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千层底布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我怀着激动,紧张的心情,踏进了高中的校门,我默默地对自己说,高中我来了。
升入高中的每一天,对于我来说都是稀奇的,每天都可以交到来自不同地方的朋友,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我开始讨厌自己的那双千层底布鞋了,在我看来,那双千层底布鞋与现在的环境是那么的格格不入,安踏,李宁,每一双鞋子看起来都是那么新颖,时髦,而我却是千层底布鞋。
放假那天,我用自己省吃俭用攒下的钱,买了我人生第一双安踏鞋,而从这开始,我学会了攀比,每当看到别人穿名牌的时候,我总会用各种理由让父母给我钱,而我用它买各种东西,而且乐此不疲。
放假回家后,我发现父母都不在家,一问邻居才知道他们在地里还没有回来,而现在已经晚上七点了,我拿着手电摸黑来到了地里,看到他们挽着裤腿,在那费力的移动着水管,看到我来后,爸爸说,你先回家,我们浇完水就回去了,如果今天不弄完,明天估计又排不上对了,因为这里只有一口水井。
回到家后,我默默的脱下了那双安踏鞋,换上了我的千层底,从那以后,我再没有欺骗过他们,因为我知道了,有些人可以有攀比的权利,而我却没在其中的行列。
布鞋在湘西有一个非常优美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大山深处古老的山寨里生活着一位美丽的姑娘,名叫黛帕斯,她勤劳善良,心灵手巧,擅长针织女工。在一年传统的赶秋节对山歌的时候,她遇上了自己心仪的阿哥,为了表达心中的情意,于是把自己亲手做的、收藏了多年的布鞋和绣花鞋垫送给阿哥。阿哥穿上布鞋,刚好合脚,不长也不短,心喜是先祖安排的良缘,于是与黛帕斯结成伴侣,过着幸福生活。此后,湘西地区便一直有着婚嫁必送布鞋和鞋垫的习俗。
在侗族的村村寨寨,每当农闲或劳动空隙,便常看见姑娘们三五成群,聚集在鼓楼上、岩坪边、田头地尾或火塘边,一边唱着优美的侗族歌谣,一边飞针走线地纳鞋底、绱鞋蓬、团鞋边??她们还互相比赛,看谁做得快,做得好。
布鞋最大的点就是吸水性强,穿上它干燥舒适,暖和无臭,走路时贴脚轻便,是胶鞋、皮鞋、塑料鞋所不可比拟的。但在侗家看来,布鞋除了这些实用价值之外,还有更深一层的含意。
人们常以会不会做布鞋、做得好不好来衡量一个姑娘的手脚是否灵巧,为人是否聪明。
侗族男女青年的恋爱是含蓄的,他们从不使用“我爱你”这种直白的语言,他们绵绵的情愫和炽热的感情常常隐蔽在行动里。如双方的感情发展到十分密切融洽的时候,女方便把一双手艺精巧的布鞋悄悄地送给男方。送布鞋是侗族姑娘传情的一种方式,姑娘的千言万语尽在其中。
侗家办婚事向来都是俭朴的。男方无须备什么彩礼,女方也无嫁妆陪送,但新娘过门时,布鞋却万万不能缺少。往往是几双、十几双乃至几十双。布鞋做得越多越漂亮,越说明新媳妇能干、勤快、贤慧。然而,这么多布鞋送给谁呢?首先是公、婆,其次是堂伯、堂叔,再次是舅父、舅母、姑父、姑母。但凡长辈,每位一双,新郎自然更不可少。新郎的鞋做得特别讲究,鞋底一般全用白布,以示高尚纯洁的爱情。有的鞋面上绣着精美的花鸟,寓意前程似锦,美满幸福。
历经沧桑 逐代更迭
在中国历史上,早在先秦时期,布鞋已经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当时男女鞋饰没有明显的差别。到殷商时,初步建立了礼制,已有各种鞋履,可以说皮、绵、布、草俱全。据《实录》中记载:“夏商舄履皆以皮为之。”从哈密市五堡墓地出土的3 000年前的长筒皮靴,就是很好的证明。其靴长12.7厘米,宽9.4厘米。由靴面、靴底、靴腰三部分以细皮条缝制而成。自靴底毛靴腰最上部约长19.5厘米,靴尖上翘,并在其上及跟、靴内外两侧各附一铜扣饰。
商代贵族,腹下佩黼或韦革毕,脚穿翘头船式样的翘尖鞋,而商代武士穿的则是薄底翘尖皮履。从河南安阳出土的商代玉人,也见已着履,并有鞋翘。其实,在殷商时,人们已熟练地掌握了丝织技术,丝织物和纺织物已普遍流行。当时在贵族阶层中,穿麻鞋和丝鞋已经很普遍了。
建国之前的布鞋,主要都是传统的手工绣花布鞋。由于是手工纳底,具有柔软舒适、透气吸湿的特性,深受中国百姓喜爱。建国后,我国各地开办了很多布鞋厂,大量生产布鞋,这是中国布鞋的鼎盛时期。
改革开放以后,布鞋逐渐淡出了鞋类市场的主要舞台,但依旧保持着巨大的生命力。进入21世纪后,人们的观念趋向自然和健康,而怀旧也成了现代人心底共存的一份温情。穿上一双合适的布鞋,成了很多现代青年男女追赶的时尚潮流。
布鞋相对于其他鞋类,有着更广阔的应用天地,尤其适合在休闲、旅游、室内、开车等场合,而时尚的绣花女鞋一直以款式新颖、漂亮端庄而闻名,在国际上已经成为中国传统女性文化的标志之一。
技艺精湛 品质优良
经历岁月流年,布鞋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但它坚实的品质和精湛的技艺却一直保留着。虽然制作布鞋看似没什么玄机,但一针一线,皆有章法,复杂多变,令人赞叹。
千层底布鞋从选料、纳鞋底到绱鞋帮,步步要求严格。千层底布鞋的制作技艺,一直沿用传统手工制作方式,工序复杂繁多,总工序达90余道。且针孔细,针码分布均匀,必须一针一线慢慢来,机器无法替代。总结起来就是“四多原则”:制作工序多、纳底的花样多、绱鞋的绱法多、品种样式多。
手工布鞋采用100%纯棉布为主要制作材料,而不是塑料或其他硬性材质,不夹脚,长期穿着脚不变形,轻便舒适;手工布鞋抗菌透气,将纯布袼褙纳入鞋底,吸收潮气快,减少脚汗产生,消除臭味或异味,并且都是由六层布衬包边而成,具有很好的透气性,长期穿着鞋内始终保持干燥,病菌无生存之地;手工布鞋养足保健,因是纯棉布质,可保证脚部不被磨破,保护软组织,达到保健先养足的目的,鞋底用纯棉线纳制,对脚底具有保健作用,养脚健身,长穿长寿;手工布鞋美观时尚,不仅传承了传统千层百纳的手工工艺,沿用了几千年的人类智慧,工艺改进,弯曲适度,高低适中,将传统老布鞋完全生活化,外形美观,穿着舒适;手工布鞋环保实惠,整双布鞋不含任何化学原料,绿色环保,经济实惠。
亟待拯救 坚守传承
手工制作布鞋过去是我国农村妇女劳动的重要内容,也是其必须掌握的手艺,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手工艺技术。随着国家的重视以及社会的认可,手工布鞋在一些传承人的带动下开始走向大众化,逐渐以另外一种形式面向市场,并且是作为高端商品以一种有内涵、有底蕴的方式进入我们的生活。但随着现代制鞋工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手工布鞋制作技艺逐渐消失。现在农村年轻妇女基本上已经不再做手工布鞋,而且年轻人也不愿意学习这一项费时费力的古老技艺。
布鞋情思 情怀暖心
前些年,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布鞋被视为“老土”之物,曾一度被打入冷宫。如今,随着人们的消费观念倾向自然、健康和舒适化,布鞋又“重出江湖”。
布鞋是充满亲情的鞋。当锃亮的各式皮鞋穿梭在大街小巷,演绎着时代风尚时,那遗落在角落里的布鞋和蕴藏在针脚里的爱竟显得无比珍贵。宁静的乡村,从前到处都是布鞋的脚印;现在的大都市里,偶然也能见到几双雅致的绣花布鞋。
布鞋是充满爱情的鞋。改革开放之后,农村青年自由恋爱的己经不少,如果恋爱中男方能得到女方亲手缝制的一双布鞋,那这婚姻基本是板上定钉了。双方产生深厚的感情之后,女方就偷偷买布,精心缝制好一双精致的布鞋送给对方,男方也选好一两件较贵重的物品送给女方,彼此送定情物,确定自己的心上人。
毛啥在战争年代行军打仗、翻山越岭都喜欢穿布鞋。写《》时警卫员在外面闻到焦味,跑进屋来,见主席光着一只脚正全力赴拍打着被炭火烧坏的布鞋。解放以后,除外事活动和一些重要场合外一直坚持穿黑色布鞋。
手工布鞋是中国鞋文化的代表作,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和珍贵遗产,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工艺价值。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一部分,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手艺人将这项传统的制作技艺坚持下去,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延伸阅读:
手工布鞋的保养方法
1.刷鞋时切不可将鞋泡在水盆里,应沾水刷去污物并将鞋底朝上晾干;
2.如遇雨踩泥水后,切不可摔拧,应及时刷净晾干;
3.绣花鞋、缎面鞋不要用水刷面,穿着时不得与硬物磕碰、刮蹭;
清明时节,竹笋从地里一节一节冒出来,笋壳一片一片脱落,母亲把一些较大的笋壳捡起来,洗净晒干后藏在阁楼里。农闲时,母亲便把笋壳拿出来,把我们的脚按在上面,然后用一种浅黄的粉石头当画笔描出脚的形状。待到秋收后晴朗的日子,母亲煮好米浆,拿来几大块旧布,一层一层粘在旧门板上。当粘至五六层时,便用小铁锤将布敲打夯实,再用木板压平,然后放在太阳底下晒。等到布晒干后用锋利的小刀沿着笋壳剪边,鞋底便显雏形,接下来便是纳鞋底了。
那些年,父亲因患严重的关节炎,长时间不能下田劳动。为了一家九口的生活,母亲白天操持农活家务,晚上伺候我们兄妹几个上床睡觉后,便坐在昏黄的煤油灯下为儿女们做鞋。
冬日的夜晚,窗外寒风呼啸,室内暖意浓浓。我睁开惺忪的睡眼,看见母亲在身旁摆好针线筐,左手中指戴上顶针,先用锥子在鞋底上用力扎,然后将针纳入锥眼。当针尖在另一面露出一半时,母亲便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针脚用力拽拉,麻便“嗤”的一声随针穿透过来。由于长时间拉线,母亲的手指勒出了一道道青色的痕,捏针的指尖长满硬硬的老茧。经过十多个晚上拽拉咬牙扯线,鞋底便布满了密密的麻线。然后,母亲将一块布贴在我的脚背,把布剪成脚的形状,然后缝边做成鞋面,最后将鞋面缝在鞋底上,一双精致的布鞋便在母亲手里大功告成。为了让我少受冻疮之苦,母亲又特意在我的布鞋里缝上一层厚厚的棉花。
多少悠悠岁月,就在母亲为儿女们纳鞋中有节奏地溜走了。
儿时的我调皮任性,特爱显摆,看到小伙伴们蹬着洁白漂亮的运动鞋在操场上又蹦又跳,再瞅瞅脚上这双土得掉渣的宽口布鞋,总觉得喉咙里塞着一团棉花。为了能早日穿上洁白漂亮的运动鞋,我在放学路上故意把脚踏进冰冷刺骨的水田里。当我拖拉着湿透的布鞋有气无力地回到家时,长着冻疮又被冷水浸泡多时的双脚已经完全麻木了。母亲顿时慌了神,连忙去厨房生了一个大火盆,又大声招呼父亲打来一盆热水,抱着我坐在火盆旁,小心翼翼除下我的鞋袜,再用热气腾腾的毛巾紧紧裹住我的双脚,嘴里不停地念叨:都怪妈无能,都怪妈无能……
那天晚上窗外的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风雨声中我隐约听见母亲小声同父亲商量着什么。
第二天早上醒来,我没看见母亲,急得大哭起来。父亲走过来摸着我的头说:“华呀,你妈前些日子熬了几个通宵做了几双布鞋,今天一早拿到集市去卖,下午给你买双运动鞋回来。”
听了父亲的话,我只好忐忑不安去上学。谁能想到,等我下午放学回来还不见母亲,这下父亲也急了,连忙打着雨伞拉着我出门去寻找。直到天快黑时,我们才在填满泥泞的村道旁找到了满身泥巴、浑身伤痕的母亲。原来母亲往回赶时正碰上倾盆大雨,又累又饿的她一个趔趄跌入了路旁的水沟中,小腿被锋利的石头划开了一寸多长的口子,鲜血染红了母亲的裤管。但因惦记着赶回来为我做晚饭,母亲还是挣扎着爬了起来,可没走上几步,又摔倒在地上,后来便渐渐失去了知觉……
捧着布满泥泞的运动鞋,看着发着高烧、一步一拐的母亲,我顿时羞愧不已。或许就是从那一刻起,我才真正开始明白那土得掉渣的布鞋中蕴藏着的母爱!从此,我发奋读书,知难而进,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里的贫穷状况,让操劳一生的母亲能安享晚年。
岁月在指缝间悄悄流逝,如今,母亲已65岁,前几年还患上眼疾,到了晚上常常视力模糊,再也不能为我们做鞋了。这些年我在外打拼,犹如一叶孤舟,在暗礁密布的海面上穿梭,虽几次搬家,但当年母亲特意为我赶做的那双棉鞋,我一直把它珍藏在旅行箱里,这份纳在“千层底”里的母爱经过岁月的沉淀,已深深地植根于儿子的心中,永远给我温暖和正能量……
小雨转睛
“啪”的一声,引来大家一片惊奇的目光。
原来是一个同学把袁铁强推了一下,正好碰在了光志瑞同学的水杯上,水杯翻滚在地,霎时两位同学目瞪口呆,面面相觑。
一会儿,光志瑞来了。一个同学赶忙告诉了她事情的经过。我想,光志瑞一定会让那两个同学赔,说不定还要说上袁铁强几句。而光志瑞却一声不吭,拿上笤帚值日去了。
当光志瑞回来时,袁铁强主动上前问:“你的杯子多少钱?”没想到光志瑞那么宽宏大量,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声:“算了吧!”一句“算了吧”,终结了这件事的发展。
事后,我想:一个人如果没有一个宽宏大量的心胸,遇事就和人斤斤计较,那生活该是多么紧张啊。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像光志瑞同学学习,抱着“吃亏是福”的处事态度,那我们不就会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我们的朋友不就真的“遍天下”了吗?
今夜无眠
2001年8月25日星期六晴
今夜的球迷无人入睡。
因为今晚我们的足球键儿在亚洲区十强赛的第一场比赛中以3:0战胜了阿联酋,为冲击世界杯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由于我们在主场比赛,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这里有球迷的助威、有家乡父老的支持、还有足球健儿的奋力拼搏,我们取得了这来之不易的胜利。
我觉得,比赛场上球迷的加油、呐喊
,是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困难时,球迷们齐唱国歌为足球健儿鼓劲失败时,球迷信依然决然地跟着队员们,为他们努力加油胜利了,他们会和运动健儿共享成功的喜悦。很难想像,如果没有球迷的参与,足球比赛还有什么意义如果没有球迷的助威,纵然胜利了,他们也不会开心。
希望这个良好的开端预示着我们最后的胜利,让我国的足球运动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爱不释“脚”
2001年9月16日星期日晴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去看望外公外婆。
一到外婆家,外公和外婆就忙着把好吃的东西都端出来让我们吃,把所有好玩的东西都拿出来让我玩。中午,全家人其乐融融地吃了一顿团圆饭。
临走时,外婆又从立柜里取出一双新布鞋,递到我的手上。又黑又亮的绒布鞋面,层层紧密结实的鞋底,鞋底下是用索子挽就的整整齐齐的花疙瘩,一看就知道是外婆一针一线亲手纳成的。我是第一次穿这种布底的鞋,一穿,好舒服,我觉得比穿上皮鞋、运动鞋的感觉都要美。我穿上鞋在地上走来走去,真有点爱不释“脚”了。
有一首歌唱得好:“最爱穿的鞋的是妈妈纳的千层底儿。”说明只有家人做的鞋才穿着舒心。穿着外婆的千层底,我分明感到了外婆对我的爱。
朋友,你穿过这样的“千层底”吗?你体验过穿上这种鞋的滋味吗?
感觉好极了,真的!
任重道远
2001年9月21日星期五雨
今天我们学习了《十三岁的际遇》这篇课文,学后,我对作者田晓菲产生了崇敬之情。
这篇课文是北大学生田晓菲抒发她对北大的热爱之情的。那丰富的语汇、生动的比喻叫我无论如何不敢相信这是作者16岁时的作品。
田晓菲13岁就上了北大,这多么令人难以置信,一个还在念初中的学生竟上了北大,太使人感到意外了。
大学毕业,郭丽被分配当一名教师。对一个女人来说,这份工作安稳、轻松,应该知足了。可郭丽有自己的苦楚:从小在农村长大,为了上大学,家里欠了好多钱。由于赚钱心切,她放弃教师职业,替人收粮、开饭馆、美容院……这些坎坷经历,锤炼了她的内心、积累了经验。
1999年,香港的亲属来大陆探亲,唯一的愿望就是能买到一双手工纳的千层底的布鞋。这位老太太说,“好几年我就想买一双农村妇女做的那样的布鞋,穿着舒适大方轻巧养脚,跑了好多商店都没买到满意的,不是样子不美观,就是做工太粗糙。”老太太的几句话点醒了郭丽,她反复思量着老太太的话,彻夜未眠,认定这是一个巨大的商机,她觉得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于是高兴地把她的想法告诉了她的亲人和朋友,而在他们那里却听到了相反的声音:布鞋是六七十年代的人穿的,现在肯定没人买。
郭丽走访了北京、上海等二十几家商场的布鞋专卖店,发现布鞋不仅有销路,而且价格不菲!2000年初,郭丽租房子、购设备、买材料,在农村招来十几名做过布鞋的妇女,开始做布鞋。两个多月,做出200余双布鞋,一双也没卖出去!在查找原因时郭丽才发现:鞋不够精致,底纳的不匀、鞋口起伏……200多双鞋全部成了残次品,加上工资和房租,两万元赔进去了。痛定思痛,郭丽确定了四条整改方案:一是必须采用新的工艺程序,改变农家传统做法;二是必须选用既耐磨手感又好的上等好布料好绒线;三是必须增加花色品种,以满足各年龄段、各阶层人士的需求;四是必须讲究造型和款式。
如何才能学到最新最精的制作布鞋技术呢?经过研究,郭丽上网找鞋样,将鞋一点一点地全部拆开,从里到外,从款式到用料,和工人们细细研究人家的工序、做工、样式、装饰、配花等。为尽快掌握新的技术,她聘请了原布鞋厂退休的60多岁的老制鞋艺人做公司的技术指导,手把手地培训工人。后来,她还到北京找到了中国当年唯一一家指定给、、等老一辈革命家做布鞋的北京“内联升”布鞋厂,向那里的老艺人求教取经。
回来后,郭丽又日夜兼程去沈阳、苏州、广州、石家庄等地选购各种优质布料、绒线、鞋楦等原料,连续40多天。光是沈阳,有时一个月就要去20次。她用买回的这些上好的原料,根据新鞋样重新开始制作。这次,她和技术员从布鞋的款式、布料、工序、缝工等都认真把关,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两个月后,终于生产出了300双美观大方、样式新颖的“紫玉木兰”布鞋!
有了产品,就要找到销路。郭丽决定先到广州推销。郭丽背着100多双布鞋来到广州。在几家中型商场,她的布鞋引起了一些人的兴趣,不少人来问价。郭丽一高兴,干脆来个本钱销售,卖了十多双。从广州,她一个人背着一堆鞋又来到了北京、上海、沈阳等几个大城市,她一个一个店的进去,一句一句地说好话,一双一双地推销。还真卖了不少,这让她感到一丝欣慰。到长春后她到各大商场去找销路,没想到却屡屡碰壁。一个商场的经理看到她拿的各色绣花布鞋,大声地呵斥:“这是人死的时候才穿的鞋,你可真晦气!赶紧走!”郭丽不相信在广州有市场的布鞋在长春就不行!这年10月,她在档次最高的欧亚商都、卓展设立了专卖店。很快,销售一路看好。
小布鞋走进国际大市场
2001年夏,郭丽带着产品参加了在中国民间艺术博览会,布鞋大受欢迎,北京、南京、福建等地都有人下了订单。这让她心里更有底了:布鞋大有市场!但同时她也知道,按现在的职工人员和生产规模,生产那么多的布鞋肯定不行,必须加大规模扩大生产。于是,她果断决定建设新的厂房,增加人员和设备。可这时郭丽正怀孕,而且怀的是双胞胎,怀孕四五个月的时候肚子就比正常这个月龄的孕妇大一倍,但她仍然天天挺着大肚子去选址、批地号、买建筑材料、监督施工等,根本就没有休息过,体力和脑力劳动消耗都很大,一双脚肿得老高!
2003年4月,郭丽第一次参加广交会,不懂规矩,没有预订展位,她就苦苦央求别人将30几双鞋摆在别人的展位边上。第三天时,一个60多岁的加拿大老太太看见了她的绣花布鞋,拿起来端详半天,连连地说:“OK!OK!”接着就提出让给她定做150双鞋,价格是一双鞋4.5美元,总共不到700美金。赚的钱并不多,但这是第一笔外国订单!她急忙打电话通知工人连夜赶制加工,十几天后将鞋发到加拿大。
在这次广交会上,她带去的100双鞋几天内就被抢购一空!老外对布鞋格外感兴趣,一些华侨多的国家的客商们围着柜台不走,反复地讨价还价,非要和郭丽签订购货合同。这让郭丽既兴奋又犯愁,因为这些外国客商要的款式、数量多、时间紧,自己生产规模小、产品又少,哪敢跟人家签合同?于是她只好说自己生产不了这么多,留下了对方的电话号码,等日后再联系。而这次的第二笔订单是和美国迈阿密一个公司签订的300双布鞋,她觉得这完全可以完成。但由于她对外贸业务不熟悉,没有把运费、保险等费用加在成本中,所以并没有多少利润。
郭丽脑子里总在想如何再扩大生产,接收更多的订单,创造更大的效益。想起许多农村许多妇女都会做布鞋,何不采取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呢?就是在农村培训一些有做鞋基础的妇女,将她们分成几个小组,每一个小组负责一道工序,如纳鞋底、做鞋帮、打样子、绣花等等,然后再在公司“组装”。实行统一工序,统一标准,统一购料,统一下发,统一回收,统一验收,按计件付酬。这就暂时不需要再扩大厂房和招收人员,减少了开支,却既增加了公司的效益,又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郭丽马上先培训一批技术人员,然后让他们分赴大安、农安、九台等地寻找有做鞋经验的妇女,教技术,定标准,谈价格。很快,就先后有1000多个农村妇女成为不在职“员工”。有了这种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郭丽就敢于接收大量订货的订单了,也使制鞋数量快速成倍地增长。
从这以后,在广交会尝到了甜头的郭丽先后连续四年参加了2004-2007年的广交会,签下了一份又一份的订单,布鞋“走进”了中国的北京、上海、天津、福建、河北等40多省市地区,还走进了美国、俄罗斯、日本、德国、瑞典、荷兰、韩国、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埃及等16个国家,并和他们都建立了长期的贸易合作关系。
传统与时尚结合 推陈出新
在订单多了,产品品种也多了,郭丽在质量上特别小心。她非常注意认真听取各阶层顾客的意见。每出一种新品种,她都要给职工、亲属及朋友试穿,让他们感受和宣传新的布鞋。产品不论多好,都不能永远不败,都需要不断创新。所以,她出外开会每到一个地方,都要到当地大商场看一看,如有别家生产的新款式布鞋她就买下来,回来进行研究、借鉴和开发,努力做到品种和款式不断地改进与创新。
布鞋要赢得华人与外国友人的喜欢,要走出国门赚外汇,就要倾注更多的中国元素,注重传统民俗与现代时尚的结合,将实用性、艺术性在方寸布鞋上得到巧妙而完美的结合。2005年,她研制开发了“千年古韵”系列产品,其中以“三寸金莲”、“二龙戏珠”、“花开富贵”为代表的十几种布鞋,利用赤橙黄绿青蓝紫等多种颜色和龙凤、鸳鸯、梅、兰、竹、菊、牡丹、蝴蝶等多种图案将中国元素表现得淋漓尽致。
以关东民间文化为基础,大胆地向旅游产品进军,聘请省内民间文艺协会的五名专家作开发顾问,相继开发出了具有浓郁的东北风情与关东文化特色的“深邃民间”、“长白风情”、“迷人长白”、“神秘长白”等系列产品,总计60多个品种。其中“深邃民间”系列产品以流传百年的民间虎头鞋为龙头,结合现代艺术手法,表现了深刻的文化内涵;“神秘长白”系列产品将流传民间几千年的“人参娃娃”等形象制成卡通形象体现于鞋上,集传统内涵与现代艺术与一炉,生动传神,美轮美奂,在深圳民间艺术博览会上一亮相,就签下了10万元的订单!而“千年古韵”、“深邃民间”、“神秘长白”等系列产品因其独特的中国特色与文化内涵成为外国友人专购的工艺品。她的产品不仅有传统的“千层底”,还有喜庆鞋、时装鞋、网花鞋、布拖鞋、凉鞋、靴子等布鞋系列产品,其款式更流行更时尚。并先后在长春、北京、广州等地设立了产品专卖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