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主动维护

主动维护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主动维护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主动维护

主动维护范文第1篇

关键词:设备管理 主动维护 计划保养

1.引言

设备是工程技术服务单位赖以生存和发展壮大的根本。随着科技进步,各种新技术、新工艺广泛应用到生产实践中,设备管理在改善和提高设备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上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多年来,我们不断强化细节管理,推行主动维护,即理顺“管、用、保、修”的关系,实现了设备管理工作的良性循环。主动维护是经过多年实践提炼出来的设备管理新理念,主动维护的特点是将设备的故障和性能劣化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其实质在于“护”,而不在于“修”,强调的是对设备故障的根源性参数进行识别、监测和控制,避免故障发生。

2.创新设备管理理念,做到组织、责任、制度、管理“四到位”

2.1组织到位。始终把设备管理当成头等大事,积极推行责任包保制,将主体设备、配套设备、辅助设备划分为三个版块,基层队长包保主体压裂设备,设备工程师包保配套设备,生产队长包保辅助设备,形成了队长管全面、分管抓重点,技术抓监督,班组抓落实的管理网络,保证了设备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2责任到位。将设备管理工作纳入到日常考核中,基层队与设备操作者签订责任书,将设备管理落实到人。全面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凡是需要维修的设备,必先查明故障原因,如果是因操作不当造成的机械事件,本着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责任追究处理。

2.3制度到位。强化制度建设,本着科学、实用、人性化、高标准的原则,修订了《设备管理制度》,完善了《设备油防冻液使用标准》等,进一步规范了管理程序,明确了工作流程,做到设备管理有章可依、运行有准则、过程有控制、考核有依据。

2.4管理到位。设备管理实行动态管理的办法,定期组织召开设备专题会议,解决设备使用维护管理上的问题。设备管理人员经常深入施工现场进行设备检查和状态监测,掌握设备技术状况,并及时反馈信息,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设备带病运转发生机械事故,确保了主动维护落到实处。

3.强化日常维护,做到配件储备、监督检查、主动维护、换季保养“四超前”

3.1配件储备超前计划。由于我们使用的是进口高精尖设备,常用件、易损件、消耗件进货周期一般都在三个月以上。为了保证设备及时得到维护,我们紧紧跟踪设备状况动态,科学分析配件消耗规律,把握工作重点,超前计划,合理储备,确保生产、维护两不误。

3.2监督检查超前运行。为了准确掌握设备技术状况、操作维护保养情况,我们定期开展设备检查,采取了专项检查与自我检查相结合、现场检查与经验交流相结合等方法,切实做到检查有重点、考核有标准、评比有奖惩、改进有措施。去年上半年组织检查13次,检查设备2220台次,发现并整改问题3350个,隐患整改率达到100%,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逐月减少,这与开展主动维护前形成鲜明对比。

3.3主动维护超前落实。传统的管理维修模式难以适应生产对设备高效、平稳、安全运行的要求,在设备管理与实践中,往往对产生故障的根源性因素认识不足。一些日常遇到,表现简单,道理浅显,操作容易的问题,却是未能高标准严要求的因素。正因为产生故障的根源性因素人们司空见惯,忽视了过程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在设备使用维护保养上,除了选用了原厂进口配件、优质壳牌油等硬件外,还严格执行了操作保养规程,从一点一滴精细化抓起,从过程抓起,确保主动维护的效果。

3.4换季保养超前组织。为了保证设备保养及时,提前三个月就申报所需配件、油品。在具体操作中,能够按期、按质逐台不漏地进行保养,建立设备换油台账,对某台设备什么时间换的油、什么时间该换油清楚掌握,并使用油液质量检测仪,定期对设备油质进行检测,发现超标的及时更换,保证了设备运转时油的清洁度,通过标准化技术和先进检测手段,保证了设备良好的运行状态。

4.强化设备培训,做到责任意识、操作技能、修保质量、工作热情“四提高”

设备培训工作是设备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提高相关人员的自身素质,我们分层次有针对性的开展了操作、修理、管理等多层次培训,去年共培训各类人员476人次。首先,培训设备操作者,本着注重实际、注重操作的原则,教会操作者如何正确使用设备,如何保养好设备,做到会操作、会保养、会排除简单故障。其次,培训修理人员,提高技术水平,增强修保能力,做到懂结构、懂性能、懂原理、懂用途。最后,培训设备管理者。侧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让他们既懂理论,又会实践,做到操作、管理两过硬。通过开展培训,有效提高了员工的责任意识、操作技能和修保质量,为管好、用好、维修好各类设备奠定了坚实基础。

5.结束语

通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井下作业工程公司设备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工程技术服务能力日益增强。但我们深知,工作中还有许多滞后于油田公司发展的问题,距管理标准要求还有些差距。我们相信,只要在设备管理中真正做到主动维护,完全可以杜绝对设备的欠修,对降低设备故障率、减少停机损失、节约设备维修时间以及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转均能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马新国主编.现代企业设备管理百科全书.哈尔滨地图出版社出版.2006年3月.

[2]肖永清主编.汽车故障检测技术.金盾出版社,1998.

[3]刘庆轩主编.汽车修理基本技术指南. 金盾出版社,1994.

主动维护范文第2篇

2、长假过得很休闲,不吃快餐不进馆;睡觉天天高枕眠,起得再晚无人管;好好休息头一件,很少出门少花钱。祝节日快乐。

3、你劳动节不劳动,是无视国家法令!不是我威胁你,赶快请我吃饭!要不然我把你手机号贴大街上:热线!而且管饭

4、天气变得真快,出门注意防晒,睡觉被子要盖,多吃水果蔬菜,好好保持心态,这样才会可爱,你好我才愉快。五一快乐!

5、伸展的眉头,快乐的心头,悠闲的大头,忙碌的小头,健康的里头,洒脱的外头,阔卓的手头,挡不住的来头!五一节快乐!

6、五一佳节到,向您问个好,身体倍健康,心情特别好;好运每天交,口味顿顿妙;最后祝福您及您的家人五一劳动节开心快乐!

7、五一到,祝福多,笑容多,甜蜜多,幸福多,快乐多。健康多,平安多,劳动节,牵挂多,思念多,关心多,钞票多,如意多,

8、五一劳动节到了,我送你五个一一杯清酒解解愁,一曲清歌消消困,一壶清茶暖暖胃,一缕清风洗洗肺,一片清凉静静心。

9、家辑穆,人似仙,洒脱走人间;酒当歌,曲轻弹,霓霞舞翩翩;花儿美,碧水涟,日月彩云间;梦成真,福禄全,祝愿劳动节快乐。

10、蒲月一日祝福你,十分开心属于你,百分百地祝愿你,千山万水短信你,万分火急发给你,十万句心里话幸福你:祝你快乐在五一!

11、蒲月一日劳动节,国家法定节假日。卸下工作和压力,方能休息与放松。户外逛逛散散心,踏青旅游换心情。祝:五一劳动节快乐!

12、春风吹,好运追,快乐的笑声到处飞;春花栽,幸福开,沁人的日子真欢快;春意浓,友情浓,温馨的祝福心意浓。祝你五一节快乐!

13、第一缕阳光是我对你的深深祝福,夕阳收起的最后一抹嫣红是我对你衷心的问候,在劳动节来临之际,送上真挚的祝福:五一节快乐!

14、让我们的爱情踏过绵绵白沙,穿过团团紫云,在肥沃的蓝田中播种,用甘甜的溪水浇灌,在温暖的丹阳下,长成苍天翠柏。祝五一快乐!

15、亲爱的,你日夜操劳家务终于令我感到过意不去,为了今后能够继续心安理得地享受你的服务,只好忍痛决定:这个五一任你处置!

16、忙吧,忙吧,抓紧把活干完;忙吧,忙吧,快点预备餐点。又到五一劳动节了,老规矩,咱们一起去野餐!对了,别再抠门只带一点点!

17、五一佳节至,花儿朵朵俏;阳光丽日照,心情不受潮;步步奔美好,随着音乐跳;思念天上飘,福音全带到;烦恼抛九霄,见面你就笑。

18、马加爵,被毙了!药加鑫,判死刑!加爵、加薪都是死路一条。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加班才是最安全的!祝大家:五一劳动节快乐~

19、您好,我们是快递公司的,有您的一个包裹,内有:一包甜蜜,一袋幸福,一桶快乐,一箱平安,一份祝福,请您查收,五一劳动节快乐!

20、五一劳动节,请君要牢记:喝酒不要贪杯,菜要荤素搭配;游玩不要太累,健康安全之心常备。祝五一节喝得舒心,吃得安心,玩得开心!

21、五一劳动节日到,假期闲暇烦恼消,朋友相邀共赏花,阔别喧闹乐逍遥,幸福相牵吉利绕,快乐开心如意伴。祝五一快乐逍遥、幸福安康。

22、给我一张床,我可以睡到世界灭亡;人哪,一定要好好活着,才对得起你交的那些养老保险;条条道路通北京不假,处处都是收费站可怕。

23、今年五一不再劳动,放松一下心情。尽管心宽了很多,但好像装不下任何东西了。不为别的,只为心里装的--只有你。祝劳动节快乐^_^!

24、五一劳动节到,请遵守四项基本原则:将财神看管到底,将幸福紧握到底,将好运怀抱到底、将爱情进行到底!请严格遵守,直至革命胜利!

25、向你问候:五一节快乐!愿你:事业成竹在胸,爱情如沐春风;人生岁月匆匆,笑谈海阔天空;生活乐趣无边,展望未来称雄,今日真心祝贺。

26、今年五一,我从万英尺的平流层,给你空投了一枚金蛋,它正以突破音障的速度作自由落体运动,向你呼啸而来。小心被砸扁哦!劳动节快乐!

27、时间总在和我们说再见,我们的梦却很遥远,虽然我一直努力向前,青春却成了记念,给我你的心做记念,给你我的心做记念,爱你一生不变。

28、欢度五一国际劳动节之际,俺三不:代表政府、代表领导、代表工会,在这个节日里,俺仅以个人的名义代表自己:祝你五一劳动节心情灿烂!

主动维护范文第3篇

【关键词】学习金字塔 互动式教学 教师 学生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课堂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变化。过去的课堂教学,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注重于“苦读+考试”、“计算+逻辑”的教学思路,老师在课堂上讲,学生被动式的接收,实质是灌输式教学,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不高,教学效果不佳。

学习金字塔是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成果,它用数字形式形象显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它是一种现代学习方式的理论。最早它是由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1946年首先发现并提出的。在塔尖,第一种学习方式???????? “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第三种,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爱德加・戴尔提出,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式学习和参与式学习。

互动式教学,是主动式学习和参与式学习的一种,它通过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在教学双方平等交流探索的过程中,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进而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达成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针对传统教学法的弊端和学习金字塔的分析结果,引进互动式教学法进行教学法改革,具有其现实意义。

二、互动式教学的主要内容

互动式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也各有特点,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特点灵活运用。以下是互动式教学的几种主要形式:

第一,精选案例式互动。运用多媒体等手法呈现精选个案,请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尝试提出解决方案,勘校正误,设置悬念,然后抓住重点、热点作深入分析,最后上升为理论知识。一般程序为案例解说、尝试解决、设置悬念、理论学习和剖析方案。这种方法直观具体,生动形象,环环相扣,对错分明,印象深刻,气氛活跃。缺点是理论性学习不够系统深刻,典型个案选择难度较大,课堂知识容量较小。

第二,主题探讨式互动。主题是互动教学的“导火线”,围绕主题展开教学双方互动,有利于达成教学目的。其方法一般程序为抛出主题、提出主题中的问题、思考讨论问题、寻找答案和归纳总结。这种方法主题明确,条理清楚,探讨深入,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但缺点是组织难度大,学生所提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具有不可控制性,往往会影响教学进程。

第三,多维思辨式互动。把现有定论和解决问题的经验方法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指出优劣加以完善,还可以有意设置正反两方,在争论中寻找最优答案。一般方法为解说原理、分析优劣和发展理论。这种方法课堂气氛热烈,分析问题深刻,自由度较大,但要求教师必须充分掌握学生基础知识和理论水平,并对新情况、新问题、新思路具有较高的分析把握能力。

第四,归纳问题式互动。就是课前针对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问题,归纳互动问题。教学开始,教师向学生抛出问题,学生广泛思辨、争论,最后达到了解熟悉所学内容的目的,同时开阔思路。这种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但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备课。

三、总结

主动维护范文第4篇

关键词:师生互动;互为主体;有形课堂;无形课堂

为适应信息化发展对教、学、管提出的新要求,推动权威型、家长制、单向度的传统师生关系向民主型、开放性和双向度的新型师生关系模式的转变,华中农业大学确定了2014年为“深化师生交流”主题年,以构建“互为主体”的师生关系为目标,依托有形课堂与无形课堂双重载体,结合农林院校特点,通过师生交流、师师交流和生生交流等多元交叉路径,积极开展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实践。

一、解读师生互动关系

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属于一种有机关系,个体是社会整体的一部分,社会也依赖每一个人,这种“个人―社会”一体化的联结关系主要通过人际互动来建构。互动是行动者进行自我认知,以及对情境进行理解并做出反应,发生在人际之间的行动及这些行动的结构。作为社会教育大系统的一项子系统,师生互动关系主要是在教育教学特定情境中师生发生的相互连接、互相依赖的各种形式、性质和各种程度的交互行动。这种互动关系属于一种动态发展过程,而非静态结构,是对情境定义做出的持续反应。教学理念、方式变化及群体特征改变形塑师生关系类型,且双方均为互动关系的设计者、输入者以及塑造者,相互看作对方的主体与客体,这种关系可塑性为我们构建新型师生互动关系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高校师生互动关系面临的现实困境

师生互动具有互动的一般特性,受双方地位、组织结构、文化背景及个体心理等因素交叉影响;同时,师生互动也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学理念、方式、管理机制等要素的综合条件反射。

1.互动指向――以单向度为主,缺乏交互作用影响

教育活动在人际互动过程中展开,互动双方体现为交互性,而非对立性,并受各项情境约束。传统教学方式偏向教师的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居于核心地位,掌控传输知识的主动权,学生则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这种教学理念和方式形成了师生对关系的“情境定义”:教师在互动格局中处于主体地位,学生仅被视为行动客体,双方形成了“主体-客体”的单向度关系,忽视了学生在互动关系中的主体性,不利于阐释师生互动的交互作用。在高校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主体往蜕变成教师单向度的主体性控制,具体表现为强制性的知识灌输、绝对的话语权和深入互动的缺乏[1]。

2.互动方式――以控制性为主,缺乏民主平等的交流

华勒认为,师生关系是一种制度化的支配与服从关系的形式[2]。在以灌输型为主要特征的单一性教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对权力、知识、符号等资源占有的不平等,教师试图运用资源优势控制学生以最大限度增加自身优势,在互动关系中扮演“控制者”和“知识传递者”的角色,学生则处于服从者地位,从而形成了控制-服从型师生关系格局。传统角色框架体现为一种个体的主观状态,内化为现存的行动准则,体现为一系列的惯例与共同理解。由特定角色惯例形成的关系非对等性造成了双方的沟通隔阂,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和主体性,不利于教学方式革新。

3.互动渠道――以有形课堂为主,缺乏无形课堂支撑

互动渠道是信息交流载体,即信息发出者通过何种方式将信息传递给信息接受者,不同传递渠道产生不同的信息传递效果,选择合适渠道是增强互动效果的重要路径。师生互动渠道包括有形课堂和无形课堂两种,前者是以教室为空间,以师生为对象,以教学符号为媒介的传统课堂互动,后者主要依托第二课堂、实践课堂及网络课堂等多元化形态进行的互动。目前,师生互动以有形课堂为主渠道,但由于目标规定性、内容刻板性、沟通单向性等问题,有形课堂师生互动正陷于冲突的现实困境,并演变成一场维持和实现教育教学任务的妥当性合谋。这种渠道造成了师生互动的非对称性相倚,即教师根据事先预备提纲进行发问,学生机械性回应问题,师生缺乏双向交互的反馈行动。

4.互动类型――以组织化为主,缺乏与非正式手段的结合

互动分为正式互动与非正式互动,前者指在一定组织系统中通过预设内容框架和明文规定,开展信息传递与交流,受一定组织规范约束,信息发出者和接受者均表现为谨慎认真地态度,沟通内容规范严谨;后者是在正式组织系统之外开展的信息沟通,不受组织规章限制,沟通内容与形式宽泛自由,人际互动的真实情感状态往往呈现于非正式互动中。当前高校师生互动以传统课堂为载体的正式互动为主,具有明显的组织化特征,双方互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与规定性,主要是为了完成既定教育任务而开展的有意识互动 [3] 。正式互动有利于学科知识传递与专业能力训练,却阻碍了师生情感交流,缺乏对学生社会行为、人格品质等人性方面的培养,不利于实现高校“以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理念。

5.互动功能――以信息传递为主,缺乏情感交流的融入

美国学者贝尔斯认为,人际互动功能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满足对方交往需要和情感需要为目标,另一类是以提供信息、方向或指导为目的 [4] 。从功能论看,师生互动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双向反馈过程。但是,传统高校师生互动以传递纯粹学科知识为主,互动内容呈现学科化、单一化和理性化特征,缺乏感性、深入和经常性的情感交流,更多体现为一种工具性价值而非情感性价值。从师生联结度来看,师生互动由基础教育时期的“紧密型”演变为高等教育时期的“松散型”关系,具体表现为:师生互动地点以教室为主、互动时间以课堂为主、互动方式以授课为主,“上课人来,下课人散”的现象十分凸显。

三、新型师生互动关系的建设实践

1. 以人际互动要素为基点,建构“互为主体”师生关系新模式

建构和谐师生关系必须考虑个体、教育环境、社会发展条件等多重因素影响。一是充分考虑师生的群体发展特征,找准两者良性互动的契合点;二是发挥传统课堂师生互动的主渠道作用,对教学理念、内容和方式进行创新;三是拓展互动平台,创设正式与非正式相结合的互动渠道;四是师生互动不仅发生于师生之间,也受师师、生生互动的影响,必须建立师生交互链状循环的互动系统;五是如何发挥师生互动的教育性、情感,促进学生的学科知识、心理认知与社会性发展;六是新型师生互动关系模式必须有利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

华中农业大学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高度重视师生关系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注重发挥师生互动的教育性作用,围绕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以构建“互为主体”的师生关系为目标,积极开展相关实践与探索,确定了“一个中心,两种融合、三个转变,四项创新”的建设思路。所谓“一个中心”,是指师生互动关系的建构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成才为中心;“两种融合”是指教与学的衔接与整合,教师和学生的行为融合与情感融合,通过融合促进师生深度交流;“三个转变”是指师生互动由单向性沟通向双向流的转变,互动路径从单纯师生互动向师生、师师、生生交叉互动的转变,互动渠道从传统课堂向课内、课外、实践、网络等多元课堂相结合的转变;“四项创新”是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和创新教学平台,以创新带动师生互动方式的转变及互动层次的深入。

2. 以师生互动关系的常态化发展为基点,建立宏微观保障机制

进行顶层制度设计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保障。首先,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学校专门成立了以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和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为组长、教务处处长、学校办公室主任、宣传部部长、学工部部长、校团委书记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从宏观层面谋划师生关系建设举措;其次,围绕师生关系进行教育思想大讨论,集思广益,凝练共识,使广大师生真切领悟师生关系的重要性,积极参与亲密师生关系建设,促使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成为一种道德使命;第三,将深化师生关系作为战略重点纳入学校“十二五”本科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并以此为主线贯穿于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让师生之情体现在一切日常生活中。

从微观层面,学校制定了学术导师制,倡导高水平教师参与本科生指导工作,从思想、专业和心理等方面指导和关心学生,实行一名教授或副教授指导一个班级,定期与学生进行面对面指导;为发挥实践教学在构建师生亲密关系中的积极作用,《华中农业大学本科实习教学工作管理办法》规定,指导教师应坚守实习教学岗位,倡导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实习期间,如指导教师擅自离开指导岗位,将按学校相关规定处理;构建“七个一”立体导学机制,即每位教授每年为本科生讲授一门课、参加一项教改项目、指导一项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举行一场学术报告、深入学生寝室开展一次交流、参加一次新生开学典礼、与毕业生合一次影。实践表明,微观机制建设促进了师生交流的常态化、持续化运行,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提供制度保障。

3. 以角色互动功能为基点,推进有形课堂教学整体改革

为推动建立密切型、情感型、支持型的课堂师生互动角色关系,发挥师生互动的多元化功能,华中农业大学积极探索传统课堂改革与转型,不断创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提升教师综合素养,促进师生互动角色结构由“控制―服从型”向“民主―平等型”转变。

(1)创新教学内容结构,凸显师生互动的教育。华中农业大学始终坚持将课堂教学摆在突出位置,注重教学内容与时展相适应,与学生需求相契合,与人才培养目标相促进。按照“科教融合、知识与能力并重、经典与前沿结合”的思路,组织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及时将时展和学科前沿知识融入课堂教学,不断提升课程质量。同时,依据“增加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原则,深入完善课程结构,调整选修课与必修课比重,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课程资源。加强新生研讨课、学科导论课、暑期课程建设,促进课程内容的文理渗透与学科交叉融合。通过创新教学内容结构,教师的专业权威进一步合法化,学生对教师的内心认同感获得增强,为建立良好师生互动关系奠定主体性基础。

(2)改革课堂教学方式,优化师生互动的交互。学校高度重视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力促建立民主型课堂角色结构,为师生平等交流提供外在情境支持。一是大力推进小班教学,加大专业核心课程小班上课力度,推行“大课讲授、小班研讨”“课外大作业,课内研讨”教学模式,增加课堂师生讨论环节,推进师生课内交流,改变传统课堂教师“一言堂”格局。二是精品课程和优质课程率先采用了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以及表达交流综合能力。通过教与学的融合转换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与心理的行为融合,课堂授课行为演变为师生共同行为,充分发挥师生互动中的交互性作用。三是抓住契机,试点“翻转课堂”“慕课”等新兴教学模式,让课堂师生角色进行互换,师亦生生亦师的角色关系拉近了师生距离,教师成为学生的“互动性重要他人”。

(3)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增强师生互动的情感。学校一贯重视教师综合能力发展,依托教师发展中心,实施教师综合能力发展的“五个一”工程。一颗爱生之心,学校利用网络、报纸、微信等平台推出“吾爱吾师”“一线华农人”“狮山之子”等系列栏目,积极倡导教师关爱学生,以人格魅力教育学生,以学识魅力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贴心人;一项熟练的教学技能,实施“教育教学改革与质量提升计划”,以立项形式支持教师开展教学方法、手段等为重点改革研究;一堂好课,实施新老教师无缝对接,对新教师授课进行点对点指导,定期开展青年教师讲课竞赛,营造良好授课氛围,探索实行教师持证上讲台制度;一种好的沟通方式,学校鼓励教师借助新兴媒介,实现师生时时互动、处处交流;一个好的学识结构,学校成立青年联合会,定期在青年教师中开展“清涟讲坛”,创设良好的师师互动平台,完善自身学科知识结构。

4.以师生互动的主体性需求为基点,开拓无形课堂互动平台

为契合新时期大学生群体的主体性需求,创设良好的师生互动环境,华中农业大学积极开拓课外、实践和网络等无形课堂互动平台,努力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1)健全课外互动体系,提升师生交流水平与层次。为提升师生互动水平与层次,学校构建了专家学者下寝室、品牌空间活动、学术论坛三位一体课外互动体系。定期组织院士、长江学者、名师等专家教授深入学生寝室,共话人生理想,分享生活喜忧,让“高大上”的专家学者成为学生心中“平和亲”的知心人。

(2)优化实践育人体系,构建“三三三”立体互动网络。学校坚持“以实践促互动,以互动强实践”的教学目标,推进实践教学体系新发展,形成了“三同+三早+三对接”的具有华农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三同”指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实践,全面推行教师驻点指导实习,空间邻近不仅保证了实践效果,也增进了师生了解与情感交流;“三早”是指利用优质科研平台,借助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SRF项目吸纳本科生走进实验室,参与科研训练,实现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早进课题组的实践育人模式。所谓“三对接”主要是校领导与实践基地对接,教师与学生对接,学生与实践项目对接。

(3)利用新兴网络平台,促进师生互动深度融合。进入21世纪,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催生了人际传播方式革新,网络平台日益成为师生互动重要媒介。建立集“教学、辅导、交流、考核”为一体的网络课程中心平台,已经完成339门课程资源上线工作,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推动师生互动的纵深化发展;利用网络渠道进行问卷调查,对师生关系进行动态监测,及时了解师生需求,为构建良好师生关系提供有力证据,每年约有1/3的学生和1/4的教师参与网络调查;在校、院两级开设网络心理辅导与咨询平台,实行教师轮流负责制,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强化师生之间思想情感交流。

参考文献:

[1] 张俭民,董泽芳. 从冲突到和谐:高校师生课堂互动关系的重构――基于米德符号互动论德视角[J]. 现代大学教育,2014(1):9.

[2] 马和民. 教育社会学[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73.

主动维护范文第5篇

关键词:构建;学生;主体地位;共同发展

在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政治课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法律常识、社会发展常识、基本国情教育的一门社会学科。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任务的接受者,他们理应是课堂教学的主人。对于教师来说,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教师必须思考也是必须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本人在教学中对如何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做了一点有益的尝试,取得一些体会。

一、学生主体地位的涵义

学生的主体地位,简单地讲,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他们能够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而不是把教学看成“教师教、学生听”,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对象。教师应在教学中燃起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引导学生充分地感知、理解教材,学会运用大量的生活实践,对现实问题结合政治观点进行正确的认识和分析……

我们知道,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由内因决定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则是这一活动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的知识、能力、品质、性格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本身内部的矛盾性。在教学中,我们也经常感受到,同样一个老师,一本教材,一个教学环境,不同的学生却出现不同的学习效果。导致这种差别的根本原因,就是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发挥程度不同。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并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永远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注重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转变思想,确定“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对课堂教学的认识,不应该只是满足让学生把握教材,而是引导他们借助教材的学习来发展思维、情感和分析判断能力等。通过课堂学习,让学生不断地修整自己的认知结构,掌握理解与运用政治理论的本领,提高认识世界的水平。然而,课堂上的学生是正在发展的群体,由于经济、文化等背景的不同,造成学生认知能力的差异;就是在一个群体中,学生认识水平也不一致。“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就是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实现教学,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性才能体现出来。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去施教,不是有些老师说的“大道理”,而是教学中扎扎实实的教学实践。实际上,只有观念正确了,才会去设计合理的教学。正确地协调与处理好教材的要求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施教,是课上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个关键之处。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同时,头脑中要有学生,应时时思考学生原有基础如何?他们能接受吗?他们对现实问题的认识水平怎样?等等,简单说来,就是在头脑中,带着学生的实际水平去钻研、处理教材,才能在课堂上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才能真正的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三、因材施教,发挥学生主体性

(一)改变教学策略,激发参与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学习的推动力,是获得知识的开端。

因此,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首先要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新颖,教学手段要先进,能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热情,主动参与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在讲到“人生价值观”这一节内容时,为了避免套用课本语言,我引用了2001年高考作文题的一份材料:有个年轻人带着七个背囊上了一条小船,七个背囊里分别是: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当风起浪涌时,年轻人必须扔掉一个背囊,而后因为船小负载重,年轻人必须一而再,再而三地抛弃背囊,直至剩下一个。然后,我提出问题:如果你就是小船上的年轻人,你是愿意把金钱留下来呢还是把它抛弃?如果你选择了抛弃金钱,你又会把它安排在第几位来舍弃呢?这样的教学安排,很快地就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兴趣盎然,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不知不觉地就完成了一节课的教学。

(二)阅读与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

在多年的教学中,我发现,现在的学生缺少的正是提出问题的意识。而提出问题正是创新的基础。

“学起源于思、思起源于疑”。教师可以在进行一课时,先让学生自学,布置适当的思考题;或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阅读教材、发现问题。读的本身就是感悟、理解、消化。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思考是在阅读的基础上所进行的积极的思维活动,是对基本概念、原理的分析和理解。

和谐的课堂是流动变化着的。教师要重视课堂设计,更要重视课堂上的随机应变。在学生紧张又兴奋的学习过程中,适当穿插教师的点拨、引导,在理解教材、领悟人生意义的同时,不断地提高思维能力。在思考的基础上质疑、解答,师生双方都能产生求知的愉悦,讲不再是多余,这样,既培养了学生主动求知的能力,学生的主体性又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讨论与对话,带领学生研究问题

政治科目要思考与实践的东西很多,教材中有很多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情感交流,从而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提高能力的功效。在具体教学中,无论是讲经济、政治,还是哲学,这些都与我们的生活相关,而处在成长期的大学生对这些问题都还没有定型,却非常强烈的关注。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就一些容易发生理解偏差的内容,或是社会上的热门话题组织讨论和对话。讨论可以是自由发言,或是随机抢答,也可以是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已的独立见解,而说的过程本身就是创造的过程。课堂上师生的对话,有一种学术研究的氛围,在思想上的撞击中,取得了对一些问题的共识。当意见产生分歧时,教师再结合理论、原理去讲。这时的讲,已不再是单纯的讲课,而是既对学生的思路的矫正,又体现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和谐。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通过思考交流研究问题,培养了学生思维上的创造性。

(四)查找与论证,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一些教育家指出,主体性是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弘扬人的主体性,唤起人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是我国21世纪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与进步对人们素质的根本性的要求。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率先垂范,积极引导,教会学生学习、思考、创造等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活动中,那种把结果和盘托出给学生的“好心”做法,是有损于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师可以根据所讲内容,结合社会难点、热点问题,布置学生课后查找资料,也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资料,或者到社会实践中去调查研究,使书本知识真正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这样,既使学生有积极动脑动手习惯,又锻炼学生分析材料、筛选材料、运用材料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关心时事政治、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社会生活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