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水浒传故事梗概

水浒传故事梗概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水浒传故事梗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水浒传故事梗概

水浒传故事梗概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经典

兴趣

阅读

积累

经典名著是人类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精华,是每位中学生必须接受和传承的重要文化遗产。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中小学生阅读名著的习惯、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存在很大的问题,需要大幅度的改进。语文教师应该首当其中,充分调动起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促使他们进行有效的阅读,尊重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逐步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让他们享受经典,享受语文学习。语文教师要身体力行,推动学生多阅读,让他们多读书、读好书。近年在全国推行"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读书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连云港市中考走在前面,对名著的考查力度和深度加大了,不再满足于只是粗略了解梗概上,而是要求能熟练地说出人物事迹,把握人物形象,有时甚至是考到细节。

怎样真正做到让经典走进学生的心灵?怎样才能把名著阅读进行到底?经过深入的思考和多年的实践,笔者认为要把名著阅读落实到实处,需要经过下面几个方面的努力,需要天长日久的坚持,需要拿出水滴石穿的精神。

一、教师要引导得法,帮扶到位,兴趣先导,打开大门

长期以来,古典名著阅读对学生来说都是头疼的事。为应付考试,一度流行"老师归纳简缩本"名著。就是老师把必读的名著故事梗概、主要人物事迹、主要人物形象等归纳概括而成,学生看看读读悟悟就行。说穿了,还是为分数而读书。

1.教师要做学生的引路人

要真正做到好读书、读好书,教师就面临着引导、鼓励、帮扶、指点的重要任务,让学生们先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其实名著经典应该是常读常新的,从经典故事入手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兴趣。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活泼热情,对于外界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险欲,吸收知识的能力也很强,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帮扶到位,用名著激动人心的故事打开学生阅读的大门,学生就会感觉到"别有洞天"。笔者根据多年来自己教学的不断摸索和实践,认为用《水浒传》里丰富多彩的故事吸引学生好奇、追求新鲜的心理较为恰当。小说中随处可见引人入胜的情节:倒拔垂杨柳,智取生辰纲,风雪山神庙,景阳岗打虎,醉打蒋门神,三打祝家庄等。在课堂上,教师饶有兴趣地讲述其中一个故事,到情节时戛然而止,让学生课余时间自己去阅读、去体悟,适时让学生自己讲述,恰当表扬,这样自然而然就掀起一股读书热潮。

2.适时引导学生做评价

人物形象的多样性、人物性格的大胆泼辣符合学生们叛逆、求新的心理。中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渴望独立、自由,既活泼开朗又多愁善感,既聪明又懵懂,往往好心办错事。总想自由自在地冲破一切束缚自由翱翔,《水浒传》中人物的嫉恶如仇、侠肝义胆、为朋友两肋插刀的大侠风范令学生们羡慕不已。故事读多了,课间课后闲谈的话题也多了,词语积累也多了,感悟也在不知不觉中加深了。一本《水浒传》,简直就是一百多个个性鲜明、呼之欲出的"大观园"。小说中的人物个性鲜明,血肉丰满,性格丰富多样,绝不雷同。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做评价,学生跃跃欲试,自主性增强。

二、教师要引导学生每天达到阅读小要求,并持之以恒

学生每天学习的时间有限,精力也有限。不可能让学生一口吃成胖子。如果教师每天指定的阅读内容太多,规定的条条框框太繁,学生就会失去阅读的兴趣。教师要给学生制定切实有效的阅读计划,要让学生做到每天看一点,每天讲一下所看到的故事(向老师、同学或父母等),最好做到每周一小结,每月一汇总,并持之以恒。当然也不要把它当做负担,要快乐阅读。每天坚持看一小章节,或自己调节适量就行。一般不应少于20分钟。当然周末两天自己可以适当加量。

长期快乐的阅读必会带来丰富的知识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的指导方法,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交流课、汇报课等,让学生做到持之以恒,自己学会阅读。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到精读和略读相结合,能结合个人读书实践,谈书中人物形象、谈自己的感受等。教师也可以运用实例进行专题讲座,让名著走进学生的生活,成为学生闲谈时的话题。教师要适时激励学生读书,促进学生读书。教师的指导要跟上,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检查、指导、鼓励、帮扶一定要有序进行。

三、教师要让学生做到读、思、说、写相结合

光会读书还不行,还要会思、会说、会写。要做到读、思、说、写紧密结合。教师要有计划地带领学生一起阅读名著,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让学生讲讲故事情节,说说阅读心得,评价人物形象……学思是联系在一起的。要教会学生在阅读时作摘录、做卡片、写各种类型的读书笔记。俗语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与作摘录、记心得、写文章结合起来,手脑共用,不仅能积累大量的材料,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教师应要求学生有专一的名著笔记本,随时记下阅读的点点滴滴,包括切身的感受等,还可以摘抄优美的语句或经典片段丰富自己的积累。在写作指导中,还可以联系名著内容来拓展。比如读《水浒传》后,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写一写"我心目中的真英雄",有人从宋江、晁盖、卢俊义、吴用、武松等众人物身上看到了优点,也找到了缺点,从而赞颂今天身边的真英雄……真是百花齐放、见仁见智啊。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名著的理解,又丰富了写作素材,还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辩论能力。

四、教师要指导学生博采众长,厚积薄发

名著,历经了大浪淘沙,留下的都是珍珠。名著,是发人深思的。手捧名著,读进去,会忘记了现实的酸甜苦辣,会任由时间的风驰电掣,会和书中的人物一同哭、一同笑,会感觉时光流转,会想到要叱咤风云……一书在手,好像世界在胸中。读得多了,感悟深了,潜移默化中思维开阔了,感情丰富了,知识提升了,人格更具魅力了。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开展各种语文活动,挖掘作品的深刻内涵,展现作品的动人魅力。让学生学会创造性阅读,不人云亦云,不迷信经典,要有自己的真知灼见。阅读中绝不把原著奉为神圣,在精读和研读的基础上,勇于质疑,大胆创新。可以进行专题研究,加大阅读深度,要有能看到文字背后"一把辛酸泪"的本领。要能对书中的某些观点或看法加以辩证地分析,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就像《水浒传》里的水浒英雄,他们都是侠肝义胆,义盖云天的英雄,令人敬佩;但一味愚忠的结果是英雄魂聚蓼儿洼……这一点在辅导阅读中要让学生感悟到。另外像人物评价也要实事求是,用辩证的观点看。要善于从经典名著中汲取文化营养,博采众长,厚积薄发,推动自己的进步。

享受经典,享受语文学习,是需要长期坚持的,是需要拿出吃苦耐劳的精神的。没有辛勤的耕耘,哪来丰硕的成果?相信日积月累的努力,必会开出绚丽的花朵。

参考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 倪文锦主编

水浒传故事梗概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课外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让这些留守儿童爱上课外阅读。

一、创设氛围,帮留守儿童养成阅读习惯

1.建立图书室,让留守儿童有书可读

由于家庭条件不好,留守儿童买不起大量图书,为了给他们提供阅读条件,我组织学生办了个班级图书室,为他们推荐一些少儿读物,比如《爱的教育》《窗外的小豆豆》《青铜葵花》……让他们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书。

2.规定时间,给留守儿童阅读保障

为了让这些留守儿童有充分的读书时间,我利用每天中午的午写时间来进行阅读。这样,有了固定的阅读时间,在班级爱阅读孩子的带领下,这些留守儿童渐渐从“要我读”到“我要读”,从在校内读延伸到校外自主阅读,逐渐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激发兴趣,让留守儿童爱上课外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留守儿童爱上课外阅读,我在指导课外阅读中从以下几个方面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让他们爱上课外阅读。

1.讲述故事内容,激发阅读兴趣

推荐读物时采用故事梗概法,即在阅读前将故事大意讲给学生听,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在推荐读《青铜葵花》时,我这样引导:“一个特别的机缘,让一个城市女孩和一个农村男孩成了兄妹相称的朋友,他们一起生活、一起长大。12岁那年,命运又将女孩召回她的城市。男孩从此常常遥望芦荡的尽头,要想知道城市女孩和乡村男孩的故事,请阅读著名作家曹文轩的纯美小说系列之《青铜葵花》。”

2.利用课内教材,激发阅读兴趣

教材中有很多名家名篇,教师可适当推荐一些与课文有关的书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课外畅读。如学习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船长》时给孩子们推荐《悲惨世界》,学习“文学泰斗”季羡林的《夹竹桃》时推荐阅读《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后推荐阅读《水浒传》。

三、多种途径,让留守儿童提高阅读水平

1.举办活动,提高阅读能力

结合留守儿童的身心特点,我们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讲故事、朗读名著名篇、名篇片段表演、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既巩固了课外阅读,也让他们在这样的氛围熏陶中逐渐培养阅读能力、朗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

2.读写结合,提高阅读水平

“不动笔墨不读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留守儿童与父母见面时间很少,感情淡化。因此,我让我们班的这些留守儿童每个月给父母写一封信,交流自己在家、校的情况,汇报自己的读书成果。这样既沟通父母和孩子的感情,让孩子不再感到孤单,又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写作能力。

总之,课外阅读不仅使留守儿童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而且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得更加浓厚,语文成绩大大提高。由此可见,课外阅读不仅不影响学生的学习,而且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让我们为留守儿童撑起课外阅读的蓝天,让课外阅读为留守儿童的人生打好底色。

参考文献:

水浒传故事梗概范文第3篇

一、因课前演讲而读

“通过阅读而激发起来的思维,好比是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识的种子撒上去,就会发芽成长,取得收成。由于能对书籍进行思考,学生就更容易掌握大纲规定的教材。学生对书籍的思考越多,他的内心中由于书籍而激发的喜爱感越强烈,他学习起来就越容易。”多年来,不管教学任务有多么紧张,我都始终培养让学生演讲的习惯。根据需要,有时是课前3分钟,有时是利用阅读课进行演讲比赛。讲什么呢?讲国内外名著。如四大名著中,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按《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的顺序,一学期至少“讲”一本。先讲其中的故事,再评书中的人物,最后进行简单赏析。讲之前,抓阄确定演讲顺序。这样,每节课之前的三分钟,都有人脱稿演讲。讲后师生集体打分。一轮后集体评议,选出最佳演讲者。利用两节阅读课进行集中演讲时,一次就能基本完成平时一轮的内容。怎样才能讲得好?除了认真阅读外别无良策。自己找时间,挤时间。读了写,写了背,背了讲。有的学生非常懒惰,他认为看几集热闹的电视剧就是看了一部名著;他会去书店买一些小画书;为了解除文字障碍,他还会买少儿版的读物;甚至有的到网上直接抄一段背背完事。一般情况下,这些做法都禁不住“追问”的考验――提几个书中细节让学生回答。

二、因写作积累而读

一年中的两个假期不能忽视!尤其是暑假。两个月的漫长时间如能利用,就是一个绝好的读书机会。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一个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的学生,比起不掌握这种乍看起来很简单的迅速阅读能力的学生来,就显得能够更迅速、更顺利地应付任何作业。在他的脑力劳动中就没有死记硬背。他阅读教科书或别的书籍时,比起那种不会同时阅读和思考的学生来,情形就完全不同。”

为此,我布置写读书笔记作业。如读《三国演义》,可以表格形式把120回安排到八个周里,规定每周至少阅读的内容和要求。为防止学生因偷懒而到处抄袭,在落实到读书笔记上时,既有故事梗概,又有人物分析,还有自己的体会。到开学后利用试卷或演讲形式再进行落实检测。如有偷懒者,限定时间予以弥补。

三、因参与竞赛而读

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真正的阅读能够吸引学生的理智和心灵,激起他对世界和对自己的深思,迫使他认识自己和思考自己的未来。没有这样的阅读,一个人就会受到精神空虚的威胁。无论什么都不能取代书籍的作用。”

比如有一个学期,我们教研组发起了一次大型的名著阅读竞赛活动。由学校提供奖品,语文教师和班主任联合组织。具体过程为发动、阅读、检查、测试四个阶段。所读篇目除四大名著以外,还包括课文后面所附的名著内容,还有其他的推荐篇目。这项活动初中学生全员参加,分年级段安排阅读内容。学生踊跃参与,争分夺秒挤时间,认真阅读,积极准备,最后以两轮考试(初试和复试)和学校举行盛大颁奖会而结束。历时一个多月的这项活动取得了很大成绩。另外还有讲名著故事比赛、读书同题作文比赛等。

四、因完善人格而读

水浒传故事梗概范文第4篇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其途径主要是听、说、读、写。开展课外阅读是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切实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课外阅读,学生还可以间接地向社会、向自然、向生活、向实践学习,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对他人的经验教训进行反复体味、咀嚼,从中不断发现、丰富、完善,超越自我。因此,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树立大语文观,去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课本的基础上,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博览群书,吸收名家名篇的语言精华。那么如何用新课程的理念来进行课外阅读,提高阅读的质量呢?

1 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兴趣,是开展课外阅读的前提。在内容安排、组织形式上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

1.1 营造优良的阅读环境。有部分教师和家长把课外阅读看作是不务正业,觉得是浪费学习时间,会影响成绩,学生一有阅读课本以外的书籍,就要受到批评限制。有的学校也不重视,读书室、阅览室只是一种迎检的摆设。所以首先要打破这种思想观念,让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都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共同营造一个优良的阅读环境。同时在班级里可开设一个图书角,把学生喜欢的书放在图书角,保证“资源”充足并不断补充新“货源”,提倡资源“共享”,展出学生摘录的笔记、读后感和手抄报等作品。 在班级里还可张贴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并且定期更换,如“不读书就像生活里缺乏阳光一样”“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等,营造阅读氛围。

1.2 在课内指导课外阅读,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首先,可以引导课文的课外阅读延伸。将课内教育教学的内容当作是点,把课外的相关阅读当作是面,由点到面的拓展阅读,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形成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外溢于课外的“涟漪效应”。如上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向学生提出: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之后逃跑了,后面还会发生什么故事呢?从而很自然的激发学生课后去读《水浒传》了,下节课可安排学生讲有关故事情节,也连带锻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其次,安排一些课外阅读指导课,老师可简述书中的故事梗概,选出一些精彩篇章,引导学生品读,解释疑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1.3 师生共读,情感共鸣。师生共读好似春风化雨,能唤醒学生心中好学的天性,使学生读书的兴致悄悄萌芽。一个喜欢阅读的老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孩子。为让学生能静下心来专心阅读,早读时间,我们可以手捧心爱的书,坚持陪读。而且率先投入地读,让自己的阅读作用产生“阅读磁场”,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读书“磁场”的吸引力,情不自禁地加入到读书的队伍中去。师生共读之后,可以和学生交流读后体会,陈述各自的观点,谈论自己的感想,讨论书中的一些问题等。教师的示范作用潜移默化,引人入胜,就能够激发学生的读书情趣,引发学生的读书爱好。

1.4 开展各项课外阅读活动。为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兴趣和效果,可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师可利用早读课、语文活动课、班会课,开展“介绍我最喜欢的一本书”、“诗文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读后感》交流会、读书笔记评比等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全校性的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读书征文比赛、手抄报比赛等活动。这些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等能力,营造了浓厚的阅读氛围。

2 创造良好条件,指导阅读范围

2.1 学校要重视阅览室、读书室的建设,加大投入。目前不少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由于教学经费不足,阅览室、读书室投入不足,成了迎检的摆设。因此,首先学校要重视阅览室、读书室的建设和投入,每学期都安排一定的资金购置、征订图书报刊,满足学生阅读需求。其次是加强图书室的管理,以优雅的环境吸引学生,以热情的服务吸引学生,让图书室架起读书的桥梁,宣传推荐读书,指导读书活动,组织阅读活动,巩固和提高读书效果。

2.2 阅读内容引导。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引导作用,适当向学生推荐一些好书,这样不至于学生误入歧途。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应该更清楚地认识到:学生不只需要学习语文,还要学习更多更新的东西。根据初中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知识面,我们可以设计“套餐”方案。即为学生增加喜闻乐见的古典小说、具有时代气息的科幻小说、科普书籍和适合学生阅读的历史、地理、天文书籍等。这样,使学生的阅读内容做到文学与自然科学共重,使文学作品滋养学生伦理情感,用自然与社会科学知识丰富其知识世界,为构建学生完善的知识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2.3 拓展课外阅读的渠道。当今世界已进入了信息时代,应让学生明白要通过各种媒介接受大量信息,我们的课外阅读也不能限于书本。除了班级图书角里的书籍和学生订阅的杂志以外,还可以学会用各种途径进行广泛阅读。如上网阅读、观看电视节目等。

3 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和阅读习惯的培养

3.1 学生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离不开科学的阅读方法。因此,我们要利用课堂,把阅读方法的指导寓于课堂教学之中,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如:精读法、略读法、浏览法、做读书笔记等。这样学生能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在课外阅读中加以实践应用,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迁移,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水浒传故事梗概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故事 扮靓 语文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5-0070-01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学生语文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着学生对其它学科的学习,而且会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然而,职中语文的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学生对语文学科的重视程度与语文课程的重要地位构成了反比。由于缺乏重视,因而我们的语文课堂常常出现大面积的或睡觉,或玩手机,或聊天现象,往往老师在台上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在台下听得昏昏欲睡。怎么办?经过多次尝试,我认为将故事带进语文课堂是改变这一现状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故事在语文课堂能绽放自己独特的魅力。

首先,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故事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样式,老少皆宜。故事大多富有情节和趣味,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课堂注入趣味因子,使课堂充满活力。如在上新生入学第一堂语文课时,我没有直入课文而是讲文学史,列举各个朝代的文学现象。大部分学生知道唐诗宋词,那唐以前宋以后呢?学生却知之甚少。当谈到上古神话时,我讲了女娲造人的故事和希腊神话中关于人的来源的故事,讲先秦散文时我讲了说客们周游列国的故事。这些故事对于老师只是信手拈来,但学生却兴味盎然。课前精神萎靡的学生被我的故事说得兴奋不已。爱因斯坦说过“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当作礼物来接受。”

其次,故事可以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故事包含了人类集体的或个人的经验,它就像一个智慧锦囊,包罗万象,取之不尽,传递着人类宝贵的知识和经验。运用故事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例如:我在介绍莫泊桑时讲到了他的代表作《羊脂球》;当我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根据课文的需要介绍了《水浒传》的序言和高俅发迹等与课文有关的故事;介绍巴金时介绍了“爱情三部曲”的故事梗概……这些优美的故事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有好多同学都到学校图书馆去借来阅读。这样一来既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又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更调动了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于漪老师说过:“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起来,教学就成功了一半。”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最后,故事可以化解难点,易于学生理解。如教学“交谈的技巧”时,学生对谐音改口不能理解,我讲了《雷雨》中鲁侍萍初见三十年未见的大儿子周萍时说的一句话:“你是萍……凭什么打我的儿子?”学生不但理解了谐音改口的涵义,而且领悟了谐音改口这种交谈技巧的重要作用。

二、故事在语文课堂的运用灵活自如,能做到有的放矢。

1.导入新课用故事。学生的思维具有形象性的特点,生动有趣的故事最能牢牢地吸引住学生,启发学生的思维。因而在新课一开始,教师可利用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先叙述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生活实例或故事,诱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活动,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立即带进课堂。

新课导入的故事,可以是教材中的现成故事,可以是有关作者的经典故事,可以是课文中人物和事件的故事,还可以链接到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其它故事……这些故事,有的提出疑问,引导学生思考;有的造成悬念,在最精彩处戛然而止,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的情节感人,给学生树立了榜样;有的则以舒缓、自然,而又富有诗意见长,能制造一种和谐宽松的学习气氛。

如教学《麦琪的礼物》一文时,我是这样开头的:“1899年的圣诞节来临前夕,美国哥伦布城监狱里,一个囚徒因无钱给女儿买礼物而发愁、痛苦。他忽然想起他从前写的一些幽默小品和风趣故事给市民们很好的消遣和娱乐。于是,他写下了小说《口哨狄克的圣诞礼物》,小说获得很大成功,他用得到的稿酬让心爱的女儿得到了圣诞礼物。从此创作的作品源源不断,成了与契诃夫、莫泊桑齐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他是谁呢?”——一开始用故事设置悬念,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突破难点用故事。在课文重难点的突破上运用故事,可以达到分解重难点、降低理解难度的目的。教材的重难点往往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如何突破?有时候借助故事能化难为易。如教学《清塘荷韵》一文时,作者的感悟是理解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在引导学生品读文中作者感悟前后对荷花描写的语句后,讲了体操运动员桑兰的故事、残疾人作家史铁生的故事和美国盲聋作家海伦·凯勒的故事,从这些人物身上学生体会到了生命的力量,对故事人物的感受中理解了这篇文章作者的感悟。这样的故事运用不但化解了重难点,降低了理解的难度,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同学们对文中作者的观点也有了深刻的体会。

3.揭示主旨用故事。在揭示文章主旨时运用故事可以起到强化课文主旨的作用。如学习《秋水》一文时,在学生领悟了课文的主旨后,我让学生讲述《井底之蛙》的故事。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4.集中注意力用故事。在一堂课教学中,学生的有效注意力总是有限的,况且有些学生上课老走神。当发现部分学生注意力已经不在课堂时,讲述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生动有趣的故事,既能调整课堂教学氛围,又能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

三、经过精挑细选的故事将是语文课堂的点睛之笔。

语文课堂不是故事会,不能良莠不分。首先,与课文内容无关的故事不能讲,以免信口开河,离题万里。其次,没有内涵,没有回味的故事不能讲,以免课堂淡如白开水,寡而无味。三是趣味不高,思想性不强的故事不能讲,以免流于庸俗、低劣。最后,太长的故事不能讲,以免冲击课文,造成本末倒置。所以,用到课堂的故事必须有所选择。这些经过精挑细选的故事必定是刀刃上的好钢,是画龙点睛之笔,对学生起到振聋发聩、发人深省的作用。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将故事带进课堂,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为。若纯粹为了热闹而引用大量的故事又将是对神圣语文课堂的一种玷污。让小故事活跃大课堂,让小故事铸成大智慧,让小故事折射大语文。让故事扮靓我们的语文课堂吧!

参考文献:

《中国教师报》《小故事活跃大课堂》 四川省蓬安县徐家中学—蔡洪斌

相关期刊更多

水浒争鸣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水浒学会;湖北省水浒研究会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东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