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语言论文

建筑语言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语言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建筑语言论文

建筑语言论文范文第1篇

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瓦和瓦当在西周中晚期,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技术的发达。最具有代表性的瓦当是汉代的瓦当,它极具装饰美感,成为中国古建筑最有代表性的艺术语言。汉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建筑方面也取得了很多重要进展。西汉时期以长安为中心的宫殿建筑,如长乐宫、未央宫、明光宫、北宫、桂宫、建章宫等,规模宏大壮丽,而在这些建筑上必用瓦当以显示皇家的气派与威严,这就为瓦当在汉代大放异彩奠定了广阔的发展基础。

瓦当的图形美

汉瓦当图形十分丰富的,有文字图形、动物图形,植物图形、吉祥图形和象征图形。以动物图形最为优秀,除了有代表性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瓦当外,还有龙纹、蟾蜍纹、玉兔纹、鹿纹等品种繁多,造型生动,形神兼备。这类题材的瓦当,既是对动物形体的崇拜,又是对生命活力的向往,具有自然的美和浪漫的美。

文字图形在汉代汉瓦中占的数量最大,具有突出的地位,内容多吉祥颂德之辞,例如“千秋万岁”、“与天无极”、“万寿无疆”等,绝大多数为阳文,字数从一到数十不等。字体有小篆、鸟虫篆、隶书、真书等,布局疏密相间,用笔粗犷,成为中国陶制品中独具魅力的珍藏。吉祥图形瓦当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云纹,这种瓦当一般在圆形上作四等分,各饰一卷云纹。圆心饰以多为圆钮,或饰以三角、菱形、花瓣纹等。其变化比较多,或四面对称,中间以直线相隔,形成曲线与直线的对比;或作同向旋转,富有节奏感。瓦当上饰以云纹,耸立在屋檐,形象的显示了祥云缭绕,瑞气东来。这类图形是对现实生活中具体形象的高度概括、提炼和抽象,具有抽象的美。

瓦当的造型美

瓦当的造型包括瓦当自身体积的造型和瓦当上所饰图案的造型。汉代瓦当瓦头一般是半圆形和圆形,圆弧是一种富有动感和韵律美的造型,作为纹饰造型的背景和映衬,更容易表现画面动静关系,充分发挥瓦当自身体积造型的衬托作用。人们常用“秦砖汉瓦”来形容秦汉两代在建筑材料方面的成就。汉瓦当在成熟期的制作是当面和筒瓦的一次成型,通常瓦当的制作主要有几个步骤:制瓦当坯、续制筒瓦、切割晾干、焙烧。有花纹和文字的瓦当的制作方法,都是先刻出木模,然后用木模在泥胎上压制出图案,将瓦当范放入窑内烧制。因此汉瓦当的造型流畅、朴素浑厚,很少有生硬的刀痕,这种艺术风格与汉代的制陶工艺有一定的联系。

汉代瓦当在图案的造型上,融汇了浪漫主义色彩。如四神瓦当,它是由四种动物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组成的一组瓦当,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分别代表春、秋、夏、冬四个季节。如图1四神瓦当以高度夸张的形体姿态,奔放不羁的线条塑造出生动古朴、豪迈奔放的艺术形象。外轮廓线夸张变形,不做细部的描绘,但这一切却增加了它们力量、气势的美,构成汉代艺术古拙质朴的风格,夸而不饰,饰而不娇。那种蓬勃旺盛的生命,那种昂扬向上、天真狂放的气势,呈现出中华民族整体性的精神。

瓦当构图美

瓦当的美还体现在图案的构图上,多采用对称构图、同心辐射构图和均衡构图,这几种构图能使图案主次突出,节奏明确,画面效果统一,产生良好的视觉效果。这种构图考虑到瓦当作为建筑配件,在相当高度的檐头的位置,在有限的面积上,在远视或仰视的条件下,以最明晰的构图实现自己的装饰性。

对称构图是艺术基本的构图形式。它是以中轴线或中心点为支撑,向上下左右配置相同形状和大小的纹饰,使整个画面既庄重大方,又富有节奏和韵律。如图2金鸟瓦当,以鸟的头到尾巴为一条竖直的中心线左右对称,外轮廓线简单概括,线条的组织有主有次、疏密变化有序,使对称构图朴拙中透漏着生命的灵动,画面整体洋溢着飞扬流动的美感。同心辐射构成以圆心为中心,向四面八方伸出辐射线,如太阳纹,伸出的辐射线条,尤如太阳光芒,给人一种旭日东升、朝气蓬勃的感受。此外有葵纹,图案从运动状态向左或向右旋转,强调图案的相互衔接和画面的完整性,整个画面具有强烈的韵律感和活泼向上的审美情趣。

均衡构图是以一个图形为主体,如四神瓦当,画面虽不对称但是视觉均衡,汉代表现动物的纹饰主要是这种构图,画面自由舒展,不拘一格,都有一个主体纹饰占去画面绝大部分,以不对称的灵活构图烘托出形象的动感,以朴拙生动的线条勾勒出一种单纯、烂漫的生命形象,整个画面古拙朴实,构图饱满。

建筑语言论文范文第2篇

在我国传统的民居建筑设计中体现着极为显著的特色和设计理念,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其生态性设计,具体说来,民居生态性设计理念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首先是对于建筑选址充分的考虑了周围的环境以及其生态特性,对于周围地区的采光、通风等都进行了全面的考虑;

(2)对于传统民居的布局也体现出了浓厚的生态型特点,比如窑洞的布局就充分利用了周围的生态环境以达到提高自身舒适度的目的;

(3)在传统民居生态建筑设计中还体现在了其对于室内外环境的设计上,不论是室内还是室外的设计都充分的体现出了生态性,最终达到了减少耗能的目的,这些生态型的设计理念在当前我国现代化建筑设计中也得到了相应的体现。

2民居生态经验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我国民居生态建筑极多,几乎各个地方都存在自身独特的民居建筑,这些建筑类型在风格上各异,但是其都具备较为明显的生态属性,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核心内容,作为生态型的建筑风格,其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自然属性极为明显,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充分的体现出了融入自然、利用自然的特点,无论是在选址还是在施工过程中都会涉及到自然环境的相关内容,充分满足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以及居民自身的需求,下面我就以江浙地区的民居生态建筑为例针对民居生态经验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进行详细的阐述。对于江浙地区的民居生态建筑来说,其主要的特点有以下三点:

(1)生态保护意识较强,在民居建筑的建设过程中体现出了极为明显的生态保护意识,对于周围的生态环境极为关注;

(2)节能意识强,江浙地区的民居建筑十分注重对于能源的节约利用,这一点在当地民居的建筑中就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

(3)江浙地区民居建筑的最后一个特点就是其所用的建筑材料大部分都是当地取材,并且都是采用的无污染、节能环保的可再生材料,这种民居建筑对于居住人群的健康十分有益。基于这些特点,江浙地区的民居生态建筑经验在我国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2.1在选址和布局方面的应用

江浙地区民居建筑因为其所处地区独有的地形条件和气候条件,其在建筑过程中对于选址和布局极为关注,一般说来,该地区的民居建筑在选址过程中都离不开水,很多建筑都是依水而建,并且都是规模化的民居建筑,所有的民居几乎都是沿着河道而建,具有极为明显的南方特色;在建筑布局上,江浙地区的民居生态建筑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较为紧凑,占地面积很小,人口密度很大,但是其独有的建筑布局却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在民居建筑中通常都是把大门和大厅作为中心,然后在两边设置了各种房间、院落和天井等,这种布局格式既能够有效地利用太阳光能以及风能,还起到了美观的效果。

2.2在建筑平面设计方面的应用

江浙地区的民居生态建筑在平面设计上非常有特色,并且其类型较多,其中最为广泛的平面设计类型有以下几种:

(1)单开多进式结构,这种结构主要是建造在一些临水位置的民居建筑风格,体现出了极好的自然性;

(2)四合院式结构,四合院式的结构不仅仅存在与我国北方地区,在江浙地区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四合院风格的民居建筑,这种建筑风格对于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极高;

(3)厅井式建筑结构,这种平面结构是江浙地区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其最大的特色就是对于大厅和天井的设置符合我国生态建筑的基本要求,尤其是其对于排水管道等相关设施的安置在很大程度上利用了自然能源,起到了良好地节能降耗目的。

2.3在主体选材方面的应用

上文中也提到,在江浙地区对于建筑主体材料的选择上大部分都是当地取材,并且大多选取一些木质或者是竹制的材料,这种材料既美观大方,又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了生态型的要求,值得我们当前一些建筑学习和借鉴。

3结语

建筑语言论文范文第3篇

1前言

在可持续发展成为全世界所追求的目标时,建筑行业也在关注能源以及环保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在中国,建筑能耗目前占国民经济总能耗的25%左右,且呈递增趋势,因此开展建筑节能工作有巨大潜力。建筑能耗不仅仅影响国家能源供应,而且能源使用效率的高低还影响环境,例如据有关测试[1]表明:在城市内建筑四周挂满分体式空调时,将造成局部“热岛”现象,空调机的运行能效比COP显著下降,建筑周围热环境也被严重恶化。也就说,建筑节能和居住环境是两个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问题。

随着人民对生活质量要求的快速提高,建筑能耗以更高的速度增加,例如冬季供热地区正迅速南扩,而北方地区空调器拥有量也迅速增加。建筑物寿命一般较长,建筑节能改造难度很大,因此在设计之初便考虑建筑能耗与环境影响便显得至关重要。而我国广大地区、不同气候、不同类型的建筑节能不是依靠墙体保温等措施就可以解决的[2],更需要从建筑设计到建筑细布构造处理以及环境控制设备及系统等各种技术的集成来解决。

另一方面,建筑环境特别是居住环境质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居住区内的空气质量、办公或居室内的空气品质、噪声水平以及交通状况都是人们关注的问题。一些房地产开发商也注意到这一现象,相继推出了以“绿色”、“生态”为宣传点的建设项目,但真正的“绿色生态”建筑或住区不仅仅是依靠多绿化就能解决的,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建筑物理环境中综合因素的影响,包括声、光、气流、热、能耗等诸多方面。

利用信息技术,以计算机模拟为主要手段,从建筑声学、光学、气流、微气候、空气品质、能耗等角度,对建筑设计方案进行全面的评价,不仅有助于房地产开发商提高建设水平、增强项目市场竞争力,也有助于提高普通消费者的生态意识、节能意识和环保意识,对于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介绍由清华大学提出的建筑生态环境与节能效果综合评价的方法、策略等,并通过实例介绍了具体的评价内容,以期为我国实施建筑“星级”评价标准进行有益的探索。

2评价系统简介

2.1国外经验

关于建筑节能的评价,国外已经有了一些已经成熟并在实施的规范,并且有相应的标准模拟软件来评价建筑的节能状况以保证规范的实施。在美国有“节能之星”标准(EnergyStar),这个标准实施已经有10年了。它比美国“标准能源法案”(ModelenergyCode)要求更加节能30%。通过这套标准的实施,在不增加初投资的前提下可以节省30~50%能源消耗,可以节省50%的建造时间。也是因为有了这套标准,可以创造出激励一些具有创新意义的节能技术和建材发明的氛围。由于这套标准针对美国某地区而专门制订的,因此在美国并没有一个全国性的统一标准,例如Title-24标准主要在加州实施。

芬兰建立了一套叫做“能耗认证系统”的标准(EnergyCertificationSystem)。在香港也通过授予“建筑认证证书”(BuildingPass)的方式来对建筑的能耗情况进行规范。俄罗斯在莫斯科也实行了一种叫做“能耗护照”(EnergyPassport)的建筑节能规范。它包括一套新的节能标准MGSN,希望能够控制建筑设计、建造以及运行的质量,而且它可以为节能建筑提供潜在的购买者等信息,从而来促进节能建筑的良性发展。这些规范中都没有包括环境质量的评价内容,然而实际上节能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环境水平,减少污染排放,从而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所以完整的建筑生态环境与节能评价标准中应将环境质量的评价纳入其中。

2.2主要内容

建筑生态环境和节能效果评价系统是对建筑生态环境进行综合分析,从技术、经济、环境、能源及社会等角度给予研究,从而对建筑环境给出客观的评价和可行的建议。建筑生态环境的评价系统涉及内容广泛,包括小区规划评价、建筑单体评价、环境控制系统方案评价等等;牵涉到的关键技术较多,如建筑热环境模拟、计算流体力学(CFD),建筑日照分析与采光技术,噪声控制以及建筑材料技术等。这些内容的有机结合和相互交叉形成了建筑生态环境评价系统的技术核心。

开发成熟的软件系统实施建筑生态环境评价方法的基础。在我国形成可实施的评价系统,最终可能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开发一套可以广泛运用的评价建筑生态与节能效果的软件平台,并形成相应的激励、保障实施措施,从而形成体系。

2.3评价方法

一个重要的工作是研究住区生态与节能效果评价指标,以及如何从模块化软件的模拟仿真结果中提炼出能充分反映建筑生态环境、能耗特征的评价参数,从而建立一套可操作的建筑环境评价软件平台的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可采用的是模拟其运行状况的方法。这个方法有两个层次的标准,首先对于规划设计层次来说,可以通过模拟其日照、噪声、空气流场以及微气候等,对其规划和建筑设计直接进行评价。第二个层次,对于节能效果,需要对其进行全年模拟分析,而不是仅仅依靠稳态计算或者是设计计算,从而给出节能效果星级评价等级。这两个层次应该是必须同时满足的。

2.4评价策略

对于评价策略,可以分两步:一、在房屋建造之前,运用评价软件对规划和设计图纸进行模拟,给出相应审核评价(Plansreview);二、在建造完成之后,对建筑进行实地抽查考核,以确定建造是否与审核后的图纸相一致,如果是一致的,可相应授予一定的环境和节能效果星级等级。

2.5系统特点

归纳起来,这一评价系统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a、清晰明了,易于理解与实施

b、相对灵活,可允许通过不同的手段达到相同的环境和节能效果;;

c、数据丰富且准确,能给予用户和房地产开发商明确的结论和指导依据;

d、激励机制完善,可操作。

3评价实例

以下通过实例,简要介绍建筑生态环境与节能效果综合评价的主要内容。

3.1居住小区声环境

某居住小区位于北京东四环路东侧,距四环路约400m,被现状住宅区和规划的城市干道分成东、西两区。小区总面积26公顷,容积率2.0,户型以一梯两户或三户的高层、小高层单元(11~18层)组成的板楼为主,边角处辅以一梯四户或六户的点式高层(14~18层),板楼前后间距40至60m。小区的周边环境好,交通便捷,但是随着小区及周边道路、用地建设的完善,过境交通量可能会增大,小区的安静可能会受到干扰,为此业主要求进行声环境评价。

经现场实测,图中的三个主要带状噪声源可能影响到居住小区声环境,为此分别进行了模拟分析。

图1—居住小区声环境分析

在分析的基础上,得到居住小区内的噪声分布,可以看到,颜色愈深的建筑所处的声环境越差,在没有采取设防噪绿带等降噪措施的情况下,其临街一面的室外噪声级不能满足居住区室外白天低于55dB、夜晚低于45dB的国家标准。为此,笔者对合理降噪提出了建议。

图2—居住小区噪声分布及小区示意图

3.2建筑群空气流场分析

仍以前述居住小区为例,这种高层建筑、多层建筑混合存在的小区,其建筑群内部的空气流动情况对其微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局部风速太大可能对人们的生活、行动造成不便,也有可能在某些地方形成旋涡和死角,不利于室内的自然通风。因此,业主提出在规划设计阶段预测居住小区内的空气流动状况,以对小区内微气候作出合理的评价。

图3—建筑群空气流场分析

上图给出了该居住小区在北京冬季典型工况(北风,风速5m/s)下,1m水平高度上的空气流速分布图,暖色调表示风速高。原本业主担心在建筑群中部的南北大通道上会有较强的气流,但由于建筑布局比较合理,模拟分析显示在这一大通道区域内风速基本小于1.2m/s,适于居民走动、生活。倒是在建筑群的一些其他局部发现,由于绕流等的影响会形成局部气流过强,笔者对此也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值得说明的是,此分析结果可以多媒体三维动画显示,效果更加逼真。

3.3建筑群日照分析

当现代建筑越来越密集,从钢筋水泥的丛林中穿过的一缕阳光显得弥足珍贵,因此建筑群日照分析被越来越重视,人们不满足于冬至日一小时日射这样的要求,而更关心在周围建筑物遮挡和建筑物自身遮挡的情况下,究竟自己等实实在在接受多少阳光。下图给出某建筑群在夏季清晨的日照与遮挡状况,而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三维动画效果可将分析结果表现得更加逼真。

图5—建筑群日照分析

3.4居住小区微气候与热环境分析评价

居住小区微气候与热环境的评价内容,主要是考察人们在室外生活时切身感受到的诸如室外温度、湿度、太阳辐射、气流组织和绿化状况等微气候参数。其中温度作为人们感受居住环境好坏的主要参数,对评价小区热环境至关重要,也是影响人们在室外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它同时综合反映了诸如小区的太阳辐射及绿化状况等其它因素的作用,也是就目前的技术手段而言相对较容易进行预测和比较的热环境参数。

值得指出的是,即便是同一个地区的气候情况也并不是处处相同的。“城市热岛”现象就是其中一个很好的例子。它是城市化对气温影响的最突出特征,显著反映了由于城市化的结果使得城市气温与郊区或其它地区气温的不同,并将给城市居民的工作生活带来深刻影响。一般说来,认为某个区域的实际气温是由基础气温、太阳辐射、长波辐射的线性叠加得到的。区域地貌、建筑密度、建筑材料、建筑布局、绿地率等因素决定了区域温度。即:M(I,t,x)=C(I,t,x)+L(I,t,x)+E(I,t,x)

其中M是区域气温,C是基础气温,L是局地地貌,E是城市化程度,I是天气状况,t是时间,x是地点。具体来说,在建筑群集地区,小区不同地方的温度环境在受相邻位置的建筑的材料结构和布局、小区的下垫面(如沙土或水泥路面)、绿化情况(包括水景布置)、以及交通和家电等人为排热因素的影响下,可能使得局地气温出现热岛或冷岛、以及滞后或提前等现象。

结合建筑群空气流动分析,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笔者预测居住小区不同位置小范围内的逐时气温,同时进行比较并给出评价;所得结果既可供居民选择适合个人习惯的工作生活环境提出参考意见,同时也能为改善居住小区热环境指明方向。

下图是某居住小区中不同位置的“热岛强度”变化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居住小区内热岛强度小,温度适宜,利于人们的室外活动以及室内持续进行自然通风,温度环境令人满意。其中的原因在于居住小区建筑布局合理,建筑间距选择合适(天空视角系数较高而利于长波辐射冷却);且集中绿地多,绿化好,并或多或少地采用了人工水景布置(使得其与空气的热湿交换加强,有效地降低了空气的温度)。值得一提的是,环境最好的区域均为小区居民日常生活、起居、休憩、娱乐等活动的主要场所,该区域内的健康适宜的温度环境将极大地利于居民的室内外的生活质量的提高。

图6—居住小区微气候与热环境分析评价

4小结

目前,该项目以被列为建设部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并逐步开展整合软件系统、实际检验使用情况的工作,从对建筑生态环境和节能效果综合评价的项目入手,在实践中完善这一评价系统,并通过将建筑环境和节能效果综合评价理念的应用,明晰建筑生态环境的真正内涵,推广建筑节能概念,并为我国可持续发展做一定的探索。

参考文献

[1].T.T.Chow,Z.Lin,ThermalProblemsofSplit-typeAir-conditioningUnitsInstalledatHigh-riseBuildingsofHongkong,ProceedingsofInternationalConferenceofAirConditioninginHighRiseBuildings’97,pp108-113.

建筑语言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引入数学课堂教学,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终舟学习的能力。

当今世界教育已发生深刻变化,以培养学习能力、非智力品质、全面性和专业性知识学习与教育相结合为目的的教学模式已成为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运而生。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它不同于早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认识主义学习理论。它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由于每个人的知识、经验和信念不同,每个人对世界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学习不应看成是对教师所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社会的建构过程。因此,它更关心教学环境的设计,注重学生自主地学习。笔者也发现,教师尽管在课堂上讲解得头头是道,学生对此却充耳不闻;教师在课堂上分析过的数学习题,学生在作业或测试中仍然是谬误百出;教师尽管很强调数学的重大意义,学生却仍然认为数学是毫无意义的符号游戏。要想让学生真正接受知识,需要他们自己把新的学习内容正确地纳人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使其成为整个知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把建构主义引人数学课堂教学是改传统的“提出概念一解释概念一举例说明”的教学过程为“发现问题一解决问题一归纳提高”的新的教学过程,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间题的方式和规律,培养其终身学习的能力。

笔者在我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行数学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东

我校2003级五年制大专临床医学5个班,随机抽出2班(102人)作为实验班,2个班(101人)为对照班。2组学生共203人,男女生比例、年龄、所开课时数、基础成绩、身心健康、智商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

1.2方挂

对照班按照常规教学方法教学,即复习、预习、教授新课,侧重于客观地“教”。实验班采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授课,其基本学习观是:学习自主性、学习情景性、学习社会性,侧重于学生自主地“学”。

1.2.1创设惰景《引导自学.发现问坷》讲课的前5一10分钟,笔者不再采取传统的方式授课,而是先告诉学生本节课所要学习内容的容量(从第几页到第几页),让学生自学,归纳知识,发现问题,存疑。

1.2.2问趣定向(启发讨论.研究间翅)利用8,10分钟时间,让学生把自我归纳的本节内容的知识点进行问题式分析,使其深人到课本内容的学习中去,相互分析、讨论,使学生真正领会本节所学内容的知识点,真正能够自己归类,从而培养其自学能力。

1.2.3多问求解(归纳探究.解决问题)利用分钟时间,对学生讨论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给出合理化的课业讲授,使学生比较出自己与教师在归纳知识点、提出问题方面有何区别,对本节知识的认识怎样才更合理、更清楚,从而避免了“填鸭式”的书本知识讲授方法,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1.2.4突破创新(运用结论.升华间题)利用10一巧分钟时间,解析书中的例题(可略讲),因为解决了本节课内容讲授与学生掌握的矛盾,使学生学习起来也比较轻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通过学生自己归纳,教师的归类整理,学生已基本掌握,然后再把所学知识加以引导,运用到例题的解析上,则学生掌握得更好。这时,笔者可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引申生活中与之相关的实际例题、典型例题,并引导其参阅课外阅读资料,使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到书本知识之外,丰富其学习的知识内容,完成其对所学知识的社会性建构。

评价方法:(1)问卷调查。调查表由笔者设计,内容为10个项目,每项回答方式为肯定或否定,在期末课程结束后发放,当天回收。发放问卷102份,回收98份,有效问卷98份,有效率为100%。(2)理论考试。在实验班和对照班同时进行考试.比较2个班的考试成绩。

2结果

2.1实脸堆毋住对建钧直氏毋习趁格敬毋16砰价(见表1)

2.2格考试成竣比撅

实验班平均成绩(83.50t10.30)分,对照班(72.75f10.20)分,2组比较,‘二6.22,PN.0l,有极显著性差异,实验班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

3讨论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用于数学教学,把时间让给学生,把空间还给学生,把机会留给学生,把权利交给学生,把学生视为学习中真正的主人,把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认知活动视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发展他们的智能。学生通过自我学习后,再经过教师的系统引导、重点精讲和课堂讨论等,真正成为了课堂舞台的主角。表中1,2,s项实验班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班(均Fm.01)。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数学教学过程,围绕着引导问题进行,突出了目标导向作用,学生学习方向明确,学生为解决问题需归纳、整理所学知识,通过解决问题可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表中9,10项实验班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班(均P<0.01)。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数学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发表见解并激烈讨论,学生学会和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技巧,提高了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情景教学中完成了知识的系统建构。表中3,4,6项实验班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班(均P<0.01)。

建筑语言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字】房地产开发;会计核算

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以及《企业会计制度》中均没有房地产开发企业成本核算的具体规定,笔者根据新准则的要求结合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核算的实际情况,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筑安装工程费”的核算所使用的会计科目、核算程序做如下介绍:

一、应使用的主要会计科目

1.原材料。本科目核算房地产开发企业库存的各种材料设备,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工程设备、外购半成品(购件)、修理用备件(备品备件)、包装材料、燃料等的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根据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实际情况,可在本科目下设置“库存材料”、“库存设备”两个二级明细科目,再按材料设备的保管地点(仓库),材料设备的类别、品种和规格等进行明细核算。原材料的主要账务处理:(1)企业购入并已验收入库的材料设备,按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借记“原材料”,按实际成本,贷记“材料采购”或“在途物资”科目,按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借记或贷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2)自制并已验收入库的材料,按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借记“原材料”,按实际成本,贷记“开发成本”科目,按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借记或贷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3)委托外单位加工完成并已验收入库的材料,按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借记本科目,按实际成本,贷记“委托加工物资”科目,按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借记或贷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4)生产经营领用材料设备,借记“开发成本”、“开发间接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原材料”。(5)企业拨给承包单位抵作预付备料款或预付工程款的材料设备,借记“预付账款”科目,贷记“原材料”。(6)出售材料结转成本,借记“其他业务成本”科目,贷记“原材料”。(7)发出委托外单位加工的材料,借记“委托加工物资”科目,贷记“原材料”。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

2.应付账款。本科目核算房地产开发企业因购买材料物资(含设备)和接受劳务供应等应付给供应单位的价款,以及因出包工程应付给工程承包单位的工程价款。本科目应按应付账款类别设置明细科目,如“应付购货款”、“应付工程款”等,并分别按供应单位和承包单位的户名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应付账款的主要账务处理:(1)企业购入材料物资发生的应付账款应按全部金额,借记“原材料”科目,贷记本科目。如果上述物资的货款已经预付,则应将预付的货款自“预付账款”科目转入本科目,借记本科目,贷记“预付账款”科目;支付货款时,应扣除已付的货款;偿付的货款,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2)企业接受供应单位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应付款项,应根据供应单位的发票账单,借记有关成本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支付款项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3)企业与承包单位结算工程价款时,根据经审核的承包单位提出的“工程价款结算账单”结算工程款,借记“开发成本”科目,贷记本科目。扣回预付工程款和备料款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预付账款”科目。支付给承包单位工程款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4)企业开出、承兑商业汇票抵付应付账款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付票据”科目。

3.预付账款。本科目核算房地产开发企业按照工程合同规定预付给承包单位的工程款和备料款,以及按照购货合同规定预付给供应单位的购货款。预付给承包单位抵作备料款的材料也在本科目核算。本科目应设置以下两个明细科目:(1)预付承包单位款。(2)预付供应单位款。预付账款的主要账务处理:(1)企业预付给承包单位的工程款和备料款,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2)拨付承包单位抵作备料款的材料,借记本科目,贷记“原材料”等科目。(3)企业与承包单位结算工程价款时,根据承包单位提出的“工程价款结算账单”结算工程款,借记“开发成本”科目,贷记“应付账款--应付工程款”科目,同时从应付的工程款中扣回预付的工程款和备料款,借记“应付账款”科目,贷记本科目。(4)企业预付给供应单位的货款,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收到所购物资的发票账单,根据发票账单的应付金额,借记“原材料”科目,贷记“应付账款”科目,同时将预付的货款自本科目转入“应付账款”科目,借记“应付账款”科目.贷记本科目。预付账款不多的企业也可将预付的账款直接记入“应付账款”科目的借方,不设置本科目。

4.开发成本。本科目核算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土地、房屋、配套设施和代建工程的开发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企业对出租房进行装饰及增补室内设施而发生的出租房工程支出,也在本科目核算。出租开发产品经营业务中发生的按月计提的出租开发产品摊销等可直接计入“其他业务成本”科目,不通过本科目核算。企业为进行资金的筹集等理财活动而发生的利息支出。以及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房地产开发经营活动而发生的管理费用应作为期间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不在本科目核算。企业在土地、房屋、配套设施和代建工程的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前期工程费、基础设施费、建筑安装工程费、配套设施费和开发间接费用等。企业发生的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前期工程费、基础设施费和建筑安装工程费等属于直接费用,直接计入本科目(有关成本核算对象的成本项目中);应由开发产品成本负担的间接费用,应先在“开发间接费用”科目进行归集,月末再按一定的分配标准分别计入有关的开发产品成本。开发成本的主要账务处理:(1)企业开发的土地、房屋、配套设施和代建工程等,采用出包方式建设的应根据承包企业提出的“工程价款结算账单”承付工程款,计入本科目(有关成本核算对象的成本项目中),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付账款--应付工程款”科目“。(2)企业开发的土地、房屋、配套设施和代建工程等采用自营方式的,发生的各项费用可直接计入本科目(有关成本核算对象的成本项目中),借记本科目,贷记“原料”、“银行存款”等科目。企业已经开发完成并验收合格的土地、房屋、配套设施和代建工程,应及时进行成本结转,月终结转成本时,按实际成本,借记“开发产品”科目,贷记本科目。本科目的期末余额为在建开发项目的实际成本。

二、”建筑安装工程费“的核算程序

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筑安装工程费“核算的一般程序是:(1)施工单位根据合同约定,缴纳履约保证金。(2)开发商根据合同约定,支付一定的工程预付款、备料款。(3)开发商购买钢材、水泥、商品混凝土等甲供材料,并供应到施工现场。(4)施工单位报送”已完工程形象进度“,并提供”工程价款结算账单“。(5)向施工单位结算甲供材料价款,抵作工程进度款。(6)开发商根据应付工程款扣除预付工程款、甲供材料价款后支付工程进度款。(7)办理工程结算,除预留工程保修金外,支付工程尾款给施工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