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标准建设规划

标准建设规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标准建设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标准建设规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大学校园 规划建设

高等院校的总体环境对高校培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有一定的影响。校园规划建设的目的,就是要把高等教育的功能要求以一种与过去,现在和将来相协调的空间形式展示出来,保证学校发展的系统性,合理性和经济性,从而创造出一个高效率的、舒适优美的校园环境。

目前,我国正处于一个高等教育大变革的历史时期。一方面高等教育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客观形势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对高等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重大改革,对高等教育的物质环境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当今在高科技、高技术、社会快速发展的挑战面前,如何结合实际搞好大学校园规划建设,已成为关系到教育的发展,人才培养的重要战略问题,大学校园总体规划建设以及老校园的环境创新等问题,是关系办好高等教育的首要环节。高等教育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校园规划建设必须先行。

一、老校园建设规划需注意解决的问题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体制,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学设备不断更新换代及专业内容的增加,对老校园总平面规划建设提出一系列新要求,因而和新建学校一样,为了保证老校园协调和有秩序地发展,必须制定一个新的、完整的发展规划,作为控制改建扩建的指南。但制定新的发展规划是在校园总平面基本成型的基础上进行的,各个校园有其自身布局特点和建筑风格。根据我国现有校园建筑密度较低,结构松散,功能分区及各区用地比例不尽合理的状况,在制定新的续建规划时,必须充分收集现有校园各方面的情况,在以实用为主的前提下,确定校园协调发展的方式,并研究出各个局部的详细规划设计方案。因此,需要对学校的建设规模和规划布局,建筑物层数和建筑物大小、体型及校园绿化,道路管线,环境等问题进行综合的研究,同时需要对校区内的总平面规划和建设发展规律进行新的探索和创新。

针对老校园总体规划新建、改建和扩建的特点,老校园建设规划需注意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老校园总体建设规划前期工作一开始,应该注意各类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如:①校园用地红线图;②校园及校园附近可能发展的地形图;③校区现状平面布置图;④有关上级领导机关批准学校的总体发展规模,专业设计等文件。

(2)正确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校区规划的定额和政策。根据上级批准招生办学的规模,按国家对高校校舍建设规定面积定额进行核实。在此基础上,了解和评价现有设施和教学、活动场地等情况。预测哪些项目由于课程结构,学校发展的目标和入学的人数的变化将会受到影响。进一步调查发展专业的具体要求,各专业使用原有教育设施的情况及目前适应新教学计划的意见和将来教学科研设施发展的需要和趋势,便于规划、建设时统一考虑。

(3)充分考虑利用高校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环境特点。如学校用地紧张,影响学校的发展规模和办学条件,因此需要对校园附近各单位及居民点的现状,包括这些单位的生产状况是否转向,是否发展,甚至对发展地区的地质情况,办理各类征地手续的可能性及其他各种因素应了解分析清楚,便于对多个校区总体规划建设方案的可行性,作出实事求是的全面分析和比较,从而筛选出最佳规划建设方案。

(4)重视校园布局的使用功能合理,分区明确,用地比例适当。以教学区为校园中心,教学区与学生区、体育场地及教职工住宅区联系密切,满足教学、科研、生活和管理的要求,创造优美的校园环境。

(5)充分注意节约用地,适当提高建筑层数,加大建筑体积,提高建筑容积率。对校内较集中的绿化区,应更多的吸取我国传统的小空间的庭院绿化及造园特点,丰富校园的艺术造型。

(6)在规划中应注意到一般高等院校的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因此既要考虑各专业必备的教学用房,同时还需考虑多学科试验用房,满足其功能的需要及将来的发展。

(7)学校学生人数和学校办学的规模及其发展,对校园规划影响很大,因此,校区建设规划中应尽可能考虑充分,对发展规模应进行充分的分析与论证。

二、调整校园建设规划中采取的几种措施

结合国情,在目前的情况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挖掘现有高校的潜力,在原有校园基础上根据校园自身布局和环境特点,进行改建、扩建、新建调整工作。有些大学老校园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校园格局,建筑形式也有其独特的传统风格。作为一种历史的文化,它们反映了时展和变革,这是非常宝贵的,也是新校园难以求得的。在规划中必须注意保持这些特色,使校园在形式上,空间上和功能上都能协调发展。

老校园总平面建设规划的调整工作是在总平面布局基本成型的基础上进行的。针对原有规划中的一般层数偏低、布局松散、建筑密度小、功能分区及各区用地比例不合理现象,对原规划的调整,应采取的原则是坚持实用为主,在新规划建设中对艺术性和合理性应力求做到尽善尽美。调整中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重新确定分区。对分区不明、互相包容等后果严重者首先要着手解决。要抓住分区这个重要环节,根据已有建筑布局及周围环境,重新确定功能分区。

(2)有些已建的建筑,其位置不合理,但如改变用途更不合适,因此,只能考虑作为过度性用房。同时应妥善处理好校区内新老建筑之间的关系。

(3)疏通人流,规划道路网。为了保证教学区功能的正常运转,避免车辆、行人混杂,拥挤堵塞等现象,应采取加宽或增设通道和规划网络环路,这样做虽要花一定的建设费用,但确是长治久安之策。

(4)提高土地利用率,应向空中发展。对今后新建部分,如学生宿舍,教学大楼等应在五、六层以上,个别学校(大城市)还可适当建多层及高层,其它建筑也要求合理的提高层数。以解决校区内绿化用地及活动场地。

(5)若原建筑质量好,经严格技术鉴定和采取相应措施,也可进行加层处理,但在规划上必需进行经济论证,采取拆短建高。此项工作需从严掌握,逐步改造。

根据各校在不同地区,不同的位置,不同的实际情况和不同的特点,通过校园规划方案比较、分析研究、确定调整后的校区总平面建设规划,如能长期按建设规划分步实施,即可促使老校园土地比较充分合理的利用。从而对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校园教学、科研、学习、工作、生活环境的提高起到保证与促进作用。

三、保持校园建设规划的连续性

校园规划建设是一件连续性工作,它应贯穿于规划实施的每一阶段。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校园发展规划的制定仅仅是规划过程的开始。规划的长期实施不但取决于规划本身上可行性,更重要的是要有组织上的保障,使规划的意图能不断延续下去。因此,高校应建立同校内各方面人员组成的规划机构,并配备专业人员。规划机构主要是协调规划实施工作,定期提供规划所需的资料和信息,并及时反馈到规划上去,使建设规划能与事业发展规划密切结合,同步和谐。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应负责参与发展规划的制定,并负责实施。通过他们的努力工作,使学校各方面的发展变化能直接与规划联系起来,及时发现和解决规划中出现的问题。其工作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收集有关方面的信息,包括了解和正确评价现有设施和教学、科研活动的状况对建设规划的影响,预测哪些建设项目将由于学科建设,学校发展目标和学生入学人数等因素发生变化而受到影响。

(2)协调校区各单位和部门之间的平衡发展以及校园与城市发生的关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3)研究校区内在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做好校领导的参谋,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或方式方法。并制定有关管理文件,确保各单项工程建设计划与长期发展目标相协调。

(4)根据学校的发展规划把学校有限的资金及建设项目,结合轻、重、缓、急的实际情况,负责合理安排各年度基建计划,收集有关工程设计资料,拟定工程设计任务书。

标准建设规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地下轨道交通;标准化;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国内各行各业都抓住了发展的机遇,实现行业的崛起和进步,轨道交通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设施,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相关的建设标准也不断出台,从总体上说,我国的地下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标准化正在不断完善和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为了加强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促进我国轨道交通的进一步发展,必须针对标准化建设中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不断探索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地下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标准化的重要性

工程建设标准是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有效手段,不但能够有效保证工程的经济效益,对轨道后期的使用安全也具有重要影响,其具体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工程的建设质量,确保每一个工艺和建设步骤都达到质量标准;降低工程造价,通过相关标准的约束,督促施工人员按照最合理、最科学的施工规范来进行施工,避免资源浪费;促进相关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建设标准对施工技术提出严格的要求,促进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推动铁路轨道建设行业的整体进步和发展,为我国的经济的整体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我国地下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标准化现状

(一)我国地下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标准的统计分布

地铁工程建设是我国地下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针对地铁的工程建设标准,对标准的分布进行分析。地下轨道交通建设标准涉及到的类别众多,包括车站的建筑、车站的通信建设、工程的消防建设、环境的安全和卫生等。以标准的不同内容为依据,将标准分成以下几个层次:基础标准层次;通用标准层次;专用标准层次。

其中,基础标准指的是在某一个行业范围内最基本的标准,其他标准都在此基础上使用,我国目前最常用的基础标准有《城市公共交通标志 地下轨道标志》、《地铁限界标准》、《地铁客运服务标志》等;通用标准是指以某一具体的类别为基础制定的应用较为广泛的共性标准,此标准是专用标准的基础,我国目前的通用标准众多,例如《地铁车辆通用技术条件》、《城市轨道交通信号技术规范》、《地铁设计标准》、《城市轨道交通设计规范》等;专用标准是通用标准的补充,是通用标准的具体化和深入化,该标准对于专项进行规定,覆盖范围较小,例如《地铁工程监控量测技术规程》、《地铁暗挖隧道注浆施工技术规程(试行)》、《地铁接触轨检查尺鉴定规程》、《城市轨道交通站台屏蔽门技术规程》等[1]。

相关的数据显示,我国相关的国家标准在30项以上,行业内的相关保准在20~30项之间,同时,新的标准还在不断增加。以地铁工程建设为例,我国的工程标准统计表如表1:

(二) 我国地下轨道交通标准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地下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相关的标准体系逐渐建立起来,基本上能够适应目前的工程建设,但是,地下轨道交通建设的规模和数量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必然呈现出上升趋势,现有的标准体系将无法满足地下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需求。我国目前的建设标准存在以下问题:

1. 标准建设的前瞻性和系统性不强

我国目前的地下轨道交通建设标准都是在相关的建设问题出现之后,有针对性地制定标准,但是对于建设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缺乏研究和规范,前瞻性较差。此外,标准的制定多集中于最常见的问题之上,各个标准之间的衔接不流畅,分布也不够均匀,缺乏普遍性和系统性、连续性[2]。

2. 标准化建设体系不完善

就目前而言,我国的轨道交通的建设标准共有30多项,行业标准也有20多项,其中大部分都涉及到地下国轨道交通的建设,但是该标准体系仍然不够完善,主要体现在:通用标准的项目不够完善,对于建设的很多项目和工程步骤都缺乏规定;基础标准中的计量符号、制图标准、分类界限等方面的标准还有待提高。总之,目前的地下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标准体系不够完善,整体的标准仍然缺乏全面性和统一性。

3. 工程建设标准较陈旧

我国目前使用的建设标准在多个方面与先进的施工技术、生产工艺不匹配,使用的标准年龄长、不完善,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工程建设提供了众多新兴的工艺和技术,并且新的技术还在不断改进完善,相关部门没有根据技术的发展和工程建设的变化不断完善改进建设标准,导致标准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同时,也影响着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发展和推广。

4. 标准的制定不够规范

主要体现在多个标准之间存在相互交叉的情况,除了国家制定的标准以外,我国还存在着与建筑交通轨道建设相关的多个行业和协会,每个行业和协会都制定出相关的标准,对于同一问题来说,不同标准的规定内容存在一定的偏差,为地下轨道工程建设带来不便[3]。

三、对于我国地下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相关建议

(一)加强标准的前瞻性和系统性

对建设标准系统的历史发展和现状进行分析,结合我国目前的地下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对具体的问题展开探讨,并由此向更长远的方向进行探究,对建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并对标准之间脱节的现象进行处理,加强标准的覆盖面和范围,加强各标准之间的衔接。

(二) 对标准进行整体的审核和完善

在标准制定完成之后,需要对标准进行核查和修订,对于年龄较大的标准内容进行更新,对于不合理的内容进行规范,特别注意标准之间的交叉部分,要根据实际情况,逐渐对较差的部分进行修改,加强交叉部分的一致性和统一性。

(三) 保证标准的落实

对相关标准的落实情况展开调查,分析调查结果,结合地下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管理的工作现状,找出执行力不高的原因,从管理体制和运行的机制等方面入手,探讨具体的解决策略。

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的地下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规模不断扩大,工程数量不断增多,相关标准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我国的地下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标准化现状不容乐观,其中依然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标准的前瞻性不强、标准存在交叉、内容陈旧等问题制约着工程建设的进步。要想发挥标准的实际作用,必须针对以上问题,采取相对应的措施,为工程建设提供指导和规范。

参考文献:

[1]何花.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标准化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12):368-369,373.

标准建设规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江苏省教科研;标准解读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2)11-0016-05

《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精品课题建设标准(暂行稿)》(以下简称“标准”)是根据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教育科研工作的意见》研制而成,适用于全省各级各类课题研究,目的是进一步规范、引领课题研究,促进课题研究由重数量向重内涵、重质量、重品位转型,促进我省教育科研出更多的优秀成果、精品成果。现结合基础教育课题研究的实际,对“标准”进行学理分析和解读。

“标准”共有一级指标5项,分别是“精心选题”、“精细设计”、“精当操作”、“精彩呈现”和“精致管理”,我们把它们称为精品课题建设“五项要求”。对这5项指标的理解,重点要放在对“选题”、“设计”、“操作”、“呈现”和“管理”内涵的准确把握上,抓住课题研究这5个环节最本质的东西,体现各自的规范性和专业性。

精品课题作为一个完整产品,强调全面性和系统性。5个环节中,“选题”、“设计”、“操作”和“呈现”是课题研究从启动到结束所要经历的4个程序性环节,前后衔接,环环相扣;“管理”渗透在这4个环节中,与它们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5个环节共同构成了一项完整的课题研究,缺失其中任何一环都谈不上严格意义、科学层面上的课题研究,更不能称之为课题研究中的“精品”。

精品课题的衡量标准要明确具体、可测可评。每项一级指标均有3项二级指标,进一步分解和规定了一级指标的内容,使之更具体、可操作、可评判。之所以把每项一级指标分解为3项二级指标而不是各不相同的若干项,只是出于整齐划一方便记住的考虑,3项二级指标也基本体现了一级指标所应包含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内容。二级指标合起来正好是15项,我们称之为精品课题建设“15条细则”。每一条细则均有丰富内涵,需要课题研究者和管理者结合自己研究和管理的具体课题仔细琢磨、准确把握。

精品课题的衡量标准要重点突出、权重分配恰当。5项一级指标的权重,“精心选题”、“精细设计”各为15分,“精当操作”、“精彩呈现”各为25分,“精致管理”为20分。“选题”和“设计”的权重最低,是因为这两个环节属于研究的前期准备阶段,还只是“研究设想”。精品课题重点考察的是“做法”和“效果”。“操作”和“呈现”这两个环节是最能体现“做法”和“效果”的,所以权重最高。“管理”也能体现“做法”和“效果”,贯穿课题研究的始终,本身也有规范性和专业性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规范而专业的管理能促成规范而专业的研究,一项好管理就能带出一个好课题,所以“管理”的权重不能太低。

“选题”、“设计”、“操作”、“呈现”是任何课题研究从启动到结束都必须经历的4个程序性环节,给它们分别加上“精心”、“精细”、“精当”、“精彩”4个形容词,实际上就是要求精品课题必须在“精”字上下功夫,“精”的核心就是规范与专业。

1.关于“精心选题”

严格来说,“精心选题”包括课题的选择与论证两个环节,其中还涉及课题名称的表达。结合中小学幼儿园课题研究实际,我们所强调的“精心选题”主要体现在:

第一,突出问题解决。中小学幼儿园课题研究必须聚焦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以问题解决为导向,通过问题解决促进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问题在前,课题在后,以课题的方式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始终是中小学幼儿园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解决学校发展中出现的“校本”问题、迫切需要立即解决的问题、大多数老师都有兴趣和愿望参与研究解决的问题,始终是中小学幼儿园课题研究尤其是学校“主课题”研究必须坚守的“问题立场”。

第二,明确研究定位。同样的问题在不同的学校,产生的原因不同,问题解决的方式方法也会有所不同。是全面推进还是重点突破,推进到什么程度,突破在哪几个点,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应用研究与创新研究、中长期研究与“短平快”研究等等关系如何处理,这些都涉及研究定位,需要予以明确。

第三,合乎研究的基础与条件。好选题除了要有问题针对性和定位准确性,也要与研究的基础和条件相适应。如学校是否能提供相应的物质和制度保障、财务和时间支持,老师是否具备与课题相关的知识背景、知识结构、研究素养等。

第四,有适切的名称表达。好课题需要有好的课题名称,好的课题名称需要适切表达。适切的表达首先是简洁,让人容易记住(超过20个字的课题名称、用正副标题虚实结合表达的课题名称需要仔细斟酌);其次是合乎语法规范,“主谓宾”让人一看就明白;第三是突出课题核心概念,但核心概念以不超过3个为宜,不能为“标新立异”而提出一些违背教育共识和学术规范的核心概念;第四是体现鲜明的价值取向和明确的研究定位。

第五,有充分的前期论证。对课题进行前期论证就是对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进行再聚焦和再分析,对课题的意义与价值进行再认识,对课题名称、核心概念、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过程、研究方法等进行再思考、再选择、再确认的过程,目的是进一步发现、认清、彰显课题研究的独特性、创新性、科学性和合理性。因此,课题选择必须以充分的前期论证为依托,通过前期论证将课题选择与课题设计连结起来通盘考虑。

2.关于“精细设计”

“精细设计”围绕课题的核心思想、整体框架、基本结构和主要流程而展开,是对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过程、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进行相对完整、严密周到的策划和安排,具体表现为:

第一,清晰表达课题核心思想。课题研究需要概括提炼出课题核心思想,这是课题研究的灵魂,是精品课题必须具备的东西。核心思想是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而渐渐丰富、完善的,但在课题设计阶段认识和理解到什么程度,表达就要到什么程度。要针对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在大量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地把课题提出的实践依据和理论依据思考、表达清楚,把课题所涉及的核心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思考、表达清楚,把课题的价值取向和所要达成的理想状态思考、表达清楚。思考、表达得越清楚,说明对课题的认识和理解越到位,也就越能统摄和引领课题研究。

第二,把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过程、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当作一个整体来设计。研究目标指向问题解决,需要清晰描述问题解决后所达成的结果状态,要体现一定的概括化、抽象度和层次性,能够被整体把握;研究内容落实、分解研究目标,是研究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明确化和操作化,不能脱离研究目标随意扩大或缩小研究范围和内容;研究过程涉及阶段时间划分、阶段达成目标、阶段研究内容、阶段成果形式和阶段研究负责人,计划性、统筹性、操作性最强,需要考虑周全;研究方法暗含在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过程中,需要有对应的选择和设计。

第三,重点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设计。内容设计要:(1)结构完整。要回到课题名称、课题核心思想、课题核心概念上来整体构思研究内容,体现研究内容的结构化、完整性。(2)重点突出。根据课题定位,确定某几项内容作为研究重点。(3)特色鲜明。课题研究的特色,实践操作的特色,需要在研究内容上有所体现。方法设计要与课题的目标和定位相适应;与研究内容相匹配;体现不同研究方法独特的研究路径、步骤。方法的选择、设计和运用是浑然一体的过程,需要从课题申报开始考虑清楚,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得以体现,在成果的最终表达上有所呼应。比如,既然选择了“案例研究”,就要把有关案例研究的设想说清楚,包括案例的选择(选择哪几类案例、各类案例的选择范围多大、选择的标准如何确定)、相关材料的收集(收集哪些与案例有关的材料、采用什么方法收集)、案例的呈现与分析(怎么呈现案例、怎么分析案例)。这样说清楚了,案例研究的规范性和专业性才能体现。这样做扎实了,案例研究的成果才能丰富、多样、有研究的味道。

第四,在设计中有所追求。(1)追求创新。要通过课题设计,让人深切感受到课题在思想、视角、路径、方法等层面所体现出的创新程度。(2)追求实在。尽可能结合自身感受真切表达对课题的理解和认识,尽可能根据自身研究能力和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内容和方法。(3)追求特色。除了研究内容要有特色,课题名称的表达也要有特色,有特色才会让人过目不忘。(4)追求适切。选题有充分的理论和实践依据,能够在课题核心思想引领下思考、设计、表达研究的各个主要环节,各个环节之间相互关联和匹配。

3.关于“精当操作”

“精当操作”是对课题实施而言的,主要体现在:

第一,制订详尽周到、切实可行的课题实施方案。课题实施方案与课题设计有联系也有区别。课题设计写在课题申报评审书中,有固定的书写格式与内容要求,是写给评审专家看的,要突出课题的特色和亮点。课题设计得好,评审通过的可能性就大。课题实施方案写在课题立项后正式实施前,是写给参与课题研究的所有成员看的,要让他们看后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是课题研究的“施工蓝图”。课题实施方案没有固定书写格式,每个课题组都可以写出自己的风格,只要能够回答清楚课题研究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谁来负责做”这四个问题,就是一份好的“施工蓝图”。千万不能把课题设计完全等同于课题实施方案。

第二,以实施方案为蓝本展开研究。(1)确保每个子课题都有专人负责、分工落实;(2)严格按时间进度安排完成相应的研究任务;(3)合理运用课题所涉及的研究方法,体现不同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4)及时总结阶段性研究成果,体现研究成果的连续性、丰富性和多样性;(5)根据研究的实际进展情况,在研究中不断修正、完善实施方案

第三,选择什么样的研究方法就要做成什么样的研究。当前,教育科研方法已越来越呈多样化、交叉化趋势,作为课题研究者,选择了某种研究方法,就要遵循这种方法规范,体现这种方法独特的研究路径和步骤。比如“案例研究”,就必须严格按“案例的选择”、“材料的收集”、“案例的呈现”、“案例的分析”来展开研究。“行动研究法”需要立足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发现和解决问题,是一种包括“制订计划、开展行动、评估效果、反思改进”四个环节的循环研究,涉及众多教育科研方法的综合运用,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行动。

4.关于“精彩呈现”

“精彩呈现”是对研究成果而言的,主要体现在:

第一,呈现丰富多样、与课题高度相关的成果,体现成果的有效性。所谓丰富多样,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1)有一份全面反映课题研究总体概况和研究成果的课题研究报告。这是任何课题在完成研究任务后都必须拿出的一份成果主件。(2)有一系列能够支撑这份研究报告的成果材料,包括专著、论文、各种案例、视频、光盘、网站(网页)、其它各种研究过程性资料等。(3)在一系列成果材料中,能够分辨出成果主件与成果辅件。所谓与课题高度相关,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研究成果是在课题立项以后取得的;二是指各类主要成果所反映的内容与课题核心概念密切相关。所谓成果的有效性,主要就是研究成果要把课题研究与改善实践之间的关联性揭示清楚,呈现说服力强、站得住脚的研究效果和结论,包括课题研究在哪些方面有效改善了实践、改善到了什么程度等等。

第二,呈现研究的展开过程,给人以方法论启迪。好的研究不仅要呈现丰富的成果,也要呈现成果取得的完整过程,给人以方法论启迪。作为研究者,一方面要善于从他人的课题研究中观察学习课题研究的方法,另一方面也要学会总结和表达自己的方法论成果。就中小学幼儿园课题研究来说,这样的总结和表达,最基本的思路有两条:(1)内容性总结和表达。也就是研究内容(或者说几个子课题)有几项,就把每项内容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呈现出来。(2)过程性总结和表达。也就是按总课题研究阶段的划分,把每一研究阶段的研究方法呈现出来。这样的总结和表达,呈现的是每个研究阶段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

第三,突出研究主张和实践举措。李吉林老师在这方面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纵观她的情境教育研究历程,可以发现她既不脱离教学实践,又不忽视理论学习,在理论与实践的双向建构中不断明晰自己有关情境教育的研究主张和实践举措,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就是:以“美”为突破口,以“思”为核心,以“情”为纽带,以“儿童活动”为途径。这样的总结和表达,说它是理论话语,却很通俗;说它是实践话语,又有理性。能够把理性和感性很好地结合起来清楚表达自己的研究主张和实践举措,这是中小学幼儿园每一位致力于精品课题建设的研究者必须努力追求和具备的专业素养。

从“十二五”开始,我省教育科研管理的总方向就是抓内涵、抓质量、抓品位。制订目前这样一个“标准”,也是在朝这个方向努力。怎么来抓,还是要从课题管理入手。从某种意义上说,好管理能成就好课题。

1.重过程

这是老生常谈的话,也是必须不断重提的话,因为即使到目前,课题研究中“重两头轻过程”的现象还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过程管理怎么管,一要抓全程——关注研究的整个过程;二要抓重点——不同研究阶段有不同的管理重点。课题申报及其相关准备属于研究前期,管理重点是确定选题、围绕选题收集文献、按要求认真填写课题申报评审书、组织选题论证、吸纳选题论证时专家的合理化意见修改完善课题申报评审书;课题从开题到结题属于研究的主体阶段,开题论证、中期汇报、结题鉴定是这个阶段不能缺少的三次重大活动,要认真组织。不仅如此,根据研究的需要和可能,组织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术研讨,在研讨中充分体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也是这一阶段需要突出的管理重点;结题以后,如何进一步总结、提炼、呈现研究成果,扩大成果影响,深化和拓展后续研究,仍然需要做好管理工作。

2.重积累

课题研究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长期积累。有长期科研积累的人,才有勇气和底气承担不同的科研任务。因此,无论是课题研究者还是课题管理者,都需要重视科研的积累问题:(1)积累研究文献。做一项课题,尽可能把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找齐,写出一份文献综述最好,能够把文献资料和文献综述装订成册供课题组全体成员学习参考更好,能够做到做一项课题保存一套文献资料则好上加好;(2)积累过程性研究资料。过程性研究资料主要包括研究方法类资料(调查问卷、访谈提纲、课堂观察表、评价测量工具等)、研究活动类资料(活动时间和地点、活动主题和形式、参与活动人员、活动内容和资料呈现方式等)、重要阶段性文本资料(课题申报评审书、课题立项通知、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报告、结题报告等)三大类,其中研究活动类资料是最能体现“过程性”的,不仅要重视收集整理,更要重视分析和运用;(3)积累阶段性研究成果。不断强化成果意识,根据课题总体安排,及时推出阶段性研究成果,分门别类地做好成果的归档工作;(4)积累研究经验和教训。经验和教训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都会有所体现,需要及时反思总结。

3.重细节

课题管理是个“技术活”,也是一项“细腻活”,在大方向明确的前提下,需要关注细节。细节看清了,才更容易发现管理中的漏洞或不足。比如筹备组织一次开题论证活动,需要关注的细节有:(1)材料准备——有没有提供课题申报评审书、开题报告、重点子课题实施方案、相关文献资料汇编这四类重要文本。如果只是提供了一份开题报告,说明课题组在开题论证的材料准备上是很不充分的。(2)论证专家成员构成——有没有根据课题特点,兼顾到理论工作者、实践工作者和科研管理者三方成员的结合。(3)对专家论证意见的处理——是听听而已,还是认真记录整理、会后组织讨论,把专家提出的中肯意见充分吸纳到课题研究中。文本上的细节也是需要重视的,比如校对问题、排版问题、文献引用的注解问题等等,都要符合规范。

4.重创新

无论是课题研究,还是课题管理,都有一些程序化、程式化的规定和要求。这些规定和要求,本身就体现了科研的规范与专业,既要遵守,也要创新,否则会让课题研究索然无味。创新既可从大处着眼,也能从小处入手。就“大处”而言,如何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创新课题管理,这肯定是一个必须要走的路,需要每一个课题管理者思考、探索;就“小处”来说,即使是一项传统的科研活动,只要管理者有创新的意识,也会有创新的空间。比如同样是开题论证,南京市力学小学就打破了传统的开题模式,把“基于学科特质的小学研究性课堂的深化研究”的开题汇报分为四个板块:回眸研究性课堂、初探学科特质、建构学科主张、想象未来课堂。每个板块又让一组教师以不同的形式加以呈现,同时将有关课题的文本材料提供给论证专家。这样的开题活动,把握了科研的本质,创新了活动的内容与形式,拉近了课题与老师的距离。

Construal of Jiangsu Construction Criteria on Education Planning Fine Subjects

CAI Shou-long

(Jiangsu Institute for Education and Research, Nanjing 210013, China)

标准建设规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业高效节水;标准化;规范化;推进措施

建设农业高效节水工程,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措施,是优化农业结构调整,合理配置农业、工业、城市、生态等各业用水结构的基础,建设节水型农业、节水型社会的主要工程措施之一。目前,农业高效节水已广泛用于棉花、果树、番茄、辣椒、葡萄、小麦、玉米等作物,截止到2011年底,全疆农业高效节水面积达到了1770万亩(不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阿克苏地区农业高效节水面积达到了219万亩,占全疆的12.4%。农业高效节水项目区在节水、抗旱、省工、省肥、省药、增地、增产等作用和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根据《阿克苏地区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农业高效节水面积将达到350万亩以上,2020年农业高效节水面积将达到450万亩以上。为了促使农业高效节水建设各项效益的充分发挥,目前全疆农业高效节水工程正在向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大力推进,这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战略措施,但农业高效节水工作在前期工作、建设管理和运行过程中如何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尚面临着许多值得思考和研究的深层次问题。

1. 制约和影响农业高效节水技术推广和发展规模的因素分析

阿克苏地区是新疆的农业灌溉大区。根据调查和分析认为,制约和影响农业高效节水技术推广和发展规模的主要因素有以下7个方面:

1.1 灌区现有水利基础设施可供水能力决定着农业高效节水建设发展规模。按照灌区水源类型,具体分为4种情况:

(1)以地表水为水源的渠灌区。阿克苏地区大部分灌区为无水库的自然径流灌区,目前地区除在渭干河上修建克孜尔水库外,其它流域均未建成山区控制性水库,大部分流域灌区农业灌溉供水工程不能充分满足滴灌项目灌溉期均匀需水的要求,制约着农业高效节水大规模推广。如满足1万亩的大田作物高效节水灌溉,灌溉期间供水渠道要不间断的供给不小于0.5立方米/秒的流量。因此,一个独立灌区农业高效节水最终发展建设的灌溉面积是依据干渠每年5~9月最小可供水量来确定。

(2)以地下水为水源的井灌区。井灌区的农业高效节水建设发展规模是依据地下水允许提水能力来确定。阿克苏地区现有的滴灌系统水资源配置不合理,井水滴灌系统多达1972个,地表水滴灌只有1056个。部分县在灌区下游不适宜打井的区域,仍然继续推广井水滴灌,这样会导致地下水位急剧下降。

(3)井渠双结合的灌区。该类灌区的农业高效节水建设发展规模是依据干渠每年5~9月最小可供水量和地下水允许提水能力来确定。由于各县(市)实施的地表水滴灌系统分散不连片,同时缺少调蓄设施,渠系的防渗率不高,地表水水量调度很难做到均衡供水。

(4)以地表水为水源的水库灌区。该类灌区数量很少,农业高效节水建设发展规模是依据水库调节库容和5~9月水库放水干渠流量来确定。

从上述4种情况分析看,阿克苏地区农业高效节水要大规模地推进,必须在加快山区水库建设进度和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

1.2 滴灌项目区的选择不能完全按照高效节水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开展设计,在实际操作中只能依据农民的积极性来布局,滴灌系统控制的地块面积小并且分散,不集中连片,管网布局既不合理也不经济。

1.3 各县(市)农村水利建设项目法人制不规范,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人员能力低,难以合法合规地履行项目法人职责。由乡(镇、场)担任项目法人的建设项目,存在缺少建设管理人员,建设管理不到位的现象;由农场、大户担任项目法人的建设项目,存在为了节省项目投资,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降低建设标准的现象,提高了系统能耗,同时,上述二者都存在工程档案资料不齐全,难以验收的问题。滴灌工程设计和建设管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农业高效节水技术的推广和建设规模的扩大。农业高效节水工程建设中的农民自筹资金任务重,自筹资金不能及时到位,拖欠工程款,影响工程进度和施工质量。

1.4 目前各县(市)滴灌工程运行管理有5种模式,分别是农民用水者协会+专管人员、村组+专管人员、大户或私人农场自行管理、农民联户管理、水管单位+农户等。上述模式主要是以农民为主体,缺少滴灌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加之工资低,滴灌系统运行好坏、是否增产与管理人员收入不挂钩,因此运行效果不佳,现行的运行管理模式要使滴灌项目区达到高产高效还有一定的差距。而滴灌工程运行管理水平和工程维修养护的好坏是直接影响着农业高效节水技术的推广、效益的发挥和建设规模的扩大。

1.5 农艺措施是否到位是影响滴灌工程效益发挥的关键性措施,也是影响农业高效节水技术能否可持续推广和建设规模扩大的重要因素。

1.6 随着多熟制种植技术的推广,灌区作物需水量也不断增加,水资源的供给能力也直接影响着农业高效节水发展规模。

1.7 近几年通过对已建成的果树滴灌工程运行情况调查,发现果树滴灌系统管网布置型式、灌水器设计不能完全满足果树各生育期需水的要求,同时滴灌生育期的灌水次数未达到设计灌溉次数,直接影响果树的正常生长,滴灌期间也不能做到水肥一体化,影响增产增效,县(市)相关部门尚未调查总结制定出一套丰产的灌溉制度。科研部门要组织力量加大林果业高标准节水灌溉技术课题研究,为大规模推广林果业等作物高标准节水灌溉奠定坚实的基础。

标准建设规划范文第5篇

    建设部最近颁布了《房地产物业管理规范化服务标准》这个标准是对全国房地产物业管理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针对群众关心的房管服务中零维修问题制定的最基本的服务标准,是全行业开展规范化服务达标活动的依据,各单位要认真贯彻执行。

    目前,房地系统正在开展创建首都文明行业规范化服务达标活动,按照北京市“建首善、创一流”目标的要求,在执行建设部颁布的标准的时候,各单位一定要树立高标准的思想,联系首都房管行业的实际,把执行部颁标准同认真地执行市局提出的各项规范化服务达标标准结合起来,同认真执行本单位多年形成的管理制度结合起来,尤其要严格执行市局制定的房管零维修收费“十不准”的规定,推动规范化服务达标活动在全行业开展。已达标的单位要开展创优活动,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的文明素质和行业的文明程度,为首都文明城市建设作出贡献,向国庆50周年献礼。

    附件:建设部《房地产物业管理规范化服务标准》

    一、接到住用户要求维修电话和报修,应立即做好登记工作。

    二、家庭水电急修不过夜,对房屋小修等其它问题,应自报修时起三日内进行。

    三、维修人员态度和蔼、礼貌,不得吃拿卡要。

    四、维修人员入户维修要便民不扰民,活完料净场地清。

    五、凡属住户自费的维修项目,要公开收费标准,不乱收或多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