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音标课件

音标课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音标课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音标课件

音标课件范文第1篇

(一)基础:引导词---who, which, that, whom,

练习1.I like cities___________are quiet and clean. 2.I prefer students _________are hard- working.

3.I hate TV shows _________ are noisy and boring.4.The music __________ is gentle and quiet attracts me a lot.

5.The food __________tastes delicious is not always healthy.

6.Those boys ___________ are playing basketballs over there are from Class Fifteen.

7.The books ____________ are written by Lu Xun are worth reading.

8.The town ___we visited last week is much larger than before.9.The book ___ he bought is very interesting.

(二)特例:只用that的情况

1先行词被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所修饰,或本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只能用 that,

2.被修饰的先行词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不定代词时, 只能用 that.

3.先行词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修饰时,只能用 that,而不用 which。

4.先行词里同时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I can remember well the persons and some pictures that I saw in the room.

5. 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导的特殊疑问句,只能用that.如: Who is the girl that is crying?

练习

1. I am interested in everything___ is about the 2006 World Cup.

2. Is there anything___I can do for you? 3. This is the very bike ______I lost

4.To my surprise, he gave me nothing __ I need. 5.This is the best dictionary __ I have ever used.

6. He was the first person _______passed the exam.

7.He talked happily about the men and books________interested him greatly.

(三)whose

1. The student ______father works in the factory is sitting there.

2. I like the rooms ______windows face south.3. This is the desk ______legs were broken.

4The woman ___ umbrella you took is angry about it.5.Here comes a girl ___ handwriting is the best .

6The banana __skin is green can’t be eaten.7That tall tree _ leaves are yellow is very old.

(四)从句谓语单复数由先行词确定,时态由从句时间状语决定,不必跟主句保持一致。

1-He is one of the boys who ____ (doesn’t, don’t) finish doing homework.

2-I like films which ____(be) exciting and interesting.

3-Children who often ____(eat) junk food are easy to become fat and unhealthy.

4-That boy who _____(run) fastest is from our class.

5Those boys who ____ playing the guitar are from our school. (be)

6The trees which _____ (be) watered yesterday belong to them.

7The man who ____ over there is our teacher.(stand)

8Those boys who ____ playing the guitar are from our school. (be)

9Mr. Brown is one of the foreign experts _______ _________ (work) in China.

10I’m one of the boys ______ ________(like) English best.

(五)“介词+关系代词”注意: 介词的选用要考虑:

A.与先行词的搭配关系

1)I will never forget the day __________ I joined the army.

2) I will never forget the days ______ I worked here.

3) I will never forget the year ____________ my son went to college.

B. 与谓语动词的搭配习惯

1)Have you found the book ________I paid 29 dollars?

2)Have you found the book ________I spent 29 dollars?

3) Have you found the book _____________we learnt a lot?

4) Have you found the book _______she often talks?

关系副词的用法

练习:

1. It must be a good place ________________we can do a lot of exercise.

2.This is the village _________________we visited last week.

3.The house _______ we live in is very big./ The house _______ we live is very big

4. The woman ___________ talked to you just now is a doctor. The woman ______ you talked to is my sister.

The woman to ___________ you talked is my sister.

5. This is the hospital ____________ I was born in.

This is the hospital in _________I was born. This is the hospital____________ I was born.

综合练习一. 用适当的关系代词或关系副词填空

1. The boy ______ is wearing the black jacket is very clever.

2. This is the present ____he gave me for my birthday.3.The man _______ talked to you just now is an engineer.

4. He talked about the teachers and schools _______ he had visited.

5. There is nothing in the world ______can frighten him.

6. We visited a factory _______makes toys for children.

7. Is this the place _______ your father once lived

8. I’ll never forget the days _______ I joined the League.

9The car______my father bought last month is beautiful.

10The man______hair is white is his grandfather.

二宾语从句

1宾语从句的学习要注意三个方面

第一:语序:在宾语从句中,一律用___________。

如Where does she live? ( Do you know?) ----Do you know where she lives?

***几个特殊的特殊疑问句

Which is the way to the nearest shop?/ What’s wrong with you?/ What’s up?/ What’s the matter?

这几个特殊疑问句本身就是陈述语序,在宾语从句中不需调整语序。

第二:时态; 1)如果主句是___________,宾语从句时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如:1. It’s going to rain. I think. ---I think it’s going to rain.

2. “I will go with you .” he says. ---He says he will go with me.

3. He studied English ten years ago. I know. I know he studied English ten years ago.

2)主句是___________,宾语从句要用___________。

如:It’s going to rain. I thought. ---I thought it was going to rain.

“I will go with you.” he said. ---He said he would go with me.

3). 若从句表达的是___________,规律,不管主句是什么时态,从句都用___________。

如1 The earth turns round the sun. The teacher told us---The teacher told us that the earth turns round the sun.

2 Light travels much faster than sound. She said … ---She said that light travels much faster than sound.

第三:连接词1)如果被连接的句子是___________,那么连接词用___________, (也可省)

如1. He’ll be back in a month. ( I hear…) I hear ( that ) he will be back in a month.

2. I have been to the Great Wall once. ( He tells me…) He tells me ( that ) he has been to the Great Wall once.

2.)如果被连接的句子是___________,则用连接词___________

如:*Does he live in that house? ( She asked me …) She asked me if/ whether he lived in that house.

*Have you finished your homework? ( I want to know…) I want to know if you have finished your homework.

3) ___________句,用原句中的特殊疑问词引导:what, who, where, when, which, why, how (many/ much/ often/ long/ old).如: Who are you waiting for? Can you tell me? --- Can you tell me who you are waiting for?

What did he do yesterday? I don’t know. ---I don’t know what he did yesterday.

***其中 以wh- 疑问词或how 引导的宾语从句与动词不定式可相互转换

如I don’t know what I can do.可以说成 I don’t know what to do.

The policeman showed me where I could get books. 可以说成The policeman showed me where to get books.

音标课件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培养兴趣 感染学生 新颖化

1、课堂教学导入形式多样化。

导入新课的成功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教师在教学导人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可用录像剪辑图画导入、多种乐器的演奏导人、舞蹈的导人、声乐的示范导人、类比生活例子导入、讲故事形式都可以采用。在讲授有关“音乐的速度”一节课中,可以从剪辑录像中介绍特色项目――击剑运动,在击剑中有刚柔结合,快慢结合。然后类比马路上各种车辆行进有不同速度,有自行车、助动车、摩托车、轿车等等,各种车辆行进速度都不一样,那么音乐作品根据不同主题也有其不同的速度,引入新课题,这时便是“水到渠成”的时候。接着欣赏管弦乐《骡子》、《乌龟》的片段,把学生带人音乐中不同速度描述不同的对象,音乐的印象思维逐步建立起来,然后板书“音乐进行的快慢叫做速度”,并介绍作品中常有广板、中板、慢板、快板等,以及音乐速度记号等等。这样导入及展开新的内容,学生学习“音乐的速度?就颇有兴趣,并一层层深入进入主题。

2、教学形式的新颖化。

在教学过程中,为激发学生有意注意及无意注意,可以采用多样化形式,在方式方法上,要适合学生心理特征,灵活多变,力求“生动”“有趣”能促使他们从被动学习转到主动参与中来。打破传统单一的歌唱形式,多以听觉、动觉为切入口的训练。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年龄,精选录像片段,配唱MTV帮助学生理解感悟,还可以采取边唱边跳,自弹自唱等多种形式,在活动中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内涵,树立音乐形象。特别是民歌教学中,让学生在表演唱中探索地方文化和音乐的关系。比如《森吉德马》由作曲家贺渌汀根据蒙古民歌创作的器乐作品,乐曲分两个不同部分,第一遍欣赏时,老师随着音乐起伏波动,示范一些蒙古舞中常用的基本动作,然后学生分成几组进行即兴创编。在前一部分较为缓慢的旋律中,有的同学想象悠闲骑在马上,并做出饱览自然景色的动作;后一部分热烈欢快的节奏下,同学们表演出欢庆解放的场面。在两种不同速度和风格的旋律中,整个教学过程积极促进了学生想象和创作能力,也加深了同学们对乐曲表现的理解。

3、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合作。

学生是主体,教师为主导,师生的主导主体与多边和谐交往必须统一。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师、生生之间的多渠道、多方位的互动,师生、生师、生生之间的相互切磋,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同时课堂气氛是和谐的,教师是民主的,师生之间应是互敬互爱的,学生学习是愉快、舒畅的。

一是变换座位,增强艺术氛围。根据课题需要,改变课堂空间的座位排列是对学生学习产生重大影响的方式,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讨论、创编表演、参与教学活动的氛围。在日常的口风琴演奏练习中,小组竞赛可采用半圆形的座位排列,使学生与教师近距离全方位的交流;在创编表演时,就以三个圆形的座位排列,增加团队合作能力,和小组讨论;当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歌唱表演或是欣赏学生个人表演时,可采用大圆圈座位排列,使表演者贴近观众。总之教学空间的创新布局应根据课题需要自由灵活地变动设计,不仅有利于组织,更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地注意力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二是“动静”结合,师生共同活动。“动”是人的本性,更何况青少年学生好动, “动”是他们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的方式。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他们好“动”的特点,通过“动静结合”的教学,激发他们欣赏音乐的兴趣,引导他们对音乐的进一步理解。

4、教学中创造性活动。

音标课件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 兴趣 互动 合作探究

现在的高中生,有着强烈的审美要求,热切地期望参与音乐生活,另外他们较中小学的学习压力大,音乐这类非高考学科认为可上可不上。如何以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为契机,找准突破口,积极引导,激发他们对音乐鉴赏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呢?下面,我根据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收获和体会。

一、激发兴趣,提高学生对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应准确把握学生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变“要他学”为“他要学”。当学生对某一领域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时,才愿意主动地学习和了解,才能感受到音乐的美妙。以往的调查资料表明,音乐教学中存在“学生大多喜欢音乐,却不是很喜欢上音乐课”的现象,原因在于传统教学把音乐知识看得过重,使得学生对这些专业性很强的要求有所畏惧,从而对音乐课厌而畏之,缺乏学习兴趣。

1.投其所好。在现今的音乐课堂中,学生普遍喜爱流行音乐,而对古典音乐缺乏应有的热情。作为理性认识还有待提高与完善的高中生,他们对流行歌曲的喜爱在某种程度上符合他们的正常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为什么流行歌曲能轻易地将学生迷住,而正统的音乐教学却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呢?因为高中生是一个快成年而又面对巨大学习压力的社会群体,其喜怒哀乐比成人明显,渴望自由,追求精神上的寄托,且流行音乐更能反映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而正统音乐思想意义深奥,针对此,我们应该在音乐课上把一些比较好的流行音乐拿出来,了解作品及歌手的背景,等等。例如:在学习《京剧大师梅兰芳》一课时,我用陶的《苏三说》作为课前导入。学生听到他们喜欢的歌,学习情绪很高,于是我很顺利地带领他们进入了新课教学。课中,我还给学生播放了戏曲与流行音乐相结合的代表作品,如周杰伦的《霍元甲》、王力宏的《花田错》等,使他们认识到,戏曲也不是很死板的,它同样可以具有时代气息,中华民族的艺术宝库正是现代音乐艺术创作的一个源泉。

2.巧设情境。所谓情境就是情绪、感情与环境、场景的融合。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要求教师创设出可以听、视、感、触的环境,让学生很快就融入其中。首先,语言是一种最普通又最特殊的教学手段,当教师巧妙地使用语言时,语言便会产生奇妙的作用。如在欣赏《黄水谣》时,我用激昂嘹亮的声音,朗诵了战士们奋起拼搏的抗日诗篇,使学生很快被我的朗诵所感动,内心深处受到无穷的艺术美的感染,而当学生有了这种体验时,就会对音乐作品产生兴趣,从其他要素入手,理性地感知音乐。其次,在教学中恰当地使用道具,可以烘托教学气氛,帮助学生感受音乐,更准确地体验音乐表达的情感。如:在欣赏《滚核桃》这一音乐作品时,我买来一些核桃,让学生感受核桃滚落的声音。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才会被感染,才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增强对作品的理解体验和感受。最后,可把很多生活中的音乐素材带入音乐课堂中,如揉搓报纸模拟雷电等。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联想生活中的情景,这样更容易让学生得到收获,并为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在实践过程中体验乐趣。

二、参与互动,激发学生对学习音乐的主动性

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告诉我的,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进去,我就完全理解了。”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让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互动教学强调的是心与心的沟通,追求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性,要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相互主体性的伙伴关系。在互动的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信息传递不是单向的,而是多向的、立体的。因此,教师要努力营造和构建互动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1.尊重学生。尊重是一缕精神阳光,它可以照亮学生的心,敞开学生的胸怀。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时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善于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只有师生之间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才能达到思想上的交流、认识上的共识、情感上的共鸣。因此,音乐教师要建立良好的教与学的关系,首先要尊重学生,把感情的纽带抛给学生,这样才有利于学生音乐情感的体验与交流。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保持和学生共同探讨的态度,激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问,敢于标新立异,“有疑就问”、“有话就说”,鼓励学生用“我认为”、“我觉得”等语言方式来表达自己;为学生创造参与各种音乐活动的机会,对于不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同一主题的不同答案,也不用固定的思维模式去限制或轻易评判,而是敏捷捕捉其创造思维的闪光点,加以科学的引导,让每个学生都能畅所欲言,达到全体师生人人参与互动的目的。

2.营造氛围。在新课程的教学方式中,课堂已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因此,教师需要精心地设计上课的各个环节,组织课堂上的活动,恰当地运用各种手段营造宽松、平和、平等、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氛围,形成尊重、友善、合作、分享的学习平台,让学生敢动、敢说、敢做,乐于与教师及学习伙伴们“互动”交流,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与身心发展,同时也培养学生的交往与合作能力。例如,在学习《独特的民族风》这课时,我以一些反映祖国秀丽山河的图片(如珠穆朗玛峰、布达拉宫、大草原、藏舞场面等)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并配上几段优美的藏族音乐,为学生勾勒出了一幅幅美景,再让学生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谈谈藏族的风土人情,让几个会舞蹈的学生展示藏舞的特色动作,而我则顺势教学生学跳藏舞。这样便通过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敢于互动,乐于互动。

三、合作探究,激活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创造性

合作探究学习就是在教学中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学习合作模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习探究知识,提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进行合作探究性教学,不仅可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1.小组探究。当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情绪被感染,兴趣被激发以后,教师便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或结合教科书的提示,有时还可以布置学生在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收集相关的音乐资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就某一问题展开交流与讨论,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合作学习、合作探索的空间。如上《多彩的民歌》这一课时,我课前请学生收集各地区的民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以小组的名义代表各地区开展赛歌会,要求小组合作进行比赛;对比欣赏南北方的《茉莉花》,请学生展开讨论,分析这二首民歌的风格特点有什么区别,并以小组为单位概括总结,我也参与学生的讨论,倾听学生的观点,适时进行点拨和指导。这样的教学既创设了教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又使学生学到了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真正使学生“乐在学中”,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团结协作的活动氛围中学会学习、学会协作。

2.合作表演。在小组探究之后,师生进行合作表演,将欣赏的氛围逐渐引向。例如《国之瑰宝――京剧》这课要求学生尝试运用京剧伴奏乐器来为歌曲伴奏,于是我采用了“活动―体验―共享”的开放性教学模式,把学生分成两大组,给每组学生发大锣、小锣、钹等乐器学念锣鼓经,并让其中一组学生随着伴奏手做兰花指走台步,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这节课我通过“看、敲、做”等多种方法,启发学生思考探索,由于淡化了教师“教”的角色,让学生自由主动地参与实践和尝试,因此学生的探求欲望、创作欲望、表现欲望被充分激发,通过自身在实践活动的体验,不仅在较短的时间内直观清晰地了解了各种打击乐器的形状构造及音色特点,而且在实践摸索中掌握了一定的演奏技巧。在此类互动共享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真正成为学习音乐的主人,并通过自主的体验、摸索、求新、求异的学习,逐步形成了创新的意识和胆识,从而使音乐课真正焕发出创造的活力。

音乐教师要激活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首先自身就要有改革意识和创新意识。音乐欣赏的目的不在于学生最终实现了什么,而在于学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的想象力、创造力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教师作为学生学习音乐的领航者,只有多动脑筋,抓住学生的喜好,多变、善变,敢于打破常规,才能让音乐课堂成为塑造美好灵魂的圣殿。

参考文献:

[1]金亚文.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

[2]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音标课件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J6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5A-0155-01

目前,社会上都流行着这样的一些说法:“音乐课上不上无所谓,反正是副科,又没有升学压力。”这是从一些学生家长和其他一些相关科目的老师口中传出,甚至干脆上到音乐课时,语文或数学老师就上班去做他们的事情,即使上也是按旧模式教他们学会一首歌,如果再遇到纪律不好的课就强压下去,我想这并不能单纯的怪老师或学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目前的这种教育制度纯粹就是为了升学考试。你说在这样的大局势下,学生能静下心来听你的音乐课吗?回答肯定是“不会”。因此,针对这样的社会现状,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的执行已迫在眉睫。

面对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执行,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将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过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和追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对学习的主体学生来说:应该在意识上接受音乐、喜爱音乐、感受音乐的美

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尊重每一个儿童,教育尤其是音乐教育更不应该强迫学生做他们不愿做的事情,应把学习兴趣归还给学生,使其成为一种自觉意识。让学生每每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让学生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音乐课堂便能成为学生精神上的家园,音乐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中,成为其心灵里美好的东西。具体的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给出表现权

给出学生(一部分)权利。过去老师的权利是很大的,说话是绝对的权威,容不得学生有任何疑问。我认为老师的权利过大,对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很大的制约作用。你看长期来,音乐学科因为是小三门、旧课堂对学生吸引力不足等原因,课堂纪律一直是音乐老师苦恼的问题。情感教育是审美教育中极为重要的因素,而音乐艺术本身就是一门情感艺术。学生在音乐的喜怒哀乐中获得丰富的情感,通过情感的体验,培养自身的审美情趣,是自己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当学生陶醉于扣人心弦的旋律时,很可能会禁不住有随之哼唱、击掌合拍等行为,我想此时的一句“乐感不错”“节奏感很强啊”要比一句斥责引起的效果好若干倍。

2.给出评价权

“每到考试,老师总会嘀咕一句五音不全,声音虽然不大,但我听得清清楚楚。音乐课的教室,简直是我的刑场!”这是出自一个学生心底的话。老师们,把我们权威性的评价放下吧。此次课程改革倡导发展性评价,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发展性的评价要求老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其实践证明,如果重视了这种发展性过程评价,就会发现终结性评价成绩会更好。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二)对培养学生的主体来说:应该提供一个宽松、愉悦的音乐教学环境

要做到这一点,从目前的现状来说,还是不容乐观的,这是个长远打算。因为上音乐课如果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室,学生在原来的教室里,由于受到空间限制,不容许他们有自己多余的动作,这样他们就会受到约束,所以说从上课场地就应该改变,到一个教室里没有讲台、没有桌子,老师可以走到学生中去,与学生围在一起,甚至像小孩子一样走到他们中间一起唱唱、跳跳。在讲授知识的同时与他们用商量的语气,这样不仅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新的音乐基础知识,而且心情也得到彻底的释放,让学生感觉到我们既是他们的老师,也是他们的朋友。从表面上看,这只是上课形式的变化,其实,教学氛围中,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为学生创设高度自由的想象与创造的环境,才是这种变化的实质。要做到上面这些并非易事。具体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变“指挥棒”为“引导者”

音乐艺术有着其丰富的内涵与外延,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艺术形式。在教学中,老师不应将音乐教育只局限于在“知识”、“学科”等狭窄的范畴内来理解,而应把“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价值观视为根本,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的思想。丢掉传统教育中老师的绝对权威,洞悉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并针对他们的兴趣爱好找准教学的切入口,因势利导,将手中的指挥棒变成引领学生去探索美妙的音乐世界的“引路石”。

2.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变“居高临下”为“平等相交” 音乐教育的本质是美育,音乐教育的魅力在于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它的最大特点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容易忽略学生的情感体验,而把老师自身的思想情感强加给学生,结果呢?学生们在那种久而久之的固定思维模式和学习方式的演练下,渐渐丧失了人类与生俱来的那种源于心灵深处的音乐感受本能,不论你在课堂上给他欣赏欢快的,还是深沉的音乐,都会有不少同学无动于衷,毫无感觉。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对于学生来讲,最好的老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老师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朋友、志同道合的那种老师”。的确,真挚的情感是不应有什么贵贱之分的,学生与老师一样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从这个意义上说,老师与学生是平等的。鉴于这种平等,鉴于音乐艺术情感表达本身所具有的模糊性,对音乐艺术的感受与理解就不应该是绝对的,不应该只是一种简单意义上的相加。所以,在教学中,老师要乐于走下讲台,关注学生的每一分情感,倾听他们的心灵,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指责;多一些交流,少一些“命令”;多一些探讨,少一些灌输。唯有这样,学生才会变被动为主动,变接受为参与,我们的音乐课堂也才会成为一个充满情趣平等和谐的、宽松愉悦的课堂。

(三)愿生活中永远充满歌声

音标课件范文第5篇

2004年,山东省又作为首批实行新课程改革的四省份之一,走在了新课改的前列!那么新课改理念下高中音乐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标”,尽快成为“新课标”的有效执行者和积极建设者?高中音乐教师又该如何上好音乐鉴赏课呢?下面笔者就结合《音乐课程标准》内涵和几年自身的工作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与同行们商榷。

一、加强知识理论学习,提高综合音乐教师教学能力

通过近5年的教学实践,我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有了较大突破,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由于对教育理念把握不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自身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工作起来显得有些吃力,总感觉自身的知识面显得不够宽泛,几乎普遍缺乏综合音乐教学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加强知识理论学习,提高综合音乐教师教学能力。俗话说的好“打铁还须身子硬”,新教材以“人文主题”为单元,强调音乐教学不同领域间(如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等姊妹艺术,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如信息技术)的综合,这就要求作为教师的我们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多学科文化知识,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学习,开阔视野,对多学科文化知识有广泛的涉及,善于发现音乐与相关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在教学中相互融合与渗透。有时,由于缺乏必要的相关知识,在教学中就会出现问题。

二、切实领会新课标的理念,转变音乐教学观

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制约着人们的教育行为,影响着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任何教育行为的实施,都必须建立在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基础上。思想观念要更新。新课程,新角色。角色的全面转换应从教师思想观念上改变。教师在教学中更多地着重关注学生的个性,要注意发展学生的独特才艺。音乐课堂教学不是培养音乐尖子为主要目的,不是以学生高分和升学率为目标,而是旨在培养全体学生的审美素质,激发全体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喜爱。音乐教师要抛开偏见与偏爱,消除人为的优劣之别,给不同个性的学生充分展示音乐才能的均等机会。作为音乐教师应发现学生的特长,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创设特定、特色的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课堂教学活动,提倡学生标新立异,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构建学生人格的独立性,使学生喜爱音乐课堂教学、喜爱生活、喜爱艺术。

人类需要音乐,人类的生活离不开音乐。按理,大多数学生应该是喜爱音乐的,事实也确如此。然而,多年来我们的音乐教育却屡屡遭到学生的排斥,学生们喜欢音乐但却不喜欢上音乐课的现象屡屡发生,有学生这样说:“一提到上音乐欣赏课,我就头痛”,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呢?我曾经作过调查,大多数学生这样说:我们的音乐课老是听“老歌老曲”,听那些我们一点也不懂的曲子,还有1 2 3 4 5 6 7,什么刀来咪,我不懂,烦死人了。当然,他们的观点不一定正确,但是,这是不是也说明一个问题,我们的音乐欣赏课成了纯粹的听歌(曲)课!――类似的现象比比皆是,不得不令我们深思!的确,长期以来,我们的音乐欣赏课内容单一、落后于时展的需求;音乐课堂上我们还有一些老师采用的是教导式的讲授法,教法死板、与音乐艺术的本质背道而驰,把学生作为装载知识的容器,忽视了音乐作为情感艺术的特征传统的欣赏教学已愈来愈不受师生的欢迎。因为它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的接受为途径,一般为先介绍作品基本情况、创作背景、作曲家情况,然后进行欣赏。其实,“在未欣赏音乐之前,介绍作曲家情况都是徒劳的”。这种教学方法最大的弊端就在于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于中学生年龄特点及社会环境等原因,教材中的某些音乐作品(特别是时间较长的作品),不容易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于是往往出现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如醉如痴,学生听得昏昏沉沉、打不起精神的尴尬场面。我们应清楚地认识到,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首先是一种基本素质的教育。它通过教授音乐这门听觉艺术,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生活,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好,具有对音乐美的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和初步的欣赏、创造能力,教会学生如何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并在一定意义上创造生活,从而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和健康个性的发展,以达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假如我们能够将我们的教学建立在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 “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价值观念上,通过教学,不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浓厚兴趣,并以此为切入口,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来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并在一定意义上创造生活,培养一种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使我们的教学更加关注学生作为“人”的因素,更加注重对“人”的培养,还音乐以其音乐艺术的本来面目,展现给学生一个较为宽松的、和谐的、动态的、充满了美感与浓厚人情味的音乐学习的空间,我想,学生们是会在教师的引领下步入音乐艺术的美妙殿堂的,“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鉴赏课”的局面是会得到扭转的。也只有如此,音乐教育才能够肩负起“培养人”的神圣使命。

三、 积极学习新理念,探求一种新的欣赏途径

观念的转变需附着于具体的教学设计和操作之上。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角色的定位是否准确,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成败。

“如果你要更好的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为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欣赏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聆听的习惯。有时,教师一味的强调作曲家的创作目的、表现意图,而忽略培养学生欣赏习惯。不考虑学生的认识基础、个性特点,把自认为最完美的理解“灌”给学生,把音乐作品说“死”、说“僵”,也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于是,我们便探求一种新的欣赏途径:不从作品感受作曲家的创作意图,而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去欣赏、感受、体验、讨论和积极表现音乐。突出主体,重在欣赏。具体表现为:课始,不告之作品名称,作者情况等,让学生先聆听音乐作品,感受音乐特点、情绪,根据自己的经验,理解音乐,展开想象。之后同学间进行交流讨论,甚至绘画、编舞等形式进行表演。这种教学,有可能会与作者的表现意图有所出入,但学生所说的音乐形象,都是通过认真聆听而得到的,具体、实在。课堂上,往往同学听得认真,教师上得轻松,气氛活泼热烈。同时,亦使学生有一种成功感。

如上《第六(悲怆)交响曲》一课,组织教学后,教师只作简单导入(今天我们要欣赏一个非常有名的曲子,他的作者是一位伟大的作曲家,他有着很不平常的人生经历,我们今天欣赏的这首曲子是被世人称为作者的绝笔之作),以激起学生兴趣,接着便让学生初听,因为学生已适应这种教学,彼此都非常认真。初听后(亦可听部分),教师让学生说说音乐特点,各自感受。有同学说这首作品情绪悲伤、凄凉;有的说这首作品让我想起自己不高兴的往事;也有的说象一个饱经风霜和挫折的老人在述说他的悲惨遭遇。教师不是高高在上,而是作为合作伙伴。无需步步传授,学生已把内涵基本体验和感悟。最后,教师对作品背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情况作简单介绍,顺理成章完成教学。音乐课堂教学以音乐教学为主线,通过一系列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其他学科的联系与互通。音乐课堂教学利用学生的语文功底、数学概念,运用自然现象、运动方式,借助美术的色彩、戏剧的唱腔、影视的画面等等,来最大限度地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果,吸引学生,感化学生,对学生实施全面发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