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实训自评总结

实训自评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实训自评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实训自评总结

实训自评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会计实训 教学评价 多元

国外职业教育,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就出现了评价内容多元化的趋势,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德华・加德纳在分析、批判和改造传统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并建立了多元智能观的评价理论。近年来,教育部及江苏省教育厅也多次发文指出:评价的核心是促发展,评价的功能在于导向、激励、诊断和发展,评价的内容要多元,应重视学习过程评价,强化综合实践能力考核,建立以能力为本位、评价主体和方式多元的评价体系。

一、我院会计实训课程教学评价现状

会计实训课程是以提高会计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融会计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于一体,由学生通过分析、设计、操作等过程来完成的训练课程。为深化课改、洞悉我院会计专业实训课程教学评价的现状,《会计专业实训课程教学评价研究》课题组对我院会计专业部分班级的学生开展问卷调查,调查方式为整群抽样,共下发调查问卷176份,回收176份,回收率100%。分析研究调查数据后,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一)评价导向不明确。目前,我院大多数会计实训课程都采用期末考核一种评价形式,过于强调考试的作用,教学评价标准重共性、轻个性,重知识、轻能力,重智力因素、忽视非智力因素,重综合评价、忽视特殊能力评价。这种教学评价难以起到充分发挥和引导高职学生个性发展的作用,学生的知识、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很难通过一次考试就可以检测出来,教师也无法较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二)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在现行的测评方式中,主要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来进行评定,缺乏学生按照指标体系进行自评,学生不能有针对性地找出自身的差距与不足,限制了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和提高。

(三)忽视过程性评价。高职学生综合能力(包括创新能力)的评价,大多随同其他方面的评价在期末集中进行,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及其不同的学习阶段均采用相同的评价标准。这种“一考定全程”的评价方式,忽略了过程性评价的要求,难以全面、及时、准确地跟踪评价学生的个体发展状况,既不能体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变化,也不利于学生及时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同时,也不利于教育者采取适时的激励措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

(四)评价结果静态绝对化。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只是他评,学生的独立意识、创新精神、竞争观念都难以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科学的评价应重视自评,让学生参与评价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对照创新人才的规格和要求自主进行内省和衡量,了解自身的长处和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进而上进心和进取精神也得到增强。

二、对会计专业实训课程教学评价的思考及应用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

目前,我院开设的会计专业实训课程分为校内实训课程和校外实训课程两部分。校内实训课程主要包括:基础会计实训、出纳、会计电算化实训、会计综合模拟实训等主干实训课程,珠算、点钞、键盘录入等应用技术实训以及证券模拟实训等拓展课程;校外实训课程主要包括暑期见习和顶岗实习。课题组通过分析调查后反映出来的问题,对我院会计实训课程教学评价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单一的教师评价模式往往不能充分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职业技能,评价学生的主体除了授课教师、企业技术指导人员,还应该包含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同行、顾客等。建立以专任教师、企业实践指导教师评价为主,其他评价主体为辅的模式,全面考察学生“称职”情况,以评定职业技能的高低。

1.在《出纳实训课程教学评价方案》中,广泛采用教师评价、组长评价、学生自评的多元评价模式。针对出纳工作的特点,将其分为填制账簿启用及交接表、填制与审核原始凭证、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登记日记账和备查簿等八个项目进行项目化教学,由于每个训练项目的内容不一样,侧重点也不尽相同,课题组对每一个实训项目制订了评价表,其评价的内容、模式和比重也不尽相同。如在“处理现金收支业务”和“处理出纳岗位综合业务”实训项目中,课题组制订了包括实训作品评价、模拟情境操作评价的量化评价表,通过教师评价、组长评价、学生自评等多元的评价,使学生能较全面地掌握现金收支业务的职业能力。

2.在校外实训中,注重第三方评价。

(1)课题组开发的《学生见习手册》,主要包括见习学生基本情况登记、见习单位情况登记、见习周志、见习小结、指导教师评价等内容,将学生暑期见习成绩总评明确为:专业见习最终成绩=见习周志(20%)+见习小结(20%)+见习单位评价(30%)+见习指导教师评价(30%)。

(2)课题组开发的《关于学生岗位实践的有关规定和成绩评定方案》和《学生岗位实践手册》,将岗位实践成绩的评定由实习单位评价(占比60%)、学校指导教师评价(占比20%)以及实结(占比20%)三部分组成,且实习单位评价具有一票否决权,强化了社会评价。设计了“岗位实践基本情况表”、“与学校指导教师联系记录”、“实习周记”、“岗位实践检查表”、“学生岗位实践总结”、“实习单位意见”、“学生岗位实践量化评价表”、“成绩总表”等栏目。其中的“学生岗位实践量化评价表”分别由实习单位和学校指导教师来评价,实习单位评价是站在“单位看员工”的角度,侧重于该生是否遵守劳动纪律、财务纪律等;而学校指导教师评价是站在“学校看学生”的角度,侧重于实习计划完成情况、与指导教师的联系程度、实习材料质量等,并特别设计了加分和扣分项目,体现了学校、学生和实习单位“和谐发展、互荣共进”的指导思想。

通过填写“实习周记”,可以敦促学生认真做好实习工作记录,培养其档案意识。通过填写“与学校指导教师联系记录”和“岗位实践检查表”,可以强化过程评价,同时也可以与学校指导教师自己填的联系记录核对,起到相互稽核的作用,以加强学校对实习学生和指导教师的管理。

(二)评价内容侧重于实践操作能力的评价。将会计实训课程的评价内容从传统的对理论学习的评价逐步转为对实践操作能力的评价,以努力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概括理论和运用理论的能力,实行以实践为主,笔试为辅的考核方式。鼓励教师根据课程特点及学生的任务完成度来选择灵活多样的评价形式,如笔试(开卷、闭卷)、调查报告、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1.在出纳实训的“到银行提取现金”这一项目中,主要考核学生对现金支票签发的准确性、持现金支票去银行办理取现业务时的注意事项、取回现金后回单位如何进行账务处理等情况,不一定考核每个知识点,重点是考核学生的会与不会。侧重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考核,突出应用性、操作性;减少死记硬背,增加能力权重,减少生搬硬套,强调实际应用。

2.在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采用实训综合评分法,主要由过程评价、结果评价以及其他评价三部分组成,从实训参与度、协作情况、工作态度、业务能力、工作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价。具体如下表。

期末,学生完成财务会计报告编制、凭证装订、实训成果归档以及撰写实训报告等实训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对本学期的实训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汇报后,安排进行结果评价,除了组内评价、学生自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外,学校再聘请校外专家对学生的会计档案进行评价,主要针对实训任务的完成度、实训作品质量以及实训报告等进行评价。

实训综合评分法,借鉴了人力资源中的绩效考核,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提高过程评价的比重,通过对团队协作精神、会计档案资料、实训报告等方面,运用学生自评、组长评价、教师评价和社会评价,实现了对学生的多元评价。通过在多个班级中试行实训综合评分法,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动手能力、沟通能力以及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三)评价模式以过程评价为主。将评价模式由“期末一考定终身”转为对其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结合评价,且以过程评价为主。按照教学目标要求,将岗位能力训练的最终目标分解为多个单元,进行全程分段考核。评定成绩的时间,按实际课程中所含职业技能内容的具体情况确定,重新组织课程资源,构成技能的考核模块,根据模块的具体教学情况安排考试的时间。

例如,在点钞、珠算、键盘录入等实训课程的教学评价中,将评价划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结果评价两部分,并在原有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了三个方面的改进:一是将过程性评价的比重确定为70%,结果评价的比重确定为30%;二是将过程性评价中的评价标准实施梯度化(即随着学生训练的深入,逐步提高评价标准),三是在方案中添加各级各类技能比赛获奖加分项目。同时,将考核次数由原来的期末考一次转为每月考核一次,各月取最好的一次成绩计入平时考核成绩,通过在2010、2011级的会计专业班级的技能课中试行,强化了过程评价的重要性,学生的主动性有了显著的提高,整体技能水平也在稳步提升。

(四)在部分课程中试点实施“以证代考”。鼓励学生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认证考试、参加国家指定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鉴定考核(珠算)、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大赛,成为技术业务的多面手,获得就业准入的“通行证”,以“一书(毕业证书)多证”,确保毕业生在合格的基础上有特长,增强就业竞争能力。

(五)在系科管理中引入“学生实践能力成长档案袋”。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向社会输送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而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不能只看学生本学期实训课程的评价结果,必须加强过程管理和督促。为此,课题组建议相关系科为每一位学生建立“实践能力成长档案袋”,档案袋内容主要包括:个人发展规划书、齐全的学期考核手册、各实训课程记录及总结、代表作品、课堂精彩瞬间等。由任课教师及时收集学生每学期开设的会计实训课程的成绩、代表作品、实训记录等,交由系科保管。力求通过比较全面的材料与作品,将学生在校期间的会计实训能力立体呈现出来,为自己的成长立此存照,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动力,同时,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档案意识,也有助于其会计职业道德的养成。

实训自评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植物组织培养;综合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8-0142-02

项目教学法是以实践为导向、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其特点是改变了传统的“三个中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践为中心。因此,在《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教学设计时,应从组培工职业的实际出发选择具有典型性的实训内容作为教学内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完成任务的要求搜集、选择信息资料,通过小组的共同讨论研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获得成果。

项目教学法在《植物组织培养》

课程综合实训中的实施方案

以具体的几种植物的组织培养项目为中心,以高成活率组培苗、论文、答辩PPT等成果为驱动力,以植物组织培养各项技能为内容,以学生的实际操作过程为学习环境,以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答辩讨论方案可行性、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等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小组合作为主要组织形式进行方案设计。在实习过程中应用项目教学法,使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锻炼各种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最终获得综合职业能力,为与企业岗位“零距离”对接打下基础。

项目要求 园艺技术专业学生在学习了《植物组织培养》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后,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综合实训,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共同合作,在规定时间(1周)内完成教师布置的整套工作任务。首先,教师进行讲解,提出项目要求。然后,学生根据要求设计并实施方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在实验方案实施过程中,学生综合应用理论知识,结合其他研究者的研究结果,能很好地完成一种植物的组织培养。在此过程中,学生熟练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各项技能、查阅资料的方法、论文写作方法等。本项目教学是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会“教—学—做—鉴”的教学流程,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以及和同学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一定的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是设计实验方案,熟悉组织培养的程序。难点是论文写作。突破重点、难点: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各个子项目;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各种学习平台;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2)情感目标和行为目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经验,可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以及社会能力与综合职业能力。同时,学生靠个人与小组合作来获取知识,学生的情感、意志、认知、实践等诸方面均得到提高。

教学策略分析 教学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综合实训教学要以理论知识为指导,内容要贴近实际生活。在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利用实际操作的优势,成为知识的传播者、尝试的引导者、问题情境的策划者、知识反馈的调整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引导下和小组合作交流中自主动手操作探索和发现新知识。教学评价方式采取教师评价、小组互评、学生自评等多种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进行综合实训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专业基础课《植物与植物生理》和《植物组织培养》课程,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实训过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及时对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检验,也是对理论知识的巩固。

教学准备 教师需做好教学准备:提供查阅资料的平台(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提供完成项目所需的各种化学药品、材料及仪器设备等;提供答辩所用的多媒体设备。

项目具体实施流程

项目任务完成分四个阶段来进行(见表1)。

准备阶段 确定项目任务,明确项目目的和评价要求。各小组经过讨论确定具体的实施项目,即一种植物的组织培养实验项目。

实施阶段 将学生分组,每组5名学生(包括1名项目组长),每小组完成一种植物的组织培养实验项目。每个小组在实施项目任务前,各组长应和教师交流,汇报各组讨论结果,并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流程如下:学生查阅资料——讨论总结实验方案——制定实验方案——方案可行性分析(采用PPT分组答辩形式)——根据可行的方案进行实验操作。

评估阶段(见表2) 记录实验结果,提交项目成果,采用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总结的方式进行评估,同时,评选出优秀作品。(1)学生自评、小组互评。评价开始时各组上台公开自评结果,特别要交流各组在方案实施过程中的体会,可以是成绩与经验,也可以是失败与教训,让学生公开、公平、公正地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2)教师评价。在学生动手操作时,教师在现场引导学生,解惑答疑,收集整理现场信息,为给每个学生评价准备依据。在学生自评、小组评价之后,有教师主持总结评价。

优秀成果展示阶段 通过对成活组培苗、优秀论文、优秀PPT的展示,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喜悦。这样,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于源.项目教学法在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27(5):84-86.

[2]赵晓瑜.项目教学法下《赛事组织与管理》课程设计[J].科技信息,2010(13):669.

[3]张燕,滕云,张琰,梁本国.谈《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理论与实践教学[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23(2):101-102.

[4]曾爱民,蒋丽波,于顺达.采用项目教学法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2009(9).

[5]林红,马英玲.项目教学法在花卉栽培学课程中的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1).

[6]宋亚明.项目教学法在实习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农业机械化和电气化,2006(3):43-44.

[7]程新华.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辨析[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33-35.

实训自评总结范文第3篇

(1.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长沙 410131;2.湖南省送变电勘察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湖南 长沙 410131)

摘要:继电保护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行动导向教学模式”,“顶岗实训”将教学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营造更为接近真实的教学环境,缩短学生的工作适应时间,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 :继电保护;教学改革;实施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25-0221-01

随着信息化科技社会的到来、各类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涌现,《继电保护》课程对岗位能力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强调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理论知识要为能力培养服务,强调多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课程注重职业素养的养成,强调培养工程意识,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宜选择以实用为原则的理论知识学习;以实践为导向的专业技能训练:即“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以职业实践中的“典型工作行动”为主导方向来设计、实施和评价职业教育活动。它是一种教学模式或者教学方法,它强调提高学习者的实际工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继电保护教学改革的实施分两步着手。

一、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让学生增强实践能力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强调将教学融入实践,教学情境本身就是独立的工作任务,其“ 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与评估”均来自于生产现场。下面以“某110Kv变电站输电线路常规保护设计”为例。

1、资讯:

教师:

1)下发任务单,分析工作任务。

2)将补充资料、学习工作单下发。

3)采用PPT讲授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的一般程序;输电线路保护整定计算原则;

学生:

1)接受工作任务,熟悉要求。

2)学习教材相关部分内容、学习补充资料,完成学习工作单的基础认知部分内容。

3)根据教师的讲授,掌握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的一般程序;输电线路保护整定计算原则;

4)进行任务分析,查阅相关资料,准备相关知识。

2、计划;

教师:

1)指导学生拟定设计方案。

2)对学生拟定的设计方案提出修改意见。

3)接受学生的咨询。

学生:

1)熟悉原始资料。

2)拟定设计方案。

3、决策:

老师:

1)审定学生所制定的设计方案。

2)指导学生优化设计方案。

学生:

1)讨论确定最终设计方案。

2)提交最终设计方案给老师审定。

4、实施:

老师:

1)督查学生是否按时完成设计任务。

2)指导学生正确进行保护设计。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与质量意识。

5)培养学生的初步设计能力。

6)检查学生查阅手册和资料的能力。

7)检查学生的能力。

学生:

1)学生对保护的配置正确性进行自评和互评。

2)学生对设计是否正确完善进行自评与互评。

3)学生对查阅手册资料的能力进行自评与互评。

4)学生对设计中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进行自评与互评。

5、评估:

老师:

1)对学生完成任务的工作过程进行评价,并提出优化方案。

2)根据学习情境教学目标、任务单与学习工作单,考核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

学生:

1)制作汇报PPT,综述完成任务的工作过程。

2)自我评价,分析完成工作任务的得失,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与方法。

以上教学不再是古老的“说教式”和“灌输式”,而是通过“资询”教会了学生基本的理论知识,通过“计划、决策、实施”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任务,增强了动手能力,又巩固了专业知识。但是仅有这个还不够,因为这只是“理想化”的企业生产现场,现实中找不到。所以我们还要人为地在这六个环节上给学生找点‘麻烦’。例如:加班、调班、资料不全、工具损坏、紧急故障、临时待命、意外延期等现场常见的情景,既培养了职业道德又使学生逐渐适应新角色,减少对岗位的陌生感。

二、顶岗实训让学生缩短新手历程

在教学安排里注重校外顶岗实训,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工作氛围,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从新手到独立承担工作。例如:湖南水利水电职院教学安排为大三的第二个学期学生全部外出顶岗实习,实习单位可以是学生的就业意向单位或者学校安排的相关单位;另外还和水电站等电力单位签订了实训基地协议,以它们为定点实训单位,给学生的实践提供了平台。

三、总结

对于继电保护课程,我们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以具体电网、变电站为蓝本,让学生完成电网、变电站保护的配置及配合分析,并通过相互点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发现他人的缺点提高认识,将教学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营造更为接近真实的教学环境,缩短学生的就业适应时间,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 李付亮、周宏伟.水电站继电保护 黄河水利出版社,2008.

实训自评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过程考核;技能抽查;传统考核方式;职业能力

高职《汽车销售》课程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理念的指导下,结合技能抽查,逐步推行过程考核的考核方式改革与探索,侧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为进一步研究探索高职实践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一、传统考核方式的不足之处

(一)传统考核方式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传统考核方式形式单一,内容空洞,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传统考核方式造成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缺少思考,缺少参与,投机思想严重,学习的目的主要是追求课程的及格,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技能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锻炼和提高。

(二)传统考核方式不能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高职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于本科教学,更侧重于学生的实践技能和操作能力的培养。传统汽车销售考核方式偏重于学习结果的检验,不能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忽略了汽车销售能力和过程的考核。高职教育对学生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在《汽车销售》这门课程学习过程中除了学习能力之外,还要求培养学生动手做的能力,开口说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传统考核方式的量化指标不明确

《汽车销售》课程传统的考核方式以实训报告和实训完成情况为标准作为成绩判定的依据,没有对实训项目和实训过程形成完善的量化标准和评价体系,无法按照量化指标进行考核和成绩评定,因此考核结果不能体现真实性,同时还存在“同学之间替做”和部分同学“懒得动口”等现象。

二、基于过程考核与技能抽查相结合的课程考核

(一)《汽车销售》课程过程考核设计

《汽车销售》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按小组完成任务。任务完成过程中,小组内自评和小组间互评相结合,得到学生的评价成绩。在自评和互评阶段,学生要根据自己负责的子任务完成情况做汇报和总结,提出创新点和不足之处,并进行实际销售实训操作,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团结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出勤考核和课堂表现成绩应保证一定比例。

(二)《汽车销售》课程过程考核试卷分析

在考核过程中我们结合技能抽测和我系实际情况设定该模块主要包含“电话与展厅接待”、“需求分析与洽谈”、“车辆展示与介绍”等三个项目。在抽考方式上做到“三个随机”,即:系部随机抽取学生、学生随机抽取项目、学生随机抽取题号。在随机确定学生后,参考学生须在三个项目中各随机抽取一个项目进行测试,并从每个项目的 30个题库中随机抽取项目题号,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按照企业操作规范独立完成,并体现良好的职业精神与职业素养。(如表1所示)

课程考核是课程建设核心环节,也是课程教学效果评价标准之一。通过对《汽车销售》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实行过程考核,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传统考核方式的弊端,变被动学习为积极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给学生施加了一定的学习压力和动力,明确了学习的目的、方法和效果,得到了良好的实训效果,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知识结构的巩固,这应是高职教学的发展和改革的探索方向。

基金项目:本论文是2013年度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立项课题《基于工作过程与技能抽查相结合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核心课程开发与实践》( 项目编号:13C272)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罗双(1980-),女,汉族,湖南长沙人,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营销,管理,汽车销售。

参考文献:

[1]李慧慧,张艳红.基于过程考核的多元化评价体系研究[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27).

实训自评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英语教学 职场情境 IT英语 实训课程 考核体系

IT行业与英语密切相关。一个IT专业毕业生如果看不懂英文代码注释,不能用英文来介绍一个项目,那就不能体现出他的计算机专业水平,更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所以作为从事与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提高其自身IT英语水平刻不容缓,否则将成为职场发展中的绊脚石。

许多人学了多年英语却不能学以致用,其根本原因在于缺少英语的应用环境。高职英语课程要以职场交际为目标,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特别是在职场环境中的英语听说能力,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创建适合英语教学的职场情境。作为IT专业的毕业生,将来必定会从事相关的软件开发项目的立项研究,软件设计,开发,测试等相关工作流程或者与IT行业密切相关的商务接待,商务会议,合同洽谈,商务出行,商务会餐等工作情境,因此创建与此相关的职场情境,并在此情境下进行相关的英语应用能力培养,有效缩短学生在学校学习与到企业就业的适应期。 所以IT实训课程的开发与设计在IT英语教学中就显得至关重要,关系着学生是否能够顺利适应学校到工作岗位之间的瓶颈对接。

IT实训课程的开发与设计首先应该基于学生毕业后所将要面临的职场环境;其次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再次,设计的实训课程要适合课堂展示,以便于能够做出合理的评价,学生能根据评价更好的掌握所需要的英语技能;最后为使实训课程成为提高学生英语职场应用能力的有效教学模式,还要制定合理而有效的考核体系。

一、IT实训课程的开发与设计要基于职场情境

IT实训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能让学生毕业后能顺利适应所要面临的工作岗位,因此高职IT英语实训环节设计应基于相关岗位群所具备的能力,坚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结合基础英语、商务英语和行业英语三大模块,提高高职学生实际交际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在实训课程的设计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职场核心技能,本着培养“听、说、读、写”的英语基本应用能力的前提下,以职场情境为载体,着重培养学生在职场情境下的综合素质能力,做到既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又提高IT行业背景下的职场技能,以及与此相关的分工合作,展示自我的综合素质。学生在学校中经过相关的职场实训课程后,能够顺利地实现学校与职场之间的对接,缩短瓶颈期,并有效地将所学到的英语知识应用到职场当中去,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

二、实训课程的开发与设计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获取语言交际能力,语言交际能力是在实际的操练活动中获取的,而学生是操练活动中的主体,因此在实训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其主体地位,使其身临其境,才能更加有效地获取相关的英语语言技能与职场技能。实训的主要过程为“给出任务―任务指导―任务实施―任务评价”。此过程的核心便是任务实施,应该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则起辅助作用,给出工作任务,并对相关的任务实施进行必要的指导说明,最后做出总结评价,而主要的工作任务实施过程则由学生独立完成,唯有如此,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操作能力,体会真实的职场情境。

三、实训课程应该适合课堂展示,以便能够做出合理的评价

由于实训环境,实训条件,实训时间以及师资等限制,很难将设计的职场环境真正地带到企业现场的工作情境当中去实施,而实训室的使用也有一定的人数或使用时间的限制,所以实训课程的开发与设计最好能适合在课堂上来模拟,利用现有教室里的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设施来模拟职场工作环境,将实训直接搬到课堂上来进行,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展示整个工作流程,教师可以请企业的工作人员亲临课堂对学生工作流程的展示做出评价与指导,提出意见,以便于能使实训课程的设计更加符合真实的职场环境,使学生获得更加实用的职场技能。

实训课程的设计适合课堂展示可以让实训过程的实施更加便捷。教师在讲授了相关的IT英语知识以后,可以随时给学生布置相关的工作任务,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工作情境,并对任务做出相关的指导,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分组讨论如何去准备实施此任务,如何利用教室里的条件去模拟职场环境,而教室就是实训室,就成了一个模拟的职场工作环境。教室可以演变成接待室、机场等候厅、会议室、餐厅等真实的工作环境。课堂的多维化教学得以实现,也使实训课程的实施更加便捷和有效。学生在准备任务时因为有现场环境作为参考,使任务的准备有的放矢,大大提高了准备任务的效率。

在课堂上展示实训过程,可以邀请IT行业的工作人员来到课堂观摩学生的展示过程,并对实训过程的实施作出评价与指导,提出改进意见,包括实训环境的模拟,以及学生展示的职场技能与真实的职场技能要求所存在的差距,学生可以现场根据专家的要求作出相关改进,重新现场演示。这样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职场化,课堂就是职场,职场就是课堂。

四、在设计实训课程时,还要制定合理有效的考核体系,保证实训课程的有效实施

整个考核体系分为小组自评,各小组之间的评价,教师的评价,企业工作人员的评价四部分组成。其中小组自评为小组长对小组成员在整个工作任务的参与情况进行的评价,比例为30%;各小组之间的评价为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对其他小组的展示做出评价,比例为30%;教师的评价是教师根据每个小组在课堂上的展示情况做出的综合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语音语调,肢体语言,职场英语能力,工作任务的系统合理性等,比例为20%;企业工作人员的评价是企业工作人员根据每个小组在课堂上的展示是否符合企业中的职场情境做出的评价,比例为20%。最后给每个小组成员打出分数。

整个考核体系既考虑到了小组成员间的差异,又充分强调了整个小组的整体性。小组自评考虑到了个体成员之间的差异,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和企业工作人员评价则是对整个小组的评价。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保证每个小组成员的参与,发挥自己的专长,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学生在进入职场后,也必须学会展示自我,学会在团队中如何分工如何合作,而在课堂实训的过程中,这些能力都可以得到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