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王冕苦读

王冕苦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王冕苦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王冕苦读范文第1篇

1.善解人意的高尚品质。

王冕七岁时,父亲撒手人寰,孤儿寡母生活无法维继,仅“靠母亲做些针线活供他读书”。如果说母亲做针线活能够支撑起这个家,供王冕继续读书,王冕也算得上一个“幸运”的孩子。但是,母亲已经竭尽全力了,还是无法保证他继续上学。三年快要过去了,母亲实在熬不住了,不好意思地对王冕说:“孩子呀。不是我要耽误你。这几年年成不好,只靠我做些针线活儿挣的这点钱,实在供不起你读书。如今只好让你到隔壁人家去放牛。”

王冕听了母亲的话,没哭,没闹,他理解母亲的难处和辛苦,告诉母亲:“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听听!王冕的话语里包含了多么深厚的理解母亲的感情。一个爱读书的孩子,真的会感到学堂里“闷得慌”吗?不是,他是为了不让母亲伤心,为了安慰母亲,故作高兴,说放牛快乐。仅仅这么几句话,一个善解人意的王冕就站在了读者面前。

2.刻苦学习的奋斗精神。

王冕上不起学,只好去给隔壁秦家放牛。天下放牛娃很多,一边放牛一边读书的不多,读书又能成才的只有王冕等个别几个贫寒学子。王冕自从接过秦家放牛的差事,便离开了学堂。放牛是他主要的工作,他恪M职守,早出晚归,为主人放牛,毫不懈怠。王冕没有因为放牛,没了读书的氛围而放弃学习。他天天出去放牛的时候带着书本,在闲暇之余读书,“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王冕读了不少书,也明白了许多道理”。

王冕读书不是死记硬背,而是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他在学习中获得知识,在知识指导下观察生活。“一天。正值黄梅时节,天气闷热,王冕放牛累了,便在绿草地上坐着。”王冕坐着,心没闲着,眼睛也没闲着,他在观察生活,他发现:一阵大雨过后,阳光从云缝里透出来了,照得湖水通红。山上青一块,紫一块,山下树木葱茏,青翠欲滴。树叶像水洗过一般,绿得尤其可爱。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花苞上雨水点点,荷叶上水珠晶莹透亮。王冕不禁看得入了迷,心里想到:“古人说‘人在图画中’,真是一点不错。”

王冕的发现,让他产生了学习绘画的动机。自此以后。王冕学着画荷花。“起初画得不好,三个月之后,便大有长进,那荷花的精神、形态、颜色,没有一处不像真的。乡里人见他画得好,竟拿钱来买。王冕的荷花越画越好,这消息一传十,十传百,(浙江)诸暨一带都晓得他是个画荷花的高手,都争先恐后来买他的画。”王冕不但爱学习,能学习,而且会学习,这就是他有别于一般学子的非凡之处。

3。孝敬母亲的优良品德。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人都能这样说,不一定人人都能这样做,王冕在这方面做得十分好。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王冕从小孝敬母亲。他听母亲的话,去给秦家放牛,这是他孝顺母亲的第一种行动。“王冕白天在秦家放牛。晚上回家陪伴母亲”,这是他孝顺母亲的第二种行动。“遇上秦家煮些腌鱼腊肉,他总舍不得吃,用荷叶包了回家孝敬母亲”,这是他孝顺母亲的第三种行动。“王冕(卖画)得了钱,就买些好东西孝敬母亲”,这是他孝顺母亲的第四种行动。“春光明媚的时候,王冕就用一辆牛车载着母亲,到湖边走走,母亲心里十分欢喜”,这是他孝顺母亲的第五种行动。

王冕苦读范文第2篇

《美德故事》这本书,通过很多神话故事、诗篇、寓言、童话等丰富体裁,让我逐步的走向了光明美好的道德世界,让我从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中认识到了道德的所在和它的价值,使我展望人生的道德观。

中华美德,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精神文明的积累。中华民族以礼仪之邦、文明古国而着称于世。在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和道德的宝库中,有许多我们应当继承的精神文化和需弘扬的传统美德:战国时代的纵横家苏秦每次读书到深夜,倦意袭来时,就拿起锥子狠扎自己的大腿,他发奋苦读,使学业大进,终于成功地说服六国君主,合纵攻秦。还有西汉大学者匡衡凿壁借光、元代大画家王冕痴狂学画、明朝文学家宋濂抄书苦读等等。

这些故事使我从中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勤学苦练,付出艰辛的汗水,才能获得成功。

历史上那些成功人士,无不具有勤奋好学的优良品德。面对困难的生活、恶劣的条件,能咬紧牙关,克服众多的困难,以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刻苦读书,这难道不是我们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学习和发扬的传统美德吗?

居政,正是我身边的美德少年。他家境贫寒,父母靠捕鱼为生,每天早出晚归。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居政放学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煮饭烧菜。居政在学习上勤奋刻苦,付出了别人几倍的努力。居政因发明“上接插头式电水壶”获得了江苏省青少年创造发明大赛一等奖,和吴江市第四届科技创新市长奖。居政是一个平凡又幸运的孩子,不富裕的家庭让他更加地独立,格外地坚强。他的这种勤奋好学、不畏艰难的精神不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榜样吗?

勤奋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具备的品德。我们在学习文化的过程中,要发扬孜孜不倦、勤学好问的精神,才能更好的学到知识,才能自强、自立,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书山有路勤为径”,我们只有艰苦跋涉,奋勇攀登,才能到达知识和品德的高峰!

王冕苦读范文第3篇

一、赏在讲述中

古诗词教学中只有唤起学生情感体验,产生移情和共鸣,让学生驱遣想象,引起联想,由此及彼,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再现作品中的形象,才能入境悟情。言为心声,教师要在引导学生鉴赏诗的过程中运用灵动多姿的语言,对照诗中所选的题材、画面的描绘、语言的运用作更全面的解读,对意境作更深层的分析。如一教师在教学《墨梅》一诗时,伴着古典的古筝乐曲,老师动情地说:“我家画中洗砚池边的梅树,花开朵朵,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也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接着教师讲述: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在这样情境和语境中,学生自然体会到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从而了解到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因而古诗词的鉴赏教学,应让学生达到“知诗人,悟意境”的目的。

二、赏在诵读中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习古诗词更要注重引导学生反复地诵读,读出节奏感,体现韵律美、音乐美。古诗鉴赏教学也不例外。重视朗读首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让学生读出不同的感悟,同时教师要成为引领学生朗读的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让学生渐入佳境,读出层次。因此在学生读出诗韵、读准诗意的基础上,诱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情境,让他们进入角色,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发挥自己的创见性,去表现诗歌的思想情感。如笔者在教学陆游的《示儿》时,按照这样的教学流程进行朗读指导:首先初读诗文,介绍背景,了解诗人的“悲愁”心事。其次精读诗文,了解遗憾,弄清诗人的“悲怆”心境。最后研读诗文,理解信念,感受诗人的“悲壮”心愿。即在初读的基础上,确定悲凉的朗读基调,精读诗文时,引领学生用深沉的语气表达出对祖国前途的忧虑;研读诗文时,引领学生用坚定的激情,表现出诗人一生为多难的祖国呐喊的爱国精神,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得到鼓舞。

三、赏在绘画中

古代诗歌大多数都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情并茂的。因此教师可让学生去创造诗中的形象,根据诗中所写的景物,把它画在纸上,再让学生从画中去体会诗人的感情。例如,在教《山行》这首诗时,可先指导学生朗读、吟诵,然后让学生去画出秋天的高山,弯曲的石阶小路,白色的浮云,山顶的竹篱茅舍,一片红色的枫林,指导学生去创设诗的情景,描绘出一幅色彩鲜明,层次井然的古代山水画,通过以画赏诗,让学生透过诗中展现的图景,去捉摸诗人的感情脉搏,体会诗人的感情波涛。学生既动脑,又动手,经过吟诗作画,以画讲诗层层深入,自然领会这首诗的深远意境。

四、赏在视听中

在古诗鉴赏教学中应创设情景,赏析词句。可以巧妙的运用多媒体,让诗中的形、声、色、情、意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将学生带入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境界去感受美,领悟美,表达美,为学生思维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使学生的潜能得以更好地开发,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从而对产生学习的内驱力起到极好的促进作用。如我在教学《春日偶成》时,首先让学生观赏多媒体,先看诗中头两句所勾勒的天空中,淡淡的白云,轻柔的春风,和煦的阳光;地面上,红花,绿柳,碧水,一幅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再欣赏体会作诗人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进而选用了古琴曲,那舒缓、轻悠的旋律伴着配音朗诵,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唤起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入了情境。让学生从中感悟到这种“怡然自得”之乐,以及大自然的和谐、人的生活的和谐、人和大自然的和谐的意境。

五、赏在表演中

古诗词往往具有深邃的意境,蕴涵着丰富的感情,语言精练优美,形象具体生动,在教学中还可以通过表演进行鉴赏。因为表演是以多元的方式解读和表现了古诗的意蕴,让古诗因为表演而变得立体感人。如学习《寻隐者不遇》时,让学生观察画面,根据诗中的内容,结合插图,大胆的想象一下,诗人与童子的语言、动作、神态,加之悠扬婉转的笛声在课堂上空飘荡,屏幕上,远山、丛林、碧潭……那么悠远、静美,进行分角色表演。这样的安排设计有利于小学生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体味诗歌的情感底蕴,感受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从而更加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塑造高尚优美的灵魂和完善人格。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血管外科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历史语言学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