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私营企业发展

私营企业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私营企业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私营企业发展

私营企业发展范文第1篇

1.1内部原因

企业的筹资数量有限,资本文化程度不高,没能够很好的为企业的发展筹集到资金,企业的规模化不能很好的实现。产权归属不清楚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上:第一个是家族成员之间的产权界定不清楚,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家族企业的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在经济利益的影响下渐渐的有所松懈,家族成员之间的忠诚度受到资本利益的驱动变得腐蚀变质,从而使得企业整体的竞争力有所下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还有一个层面就是企业和外界产权界定模糊。一些企业在刚开始建立的时候,为了尽量的减少政治上的风险,在国有或是集体单位的名称下进行“戴红帽子”的行为,这样虽然使得企业获得了短暂的利益,但是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和法律纠纷影响重大,从而影响了企业的持续发展。

1.2外部原因

1.2.1企业的融资道路不通畅

现在的私营企业存在着很严重的融资问题,也就是资金问题,这也是困扰私营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在建立的开始阶段私营企业主要是依赖于自我积累和民间借贷来筹集资金,当企业的发展进入到规模经济发展的层面后,就需要外部的融资,虽然我国政府已经很明确的指出私营企业可以向银行进行贷款,还可以向当地的政府和相关部门请求帮助,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很多私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在贷款这个问题上,难度还是很大的。影响私营企业融资难度的主要原因:一是因为国有经济在我国的经济中占主体地位,贷款给国有企业所要面临的风险小,所以,银行的投资体系和融资体系主要是依靠国有企业的力量,私营企业的贷款受到不公平对待。二是私营企业的规模比较小,主要是以中小型企业为主,生产经营活动具有很多的不确定性,使得企业的信用情况不好,没有有效的信用支持,没有贷款所需要的抵押物质保证,很多的私营企业的产权不清楚,像这方面的原因导致了银行给私营企业贷款的风险变大,私营企业融资受到了很大的制约。

1.2.2政府职位不到位

对私营企业发展造成影响的原因不但有私营企业的自身原因,还有政府的很多职能不到位以及政府在私营企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等多方面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存在市场进入歧视

现在,私营企业在投资方面还是存在很多,私营企业和国有、外资企业在市场准入方面有着巨大的差别。尤其是在铁路、石化、电力行业等方面存在十分严重的保护主义,私营企业是不能够轻易进入的。金融、保险行业等已经向外资企业拓展领域,但还是没有向私营企业开放。对于私营企业的行业准入审批过程比较复杂,条件严格,使得私营企业处在不利的位置。有如此多原因的限制使得私营企业不能够享受到正当的国民待遇,也不利于市场经济长期有序的、健康的发展。

(2)税费负担严重

很多调查报告显示,税费的负担过于严重、过于泛滥也是制约私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把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进行对比,私营企业不但要缴纳一定的税费,还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双重征税,使得企业的税费负担过于严重。第二就是私营企业不能够像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一样享受很多的税收优惠。第三就是出现了不合理的收费现象,收费项目比较多,重复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现象十分多,使得私营企业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

(3)政策落实不全面

近几年来,为了更换好的提升私营企业的发展,党和国家还有各个地方政府相互配合制订了一系列的优惠方针,但是实际上,这些政策在实际操作的过程还是存在难度,落实不到位。而且,政府部门不是服务人员而是管理人员,对于私营企业的扶植力度和支持力度还远远不够的。

2私营企业发展的解决措施

从私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来看,不但有企业自身的原因还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所以,为了更好的促进私营企业的发展,我们不但要从企业的内部进行变革,还要从企业的外部给私营企业的发展建立公平、公正、愉悦的环境。

2.1建立现代化产权制度

一些好的产权制度主要包含了明确的产权、合理的产权构造和流动的产权三个方面。确定产权关系就要求私营企业对产权进行划分。第一,在企业的内部冲破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的枷锁,在家族之间划分产权,从而避免因为产权所引发的内耗。第二,在企业的外部,私营企业要去掉“红帽子”,遵循“谁出资,谁受益”的原则,使得企业的产权归属得到明确的划分。合理的产权结构可以消除企业对于个人和家族的依赖程度,减少企业的决策风险。企业可以实行对员工的吸收入股,进行生产要素的股份化。使用技术入股、管理入股、人力资本入股等形式,从而实现股权的多元化,而且还要调动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积极性。产权的快速流通,能够使企业长时间保持生机或动力。所以,需要逐渐的推行产权的社会化。现在的证券市场进程不断加快,为了使私营企业更好的进行市场融资,为发展资本经营提供很好的机会。私营企业要把握这个机会,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2强化企业文化创建

第一,要建立正确的企业文化观念。企业文化是贯穿于企业的东西,是企业灵魂所在,建立好的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经营业绩也有很重要的提升作用。第二,建立品牌理念。品牌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要坚持诚信原则,保证产品的服务质量和产品质量,加强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认知度,从而更好的提升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第三,要全面提升企业主的素养。企业主素养的提升是对企业文化的一种提升。企业家要努力学习各方面的知识,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建立危机意识和创新意识,从而更好的引导企业进行相应的变革,使得企业的文化建设变得更加的健康,建立的更加完善。

2.3疏通企业的融资渠道

第一,不断的强化金融体制的改革,积极有效的发展私营企业有利的非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非国有金融机构受政府部门的限制比较小,主要是以经济利益为主,对于包含私营企业在内的企业要同等对待,积极发展。第二,国有金融机构要改变私营企业的观念,在贷款审批、贷款延期等方面减少手续,放松对于私营企业的金融限制,拓展私营企业的融资道路。第三,建立良好的企业信誉,还要积极还贷还息,加强企业的融资能力。

2.4转换政府职能,给私营企业的发展建立良好的环境

(1)放松市场准入政策。要进一步放松私营企业的市场准入政策,除非国家禁止进入的区域之外,都应该允许私营企业的加入。鼓励和允许外资企业进入的区域,也可以向私营企业开放。大力支持私营企业向公共文化事业和基础设施领域进行投资建设。尽量的使私营企业入行的审批手续一切从简。(2)规范行政部门的税费行为。公开税费征收的透明度,改掉其中不合理的税费条目,实行和公有制企业一样的税收制度,使得私营企业受到公平的待遇,杜绝出现乱收费、乱摊派的现象,减少私营企业的负担,建立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3)认真执行党和国家制定的有关促进私营企业发展的规定,使得私营企业的发展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

2.5改变观念,公平的对待私营企业

私营企业发展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私营企业制约对策

从1978年的召开至今已近30年。伴随着近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力持续增强。而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亮点则是我国私营企业的发展。从改革之初到今天,我国的私营企业如同雨后春笋,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主要的推动力,成为整个经济舞台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促进经济发展、推动技术进步、转移和安置劳动力,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方面都发挥着巨大作用。但是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逐步形成,我国的私营企业面临着众多困惑的问题,而这些困惑也已开始成为我国私营企业在发展和壮大过程中的难以突破瓶颈。

一、影响我国私营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1.对私营企业在认识上存在着偏差

应该承认,改革开放给了私营企业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在过去的28年里,中国私营经济经历了强劲发展。2001年至2005年,私营企业实现的工业增加值年增28%,5年共增长246%;税收年增20%以上,5年共增长6.3倍。现在私营企业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名副其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创造了中国GDP总量半壁江山;创造了非农产业80%的新增就业岗位;提供了全国五分之一的税收。但是即使在私营经济已经占据GDP半壁江山的今天,许多人仍然存在着对私营企业的认识偏见。这种偏见主要表现在:其一,在思想认识上存在着所有制岐视和身份岐视偏见。虽然我国已于1992年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是计划经济的烙印已经深深的刻在人们的头脑中,“重公轻私”等观念至今仍束缚着一些人的思想。受上述观念的影响,许多人一直对私营企业抱有不正确的看法,将私营企业当成“二等企业”,把私营企业主看作“二等公民”。部分领导干部和一些行政执法部门,对“公”对“私”依旧采取厚此薄彼的态度,对私营经济的发展不是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采取积极地帮助、扶植的态度,而是任其自生自灭。从社会就业角度来看,一方面有的下岗职工宁愿拿着政府给的生活补贴待岗,也不愿到非公有制企业去“上岗”。另一方面,一些应届毕业生在择业上,对于进私企工作均慎于言行。如果上述错误观念不及时予以破除,就很难做大私营经济。其二,认为私营企业是市场行为不规范的制造者。诚然,在改革初期,部分私营业主为了谋取更多的利益,确实做了一些诸如假冒伪劣等的行为,并严重的毁损了私营经济的信誉。正因为如此,许多人至今都认为私营企业是市场混乱的制造者。但事实上,市场竞争不规范行为的出现和存在,其责任不仅仅是私营企业本身,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我国法制建设的滞后。由于缺少了相应的法律规范,再加之执法监督的乏力,这种不规范竞争才会大量涌现,并难以治愈。而单纯的将市场混乱归咎于私营企业,并从而否定私营企业存在的意义,这显然既是不客观的,也是不公平的。

2.私营企业的自身局限性也影响着私营企业的发展。

我们知道,我国现阶段的私营企业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其产权模式绝大多为家族制。这种家族制的产权模式在私营企业最初创业阶段,确实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但是随着企业逐步走出原始创业的时代,规模逐渐扩大,技术逐渐升级,原有的产权制度越来越不适应企业的发展。它主要表现在:

(1)产权单一,没有形成产权的社会化和多元化

从全世界的现实经验和教训来看,无论任何性质的企业,只要产权结构一元化,都容易出问题。我们国家的情况也是如此。比如,国有企业产权结构一元化,即产权都是国家的,结果最后导致行政干预很厉害;私营企业产权结构一元化,即产权都是某个家族的,结果最后都解决不了家族血缘干预的问题。实际上在今天看来,这种基于血缘、亲缘等所形成的单一产权已经严重的影响着私营经济的发展,甚至许多企业也因此而走上了衰败之路。相反产权的多元化却能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越来越表现出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以创维为例,其企业的负责人在香港股市出现问题,但该事件对创维本身并没有太多的影响,究其原因是创维的多元化产权结构救了创维。经过产权改制后的创维,已并非某一个人的企业,而是一个众多利益的集合体,因而当困难来临时,各种利益主体均会力挺创维。

(2)私营企业治理结构不规范

公司治理结构是有关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执行人员即高级经理人员三者之间权力分配和制衡关系的一种制度安排,表现为明确界定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人员和监事会职责和功能的一种企业组织结构。它是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的关键因素。虽然近几年来为了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益,许多的私营企业已经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但是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难免使得公司“三权分立――制衡”结构型同虚设,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这种不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也必然会影响企业员工的凝聚力提高,导致高级职员的短期行为出现,企业的制度也会因此而流于形式。

(3)管理者文化素质的偏低

我国的私营企业,起步于艰难困苦之中。最初私营业主的来源十分复杂,各个阶层都有,但很多出身于农民家庭,占78.1%。调查数据表明,三分之二的创业者在创业之前从事蓝领职业,只有约十分之一的私营企业主的前任职业是白领职业。可以看出这些最初的创业者大多数文化素质偏低。他们创业初期的成功,也往往是建立在相对短缺的经济环境中,建立在自身的勤奋努力、聪明才干和胆识机遇的基础上。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随着竞争的不断白热化,勤奋和胆识并不一定带来企业的高速发展,相反规范和科学的管理必将成为企业制胜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的许多私营企业家小农思想仍然十分严重,有一种见好就收、小富即安的心态;还有一些私营业主具有盲目冲动、好大喜功的倾向,缺乏做“百年老店”的耐心和决心;而这种思维方式单一,缺乏对企业发展战略的思考,缺乏系统的现代经济和管理知识的训练的企业家队伍,显然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4)短期行为的普遍

据统计,目前全国每年新生15万家私营企业,同时每年又死亡10万多家,有60%的私企在5年内破产,85%在10年内死亡,其平均寿命只有2.9年。这种在不断重复上演的“创立、崛起、衰败”的三步曲,不仅反映出市场竞争的残酷,也往往会使得私营业主的对未来缺乏良好的预期。再加之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等其它原因,私营业主难免不会产生“捞一把就走”的短期行为的思想。而这也必将影响到私营企业的发展与壮大。

3.政府在私营经济管理中存在严重问题

必须承认今天影响私营企业发展的,绝不仅仅是私营企业本身,政府职能转变不够以及在私营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成为私营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巨大的绊脚石。这主要表现在:

(1)政策落实不到位

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各级政府,为促进私营经济的发展制定了一些具体的优惠政策,为私营经济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但实际生活中,政府对这些政策的支持力度却远远不够,以至于许多政策很难落到实处。

(2)政府对私营经济的引导、支持和保护不够

私营经济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实践证明:哪个地区对私营经济积极支持,私营化进程快,哪个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就快。而目前许多地方由于政府职能并未真正转变,地方政府对私营经济的引导、支持和保护也相当不够。以税费为例:地方政府各职能部门为了各自利益,利用手中职权对私营企业收取名目繁多的税费,重复收费、搭车收费、超标准收费严重,罚款、摊派严重泛滥。而这必然会使私营经济怨声连天。此外在项目审批方面,私营企业无论是注册、经营、增项、转业都面临着在重重烦琐的手续和环节;在融资方面由于政策不到位、或者是政府支持的欠缺,私营企业融资渠道依旧不畅,获取资金能力也相当有限,资金的来源仍然是以自筹为主。而这不仅使私营企业的发展受到影响,也使得地下钱庄越演越烈。

(3)市场进入困难

当前,私营企业的投资领域仍然存在若干“”,私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在市场准入方面缺乏同等的机会。在一些垄断和半垄断行业,如铁路、公路、电力通信和市政设施等行业,存在严重的保护主义,私营企业往往不能进入或不能充分进入;而有些早已对外资开放的行业,至今仍未对私营企业开放。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相比,私营企业在进入某些行业的资格、条件和机会上由于前置审批环节的繁多,准入条件的苛刻,往往处于不利地位。

二、我国私营企业发展的对策思考

从我国私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看,既有内部管理的原因,也有来自外部体制的干扰。因此,在鼓励私营企业发展,既要为其发展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也要在内部建设和管理进行相应的变革。对此建议如下:

1.抛弃陈旧观念,公平看待私营企业

观念影响人的行为,只有抛弃那些对私营企业不正确的看法和观点,我们的社会才能客观公正的评价私营企业,我们的政府才能在税收、融资、人才等诸多方面真正给予私营企业以公平的环境和氛围。而私营企业所面临的不公正待遇才能彻底得以解决。

2.转变政府职能,为私营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经济管理方式方法、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大力加强政风建设”这是2005年3月,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要求。在今天,在私营企业艰难的二次创业时期,我们的政府只有真正的转变政府职能,只有从插手、干涉企业到服务、保护企业,我国的私营企业才能迎来发展的又一春。

3.实施产权多元化,建立和健全公司治理结构

私营企业发展范文第3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私营经济迅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党的十五大把非公有制经济列入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之中,以及1999年把非公有制经济明确写入宪法后,我国的私营经济发展更是如火如茶。私营经济已成为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加入NT0后,我国的私营企业如何趋利避害,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进一步加速发展,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胜是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加入WTO后我国私营企业面临的机遇

加入NT0意味着我们的各项规则要与国际市场规则全面接轨,我国的经济将逐步全面融入世界经济的浪潮中,这对于起步较晚、发展上一直受到制约的我国私营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1.有利于改善私营企业的竞争环境。加入WTO后,我国已开始采用国际通用的经济贸易措施和法律保护标准,对不符合和不利于私营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法规进行清理和修改,努力营造一个公平、公正与公开的竞争环境。我国的经济运行将按照NT0规则和国际市场经济的秩序来进行,在税负、用地、市场准入、进出口贸易、证券、上市等方面,取消一切不利于私营经济发展的限制和歧视性规定,这将切实改变过去那种市场无序和扭曲竞争的状况,从而为我国私营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2.有利于拓展私营企业的发展空间。随着我国的各项规则与国际规则全面接轨,我国正对国有企业现存布局和结构进行全面的战略性调整,国有企业将从一些竞争性行业大规模退出,一些国有企业会出让部分产权,变成国有控股企业,这对私营企业的发展无疑是一个太好的机会。同时,按照国家的规划要求,除一些关键领域外,其他领域都允许民间资本进入,再加上对私营企业进出口权限的放开,越来越多的私营企业会冲破地域限制,走向国际市场,私营企业的发展空间必将大大拓宽。

3,有利于解决私营企业的融资难问题。首先,政府正逐步向外资银行放开人民币业务及金融零售业务的经营权,以效益和信誉为放款判断标准的外资银行将十分有利于私营企业融资。其次,国内的金融体制也正在加紧改革,那种以所有制性质为贷款标准的不公平待遇将得到彻底改变。再次,随着外国风险投资机构的进入以及国内风险投资的规范,对于那些高科技私营企业及有较好发展潜力的企业融资十分有利。加上国内证券市场的规范,各种基金的创立,私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

4,有利于激发私营企业的创新意识。加入WTO后,随着国外有着较强技术优势和雄厚竞争实力的企业大量涌入,无创新能力的企业将被市场所淘汰,这一压力必将激发私营企业较强的创新意识,引领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形成独具特色的技术、产品、服务和管理。同时,进入国内的现代化外国企业也将带来先进的技术、产品、工艺流程、创新理念等,为我国私营企业提供了直接的学习机会,可以拓宽其创新思维空间,获得更多的创新灵感。

5.有利于规范私营企业的管理制度。目前,我国私营企业多属家族式或个人独立经营型企业,在管理上还存在较多不规范现象。加入N10后,这种情况将得到改观。一方面,由于经济的发展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使传统管理模式的局限性日益突出,迫使私营企业主改革陈旧的管理体制,引入现代化管理模式,尽快按国际标准来组织生产和经营活动,走规范化发展的道路。另一方面,大量外国企业涌入我国,他们先进、规范的企业制度与管理模式,必将对私营企业起到“示范作用”,有助于推动私营企业建立起产权关系清晰、法人制度健全、组织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二、加入WTO后我国私营企业面临的挑战

加入WTO对私营企业来说,虽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较大的竞争压力,主要体坝:在以下几个方面:

1.来自市场竞争的挑战。加入WTO以后,私营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根据协议,我国正逐步降低贸易壁垒,开放银行、保险、运输、建筑、旅游、通信、法律、会计、咨询、商业批发和零售等行业,国外有着强大竞争实力的企业或跨国公司将大量进入到国内市场,这对于刚成长起来的,既缺乏市场竞争经验又缺乏技术与规模优势的我国私营企业来说,无异是与“狼”共舞,其竞争压力可想而知。而同时,随着关税的降低,大量物美价廉的、能迎合消费者需求的各类产品也会大量涌入,对我国大多数劳动密集型且集中在第三产业的私营企业更是形成前所未有的市场竞争压力。

2.来自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的挑战。过去的20多年里,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环境使得私营企业已习惯于应付暗箱操作和在“狭缝”中求生存,在这一惯性作用下,面对完全的市场经济运行规则,还不太适应,必然会有短暂的阵痛。同时,由于我国私营企业大部分还不具备进入国际市场的条件,外向型企业较少,有自营出口权的更少。私营企业很少与国际市场直接打交道,对国际经济运行原则、国际会计制度、经济法规、交易规则等较为生疏。这就造成了在我国经济全面融入世界经济的过程中,私营企业将为此付出较大的竞争代价。

3.来自管理模式的挑战。从整体上看,目前我国的私营企业尚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绝大多数私营企业存在着管理不规范的问题。管理上的不规范,导致经营方式粗放,成本较高,进而在竞争上失去价格优势,同时也造成了企业财务不透明、目标不明确、管理能力有限、信誉度低下等弊端。而进入我国国内的外国企业会凭借其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与经营机制,直接与我国的私营企业展开资金、技术、人才与市场的争夺战,对我国的私营企业构成极大的威胁。

4.来自技术创新的挑战。我国大多数私营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较差,长期以来依靠仿制生存,且存在着大量的“拿来主义”,难以形成自己的品牌。加入WTO以后,我国承诺就假冒、仿制、剽窃、盗用等侵权的不公平竞争行为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以维护公平和正当的市场竞争。这将对有关私营企业带来较大的冲击,他们或者会因无法进行技术开发而转向传统低档次的产品生产,或者支付不起专利费用而面临被淘汰的危险,或者导致生产成本过高,而失去市场竞争能力。

5.来自人力资源的挑战。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把人才的重要性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国的私营企业受发展历史、经营规模以及传统观念的影响,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不够,能适应国际竞争要求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营销人员,特别是熟谙WTO运行规则、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十分欠缺。加入WTO后,我国私营企业将既面临着因缺乏人才而难以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压力,又面临着本企业的人才被外国企业“挖走”的危险。

三、加入WTO后我国私营企业的发展对策

中国加入WTO后,私营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的空间,需要国家和企业自身的共同努力,切实提高企业竞争实力,取胜于国际市场。具体措施如下:

1.积极营造有利于私营企业发展的宏观环境

(1)要营造公平的政策环境。适应WTO关于公平竞争的要求,政府要进一步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放宽私营企业的市场准入条件,尽快在贷款、直接融资、土地使用、技术援助、人才开发、税负、进出口贸易、信息服务等方面消除“所有制歧视”,真正做到一视同仁。并取消一切不合理的管理费用,切实减轻私营企业的负担。

(2)要建立健全的法制体系。要切实按照WTO的要求,在清理有关私营企业的各项法律、法规的同时,继续完善有关私营企业、私营经济财产保护的条款,加紧规定《私营企业法》,切实提高私营企业的法律地位。

(3)要形成规范的管理体制。目前涉及私营企业行政管理和执法的机关有工商行政管理局、税务局、物价局、城建局、卫生局等在内的几十个,难免造成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协调和配合,使私营企业难以适从。这种管理体制与加入WTO后高效率的市场经济运行是格格不入的,迫切需要改革。建议设立专门的私营经济管理部门,统一协调解决私营工商业中发生的各种问题,调整各种关系,为私营企业服务。同时,也要注意积极发挥有关社会团体和私营企业自律组织的监督、协调与促进作用。

2.构建私营企业的宏观支持体系

(1)要完善私营企业的融资体系。财政方面,政府要加大财政的支持力度,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闲散资金、专业银行、信用社资金流向私营企业;信贷方面,要在政策上给予平等的地位和待遇,只要能给国有企业的各种贷款,也应公平地给予私营企业;进出口方面,要设立海外市场开拓基金,完善出口保险与再保险的担保以及出口买方信贷与卖方信贷的担保制度。另外,还要帮助私营企业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国外资金等。

(2)要完善生产支持体系。政府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可能帮助私营企业减少中间环节,精简审批手续,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使私营企业的产品顺畅地进入国际市场。同时,要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淘汰过时的产业,鼓励发展有竞争力的新兴产业尤其是高科技产业。

(3)要完善行业中介服务体系。加入WTO后,单凭企业本身的力量是难以应付激烈的市场竞争的。无论是私营企业技术开发、引进人才,还是协调市场、价格、组织反倾销、反补贴以及应诉等都需要行业中介组织发挥重要作用。政府应鼓励并大力扶持发展中介组织,使其在投资咨询、管理诊断、法律顾问、技术开发、资金融通、对外合作、解决争端等方面,为私营企业的发展提供服务。

3.制定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经营发展战略

加入WTO以后,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将异常激烈。需要私营企业正确认识自我,扬长避短,制定符合自己实际的经营发展战略。那些在资金与规模上无法与国内外大企业相抗衡的私营企业,要走专业化发展战略,集中力量在某一专业领域做到“小而精,小而专、小而优、小而强”,不断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要与相关企业、供应商、用户、竞争对手等利益相关者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寻求和睦相处的共同点,同赢共生。另外,一些私营企业可以利用其独特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以及独特的传统工艺等,依靠独具魅力的特色经营去吸引顾客,抢占市场。需要注意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品牌商标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加入WTO后,私营企业经营者要学会运用品牌战略,努力树立品牌意识,着力打造自有品牌,形成良好的信誉,借以切实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4.b口快企业创新的步伐

创新是加入WTO后私营企业获取持续竞争能力的关键。一是要进行管理制度创新。我国私营企业要通过企业改制逐步理顺产权关系,在此基础上引入新的产权形式,建立新的企业产权激励机制和规范化的股权结构、法人治理结构、内部管理制度。要以加入WTO为契机,学习和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重塑企业的组织管理体制,消除企业内部种种“人治”的烙印,真正确立责权利分明、相互制衡、相辅相承的经营管理机制。二是要加强技术创新。私营企业应高度重视技术开发,要在正确处理好自有技术创新与技术引进的关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既要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进行技术开发,又要依靠自身的技术开发优势来培育、巩固和扩展市场,抢占市场的制高点。一些技术力量薄弱的小企业应积极与大企业保持技术协作,借助大型企业的技术力量实现自身的发展。同时,要创造条件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进行合作,利用其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打造自己的强势竞争力。

5.hn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

私营企业发展范文第4篇

我局本期末实有私营企业户数为1096户,注册资本111607万元,雇工人数10495人,投资者人数1794人,分别比去年同期提高23%、32%、22%、25%;本期新开业户数为149户,注册资本15846万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加37%和32%,注销53户,比去年同期增加121%,注册资本638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16%,因未参加上年度年检而被吊销执照31户,比去年减少57%;户均注册资本为101.84万元,比上年同期提高2%。以上数字表明,我辖区的私营企业继续呈持续、快速增长态势,无论是企业户数、注册资本、雇工人数、投资者人数还是户均注册资本、新增户数都呈现大幅度增长,特别是上规模的大中型私营企业增速明显加快,私营企业的规模和效益也进一步提高。我辖区的私营企业发展具体呈现以下特点:

1.私营企业组织形式呈现多元化发展,公司制企业所占比重较大,占企业总户数的75.6%,其次是个人独资企业占22.5%,再次是合伙企业占1.9%,统计表明,私营有限公司早已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组织形式,但个人独资企业以设立成本低、退出容易、经营灵活等特点仍然为许多私营企业经营者所青睐,尤其是化肥等农资市场放开以后,成为农资经营者的主要经营形式,我辖区的个人独资企业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其他组织形式,包括私营有限公司,但由于个人独资企业与有限公司相比,其社会地位、风险承担、管理制度上存在着诸多缺陷,不可能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组织形式;合伙企业所占私营企业比重不大,但今后相当一段时间这种经营形式因经营者的需要仍将存在。

2.产业结构进一步得到调整和优化,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企业不断增多。本期制造业共有300户,比上年同期增长近10%,占私营企业总数的27%,成为私营企业中仅次于批发零售业的主导行业;除制造业外,其他如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租赁服务业等都有较大幅度提高,其中增幅较明显的有建筑业、房地产业,提高幅度分别为36%和70%,主要原因是我市随着招商引资工作的不断深入并取得阶段性成果,给我市的市政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留下了很大发展空间,一些建筑商、房地产商应运而生,使得这两个行业得以较大幅度提高;下降较明显的行业只有电力燃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主要原因是我市的供热企业经过整合,一些分支机构被合并,供热企业功能更加完备和利于管理。

私营企业发展范文第5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小民营企业;发展模式;体制创新

当前的经济危机,使全球经济面临衰退威胁,以“东方大港”著称的宁波,也遭受了一定的影响。面对危机,作为实体经济中最脆弱的经济单元,宁波中小企业更应密切关注市场发展动态,立足自身特点,在保证企业运营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处理好生产经营中的各种矛盾,创新发展模式,从而实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一、宁波中小民营企业发展模式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宁波中小民营企业发展模式的现状

1 企业结构以中小型为主,规模化程度明显提升

宁波民营经济当初从拔郎鼓的小货商、前店后厂的小作坊等起家,99.9%以上都是中小企业。近年来,一大批民营企业在竞争中发展壮大,逐步向规模经营、综合经营、集团经营迈进。如帅康、方太、奥克斯、大红鹰、雅格尔、浪木、沁园、博一格等都具有一定的规模。2007年宁波市民营经济注册资本超过1500亿元,还涌现出一批规模型企业,全市有465家私营企业的总产值或销售总额超过1亿元,其中包括164家私营企业集团。从经济总量看,民营经济已占宁波全市的70%,民营经济当之无愧地成为撑起宁波经济的重要脊梁。

2 产业领域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科技化趋势逐步增强

宁波民营经济主要源于农村工业化,因此,首选市场需求旺盛而又容易进入的日用消费品领域。目前虽然除国家垄断经营的行业之外,民营经济几乎涉足所有领域,但大多属于制造业、批零业、餐饮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宁波传统的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渔业、五金、服装、小家电、模具、文具等行业。但宁波非常注重科技型的民营企业发展,宁波民营企业加快从“制造”向“创造”转型。2009年市科技局召开新闻会宣布,2009年1月至11月,宁波获国家授权专利13298件,首次突破万件,总量列浙江省第一,同比增长48.1%,增速居全国计划单列市首位。

在政府引导下,加上国际金融危机倒逼,宁波民企紧贴市场搞技术创新,并积极申报专利,仅这两年全市就申报专利3.6万件,是过去6年的总和。依靠技术创新和专利成果应用,宁波一批民企率先突破要素制约、贸易壁垒等发展瓶颈。2008年下半年至今,利时集团针对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传统塑胶制品市场急剧下滑的局面,先后投入1.2亿元研发经费,平均每周推出两款以上新产品,2009年利润增长30%以上已成定局。吉品信息科技公司两年来没有新增工厂用地,靠着推陈出新的高科技产品,2009年1月至11月销售收入同比增长80%,一款自主研发的射频连接器广泛应用于3G网络,为公司带来1200万元销售收入。沁园集团手握300多项专利,向国内外净水器生产企业收取的专利使用费,仅2009年就有300多万元。从“制造”转向“创造”,宁波民企效益大幅攀升。2009年前11个月,剔除政策因素导致利润大幅上涨的石油加工业,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逆势增长30.9%,综合能耗下降4.5%。

3 分布形态以“块状经济”为主,集聚化效应日益显现

宁波民营经济立足当地优势,依托专业市场,形成了大批“一县一品”、“一区一业”等被喻为“块状经济”的区域特色产业。余姚的中国塑料城、鄞州的宁波轻纺城、慈溪周巷的中国食品城在全省及全国同类市场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同时块状经济的发展也使各县(市)区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产业,如北仑的模具、灯具;奉化、鄞州的服装;余姚的塑料、水暖器材;慈溪的轴承、布料;象山、宁海的水产品等。

4 资本供给以内源型为主,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

宁波民营经济主要依靠当地老百姓创业,初始阶段的企业投资者“乡土”气息浓厚,相对于珠三角、苏南等地区,其对区域外资金和经营管理人才的依赖性较弱,所以被视作走内源型的发展路径。但内源发展不等于封闭发展,长期以来宁波民营企业的原材料和产品销售市场“两头在外”。特别是随着发展层次的提升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民营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程度不断加深。2009年,宁波市民营企业在金融危机中表现出较强的抗风浪能力。宁波海关统计显示,1~7月份宁波市民营企业实现进出口额146.8亿美元,占宁波市进出口总值的46%。其中出口达到101.9亿美元,占全市同期出口额的49.61%,超越外资企业成为第一出口大户。在体现出口企业竞争力主要衡量指标的“一般贸易”这一项上,宁波民营企业表现突出。统计显示,宁波市民营企业以一般贸易为主,该项下进出口额为130.4亿美元,占同期民营企业进出口总值的88.8%。同时,民营企业努力“引进来”、“走出去”,利用外资嫁接改造,多途径到境外建立营销机构、研发中心、生产和原材料基地。

(二)宁波中小民营企业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

1 宁波市民营企业中,公司的董事长或总经理由最大股东担任,且董事长和总经理合一的占绝对地位。少有外来的职业经理人专门负责企业的经营管理。企业治理是形式上的分权,实质上仍然处于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合一的古典集权状态,没有达到所有权与经营权有效分离、合理制衡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

2 民营企业中拥有管理股和技术股的不足10%,拥有职工股的企业不足20%,这表明:民营企业仍然停留在货币资本入股的方式,不重视管理、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股,股权结构的发展明显滞后于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3 资本结构单一,融资渠道狭窄。主要是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而在银行贷款方面,中小企业因缺乏相应的法律保护而遭受着体制歧视。我国在法律上没有对中小企业的地位进行明确界定,尤其是缺乏适应中小企业的信贷管理办法,这就造成了现在金融机构对待中小企业申请贷款问题的处理上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想贷就贷一点儿,不想贷就不贷。

4 家族企业占绝对比重,经营管理集权化。宁波市大多数民营企业是家族企业,约占总数的70%。家族成员不仅是企业的所有者,而且又是企业的经营者,企业的经营管理运作体系通过血缘、亲缘、地缘纽带维系,管理较松散、不稳定。它更多地运用非正式规则来管理企业,“人治”行为明显,是一种落后的企业管理模式,不利于吸引优秀的职业化管理和技术人才,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5 管理模式落后,从业者整体素质不高,忽视对人才的投资和管理。总的来看,中国民营企业目前存在阶段人才需求不清、具体引进人员层级不清、岗位设置缺乏侧重、相应条件选择不当、引进策略针对性不强、缺少早期引入磨合考验和合理鉴别等

方面问题。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方面观念滞后、忽视员工培训、缺乏激励机制。

6,企业文化定位模糊,缺乏对企业文化的本质认识和足够重视。中国民营普遍存在发展迅速而后劲不足的现象,甚至是“昙花一现”。北京致远研究中心调查表明,中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不到3年。表面上看,不良的发展环境以及内在组织和制度缺陷是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但从更深层次看,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个文化层面的问题。

二、宁波中小民营企业发展模式创新的对策

(一)创新民营经济发展模式的内涵

其内涵是围绕增强民营经济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着眼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企业从主要依靠粗放经营、数量扩张向主要依靠集约经营、结构优化转变,从主要依靠资金、劳动力等实物型资本投入向更加注重科技、人才等知识型要素支撑转变,从主要依靠本地资源与市场的内源发展向更加注重全球资源与市场的外向拓展转变,从主要依靠先发性的灵活经营机制驱动向更加注重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制度创新转变,从单纯追求自身经济效益向更加兼顾社会整体效益转变。

(二)推进民营企业发展模式创新的切入点

1 加快民营企业“制度”创新是发展模式创新的基本前提

宁波市中小民营企业多为家族式,家族制的产权形态具有两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如内聚力强、决策机制灵、减少成本等;又有消极的一面,如“家族情结”、人才壁垒、融资单一等。民营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摆脱家族治理的局限性。在尊重出资者意愿的前提下,要积极推动民营企业按照现代产权制度的要求进行改革,形成开放多元的产权结构,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职业经理人市场和社会诚信体系的完善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加上我省民营企业家通常将经营家族企业看作体现家族追求与实现家族成就的事业,因而多数民营企业还不可能一步由“家族化治理”向“职业化治理”转变。所以具有现实意义的是立足国情,设计一种由家族成员和职业经理人共同参与的“互信共治”模式,即把现代企业制度与家族制结合起来,家族在企业中仍然保持控股,家族成员在相当程度上继续掌握经营控制权,但大部分中高层管理人员乃至总经理为非家族成员,由此建立现代家族制模式。如宁波方太集团除董事长、总经理由父子担任外,所有中高层管理人员无一家族成员,全部引进外来高学历人才。而即使是完全延续家族制的企业,也应避免成为“家长制”企业,需在维系血缘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制度化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使企业运作适应现代市场竞争的要求。

2 加快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是发展模式创新的根本保证

推进发展模式创新,从根本上要求企业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当前,要强化企业创新动力机制,特别是鼓励培育企业研发中心等创新载体,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制。比如,正泰集团在民营企业中率先建立了国家级的技术研发中心、理化测试中心、计量中心和低压电器检测中心,构建了以温州为基地、上海为中心、美国硅谷为龙头、相关科研院所为依托的多层次技术开发体系,极大地增强了自主创新能力。当然,对大多数民营企业而言,技术内生能力有限,难以开展真正意义的原始创新。因此,把握国际技术转移的趋势,通过各种方式积极有效地从外部获取先进技术,是企业克服成长过程中“技术瓶颈”的一条重要途径。这里既包括企业有步骤地引进成熟技术或标准技术,也包括签订技术协议形成国际技术战略联盟模式,还包括通过跨国购并将国外研发机构内部化等途径实现。同时,政府也要采取政策措施,激励民营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完善公共科技基础设施。省政府2008年根据系统集成、开放共享的原则,采取理事会、股份制、会员制等形式,推动设立了首批18个公共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和行业、区域创新平台,已取得积极效应。

3 加快民营企业“组织”创新是发展模式创新的重要途径

从浙江省来看,量大面广的民营企业依托区域特色产业形成了专业化协作,但产业集群化水平还不高。因此,要鼓励“块状经济”中的龙头企业将上下游的中小企业纳入整体发展规划,强化以技术、资本、品牌等为纽带的紧密型关联产业网络体系。在这一体系中,龙头企业主要集中精力进行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至多从事极少数核心部件生产,其余均由配套的中小企业生产;而中小企业专注于某一制造环节,可实现专业化、规模化所带来的最佳利润。同时,中小民营企业通过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完全能够主动进入大企业乃至跨国公司产业链和营销网。比如,杉杉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未来要走综合商社的路子,就把伊藤忠引进过来,借助伊藤忠的管理、经验和资源优势把杉杉做大。

4 加快民营企业“管理”创新是发展模式创新的关键环节

管理创新的决定性因素是企业家素质。应该说。第一代民营企业主都特别能吃苦、能拼搏,这一素质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体现了善抓发展机遇的秉赋。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不少民营企业主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已越来越不适应。因此,要加快完善民营企业家以及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体系。浙江省组织实施了“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全面整合社会资源,分层次、分类型进行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经营管理、技术应用等专业培训,并切实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要把打造品牌作为民营企业管理创新的主攻方向。实践证明,培育著名品牌是一个从设计到生产、从销售到服务的进行长期科学管理、精细管理的过程。要始终强化产品质量管理,加大采用国际先进标准和国内先进行业标准的力度。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制订有针对性的市场营销策略。加快推进民营企业管理信息化,努力优化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要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财务会计核算等规章制度,建立安全、卫生、劳动保护等责任体系,全面提升民营企业的管理层次和水平。

5 加快民营企业“文化”创新是发展模式创新的精神支撑

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民营企业应当成为重要力量,而这需要企业文化创新作基础。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认同的价值观,具有很强的凝聚功能。要积极推动民营企业树立以人为本、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的经营宗旨,特别是增强民营企业家法制观念、诚信意识和社会公德,切实把追求企业盈利与履行社会责任结合起来。

(三)营造民营经济发展模式创新的良好环境

1 努力构建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

2005年初,国务院制定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各地要狠抓贯彻,全面落实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原则,进一步清理和修订限制民营经济发展的法规政策。应该说,当前对民间资本准人的明文限制已越来越少,但具体实施中却会碰到不少“玻璃门”、“橡皮墙”现象,对此必须努力冲破。要进一步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法规,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坚决制止

地方保护和行政垄断,通过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维护好民营企业的各项合法权益。同时,依法对民营企业进行监督和管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劳动监察和劳动关系协调,建立适合民营企业特点的信用征集体系和失信惩戒机制,促使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2 积极改善要素资源保障环境

推进民营经济发展模式创新,亟需缓解要素资源尤其是创新型要素的瓶颈制约。要高度重视民营经济的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消除体制和政策障碍,在人事管理、职称评聘、政府奖励等方面对民营企业人才公平对待,在面向社会的资助、基金、培训项目等公共资源运用上对民营企业平等开放,并破除人才流动中的区域、身份、所有制等限制,配套做好社会保障、户籍管理等相关衔接工作。要加快发展职业经理等人才市场,建立各方支持的大容量的经理人才信息库,形成规范的经理人才市场工资制度和评价制度。另一方面,完善资本市场,提倡公平信贷。要改进对民营企业的资信评估制度,支持金融机构从民营企业的特点出发开展产品和服务创新,设计更多适宜的信贷业务品种,并降低民营企业直接融资的进入壁垒,探索完善风险投资机制。此外,加强能源、运力、土地、重要原材料等供需衔接和合理配置,为创新民营经济发展模式提供有力的要素资源保障。

3 全面优化政府公共服务环境

创新民营经济发展模式的主体是广大企业,但政府的服务和引导工作必不可少。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办事程序,推进政务公开,优化投资环境,努力建设面向所有社会公众和市场主体的服务型政府。当前,对企业不使用政府性资金投资建设的项目,一律不再实行审批制,政府仅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角度进行管理。要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政府采购、行业标准等杠杆作用,促使民营企业加快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同时,注重对民营经济的产业政策引导,及时向社会和传递政府规划、政策措施、市场需求等宏观信息,有效引导民营企业投资和经营活动。规范发展各类中介服务机构,进一步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随着市场竞争日益国际化,民营企业将面临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和纠纷。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组织行业自律和集体应诉等功能的同时,有关政府部门要有针对性地对民营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援助以及国际贸易争端、反倾销应诉等各方面的服务,推动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四)创新民营经济发展模式的路径

1 推进民营企业走“集约”之路

在宁波市工业化的一个相当长时期内,民营企业通过大量使用廉价劳动力、土地和原材料,充分发挥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进行资本积累,这既是可取的又是必然的选择,但这种粗放型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因此,要强化资源高效利用的政策导向,研究完善价格、财税、投资和定额管理等措施,让民营企业切身感受到粗放扩张无利可图,只有通过集约经营,才能赢得市场,促使企业可持续发展。

2 推进民营企业走“升级”之路

长期以来,宁波民营经济总体停留在国际产业分工的低端层面,产业选择侧重于回收期较短、风险相对小的传统制造业,产业层次主要局限于低技术领域,因此,大多凭产品价格低廉实现市场拓展。但这一局面已遭遇“天花板制约”,必须通过产业和技术优化升级,培育新的核心竞争力。为此,宁波市积极融入环杭州湾、温台沿海和金衢丽高速公路沿线三大产业带,着重做好“提升存量”和“优化增量”两篇文章。“提升存量”,主要是对现有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进行改造;“优化增量”,主要是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高起点发展一批民营高新技术企业。

3 推进民营企业走“开放”之路

创新发展模式不可能关起门来练功夫,必须在开放的环境中挖掘和培育比较优势。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企业将出口转为内销,但还是要积极鼓励民营企业充分利用境外资本、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并因地制宜地“走出去”,深度进入国际生产体系和销售网络,在开放合作与竞争中转变增长方式。比如,宁波余姚的帅康集团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出口以色列、日本、欧美等国家和地区,深受广大用户信赖。宁波的民营企业注重品牌建设,以品牌立企,以名牌兴业,纷纷实行“名牌战略”。目前,宁波民营企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4个,中国名牌44个,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出口名牌20个。涌现出雅戈尔、波导等一批上市公司,杉杉首开宁波民营企业在香港、美国上市的先河。95家企业的114种产品销售在全国排列第一位,金田、铜业奥克斯等3家民营企业年销售收入分别突破百亿大关。

4 推进民营企业走“和谐”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