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描写秋天景色的词语

描写秋天景色的词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描写秋天景色的词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描写秋天景色的词语

描写秋天景色的词语范文第1篇

教学目标:

1、能借助图画、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五彩缤纷”等词语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3、能感受秋天的美好,发挥想象,仿照例句写句子。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借助图画、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五彩缤纷”等词语意思。

难点:发挥想象,仿照例句写句子;背诵第二自然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六课秋天的雨。请同学们拿出手指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板书课题)

2、师: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这篇课文的大意,现在我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每一段的中心句。(课件展示)

3、学生回答,教师适时指正,小结。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学生朗读。教师评价。

2、师:同学们,为什么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呢?

3、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秋雨是秋天到来的标志之一,秋雨之后,秋天呈现出独有的景色,所以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4、学生分组读,配乐朗读。

三、学习第2-4自然段

1、学生朗读2-4自然段,画出最感兴趣的部分。

师:秋雨带着我们穿过了秋天的大门,打开大门,我们看到了什么呢?请大家自由朗读2-4自然段,用笔画出你最感兴趣的部分。

2、第二自然段。

师:现在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出示图片)刚刚说到五彩缤纷,那什么是五彩缤纷?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板书:借助图画 联系上下文 动作)

(1)学生回答,教师讲解“五彩缤纷”的意思。师:第二自然段中从哪里可以看出秋天的色彩是五彩缤纷的?请大家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2)教师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3)教师出示片段,一组齐读。师:这两句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色呢?“扇哪扇哪”“飘哇飘哇”能否去掉?为什么?

(4)思考:这部分写了秋天的什么特点?(色彩鲜艳)

师:把银杏叶比作扇子,把枫叶比作邮票,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不仅写出了秋天树叶的不同色彩,而且还写出了秋天由炎热变凉爽的气候特点,形象生动。

(5)课件出示下个片段,二组齐读。师:这部分写的是什么景色?“你挤我碰”你能体会到什么?“频频点头”是什么意思?谁能做一做这个动作?

(6)学生齐读片段。完成随堂练习,巩固词语意思。

师:第二自然段中描写了许多的颜色请你找找看,这么多的颜色我们把它们称之为“五彩缤纷”。

(7)再次展示第二自然段,分男女生读。

(8)背诵第二自然段。

①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部分遮挡,学生填空。

②教师讲解背诵思路,学生快速背诵。

③教师检查背诵。

(9)仿写拓展:秋天的雨还会把颜色分给谁呢?(课件出示例句)

学生思考回答,师生共同点评。

3、第三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说一说秋天的雨藏着一些怎样好闻的气味呢?(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师:一边读一边画出表示气味的词语。

(2)理解“勾住”的意思。师:勾住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小朋友的脚会被勾住呢?你有没有被什么勾住过?

(3)齐读第三自然段。

师:想象一下自己被这些香味吸引不愿走开的样子,再用欣喜的语调朗读第三自然段。

4、第四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思考:小动物和植物是怎样准备过冬的?

(2)完成练习。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1、齐读第五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说秋雨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2、学生交流,教师总结。(因为秋天到了,孩子们可以欣赏美丽的景色,迟到各种各样美味的水果,还可以抓紧时间和小动物们玩耍,秋天让孩子们收获种种欢乐。)

五、总结全文

描写秋天景色的词语范文第2篇

有了这样明确的解题指导,不少同学还是难得高分,这是为什么?本期,我们就从一道高考题出发,来看看如何提高景物赏析题的得分。

宁波中学 骆军英

【例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吴松①道中二首(其二)

晓路雨萧萧, 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 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 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 ①吴松:即吴淞,江名。

(1) 开头两句描写了怎么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

(2) 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5分)

以上是2012年高考语文山东卷的诗歌鉴赏题,两个小题考查的都是同学们对景物形象的鉴赏能力。

参考答案为:

(1) 描写了秋日清晨乘舟赶路时,江南水乡秋雨霏霏、风声萧萧、落叶漫天飞舞的景色,营造了凄冷、萧条、伤感的氛围。

(2) “孤舟”连接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诗人在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诗人以“孤舟”自比,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整理同学们的答案,可以发现,与参考答案相比,同学们失分的主要原因出在审题意识不高、概括能力不强和多元思维缺乏上。若能从这三方面出发,做到三管齐下,一定能提高景物赏析题的得分。

(1) 加强审题意识

第(1)题:“开头两句描写了怎么样的景色?”有同学回答:“描写了江南水乡秋天的景色。”这个答案虽然答出了“江南水乡”“秋景”,但显然没有达到“描写”的要求。这可能是这位同学描写能力不强造成的,但更可能是他审题意识不强,没领会“描写”二字包含的答题要求。

“描写”“概括”“分析”……这些词汇所蕴含的答题要求是不同的。“描写”要求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具体描绘,“概括”要求言简意赅地进行总结,“分析”则要结合诗歌文字展开。所以加强审题意识,把握题目中每个词语传递的命题者的考查目的,是答好题目的基础。

要想做到描写到位,就要尽可能地抓住能使画面丰满起来的元素,比如诗句中表示时令和时间的词、描写色彩和声响的话语等。在这首诗中,可以抓住“晓”“雨萧萧”“叶正飘”这些词,用自己的语言整合它们展现的画面,比如:开头两句描写了江南水乡的秋天清晨细雨蒙蒙、落叶飘零的景象。

(2) 提高概括能力

因为怕押不准采分点,有些同学会用大段文字来表述用几个词就能回答的问题,这样做只会影响得分。

比如第(1)题的第二问:“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有的同学答:“诗人在傍晚的时候因为思念故乡,借助雁、鸟、鱼、孤舟、霜月、枫桥等意象营造触目皆是伤心的氛围。”“无论是萧萧的秋雨还是飘零的秋叶,也不管是傍晚在天空中疾飞的大雁还是在水中惊跃的鱼儿,还有那高悬的凄冷的月亮、孤零零漂荡的小舟,无不告诉我们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悲伤的氛围。”这样的答案虽然有文采,但严格来说是不能得分的,因为它们都偏离了“概括”的要求,不过考虑到这些同学已经读懂了诗歌的内容,阅卷老师也许会给1分的辛苦分。所以,在平时的训练中,必须加强概括能力的训练。

怎样才能将景物体现的特点概括到位?首先,着眼于诗句中的修饰词语,如数词、量词、形容词等,体会这些词语表达的情感。其次,用双音节词来表述。要想概括得全面,还可以将双音节词组合起来,比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在回答这道题时,可以抓住“萧萧”这个词。我们学过“无边落木萧萧下”,知道“萧萧”表达的是肃杀、凋零的气氛,组合双音节词,可得:“营造了肃杀凋零、萧瑟凄凉的气氛。”

(3) 拓展多元思维

景物形象的作用,不仅在于表达诗人的情感、营造气氛,有时候,在诗歌的编排结构上也有作用。前者是内容上的,后者是形式上的,答题时不能只考虑内容,还要从形式上再确认一下。

比如第(2)题:“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有同学这样回答:“作者身在‘孤舟’,见到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景象,这些意象都给人以孤单漂泊无所依靠的感觉,表明了作者客居在外、漂泊无依、寂寞的思乡之情。”这个答案虽然结合全诗进行了分析,但只有内容上的,没有形式上的,只能得3分。

对于意象在诗歌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虽然不很常见,但并不代表没有。像山东卷这首诗,既然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景象都是诗人在孤舟上所见,那么,孤舟不仅寄托了诗人的情感,还作为线索串起了整首诗。

所以,在平时的训练中,同学们要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多元化思维,赏析景物形象时不要只着眼于情感、氛围,还要打开思路,从结构角度再审视一下,这样才能做到不遗漏要点。

【练一练】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度破讷沙① (其二)

破讷沙头雁正飞,辟鸟虒鸟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 ①破讷沙:沙漠名。②辟鸟虒鸟泉:泉水名。

请从营造意境的角度,赏析全诗。

描写秋天景色的词语范文第3篇

一、课前引导主动学一自主探究明确目标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先学”彰显了学习主体的角色,尊重学生个体心理的差异性与独特性,充分释放了学生的学习潜能,这些都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积极倡导的。

例如,教学《北大荒的秋天》一课时,我在前一天就向学生呈现这篇课文的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转”这个多音字的朗读。3.学习“总――分”结构,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处景物。4.在诵读感悟中体会北大荒秋天的景色迷人、物产丰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在学生清楚自己的学习任务的同时,还要让他们知道眼下的任务该做到怎样的标准才算学会,不然,可能只是高耗低效的时间的消磨。第一课时的课前自学探究部分,我是这样设计的:

《北大荒的秋天》课前自主学习单

1.圈一圈:圈出课文中的两类生字。

2。记一记:你是通过什么办法记住两类生字的?

3.比一比:

岭( )烧( )茫( )

铃( )绕( )芒( )

4.读一读:读熟两类生字所在的句子,朗读课文三遍以上,要求达到正确流利。

5.标一标:标出自然段序号。

6.查一查:查查北大荒的有关资料,了解北大荒以前的样子。

7.想一想: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疑问?

课前自学探究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自学生字词,读通读顺课文,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课堂上的合作探究打下基础。学生根据学习单的要求自学,让学习过程前移,并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堂。

二、课上引领互动学――合作交流深入明了

《学记》中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倡导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切磋,交流学习经验,以增加学习效率。学生不仅可以从教师的教学中学到知识,也可以在和同伴的相互学习中获得知识。

自主学习单中的第二部分内容就是课堂上合作交流,它的目标就是指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解决课文的重点内容,并掌握与课文相适宜的学习方法,同时给学生创造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当众表达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断得到提升。上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迅速进入自主学习单背景下的语文学习,使每个学生自由地、自主地、积极地参加活动。

学习单一:概括课文内容

《北大荒的秋天》课堂自主学习单(一)

默读课文后填空: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北大荒的美?

这篇课文描写了北大荒秋夭的美丽,作者是从( )和( )两方面描写的。从第( )到( )自然段描写了北大荒秋天景色的美丽;第( )自然段描写了北大荒物产的丰富。

学习步骤:自读圈画――小组合作――全班交流――自我完善。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学生在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在小组合作和全班交流中,不断对信息进行筛选、建构,有效提高了概括能力。

学习单二:聚焦语言文字

《北大荒的秋天》课堂自主学习单(二)

阅读课文第2~4自然段。

这三个自然段分别从( )、( )、( )三处景点来描写了北大荒秋天景色的美丽,你能从课文中找出夭空、小河、原野的特点吗?

天空:( ),小河:( ),原野:( )。

因为简化了教学内容,学生有了充足的时间在小组内阅读、思考、讨论、填写,四人小组中记录、检查、汇报,分工明确。每个学生或思考、或倾听、或讨论,小组合作学习有条不紊,学习气氛活跃。

学习单三:运用表达方法

《北大荒的秋天》课堂自主学习单(三)

1.第4自然段的中心句是( ),接下来具体写了( )、( )和( ),这种构段方式叫总分。

2.小练笔。以“春天的校园真美呀”为中心句,运用“总分“的写作方法,写一个片段。

学习步骤:自行修改――小组合作――全班交流――自我完善。

读写结合,学以致用,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学习单三”运用“分“的表达方法,就是践行阅读为写作服务的宗旨。学生学会了这一表达方法后,通过反复修改,提高了写作水平,激发了读写热情。

三、课后引发灵动学――拓展延伸轻松高效

课后学习不仅仅有巩固性、检测性作业,更应该是有拓展性、探究性的延伸。《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应该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教材选编的课文文质兼美,教学中教师既要善于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体会、感悟语言,还要设计好语文课堂教学的拓展与迁移。因为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不同,为了照顾学生学习的层次性,这里的学习任务也可以分层,学生根据情况自主选择完成。

《北大荒的秋天》课后自主学习单

1、读拼音,写词语。

dou dong yinhui jin duan ran shao

( ) ( ) ( ) ( )

2、比一比,再组词。

荒( )芒( )铃( )拔( )

慌( )茫( )岭( )拨( )

3.照样子。写词语。

( )的锦缎( )的小河( )的原野

4.扩写句子。

小河躺在大地的}不抱里。

( )的小河( )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学习步骤:自行选择――自我练习――全班交流――自我完善。

描写秋天景色的词语范文第4篇

1、认识本课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4、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三峡秋天的景色特点。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去游览世界闻名的风景区——三峡。(看录像)看后简单说说三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去三峡旅游过的同学还可以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谈一谈。

二、检查预习

读生字:橘(橘树)驳(驳船)

学生互相解词:

摇曳:摇动。

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三、默读课文,出示自学提示:

1、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划出体现顺序的词语。

2、课文描写了一天中三峡景物的哪些特点?

3、读读文章开头和结尾的话,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四、在全班交流。

交流时教师进一步提示:课文描写了三峡在中秋这一天的景物变化,读一读,说说早晨、中午、下午、夜晚分别重点写了什么景物,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划出重点词语。全班讨论,得出结论:

(1)早晨重点写橘柚树,写树上露水的变化(由像洁白的霜到消逝),在初升太阳照耀下的色彩(绿叶金实),显示了三峡之晨的特点:明丽。

(2)中午重点写长江,写长江在阳光照耀下的色彩(金麟),水势(翻滚、呼啸、奔腾),辉映峭壁,峡谷波光荡漾,显示了三峡中午的特点:热烈。

(3)下午重点写雾,写青色的雾使峡里黄昏来得特别早,峭壁的倒影使长江变成小溪,显示了三峡黄昏的特点:青色而透明。

(4)夜先写长江,写长江的宁静(沉沉欲睡),写长江的偶然被惊动(驳船驶过时,渔火和灯标轻轻地摇曳),显示了三峡夜间的特点:宁静。重点写峡谷,写三峡月出,抓住山高、谷深、天小的峡谷特点,写月亮的出现、色彩和形态。写月光像“一道道瀑布”,“像一匹匹素锦”,突出三峡特点:宁静而神秘。

小结:本文语言流畅、优美,请你读读你喜欢的段落。

五、指导朗读

1、朗读的时候还应想象文中描述的情景,带着喜爱、欣赏的感情来读。在读不同的段落时注意语调、语速的变化。例如读早晨的三峡,语调应是轻快的,这样才能把三峡明丽的特点展现出来。读中午的三峡,语速应快一些,语气是热烈的。读夜晚的三峡,语速应慢下来,体现三峡的宁静之感。

2、朗读练习

附:板书设计

14 三峡之秋

早晨——橘树明丽

中午——长江热烈

下午——雾青色而透明

描写秋天景色的词语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练笔 习作教学 训练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2-016

小练笔是习作教学的有效训练途径,能为习作教学积累写作内容,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笔者认为,基于小练笔就文取材的特点,在教学时要巧妙地挖掘和拓展文本,抓住时机进行训练。

一、以内容为依托训练语言

从课文的内容出发,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学生就有话可写了。但是,解决了“无米之炊”的问题,教师还应对小练笔进行适当的指导点拨,不能任由学生随意写,否则很难发挥小练笔的作用,对真正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也是效果甚微。对于语言积累较少,言语图式欠缺的刚刚作文起步的中年段学生,需要在多次语言练习中指导他们运用巩固。因此,小练笔的指导必须立足于语言表达的丰富性。

1.运用文本的词语进行练笔

完成课文的学习后,及时运用新学的词语进行练笔,可以加强学生对词语的积累,让学生的语言表达更有表现力。如《卖木雕的少年》这篇课文,运用了很多像“构思新奇、栩栩如生、琳琅满目、各式各样、一模一样”这样的四字词语来描写木雕,在指导学生进行练笔“我要写几句话夸夸那个黑人少年”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适当运用四字词语。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新接触词语的理解,也能让学生现学现用,巩固所学知识,更能润色小练笔的语言。

2.巧用句式进行仿写

如《花钟》的第一自然段中,作者为了避免表达的单调,运用拟人、比喻的句式表现了各种花的不同“开法”。写牵牛花的开放:“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拟人加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牵牛花开的动态美和音韵美表现得形象贴切。“睡莲从梦中醒来。”用拟人的修辞,写出了睡莲绽放的迷人……在布置小练笔“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花并写下来”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模仿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句式来描写花的开放。再如,《燕子》的第一自然段:“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只一句话,燕子已然“活”了。在本课的教学结束后,笔者设计了小练笔,请学生仿照作者的写法,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学生有样子可以模仿,兴致就很高,写得生动有趣。一个学生写道:“一身黄白相间的绒毛,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一对尖尖的耳朵,加上鞭子似的尾巴,凑成了惹人喜爱的小猫。”又一个学生写道:“一身金黄色的鱼鳞,一对圆溜溜的眼睛,一张小巧玲珑的小嘴,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可爱的小金鱼。”

3.回顾思路,渗透表达方法

如《颐和园》一课,开篇先总说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接着分别选几处景点进行描写,最后总结了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在介绍几处景点时又运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总分总和移步换景的方法是写游记常用的方法,在课后的小练笔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并运用。

二、适量拓展,丰富练笔形式

在语文教学中,要让教材更大限度地服务于学生,仅仅遵照教材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尽可能地开发拓展,延伸教材的外延。教师要多给学生安排适宜的练笔机会,丰富练笔的形式,为学生提高习作能力提供更多的训练时机。

1.拓展内容

课文中能挖掘的练笔资源是很丰富的,课文中“学习小伙伴”的提示就可以作为引导学生进行练笔的内容。如《鸟的天堂》一课,最后“学习小伙伴”提出:“我最喜欢晨光里的鸟的天堂了,你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出发,在说话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描写自己喜欢的鸟的天堂。有时候还可以根据课文主旨设计小练笔,比如《她是我的朋友》一课,可以设计小练笔:“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先让学生说话,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写话。

2.丰富形式

随文练笔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仿写、补写、改写、续写、扩写都是常用的形式。运用何种形式,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来选择。如《听听,秋的声音》是一首童谣创编,第一、二节描写秋天声音的美妙,结构相同,语言优美,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充分朗读体会,然后拓展想象:秋天还有什么声音?最后引导学生模仿第一、二节的形式续编诗歌。这样,学生既理解了诗意又学到了诗歌的表达方式,并且形成了自己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