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保护动物手抄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环保意识 课堂教学 课外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9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0-0129-01
地球是迄今为止人类唯一能够生活的场所。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利用越来越多,环境的质量变得越来越差,逐渐难以适应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拯救地球,保护环境,已经是刻不容缓!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依赖于全社会公民环保意识的提高;而公民环保意识的提高,很大程度上要借助于学校教育。中学生物课程中包含着环境教育的内容,所以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非常便利的。每一位生物教师都要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从而提高全社会公民的环保素质。
那么,在生物教学中应怎样渗透环保教育呢?笔者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充分利用课堂时间
利用课堂时间,我们可以进行以下教育:
1.1国情教育
“地大物博”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我国的国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三,耕地面积位居世界第四,矿山资源位于世界第三等等,而往往忽略了“人口众多”!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使得人均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如:人均国土面积只有世界人均的1/3,耕地只有1/3,矿山资源只有1/2。所以,在讲解“人类影响环境”、“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时,应着重强调:虽然我国地大物博,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但是由于人口剧增,造成了森林和耕地面积减少,水资源危机,环境污染等严重问题,同时也造成了一些珍稀动植物面临灭绝的危险。以此来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1.2生态学知识教育
学生的环保意识差,根本原因是缺乏一些环境科学基本知识和生态学的基本知识。所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进行这方面知识的普及教育。比如在讲授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时,要向学生着重强调: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间的密切关系和依赖性。食物链越复杂,系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恢复的能力就越强;反之就越弱。所以我们不要轻易破坏食物链。其次,是学生觉得环保离自己很远,我们可以结合“食物链”的“生物富集作用”:有毒物质的浓度沿着食物链逐级被放大,从而危害人类的健康。然后再举生活中的例子:有些人喜欢吃青蛙,不但破坏了食物链,使农业害虫增加,同时,青蛙体内富集的有毒物质也进入了人体,危害自己的身体健康。由此说明环保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1.3个人环保意识教育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普及环保知识教育。
(1)从衣、食、住、行方面进行普及环保常识教育。衣:真皮大衣、鳄鱼皮腰带、貂皮大氅等。食:各种山珍海味,甚至国家级保护动物如:穿山甲等,都被端上了餐桌;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这些白色污染到处都是。住:各种生活垃圾堆积成山,且不分类,引来苍蝇满天飞,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建筑物上的各种玻璃幕墙,不但存在安全隐患,还会造成光污染。行:出门步行和骑自行车,低碳环保;而大多数人选择开车,导致路上车水马龙,严重堵车,影响工作效率,且碳排放超标,引起温室效应。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数。同学们,你还认为环保离我们很远吗?
(2)从学校生活看。让我们从校园生活看环保。写错一个字撕掉一张纸,雪白的纸张瞬间变成废纸,一棵棵大树倒在我们面前;打扫卫生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但是同学们有没有意识到:我们浪费了多少水?比如涮拖把的时候,从来不关水龙头,任水流淌,你涮罢来我登场,水声依旧,那是“水”的眼泪在飞。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1.4法制教育
《京都议定书》是一部关于减少碳排放,减少温室效应的国际公约。我国政府已经加入此协定,并按照协议:以不惜经济发展放缓的代价,自觉减少碳排放,显示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风范,为我国增加了国际话语权。另外我们国内,也把保护环境和保护野生动植物提上了法律议程。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条文,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法》等多部法律,为保护环境和野生动植物提供了法律保障。
2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强化环保意识
2.1组织学生走向社会,进行社会调查和参观,让其亲自体会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我们镇的北面有古老的黄河故道,河水本来清澈见底,河中的鱼儿清晰可见。但是,后来在河的北侧建了一个钢铁厂,紧邻河边,各种工业废水和废渣直接排放到河中,导致水体污染,不堪入目;钢铁厂排出的工业废气,不经处理,直接排向空中,严重污染空气。黄河附近有家飞机场,飞机的安全起降也受到很大影响。当笔者带领学生去参观黄河故道时,大家都很震惊 ,深切体会到环保的紧迫性。
2.2举行各种特色活动,提高环保意识
比如办黑板报、手抄报等。我们学校分别举行了:“世界水日”、“世界环境日”、“世界粮食日”、“世界人口日”等数期手抄报比赛。学生通过上网查资料、办板报等大大提高了环保意识。
2.3听讲座、看宣传片
不定期的为学生开设一些有关环保的讲座,看环保专题片,通过直观的体验,让学生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2.4关注新闻、报刊、杂志
每年9月至10月,候鸟从西伯利亚、内蒙古草原、华北平原等地起飞,分东、中、西三路南迁,但是每年的南迁路上都有无数只鸟儿命丧黄泉。据有关报道,今年秋天以来,在湖南罗霄山脉的“千年鸟道”上,有一批候鸟被人捕杀;在天津北大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东方北鹳,有20多只遭投毒死亡,而全世界不足2500只等等。这些引起了许多环保人士的关注,他们纷纷行动起来,同违法犯罪作斗争,“保护野生动物,我们在行动”!
3 教师应以身作则,做好榜样
关键词:极端天气;科普;环保;活动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呈现出增多增强的趋势。高温不断刷新历史纪录,地震、洪灾无情而至,干旱致农民饮水困难、颗粒无收,而今这些常见的气候灾害,却侵扰我国大部分地区,并趋于频密。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以极端天气的影响为契机,以大队部为载体,为队员开展一系列环保教育的活动,使队员们“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内化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一、了解极端天气的影响,初步树立环保意识
首先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上网查询近几年中国的极端天气的具体情况,了解极端天气给全国带来的影响,从客观的数据上感受极端天气带来的后果,初步树立环保意识。
通过亲自动手查询,体验极端天气带来的影响,队员们开始有了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认识到他们的生活不仅有阳光雨露,幸福快乐,而严峻的环境问题正威胁着他们未来的生存,队员们开始萌发了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查询极端天气的原因,逐步提高环保意识
主要研究极端天气――高温形成的原因,进一步分析影响高温的次生环境因素产生原因,总结孩子们身边能接触到的影响因素,提高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1.高温形成的原因
高温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大气环流异常与热能累积、温室气体增加有关。热能累积,全球变暖的两大因素:自然因素和次生环境因素。
2.次生环境因素产生的原因
(1)人口剧增因素: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
(2)大气环境污染:城市建设是影响大气质量的重要原因,其主要来源可概括为三大方面:燃料燃烧、工业生产过程、交通运输等。
(3)酸雨:由于天气干燥而自燃等自然因素;工业污染、纸张需求量猛增等因素造成森林面积锐减,破坏了生态,增强了温室效应。
通过对极端高温天气形成原因的深入分析和探究,孩子们的环保意识逐步提高了。
三、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初步形成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活动育人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深知的教育方法,所以我校大队部把开展丰富多彩的环保活动作为强化学生环保意识与主体自觉参与环保活动教育的最佳途径。
1.走进大自然中,感受环保的重要
我利用学校组织的春、秋游活动,带领学生游览周边的绿色公园,观察花草树木生长、四季的变化、动物与昆虫,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认识到保护动、植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只有保护自然、保护动植物,才能实现地球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走进家庭社区,做环境的小主人
环保教育的主体是孩子,只有充分发挥孩子们在环保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才能调动他们环保的主动性、积极性,最终使其成为具有环保主体精神的人。鼓励他们将学到的环保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带动家人、邻居共同进行环保,充分调动家长与学生的积极性,组成以学校为中心的家庭、社区循环网。
四、回到学校,逐渐形成科技环保技能
一个个丰富多彩的环保教育活动,一次次深刻的环保教育过程。震撼着队员们的思想,强化了他们的环保意识,使他们从内心发出了强烈的主体参与环保活动的积极性和社会责任感。回到校园,营造人人争当“环保小卫士”的氛围。
1.营造环保氛围,争当环保小卫士
“戴红花、夺红旗、争当环保小卫士”是我们学校的系列环保活动,采用积分方法进行评比。如,收集一节废电池可以得一分,并获得一朵粉花;收集十张废纸得一分;收集一个塑料瓶得一分。累计5分,即5朵粉花可以换取1朵红花,由此类推,5朵红花可换取1面粉旗,5面粉旗可以换取1面红旗,根据红旗数评选“环保小卫士”。学生在环保活动中实现着一个一个的小目标,同时又为自己树立了新的目标,在体味成功喜悦的同时,迈出自我教育的一步。
2.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教育活动
每逢3.12植树节、3.22世界水日、4.22地球日、6.5环境日等环保日和资源日,我们都给学生组织有关的活动。例如,植树种草、环保画、环保手抄报比赛、节水方案设计、保护动物百人签名、青少年保护动物观点调查等。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逐渐形成环保技能。
3.撰写环保小论文
通过组织学生实地调查,亲身体验环保的重要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确定主题,他们撰写了质量不等的环保小论文,或许很多还算不上小论文,但是一份份记录翔实的报告、一张张触目惊心的照片、一条条合理化的建议,无不显示出孩子们参加环保、热爱环保的自觉性。
五、内化环保意识,最终在全校形成气候
经过了一系列的环保活动,目的是为了使环保成为队员的一种意识、一种习惯。通过此次活动,我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孩子们变干净了、教室变干净了、整个校园变干净了。在每个教室都可以看见一则《环保小守则》,相信这些守则已经扎根在学生的头脑中,变成了一种意识形态。
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做这项事业,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使学生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定能保护好自己“暂且”还很美好的家园!
参考文献:
一、注重主题教育,强化环保意识
小学生正处在一个逐步增长知识和能力的阶段,也是由感性思维走向理性思维的阶段。这一阶段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他们以后的人生方向起着关键的作用,从小学阶段开始,逐渐给他们渗透环保思想,养成环保习惯,已经成为我们当务之急的重要任务。因此,保护环境必须从小抓起。注重环保主题教育活动是强化环保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在班集体里,展开环保主题教育活动,能让学生加深对环境保护的进一步理解。例如,在“世界环境日”来临之际,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以“保护我们的家园”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带学生外出观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根据春夏时节的沙尘暴天气状况,让学生在获得切身感受的基础上展开讨论:“环境被破坏后,我们的生存条件会变得怎样?”并通过对比,使其知道良好的环境对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教育学生不乱扔垃圾,保持环境整洁;结合“地球上的水可以用完吗?”等问题组织学生观看视频《宝贵的水资源》,使学生知道水来之不易,如果不节约用水的话,后果不堪设想,并教给学生正确的洗手及节约用水的方法,培养他们用水后关紧水龙头的习惯。
同时教师可利用每周《健康与法制》课的时间在全校师生中进行环境保护知识讲座、开展护绿行动、废品利用制作、环境保护小品节目等,使学生明白保持环境整洁、维护生态环境平衡是每个人的责任,通过活动,号召大家从身边的环保小事做起,支持并积极参与家乡绿化建设,用自己的行动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增砖添瓦。
二、加强学校与社区相结合开展对学生的环保意识教育
学校要经常加强与社区的联系,通过社区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无形地影响学生的潜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例如,我们在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时候,利用乡村卫生整治的契机,家长同学生一起打扫乡村街道卫生,使学生知道卫生整治的重要性,在学校教师又要求打扫学校卫生,这样双管齐下,使学生明白我们自己有自己的生活环境,需要我们自己来保护,如果人人在街道旁边乱倒垃圾,而没有人来清理打扫,垃圾就会堆积如山,影响我们自己的生活环境,久而久之,我们自己生活的环境就会被自己破坏。
三、在实践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
学校充分发挥宣传阵地的作用,加强绿色环保学校创建的宣传工作。学校在美育宣传栏内开辟了“环保教育”专栏,及时更新;举办环保知识图片展览,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举行黑板报比赛;利用网络等现代化设施。少先队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利用植树节、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等纪念日,组织环保讲座,进行环保征文活动,举办“环保与科技”手抄报比赛,组织“我与环境”主题班会观摩活动。
学校可举办“争当环保小卫士”活动,要求学生做到“随手关闭水龙头,不用一次性木筷,买菜购物多用布袋,少吃口香糖,节约纸张,回收废纸,不吃野生保护动物”等随手可做的小事。
四、组织学生积极开展环保活动
1.针对独生子女大都是家庭的“小皇上”,家长娇生惯养现象十分突出,加之生活水平高了,现在的学生吃得好穿得好,但对粮食不太爱惜,特别是学校开设学生营养餐,在餐桌上经常能发现剩饭剩菜,甚至乱扔馒头现象,开展节约粮食的活动很有必要。教师可结合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宣讲地球上还有许多人吃不饱饭,正在挨饿。教师可还可以组织学生背唐诗《锄禾》来教育,使学生明白粮食来之不易,激发学生自己不浪费粮食,还要监督其他同学珍惜粮食,从而达到既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又能培养学生珍惜粮食的品德。
2.开展“小使者”活动。结合“白色污染”日趋严重的问题,让学生向家长宣传塑料袋虽然方便却增加了垃圾数量,污染了土壤和地下水,劝父母上街购物、买菜时使用环保袋。再如,利用学生在家中的地位劝爸爸禁烟,为了孩子的身体健康和未来,爸爸与心爱的香烟说再见。还有如家庭垃圾要分类存放等等,如果诸如此类的生活小事通过这群“小使者”来监督,其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五、教师在环境保护教育中要发挥示范作用
教师的一举一动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加强对学生的环保教育,时刻为学生做好示范带头作用,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和纸屑,不在公共场所抽烟或大声喧哗。同时,建立绿色小卫士队,齐抓共管,共同爱护一草一木,让学生亲自参加环境保护劳动实践,始终如一地积极开展环境保护教育活动。
六、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把学科渗透作为环境教育的突破口,特别是把语文、品德与生活、科学等学科作为环境教育渗透的重点学科,要求担任这些学科的教师要深挖教材,将学科教学与环境教育有机渗透。教师要尽可能把教材中涉及到的环保内容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目的。教师应采取深入研究、善于发现、灵活渗透的原则。
例如,在《科学》课程中教学动物时,以麻雀为例,通过介绍麻雀是人类的益鸟,有很强的捕虫能力,使学生自觉做到不捕杀、不食用麻雀,并与捕食麻雀的行为作斗争,以培养他们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一片爱心。
在教学《品德与生活》课文的《生活中的环保问题》时,教师可结合课文图片和视频案例了解,使学生认识到:污水不经处理排入江河,会污染水源,使水生动物带菌,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从而使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同时,教师也可组织学生交流身边的环境污染现象,讨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怎样做一个环保小卫士,并向伙伴及家长提出环保小倡议,使学生的环保意识变成了自觉行动。
再如,教学语文课文《只有一个地球》,向学生呈现我国生态环境严重遭受破坏:水土大量流失,森林资源枯竭,耕地面积锐减,大量野生动物被捕杀血流成河,生活垃圾肆意排放堆积成山……一系列触目惊心的画面以及惊人的数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唤醒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生物教学心得体会范文 篇【1】
初中生物的教育对象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其教学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这就要求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环境的情操,提高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我们的每一个课堂设计、每一个活动安排都应以学生为中心,并且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为中心思想,以培养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为主要目的的,多注意选择与学生生活环境密切联系的课外知识。
在中学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新精神,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这是实践生物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在生物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动用探究模式组织教学活动,能较大程度地激起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果。
我是一名刚上生物课的老师,对教材还不是很熟悉,特别是对知识的系统性还不是很了解。但是我知道作为老师,教材是必须要了解掌握的,教材对于老师来说只是一个承载知识的工具,不能作为教学的绝对依赖。从上岗这段时间来看,我觉得我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仅是所教年级的教材,还要把整个中学阶段的教材都要系统地进行研究,要知道在整个初中阶段,生物课程都需要学生掌握些什么知识,知识体系是怎样安排的,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需要学习哪些知识,哪些能力需要得到培养和提高等等。在以后的教学中,通常把教材中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个一个专题,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合理安排教学。
教学方法上,应尽量灵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根据课程结构设置内容特点、课型特征以及学生的基础、兴趣情况和实际教学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知识方法教育要灵活,在课堂上,应根据不同的课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思维方法训练要灵活,在解决生物问题过程中,引导学生,从不角度、不同侧面去分析问题,做到有目的对学生进行各种思维训练。
今后我将从以上各方面入手,多向各位老教师学习,还要向学生学习,使自己的教学进行得有条不紊,自己各方面都能取得进步。
生物教学心得体会范文 篇【2】
在中学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新精神,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这是实践生物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在生物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动用探究模式组织教学活动,能较大程度地激起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果。
一、关于探究性学习的认识
探究性学习是在上世纪60年代由美国学者施瓦布倡导的,他主张从学科领域或实际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探索性学习符合现代教育理论提出的“主体性教学原则”和“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教育理念”,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中学生物新课程突出“探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能够主动地获取生物学知识,体验科学方法,理解科学的本质,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探究性学习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探究性学习的基本过程
探究式教学过程基本上分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两个阶段。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及其价值。因为,在传统的教育中,学生习惯于去思考、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因而也就大大束缚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与我们大力提倡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不相符。提出问题实际上是尝试对一个问题进行识别和解说,发现自己的观点或认知结构中存在的不足或不协调的过程,它是诱发探究思维的动力和方向。解决问题则是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的过程,其实质是重新构建自己的观点或认知结构,使其更加充实和协调。据此具体说来,课堂上学生从事的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大致分为:问题、假设、推断、检验、结论、交流、评价等基本环节。但在实际的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须从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不要墨守成规,照搬硬套,否则只有造成教学的公式化,从而降低课堂教学效果。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的兴趣和欲望。
1.探究性讨论活动; 这种方法主要运用于生物学原理等理论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例如“探究生长激素的功能”,教师在学生已经具备了“新陈代谢”和“神经调节”知识的基础上,介绍有关的背景材料,设置一定的情境:用含有生长激素的饲料来饲养动物,其结果的不同;广受青少年欢迎的我国蓝球运动员姚明的身高之理由;侏儒症、巨人症、肢端肥大症的挂图和病症介绍等。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被激发,产生疑问:这些病症是不是与生长激素分泌异常有关?生长激素与生长发育有何关系?巨人姚明是巨人症还是正常的发育所致,这其中的原因何在?……然后,要求学生根据相关资料进行讨论、分析、类比、归纳出生长激素的功能。最后,通过侏儒症、巨人症、等生长激素分泌失调的病症来验证结论,澄清疑问。
2.探究性实验; 生物科学和其它自然科学一样,本质上是实验科学。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新课程所倡导的探究性学习,有很多活动也是通过实验来进行。生物实验包括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是已知结论的基础上,学生按部就班完成实验步骤。而探究性实验则是学生不知道结论,没有现成的实验设计,需要学生通过实验去探求结论。因此,探究性实验融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科研能力培养于一体。例如“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的实验由教师出示日常生活一些实际例子,让学生明确骨既有硬度又有弹性,从而提出问题——骨为何具有这两重特性,与什么有关系?之后教师稍微复习初一生物中植物种子成分的鉴定实验,从而引导启发学生假设:骨含有无机物有机物。接着,通过骨的锻烧及其在盐酸中的浸泡设计实验方案,进行观察、记录;最后,全班交流,得出实验结论,并据此结论让学生畅谈青少年在进行体育锻练应注意的事项。
三.探究性学习与能力培养
探究性学习作为新课程所努力倡导的教学策略和学习方式,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1.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观察、再观察”,前人之言已经明确了观察的重要性。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倡导探究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因为探究始于问题的发现,而问题的发现又多源于观察。在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首先,教师要以高超的教学艺术激起学生观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观察、乐于观察、勤于观察。其二,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详尽的计划。同时,在观察时,要实事求是地做好记录。最后,观察时,要伴于积极的思考,要求学生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各观地加以分析。
2.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BR>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对学习生物学和从事生物学研究无疑是很重要的。生物新课程中安排了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其中很大一部分已经给出了实验设计方案,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有的探究活动,如“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只给学生提出问题,其他部分如制定方案,实施方案,实验结果分析,得出结论等都要靠学生独立完成,这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探究能力。<BR>倡导探究性学习有诸多益处。当然,探究性学习活动并不是全部的教学活动。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的特点和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采用多种多样教学策略和方法,达到课程目标。
总之,生物科学是一个日新月异的科学,我在课堂中会一直给学生强调一个观念,老师在课堂中讲述的甚至与书本中所写的知识都不一定是正确的,相反,对于生物学科来说,有可能目前我们所学习到的一些理论会在今后的科学探究中发现是错误的。在教学中,学生所学习的知识都是前人通过科学探究发现的,因此,我认为教学并不是把知识死板的教给学生。相反,我的课堂设计大多都是将学生置身于当时科学家们所处的环境,让他们通过体会科学家们的探究过程,引导他们找到隐藏在各种生物现象下的本质规律。同时也鼓励学生对老师、对书本提出质疑,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证实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新的想法,作为老师要给予肯定,保持孩子的一颗创造心是最可贵的。并且作为老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适合创造的平台,例如,我可以通过演讲比赛、写保护动物的倡议书、办手抄报、知识竞赛等方式,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肯定他们在这些活动中的一些创新,我相信,在这样一个轻松、愉快又充满鼓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无论在知识、能力、创新各方面都将会是最优秀的。
生物教学心得体会范文 篇【3】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在目前初中生物教学不被重视的现实情况下,面向全体中学生,使他们学好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学会生物学的科学方法及技能,真正使他们学得有趣、高效、获得成功和自信,探索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生物教学要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我们教师就得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的能力。新课程标准既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又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教学方法的更新换代是迫在眉睫。
教材的几经变更,要求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也跟随着改进。现行的新课程标准,可谓是要求更高,标准甚严。历经生物教学二十五载,饱尝生物教学的酸甜苦辣,也从中学到甚多, 为此把近三十年的生物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总结出来,与大家共勉,还望各位同仁来帮助探讨和提升。
一、教师的角色要转型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探索性实验、独立进行科技制作、研究一些新科技问题并完成相关的科研学习报告、进行社会调查以及扩展性学习等多项课题研究工作,这是旧课程无法比拟的。与此同时,新课程又能让老师们的教学能力、应变能力、实践能力、适应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成败的关键取决于教师对研究课题的内容、过程、方法以及相关综合信息的熟悉和掌握程度。因此,要想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我们教师必须转变角色,由“教书匠”转变为“研究型教师”。要培养高素质的学生,首先自己必须是一个高素质的教师,要善于“反思”,增加内涵,提高教师的学识和能力,提高教学的效果。
二、突出情感调节,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情感往往直接影响认知水平。一个人在愉快时,就容易通过感知觉接受外界信息,一个人在忧郁、苦闷时,往往不能接受外界信息,出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情形。教师就要根据情绪对学生认知活动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正面情绪来促进学生的认知过程,提高教与学的效益。
例如,在学习“遗传与变异”时,关于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的知识,学生觉得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和掌握。如果教师在讲此知识之前,先讲个故事或谚语,比如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克隆”技术、“一母生九子,母子十个样”等,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处于愉快、兴奋的正面情绪状态下,再画出若干个从属关系的包涵图表来解释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学生就会容易理解及掌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应用情感调节,对提高教学质量是有很大帮助的。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科学素质的培养是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由于我们学校处在农村,自然资源比较丰富,借助现有的一些设备和网络资源,尽可能让学生多做实验,上好实验课及实践课。例如,学习植物学类时带领学生到校内采集各类植物进行分类学习,既了解了植物形态特点及分布情况,又让学生明确它们的价值;又如我校成立了“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兴趣小组,培养大家都有保护环境的意识。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生物的奥妙所在,从而培养他们科学的认知态度和具有一定科学素质的能力。
三、突出师生互动,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课改实验的不断深入,“师生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师生互动”的根本目的是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因此,“师生互动”是否成功就要看学生是否在进行积极思维。实施“师生互动”,作为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心理、情感、体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去。
例如,在学习“伸肘和屈肘”时,可事先激发学生进行科技制作“肘关节模型”。课堂上,教师不急于讲解,而是先展示挂图和模型,同时演示自己的上肢,让学生一边实验一边分析,尔后产生共鸣。因此,教师可以综合运用情景激发,师生互动,直观演示,将模型、挂图及自己的上肢对照起来,逐一指出肘关节、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尺骨、桡骨等各结构的位置及名称,再演示部分结构的作用,让学生仔细观察和探讨,从而得知伸肘和屈肘动作就是这样完成的结论。这种开放性的课堂,学生兴趣高涨,这样的课堂,真正的师生互动,促使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完成认识上的飞跃。在这样高昂的激情下,顺便让学生再分析健康体育课上的引体向上、俯卧撑等动作的完成就是如此的轻而易举了。又如:学习水分代谢时,联系移栽幼苗时要带土的道理;讲光合作用时,让学生分析森林对环境的影响;讲食物的成分和作用时,结合学生生活联系膳食营养科学;讲述青春期的发育特点时,联系学生不要吸烟、酗酒及早恋的危害……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使学生学习运用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成功中体验到动脑思考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让你的学生对你有信心和兴趣
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处在学生视野的横向和纵向比较之中,能否在学生中有一个良好的教学能力形象是极其重要的。着名教育家孙敬修先生说,“学生的眼睛是‘录像机’,耳朵是‘录音机’,脑子是‘电子计算机’。录下来的信号装在‘电子计算机’里并储存,然后指导行动。”这就说明教师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试想一个对自己都没有信心或信心不足的教师,怎能通过你的课堂让学生对你有信心和兴趣呢?我们教师,任重而道远,一定要用心去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事,让学生钦佩,赢得学生的好评,教学的实施就能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