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图书室制度

图书室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图书室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图书室制度

图书室制度范文第1篇

二、读者遗失、污损书刊杂志照以下办法赔偿:

1、多卷册读书,如能分卷添购可按单卷书价计价赔偿,否则按整套价计算赔偿。

2、工具书按原整套价5—10倍赔偿。

3、期刊杂志按单册2—4倍赔偿,合订本另加收装订费。

三、蓄意撕毁书刊内的画面、图表、插页、正文者,除按章赔偿外,取消借阅资格。

四、因污损而需赔偿的书刊杂志,办理赔偿手续后,原书一律由本图书室处理,读者不得索要,以免引起流通混乱。

五、读者未办手续擅自将书刊拿出室外者,一经发现,除追回原书刊外,将取消借阅资格。

六、自然损耗包括虫蛀、流通破损无法修补,应及时报废注册。

七、管理人员因管理不善造成损坏,参照此办法规定赔偿。

图书室借阅规则

一、本室的书刊凭借书证借阅。

二、办理借书证需持个人身份证、1张1寸免冠照片,并交纳押金20元、办证工本费5元。办证后,读者可免费借阅。如读者不再借阅览室书刊,则退还全部押金,办证工本费则不退。

三、借书证只限本人使用,可以代还不可以代借。每次可借图书1册,借期30天。如看不完可续借一次,期限为15天。

四、本室图书外借;期刊只限阅览,概不外借。

五、图书证有效期一年。

图书室管理制度

一、图书室是为基层居民提供读书、学习的场所,是传播精神文明的阵地。

二、入室人员要自觉做到文明礼貌,自觉接受管理人员的管理。爱护室内一切设施。

三、保持室内安静及室内卫生,禁止随地吐痰,禁止乱扔杂物。

四、爱护书报资料,如发现撕、割或偷盗图书资料者,将给予批评教育、经济赔偿。

五、居民群众可在自愿的基础上,将自己收藏的图书捐赠出来,提供给社区成员阅读。

培训室管理使用制度

一、保持室内卫生整洁,不得随地吐痰和乱扔杂物。

二、保持良好秩序,不得在培训室内大声喧哗。

三、严禁在室内吸烟,不得在活动设施上乱写乱画。

四、要合理安排培训计划,设施要有专人负责管理,设施未经许可不得搬到室外。

五、爱护公物,不得人为损坏活动设施和器材,违者照价赔偿。

社区文化中心负责人工作职责

一、负责本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全面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有关指示、决定。

二、认真搞好文化队伍建设,做好队员的思想政治工作。

三、负责讨论、研究活动中心的行政事务和业务工作,并根据情况做出相应的决定。

四、负责监督、促进活动中心各项工作的实施、检查、规章制度的执行。

五、制定文化活动队伍培训计划,加强教学管理。

六、负责建立活动中心业务档案,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七、负责对外联络、协调工作。

八、负责活动中心物资的管理。

活动室使用规定

凡在文化中心参加文化活动的个人和单位,均要自觉维护公共文化场所的秩序,做到:

一、保持室内卫生,不得随地吐痰和乱扔杂物。

二、保持良好秩序,不得在活动室内大声喧哗。

三、严禁在室内吸烟,不得在活动设施上乱写乱画。

四、不得随意搬动文化设施、器械,未经许可不得搬到室外。

五、爱护公物,损坏设施,照价赔偿。

社区文化中心消防安全制度

一、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消防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活动中心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由文化活动中心负责人对消防安全工作实施检查、管理。

二、经常对活动中心工作人员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和普及消防安全知识。

三、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把消防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四、活动中心内消防设施、器材、设备由负责人统一管理,任何人不得损坏和擅自挪用。

社区文化中心管理规定

一、文化活动中心是丰富居民文化活动的场所,是繁荣群众文化的阵地,是传播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的有效载体。活动内容要健康向上。

二、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坚持重在参与、不拘形式、健康活泼的原则,广泛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有效形式。

三、活动队伍具有特色。通过活动的开展,建立起各具特色的文艺队伍。

图书室制度范文第2篇

一、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以环境育人

环境影响对学生品德的形成和阅读的兴趣有巨大的作用,以境触情、以境陶情的原理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熏陶、感化。环境可以从室内的布置、清洁做起,可利用名言警句进行陶冶。名言和警句有的是伟人、名家经过深思熟虑后写出来的,有的是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这些语句结构严谨、句式整齐,读起来琅琅上口,富有教育意义。学生在欣赏佳句的同时,能悟出其中的道理、美的情操。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这些名言警句能让学生于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得到陶冶。至于室内的卫生当然要清洁干净,要经常开窗通风,使人坐在那里感到清新、爽快。

二、创设情境,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学生时代是培养儿童课外阅读兴趣的黄金时代,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需要。要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必须让他们自身有阅读的需要。我和班主任、团委书记、科任老师密切配合,有意识地组织开展了一些教育教学活动,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如引导老师们在班队会上开展《我读书我快乐》、《故事会》等活动。任课教师在学科教学活动中提出一定的探究性的问题,如在物理课中提出:为什么鱼在水中总是交替地向上游动与向下游动?在语文课中寻找课内外知识的结合点。学习名胜古迹的文章时,让教师们引导学生寻找与课文有关的地域风光、人情世俗的读物来阅读。这样,学生们踊跃到图书室借阅图书、查阅资料,主动做好了读书笔记。

2.让教师们有计划地组织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一个有生命力的校园应该是书声琅琅、充溢书香的。我针对清明节,让教师们组织学生阅读革命先烈的书籍,并写出读书心得,让学生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珍惜。针对国庆节,阅读歌颂祖国的书籍,并写出演讲稿在全校进行《我爱祖国》的演讲比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在春暖花开的春季学期和果实累累的秋季学期,组织开展读书征文比赛,学生们的作品在各种刊物上频频获奖。通过各类读书活动的开展,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阅读兴趣。

三、多形式,提高图书室的开放率和借阅率

学校藏书的目的是为了流通,只有广大师生积极借阅,藏书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也才能提高图书开放率和借阅率。为了提高学校图书的借阅率,除我们图书室开放借阅图书外,还采取了班级集体借阅的方式。每班培养2名小图书管理员,定期到图书室集体借阅图书。在教室设立图书角,由学生自由借阅,小图书管理员协助班主任负责学生借阅登记管理工作,并负责按期归还和调换图书。这样,学生借阅图书灵活方便,大大缩短了全校学生到图书室借阅图书的排队时间,有效提高了图书的借阅率。

对于教师教学用书,我按年级、学科特点、知识点分类建立了专档。在教师办公室设立了书柜,图书管理员把该年级适用书籍放于办公室内,由该办公室负责人对书籍进行具体管理。教师自由借阅,随用随取,自己登记。图书管理员每周整理一次书柜,防止乱架。同时,根据教师借阅情况,适时更换图书,以保证教师的教学、学习需求。这种灵活简便的借阅方法,既提高了文献资料的流通量,又提高了图书的借阅率。

四、恰当安排工作时间,尽量满足师生的需求

学校图书室如果按正常行政上班时间或上课时间开室,必然与师生的借阅时间形成一个错位。因此,图书室必须在满足学校阅读课的前提下,尽量多安排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开放,以满足师生的借阅需求,提高书刊的流通率和利用率。学校图书室有其自身的特点,学生借书时间集中,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的人流量大,相互挤压,秩序混乱,给少数不自觉的学生乱抽乱放创造了外部条件。另外还会出现同架同排上同时抽出几本图书,这样容易出现图书倒伏,学生之间的书位牌与图书位置相互换错,造成乱架。因此,应尽可能延长开放时间,分散学生进库的人数,让学生有充分的浏览、挑选时间,避免相互错误,降低图书乱架率。图书管理要以学生的需要为主体,创新管理方式。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图书管理工作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为此,我们要使学生进入图书室后对藏书的布置一目了然,能够迅速找到目标。

五、广泛开展读书活动,感受读书之乐

图书室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专业技术能力

学科馆员制度,是指高校图书馆选拔一些具有某学科专业知识背景,熟悉馆藏业务,且具备较强信息咨询与检索能力的专业人员作为学科馆员,并就某学科为相关院系师生提供对口读者服务的制度。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引入我国以来,学科馆员制度犹如一剂强心剂,对我国高校图书馆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学科馆员制度提高图书馆学术地位,促进高校图书馆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图书馆是收集、整理、保存、传播文献并提供利用的科学、文化、教育和科研机构。正如先生所说:“教育不仅仅在于学校,学校之外还有许多场所,第一就是图书馆。”但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三大支柱之一,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这虽然有教育体制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但最主要原因是它所提供服务的专业学术含量不高。传统图书馆在校领导和师生眼中只是学校的书架子,工作人员也是学历水平偏低者的聚集地,图书馆在学校的各项建设中也鲜有业绩。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怪现象,不到评估年份图书馆从来不会引起学校领导的重视。

如何引起领导和读者的重视,高校图书馆要从自身找突破口,其中一个方法就是建立学科馆员制度。学校先要组建、培养一批学科馆员,鼓励他们经常深入各学科机构,融入科研一线。21世纪是个信息量剧增的时代,读者对信息的需求日益增长,而面对各种驳杂的信息,就需要学科馆员具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提炼、整合、升华,并且要一改往日坐等读者上门服务的方式,积极主动地深入教学科研一线开展专业信息咨询服务。学科馆员制度使各相关院系师生充分体验了当代图书馆员的学科知识水平和过硬的整合利用信息的能力,使图书馆的专业形象得以确立,学术地位得到提高。各学科机构也会非常重视跟图书馆合作,图书馆也可借此交出满意的答卷,最终赢得重视。这样就大大促进了图书馆自身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二、W科馆员制度促进高校教学科研发展,充分提高图书馆馆藏资源利用率

近年来高等教育快速发展,高校间学科建设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其中第一要素便是信息资源整合能力的竞争,这就使学科馆员有了用武之地。学科馆员凭借自身的专业背景、过硬的信息检索能力受到高校师生的青睐。特别是高校教师,他们教学科研时间紧、任务重,如果能享受到学科馆员为其量身订做的专业化信息服务,教师便能轻松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专业文献信息,这样学科馆员制度必然受到欢迎。这就有效地促进了高校教学科研的发展,高校图书馆也为高校科研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所以,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图书馆就有明确要求,学科馆员要根据各系的需求,为重点学科研究提供定题检索服务,逐步做到有针对性地为教学和科研提供决策参考服务。

何林、伍潇认为,学科馆员能熟练运用自己的学科知识,向有深层次需求的读者提供专门性的研究资源;及时向读者宣传、通报图书馆新增文献资源和其他服务,极大地提高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图书馆的价值具体体现在它的服务功能上,学科馆员制度的价值就是为本专业师生提供更高层次的服务,唯有如此,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才能活起来,而不仅仅是一个书架子。

三、学科馆员制度充分发挥图书馆馆员专业技术能力,提升服务层次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图书馆馆员作为大学中的“弱势群体”,角色定位是图书管理员,图书编目、借还图书、管理图书、解答咨询是其所有的工作内容。虽然,近年来图书馆也引进了一批高学历人才,相当一部分还具有其他专业的学历背景,但在传统的管理与服务机制下,图书馆工作人员对自身的学术要求并不高,因而造成了知识的浪费,抑制了图书馆馆员对学术再创造的激情。

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使得学科馆员的工作充满了挑战性,要想胜任这项工作,就要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文献信息进行深入研究、归纳,以便向教学科研人员提供更深层次的专业咨询服务。这样就促使学科馆员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极大地激发其强烈的责任感和成就感,从而练就一批优秀人才,最终锻造出一支优秀的学科馆员专业队伍。

自清华大学第一个在国内推出学科馆员制度后,国内很多高校的图书馆也相继设立此制度。在实际的工作中,学科馆员制度虽然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它为高校图书馆及教学科研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是图书馆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图书室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HT5”SS〗馆藏资源建设;读者决策采购;采购模式

[中图分类号]G253.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41(2013)03-0074-04

1研究背景

“馆藏的增长取决于用户”是未来大学图书馆的十大发展趋势之一[1],由此,体现图书馆“以用户为主导”“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的馆藏建设模式——“读者决策采购”

(Patron—Driven Acquisition,PDA)

日益受到高校图书馆的青睐,也因其广泛的读者参与度及“读者拥有最终决策权” [2]而深受读者喜爱。读者决策采购也称“读者主导式采购”“需求驱动采购(DDA)”等,是根据读者的实际需求与使用情况,由图书馆以一定的标准或参数确定购入文献的资源建设新模式[3]。这一模式最早在美国大学流行,近两年在世界范围内被各高校图书馆推广应用,成为大学图书馆采购图书特别是电子图书订购的主要模式,也是2011年国际图联IFLA年会及美国图书馆协会ALA年会的重要主题之一。2011年初由胡小菁首次介绍到中国,对国内传统的采访模式产生了积极影响,“真正实现了购买决策由读者来决定”,“从根本上改变馆藏文献利用率低的状况”[4]。笔者于2011年11月在中南六省高校长沙会议上了解到这一新兴的采访模式,随后通过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的“知识脉络分析”对“读者决策采购(PDA)”的知识点、领域的研究趋势及热点变迁进行跟踪,发现大多数研究是对国外图书馆特别是美国大学图书馆的实践介绍及其对国内的启示或借鉴等,所介绍的PDA组织模式从严格意义上也和国外有一定的区别[5],鲜有国内图书馆采用PDA采购的实证报道。PDA模式是否适用于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图书采购?是否实行读者决策采购就能使图书馆解决日渐衰减的馆藏利用率的问题?读者决策采购会不会改变馆藏建设格局?是否能把有限的经费花在读者真正需要的图书上?带着种种疑问,笔者结合本馆实际,于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对传统采访模式和PDA常见的几种组织模式进行为期一年的实验比较、跟踪分析两者所购入图书的流通情况及分类统计,以便准确有效地了解读者的真实需求,尝试探寻符合高职院校图书馆自身发展需要的中文图书采访模式。

2图书采访中传统模式和PDA模式的实证研究

2.1 实施模式

2.1.1 模式一:图书馆管理系统读者荐购和书目圈订。

采用两种方式同时进行,一是图书馆筛选采访书目数据1 639条,经后导入图书集成管理系统的读者荐购功能模块,在校读者都可以通过图书馆网站进入系统进行检索、浏览、荐购;二是采访馆员把《新华书目报》按期分发到各系部办公室和教室让读者圈订,有一人以上推荐或圈订者,图书馆以订单方式报书店订购,待书验收加工入库后一一通知推荐者前来借阅。

从2011年12月到2012年3月初,有一位读者以上推荐的图书共507种,报订到书店后,4月陆续到书219种435册,于4月中旬分编加工后送到流通部门向读者发出取书通知。

2.1.2 模式二:采访馆员传统征订书目订单采购。

2011年12月,采访馆员通过《新华科技书目》《新华社科书目》及书商书目等传统书目预订图书467种870册,2012年3月到书261种522册,于4月验收推向流通。

2.1.3 模式三:教师代表现场采购图书。

2012年1月,图书馆组织信息系教师(以下称教师现采1组)、生态系、园林系等部分教师代表(以下称教师现采2组)共80多人分批次前往书店现场采购图书。对于教师现采1组,事先未规定图书采选的内容范围,教师可根据需要随意购买,这样可使教师采选图书时不必改变自己的阅读需求,凭着第一印象在自然状态下选择图书更能真实地反映其需求取向。教师现采2组则需要根据图书馆制定的PDA采购标准采选近两年出版的、100元人民币以内的专业性图书,书价超过100元的由采访馆员审核后采购,低于100元的图书教师代表可直接选购。两组教师代表共现采图书789种1 488册,于3月新学期开学到馆并对外借阅。

2.1.4 模式四:采访馆员馆配会现采图书。2011年11月,采访馆员参加书店组织的馆配会现采图书,第一批245种481册也于4月到馆进入流通。

2.1.5 模式五:当当网购图书。2011年12月到2012年2月28日,全校读者可通过图书馆在当当网上预设的账号购买急需的图书,当当网通过快递到采编室,货到付款,书寄到后不加工,直接通知网购读者预借,使用完后再归还加工。三个月共有30多人次参与采购,共购进图书67种89册,于5月全部归还加工入库。

2.1.6 模式六:教师零星采购,先用后藏。教师读者根据需要通过图书馆OPAC系统检索无馆藏后直接到书店购买,看完书后再归还图书馆编目加工入库,凭发票报销,先用后藏。上半年,共接收教师归还并分编入库的自行采购图书63种108册。

以上几种采访模式,模式二和模式四由采访馆员先买下图书,再开放给读者,是传统意义上的采访模式。其他四种模式,任由读者根据自身的需求购买图书,图书馆只需根据读者的挑选结果向相关书店支付书款,以读者决策为主,主动权在读者,是真正意义上的“读者决策采购”,真实体现了图书馆“读者至上”的服务精神。

2.2 所购入图书借阅情况追踪

传统采购及PDA采购的图书于2012年5月全部分配到基本藏书库并完全向读者开放,图书馆把这几批书摆放在流通处最显眼的“新书专架”上,并做好新书通报宣传,根据追踪,所购入图书2012年6月1日至11月30日的利用情况如表1所示。

图书的利用结果是对采选质量最有效的检验,表1的数据表明了馆员采购源于对图书馆馆藏建设及资源服务的需要,而PDA采购则是源于读者个人实际的文献需要。从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所购入的3 123册书中有1 303册图书被读者借阅,图书利用率41.8%,超过一半以上的1 820册图书未曾被借阅,零借阅率为58.2%。几种采购模式中,借阅效果最好的是模式四采访馆员馆配会现采的图书,入藏后零借阅率最高的是模式六教师读者自行零星采购的图书,原因是这些图书大多是教师急需的科研用书,图书内容精深,不符合学生读者的阅读,所以少有借阅者,造成死书。其次是读者通过管理系统荐购功能或书目圈订的第一批到馆的435册图书只有69册曾被借阅。数据显示,通过订单预订的图书相对现采的图书流通率要低,PDA相对传统采购的利用率要低。

2.3 PDA读者决策采购图书内容分析

在PDA的几种模式中,读者自主在当当网购的图书利用率最高,所购买的89册书处于流通状态的有51册,占57.3%;未被利用过的有38册(大多是教师考完试后归还入库的考试用书),占43%;其次是教师现采图书,流通率45.3%。

当当网购中大众化、娱乐消遣性的图书和时效性强、热点频繁转换的考试类图书比例之高显而易见,严重偏离图书馆的馆藏定位,也暴露了当下流行的阅读浅层化倾向(表2)。

教师现采的图书中(表3),社科类图书(A—K类)共815册,占54.77%;科技类图书(N—X类)共669册,占44.96%;综合类图书(Z类)4册,占027%。所占比例最大的是工业技术,占34.41%,其中TP计算机类106册,占712%;TU建筑科学类233册,占15.66%;TS轻工业类173册,占1167%。作为我校核心专业的农林科学、生物科学、建筑科学及木材加工方面的轻工业图书所占比例分别为2.22%、2.55%、15.66%、11.67%。教师本应成为学生阅读最好的引领者,但他们多从个人喜好出发,所选图书少与自身专业相关,从中折射出教师阅读的荒漠化,缺乏自身专业发展式和生命成长式的阅读。教师现采,购入了过多的非馆藏核心图书,背离了图书馆实施PDA项目的初衷。而通过图书管理系统荐购的书目脱离了图书馆既定的采购计划,PDA图书采购明显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之中,不利于馆藏体系建立的完善性与系统性。可以说,PDA采购模式在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实施,对改善馆藏质量、提高馆藏建设效益相当有限。

3PDA实证结果思考

图书采购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采选质量深受采选者素质、书商书目、书店供书品种等制约,影响馆藏利用率所涉及的因素也并不仅仅是图书的质量,还包括本馆读者的素质、阅读程度及阅读环境等诸多因素。据统计,我校76%的学生缺乏日常阅读,83%的学生从未到过图书馆,我馆50%以上的馆藏从未被出借,馆藏数据库里14万多条记录,只有3 716条数据处于外借状态,每天到馆人数屈指可数,图书馆网页也少有登录,更别说主动荐购图书了,PDA的活动读者是否用心对待?是否出于真正的需求去推荐和采选图书?还是为了应付完成图书馆布置的任务?为何会呈现出图书被读者踊跃推荐购买,而真正购买后却少有人问津的现象?这些需要图书馆认真思考,调整策略。此外,本研究时间跨度不长,从实施到跟踪统计只有一年的时间,参与活动的读者人数偏少,仅占全校读者的6%,参与读者结构明显不合理,多为教工读者,专业覆盖也有限,使得本研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但是,PDA在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实施,直接把读者纳入到了图书馆的采购决策中,让读者真正参与到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中来,使图书采购工作呈现出新的亮点,对深化图书馆改革,以服务带动馆藏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从运作模式来看,PDA是一种拉动模式,以读者为核心和驱动力,整个过程集成程度高,按理应该流通迅速,完全可以以读者采选来应对其需求的变动,而实证运作情况却大相径庭,资源建设与资源利用两者处于二律背反状态。其原因在于通过PDA个别读者的决策采购并不能代表大多数读者选择的需要,PDA仅仅考虑的是图书馆文献的传递性,而忽略了图书馆的本质属性是其对文献的存储性。“PDA采购可以满足读者当前的个性化、小众化文献需求”,“可以即时采购真正有读者需求的图书”[4]但却不利于图书馆馆藏知识体系的长效发展。传统采购模式以图书馆为核心,虽然无法精确把握读者的具体阅读需求,但却是采访馆员在对各方面专业知识的掌握以及对读者信息需求和信息行为的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以馆藏建设为目标为读者精心挑选的劳动成果,反映了大多数读者的阅读倾向,所选图书与馆藏任务相一致,维护了馆藏体系的学术性、系统性,保证了馆藏建设的健康发展。

因此,在图书采访过程中,首先应该平衡传统采购模式与PDA模式的关系,把PDA读者决策作为图书采选的重要参考依据,对PDA的选择进行科学复选、审核把关,并做最后的采购决策,而不是把最终的决策权交付读者;其次,建立PDA实施规范,开展系列活动来吸引读者,增强读者的图书馆意识,确保读者自主参与;最后,把PDA当做“是一种文献选择方法,更是一种服务理念”[5],通过PDA来了解读者需求和建议,辨析读者成长需要,争取在读者的努力和帮助下,以PDA促进图书馆服务的深度和针对性,并根据自身的性质、规模、环境条件及其读者的素质、阅读程度等合理选择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图书采访模式来提高馆藏质量,优化图书馆馆藏结构。

[参考文献]

[1] 刘华.馆藏建设的风向标——读者决策采购[J].图书馆杂志,2012(1):38—41.

[2] 张丹,肖平.读者驱动采购(PDA)实施过程中相关争议问题的思考[J].图书馆杂志,2012(7):24—27.

[3] 胡小菁.PDA——读者决策采购[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2):50.

图书室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图书馆;读者;管理创新

1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内容

图书馆知识管理就是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搜集、整理、存储和应用,并使其充分发挥作用的过程。它主要体现在对显性知识的管理、隐性知识的管理以及用知识管理理念指导图书馆服务这三个方面。

1.1 显性知识的管理

主要包括“馆藏资源数字化”和“网络虚拟资源馆藏化”两个方面。前者就是将本馆收藏的非电子化文献数字化,包括书目数据库建设、特色数据库建设、信息系统建设和各种载体全文数字化。

后者是指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组织,将大量无序的信息使之有序化,对信息内容进行深加工,最终形成知识库。根据读者的实际需求,为读者提供最直接、最高效率的知识信息服务。

1.2 关于隐性知识的管理

知识管理中的知识还包括存在于人脑中的隐性知识,对隐性知识的管理主要是挖掘图书馆员的潜在知识功能。图书馆营造一个知识管理的文化氛围,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倡导图书馆员的学习、进取、创新的精神。

2 用知识管理对图书馆进行管理创新

2.1 对图书馆管理基本理论的创新

2.1.1 管理内容的创新

图书馆知识管理要实现图书馆管理中人事管理、业务管理和行政管理的整合和创新,突出如下主要内容:

(1)知识创新管理。

(2)知识服务管理创新。

(3)人力资本管理创新。

(4)知识产权管理创新。

2.1.2 管理职能的创新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主要职能创新体现为:(1)外化、内化。外化,它是以外部贮藏库的形式捕获知识,并根据分类框架或标准来组织知识;内化,它是设法发现与特定需求相关的知识结构。(2)中介,它是指把与某一研究领域相关的人和知识联系起来,通过群件、内部网、工作流和文件管理系统进行明确、固定的知识匹配和传送。(3)共享,即帮助员工从知识库中发现有用的知识甚至从中获得启迪和智慧。(4)学习,即帮助图书馆与个人解决学习问题。(5)认知(创新),它是在外化、内化和中介的基础上创造知识的过程,即知识创新的过程。

2.1.3 管理原则的创新

图书馆知识管理原则的创新将突破图书馆传统管理的一些条条框框,他主要体现在:(1)开放性原则。要建立一个开放的图书馆知识管理平台,让所有成员能把自己的新知识添加到知识管理平台中去,同时也吸收和利用外部知识,丰富图书馆的知识库。(2)共享性原则。当成员在转让知识的过程中能使自己的知识得以深化,或者获得一些新的知识。(3)激励性原则。图书馆通过建立知识管理激励系统,包括知识运行机制、知识明晰机制、知识绩效机制和知识奖惩机制,就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知识型员工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或者针对职业生涯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激励策略。(4)发掘性原则。图书馆应该认识到知识在图书馆产品及其服务的价值创造中所具有的关键作用,图书馆需要明确知识的价值,并将其挖掘出来。

2.2 对图书馆管理方法的创新

2.2.1 目标管理的创新

图书馆知识管理中目标管理的创新要引入人力资本管理理念,以人为本,尊重职工的作用和他们本身的发展,强调运用权变管理思想来加强对他们的管理,以柔性管理方式取代目标管理中的硬性管理,使他们的工作热情与创新精神能够得到最大限度地释放;图书馆知识管理还通过营造一种知识共享文化,形成一个能够让知识自由流动的环境,这样就可协调图书馆各部门的工作任务和员工间的关系,使图书馆成为一种学习型组织,从而促进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

2.2.2 全面质量管理的创新

图书馆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创新应该做到:(1)对质量的全面承诺;(2)面向用户;(3)不断改进操作系统;(4)协同工作;(5)重视培训;(6)为员工授权和尊重员工;(7)测度绩效;(8)持续改进。

2.2.3 集成管理的创新

图书馆集成管理,是指运用集成的思想和观念指导图书馆的管理实践,实现信息技术、文献信息资源、人员、机构等各种资源要素的全方位优化,增强管理对象的交融度,促进各项要素、功能和优势之间的互补、匹配,从而最终促进整个管理活动的效果和效率的提高。由此看来,图书馆集成管理只不过是实现了对图书馆管理要素的整合与集成,是信息管理的一种高级形式。一方面,图书馆集成管理为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实施奠定了基础,图书馆可以运用集成管理技术与方法来促进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实施;另一方面,图书馆知识管理吸收了集成管理中的“集成”理念,站在更高的层次,即从知识创造、知识共享和知识服务的角度来拓展图书馆集成管理的应用。

2.3 对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创新

2.3.1 用知识管理思想指导图书馆服务

首先,应坚持“以读者第一,服务至上”原则。以前图书馆更多地是关注馆藏,而不是读者,即是“以馆藏为中心”开展服务,导致一些弊端,如馆藏重复建设、馆藏结构单一、利用率低、服务范围小、服务层次低、经济效益差等。图书馆知识管理贯彻“以读者第一,服务至上”原则,针对读者结构、阅读倾向、各群体数量及比例、利用图书馆的频率和方式、对服务的需求层次和满足程度、将来可能的发展变化等参数,连续地收集读者数据,深入研究读者信息需求,建立明确有序的读者信息反馈渠道和科学、可行、系统化的评测指标,借以客观、准确地反映和评价图书馆服务运行的状态和效率,指明需要改进的环节和项目,有针对性地调整服务对策,从而扩大和提升图书馆信息服务与知识服务。

其次,服务内容强化知识性。知识经济对图书馆服务提出了较高的知识性要求,图书馆知识管理服务不再是简单的资料收集、贮存和传递,而是基于知识的开发、创新与利用。首先,在服务内容的深度上,应特别注意扩充知识内涵,实施知识挖掘与知识发现,使原有信息和知识得到系统化、综合化、深入化,产生针对性和适用性更强的再生知识,实现知识资本的更新、整合和增值;其次,在服务内容的广度上,应尽量扩展相关问题的知识涵盖面,充分利用图书馆现有各种实体资源和网上虚拟资源(包括知识导航系统),依靠现代信息技术为图书馆提供知识面很广的信息服务和知识服务。

第三,服务方式实行知识服务。图书馆应在信息服务的基础上,开展知识服务。知识服务是建立在图书馆服务功能和专门知识基础上的一种价值取向,不再是以规范化的信息资源收藏和组织为标志,而是以灵活的服分析、诊断、解决为标志。知识服务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基于分析和基于内容的参考咨询服务、专业化信息服务、个人化信息服务、团队化信息服务、知识管理服务等。需要指出,知识服务并不排斥以藏书建设、文献编目、文献检索、文献流通阅览为基础的传统服务,只不过这些服务将不再体现图书馆的核心能力、专业取向和标志性内容,将主要作为辅的后台服务来支持知识服务。

2.3.2 运用人力资本理论培养能胜任知识管理的知识型馆员

21世纪现代图书馆工作重心将从“书本位”向“人本位”转移。图书馆员是实现这些转移的关键。这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理论视角不同。人力资源是指一定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总和。通常,我们用一定范围内具有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从事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人的数量和质量来表示。人力资本是指通过一定的投资形成的,存在于人体中的能力和知识的资本形式,强调以某种代价获得能力,而付出的代价会在人力资本的使用中,以更大的价值得到回报。(2)起源时期不同。从历史的角度看,先有人力资本理论,后有人力资源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是人力资源理论的基础和重点。(3)外延不同。人力资源是一个宏观的、概括性的范畴,具有层次性,既包括自然人力资源,又包括经过培训才能上岗的从事复杂劳动的劳动者的能力和知识。而人力资本仅指复杂劳动的能力和知识。(4)强调重点不同。人力资源只注重劳动的量,却忽视了劳动的非同质性。而人力资本却强调劳动的非同质性即劳动力素质。以人力资本管理理论为基础培养知识型馆员将从一个崭新的角度来创新图书馆管理,所培养的知识型馆员应该具备能胜任知识管理的以下基本素质:①具有了解知识和信息的特征、结构、媒体的知识;②具有收集、组织、保存、利用知识和信息的能力;③拥有信息技术识知,即知道怎样运用合适的技术为目标用户捕获、分类和传播信息与知识,以及怎样把知识转化成集中化的员工数据库来存取;④具有敏锐的和善于分析的头脑,能从多种角度了解用户需求;⑤具有很强的自学能力、概括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邱均平.知识管理与图书情报学的创新.情报资料工作,2002(3):5

2 潘寅生主编.图书馆管理工作.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1

3 孟广均,徐引篪主编.国外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进展.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

4 杨熔.让知识管理走进图书馆――兼谈深圳南山图书馆的管理探索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2(3):25-28

5 李桂华.知识服务之运营方式探索.图书馆,2001(1):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