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尊老爱幼的事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于尊老爱幼演讲稿优秀范文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由一根布带引发的明理尽孝的故事。xx县冷水镇中心学校初中语文老师陈斌强的母亲身患重病。为了每天都能亲子照顾母亲,陈老师用一根布带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每天骑着电动车行驶30公里去学校上班,风雨无阻。他朴实而感人的事迹感动了全社会,因此荣获20xx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在颁奖现场,他获得了这样的赞誉:“小时候,这根布带就是母爱,妈妈用它背着你。长大了,这布带是儿子的深情,你用它背着妈妈。有一天,妈妈的记忆走远了,但爱不会,它在儿女的肩膀上一代代传承。”陈斌强付出的孝心,不仅抚慰着他的母亲,也感动着每一位中国人,展现出中华民族朴素而真挚的人性之美。
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从“黄香温席”、“子路负米”这些传统的孝贤故事,到“背着母亲上班”的陈斌强、“带着母亲上大学”的孟佩杰等当代孝子的事例,都告诉人们: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敬老孝亲、感恩图报都是值得传承的美德,它们都是需要发扬光大的慈行善举。同学们,让我们积极寻找身边的好榜样,发现身边的敬老孝亲之星,同时,在心中播种下感恩的种子,并使这颗种子在我们成长的百花园中结出美丽的花朵!
关于尊老爱幼演讲稿优秀范文
尊敬的老师、同学:
你们好!
敬老爱幼,是最好的美德。人之一生,谁也不能避免这两个时期,在年老时需要人的扶助,正如在年幼时需要人的照管。当年岁大了,无人加以诚恳的扶助,必不能得到安闲。幼小时,无人加以慈爱的照管,必容易趋于坠落。若讲人道主义,须先对于老幼这两项人,施行亲切的爱护。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的这段教导的意思是“敬重自己的长辈,进而推广到敬重别人的长辈,抚爱自己的子女,进而推广到抚爱别人的儿女。如果以这样的准则治理国家,统一天下就如运转于掌心一样容易了。”尊老爱幼是我国优良的道德传统的精华。尊老爱幼是人类敬重自己的表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儿童时代,每个人也都有老的一天。古往近来,多少个春夏,多少个秋冬,一代代人由小孩到老人,不管是处于盛唐还是当今社会,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就是弘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尊老爱幼起始于原始社会,当时生产力低下,在氏族公社的内部为了人类的繁衍和文明的延续,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和尚无劳动与生活能力的小孩都一样分配劳动果实,实行义务抚养。由此逐渐形成的这种朴素的道德观念,被继承下来。从原始的社会,就已有了尊老爱幼的思想,这使人听起来感到非常的高兴,从中也可看出人性的善良。“尊老爱幼”有着她经久不衰的生命力。这项传统美德一定会被我们永远的继承下去。 1986年,根据中国老龄问题全国委员会的建议,国务院决定将每年农历九月九日的重阳节定为“中国老人节”,借助传统的重阳节,祝愿全国老人健康长寿。以后,于1949年12月规定每年6月1日为儿童节。
想必大家都知道黄香和子路的故事吧!
黄香,东汉人,少年时就善于写文章,当时的人称颂他:“天下无双,江夏黄香。”但黄香最难能可贵的,还是他从小就知道孝敬父亲。
黄香9岁时母亲去世了。他十分悲伤,就把对母亲的思念和爱全部倾注到父亲身上。 冬夜,天气寒冷。黄香就先钻到父亲的被窝里,躺一会儿才回到自己的床上睡觉。 夏天夜里很热,黄香就手执蒲扇,对着父亲枕席使劲扇着。 黄香长大后,朝廷觉得他是个人才,让他担任魏郡太守。有一年,魏郡遭受特大水灾,百姓苦不堪言。黄香拿出自己的钱财赈济灾民,百姓没有不感动的。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中国有句古话:“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营造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当皱纹爬满你的额,手无法抚平,让关爱顺着皱纹,流进眼眶;当童稚写满你的眼,手无法抹去,让关爱在前方,亮成明灯一盏。尊老爱幼,人间美德!
关于尊老爱幼演讲稿优秀范文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对待老幼的态度是关心,还是漠视,是衡量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方面。
我们亲爱的祖国是文明古国,更是礼仪之邦,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和传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孟子就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讲的是我们不仅要尊敬自己的父母,还要尊敬别的老人;不仅要爱护自己的孩子,还要爱护别人的孩子。
《孔融让梨》这个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它讲的是孔融按照长幼顺序分梨,而自己却挑选最小的。孔融四岁的时候,就懂得尊老爱幼,实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鲁迅也有一段名言“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意思是:冷酷无情未必是真正的英雄豪杰,而疼爱小孩子的又如何不会是大丈夫呢?你可知道山中的猛虎兴风狂啸,尚且频频回顾它心爱的小老虎。
是啊!连最凶恶狠毒的老虎都知道疼爱自己的孩儿,那么,当我们的小弟弟,小妹妹犯错误的时候,我们是不是更要以宽广的胸怀去原谅他们,帮助他们呢?作为祖国的未来,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前辈们尊老爱幼的优良品质。
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不能只停留在思想和口头上,而要付诸实际行动,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比如说:当爸爸妈妈辛苦劳动的时候主动端茶递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以减轻他们的负担。我认为这就是尊老爱幼的开始。
还有,在社会的大环境中,我们虽然能力不大,但也应该有所作为。比如说:当我们看到白发苍苍的老人不小心摔了一跤,旁边的人却视而不见﹑无动于衷的时候,我们可以主动跑上前扶起老人,如果摔伤了,还可以扶他到医院去;当马路上的车辆络绎不绝,小孩子吓得不敢过马路的时候,我们可以带他们安全地通过斑马线;当老人提不起重东西的时候,我们可以主动帮他提。
总之,每一次充满爱心的行动,每一次尊老爱幼的行为,虽然看起来微不足道,甚至毫不起眼,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做下去,就必将起到榜样的作用,在无形中可以感动和潜移默化周围的人们。
本人曾在区里上了一节八年级语文教研基地活动公开课,题目是《散步》,受到教研员和各校同行的好评。这节课我设计了两个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美。2、感悟《散步》所表现的人性美,学习尊老爱幼、互敬互爱的美德。
为达成第一个目标,在教学中要“放”。首先请班级学生全体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学生初步领会了作者莫怀戚的浓浓亲情。文中的语言美让学生在读中体悟。《散步》情节拨人心弦,文笔清新自然,课文中用很多美的语句来表现浓浓亲情,让我们一起去探寻课文的美点吧!请同学们自由品读,找出其中的妙词佳句,表达有情趣、有深意的段落,先自己品读,再一起分享。(可以从关键词、修辞、内容、情感等方面赏析)。学生思维的火花一下子点燃,找出文中很多优美的语句。如“今年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酷冬。”这里“太迟,太迟了”用了反复修辞,与“总算”照应,表达了我盼望冬天快点过去,春天早些到来的急切心情,说明我很担心母亲的健康。再如对称的句子有:“有的浓,有的淡。”“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这些句子形式对称,音韵和谐,相映成趣,清新淡雅。内容:生生不息。学生从文中自主找出很多语句来赏析。教师也要适当“收一收”,如读课文的形式也不拘一格。有男生读、女生读;有整体读;有上句读完,其他人接着读;有小组读……学生边读边体会,课堂完全动起来了,学生的积极性得以发挥。
第二个目标感悟《散文》所表现的人性美,学习尊老爱幼、互敬互爱的美德。在教学中让学生找出画面,放一放让学生谈亲情。如“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这里“蹲”、“背”“高大”瘦“胖”“幼小”给人以画面感,情景很感人。百善孝为先,请看“孝”字的演变。看投影,让学生谈感受,原来背母亲的“背”里就含有孝。然后安排趣味说话环节,假如你就是文中的母亲。一天与一位老朋友拉起家常,你会怎么向她讲诉儿子带你出去散步的事呢?请你学学老人的口气说出老人当时的真切感受。学生互相说话,准备趣味说话,一位模仿奶奶,一位模仿老朋友。学生的激情一下点燃,学生纷纷要求模仿。“收一收”,我实时举了生活的小例子,有一天女儿回家看到天冷,给我拿垫子。学生的情绪一下被感动,感情上有了共鸣。再“放一放”。每个家庭情况不一样,人的责任也不同,大多数家庭重担是压在中年人的肩上,他们确实很辛劳,作为年幼的一代,你们又该怎么做呢?有学生说爸爸回家,自己倒一杯热茶;有说给妈妈洗脚;又说赠给家人一幅绘画……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悠悠五千年的的历史,沉淀了丰富的民族文化。传承中华美德是我们肩负的神圣使命。
传承中华美德,首先是热爱祖国。古往今来,热爱祖国的事例不胜枚举。比如为了抗日救国而献身的;为唤醒国人而横眉冷对的鲁迅先生;放弃美国重金聘用而回国的华罗庚……他们都是热爱祖国的楷模。当然也有为了个人利益而卖国求荣的人。这就更要求我们时刻不忘热爱祖国。
其次是孝敬父母。尊老爱幼一直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古来就有“百善孝为先”之说,我们耳熟能详的“黄香温席”的故事讲的就是孝敬父母的故事。父母辛辛苦苦把我们养育成人,我们要好好学习,学好了本领好孝敬他们。不仅要孝敬父母,还要尊敬师长,爱护我们的同龄人,保护比我们小的小朋友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再就是勤俭节约。“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我读过《上下五千年》,知道汉朝的时候有文景之治,唐朝的时候有贞观之治,正是在帝王带领的勤政下,才有 了国力的强盛和经济的繁荣。记得过年的时候贴对联,有个对联是“勤俭持家远 诗书继世长”,说的就是勤俭节约。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热爱劳动;爱惜粮食、节约用水、不浪费一张纸一支笔;衣服只要干净就好,不攀比……从一点一滴做起,积少成多。
现在我们国家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 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 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就是从各个层面要求我们能够弘扬中国文化,传播中华美德。
暑假,本是带头完成社会实践任务的心情的我为一位老人打扫房子。老人见到我很是开心,要我坐下来陪她聊天,老人很健谈,尽管已是满头银发,但讲起来便觉精神许多,她的两个儿子都在外地工作,很少回来看她,有的也只是打个电话,问候一声便了事。老人言谈中不乏对儿子的自豪感,可我也听得出这自豪的背后隐藏着一丝悲凉。人到黄昏,总想有人陪伴,对老人来说精神上的安慰是最有效的药物。那一天上午,我听老人讲,末了她说,虽然经常也会有人到她那儿,但总呆不上多少时间,怕是闲自己年老话多,又糊涂,不愿搭讪,今天我会来,又听她说一上午,她真希望我下次能再来。老人说着说着,眼里不觉泪水已满,我答应一定会的。老人默默送我离开。也许她也是这样注视着她的儿子或孙子离开的。那眼神里饱含着多少酸楚和期待,只有看到过的才可能了解。与这位老人相比,我们村子的另一个虽然年纪不是很大,但却不幸得多,她的丈夫很早过世;有几个儿子,大儿子也很早死了,小儿子前年生病先她而去,在连遭亲人逝世的打击下,人顿时变得苍老许多。现在靠清理垃圾,由村里提供工资生活。
只是几个小小的事例,我想,在我们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沿海地区尚有许多这样那样在物质精神上急需关怀的老人,何况西部内陆,他们的生活谁来扶助。
老人,最需要:是爱,他们大半辈子倾注在后代身上的爱,又有几个子女会完完整整地给予老人。其实他们所盼的并不多,子女能常来走走,一家人能聚在一起吃顿团圆饭,一起聊天,他们便感到很满足了。可这么小小的要求,作子女的都不能满足吗?有人借口说,自己也有自己的家庭,要为此奔波,可为什么不懂,正因为有了家庭,才应该更清楚地了解父母的位置,他们是如何辛苦地将你们拉扯大,父母给子女无限无私的爱,子女回赠甚少,那么当你成为老人时,又敢期望你:子女对你尽孝心吗?
幸福的老人大都是相同的,不幸的老人各有各的不幸,“让世界充满爱”不是一句单纯的口号。老人得到幸福了,这个世界才算有了爱。“尊老爱幼”这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真的只成了一个专有名词?时代在进步,未必样样跟着进步,有些反而没落,但这绝不能遗忘,不能丢弃。忘记“尊老、爱老”,社会如何成社会?
班主任,是学校最基层的德育工作者。班级德育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德育工作的质量。实践证明,在教育方式上采取“小一点、新一点、近一点、实一点”是做好班级工作的有效途径。
所谓“小一点”,就是瞄准大目标,抓好小事情,用平平常常、点点滴滴的小事教育学生。例如把爱国主义教育具体化,落实到爱班级、爱学校、爱社区、爱国旗、爱国徽、爱人民等;把尊老爱幼、礼貌待人,具体落实到行动上,如吃饭时请老人上座,积极帮助家长做家务;待人接物客气;爱护同学、小弟弟和小妹妹等具体小事上。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所谓“新一点”,就是用最新发生的事情教育学生,最好让亲临现场的学生或知情者报告。比如所在小区里刚刚发生的正反两方面的事例,组织学生自己去评判,哪些是值得弘扬的,哪些是应该批判的,借以增强学生的识别能力,培养了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所谓“近一点”,就是用学生身边的榜样或事例达到教育的效果,使德育工作贴近现实,贴近生活。比如要教育学生辨别是非,可利用班级和学校最近发生的事情;邻居、同单元、同楼区最近发生的事情等,因为这些事情往往会引起学生的强烈关注,不由自主地和别人谈论,这恰恰是我们可以利用的大好时机。班主任要不失时机地筛选典型的信息,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受到教育,主导班级舆论的健康发展。再如要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就要先教会学生自我服务。从学会自己穿衣服鞋袜人手,学会叠被褥,到及时整理房间,把东西放在指定的地方,保持条理整洁,帮助家长料理家务,再到主动参加社区公益劳动等。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把德育的总体目标切割成阶段性的小目标,再把阶段性的小目标通过具体活动来实现,避免空洞的说教。
所谓“实一点”,就是用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例,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内化。因为小学生感知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直觉思维,喜欢直观的东西,他们往往只注意到事物的一些孤立的现象,看不出事物的内在联系及其特征,更不会进行抽象的思维和空间想像,所以,教育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更应该利用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例,让他们很直观地看得一清二楚。比如要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就要组织学生观看先烈出生入死、为国捐躯的英雄事迹画展或听老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等;要教育学生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就要让学生观看非典时期白衣战士舍小家为大家的动人事迹,也要观看自私自利、危害社会的不法之徒的可悲下场。这样,学生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实实在在,往往会在心灵深处引起强烈的震撼,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