创新模式
对于国内银行而言,通过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提高银行的经营效益,采用国外商业银行先进的事业部管理体制是可取之道。
事业部制是一种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组织形式,总部只负责制定和执行计划和战略决策,行使协调、监督等职能,将日常经营决策权下放到各事业部,由各事业部在某一特定的业务领域发挥其决策和执行的功能,它只掌握经营管理和生产组织权,是一个半自主性经营实体,本身并不具备法人地位,而投资决策、资金调配及人事任免权均由母公司控制。通过提高组织的灵活性与减少管理层次来增强其防范内部风险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及建立灵敏的信息反应机制,确保上下级之间、银行与市场之间信息的及时传递。
3.2在事业部管理体制下的个人金融业务经营模式
3.2.1产品营销渠道的改革与创新
金融产品需要通过一个畅通的营销渠道从银行转移到客户手中,到目前为止国内银行主要是通过网点来实现转移,渠道单一,而针对各种客户需求也过于绝对化。网点功能上,针对不同客户需求,扩展基层网点的业务范围,在方便了客户的基础上拓展个人金融业务。电子化方面,要大力发展电子银行,这样才能在真正满足客户对快捷、方便服务的要求的同时节省营运成本。此外,可通过电视、广告等媒体对个人金融产品进行宣传,也可以通过有效的公益营销等手段提升人们对个人金融产品的认知程度。营销人员应切实做到从客户自身利益出发,帮助分析使其明白自己的风险偏好、理财目标和财务状况,推荐合适的理财产品,同时为其出具详尽的个人理财建议书,使客户切实感受到贴心的人性化服务。
高素质的客户经理对于金融产品的成功营销也至关重要。客户经理应有过硬且全面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作为客户经理要持续跟踪了解客户的需求,对客户的收入结构、消费计划、投资偏好等要有一个全面而系统地掌握;作为客户经理长期与客户进行交流,不仅是银行的宝贵资源,也是银行客户资源的稳定器。银行要对客户经理给予有效的激励,对其进行及时的培训,要不断通过道德教育提高其道德素养。
3.2.2产品研发机制的改革与创新
商业银行在个金产品研发上要坚持以自主创新为主、引进开发为辅。在产品研发上投入更多资金,培养自身具有过硬技术的研发人员,对于研发人员要做到引进、培养与稳定相结合,重点在于掌握核心技术。
产品研发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并及时更新换代。客户是商业银行利润的源泉。银行应该在进行客户调研和细分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客户群的风险偏好、资金规模和消费计划,明确不同客户对银行利润的贡献度和潜力,进行差异化、个性化的产品研发。在高度重视高端优质客户的同时,不放弃对普通客户的潜力发掘。形成重点发展与加强,全面开花的盈利格局。
3.2.3风险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完善风险管理体制,健全机构设置,各风险管理部门在对风险进行独立监督与控制的同时进行有效沟通与协作。在风险管理手段上,提高各风险管理部门的专业化控制程度,专险专管;运用先进的风险量化技术,对风险进行准确评级,建立起科学的信用评级体系。
3.3引用此模式的实施步骤
3.3.1阶段式推进事业部制
依据国内银行当前实际情况,首先可在零售业务体系试行事业部运行机制,建立相对独立核算、相对独立营运,以业务线垂直管理和区域分布管理相结合,自上而下经营管理零售业务的事业部制管理体制。改造营业网点为零售业务中心,形成以零售业务为主的营销渠道,同时为资产管理、投资咨询等业务板块提供有偿服务。 逐步加大总行对跨区域行业客户、系统客户的统一协调,加强行业和区域经济研究,提高为客户进行个性化服务的创新能力以及对大型重点企业、跨区域集团企业的直接公关和维护,试行纵向管理为主的经理管理体制,逐步增强总行对以个金业务为主的各项业务发展的推动作用。
3.3.2健全银行管理中心职能
建立高效强大的管理中心,制定和实施整体战略、统一标准,为业务开展提供战略支持,实现各业务发展的联动效应,保障银行健康发展。
3.3.3设立专门的业务处理中心
通过设立个人清算中心、证券处理中心、审贷核查中心等业务处理中心专业化流程作业,提高整体营运效率。
3.3.4建立健全完善的财务核算体系
专业化的营运管理需要先进的定价体系予以支持,对各业务板块进行有效的成本——收益核算和股东权益分析,准确度量各个业务板块的业绩贡献度,实行有效的考核和激励机制。
3.3.5加快信息技术发展
建立先进的信息系统不仅能帮助银行提高业务拓展和风险控制能力,而且是实行专业化、垂直化管理得的重要前提。
3.3.5加强员工队伍建设
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需要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和比较齐全的人员配置,通过引进、培养和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与有效的人才考核机制,形成有效的人才管理机制。
简言之,我国个人金融业务起步较晚,而在各家商业银行纷纷转型的今天,个人金融业务正处于一个上升阶段,大力发展个金业务将成为国内银行增强其竞争力的一种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熊继洲.论国有商业银行体制再造[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3.
【关键词】隔姜灸;输液;妊娠恶阻;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347―02
应用隔姜灸联合静脉输液治疗妊娠恶阻是我院产科近期开展的新项目及新疗法。本文对48例妊娠恶阻患者给予隔姜灸疗法和静脉输液治疗,从治疗和护理的角度探讨此方法的可行性。现将治疗和护理效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0年4月~2013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48例妊娠恶阻患者,年龄23~35岁,平均年龄(27.5±4.12),妊龄7~12周,病程7~14天,初次妊娠32人,第二次以上妊娠16人;其中轻度厌食,轻度呕吐、尿酮体阴性患者18人;中度厌食、呕吐频繁,尿酮体阴性患者24人;重度厌食、剧烈呕吐,尿酮体阳性患者6人。
1.1.1 资料分析 采用描述性的方法对治疗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并进行归纳总结。
1.2 治疗方法
1.2.1 取穴1:
中脘:在上腹部,当脐上4寸,前正中线上。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中脘穴,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
内关:在前臂掌侧,当大陵穴与曲泽穴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属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阴维脉)。
足三里: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足阳明胃经之合穴,胃下之合穴。
1.2.2 操作方法:
将鲜姜切成3~4毫米厚的姜片,用针孔点刺许多小孔,以便热力传导,上置适量大小的艾炷,点燃施灸,一般灸到病人觉热,局部皮肤红晕汗湿为度。每次灸5~10壮,以局部潮红为度。如初灸1、2壮感觉灼痛,可将姜片稍提起,然后重新放置。此种灼痛非真热,是姜性刺激之故,故乃须以小艾炷灸之,如疼痛难忍,可移动姜片,亦可在姜片下填纸片再灸。
1.2.3 操作用具
清艾绒、新鲜老生姜、打火机1个、香1根、碗盘1个、长镊子1把
1.2.4 治疗疗程
疗程3-5天。期间,中度及重度患者均给予静脉输液,补充各种营养物质,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平衡。
2 注意事项
2.1 隔姜灸用的姜应选用新鲜的老姜。
2.2 姜片的厚薄,宜根椐部位和病证而定。
2.3 在施灸过程中若不慎灼伤皮肤,致皮肤起透明发亮的水泡,须注意防止感染。
3 疗效评价指标
3.1 疗效标准
治愈:停灸3天后患者恶心、呕吐症状不再复发。患者精神好,能进食,尿酮体
阴性。
好转:治疗后精神好转,恶心、呕吐症状明显减轻,能少量多餐进流质或是半
质饮食,尿酮体弱阳性或阴性。
无效:治疗后恶心、呕吐症状无明显改善,尿酮体持续阳性。
3.2 治疗结果
48例中,治愈22例,占45.83%;好转24例,占50%;无效2例,占4.17%。总有效率95.83%。
4 辩证施护
4.1 情志护理
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消除其不良的思想顾虑,保持情绪稳定,安心养病,配合治疗。
4.2 饮食护理
4.2.1 以富有营养、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宜,少量多餐,多食新鲜水果、蔬菜。
4.2.2 注意色、香、味的搭配,促进食欲。
4.2.3 忌辛辣、厚味、油炸之品。
4.3 作息指导
4.3.1 病室环境安静、整洁、舒适、空气清新,避免异味,以免诱发恶心、呕吐。
4.3.2 呕吐频繁者要卧床休息,轻者可以参加轻微活动,如散步等,以分散注意力,减少妊娠反应。
5 讨论
妊娠早期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倦怠,甚至食入即吐者,称为“恶阻2”。亦称“子病”、“病儿”、“阻病”。《景岳全书.妇人规》指出“凡恶阻多由胃虚气滞,然亦有素本不虚,而忽胎妊,则冲任上壅,气不下行,故为呕逆证”。隔姜灸疗法最早可见于明代杨继洲的《针灸大成》:“灸法用生姜,切片如钱厚,搭于舌上穴中,然后灸之。”。生姜,味辛,性微温,无毒,入肺、心脾、胃之经,具有调和营卫、散寒发表、祛痰下气、消水化食、调中和胃、开宣肺气等作用。清艾,性温,其味芳香,善通经脉,具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的作用。通过清艾和生姜在施灸时所产生的双重效果,又经过经络穴位的调整作用,可促进气血的运行。
应用隔姜灸配合静脉输液治疗妊娠恶阻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通过临床治疗和护理,患者恶心、呕吐的症状明显减轻,食欲增强。因为其操作方法简便,无不良反应,成本低廉,疗效显著,易被患者接受,所以应积极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忙着找钱,忙着做产品……创业型企业在诞生伊始总有那么多十万火急的难题要处理。不先活下来何谈日后发展?于是,管理被认为是后续日程之事,推迟、再推迟。
但事实上,根据美国邓白氏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连续多年对小企业的调查发现:管理问题是造成经营失败的首要原因。而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克服的最大障碍,正是缺乏管理能力和技巧,以及各种各样的管理不当。
与成熟企业的管理者不同,创业者更多时候面对的是不确定性问题,需要从不确定性中把握机会。大公司更多是用资源换资源,采用流程化管理,而创业企业,要的则是扁平化、灵活和速度,“尤其在今天的信息社会,更多要强调的是创新和速度。社会变化要求管理模式创新,这对创业型企业而言,更为突出。”南开大学商学院创业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张玉利教授说。看来创业中,不但很需要管理,而且需要独特性的管理。
看似不能管理的创业管理
也许让人惊讶,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这种大企业通行的职能管理,以及稳定性连续生产的专业化管理,新创建企业绝不能照搬,否则必死无疑。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通常情况下,在创业型企业诞生之初,是很难有一套完整的控制系统的,而且事实上,也必须没有。因为控制系统的建立自然会加大成本,创业企业通常很难承受。而更重要的是,控制系统会降低效率,让企业失去活力。而这正是创业企业最初最为关键的竞争力。
但是,企业总是需要掌控的,怎么办?用信任关系来代替控制系统。这种信任或者来自血缘关系,或者要靠创业者发挥个人魅力来在团队之中建立。
同样的,和成熟企业更该鼓励授权相反,创业企业反而并不适合尽快授权,“因为在没有控制系统的情况下,授权容易导致失控,甚至导致创业失败。”张玉利说。在他看来,也正因此,建立一种基于团队的工作方式,对创业企业来说至关重要。这也是为什么相比个人创业而言,团队创业成功的可能性要高很多的原因。因为团队创业能够整合资源,包括信息的获取,而且团队当中的资源和技能可以产生互补的作用。比如:创业团队中有人擅长技术,有人擅长市场,二者结合往往能给企业带来强大的竞争力。
看上去似乎是个悖论,当创业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又必须进行管理的规范化。“很多公司为什么会死掉?他把大量的事务当成例外来管理。”张玉利说。他认为,创业型企业的一个最常见问题莫过于老板成了“一支笔”。任何决策都要他一个人签字,曾经作为推动企业创业和发展动力的创始人,最后往往变成阻碍企业发展的障碍。往往成也萧何,败也箫何。因此,如何针对新创企业建立成本低廉、具有灵活性而且有效的控制系统,就成为创业企业特别需要关注的管理问题。
“老手”创业的利弊
创业的那种痛并快乐着的魅力,常常无可阻挡。不少创业者在经历了一次创业之后,往往身不由己地倾注到又一次创业中。这些人的优势自不必说,首先他已经拥有了声誉,这种声誉可能建立在无形资产的基础上,比如:对市场的了解,以及社会网络等。这显然更有助于其进行融资,以及雇用到熟练员工。而因为已经有了比较强的外部网络关系,这种创业老手发现和识别机会的能力通常也更强。当被问到那种从一个创业团队分离出来,又自己开始新创业的人,是不是在吸引风投上会加分时,乾龙创业投资基金创始合伙人查立直白地反问:“为什么不?”
“简单地说,创业过程其实就是两大部分,一个是机会识别,一个是机会开发。”张玉利说,“有关的调查发现,70%以上的创业机会其实是以前工作的一种改进和改善,大多数创业者是在做别人也在做,但他们能做得更好的事情。”
不过,与此同时,“创业老手”的劣势也同样明显。
“这类创业者可能会对以前模式的依赖比较大,他可能会盲目的坚持自己先前的行为方式。反过来就可能难以适应新的机会和环境的变化。”张玉利认为,这个问题的关键其实在于,创业者对创业企业的内在特点和独特性把握不好。越是经历过多次创业的人,越可能对过去经验的依赖更强。
张玉利进一步解释说: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和一般规律型的学习不同,创业者一般是通过一件一件事来学习的,更多是行到知的过程。这种学习其实具有很大的随机性。正如一位达人所说,你生第一个漂亮孩子需要怀胎10个月,并不意味着生第二个就只要1个月就可以了。此前的创业经历一定有助于新一次创业,但并不是完全的复制。
从创业经历到创业技能
也正因此,使得大多数创业者经过挫折之后依然还会碰壁,而只有多次碰壁之后,才可能把它积累成一种知识、变成一种技能。“这里本质上涉及的是创业经历和经验怎么转换成创业技能的过程。”张玉利说。
不过,这个从创业经历到创业技能的转换过程并不容易。没有创过业的人,很难体会到创业者那种巨大的生存压力。现金流往往成为创业者的首要关注点。许多创业者也许开始有很多好的想法,但一旦进入战场,现金流的压力常常使大家更关注销售、关注行动,系统的调查研究和群体的决策机制可能会变得缺乏,这也阻碍了他从过去的创业经历向创业技能的转换。
资料显示,2013年底我国贫困人口高达8249万人,尤其在农村高达8-10%的返贫率。要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除政府将增加有利于创业的制度供给,更为重要的是利用贫困与创业动机成正向关系的“毕海德定理”,激发人们发挥“出于个人寻求自营职业的动机,而不是出于发展新产品、新技术等企业家式的冲动”。由生存性动机引发小微企业创业将是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大多数小微企业就是由社会闲散人员包括返城的知识青年创办的,他们在“被雇佣”无门又缺乏收入的双重压力下,被迫走上“自我雇佣”创业之路。因小微企业规模小,所需创立资金少,创业手续相对简单,创业失败风险较小,“正面我赢,反面我也输得不多”,人们创立小微企业的积极性会比其它规模类型企业要高,这也就是小微企业为什么在大量死亡的同时,又被更多创立出来的原因所在。然而,小微企业不足3年的生命周期似乎成为创业者难逃的魔咒,也意味着我国绝大多数创业者在创业动机转化为行动之时,注定陷入“失败魔咒”。正如前面分析,失败案例比比皆是,但对失败总结的理论研究偏少。世上没有不败的企业,失败学习也注定构成了创业教育需要拓展的重要方向。在理论界,对创业失败学习研究难度大,主要原因有:
(一)对创业失败价值判断不同,导致研究重点聚
焦在提高创业成功率和延长企业生命周期研究上在我国,“失败”一词的含义有多种。在《现代汉语词典》,“失败”的含义有两种:一是没有达到预定目标,与“成功”相对;二是被对方打败,输给对方,与“胜利”相对。学者倪宁等认为,创业失败本质是创业者没有实现预定目标。这一判定为笔者对失败的分析提供了启示仅仅从目标来分析失败,很难诠释失败的真正内涵,应从创业“收益———成本”即∑R(总收益)与∑T(总成本)之间的关系视角分析:
①当∑R>∑T>0,意味经营企业可以获得收益,即创业成功。∑R-∑T差额越大,创业成功的价值感越强。
②当∑R-∑T≤0,按照倪氏的分析,即创业失败。从投入产出分析,∑R-∑T<0,即总收益小于总成本,企业无论怎样增加要素投入都无法实现边际收益大于边界成本的产量,创业必然失败。从企业生命周期分析,企业“生命之矢指向”是一维的、单向指向死亡即失败。对于创业者而言,总是走向死亡这个预定目标可以指当事人明确的目标,也可以是当事人并不明确而客观存在的目标。由于创业活动是指由创业动机转为创业行为、由概念性企业到现实企业、从企业成立到企业死亡过程。故而从创业过程分析,创业失败是指在任何创业阶段中的创业活动的中止现象。对学者而言,探寻延长现有企业的生命周期对策更具现实性和容易获得企业的资金上的支持,这种研究上的功利性导致漠视创业失败。对地方政府而言,关注创业行为发生,既增加GDP又解决就业民生,更为重要的是创业实践活动会造就一批成功的创业家。创业失败对地方政府而言,失败是创业者个人的私事,从而对创业失败缺乏应有的重视。
(二)对创业失败案例收集容易,对失败真实归因分析存在难
如果不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失败是成功之母”只是对最后的成功者具有意义,对大多数小微企业创业者而言,“如果企业失败了,世界上没有任何其他国家会在法律、行业惯例、社会规范方面表现得更加宽容。企业消失了,但创业者生存下来了,并学到了宝贵的经验”。一般来说,创业的成功者愿意将自己的失败经历与人分享,号称创业失败后“不死鸟”的史玉柱失败的经历常常被人引证,但像史玉柱成功的典型鲜少,不能代表普遍。对绝大多数在市场上铩羽而归的失败者而言,裸解剖自己的失败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没有人愿意证明自己在市场机会把握、产品组合、企业管理上的“无能”。正如前面所分析的,人具有机会主义行为,在探究失败时往往将内置因素外化为不可抗拒的外部客观原因,导致学者们对创业失败归因的分析结果的真实度降低。
(三)文化水平差异对失败的容忍度不同,导致对失败研究存在难度
德鲁克对创业的失败有一段精彩的论述:“失败与成功不同。它不能被拒之门外,而且几乎总引起人们注意。但是,它很少被视作机遇的征兆。许许多多的失败不过是错误、是贪婪、是愚蠢草率以及设计或执行不力的结果。”对创业失败的认识,文化和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存有差异。在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创业失败与创业能力没有必然联系,创业者不会被人嘲笑,而往往被认为运气不好所致。即使是内置因素导致创业失败也敢于解剖自己。失败的创业者会从过去的失败经历进行有效学习,放弃低效率项目而选择新的项目。人们把这种不畏失败作为“企业家精神”的重要内涵。而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创业失败被认为是耻辱,失败不仅造成资本损失,更被视为无能,也使对失败归因研究难度增加。另一方面,为了不被人耻笑无能,创业者会选择风险较小的项目或者所需要资本较少的小微项目创业,丧失冒险精神。小微型企业作为消灭贫困的重要途径,“使人们过上人性的、而非蚂蚁般的生活”,也为个人发展提供获得“充满活力的企业家身份”的机会。创业失败意味着企业生命消亡,但创业者可能会东山再起,再次创业,从而演绎出“创业———失败———再创业”的动人音符。对小微企业创业者而言,创业失败后会有两种不同的行为结果:一是小微企业自身不复存在,创业者在失败学习的基础上在同行业或者新行业中再创业;二是创业者因失败打击引发对再创业恐惧,不再进行创业。小微企业除了前面分析的经济功能外,还具社会责任,即小微企业既不要徒劳无功地生存,也不要徒劳无功地消亡,小微企业生存和消亡都要变得有价值。有意义的消亡是雁过必须留声,创业经历者从失败经历中进行有效学习或者留给未来创业者即现在的旁观者失败的教训,而不能仅仅只是创业者的失败经历。学者于晓宇认为“创业失败并不等于创业者失败”。创业者在创业失败之后知难而退还是破釜沉舟,部分取决于创业失败成本的管理。有效管理创业失败成本,可促发高水平的创业学习,并影响其再次创业意向。为此,创业失败应该有其更积极、更有价值的深层意义:它向这些历练的创业者表明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通过有效学习获得新的认知,累积经验,增长能力,在再创业中更好地创造和把握机会,绕开失败陷阱。也正是从这层含义分析,相比较于创业的成功经验学习,创业失败学习才是更具有价值的研究对象。
二、创业失败学习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对高校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启示
纵观国外的研究,对创业失败学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第一,对创业失败及后续创业活动关系的研究和总结。Shepherd等论证了失败经验与再创业或创业绩效影响呈现不确定性。Yamakawa实证研究了创业失败与再创业之间的关系,认为在特定条件下,创业者的失败次数与再创企业成长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相比那些取得成功的创业者而言,经历了失败的创业者可能会因失败返贫被嘲笑讽刺、生理和心理受到打击、伤害甚至出现放弃生命的极端行为。从创业动机分析,创办小微企业的业主动机若是实现自我价值,即使行为结果是失败的,也会将失败看成是创业者的入场费,创业者的后续创业动力会得到提高。通过先前的失败透析,创业者能够明了失败的前置因素,反思自己决策行为能力,克服不足达到自我认同的目标;第二,对创业失败原因的研究。现有创业理论研究偏重创业学习的定性研究,对学习模型也缺乏统一设计,难以定量研究。对于创业失败者而言,要解剖自己失败的原因是件痛苦的事情。从现有研究分析,创业失败归因主要有内部因素(内因)和环境因素(外因)两大类。刘永芳在分析国外学者在探索创业失败原因时,发现不同人会对创业失败的认知产生偏差:①基本归因错误,过高地估计内在因素的影响;②行为者和观察者结论的偏差,在总结失败原因时,行为者倾向于归咎为外部因素,观察者倾向于归咎为内部因素;③创业者的机会主义行为,在创业成功的时候倾向归于内因,失败的时候则归咎于外部因素影响;第三,对创业失败次数与再创业信心影响的不确定分析。对于失败程度和种类,学者Sitkin提出了“智能失败”概念。在Sitkin看来,并非所有失败都具消极性,那些相对较小的、无害的失败即严重程度较低的失败会给再创业者增强信心。Cope认为创业失败越严重越会增加创业者自我管理以及处理危机和挫折的能力。也有学者采用实证研究方式,探究不同类型的创业失败与创业者对失败态度的逻辑关系,对失败的态度体现了创业者如何应对失败以及在后续创业中如何识别机会以及再次创业等创业活动的开展。学者Shepherd将“预见性”引入创业领域,创造性则提出了“预见性悲伤”理论,将创业失败带来的痛苦分为可预见和不可预见的悲伤,由此将创业失败分为可预见和不可预见的失败两类。“预见性悲伤”是指由于预见到即将面临的失败,创业者具有了接受失败的心理准备和应对措施,是一个“悲伤———应对———计划———心理、社会重组”的过程,进而有学者提出了情绪成本和财务成本对创业失败修复机制。在Parkes看来,创业者因预见失败,提升了心理承受能力和采取了应对失败措施,有效降低创业失败的情绪成本及财务成本,提高创业者对失败情绪的承受力,也使创业者对后续创业活动开展产生积极的影响。至于失败次数与再创业的关系,理论界目前尚没有得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结论。是经历一次失败还是多次失败会对克服困难、迎接再创业挑战变得更有动力和激情,对此,学者们的观点是不一致的。大多数学者认为,经历屡战屡败,会使创业者对未来愿景失去信念,再次创业的动力和信心受到打击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变得没有斗志对抗逆境。Ucbasaran等人也持有相同的观点,认为具有失败经历的创业者在后续创业中能够识别更多的创业机会,但失败次数应有限度,在创业者创业经历中,创业失败次数太多,创业者再次创业的意向和动力就会减小,能识别的机会也会相应减少。Yamakawa等人论证了创业失败经历次数与再创业行为的函数关系,认为两者成倒U型关系,当失败次数增加时,再创业行为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对失败次数和再创业意向影响关系的研究,理论界出现了消极和积极两种不同观点。国外学者更多是以成功创业的正面显性知识传授为研究点,关注影响创业失败的内外因素和创业失败对个体的影响,从理论上解决了“创业为什么会失败”和“失败后如何进行学习”两大问题,但研究的内容和层次都显得比较单一。
至于如何从创业失败视角来构建创业教育理论则很少涉及。研究表明,企业规模越小,失败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死亡率就越高。问题是创业失败的重要结果并不是企业消失而是创业者被保存,通过失败学习变“失败是成功之母”,创业者就会东山再起,演绎“创业———失败———失败学习———再创业”之路。“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人们在创业失败后会历经一个漫长而孤独的过程,并非所有人都明白“失败也是获得创业学习经验的一个内在学习过程”,也很少有高校开设“创业失败学”来为学生提供“创业为什么会失败”的知识积累。可以预见,在我国未来的高校创业教育研究领域必定会增设“创业为什么会失败”和“失败后如何进行学习”内容。研究创业失败学习的不同内涵和特征、类型、学习方式对再创业的影响,研究社会如何提高创业失败容忍度等内容,推进创业失败量化研究,可能是创业学发展的趋势。创业理论不仅要聚焦研究如何识别和把握机会并创建新的企业,更要研究如何避免创业失败、失败后如何进行有效学习以便在再创业中避开失败陷阱以及通过失败学习提高再创业的成功率。全球创业观察(GEM)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成年人的创业倾向2005年为28.51%,是全球平均值的2倍;2007年,潜在创业者的创业倾向为31.5%,2009年下降为22.6%;到2011年,创业倾向指标高达42.8%,在54个参与国家中排第三位。然而,高达70%的失败率会严重打击和消减人们再创业的激情,降低一国经济活力。就我国高校而言,每年有700以上毕业生走向就业岗位,传统的就业观念的影响使大学生往往就业选择锁定在国有大型企业尤其是垄断企业、行政部门等狭小的就业空间,消减了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欲望和创业能力。大学生高达90%的失败率和失败后选择再创业的人数不到15%,引发了创业失败的恐惧,究其原因就是创业教育理论在创业失败学习方面存在缺失。从创业结果分析,活跃的创业倾向和创业活动不能代表高创业成功率,要打破小微企业“生命周期陷阱”这一魔咒,创业者进行有效学习可能是破解魔咒的“良药”。如何解开创业者开展学习之谜?Deakins感到很困惑:“我们不明白创业者是如何学习的,然而新建企业里存在一个学习经历,这是人所共知的”。有学者认为创业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创业过程中学习不是一个额外的附加品而是一种起核心作用的因素,失败是积累创业经验的一个内在学习过程。笔者认为,创业学习的方式主要有创业前的学习(干前学)、创业中的学习(干中学)、创业后的学习(失败学习即干后学)三种。在我国的创业教育理论中,对前面两种学习方式系统性研究较深而对失败学习研究缺乏。作为创业活动一个重要成果———创业失败常常被人们忽视甚至被视为反面教材。正如在前面所分析的,创业失败远比成功更有研究价值。创业经历构成了历练能力的重要平台,失败学习是创业者获得再次创业所需技能和知识的重要来源。只有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为失败的创业者和旁观者提供学习机会,帮助创业者降低不确定性,扩大创业机会搜寻范围,谨防重走先前失败之路。尽管各国高校创业教育理论在20世纪末期得到快速发展,但大多数在校大学生均认为难以从创业失败中进行有效学习。我国创业教育发展历史较短,与发达国家的创业教育相比,学者于晓宇认为至少存在三个方面的不足:一是我国创业教育缺乏明确的目标价值。部分高校以培养优秀企业家为目标,重在以成功的企业家尤其是那些“一夜致富”的经典案例作为激励的“精英教育”,一些高校则以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管理技能为目标,重在对创业欲望和创业精神的“普及教育”,而大多数高校在这两种目标之间摇摆。无论是精英教育还是普及教育,均很少提及创业失败这一事实,展现在大学生眼帘的是创业成功者的微笑而难以见到失败者的痛苦和经济损失,导致大学生对创业失败缺乏心理准备和承受力;二是创业教育的教师资源奇缺。创业教育是一门跨多学科、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要求从事创业教育工作的教师具有商场上“摸爬滚打”历练经历,而现实中具有这种经历的教师非常少。在我国高校教师资格的高学历、高职称、高科研能力“三高”资历认定,把具有创业经历但学历相对偏低的人排斥在教师队伍之外,加上高校教师收入相对偏低,科研业绩的考核也使具有创业经历的人难以融入高校教学队伍。尽管很多高校会聘请具有创业经历的企业家来学校开设专题讲座,但这些成功的企业家也很少提及自己的失败。没有任何一所高校会聘请失败者讲解失败过程和失败归因;三是创业教育课程设计国情特色不鲜明。我国创业研究起步晚,很多创业学教材多来自国外。因国情、文化差异,创业失败的原因、社会对失败的认同度、失败对创业者经济和心理的影响也不一致,导致我国的创业失败学习缺乏本土化,“创业教育难以落地”。笔者认为,在我国的高校创业教育体系中,要增添创业失败学习的内容,沿“创业教育———创业失败学习———提升创业能力———提高创业成功率”视角开展分析,至少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一)概念部分
在理论视角下,从成千上万小微企业创业失败的鲜活案例中,归纳我国小微企业创业失败归因、特点,甄别创业失败类型,总结失败学习内容、形式、要素,围绕“创业失败?失败学习?提升能力?增强创业绩效”的逻辑线路,探讨创业失败、失败学习、创业教育绩效、创业能力提升等多维内涵,探寻构建既包含创业如何获得成功正面的显性知识教育,又囊括如何防止创业失败的隐形知识传输以及创业失败学习的创业教育与再创业活动开展的本质联系。
(二)历史部分
从十七大“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到十“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战略出发,分析和跟踪小微企业业主开展失败学习与再创业成功几率的内在逻辑关系,探究通过构建以创业失败学习为框架的创业教育体系和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路径。
(三)现实部分
审视创业失败学习对创业者心理、生理影响和再创业动机、再创业行为及再创业成功几率的影响。将创业失败学习教育与政府激励创业政策互补,对不同层次大学生的创业动机、政策环境、创业文化、创业失败几率、失败学习与创业能力、创业绩效、企业生命周期等对比分析,选择典型案例对基于在以创业失败学习视角下构建的创业教育体系的价值进行研究和判断。
(四)对策部分
据内部人士表示,盛大原定于3日晚9时30分纳斯达克开盘后才宣布唐骏离职的消息。
“尽管我离开了,但在盛大还保留有公司董事及CEO顾问的相关工作。”唐骏告诉《小康•财智》。
从14年前出身网游、自我创业,而后加盟跨国公司,到现在的盛大,唐骏为其三大经历和三次转变感到欣慰:“我很庆幸我的经历由此而完整。”
结束使命
唐骏认为,“在盛大的四年,应该是个比较完美的四年。我的职业生涯因为盛大变得更加完美,盛大给我很多机会与经验:上市、收购或投资,这些都让我获得很多学习与进步机会。”他透露,自己离开盛大后将继续做职业经理人,不会留在网游甚至互联网领域,更不会创业。
3号下午14时,盛大上海总部,十几位核心高层齐聚,一个对盛大而言最不寻常的管理层“例会”正在召开。盛大掌门人陈天桥宣布唐骏离职的消息后,众人反应“既惊讶又不惊讶”。
用唐骏的话说,不惊讶的原因是,内部外部早有耳闻;惊讶的则是,没想到那么快就离开。
然而,业内也有一些传闻说,唐骏的离开是与掌门人陈天桥之间有一些分歧与不合。可以作为佐证的是,一直处于媒体离职传言漩涡的唐骏在过去几年中已经把手中持有的盛大股票抛售殆尽,这显然给了外界更多的联想。
“坊间的传言不真实。在盛大四年当中,和陈天桥合作的关系可以说用亲密无间的方式一点都不过分。因为过去四年和陈总从来没有发生过一点点口头或者任何形式上的争执。”唐骏向《小康•财智》解释说。
他表示,离开盛大之后,和陈天桥再也不是上下级关系,而是朋友,甚至成为世交,“因为两个人在很多地方都有相同之处。”
“对我来说,我喜欢挑战。现在盛大,已经由四年前的一个创业性企业转变成为一家成熟的企业。作为职业经理人,我应该去选择一个更具有挑战或者说更能实现我理想的一个地方,是该离开的时候了。”唐骏坦然道。
业内人士指出,唐骏走后,陈天桥将失去一位很好的帮手。
前盛大高管、现暴雨娱乐董事长兼CEO朱威廉称,唐骏离职之后身价将增加至少50%!朱威廉表示,唐骏是一位非常完美的职业经理人,在任期间为盛大培养了大批优秀经理人。其中,唐骏最大的贡献是将盛大,甚至中国网游推到了华尔街。朱威廉认为,到目前为止,在盛大内部还没有任何一位能媲美唐骏的沟通能力。
对于唐骏离职的原因,蓝港在线CEO、曾经的职业经理人王峰表示,职业经理人与创业者最大的不同是,要在行业找到自己最佳的位置。通常这个位置都需要一个目标。完成自己的使命,这是职业经理人被赋予的含义。王峰指出,好的职业经理人应该选择一个好的行业,创业者是企业的所有者,他必须肩负企业长远的使命,职业经理人则对阶段性的目标负有责任,“很显然唐骏做到了这一点。”
互联网专家谢文认为,唐骏现在离开盛大算是“功成身退”,因为盛大未来的战略、战术都很清晰。艾瑞咨询总裁杨伟庆说,盛大的管理团队非常完善,不会因为唐骏的离职而出现动荡。
对于唐骏未来的职业方向,王峰表示:“即使唐骏转型传统行业,凭借他的国际化背景、管理经验和社会资源,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唐骏此前也曾表示,将会加入“很传统”的行业,而且他否认了外界流传的将加盟Facebook或者进入投资界的说法。
未来之路
自猎头公司的消息人士称,4月3日以来这位“金牌经理人”目前接到的邀请不下20家,除了IT业之外,甚至连房地产公司都向其伸出橄榄枝。唐骏在早些时间曾表示,“帮助盛大转型成功应该是我在这个职位上得到的最大收获,所以我也非常期待下一份挑战。”
在盛大工作期间,唐骏一共拿到266.1976万股期权,以盛大时下的股价计算,其价值超过4亿元人民币。这让业内人士认为,唐骏的下一份工作应该依旧选择正在准备上市的企业。
大度咨询总经理程天宇说,“唐骏在盛大曾经有三次辉煌的华尔街之旅,第一次是上市,第二次是帮助华尔街重建对盛大模式的信心,第三次更是直接带来了超过8亿美元的市值增长。对任何一家准备上市的公司来说,这样的人才都无比诱人。”
“很多人也预测了,像我们这样的职业经理人出来,最简单的选择就是做风险投资。风险投资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做的人太多了,而且也不是我真正的兴趣所在。尽管曾经有人要给我几千万美元规模的风险投资,让我去做公司。”不过他日前承认,自己“肯定不会去做投资人”。
凭唐骏的经验、资源,还有财富,所有的一切,都让唐骏比一般人要容易创业,但是唐骏已经决定,“不会去创业,我会一直‘打工’,做职业经理人。一定要把中国职业经理人做到极致。”
唐骏表示自己未来不再做IT、互联网,而是做一个与过去15年完全不同的领域,甚至是传统行业。如果“以后能够在一家大型国有企业担任CEO,那才称得上一个真正的中国顶级职业经理人。我自己也应邀考察过一家有5万人的地方大型国企,但最终没有去。因为在国企要做好,有很多体制上的束缚和不可控因素,有很大的挑战性。”
“希望能通过我的努力,树立一个职业经理人的标杆,改变职业经理人就是打工者的看法。一定要做个榜样:打工有前途,也可以受到社会尊敬,也会很有钱。”唐骏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