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讲普通话的好处

讲普通话的好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讲普通话的好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讲普通话的好处

讲普通话的好处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普通话;使用

【中图分类号】F123.16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11-0002-02

教师在提高国民素质方面作出的贡献是不容忽视,基础教育中,教师从听、说、读、写方面逐步教授。而教师的普通话使用情况对学生的普通话使用能力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本文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限定学生的来源来控制调查对象范围,报告了尧都区农村中、小学教师普通话使用情况。

一、调查概况

(一)目的。

通过对尧都区农村中、小学教师普通话的使用情况的调查,了解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普通话的使用情况。并通过教师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对方言教学的态度等分析影响教师使用普通话的因素,为今后在中、小学推广普通话提供参考。

(二)时间。

2011年5月8日至2011年5月18日。

(三)地点。

金殿二中、冶建学校、乔李小学、刘村中学。

(四)方式。

问卷调查,由被调查人当面填写调查问卷。

二、调查结果

被调查的108人中,有100份有效问卷。根据调查情况,将有效调查信息制成如下表格,见表一:

(注:是否有方言与是否有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

(以下简称普通话证)的百分比相同,不是完全的等同,存在交叉情况。没有获得普通话证的教师中,有4人没有方言。)

从教师的个人信息汇总可以清晰地看到被调查的教师大部分都是大专、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获得了普通话证、是双言制,且全部都会讲普通话,这无疑将会对学生的普通话学习提供很好的参照。

三、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调查情况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教学语言分析。

1、教学语言与性别,如表二。

2、教学语言与年龄,如表三。

3、教学语言与文化程度,如表四。

4、教学语言与有无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如表五。

5、教学语言与教师常住地,如表六。

6、教学语言与教师是否有方言,如表七。

由以上数据可以得到如下结论:男、女教师中多数教师都会用普通话教学,不同程度上,男、女教师,不同年龄段的教师都会使用普通话加方言这种教学语言,但以41——50(含50岁)的人数较多。使用哪种教学语言与教师的文化程度、是否获得普通话证无关。

在对使用普通话加方言的老师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发现,在32人中有20人常住地在农村,有15人年龄在40岁(含40岁)及以上。可见,是否使用普通话教学与教师的年龄、性别及常住地有一定的联系。

(二)对方言教学的态度分析。

此次调查问卷对教师使用方言上课的态度设置了四个选项:特别赞成、可以理解、不能接受、无所谓。其中表示特别赞成的占总数的8%,可以理解的占68%,不能接受的占20%,无所谓的占4%。在对不能接受的教师进行分析后,女教师有13人;有11人来自城镇;17人上课使用普通话教学,另外3人还夹杂有方言;有17人与学生在课后交流时选择使用普通话,在与同事交流时只有3人使用方言,其他17人中有11人选择普通话,6人视情况而定。

因而,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女教师对使用的语言要求比较高。对方言教学持不能接受态度的人,在上课及课后与学生、同事交流时都会选择普通话。

(三)常住地在农村的教师语言选择、语言态度分析。

1、教师对方言教学的态度,如图一。

2、教师与学生课后交流的语言选择,如图二。

3、教师与同事交流的语言选择,如图三。

由以上数据得知,常住地在农村的的教师对方言教学持理解态度,这可能是出于自我保护的意识。在与学生、同事课后交流多数会选择方言,方言在生活中的地位高于普通话。

(四)方言教学的好处

调查发现,老师们对方言教学的好处有如下几个方面:可以调节课堂气氛(21人),拉近与学生的距离(18人),增加亲和力;学生容易接受,容易理解(30人);入乡随俗(22人),方便与学生交流(9人)。无疑,方言教学会在很大程度上为保留地方方言、保留地方民俗文化做出贡献,但如何正确处理使用哪种语言教学、协调二者的关系仍需深入思考。

(五)推广普通话的困难。

在经过调查后,我们发现教师认为学生所处的大环境及家庭(47人),学校的管理(12人),学生的自觉性(16人),老师要求力度的强弱(10人)、使用普通话规范与否(15人),他人的评价等因素影响着普通话的推广。

附:农村中、小学教师普通话使用情况调查

各位老师:

大家好!为了了解普通话在教师教学活动中的使用情况,特此设立此调查问卷。此调查问卷共18题,请在符合您条件的选项上划“√”或在()内填入您的答案。

1、您的性别:A男 B 女

2、您的年龄:( )岁

3、您的学历: A小学及以下 B 初中 C中专及高中 D大专、大学及以上

4、您所在的学校:( )

5、您教授年级及科目:年级( ) 科目( )

6、您来自:A 城镇 B 农村( 乡镇)

7、您是否有方言(土话)?A有 B 没有

8、您是否会讲普通话?A是 B否

9、您从何时开始讲普通话?A 小学及以下 B初中 C中专及高中 D大专、大学及以上

10、您是否获得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 A有 B 没有

11、您班上的学生主要来自:A城镇 B 农村

12、在上课时您使用哪种语言教学? A普通话 B方言 C普通话加方言

13、在上课时您如果既用普通话又用方言,哪种语言使用得多?A普通话 B方言

14、您对教师使用方言上课持什么态度? A特别赞成 B可以理解 C不能接受 D无所谓

15、课后与学生交流使用哪种语言?A普通话 B方言

16、您与同事交流使用哪种语言? A普通话 B方言 C视情况而定

讲普通话的好处范文第2篇

着重要的任务。我在近几年的普通话教学中有一些体会,在此与大家分享。

一、了解学生基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们的学生普遍来自全省各县、市,来校之前基本上在自己的家乡生活。除从小学会当地方言外,其他语言接触不多(包括普通话)。普通话水平参差不齐,因此我们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关键是要让他们体会到普通话的魅力和有效沟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激发学生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普通话是一种语言体系,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三个要素。普通话训练是培养学生动态语言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根据课程的特点及普通话测试的内容,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贯穿以口语训练为主的指导思想。

1.课堂教学方面

学习普通话首先要从语音开始,而学生的语音基础普遍较差,有很多学生甚至连声母、韵母都分不清。针对这种情况,我从最基础的声母、韵母的发音教起,带领学生反复练习,一个一个纠正学生的错误、缺陷,直到学生掌握为止。同时注意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枯燥的学习变成快乐的享受。结合语音的特点让学生练习儿歌、绕口令,如《八百标兵奔北坡》《四和十》等,以此来训练学生的发音。朗读训练采取的是分组训练、分角色朗读。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各个小组之间展开比赛竞争,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收到了好的教学效果。

2.强化训练

这是针对学习普通话困难的学生进行的一种学习方式。由于学生之前的生活环境不同,普通话水平也有很大的差别。这些同学之所以学习困难,主要是方言、方音的影响所致。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同地区的学生,他们的学习难点不同。如有的同学前后鼻音不分,有的同学又分不清平舌音和翘舌音,有些地区f和h分不清等。针对他们的这些问题,我利用课余时间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适当增加训练时间,增大训练强度。解决了一个问题后再解决下一个问题。同时,倡导普通话好的同学与基础差的同学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3.积极创设环境,引导学生多加练习巩固

学好普通话,除了多练习,没有更好的途径。因此,我的每节课都是从请一位同学上台表演开始,或读一首诗,或唱一首歌,说一个小笑话、讲一个小故事都可以。其目的除了让大家练习发音外,也锻炼了学生在大众面前讲话的胆量和能力。因为大部分学生都来自农村,胆小羞涩。事实证明这是一个很不错的途径,从一开始的你推我让、扭扭捏捏不敢上台发展到后来的争先恐后争着上台。学好普通话光靠课堂练习肯定是不够的,于是我们尽量创造更多的语言环境,倡导大家都来讲普通话,把普通话作为课堂语言、校园语言。利用课余时间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如“‘爱我中华’优秀古诗文诵读比赛”“散文朗读比赛”“中秋赏月诗

歌朗诵会”、课本剧表演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活动,又提高了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同时也使学生对学习普通话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

仅仅学好语音还不能算是学好了普通话,虽然说普通话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我们也身处北方方言区,但我们的方言的词汇、语法与普通话的词汇、语法并不完全一致。因此会出现有些同学在表达某些意思时不知道该用什么词语的现象,出现虽然发的是普通话的音,但用的却是方言词语这样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我平时注意搜集地域性强的词语,找到普通话中相对应的词语或说

法,再教给学生,让他们记住、练熟。

4.齐头并进,综合训练

根据普通话测试的要求,也为了避免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采用的是齐头并进、综合训练的方法,也就是说每节课中既有朗读词语、短文的练习,也有命题说话的训练,但是不同的阶段侧重点有所不同。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既避免了单项训练的枯燥感,又能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学生有什么问题也可以及时发现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并及时纠正,比如说命题说话这一项学生都感觉比较难,为了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我便采取循序渐进的训练方法。开始时,允许学生适当准备一些稿件,但要求学生尽量不要看稿件,因为写下来的东西毕竟是书面语多一些,而普通话测试考查的是我们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书面语和口头语的表达总还是有些不同。我们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使用口头语的词汇来表述,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大部分学生都有了很明显的进步,逐渐能脱离稿件说话。从另一个方面考虑,一开始就进行全面综合的训练,也可以让学生了解熟悉普通话测试的内容和形式,以免正式考试时产生紧张情绪而影响成绩。

总之,经过这几年的摸索和努力,我校的普通话教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本人所带班级的学生经过测试,达到二级乙等以上者达80%以上。入学时大部分同学羞于开口,不善交流,到毕业离校时几乎所有学生都能用普通话与人通畅地交流。有一部分学生还因此找到了满意的工作。

三、成绩之外还有很多方面有待改进、加强

1.思想上要重视

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新生入学时来自同一个地方的孩子特别是相识的总是愿意分在同一个班甚至住同一个宿舍。这样,他们之间的交流更多是使用自己的方言,而不同地区的学生之间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相互之间也能听懂对方的话了。所以有很多学生认为,学不学普通话好像也没那么重要了,互相之间能听懂就行了。因此,我们要把学习普通话的意义和重要性告诉学生,让他们明白将来我们的生活范围是很大的,如果不学好普通话就有可能影响到我们将来的工作或生活。

2.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讲普通话的好处范文第3篇

我在美国纽约结识他们――父与子,纯属偶然。

那是在纽约街头,居然有一位导游手举着一面五星红旗,为游客带队,引来众多美国人的注目。

美国仿佛是星条旗的海洋。在美国很多高楼大厦顶上,一年到头飘扬着星条旗。很多美国人在家门口挂起星条旗,在集贸市场的小摊上挂起星条旗,就连轿车的车尾也贴着一面星条旗……在如此众多的星条旗之中,难得一见五星红旗。我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旧金山总领事馆顶上以及纽约联合国大厦前面的广场上,见到五星红旗。正因为这样,他在车水马龙的纽约街头高举五星红旗,理所当然吸引无数人的目光。

他四十多岁,中等个头,穿一件鲜红的滑雪衫,在美国旅游社里担任“纽约一日游”的华语导游。我到过纽约。这一回,再度来到纽约,为了能在短时间内重游纽约的主要景点,参加了“纽约一日游”,结识了这位手举五星红旗的导游。

他说,现在中国强大了,从中国大陆前来美国、前来纽约的朋友越来越多。中国朋友们到了纽约,总想好好认识一下这座世界超级大城市。打起五星红旗导游,使中国朋友感到特别自豪。再说,用鲜艳的五星红旗带队,也便于让旅客们在万头攒动的纽约市区找到导游。

美国旅游社的人员精干,导游兼司机于一身。他熟悉纽约的大街小巷,驾车在车流似潮水的纽约,如鱼入水。一边驾车,一边用标准的普通话向游客解说。

我猜想,他来自中国大陆。一问,果真如此。他告诉我,他的经历跟时代“同步”:在“”中他当过“红小兵”;粉碎“”之后,在“国旅”当过司机;在“改革”岁月,当过房地产公司总经理;然后随着“开放”大潮前来美国做生意……

他在美国当导游,纯属偶然:新来乍到纽约,他买了旅游票,参加旅游团。在半路上,旅游车出了故障,抛锚了。司机怎么也修不好,万分焦急,打电话请老板赶紧派人前来修理。这时候,他捋起袖子,三下五除二,修好了。司机问他怎么这样内行,他回答说在国内时干过这一行。这消息传到旅游社的老板耳朵里,老板急急找他,恳请他重操旧业。老板如此着急,是因为来自中国大陆的游客越来越多,而会讲普通话的导游实在太少。过去,纽约华人旅游社的客源主要来自港台,所以导游也来自港台,用英语、粤语、闽南语解说。眼下,中国大陆“富”起来了,大批中国大陆游客涌来,急需会讲流利普通话的导游。他不仅会讲一口不错的普通话,而且英语、闽南语、粤语也都行,何况会驾车、修车,又有旅游社的工作经验。老板理所当然“盯”住了他。就这样,本来准备在美国经商的他,在纽约当起了导游……

也正因为他来自中国大陆,对五星红旗有着很深的感情。他在到处飘扬着星条旗的纽约,打起了五星红旗。他手中的这面五星红旗,也招来了“麻烦”,“”分子曾经警告他,你在纽约举五星红旗,当心你的脑袋!他置之不理,照样举着五星红旗!

使我感到惊奇的是,那天下午,在一个旅游点,一位西装革履的小青年,带着一个华人旅游团,跟他相遇。他拍着小青年的肩膀,显得非常亲热。我发现,那小青年手中,也举着一面五星红旗。

我问他,这小青年也是你们旅游社的?他摇摇头说,是另外一家旅游社的。我又问,小青年也举五星红旗,是向你学的?他哈哈大笑起来,告诉我其中的“秘密”:“他是我的小子!”

这下子我明白,“哦,‘子承父业’,儿子也当导游。”

他却摇头。他说,儿子在纽约上大学,今天有空,到旅游社打工,赚点零花钱。不过,儿子不好意思到老子工作的这个旅游社打工,总是到别的旅游社当“临时导游”。

他还告诉我,儿子的普通话比他更“标准”。儿子不仅英语流利,还会讲西班牙语、日语,有时为来自欧洲团、日本团当导游。小子比老子厉害多了,这叫一代胜过一代。我注意到,他在夸“小子”的时候,脸上充满自豪感。

从早到晚,他在寒风中陪游客游了一整天。入夜,“一日游”结束,下起了大雪。照理,他把车子开到指定的地点,宣布解散就行了。他却不,顺路把一位位游客送到了地铁口或者公共汽车站。他还把手机号码抄给我,如果我在纽约有什么事要他帮忙,打一个电话就行……

讲普通话的好处范文第4篇

1.语言的使用

“以方言写微博”无固定格式,有时纯用方言,有时是普通话词汇与方言词汇混用。在使用方言词汇时,除了一些固有的专属字词外,多以音借字,汉字的表意功能弱化。例如前文所引“银川组织部”微博中的“换的啥节是”、“谁换着泥,换谁着泥”、“昂么家能换点啥泥是”等句中掺杂了很多方言词汇,其中“节”同“这”,“泥”同“呢”,“昂么”是“我们”的意思,这些字词在这里失去了原有的字义,只是为了强调或突出方言中这个字的读音。同时,语序也与现代汉语普通话有很大不同。“换的啥节是”,意思是“这是换的什么”,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倒装句。“用微博写方言”作为一种流行的微博体,其格式比较固定,通常由几个相同结构的句子聚合成一段话,基本句式是“在……(地名),有种……(普通话发音),叫……(方言发音)”,普通话语法格式与方言词汇并用,其中涉及到的方言词汇,基本是采用以音借字的方式,汉字只有记音作用,表意性弱化。

2.语意的表达

方言写微博表达的主题非常宽泛,与普通话通用语一样,无不可入文。就粤语微博而言,由于港澳地区媒体普遍存在着“粤语入文”现象,用粤语写微博,在当地方言区来说,并不显得突兀。如广州日报官方微博,就开辟有“学粤语”专栏,专门就粤语发音中的一些现象进行指导:现今喺好多粤语电视节目中亦有此现象。表现为:l与n唔分,‘男(naam4)人’读成‘蓝(laam4)人’;ng声母嘅省略,我(ngo)读成(o)等。”微博写方言,内容虽然五花八门,但网民抱着“好玩”的心态,侧重于晒方言。直到2012年9月福建中烟的官方微博“通仙庄园”发出“保钓方言体”微博:年无分老幼,皆有理国之责;地无分南北,惟怀忱忱护土之情。中国有56个民族,80种以上方言,让我们晒出最纯的家乡话,为“保钓”发出最接地气的誓言———“是林被的”,厦门!这条微博一经发出,短短5天时间,引起7000多次转发,近2000条评论,收录20多个地区的方言版保钓宣言,形成了保钓方言体,方言不再只是网民晒着好玩的一种文字游戏,更具有了爱国的意味。3.使用与传播效果二者相较,用方言写微博属于“小众化”,尽管在特定方言区和网络环境中,这种微博有其受众和影响力,但是从整个微博世界看,写作者、阅读者的范围都比较小,有一种孤芳自赏的味道。而“用微博写方言”则较为“大众化”。作为一种微博流行体,一经流行即受到网民追捧和仿写,在网络中产生极大影响。在“用微博写方言”的微博中,普通话与方言混搭产生出的强烈喜剧效果,是网民乐于仿写及传播的一个重要原因。自幼习成的方言在微博世界以方言体微博作为载体,脱口而出且流畅自然,反映出每个人珍藏在心底的那一份对童年美好时光的追忆。至于语言文字的规范与否、贴切与否,网民们并不在意。在这一波微博体热潮中,各地方言体微博体现方言特色、接地气,俨然排列出一幅中国方言地图。

二、方言微博的特点

1.富含地域特色

每一种方言微博,都富含特定的区域特色,让人睹文知声,如在眼前。例如,前文引用的《王疙瘩投票记》,一个憨厚淳朴的农民形象跃然于简短数语间。方言体微博利用方言的独特魅力不仅可以进行调侃和夸张,也能进行语言游戏。某些方言非常古朴,经历岁月侵袭后的沉淀,既能表现对人生豁达乐观的调侃,也能体现自我减压舒怀的达观,更显现出一种生活态度。例如,河南版@巩义同城会的微博:有一种沉默叫包吭气,有一种蹲下叫骨堆,有一种昨天叫夜儿个,有一种走路叫私跟,有一种疲惫叫死类晃,有一种楼梯叫科台儿,有一种吃饭叫坐桌,有一种洞叫窟鲁儿,有一种化粪池叫毛缸,有一种默默无闻叫闷兜事儿,有一种菜名叫阿杂菜,有一种缺心眼叫仨菜板,有一种不好意思叫不出场儿。

2.激发思乡情怀

方言是网民的家乡母语,含有浓重的地域味,蕴含着网民独特的情感。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和城镇化的发展,方言流失的速度很快,城市里年轻的一代对家乡的方言已很陌生。如果寓居异地,几乎与母语绝缘。同一方言区有相似的乡土文化,能抱成一团。例如,河南日报2013年7月23日的一条关于河南话的微博:“这么多年终于知道这俩字咋写了,河南人才懂。”在配图中,描述了河南方言词汇“挟邩(xiehuo)”的写法和拼音。这是河南人使用率非常高的一个词,如“你白挟邩了”、“你挟邩啥类”,有“火大、闹腾、大声吆喝惹人烦”或“夸张”等意思,与普通话词语“蝎虎”意相近。这个词人人都会说,却从不知道怎么写,因此,这条微博一经发表,让该方言区的网民倍感亲切,激发起网民对故乡方言的强烈认同感。有网民评论道:“方言带着浓浓的家乡味,一看到就让人想起老家、老乡、亲情。”还有网民说:“‘够不桌’让我这个在外生活多年的河南人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突然很想家!”

3.容易模仿

方言体微博并非把方言连词成句,而是一词一解释,句式非常简单,一看就明白,也不以规范和精准作为衡量标准,所以极易上手模仿,也容易相互比较。如长沙版@疯狂瑁瑁:在长沙,有种状态叫发宝,有一种泡妞叫驮腿,有一种情人叫画胡子,有一种糊涂叫宝气,有一种愚蠢叫哈卵,有一种聪明叫灵泛,有种认错叫绊矮,有种错誤叫筐瓢,有种好处叫得路,有种宝宝叫毛陀,有种美女叫妹坨,有种批评叫漫坨,有种骄傲叫得色,有一种肯定叫确实,有一种愉悦叫韵味,有一种鄙视叫西夏。又如@河南日报:在河南,有一种距离,叫够不桌;有一种空荡,叫某任啥;有一种聪明,叫能类不轻;有一种愚蠢,叫信球货;有一种漂亮,叫可排场;有一种潇洒,叫可光棍;有一种炫耀,叫鬼撅;有一种赶时髦,叫烧包;有一种开心,叫怪得劲;有一种空虚,叫可桌急;有一种成功,叫弄类不赖。还有啥,恁也来说说。

三、方言微博文化分析与思考

1.语言现象背后的社会文化心理

任何现象都不是孤立的,方言微博的出现绝非偶然,也绝不能仅以语言现象简单视之,其背后有着复杂的社会根源。语言本身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与周边语言相互影响。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占据语言主流阵地,在当下这个多种媒体并举的时代,任何一种方言都不可能不受到普通话的影响。同时,随着现代化、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员流动的频繁,越来越多的方言正面对着退化甚至消亡的危险。一些地域性很强的风俗随着方言变化正在逐渐消失,地方传统文化有渐行渐远趋势。当普通话越来越深入地影响着人们的语言生活,尤其是当一个城市出现祖孙交流障碍(祖说方言,孙说普通话)时,自然就引发了人们对语言问题的关注。2010年7月广州亚运会前夕,在广州发生的“撑粤语”事件,同年,上海发生的挺沪语风波,以及诸如“拯救四川话”“拯救武汉话”等即为表现。在这些论争中,所有矛头都指向普通话,似乎普通话与方言已势如水火,在普通话的强势之下,所有方言都处于弱势甚至濒临消亡的境地,“保护方言”成了一个刻不容缓的议题。除了网民的各执己见之外,一些著名文化人士包括语言学家也纷纷加入论战,更提升了论战的激烈程度。周有光认为:“大都会化”里不可能通行本地方言,必然要使用通用语,这是自然趋势,不仅中国如此,世界各国都如此。[1]陈章太认为:一部分方言濒危甚至消失是正常现象;一百年左右至少要消失一半方言;但是某些方言萎缩需要文化保护,抢救濒危方言,就跟保护非物质文化一样重要。[2]广州市政协委员韩志鹏则不仅通过微博,而且在答记者问时直接表示对方言消失的担忧:如果粤语没落,广州人的生活方式也会随之改变,我怕广州人到时候会集体失忆。[3]正在消失的方言后面是正在消失的文化,建筑与规划的趋同,让城市越来越没有个性。假如方言消失,连语言都趋同了,那真是万城一面了。由此看,人们对方言的忧虑,体现出的更深层的信息,是一种文化焦虑。

2.推普与保护语言的多样性

讲普通话的好处范文第5篇

与播音员不同,电视主持人不是正襟危坐,而是可坐可站,要走动,还要与嘉宾互动。也不是单纯的播音,除了一些预备好的语言,还要随机应变,掌控局面。除了口头语言,还有肢体语言,等等。总之,一个好的电视主持人,语言能力太重要了。

一、主持人的语言能力

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信息的基本工具,应具有一定的规范,主持人更应该遵守有关的语言规范。

主持人应讲标准的普通话。这是毫无疑问的。“说话”要说普通话,是主持人语言艺术修养的一条基本准则。也是广电部、国家语委的规定要求。不讲普通话或普通话不标准的主持人。即使其他方面的素质再好,也不能算优秀主持人。

电视是当今社会影响最大的传播媒介,在语言影响力上具有其他媒介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电视节目主持人在语言方面对大众起着示范、引导、熏陶作用。主持人的语言修养不仅直接关系到节目的质量,也对民众的语言素质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节目主持人的语言修养问题,应引起社会各方足够重视,应该带头运用标准规范的普通话。

但前两年流行一种观点,认为为了体现个性,主持人的语言“越不像播音越好,越生活化越好”。“有些地方口音更亲切”等。在这一错误观念误导下,语音标准出现了下降,一些粗糙的声音、含混的口齿,方言、港台腔调等等等,纷纷走上了电视。

这实际是一种认识的误区,在需要讲标准普通话的场景,就应该讲标准的普通话。主持人的个性、亲切等,应该体现在他们的语言的情感流露中,而不是标准与否。

当然。能讲标准普通话并不妨碍主持人应能讲一点方言甚至土语。方言运用得当,能增加节目的亲和力,活跃现场气氛。周立波的“海派清口”最先是现场演出。观众以上海当地人为主。当然是说上海话。走上电视后,在《壹周立波秀》中,则是普通话夹杂上海话。湖北电视台脱口秀节目《阿星笑长开讲》中,主持人阿星也是讲武汉话,有时候夹杂一些其他的湖北方言,让观众在娱乐中了解新闻。笔者多次在湖南卫视的《天天向上》节目中看到,很多嘉宾来自天南海北,汪涵等主持人偶尔用那些地方的方言同他们对话,有时候用一些方言插科打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主持人的文化修养

主持人是文化传播者,主持人语言应当是职业的文化语言。这就要求主持的语言应能体现深厚的文化内涵,使人们在获得信息的同时,引起审美想象。得到文化的陶冶和美的享受。

文化修养首先表现在要有比较渊博的文化知识,有较深的文艺修养,对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学更应该有较多的涉猎。特别是一些名篇名著,不能陌生。如今年央视元宵节晚会,主持人董卿将欧阳修的名篇“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错成“花市灯如书”。当时就被观众听出,这是因为“书”与“昼”的繁体字分别为“害”与“查”,仅一划之差。可能是董卿看的繁体字本,又没有看仔细。将“壹”当成了“睿”。其他电视主持人念错字的也很多,就是被一些人认为文化底子较深的赵忠样,笔者亲耳听到他把《春江花月夜》中的“月照花林皆似霰”的“霰”念成“散san”。作为我国头牌电视台的央视主持人尚且如此。其他电视台就不用说了。中国的文字太多了,没有一个人敢说能认全,也不可能、没有必要认全。虽然如此,一些经典名篇还是不应该读错字的。

文化的修养还时常体现在文化的口味和文化感觉上,在电视节目中,它首先表现在语词的选择上。选择文化品位较高、内涵较丰富的语词,对于提高语言的文化品位相当重要。在口语中恰当地嵌入一些书面语,时常援引一些成语典故,诗词名句,会使语言显得文雅、有品位。语词的选择反映了一个人知识的修养和文化的品位。知识积累越多,文化内涵就越丰富,语言的品位也就越高。

语言的文化品位还体现在语句的编排上。语句的编排是一个人在运用有声语言时编码排序、组织语言的过程。语言组合的不同与转换,不但决定着不同的语义,也决定着语言是否简洁,是否流畅,是否恰当,是否生动有趣,决定着语言的文体色彩以及语言的风格,这些恰恰都是语言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词的不同组合,语言的逻辑安排,句式的转换调配。不同修辞手法的运用等都是语句编排的重要手段。

文化修养还包括对祖国各地的风土民情风俗习惯的一定了解。我国既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又有辽阔的国土,南北东西的民情风俗差异很大,不了解这一点,往往会闹笑话。

三、主持人的基本礼貌用语

恰到好处地使用礼貌用语,敬语、谦语,可以表现出本人的亲切、友好、和蔼与善意,还能传递出对交往对象尊重、敬佩的信息,有助于双方之间互相产生好感,也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

主持人语言礼仪主要表现在:

1、用语文明

文明用语。就是要求主持人使用语言之时必须讲究文明。在语言的具体使用之中,应当表现出良好的文化素养。待人处世的实际态度,又能够令人产生高雅、温和、脱俗之感。

文明用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努力做到用词文雅。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基本要求。一是努力回避不雅之语;二是尽量选用文雅语。前者是基本要求,任何人都必须做到;后者属于高标准要求,是应该努力争取的目标。

尽量选用文雅语。主要是要求我们每一个人在与交往对象交谈时,尤其是在与之进行正式交谈时,用词用语要力求谦恭、礼貌、高雅,应当有意识地采用一些文雅的词语,这样做可以展示自己的良好教养。例如,在正式场合欢迎客人到来时,使用雅语说“欢迎光临”,显然比“您来了”要郑重其事的多。而对一位上了年纪并看上去有文化的老人使用雅语说“敬请赐教”,自然也比对对方直言“有什么意见可以提出来”更为中听。

努力回避不雅之语,主要是指在与交往对象交谈之时,不应当采用任何不文雅的词语。其中粗话、脏话、怪话与废话,则更是在任何情况之下。都不可出现于我们之口。

粗话,也就是所谓骂人的话。我们不管遇上何种情景,都不允许骂骂咧咧,在口语中夹杂骂人的话。也不允许讲脏话,尤其是庸俗、低级、下流的话语。如果面对异性,更不得讲任何脏话,带任何脏字。有些话具有双关性质,或暗示作用,极易引起误会,亦不可使用。

一次凤凰卫视中文台《锵锵三人行》中,主持人窦文涛请的嘉宾中有作家王朔,王朔有点口无遮拦,几次口出现粗口,这是十分不妥的,也受到一些观众的批评。

2、尊重他人

主持人同对话的嘉宾或现场观众是平等的,要平等交流,互相尊重。嘉

宾或现场观众既然接受邀请参与节目,就成了该节目的组成部分。共同承担着完成节目的责任,在这个时候,大家的地位是平等的。尊重他人,包括尊重节目中的嘉宾、现场观众、还有电视机前的观众。

在一些访谈节目(有二人谈、三人谈、四人谈)中,主持人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处理好自己和对方的关系。一般来说。嘉宾是主要发言者,可有的时候,一些主持人大有喧宾夺主的味道,自己说的太多。如《金色频道》一位主持人。曾在其主持的文化历史节目中,选题都不错。嘉宾都是请的术业有专攻的大学教授。可是节目展开后,感觉主持人说得稍微多了一些。所以,主持人应该注意,当嘉宾侃侃而谈的时候。不要随意打断对方。不轻易插嘴,也要尽量少补充对方,更不宜纠正对方。如果嘉宾是二人以上,则要给嘉宾分配大体均衡的时间,不要让某一个人受到冷落,更不宜明显地厚此薄彼。

有的访谈节目。话题的选择,出席的嘉宾,都获得了观众的认可,但美中不足的是,主持人有时候喜欢“抢话”,即有时候插一句或几句并不见得高明的话,打断了嘉宾的发言,效果反而不好。

不触及对方伤痛。有的节目主持人往往哪壶不开提哪壶。明明是对方的伤痛。却偏要往别人痛处戳。如汶川大地震,一些电视节目主持人采访地震幸存者时。总免不了要他们回忆地震时的惨痛经历,毫不顾及对方的情感。这就是对别人的不尊重。

不涉及隐私。有的主持人喜欢打听别人的年龄、职业、婚姻状态、收入、单位,家庭等纯粹是个人隐私的琐事,这容易给对方带来不快。有些主持人在做节目时,语言过于随便,甚至有点不严肃。

一般来说,主持人大多做到了平等交流和对话。当然,也有少数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体现在:一是居高临下,装腔作势盛气凌人。这种情况往往对来自基层的一些所谓小人物。二是攀附巴结,套近乎。与上述情况相反。假如嘉宾是大人物、名人、名流、大腕,有主持人表现却有点过于谦恭。这也不妥当。

四、主持人的肢体语言

主持人与播音员的最大不同,就是除了口头语言,还有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又称身体语言,是指经由身体的各种动作,从而代替语言藉以达到表情达意的沟通目的。肢体语言也包括面部表情、手势、姿态、等身体与四肢所表达的意义。

肢体语言能对口语起补充和强化的作用。“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归根结底是因为“言之不足”。体态语对有声语言不便说、不好说或言不尽意的方面给于完善、补充,具有补充和强化的功能。恰到好处的语意与自然得体的体态语配合,对交际起到优化的作用。

主持人用到较多的肢体语言有:

鼓掌。开场和节目结束的时候常常鼓掌,精彩的场面也有掌声。鼓掌运用得当,能活跃气氛,调动大家的情绪。  手势语言。动作简单,表达专一。指示明确。比如用手指表示数字,用手指向具体的人或方位表示人称或处所等。遇到嘉宾较多的场合。嘉宾主持人往往用引领手势请特定嘉宾发言。有时讨论的问题比较抽象,主持人就用手模拟状物,比划大小,给听众一种形象直观感觉。它能引起听众的联想,并启发听众的思维。

尊重体态语。遇到一些年长者,要趋前迎候、扶持;若是残障人士,也要牵引扶持,尽力协助,提供方便。这种特殊情况下的肢体语言,体现了主持人的文明教养。

下蹲体态。笔者注意到,近年来在一些少儿节目中,或节目中出现儿童时。主持人与他们对话往往是蹲下来说话,这既是对儿童的尊重,也是节目方便。

谈到由肢体表达情绪时,我们自然会想到很多惯用动作的含义。诸如鼓掌表示兴奋,顿足代表生气,搓手表示焦虑,垂头代表沮丧,摊手表示无奈,捶胸代表痛苦。当事人以此等肢体活动表达情绪,别人也可由之辩识出当事人用其肢体所表达的心境。

肢体语言运用应注意两点:

一要得体。因地制宜,对不同的对象,用不同的肢体语言。什么叫做得体。一句话难以说清。就是在看什么样的场合、什么样的对象、用不用、用什么样的肢体语言。一个年轻的主持人迎接一个年轻的嘉宾(多为同性)可以来一个热情拥抱,但拥抱一个年长者就不得体了。如果迎接几个嘉宾到场,主使人大模大样地走在前面,也是不得体的。嘉宾讲话时,主持人注意力开小差、或手上有小动作,这都是不得体的。

二是适可而止,不要运用太多,多余的手势,会给人留下装腔作势、缺乏涵养的感觉。

三是要避免出现不雅的手势。在交际活动时,有些手势会让人反感,严重影响形象。比如当众搔头皮、掏耳朵、抠鼻子、咬指甲、手指在桌上乱写乱画等。

这里特别提示一句,有的电视主持人用来介绍或指示别人时,喜欢伸出食指来指指点点,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这是不礼貌的手势,应该用手掌。

五、主持人的掌控语言

有的节目比较简单,或没有什么意外,能按照实现设想顺利发展。有的节目则比较复杂,或嘉宾众多,有的比较“大嘴巴”把话说走了题。秩序较为混乱,这时候需要主持人有较高的语言掌控能力,随时掌控好节目的发展局面。

如凤凰卫视,不同于内地电视台,他的嘉宾言论往往比我们内地电视台嘉宾的言论放得开,有的甚至不无出格的地方,这时候就需要主持人的政治敏感和场面掌控能力,及时纠正或将可能引起误会的说法进行正解,避免可能的误会,既让话题正常进行,又不至于使嘉宾尴尬。如《锵锵三人行》主持人窦文涛这方面就表现得相当不错,往往嘉宾的某一句话可能不合时宜、或以偏概全、或可能引起不同的解读,他就及时予以“纠偏”:“我们干部绝大多数是好的”、“要看到我们党和政府正在努力解决这些问题”……

相关期刊更多

文化软实力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科普天地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西省教育厅

教育学报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