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分开以后

分开以后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分开以后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分开以后范文第1篇

1954年开始,政府对公立医疗机构用药实行顺加15%的差价率作价的政策,以药补医的机制初步形成。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取消以药补医机制,理顺医药价格,建立科学补偿机制”。“以药补医”从计划经济时期的救星成为了如今医疗行业必须拔除的“肉中刺”。这恰恰反映了以药补医机制的两重效应:在弥补医院药事服务及医疗服务成本的同时,却影响了医院和医生的用药行为。

一场医院的发展靠医还是靠药之争拉开了序幕,由此迎来了医药分开大时代的涌流。

回顾:斩断医药利益链

2012年下半年,北京市正式启动“医药分开”改革试点。

“我们的医药分开从最开始便是综合改革的一个内容,绝不是单兵突进,而是六大改革任务同步进行,还包括管理体制、财政补偿、医保支付等机制的改革。”北京市医改办原主任韩晓芳在谈及此前北京的医药体制改革时如是评论。

作为政策的制定者和探索者,以韩晓芳为代表的北京市医改办提出通过平移式改革方式稳步推进医药分开。改革首先明确的是,此次医药分开探索一是要改革大医院、公立医院,二是一定要让医务人员受鼓舞,三是一定要为医院发展添活力。“针对这三点,我们又提出了三句话:第一句话叫群众负担不增加,第二句话是医院收入不减少,第三句话是医保资金得的到。”韩晓芳介绍道。

在她看来,实行医药分开不仅仅要取消药品加成,其核心还在于让医院从卖药转向卖服务。将收入的依托从靠卖药转向靠提高服务质量效果,这又意味着什么?它代表了一个机制的结构转化。因此,北京市医改办随后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医事服务费”,它涵盖了挂号费、诊疗费和药品加成费用。同时针对存在的看病难问题,将医事服务费按照医生职级分为了四个层次,分别为每人次普通门诊42元、副主任医师60元、主任医师80元以及知名专家门诊100元,并将医事服务费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由医保定额支付每人次40元。也就是说,如果医保患者选择普通门诊就医,只需自费2元;如选择知名专家门诊,则需自费60元。

“方案出台后,好多人都觉得不现实。”韩晓芳笑道,“但事实证明,这项政策落地以后,五家试点医院全部实现了平移,而且收入有所增长。”韩晓芳将它概括为“两升、两降、三平、五变”。“两升”,即试点医院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明显提升;“两降”,是医保患者负担下降、医院药占比明显下降;“三平”,医事服务费平移转化、医院平稳发展、社会反映比较平;“五变”,是机制变化、医院管理变化、医生的服务变化、医生的行为变化和药师服务的变化。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正是首批试点医药分开的五家医院之一。院长伍冀湘称“我们是此项改革的最大受益者”。他列举出四条理由,五家试点单位中同仁医院的重点专科特色优势最明显,这也决定了患者的次均费用较低、总费用中药占比较低、门诊量比较大。数据显示,试点后医院门诊药占比下降9%,其中医保患者降幅为4%;门诊患者次均费用上升1%,其中医保患者降幅为18%;门诊次均药费实现下降8.56%,其中医保患者降幅为21.15%;医保患者次均自付费用实现下降,降幅为32.83%;出院药占比下降18%,出院患者例均医疗费用下降;门急诊诊疗人次上升8103人次,增幅4.14%,其中医保患者月均增加30 972人次,增幅46.93%,非医保患者月均减少22 869人次,降幅17.70%。

伍冀湘表示,此次医药分开的改革,实现了医院经营理念的转变――由追求药品收入及总收入向追求收益率转变,实现了管理方式的转变――药品的合理使用和医事服务费的分配,同时实现了服务模式的转变――药剂人员由蓝领向白领转变。

“医药分开的核心是破除公立医院不合理的逐利机制,绝不是取消药品加成。”韩晓芳总结道,“这个逐利不仅仅是在药品方面,它包括三个过度,即过度检查、过度治疗、过度用药,这些行为扭曲不合理的机制都应该得到规范。”在这一过程中,必须统筹处理好各方的利益关系,协同推进配套改革发挥联动效应,实现改革的最终目的。

反思:机遇与挑战并存

“医药分开的改革开始以来,各地都展开了形式多样的创新实践。”钟东波阐述为“主要包括支付方式、药品加成、医药收支。”一是改革支付方式,例如上海的总额预付、北京的DRGS付费、镇江的以人头付费为基础的复合支付方式;二是取消药品加成,例如陕西省实行零差率销售的试点县;三是实行医药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或年薪制,例如上海市闵行区、松江区及甘肃省庆阳市等地试行医院医疗和药品收入全部上缴,医院的发展建设支出、经常性支出由政府核定并全额安排;四是设立独立药品中心或药品差价收支两条线管理;五是变相的药品最高限价,例如安徽芜湖市的零差率改革。

不得不说的是,各地的探索虽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问题也随之而来。浙江省台州恩泽医疗中心主任陈海啸表示,“公立医院是我国医改中最为核心的难点和焦点,以药补医形成了公立医院扭曲的补偿机制,削弱了它的公益性,而医院规模过大又导致了医疗资源配置低效的问题。”由此,政府提出了“破以药补医机制,降低或取消药品加成,同时提高诊疗费用,在体现医生劳务价值的同时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的要求。

浙江省于2014年1月1日起开始了大规模的改革。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医药价格联动”的原则,将医疗服务调价权限下放至县级,调整了护理费、诊查费、床位费、治疗项目收费和手术项目收费,由价格调整获得的补偿最高可占取消药品加成率而致医院收入减少总额的90%,其中医疗服务提价补80%、政府补10%,其余10%由医院内部消化。

“总体而言,改革是平稳过渡的。就我们下属的几家医院而言,也是基本持平的状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持平与政府支持是离不开的。”陈海啸直言,“但实际上,改革以来或者说从2014年开始,特别是2015年以来,地市一级以下医院的亏损面增大。另一方面,在浙江省的此次药品服务费用调价里是没有药事费的。药事人员没有药事收入,5%左右的药事工作人员薪酬靠医院内部综合平衡。”

他认为,医药分开后续还应解决的问题是,要将医药两者的经济利益彻底断开。对于这场改革里最受影响的药师,他们没有直接的经济收入,工资和奖金则是靠医院综合评估,他的积极性和尊严如何维持?

对此,韩晓芳的观点是,“药师的精力应当转移到解决合理用药问题,怎么用药更科学、更合理、更有效。改革应该是强化药师的作用,而不是弱化药师的作用。”摆在北京医改面前的还有两大严峻的问题。

“五家试点医院从2012年就开始改革,迄今还是五家,现在实际上是形成了一个‘孤岛效应’。”韩晓芳坦言,“孤岛在哪儿?服务价值的高地和药品价格的洼地,造成了患者非正常流动,这是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便是,在改革之初,更多考虑的是公立医院的试点改革,忽略了分级诊疗体系的建设,如何更好地强基础,将患者留在基层。医药分开改革后,由于大医院医生能力强,药品是重拳,再加上服务费用低,反而对基层患者产生了虹吸效应。“这也给了我们一个提醒,任何改革都应当放在大的改革格局和大的体系设计当中去考虑并加以推进。”

“取消了药品加成,切断了医院与药品的利益关系,却未直接切断医务人员与药品的利益关系,因此还需要通过管理规范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伍冀湘指出。由已有的数据可以看出,此次医药分开的改革对于医保患者尽量控制成本、控制药占比,但对于非医保患者却并未有动力作用。改革后本市的医保患者就医比例显著增加;外埠患者的比例下降,对于他们而言,医事服务费不能报销,且患者也不能充分理解医药分开的概念,只简单认为是挂号费上涨。此外,临床非重点科室的本市医保患者普通号就诊量持续增长,特别是以取药为目的的就诊人次在持续增加,这与三级医院以处理疑难杂症为主要任务的定位相悖,对医院的诊疗水平,特别是非重点专科的水平造成很大影响。

“无论是成果还是问题,接下来要考虑的是,这种医药分开模式能否推广至所有三甲医院?二级医院和社区中心能否适用?不同地区的政策又该如何制定?这意味着我们已经逐步走进‘后医药分开时代’。”伍冀湘说道。

前瞻:后医药分开时代

迄今为止,并未有谁给予“后医药分开时代”一个明确的概念定位。钟东波的理解是,公立医院药品问题就是纯粹的技术性、管理性问题。技术性问题的核心是药品合理使用问题,管理性问题核心则是药品采购与供应保障问题。

“医药是分不开的,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关系,讲分开实际上是利益的分开。”总医院院长侯明晓一针见血,“而药品利润是始终存在的,所以说到底是医院合理用药的问题。强化合理用药意识、全力促进合理用药,我想这是每家医院的管理者、决策者都需要思考的战略课题。因此应逐步弱化医院发展对药品的依赖,逐渐回归依靠核心技术和医疗质量作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四维导航”引路蓄力,“四轮驱动”破冰前行,一句话概括了总医院促进合理用药的主要手段。

四维导航即“党委统领、文化引领、技术领先、舆论争先”。总医院组织结构的独特优势决定了党委统领,落实国家军队关于合理用药的一系列要求,这是合理用药的组织保障。其次是文化引领,逐渐形成以患者为中心,合理医疗、合理用药的氛围。在合理用药方面,从2007年临床药师刚刚加入临床至今,医生对药师经历了一个从拒不接受到部分接受,逐渐到全部接纳,又落足到从个人接受到现在主动邀请临床药师排疑的过程。再次,医院从靠药品转向靠技术,鼓励开展领先技术,弱化依赖单一药物治疗和药品收入。最后,舆论的监导也很重要。通过《质量季报》公示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医保月报》公示人均药费和药占比的方式,互相监督。医院从这四个方面顶层设计引导关注合理用药,并将其应用在临床实践中。而落实在工作中,表现为“四轮驱动”的具体内容:质量管理、药学服务、信息监管、净化环境。

四轮驱动的首要问题就是质量管理。总医院通过紧抓五个关键环节来提升质量:五师查房、制度流程、合理用药、感染控制、重症管理,将合理用药纳入质量管理体系实现持续改进。在合理用药环节中,医院每年都会选择部分质量管理、合理用药指标,设定为目标值。医院在2015年设医疗安全、合理用药、感染控制、临床路径等十大类67项指标,其中与合理用药相关的10项分解指标均持续改进,完成率达到95%以上。同时,医院每年还会对学科进行医疗质量指标单项排名,对各科室、各医生的处方行为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问题,并定期召开合理用药专题会,院处长查房点评,把合理用药点到科、点到人。

第二是药学服务,培养临床药师队伍,参与临床工作,当好医生的参谋助手。临床药师的工作模式包括“主动管床”模式的药学技术服务,“信息化辅助”的合理用药监管,“岗位适用型”临床药师培训,“源于临床,用于临床”的科研工作。在日常工作中,临床药师的工作流程则表现为医嘱事前审核、药学监护分级、与医生交流、药学查房、用药记录书写、合理性点评。

第三是信息监管。医院自主研发“药事管理系列软件”9个程序模块,在医嘱前从药事管理、药品审查方面实现有效拦截;在疗程中,实现医生与药师的网上互动;在治疗后,可以按按任意时间段、科室、患者类别组合,分析药占比、单日单床药费等指标,根据药品的使用排名及环比,可追踪到科室、医生、患者,药占比、单床药费的数据统计通过趋势图直观可见。

第四是净化环境。从源头上“防”,出台供应商绿色供应承诺制度;从流程上“管”,把权力交给药事委员会;从结果上“控”,对科室用药情况实施动态监控,一旦发现用药异常,及时叫停。对消耗量排名前35位的药品,约药商进行诫勉谈话,从而为合理用药清除障碍。

实现合理用药离不开药品供应、流通的保障。“医院实施药品零库存,是一个相对管理概念。“宁波市第一医院院长阮列敏介绍道,“对于一些紧急抢救药品还是要保持相对数量的库存,以确保临床需求。但对于市场供应和临床用量相对稳定的品种则可以采取‘低库存甚至是零库存’。医院零库存管理实际是一种降低成本、控制成本、提升医院竞争力的方法。”

2007年6月,宁波市第一医院开始实行零库存管理模式。随着药品零差率的推行,药品在医院的流通将不再产生直接价值,而是转变为直接成本和单纯的院内服务。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能做到“以患者为中心”,更有效地管理医院内药品流通,在保证医院药品供应畅通和信息资源共享的同时实现合理的物流成本就成为医院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由此,宁波市第一医院开始探索实行SPD的药品物流管理模式。

分开以后范文第2篇

1、粉开罐一个月后不建议吃了,一般奶粉开罐后保质期在一个月之内。因为奶粉比较容易受潮湿变质,宝宝本身肠胃比较虚弱,吃了很容易导致拉肚子等一些现象,开罐一个月后奶粉营养也会有流失。

2、奶粉包装上的保质日期是在未开封的情况下,如果开封后一个月内尽量服用完毕,避免奶粉时间过长,导致宝宝腹泻,营养供给不足,等一些其他的情况。

3、奶粉开封后不适合放在冰箱中,放在冰箱内温差会有差别,也会容易造成奶粉结块变质等一些其他情况,放在室内避光、干燥、阴凉处保存就可以。

(来源:文章屋网 )

分开以后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气管切开术;意外脱管;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2409(2007)05―0922―02

气管切开术是一种解除呼吸道阻塞抢救生命的急救手术,是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及时解除呼吸道梗阻,纠正缺氧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但气管切开术后若护理不当,可出现各种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的生命。意外脱管是其中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现将临床中气管切开术后意外脱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0~2005年行气管切开患者89例,其中男65例,女24例;年龄16~63岁。重型颅脑损伤67例,脑出血22例,GCS意识评分≤8分,因咳嗽反射差,痰多粘稠,不易吸出或呼吸衰竭而给予气管切开术。留管时间为8~63d,治愈39例,好转29例,植物状态生存10例,死亡11例。

1.2 脱管发生的时间

常发生在颈部有外伤、水肿消退、给患者翻身、重新更换系带、患者烦躁时,而且常发生在临床经验不足或责任心不强的护理人员操作时。

1.3 脱管发生后的症状

术后患者经套管呼吸应安静无声,如患者突然出现呼吸急促,口唇紫绀,烦躁不安,可有喘鸣音等,应用机械通气的患者,呼吸机压力上限、下限、潮气量下限报警。此时应立即检查套管及呼吸道内有无阻塞及受压,排除分泌物阻塞、气胸、纵隔气肿等情况,应注意观察切口套管是否脱出。若部分脱出,则表现为呼吸时有阻塞音、面色红紫、急躁不安、呼吸、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出汗等,可用棉絮放在套管口检查,套管口无气体进出或只有极细微的气流。如喉头水肿、梗阻严重,患者表现为突然面色青紫,呼吸可立刻停止,表示套管全部脱出。

1.4 脱管后的紧急处理

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床头柜上常规备气管切开包、气管套管。一旦发现脱管,应立即报告医生。如部分脱出,立即将套管沿切口正中线直行插入,如能,则呼吸困难立即解除,但插入时,不可用力过猛。如插不进,应将套管迅速拔出,或套管全部脱出时,有自主呼吸的患者,意识清醒者首先要安慰患者,做好心理护理,鼓励患者加强自主呼吸,给予高流量、高浓度面罩吸氧,密切观察病情过渡到正常呼吸,必要时重新置管。呼吸困难的患者,气管切开形成窦道者,吸痰后重新插回套管,妥善固定。气管切开无窦道形成者很难重新置管,应立即用血管钳插入切口,直抵气管内。将气管切口略撑开,解除呼吸困难,同时将气管套管轻微旋转重新置入,并给予高流量、高浓度的氧气吸入,以改善机体及组织缺氧状态。如重新置管不顺,患者呼吸困难明显,应立即进行气管插管术,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机体缺氧状态。

2 脱管的原因分析与护理

2.1 套管固定不牢固

是常见的脱管原因,要经常检查调节套管系带的松紧度。套管固定太紧使颈部血管受压,影响头颅血液循环,而太松套管容易脱出,以能放进一指为宜。更换固定系带时,应先检查套管气囊充气是否合适,并两人操作,一人固定套管,一人更换,同时把患者置于平卧位,头、颈、躯干应保持一条直线,防止颈部扭曲、内套管角度变化太大,而影响系带松紧度的判断。

2.2 翻身方法不恰当

这也是常见的脱管原因之一。给患者翻身时应使其头、颈、躯干处于同一轴线,两人动作要协调和轻柔,防止套管旋转角度过大,影响通气而致窒息,翻身后注意呼吸,脉搏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注意有无因颈部扭曲过大而至脱管发生。

2.3 颈部切口过大

本组有1例连续脱管2次,经检查为切口过大,重新缝合切口后,置管22d不再发生脱管现象。护理人员在进行切口换药时,应注意观察切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4 呼吸机管道的牵拉

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呼吸机管道要妥善固定。调节呼吸机机臂时,先取下呼吸机管道,调节好后再安装,避免在调节过程中将气管套管拉出。在为患者实施各种治疗(如翻身、拍背、吸痰等)时应专人固定套管,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分离呼吸机管道,以防气管套管受呼吸机管道重力作用而致脱管。另外,呼吸机螺纹管道过于固定,缺乏缓冲长度,当患者或呼吸机管道的位置发生移动时,则导致套管脱出。

2.5 患者烦躁

为防止烦躁不安的患者将套管拔掉,应专人护理,可给患者的手戴上大号的棉质袜子(戴上袜子后,手指不能分开,限制了手的活动,比戴手套效果好),并给予有效的肢体约束,必要时根据医嘱给予镇静剂。

2.6 套管选择不当

对于颈部短粗的患者,应选用加长型气管套管,并牢固固定。

2.7 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技术水平

患者气管切开后,呼吸就靠气管套管来维持,要求护理人员责任心强、技术娴熟、临床经验丰富,年轻、经验不足的护理人员护理时,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并且严格交接班,对气管切开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

分开以后范文第4篇

对开展舒心病房护理前和开展后半年各100名住院伤病员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开展舒心病房护理后,住

院伤病员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开展舒心病房护理,提高了伤病员满意度。

【关键词】军人病区;舒心病房护理;伤病员;满意度

作者单位:225003扬州,武警江苏省总队医院军人病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部队医院如何确保为兵服务

方向,更好地发挥为部队服务保障能力,确保部队伤病员收治任务完成,已成为部队医院积极探索和亟待

解决的难点。部队医院设立军人病区,是新形势下探索部队伤病员管理,确保部队医院为兵服务方向的一

项重要举措[1]。我院于2005年成立军人病区。为提高对部队伤病员护理质量,2008年11月医院率先在

军人病区开展舒心病房护理,现报告如下。

1开展舒心病房护理的基本做法

舒心病房实施是以患者的需求为导向,以患者的满意为目标,承担了患者住院期间一切护理工作,要求

护理质量达到人性化、整体化、专业化、无陪化,要求提供给患者及时、主动、专业、规范、安全、舒

适的护理服务[2]。住院的部队伤病员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受到部队条令条例和医院规章制度的双重

约束,接受所在部队和医院的双重管理。他们因对自己伤病的担忧和顾虑,容易在心理上产生情绪波动,

再加上对医院环境陌生,希望得到及时的治疗、良好的康复和更多的关心。医务工作者要设身处地的为患

者着想,努力为患者提供优质全方位的服务[3]。“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结合

医院对伤病员管理要求和伤病员需求,做好护理工作,努力为伤病员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11加强护理队伍教育。为部队伤病员服务是部队医院建院之本。军人病区护士是从全院挑选的责任心

强、工作能力强、专业知识丰富、沟通能力较强的人员。由于部队编制调整,部队医院引进了地方院校

毕业生,以护理人员为多。平时对医护人员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利用“512”护士节、“八一”建军

节等组织性军为兵服务专题讨论,让大家明白为部队服务就是部队医院根本职能所在,激发了大家为兵

服务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引导她们努力为部队伤病员多方位提供服务。同时,医院对军人病区不定指标

,不进行经济效益核算,绩效分配向军人病区倾斜,为军人病区医护人员更好地为部队伤病员服务提供了

根本保证。

12做好入院护理。部队伤病员入科后,护理人员对每一位伤病员进行入院评估,询问并详细记录伤病

员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入伍年月、住院次数、本次患病经历、特别需求等。向伤病员介

绍住院环境及病区的各项规章制度,发放洗漱用品,更换病员服,军装及便装统一存放保管,对带有手

机、电脑及贵重物品也由科室专人保管。护理人员对新入院患者给予热情周到服务,为建立和谐的护患

关系打下了良好基础。

13实行责任制护理。为减轻基层卫生队陪护人员短缺的压力,军人病区设为无陪护病区,每4~5名伤

病员就有一名责任护士。责任护士工作内容主要包括环境介绍、院规院纪宣教、针对性用药指导、各种

检查及术前准备的注意事项及术后功能锻炼、饮食指导、健康知识宣教、心理护理和出院指导等。以及

做好为行动不便伤病员洗头、擦澡、喂饭、剪指甲等生活护理。

14开展护患沟通评估。要求评估患者个性化需求和生活习惯;对患者提出的合理需求,实行首问负责

制。在满足患者合理个性需求时考虑轻、重、缓、急,灵活掌握,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在不影响患者

健康和不违背专业要求的基础上,对医院的规章制度、大的服务流程、服务时间等可针对每一位患者的

需求进行适当调整,避免护理行为与患者个体需求之间的冲突。另外,责任护士对所负责的伤病员,做

好经常性的心理交流,对有心理问题的病员及时给予心理疏导,情况严重的要上报,做好记录,防止意

外事件的发生。

2开展舒心病房护理满意度调查

21对象与方法

211调查对象军人病区年龄在18岁以上住院患者,排除有精神疾病、言语障碍、重病、入院不足3 d

的患者。

212方法2008年7~9月和2009年4~7月后分别发放伤病员满意度调查表各100份,分别统计开展舒心

病房护理前后伤病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22结果开展舒心病房护理前后伤病员满意度调查结果,见表1。

表1开展舒心病房护理前后伤病员满意度比较(x±s)

开展前开展后P值入院介绍835±14976±06<0001健康教育901±18986±07<0001

操作技能922±14971±08<0001生活照顾910±14991±08<0001用药指导876±

17983±05<0001饮食指导886±28968±11<0001综合满意度901±14992±0

6<00013讨论

军人病区采用了空港式互动运行模式,即军人病区作为一个平台,收治各临床科室诊断明确、病情稳定

和术后康复的伤病员,由相应专科医师负责全过程的医疗服务和医疗管理工作,由军人病区实施治疗和

护理工作[5]。同时,护理人员组织伤病员进行学习,每周对住院伤病员进行一次健康知识讲座,宣讲

分开以后范文第5篇

【关键词】出院患者 优质护理服务 满意度测评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196-02

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指患者所期望的理想护理和实际接收到的护理之间相符合的程度,是评价护理终末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其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卫生部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1]《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2]等文件的要求,我院于2010-2012年2月在全院14个病区中的8个病区开展优质护理活动。通过满意度测评结果,对开展优质护理效果进行客观评价,了解护理工作仍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护理管理提供指引方向。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问卷的编制:召开出院患者对护理服务建议会,充分听取患者意见和要求,借鉴其他医院的问卷编制,最终设计出院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测评表。

1.2 调查对象和方法 由各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病区护士随机发放满意度测评,调查对象为住院时间≥3 d的出院患者,按出院患者人数45% ~75%比例发放,每病区平均发放份数≥25份。

1.3 测评表的内容 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内容包括 10个条目:护理技术操作、入院介绍、住院环境、健康指导、协助生活护理工作、用药知识指导、早晚交接班时床前问候、夜间及时巡视、对护士及护士长的认识度、使用呼叫器次数。

1.4 评价方法 统计调查问卷中有效选项部分,患者无需要或未选择部分不计入统计份数。每份调查问卷最高分40分,最低10分,分值越高表示越满意。

1.5 统计学处采用配对u检验进行统计处理 。

2 结果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分别为(30.72 ±3.46 )分和(31.71 ±2.7 )分 ,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 0.05 )。其中,患者对住院环境和夜间及时巡视工作方面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均 > 0.05 )。对护士技术操作水平、入院介绍、健康指导等方面评分有显著性差异 (P < 0.05 )。详见表 1

3 讨论

3.1 本组资料显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使用呼叫器次数明显减少。主要原因是弹性排班高峰时段增加护士,且护士在病房间来回巡视,可及时解决患者的需求。实施优质护理前后护士协助患者生活护理工作的效果有显著性差异。

3.2 提高了对患者健康教育效果 通过开展实施优质护理服务 ,既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又能对每位患者的病情及治疗全面掌握,因人施护。

3.3 有助于密切护患关系 护士分管患者后,对所负责的患者疾病、治疗、心理等有较全面了解 ,与患者的接触与沟通增多。本组资料显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总体评价明显提高。

表1 开展优质护理前后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

4 体会

我们深刻体会到开展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评价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发放问卷使护理管理者直接了解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护理质量的提高起到了更好的作用。

5 结论

基于患者对优质护理指征的观点为依据,我们编制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测评。这为护理管理终末质量评价提供了一个更为科学、更符合现代护理实践和患者期望的评价工具。通过出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测评,使护理管理者能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根据患者的需求来调整服务措施,使护理质量得到了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医院院长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医院院长论坛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北京市卫生局

建材与装修情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百联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