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血白蛋白

人血白蛋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人血白蛋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人血白蛋白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人血白蛋白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20.215

人血白蛋白注射液(人血白蛋白)是从健康人血浆中分离提取的蛋白制剂,属血容量扩充药,临床用于治疗失血、烧伤、创伤等引起的继发性休克,脑水肿、大脑损伤所致的颅内压升高,低蛋白血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肝硬化及肾病引起的水肿和腹水等。近年来,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其不良反应报道也逐渐增多。

药物因素

统计资料表明,输注人血白蛋白后变态反应发生率为0.11%,总发生率为 0.47%~1.58%,多为荨麻疹、发热和低血压等,症状轻微。过敏样反应临床多见速发型,常在使用后几分钟内发生。患者可连续出现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口唇发绀、烦躁不安、腹痛、腹泻等现象,严重者还可出现神志改变、血压下降及过敏性休克等。虽然由人血白蛋白所引发的过敏性休克发生率较低,但其中有约 1/3是致命的。热原样反应患者可出现高热、寒战、抽搐等反应,约占 30%以上。人血白蛋白被认为是小分子蛋白,不具有抗原特性,许多人对其诱发变态反应认识不够,但其属于生物制品,也是异体蛋白,易引起过敏。曾有报道,异种动物血清注入人体后引起血清病的发生率为30%~50%。引起过敏样反应和热原样反应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血白蛋白制剂中的细小微粒和细菌内毒素等,人血白蛋白在生产过程中提取不纯、储藏和运输中均可能产生细小微粒(杂蛋白或异物的复合体),同时生产和储运中污染的内毒素也是导致发热、溶血反应、急性肾功能衰竭甚至休克死亡的重要因素。也有学者研究认为,白蛋白制剂中含有杂质,包括血型物质和血管活性物质、热原质等。资料提示,发热反应多集中在某个厂家,或某个批号的产品中,这说明发热反应与该批药物的某项指标有关。按生物制品规程规定,每1g人血白蛋白中辛酸钠应

生理因素

临床上速发型过敏反应多与患者过敏体质有关,个体免疫球蛋白(IgE)是一种亲细胞抗体,过敏体质的患者IgE含量往往高于正常值,在多次输注人血白蛋白时易诱发IgE介导速发型变态反应。当机体第一次接触到特异性抗原时,IgE就吸附在组织肥大细胞和血液中的嗜碱性细胞上,当机体再次遇到同一种抗原时,抗原抗体则发生反应,致使肥大细胞及血液中的嗜碱性细胞发生脱粒现象,释放一系列中介物质,如组织胺、激肽等生物活性物质作用于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等效应器官,就可引起平滑肌收缩,血管通透性增加等,故而出现皮肤局部红肿、皮疹、哮喘、呕吐、腹痛等反应,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体克。李明慧等[1]报道1例65岁男患者,首次输注白蛋白后10分钟即出现腮腺肿大,该患者既往有磺胺类药物过敏史,为过敏性体质,因此可考虑为白蛋白过敏所致。亦有食鱼虾过敏史者(系过敏体质)使用人血白蛋白发生过敏反应的报道。赵喜荣等[2] 报道3例患者,年龄分别为74、73、80岁,在静滴人血白蛋白后出现寒颤、高热、气喘等,停药对症处理后症状减轻。 康爱玲等[3]报道87例高龄患者在使用人血白蛋白后发生高热反应31例,并认为高龄患者应慎用白蛋白。因此,对于高龄患者使用人血白蛋白更要密切注意观察。

使用方法

输注量过大、速度过快会使血容量突然增加,引起循环超负荷致肺水肿,对心功能不全或有其他心脏病的患者应谨慎使用,对有心、肺或肾脏疾病的患者尤其不利,同时应十分注意心力衰竭的发生。在抢救大量失血的休克患者时,有必要快速输注,但要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一般情况下滴速应以2ml/分为宜,但在开始15分钟内滴速应慢,控制在1~2ml/分逐渐加速至上述速度。在输液操作中应轻取轻放,减少泡沫的产生,避免白蛋白的损失。白蛋白应根据规定贮藏条件保存,以单独静滴为宜,使用前后如有别的药物,用生理盐水冲洗最少 15分钟,如有可能,最好再建立一道静脉通道。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观察,一旦发现变态反应表现,应立即停止输注,酌情给予抗过敏治疗,必要时使用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等抗休克治疗措施。

合理用药

当人体血浆中白蛋白含量不低于 2.5%~3.0%时,对体液平衡无显著影响,患者只要肝功能正常,补给含足够蛋白或氨基酸的食物即可使低蛋白血症很快纠正。给血浆白蛋白水平正常的人输白蛋白不但没有益处,反而可使白蛋白合成受到抑制并使其分解代谢加速。因此肝硬化的患者除了发生肝昏迷进行抢救外,输白蛋白的意义值得商榷。

人血白蛋白临床应用已多年,由于依靠输血传播的肝炎、艾滋病(AIDS)等在全球的扩散,医学界对成分血和全血的输注采取了更为慎重的态度,但对使用包括人血白蛋白在内的血容量扩充药却未足够重视,致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日趋频繁。减少和降低人血白蛋白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首先应着手生产工艺改进、检测手段更新、增加检测项目,提高药品生产水平,保证药品的质量;临床上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慎重使用、综合考虑,严格执行操作原则,发现患者对药物产生任何反应,均应立即停用,并对症处理,最大限度减少和降低其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的伤害,确保更加安全、合理、有效、经济地使用人血白蛋白。

参考文献

1 李明慧,杨莉,李蕴茹,等.人血白蛋白过敏致双侧腮腺肿大.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5,7(3):215.

人血白蛋白范文第2篇

关键词:低温乙醇法 人血白蛋白 工业化生产

人血浆中已经发现的蛋白成份约有100多种,其中已经分离提纯和性质明了的有60余种,大约20种已经有临床用途。血浆蛋白的分离,是利用不同蛋白成份的理化性质,如分子大小、密度高低、表面结构、荷电状态等的区别,将其互相分开。

血浆蛋白分离工业在中国起步比较晚,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真正开始了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目前全国有30余家血制品生产企业,但其中大部分企业的主要产品仅有人血白蛋白和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这2种血浆中含量最大的成份,可以说对血浆资源的利用率是比较低的。

血浆蛋白分离的方法很多,其中大部分方法只适用于实验室研究使用,如电泳、等点聚焦等,可以应用于大规模生产的只有沉淀法(盐析、有机溶剂法等)、层析法(凝胶层析、离子交换层析以及亲和层析),另外的超滤、吸附、变性处理等均为辅助手段。目前,国内用于生产人血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类制品的生产方法基本都是低温乙醇法。笔者结合低温乙醇法的基本原理以及本人实际的工作经验和体会,对人血白蛋白的工业化生产过程进行阐述。

人血白蛋白是一个一级结构简单的单链蛋白,无碳水化合物侧链,仅含少量的脂肪酸,构型较为对称,分子量约为69000D,由58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富含门冬氨酸及谷氨酸,而缺乏色氨酸。天然状态下,白蛋白含有19个负电荷,其i.e.p依溶液中含有的盐的种类与浓度的不同在pH4.4~5.4之间。

低温乙醇法的原理和要点为:往蛋白质的水溶液中加入乙醇,产生几种效应,主要效应是降低水分子的活度,降低溶液的介电常数,从蛋白分子周围排代水分子,使蛋白分子和蛋白分子之间通过极性基团的相互作用在范德华引力下发生凝聚,从而沉淀下来。影响这种沉淀过程的主要有5大参数:溶液的蛋白浓度、pH值、离子强度、溶液的温度和乙醇的浓度。在前4个参数都一致的情况下,乙醇的沉淀作用取决于蛋白分子的大小。在逐渐提高乙醇浓度时,蛋白将按分子大小顺序先后沉淀。人血白蛋白作为血浆主要成分中分子量最小的一种,是在最后一步的沉淀反应中分离出来的。下面是人血白蛋白生产的简要工艺流程图。(其中的部分主要参数进行了模糊化处理)

人血白蛋白制备工艺流程

步骤①:原料血浆的检测。在现今血液传播疾病越来越令人恐惧的情况下,对血浆进行常见的5种病毒检测是国家的强制标准,而且必须是对每一袋单采血浆进行5项病毒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

步骤②:8%乙醇沉淀反应,产生组份I沉淀,主要成分为纤维蛋白原。组份I沉淀可以用于人纤维蛋白粘合剂的生产。在此步骤之前一般会对原料血浆进行一次离心,可以分离得到冷沉淀,这也是制造凝血因子VIII的原料。离心去除冷沉淀之后的血浆可以用于人凝血酶原复合物(凝血因子II、VII、IX、X的混合物)的吸附生产。然后可以进行8%乙醇沉淀反应(若不生产凝血因子VIII和人凝血酶原复合物,也可以直接对原料血浆进行8%乙醇沉淀反应)。由于工业化生产中投入的血浆数量巨大(一般一次为5000千克血浆左右),反应罐的容积也是很大的,如我们公司使用的是5吨容量的罐。巨大的体积给乙醇浓度和pH值的调节带来了一些问题。显然我们不可能像在实验室中那样一边加入缓冲液一边搅拌,同时用pH计直接测试。实际采取的方法是:准确抽取10ml的溶液,滴定至指定的pH值,然后将所用的缓冲液量扩大到一个罐的反应液所需的量。一般情况下,需要加入的缓冲液量都会有数十千克,50%的乙醇大概会有500千克以上,往反应罐中加入这些液体的时候一定要控制好速度,加得太快会使局部pH值或酒精浓度超出限度而导致不良后果,加得太慢则会拖长生产周期。沉淀反应完成以后,需要将反应液静置数小时,以利于沉淀的积聚(一般还会按一定的比例往反应液中加入硅藻土作为助滤剂),而后就可以进行分离,以收集沉淀,同时将上清液转移入另外的反应罐以备进行下一步的沉淀反应。现今最常用的分离器具是压滤机(以前也经常使用高速离心机来分离沉淀,但其使用成本和工人的劳动强度均比压滤机要高,因此逐渐被压滤法取代),它其实就是一台大型的板框滤器,配合相应规格的滤板,反应液在压缩空气或泵的驱动下穿过滤器,沉淀被滤板截留在板框中,待液体过完后一并取出。每台压滤机大概可以容纳400千克以上的沉淀。

步骤③:20%乙醇沉淀反应,分离出组份II+III沉淀,其主要成份为各种类型的球蛋白和凝血因子II、VII、IX、X。组份II+III沉淀可以用于免疫球蛋白类制品和人凝血酶原复合物的生产。上清液继续进入下一步的反应。

步骤④:40%乙醇沉淀反应,分离出组份IV沉淀,主要成份为球蛋白、铜蓝蛋白和一些补体蛋白,同时还含有少量的白蛋白。组份IV沉淀也可以用于回收分离白蛋白。上清液继续进入下一步的反应。

步骤⑤:40%粗制反应,分离出组份V沉淀,也就是白蛋白,一般5000千克的血浆大约能得到600千克左右(具体的量和沉淀的干湿程度等都有关系)的组份V沉淀,其蛋白含量约为25%~28%。上清液中仅含少量的蛋白,直接弃去。此步骤分离出的白蛋白还不是很纯,需要再进行一次纯化反应。

步骤⑥:白蛋白纯化反应。通过这个步骤得到的白蛋白溶液,其纯度已经可以达到95%以上,但其中仍含有大量的乙醇和盐类,需要通过超滤的方法将其去除。

步骤⑦:超滤脱醇及配制、灭活。这个步骤主要是去除蛋白溶液中的盐类和乙醇,然后加入一定量的辛酸钠,最后进行60℃10小时的巴氏灭活以确保人白制品的病毒安全性。血液制品在超过60年的使用历史中,只有经过巴氏灭活的人血白蛋白才被公认为是安全制品。辛酸钠在这里起的是保护剂的作用,一定浓度下可以帮助白蛋白忍受住60℃10小时的保温过程,但如果辛酸钠浓度过高,它也可能会保护病毒度过巴氏灭活。另外,如果是以组份IV沉淀为原料生产的白蛋白,由于其中含有较高浓度的PKA(激肽释放酶原复合物,有降压作用),在超滤脱醇前必须经过层析以去除大部分的PKA而保证制品的安全性。由于人血白蛋白为生物活性物质,无法承受剧烈的灭菌条件,所以,灭活完的蛋白溶液经过0.22微米的滤器过滤,就可以进行分装,这也对前面的各生产步骤提出了较高的洁净度要求。一般每5000千克血浆可以得到10克/瓶的人血白蛋白约12000支。

步骤⑧:最后的处理。分装完毕后,制品还需要在30―32℃下放置14天,而后进行逐瓶灯检,观察其稳定性指标和外观情况。同时取样送检测部门,待结果合格后才能投入销售。

一批人血白蛋白从开始投料到可以销售,大概需要一个半月到两个月多的时间。

低温乙醇法生产人血白蛋白已经是一个比较成熟的方法,现今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进一步提高人血白蛋白的得率,这主要牵涉到各步骤的一些细微注意点,也是我们的技术部门一直在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隽湘.输血疗法与血液制剂.1996年.

[2]中国生物制品规程.2000年版,1999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三部.2005版,2005年.

[4]药品生产验证指南(2003).2003.

[5]FDA,Biological Product Deviation Reports,Annual Summary for Fiscal Year, 2006.

[6]FDA,Biological Product Deviation Reports,Annual Summary for Fiscal Year, 2005.

[7]FDA,Biological Product Deviation Reports,Annual Summary for Fiscal Year, 2004.

[8]FDA,Biological Product Deviation Reports,Annual Summary for Fiscal Year, 2003.

[9]FDA,Biological Product Deviation Reports,Annual Summary for Fiscal Year, 2002.

[10]FDA,Biological Product Deviation Reports,Annual Summary for Fiscal Year, 2001.

[11]FDA,Biological Product Deviation Reports,Error and Accident Report FY1997 through FY2000.

[12]王清和等.中华血液制品学杂志.1983.

[13]寿.医用生物制品学.1992.

人血白蛋白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人血白蛋白 严重过敏反应 护理

人血白蛋白主要调节组织与血管之间水分的动态平衡,起到增加循环血容量和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作用,一般不会产生不良反应,偶可出现寒颤、发热、颜面潮红、皮疹、恶心呕吐等症状,快速输注可引起血管超负荷导致肺水肿,过敏反应非常少见。我院除今年4月份发生1例严重过敏反应外,其余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4岁,妊娠并全身重度特发水肿,妊高征,行剖宫产术后于2007年4月18日14:30静脉滴注人血白蛋白(湖南紫光古汉南岳制药公司,生产批号200608038)10g,滴速20滴/分,刚输5分钟突然出现心慌、气促、呼吸困难、眼花、视物模糊等严重不良反应,测脉搏130次/分,呼吸26次/分,血压152/100mmHg,但神志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约3mm,对光反射灵敏,经检查,眼底无出血,立即停用人血白蛋白,给予地塞米松10mg静脉注射,非那根注射液25mg肌注抗过敏治疗,给氧,同时给予静脉注射5%Gs 20ml+西地兰0.2mg,速尿20mg进行强心、利尿,因血压高,加用5%Gs200ml+酚妥拉明10mg,5%Gs100ml+25%硫酸镁5g静脉注射以解痉、降压,并24小时心电监护,记尿量。经抢救后于17:30患者症状消失,生命体征平稳。

2 护理

2.1 急救护理

2.1.1 就地抢救,使病人平卧,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及时给予氧气吸入,氧流量3-5L/min。

2.1.2 立即停用人血白蛋白,更换液体及输液导管,遵医嘱给予抗过敏、强心、利尿、解痉、降压等药物,积极配合抢救。

2.1.3 迅速建立另一组静脉通道,以便及时输入液体及药物,为抢救创造条件。

2.1.4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给予持续心电监护,密切注意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准确记录尿量。

2.1.5 药物使用 静脉注射酚妥拉明要注意监测血压,掌握药物输注速度,开始稍慢,以后逐渐加快至正常需要的速度;注射速尿后注意尿量变化;硫酸镁注射给药时不可过快、过量,注意观察膝反射与呼吸情况,防止出现血压急剧下降,膝反射消失,呼吸抑制以至死亡。

2.2 心理护理 因病情发生突然,患者及其家属充满恐惧与焦虑,及时安慰病人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解除不必要的顾虑及恐惧心理,使其最大限度配合治疗,并尽量满足病人合理要求。

2.3 一般护理 保持病室安静,为病人创造舒适环境,做好基础护理,保证病人安全,防止护理并发症发生。

3 体会

3.1 静脉注射人血白蛋白时,最初滴速应缓慢,注意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因为过敏反应往往发生在最初几分钟内,如发生严重过敏反应,出现支气管痉挛或心慌不适等症状,则需立即停止滴注并对症治疗。

人血白蛋白范文第4篇

    郑某因交通事故受伤到医院治疗,医院擅自为亲输血液制品人血白蛋白,且告知说是营养品。导致患者患上丙型肝炎,构成二级伤残。协商无果患者将医院告上法庭,索赔百万元。2013年4月22日,南阳市唐河县法院一审判决唐河县中医院向患者补偿医疗损失20万元。

    案件简介

    郑某是河南省唐河县人。2002年9月5日,他因交通事故受伤,到唐河县中医院住院治疗。经医院检查,郑某肝、肾功能均正常。9月8日,该院在没告知郑某及其家人的情况下,为其输入血液制品人血白蛋白一瓶。还称只是营养品,无任何副作用。9月25日,郑某仍处昏迷状态,在家属要求下,郑转入南阳市中心医院治疗。经南阳市中心医院检查,郑某肝功能显示不正常,之后转入该院内科调理肝功能。后经检查南阳市中心医院确诊:郑某为丙肝肝硬化。后经北京302医院多次诊断,郑均为肝炎肝硬化丙型活动性,腹水。

    原本好端端一个人怎么能患上肝炎呢?郑某的亲属很是不解,之后到唐河县中医院查阅郑当时的住院病历,才知道该院曾为郑输入人血白蛋白的事实。郑某及其家属认为,唐河县中医院为郑某输血液制品,是导致郑患丙型肝炎的唯一原因。2012年5月15日,郑某一纸诉状将唐河县中医院告到法院。请求法庭判令被告唐河县中医院赔偿其医疗费、误工费、残疾赔偿金等共计1027078.88元。

    2011年11月,唐河县卫生局委托南阳市医学会对郑某与唐河县中医院医疗纠纷进行医疗事故鉴定。最终鉴定结论认为:本病例是否构成医疗事故现有证据尚不能确定。经鉴定:郑某伤残程度已达二级。唐河县中医院辩称,医院对郑某的救护符合诊疗原则,不存在医疗过错;丙肝传播途径较多,不能确定是该院的医疗行为造成;而且,郑某在该院的治疗已经过去十多年,郑并未到医院反映和索赔,现在却起诉到法院,即使医院有过错,按照法律上人身伤害索赔时间为一年的诉讼时效之规定,郑某的起诉已过诉讼时效,请求法庭驳回起诉,判决原告败诉。

人血白蛋白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发 角蛋白 人工神经 修复外科手术 组织相容性 免疫学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histocompatibility of humanhair keratin (HHK) artificial nerve and offer an ideally transplanted material for repairing the defect of peripheral nerve (PN).MethodsFiftyfour Wistar rats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three groups: group A, experiment group; group B and group C, control groups. The right tibial nerves of the rats were removed to create a 10 mm gap. The gaps in group A were bridged with the HHK artificial nerve, and other two groups with the nerve of its own or the homologous nerve (group C). The blood samples were taken on 2, 8 and 16 weeks after operation to detect IgA, IgM, IgG, C3, C4, and T lymphocyte subgroup and T lymphocyte transformation.ResultsThe immunological parameters between rats of groups A and B showed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F=17.56-571.34,q=0.00-2.09,P>0.05). The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s C and A or B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q=7.04-41.47,P

[KEY WORDS]capilli; keratin; artificial nerve; reconstructive surgery; histocompatibility; immunology

人发角蛋白(HHK)是由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与广州南方医科大学生化研究室共同研发的一种天然生物性材料,初步的实验研究已经证明,该材料可降解,组织相容性好,可诱导自体组织形成[1,2],且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由其制成的人工腱已经应用于临床[3,4],取得了较理想效果。但该系列的人发角蛋白人工神经在桥接周围神经(PN)缺损后的免疫学研究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本实验着重从免疫学角度研究人发角蛋白人工神经在桥接PN缺损后的抗原性及组织相容性,为人发角蛋白人工神经修复PN缺损提供动物实验依据,为PN缺损修复寻求较为理想的移植材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及材料

健康成年SPF级雄性Wistar大白鼠(青岛市实验动物中心提供)54只,体质量(250±10)g;快速降解HHK、生物膜(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与广州南方医科大学生化研究室提供)。

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单克隆抗体(英国朗道公司),植物血凝素(SigmaAldrich公司),流式细胞仪(FACS Calibur,美国BD公司),自动生化分析仪(AQ 640,奥林巴斯),手术显微镜(ASOM4A,上海生产)。

1.3 人发角蛋白人工神经制备

快速降解HHK 36根,外包一层生物膜,制成长度为10 mm,直径约1 mm人工神经材料,经高温消毒备用。

1.4 模型建立

将54只大白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8只,其中A组为实验组,B、C组为对照组。100 g/L水合氯醛(350 mg/kg)对大鼠进行腹腔注射麻醉。麻醉成功后取俯卧位将大白鼠固定于操作台上,取右下肢后外侧切口,显露坐骨神经及其分支,确认胫神经,切除一段长10 mm胫神经,在16倍手术显微镜下,A组大鼠用人工神经材料桥接胫神经,两断端各用 90显微缝线将人工神经生物膜和神经外膜间断缝合6针。按以上方法,C组大鼠取A组大鼠之切除胫神经进行桥接。B组大鼠将切除神经倒转180°,桥接于断端。术后所有大鼠均腹腔注射青霉素4万单位预防感染。

1.5 术后取材及检测

分别于术后2、8、16周各组随机抽取6只大鼠,按照前法腹腔麻醉后,于左颈前分离左颈总动脉,取血3 mL置EDTA抗凝管内,送实验室立即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和固定,标记后即上流式细胞仪行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取血2 mL进行体外培养,用PHA进行刺激,进行T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取血6 mL 置干燥管内,静置后送实验室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行免疫球蛋白IgA、IgM、IgG及补体C3、C4检测。

1.6 统计学处理

各组数据采集整理后,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

2 结

术后2、8、16周各组大鼠血液免疫学指标比较,A、B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别(F=17.56~571.34,q=0.00~2.09,P>0.05),C组与A、B两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别(q=7.04~41.47,P

3 讨

3.1 PN损伤修复的发展

PN损伤常导致神经断端的缺损,两神经断端存在间隙不利于再生轴突的生长,直接缝合神经两断端往往困难,且吻合端张力较大,影响其血液供应及修复[5],寻求理想的桥接材料成为PN损伤修复的关键。自体神经富含雪旺细胞和神经束结构,被公认为是修复神经缺损的黄金标准[6],但自体神经移植必然伴有供区的功能受损,而且可供移植的神经来源有限。异体神经移植由于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不能解决,并且可能引起疾病的传播以及医学伦理方面的障碍,至今尚未广泛用于临床。随着组织工程学迅速发展,使用神经移植替代物(人工神经)来代替自体神经移植,多年来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

转贴于 FAWCETT等[7]认为理想的神经桥接体应具备的条件:①再生轴突能长入并通过移植体到远端部位;②通过移植体的轴突具有正常的直径、髓鞘和传导动作电位;③没有抗原性;④能较快地获得血运;⑤移植体再生轴突排列有序,确保准确到达靶组织或靶器官。人发中的主要成分为角蛋白,以微丝和基质的形式存在,经一系列物理化学处理后,能软化解聚,并保持人发的力学特性。解聚的角蛋白较容易被组织降解和吸收,可根据需要控制其降解速度。用HHK制成的生物材料在体内可降解吸收,不产生免疫排斥反应,并可诱导自体组织的形成。

但HHK在桥接PN神经缺损后对机体免疫影响,尚缺乏完整的动物实验依据,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到临床修复PN缺损。

3.2 本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本实验用人发角蛋白人工神经桥接大白鼠胫神经缺损,进行免疫学研究,并与自体神经和异体神经相对照,评价其组织相容性。机体全身免疫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免疫球蛋白IgA、IgM、IgG和补体C3、C4在血液中含量较高,在机体的体液免疫中起着重要作用。CD+4代表T辅助细胞,CD+8代表T抑制细胞,CD+4/CD+8比值的变化可以判断细胞免疫功能,反映免疫调节功能变化。T细胞转化试验主要用于体外检测T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反映机体的细胞免疫水平。

坐骨神经是建立PN损伤与修复的良好实验模型,常用的方法是切断坐骨神经主干。以往实验中发现,切断坐骨神经主干后,同时切断了前往其所支配的组织器官的神经纤维,远端的大部分肢体失去了神经营养和皮肤感觉。术后远端肢体陆续出现皮肤溃疡,部分用来实验的大白鼠甚至自食或相互咬掉实验侧肢体,使实验失败。而且经久不愈的肢体溃疡也严重影响实验材料检测的准确性,尤其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指标检测会产生偏差,影响实验数据的准确性。本实验显示成年大白鼠胫神经由坐骨神经分出至远端分叉处长度超过15 mm,解剖清晰,和腓总神经比较形态差别明显,易于辨认,切断坐骨神经分出的胫神经可以完全阻断腓肠肌的神经支配,最大限度地保存肢体其他组织的神经营养和皮肤感觉,尽可能避免大白鼠出现肢体溃疡及撕咬肢体现象,保证实验模型建立的成功。同时,术后早期预防性应用一次抗生素,可防止切口感染,提高了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3.3 人发角蛋白人工神经良好的组织相容性

植入物进入机体后,血液免疫球蛋白、C3、C4、CD+4/CD+8及T淋巴细胞转化率水平升高,往往提示发生排斥反应。本实验结果显示,术后2、8、16周各组大鼠免疫球蛋白IgA、IgM、IgG及补体C3、C4检测结果比较,A、B两组间差别均无显著意义(P>0.05),C组与A、B两组的差别均有极显著意义(P

【参考文献】

[1]胡庆柳,朴英杰,邹飞. 人发角蛋白导管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J].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2002,22(9):784787. [2]武雷,罗艳芬,刘小静,等. 人发角蛋白桥接周围神经缺损后的组织相容性和降解性的实验研究[J].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05,7(5):452455.

[3]邹云雯,夏精武,季爱玉,等. 人发角蛋白人工腱的临床应用[J]. 青岛医学院学报, 1997,33(3):197.

[4]邹云雯,王志杰,季爱玉,等. 人发角蛋白人工肌腱的免疫学研究及临床应用的初步结果[J]. 中华手外科杂志, 1999,15(4):208211.

[5]MILLESI H. Nerve grafting [J]. Clin Plast Surg, 1984,11(1):105113.

相关期刊更多

齐鲁医学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山东省教育厅

工企医刊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哈尔滨市卫生局

系统医学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