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说木叶

说木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说木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说木叶范文第1篇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作为“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在这一教学动态过程中,达成目标的方法有多种,但稍有教学实践经历的教师都会有这种体会,提问是课堂教学的最主要教学手段。提问作为一种主要的教学手段虽被广泛地运用于普通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当中,精心设计有效的提问进而提高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效率成为众多语文教师醉心的追求。笔者所授课的班级学生基础一般,分析问题、概括总结的能力较为薄弱,所以要比较好地阅读理解文本、达成本课的学习目标有一定的困难。为了能使学生充分阅读文本,通过大量引文理解作者本意,笔者选择了“以设置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组织教学”的教学方法。由导入开始顺着作者的思路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一直带着问题阅读,带着问题思考讨论,带着问题总结概括。并且问题的设计注意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形象到抽象的思维规律,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学生看到引文多就产生畏难情绪的心理压力,进而循着问题进行积极、主动甚至生动有效的学习,当一个个问题都依次顺利解决的时候,学生充分体验到了学习文艺性议论文的快乐,教学目标自然达成。无疑,这节课的提问设计是比较优化、有效的。

然而学生给出的反馈是,一是觉得没意思,二是觉得思路不清晰。关于第一个问题,笔者觉得没有必要进行过多的反思,笔者不能也不应该把每一节课都上的趣味横生,首先笔者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其次,语文课应该有它本身那种语文味,而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有语文味的敏感性,换句话说笔者不能为了迎合学生把课设计的没有语文味。第二个问题,笔者想主要还是出在整体感知的环节上,近年来因为教师对教材钻研地更深了,所以对整体感知这个环节就特别在意,觉得非常重要。首先如果没有这个环节,那么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将会是非常浮泛的,不管你加进去多少非文本的让学生感兴趣的东西都是失败的;其次,如果教师不深入研读文本,那么就谈不上上好这节课,尤其是整体感知这个环节。就这节课来说,笔者给了学生大约10分钟的时间让他们看书,接下来通过探寻“木”的两个艺术特征再次回归到文本,但是这个环节总有些粗糙,粗糙在哪呢?一是给的时间少,二是问题问得不够吸引学生,等于说笔者只给学生两次阅读文本的机会。还有一个文本本身存在的问题,因为这篇课文引用的诗歌特别多,而且很多诗意不容易读懂,所以学生容易陷进弄懂这些诗歌意思的迷雾里,把重点放在读这些诗而不是弄懂作者所要分析的内容上;另外,有些词,比如“空阔”、“疏朗”、“感情饱满”、“绵密”这些中国艺术评论独有的词语,给学生理解文本加大了难度。

在笔者看来,一是应当给全个总结;二是应该仔细分析文中的一些诗句在用了“木叶”后到底好在哪。这样的话可能会不那么枯燥,学生接受起来会更容易些。

附《说“木叶”》简易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文章由“木叶”所阐释的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理论。

过程与方法

结合诗歌“意象”“意境”品味诗歌语言暗示性。通过“意象”“意境”练习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鉴赏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祖国诗歌的博大精深,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国古典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

难点:全文表面是分析古诗中“木叶”的艺术特征而实质是谈诗歌语言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ppt展示)大家一起读屏幕上的内容:魏晋风骨,盛唐气象,少年精神,布衣精神。

这四个词是写给一位老先生的挽联,是对他一生成就和做人的肯定,他就是这位面带笑容,和蔼可亲的学者林庚先生。林先生学问极高,人品极好,受到很多人的爱戴和支持。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林先生的文艺随笔《说“木叶”》。

(二)课内字词正音:

袅袅( ) 招徕( ) 皎皎( ) 灼灼( ) 柳恽( ) 寒砧( )

征戍( ) 庾信( ) 涔阳( ) 言筌( ) O@( ) 冉冉( )

翩翩( ) 亭皋( ) 万应锭( )

(三)课文脉络梳理:

浏览课文,圈画重点,找出每段大意:

1.自从屈原开始,“木叶”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2.“木叶”就是“树叶”,古代诗歌中有的用“树”,有的用“叶”,但用“树叶”十分少见。大量使用“木叶”,又由此创造出了“落木”。

3.“木叶”“落木”与“树叶”“落叶”的不同,关键在于“木”字:

①说明“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

②说明“木”为什么有这个特征;

③说明“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

④说明“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但在艺术形象上有很大差别。自从屈原开始,“木叶”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四)发现问题,研究讨论,解决问题:(师生互动)

1.文中“树”和“木”各有什么特点?能引发人怎样的联想?含有怎样的感情?

2.我国古代诗歌为什么很少用“树叶”而多用“木叶”?

3.“木叶”“落叶”和“黄叶”带给我们的感觉是否一样?

4.这篇文章实际上谈论的是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为什么却以“说‘木叶’”作标题呢?

(五)完成表格,吃透文章:

(六)拓展活动:

1.展示校园风景图片,感受“木”“叶”“树”的区别,以及引发的不同感受。

2.引用宗白华的诗句:诗从何处寻?在细雨中,点岁落花声。

说木叶范文第2篇

平均每天,美国全国有170,000,000 个会议。

20%的工作时间是“关键性的”、重要的,80%的时间用在了无意义的事情上。

人们一般每8 分钟会收到1 次打扰,每小时大约7 次,或者说每天50-60 次。平均每次打扰大约是5 分钟,总共每天大约4 小时,也就是约50%的打扰是没有意义或者极少有价值的。实际上,你每被打断一次,一般要损失10到15分钟的时间,所以,如果你在1小时内接到4个电话,这个小时可能就轻易地全部损失掉了。况且,在电子化办公的今天,我们还要经常处理一些垃圾邮件。

我们经常听到身边的人抱怨自己太忙了。但是实际情况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不妨看一个案例。

我们都希望企业中少一些这样的Tom,否则企业的管理人员大概是会比较烦心的。如果在一个项目核心团队里,有这么好几个Tom,那这个项目经理可能会感慨回天乏力了。

时间是挤出来的,这个道理谁都懂。关于时间的名言也举不胜举,但在实际的生活和工作中,认真有效的去管理自己的时间的人,却为数不多,其原因可能跟我们所说的TOM一样。

时间是可以管理的,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时间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但是,如何才能高效的管理自己的时间?要想做到这一点,必须满足以下前提:

第一 需要积极的心态

第二 要有使命和目标

第三 立即行动

当一个人的情绪比较悲观、消极的时候,我们常常能听到长夜漫漫。著名诗人杜甫的“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就是很好的例子。而爱因斯坦向老太太解释相对论的故事,则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了不同的人对时间不同感受。如果是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的心态,想管理时间那只能是白日做梦。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是周末,很多人都习惯多睡一会儿,晚上可能也会晚睡一会儿。为什么呢?没有工作安排,没有非做不可的事情,那就放松一下,这就是没有具体目标的体现。而一个多年未归的游子,在回乡的前夕,大概都会难以入眠,那是心里在想着即将发生的种种情况而兴奋不已,是因为心中有了期待。相信大家都能体验那是怎样一种计算分分秒秒的状态。

寒号鸟冻死了,可是从小就学习过寒号鸟的故事的你我,又有多少人还在重复昨天的故事?没有行动,所有美好的愿望都只能是空中楼阁。所有的激励演讲,你大概都能听到立即行动的言辞,从李践、陈安之、林伟贤到安东尼罗宾,几乎无一例外。

只要我们改变了自己的心态,立即采取行动,并养成良好的习惯,必将让我们受益终生。这也就是前面我们说到的,思想引发行为,行为渐成习惯,习惯塑造品格,品格决定命运。

有了这些前提条件之后,如果还能再熟悉一些管理时间的技能,则离成功管理时间就更近了。我们再一起看一个企业案例:

几周后这位企业家付给了艾伦莱金顾问费25000美元。这便是著名的“莱金原则”,即:把时间用到最为重要的事情上去。当然养成一个习惯并不容易,据统计,养成一个新的习惯一般要用30 天。

前面,我们反复说过,道理是相通的,其实所谓的四象限时间管理方法,说的也是这个道理。首先要处理既紧急又重要的事情,如果我们分不清,生活和工作就会陷入瞎忙乎的恶性循环。

我们知道,博恩崔西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在企业管理方面有他的独到见解。有一个崔西定律:

( 1 )任何工作的困难度与其执行步骤的数目平方成正比:例如完成一件工作有3个执行步骤,则此工作的困难度是9,而完成另一工作有5个执行步骤,则此工作的困难度是25,所以必须要简化工作流程

( 2 )简化工作是所有成功主管的共同特质,工作愈简化,愈不会出问题。

这也许给我们提供了另外一个管理时间的技巧,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到他的网站briantracy.com/参考更多的内容。

在项目管理上,我们都知道,对于时间尺度的管理,最常用的有两个方法,一个是关键路径法Critical Path Method,一个是计划评审技术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而名噪一时的Goldratt的关键链的方法,我觉得其实是对关键路径的扩充。

很多人可能熟悉使用Project或者P6来做PERT分析,但是,我们需要随时提醒自己,软件只是一种工具,它并不能为你做所有的事,当一个人对项目管理一无所知时,给他一个强大的进度表软件,只会使他精确地记录错误!美国著名项目管理专家刘易斯给我们提出了这个忠告。

中国有句俗话,万事开头难。在项目开始的第一个阶段,项目经理往往感觉有些乱,甚至有些茫然不知所措,这都是正常,但是我们千万不能马虎了事,项目的时间计划一定要认真,否则你就在一开始便走向了失败。在几年前,美国对一系列的国防项目进行了专题研究,结果发现在15%阶段出现困难的800个国防项目中,无一能够走出困境,James P.Lewis称之为15%法则。这绝对值得每一个项目经理引起高度的重视。有些人可能对项目中能预知的时间拖延存在侥幸心理,这事应该不会那么久吧,应该不会拖延时间的。我想告诉你们几条规律:

( 1 ) 凡是可能出错的都会出错;

( 2 ) 每次出错的时候, 总是在最不可能出错的地方;

( 3 )不论您估算多少时间,计划的完成都会超出期限;

( 4 )不论您估算多少的开销,计画的花费都会超出预算;

( 5 )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必须先做一些准备的工作;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墨菲定律。

还有一条帕金森定律,我们在项目管理中同样需要注意,这条定律说,工作总是要拖到规定的时间才能完成。因此千万别忘了跟踪项目的进展,实时了解项目的进度,在项目执行的过程中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否则的话,我们又会掉到另外一个陷阱。著名项目管理专家Goldratt告诉我们,项目会积累延期,却绝不会积累提前的时间。如果在项目执行的时候出了一个问题,我们没有及时解决,等到项目接近尾声的时候,这个问题往往会把项目搞得一团糟。

说了这么多,似乎没有说到什么实质内容,其实只要我们把这里所说的应用到我们的项目管理、企业管理甚至日常生活中,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可能很多人都知道法国的雷洛和日本的尼桑这两大汽车制造商,戈恩先生同时管理这两个企业,依然还有周末与家人度假的安排,我想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古人在经验教训中总结出了很多规律,只是我们很多人并没有真正理解,更不愿意采取行动。例如今日事,今日毕,很多人,很多企业不愿意做,但是海尔愿意做,海尔说日事日毕,日清日高。那么我们知道海尔现在是个什么样子,张瑞敏是个什么样子。我们也一定听说过砍柴不误磨刀工,孙正义在创业之前调查了27个行业,那么我们现在都知道日本有一个软银。

在实际的项目执行过程中,很多项目经理往往抱怨项目周期太短,然而抱怨是改变不了事实的。对项目而言,项目周期总是有限的,而且由于竞争日益激烈,项目执行的周期往往会被压缩,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1、 招标人制定的项目周期被压缩。招标人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在项目招标过程中,不得不压缩工期。例如某公司经过市场调研后,急于抢先于竞争对手推出某新产品,原本规划在三年内完成,结果工期被缩减到两年。对于投标人,单从项目时间来说,其压力是可想而知的。

2、 开标时间延迟导致项目周期缩短。在很多项目招标过程中,投标人往往采取各种手段,投诉,喊冤,导致开标时间一再延迟,而有些项目又是有截止日期的,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1年深圳大运会的相关项目。最终,留给项目执行的周期自然就大大缩短了。

3、 投标人主动缩短工期。当投标人有多个项目需要执行的时候,可能存在人力资源、资金等冲突,为了缓解压力,不得不主动缩短项目执行周期。

4、 受意外影响,项目周期被压缩。例如,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由于受海啸、地震、金融风暴等影响被迫中断,但项目截止时间却不能发生变化,或者能延迟的时间远比中断的时间少。

说木叶范文第3篇

[关键词]财务目标;诊断矩阵;财务优化

一、引言

目前,理论界对我国企业应选择什么样的财务目标仍有争议,有关财务管理目标的表述有14种之多(王化成,2000),还有一些新的提法不断出现,如企业财务的可持续发展、EVA最大化等。

王化成教授所做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有84%的人认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为“企业价值最大化”,但实际上只有31%的企业将其确定为财务管理目标;有13%的人认为“利润最大化”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但实际上有55%的企业以此作为现实财务目标。可见,不仅理论界对财务目标的选择众说纷纭,而且企业实际确定的财务目标也有很大差异。

华金秋通过对企业的实地调查发现,不同所有制企业的财务目标明显不同,国有独资企业的经理人更倾向于选择“实现任期企业利润目标”或“职工待遇指标”、“资本增值指标”,而上市公司更倾向于选择“达到股票价格指标”,民营企业则倾向于选择“净资产目标”或“持续发展目标”。华金秋的研究还表明,理论财务目标与现实财务目标的确存在偏差。

基于这些研究成果,笔者认为,应该利用已有理论来解释这一问题,本文的研究目的就在于对财务目标差异化和动态优化等事实进行理论解说,这与以往研究财务目标的文献有所不同。

二、财务目标差异说

基于财务目标的基本功能及其在现代财务管理系统中的特殊地位,财务目标的导向与约束作用最具渗透力,它是一切财务行为的根本准则。理论界有关财务目标的纷争以及企业实际采用财务目标的差异化等事实,说明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财务目标在本质上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财务目标的选择作为一个规范性命题,总是存在一定的价值判断,并且很难证伪;二是企业选择财务目标具有环境适应的导向性,即不同类型的企业会基于不同的内部和外部理财环境,选择不同的财务目标,从而使财务目标的适用性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财务目标的优劣也是相对的。下面,笔者将通过分析环境差异来解释财务目标差异性的客观存在,并利用财务目标的缺陷来说明财务目标优劣的相对性。

(一)理财环境差异形成财务目标的差异

不同企业的理财环境有很大的差异,这会影响到企业对财务目标的选择。按照王化成教授的说法,财务管理目标直接反映着理财环境的变化,并根据环境的变化,做出适当的调整。笔者认同这种“环境影响财务目标说”,而且这种环境对财务目标的影响是通过多层次环境因素起作用的。

首先,不同企业的理财环境是不同的,如大企业和小企业的理财环境存在很大差异,这主要是指它们即使处于同一市场环境中,其获取财务资源的能力也存在很大差异,小企业无法像大企业一样便利地取得银行资金和证券市场的财务资源。这种外在经济环境相同但实质理财环境存在的差异,笔者称之为理财环境的“横向差异”,这种差异实质上是不同企业从外在经济环境中获取财务资源的禀赋上的差异。在我国,企业所有制的差异就属于这种情况,国有企业在获得中国股市提供的资源方面是优于其他所有制企业的。

其次,同一企业跨越不同的经营历史时期或处于不同生命周期而形成的环境差异,如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变迁、股份制改组前后或公司股票上市前后,以及企业从初创期向成长期、成熟期的转变,这种理财环境差异笔者称之为“纵向差异”。企业理财环境“纵向差异”的实质是,企业财务目标的产权基础及企业治理结构的差异,会影响到企业财务关系的变化,如国有企业从股份制改组前的单一产权关系变为改组并上市后的多元产权关系,企业初创期较为单一的财务关系到成长期转变为风险资本的介入并分享所有权。这种由企业的产权基础及基于此的企业治理结构产生的差异,决定了公司的财务关系结构和财务管理环境的差异。纵向环境差异的核心是与企业相关的各种经济利益集团之间的力量制衡状况,即不同的产权结构和治理结构,它会体现在企业的财务关系结构中。在计划经济下的国营企业中,国家作为出资人与企业形成的财务关系是企业所有财务关系的核心,这种财务模式下的财务关系比较单一,而且财务目标的简单化取向完全服务于这种单一的产权基础和财务关系结构。现在的上市公司在产权多元化背景下已有众多的利益相关方,这些利益相关方各有其经济利益方面的要求,财务关系更加多元化、复杂化,其财务目标取向也更为复杂。

鉴于企业对资金运动的管理是在一定的财务关系框架(即一定的产权基础和企业治理结构)下进行的,对财务关系的协调过程,实际上是企业在现有的理财环境下所进行的利益博弈过程,企业相关利益集团的构成及其在企业中的制衡格局,构成了企业的纵向财务环境差异,其实质是企业产权制度和治理结构的差异,这一差异决定着企业财务目标的取向。企业财务为谁服务,这是财务目标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其次才是如何服务的问题,前者是财务目标中固有的价值判断,这种价值判断必然以一定的方式反映各产权主体的经济利益要求(如果不是单一的产权主体),而且反映因利益集团的力量对比而呈现出的不同结构和差异化特征。譬如,股东治理逻辑反映了股东处于绝对优势的谈判地位,其财务目标取向是股东财富最大化,而从单边治理走向共同治理以及平衡公司参与者的利益,已成为全球公司治理发展的共同趋势,企业治理正由传统的“股东至上”模式演进到“共同治理”模式(伍中信、杨碧玲,2003),而企业共同治理模式的财务目标会倾向于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

治理结构环境还可能产生另一层面的目标差异,即在企业处于管理层控制或内部人控制的内部理财环境下,虽然名义上存在“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但实质上是“管理层效用最大化”目标(陈东辉,1999),是“强管理者、弱所有者”治理结构的反映。

(二)企业财务目标的变迁和差异化

综观企业的理财环境,不同企业的理财环境差异在逻辑上存在横向差异和纵向差异的交叉。企业有大有小,企业的组织形式(如独资、合伙和公司制)多种多样,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也各不相同,企业是在社会经济形态的变迁中发展的,因此,以总体和动态的观点来看,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的环境差异,即产权结构或企业治理结构的差异与获取资源禀赋上的差异是同时存在的。当环境的差异足够大,而且差异完全有可能大到足以导致不同企业甚至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财务目标信仰时,就会使财务目标及其驱动的财务管理系统的变迁和差异化成为可能。

需要指出的是,之所以产生企业财务目标的变迁和差异化,是因为在一定的法律框架下,环境的差异足以影响到企业各利益集团在企业经济利益分配中形成不同的制衡格局,即纵向差异。财务目标中内含且影响深刻的价值判断,是财务目标变迁或优化的原动力,它的改变使企业管理当局对企业财务目标有不同的表述,而财务资源取得的禀赋差异是财务目标的外在约束。正如周首华等(2000)指出的,根据财务目标反映理财环境的理论,公司治理的逻辑变了,则公司进行财务决策的出发点和归宿也必然要相应变化。也就是说,财务管理目标会因公司治理结构的变动而变化,进而通过财务管理活动,在企业价值的增长中满足利益相关者的经济利益要求,甚至鉴于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相对地位的明显变化,股东利益至上的公司治理逻辑必然要求改变,企业也需要相应地优化现有治理结构逻辑下的“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或“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

以上是笔者对于存在多种不同财务目标的事实进行的理论解说。正是由于企业财务环境的差异性导致了财务目标的差异,不同的企业才会有不同的财务目标,这就是对于企业理财目标会有如此众多表述的一个原因。①不仅如此,只要企业存在实质性的环境差异,这种理财环境的差异就必然决定理论界对于财务目标的提法和实务界实际确立财务目标的多样化和差异化在将来依然存在,即未来不会出现所有企业的财务目标趋同的可能。此外,超越环境的目标信仰也是可能存在的,但企业要为其信仰和现实理财环境的反差支付额外的成本,当然,也可能获得额外的收益。譬如,处于经理人控制下的企业,其外在的“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相对于内在的“经理人效用最大化”目标,更像是吸引投资者关注的财务目标广告(伍中信、杨碧玲,2003),其内在地隐藏了经理人对于股东财富掘取的现实财务目标。再如,大股东控制下的企业,其外在的“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相对于内在的“大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掩盖了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差异和可能的财富盘剥。这种财务目标的“广告效应”也可以从另一层意义上来解释为什么同一企业会有不同的财务目标信仰。

三、财务目标缺陷说

财务目标总是隐含了一定的假设,这些假设条件一旦得不到满足,便成为财务目标不能很好地指导财务行为和财务活动的天生缺陷。“利润最大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都存在隐含的假设。以现在理论界与实务界较为认同的“股东财富最大化”财务目标为例,在西方财务理论中存在着一个“假设世界”(Damodaran,1999):(1)公司的经营者要把他们自己的目标放在一边,而专注于股东财富最大化;(2)公司债权人受到完全的保护,以免受到股东的盘剥;(3)公司的经营者没有就公司未来的发展,试图误导或欺骗金融市场,同时有足够的信息提供给市场,使得市场能够根据公司长期的现金流量和价值,对公司的运作效果做出判断;(4)假设没有社会成本。显然,这些假设可能成为“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的最大缺陷,脱离这些假设条件,很难说其是一个好的目标,这些难以满足的假设前提就是其作为目标的内在缺陷。因为当企业真实的理财环境与这些为财务目标拟定的理想理财环境不一致时,企业所选择的财务目标在指导、控制和评价财务行为上便显得十分乏力。

笔者认为,目标优劣问题的关键在于检讨现实的理财环境是否逼近财务目标所设定的理想理财环境,若以此为标准进行判断,企业所选择的财务目标的优劣就会比较明了。譬如,企业选择了“股东财富最大化”财务目标,而不具备前述的第一个假设条件,可以预期,财务目标将在指导、控制和评价企业理财过程中出现偏差,即无法有效地避免经营者偏离股东利益的机会主义行为,尽管这些缺陷可以以一定的机制加以控制和弥补。不过,从另外的角度来看,企业的实际理财环境要与目标设定的环境完全契合是相当困难的,如企业要完全满足“股东财富最大化”所设定的假设环境条件是很难做到的。因此,在理论上,任何财务目标都存在缺陷。但是,在更多的时候,现实环境与假设环境的逼近程度可以通过企业实施机制层面的创新或缺陷弥补机制来提高。譬如,通过建立一定的激励约束机制来引导和约束经营者的行为,以实现第一个假设条件,从而趋近于“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所要求的理财环境,使该财务目标的缺陷得以弥补或最小化。财务目标设定的理财环境与现实理财环境的契合与背离程度,在不同的企业是不同的,这其中包含了纵向和横向的理财环境差异。企业实际治理结构与假设条件中的企业治理结构要求之间差异的客观存在,会影响目标设定环境与现实环境的契合程度,②未上市的小企业和大型上市公司在契合“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要求上的差别十分明显,因此,该目标对于不同的企业来说,其优劣或有效程度就泾渭分明了。

此外,对于财务目标缺陷,还可以用有限理性来解释(华金秋,2004)。由于现实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性,加之经济人有限理性的存在(决策者的有限理性表现为知识有限、预见能力有限和设计能力有限),使得最优财务目标不仅很难实现,而且很难识别,其好坏亦无法证明。因此,企业不可能确定最优的财务目标,其选择的财务目标具有一定的缺陷是无法避免的。

四、财务目标优化与财务优化说

(一)财务目标与目标实施机制的优化

只谈财务目标而不谈财务目标的实施机制是不完整的,缺乏良好的实施机制,财务目标就发挥不出正面的作用,包括激励和约束作用,还会造成人们对于所确定的财务目标的误解。财务目标是财务信仰或财务理念式的东西,而财务目标的实施则是信仰和理念见之于客观理财实践的过程,即所谓的“知行合一”。财务目标的优劣通过实施机制得以体现出来,从而可以被检验(涂建明,2001)。财务目标的缺陷可以通过财务机制的运行产生负面作用,或者通过财务机制的创新得以弥补。因此,财务运行机制的构建与完善是选择财务目标时要考虑的问题。可以说,除了有一个理想的财务目标,还应有一个理想的财务目标实施机制。

实施机制的好坏是针对实施机制的构建能否弥补财务目标的缺陷而言的,因为尽管某一财务目标在评判现实财务行为时有缺陷,但通过特殊实施机制的构建不仅可以发现目标缺陷,还可以弥补目标缺陷。财务目标缺陷说认为,目前理论界提出的或实务界应用的多种财务目标都存在目标缺陷,但这些缺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弥补,问题在于创建财务目标缺陷弥补机制所需的成本是大还是小,如果成本过大的话,弥补缺陷就变得极为不经济。譬如,用管理层收购(MBO)可以弥补委托人与人分离的缺陷,但是,我国的管理层收购已被实践证明是成本很高的。再如,“利润最大化”目标被认为存在一定的缺陷,但现在仍有许多企业将其作为财务目标,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其缺陷已被认识并能通过实施机制得到弥补(王庆成,1999),且弥补机制的建立和维持成本可以为企业所接受,如企业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短期行为。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摒弃一个被认为有缺陷的目标而选择其他目标,决策者似乎应该很容易做到,不过正如前文所说的:(1)所有的财务目标都有缺陷,对特定企业而言,现实的理财环境和理想的目标作用环境存在差异,只是缺陷的程度不同而已;(2)新目标的环境契合程度可能更差,要弥补该缺陷的成本可能更高;(3)不仅目标的作用惯性很难克服,而且现有的运行机制无法立即适应财务目标的更新。因此,对财务目标“见异思迁”所产生的成本不可小视。

企业财务目标及其实施机制都存在优化的客观需要,实施机制只有在企业的理财过程中不断完善,才能较好地实现财务目标的功能,也才能反馈财务目标的缺陷,并通过特定机制加以弥补。从企业经营的较长时间来看,实施机制存在不断优化的过程,从企业发展的大背景来看,这也是企业管理成熟化进程的一部分。

(二)财务优化的诊断分析

企业对于财务目标的选择是战略性的,它是企业财务有效运行的前提,定位错了代价会很大。基于有限理性,企业的决策者无法一次性地确定最适合(即最优)③企业理财环境的财务目标,而存在选择不同层面财务目标的可能。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建立相对于所选财务目标最适合、最完善(即最优)的实施机制,因而也存在不同完善程度的实施机制,并存在优化的必要。财务目标的优化,包括目标本身的优化和目标实施机制的优化。激励机制的建立可以起到优化财务目标实施机制的作用,因为在经营者财务目标与所有者财务目标产生冲突时,它可以起到化解和调和的作用。在管理层持股制的作用下,经营者身份被附加了所有者的成分,从而化解了二者在根本目标上的冲突,它实质上是维护了所有者至上的公司治理规则。企业决策者在管理实践中寻求更高级财务目标的努力,使得财务目标得以优化,但只有同时改善实施机制,才会有良好的理财效果。

在图1的财务优化九区间诊断矩阵中,笔者试图说明财务目标选择与财务目标实施机制各种可能的组合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理财效率,同时也试图说明存在财务目标及其实施机制所体现的财务优化现象。

在强有效区间内,企业选择了最优④的财务目标,而且能很好地实施这个财务目标(即最优实施),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财务管理适应了企业内外部理财环境,并能够正确而成功地选择与实施财务目标,财务管理职能得到有效地发挥,企业理财处于强有效的状态并取得理想的理财效果。

半强有效的财务存在于次优目标和最优实施、次优实施和最优目标两种组合所在的区域。次优目标和最优实施组合的效果证明,实施机制可以适当地修补目标缺陷。次优实施和最优目标组合的效果证明,目标的缺陷极少,且无法通过实施机制充分体现出来。上述两种组合基本上可以取得相似的半强有效理财效果。

弱有效发生在次优的目标和次优的目标实施组合中,即目标客观上存在一些并不严重的缺陷,但未利用实施机制进行弥补,实施机制虽然不够完善,但仍可维持。因此,该组合使企业财务工作处于弱有效状态。

在摇摆区间内,环境的契合程度较差,企业财务目标很不完善,但目标实施工作却系统而周密,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出现两种局面:一种局面是,企业认真地实施这个不完善的财务目标,结果导致理财困难,甚至产生财务危机;另一种局面是,企业在理财活动中很好地执行目标,弥补了固有理财目标的不足,如在“利润最大化”目标下,公司的高层或财务经理对短期行为有所预见,或制定了防范管理层短期行为的制度,使原有财务目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发挥正面作用,“利润最大化”目标并不必然导致短期行为。企业若能在这两种情况下及时、准确地分析并判断出财务目标的缺陷和理财后果,并主动采取措施加以改进,企业就可以维持,但从长远来看,鉴于环境的契合程度较差,企业财务目标存在着改变的内在要求。

在陷阱区间内,企业虽然制定了很好的财务目标,但实施效果很差,这种情况往往是由于企业财务经理过分注重财务目标的制定而忽视目标实施所致,因为再好的目标也要通过理财过程中实施机制的作用才能实现。企业在理财效率不高时,首先要考虑的不是财务目标是否合理,而是财务目标指导下的财务计划、财务决策等是否科学,以及财务控制制度是否完备等实施层面的问题。此外,在外在“广告式”财务目标的背后,可能隐藏着损害企业价值的经理人机会主义行为和大股东机会主义行为,因而外在财务目标往往是个陷阱。

在乏力区间内,坏目标无法指导理财活动,次优的实施只能勉强支撑,其结果是财务管理工作处于乏力状态。

在失控区间内,次优的目标在指导和约束财务工作中并非十分理想,而目标的实施机制几乎不起作用,无法保障财务目标具有的部分合理性得以发挥,因而财务管理工作处于失控状态。

在失败区间内,企业财务面临的困境是财务目标本身不完善且没有很好的执行机制。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理财人员很难把目标转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财务目标不合理,实施又不力,一切都乱了套。企业若想保留原有财务目标而改变实施方式,或者改变实施方式而保留原有的财务目标,都无法取得好的结果,除非能在短期内及时地在目标确立和目标实施两个层面动大手术,否则,其结局都是失败。

五、结论

本文探讨了财务目标基础理论问题,并提出了财务目标的三个基本理论解说。在现有的企业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中,财务目标是多种多样的,这主要是因为存在着两个方面的理财环境差异。“纵向环境差异”对财务目标的作用是决定性的,这即是财务目标差异说。财务目标的缺陷说表明,任何财务目标都存在一定的前提条件,因而现实的财务目标会不同程度地存在缺陷,同时也存在建立缺陷弥补机制的需要。财务目标优化和财务优化说是建立在财务目标选择与目标实施优化相互关联和耦合的基础之上,即企业存在优化的动机和现实的行为,并由此形成不同的理财状态,财务优化九区间诊断矩阵能较好地说明动态的财务目标优化和财务优化现象。

注释:

①财务目标的差异性除了本文研究的环境决定差异外,还可能产生于研究者和信奉者对于财务目标的认识偏差,即存在有限理性的影响。

②Damodaran的假设1、假设2和假设3都是对于公司治理结构的要求。

③本文所谓的最适合(或最优)的财务目标是指:(1)相对于理财环境来说是最为恰当的总体财务目标;(2)虽然总体财务目标存在一定的缺陷,但缺陷可以被实施机制完全弥补,其负面效应可以最小化。各类企业最适合(或最优)的财务目标可能并不一致,关键是看现实理财环境的决定情况。

④最优的财务目标实施,主要是指其能否最大限度地落实既定财务目标,尤其是能否很好地弥补既定财务目标的内在缺陷。

[参考文献]

[1]陈东辉。企业财务目标:在理想与现实之间[J].会计研究,1999,(11)。

[2]华金秋。企业财务目标新论:现实与理论的偏差[J].财经问题研究,2004,(5)。

[3]涂建明。财务目标的实施机制分析[J].财会月刊,2001,(11)。

[4]王庆成。财务管理目标的思索[J].会计研究,1999,(10)。

[5]伍中信,杨碧玲。论企业财务目标的产权基础[J].财会通讯,2003,(11)。

[6]周首华,杨惠敏。从公司治理结构透视财务管理目标[J].会计研究,2000,(9)。

[7]王化成。现代财务理论前沿专题[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8]AswathDamodaran.应用公司理财[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9]程厦。走出财务目标的误区[J].财务与会计,2000,(6)。

[10]谭劲松,王朝曦。论国有企业的财务目标[J].财经理论与实践,1999,(6)。

[11]干胜道。解析企业财务目标三大误区[J].会计师,2004,(5)。

[12]陈彩玲。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理性选择[J].商业时代,2004,(3)。

[13]马待林,陈晓坤。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目标再认识[J].商业时代,2003,(15)。

[14]荆新,王化成,刘俊彦。财务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5]王棣华。关于企业财务目标问题的探讨[J].税务与经济,2001,(1)。

[16]许义生。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总目标探析[J].财政研究,2003,(7)。

[17]任蔼堂。再论效率与公平:企业财务目标的归属[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1,(11)。

[18]程干祥。企业理财目标新探[J].财会月刊,2001,(20)。

[19]杨超,何进日。新经济下企业财务目标浅论[J].财会月刊,2001,(8)。

说木叶范文第4篇

一、学位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可侧重从以下几个方面选取:

①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策划、工程设计项目或技术改造项目;

②技术攻关研究专题;

③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

论文选题应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结合所在企业目前的技术改造、技术革新、引进等技术难题或科研攻关项目。通过阅读文献资料、实际调查,进行初步的研究工作后,撰写“文献综述报告”和“开题报告”。

二、工程硕士在确定学位论文课题后,要写出选题报告。

选题报告包括“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两部分。文献阅读和选题工作一般从全部课程学习完成后进行。

三、写“文献综述”以前,要大量阅读与论文课题有关的学术论文。

通过阅读文献,要掌握论文课题所在研究领域国内外的学术动态和发展前沿。

在文献阅读的基础上,撰写“文献综述”。内容包括:论文课题所在研究领域国内外的学术现状、前沿问题、发展趋势等,要对文献涉及的主要原理、技术和方法进行总结、归纳和述评。所阅读的文献目录要在附录中一一列出。

“文献综述”完成后,交导师评阅。导师要写出评语,导师认为综述报告不合格,要继续阅读文献,重新撰写。

四、在文献阅读和调研的基础上撰写“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选题依据、课题来源、学术价值和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意义;

3、拟解决的生产实际的主要问题和关键技术及难点、拟采取的技术路线、实施方案;

4、可能出现的困难与问题及解决方法与措施;

5、预期达到的成果,可能取得的创新之处;

6、研究进程计划及时间安排,经费概算;

五、工程硕士完成“开题报告”后,交给导师审阅通过后,确定开题报告会议的时间和邀请的专家名单。

说木叶范文第5篇

1.云南农业机械化领域全日制农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与对策

2.农业硕士教育管理机制改革探讨——系统论视角下顶层设计与内外结合的变革

3.提升全日制农业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若干思考

4.全日制农业硕士课程建设问题与思考 

5.农业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影响因素及其提高措施  

6.农业推广全日制专业硕士就业意向分析

7.非全日制农业硕士开题报告质量影响因子分析

8.农业信息化专业硕士培养现状评价研究 

9.以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农业信息化专业硕士课程体系改革与探索

10.南疆地区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探讨——以塔里木大学为例

11.非全日制农业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建议

12.专业学位农业硕士实践能力校企联合培养运行机制探索——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为例

13.河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硕士培养机制的探索 

14.农业推广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15.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评估体系研究 

16.提高食品加工与安全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初探

17.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金融支持路径识别 

18.地方高等农业院校全日制养殖领域农业推广专业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的探讨

19.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实践培养环节设计的探析——以吉林大学为例 

20.农业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1.对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一些思考

22.农业信息化专业硕士“农业信息管理与利用”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3.农业推广专业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24.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探析

25.农业推广硕士教育质量影响因素及其重要程度研究

26.农业信息化专业硕士课程资源开发策略探讨 

27.在职攻读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的学习需求实证研究 

28.关于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标准的思考

29.提高农业推广在职专业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对策 

30.农林院校农业信息化专业硕士培养的研究——基于人才培养方案满意度调研

31.农业推广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探讨——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

32.全日制农业推广(养殖)专业硕士特色培养创新模式的探讨 

33.加快发展福建省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途径探讨 

34.农业推广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学位标准探索 

35.全国农业推广硕士招生现状分析 

36.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思考 

37.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招生录取现状分析 

38.全日制农业推广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探索

39.农业推广硕士培养模式探析

40.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以内蒙古农业大学为例

41.农业推广硕士培养问题的调查及分析

42.对农业推广硕士培养有关问题的探讨

43.农业机械导航技术发展分析 

44.案例教学在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45.提高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教育质量的实践与思考

46.农科院校硕士研究生就业状况的分析与研究——以沈阳农业大学为例

47.农业推广硕士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以华中农业大学农业推广硕士人才培养为例 

48.全日制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实践和思考——以渔业领域远洋渔业方向为例

49.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论文选题情况调查及建议

50.农业推广硕士培养工作的调查及分析  

51.农业推广硕士与农学硕士教育比较研究  

52.中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研究

53.农业经营制度:制度底线、性质辨识与创新空间——基于“农村家庭经营制度研讨会”的思考

54.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55.中国省域农业碳减排潜力及其空间关联特征——基于空间权重矩阵的空间Durbin模型

56.论农业面源污染的产生和应对

57.有机农业生产效率的三阶段DEA分析——以陕西洋县为例

58.西安市城市化与都市农业发展耦合关系研究  

59.基于产业关联视角的北京旅游业与农业融合研究

60.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功能定位及结构演变研究

61.农业生产者农药施用行为选择与农产品安全

62.贸易开放、经济增长、人力资本与碳排放绩效——来自中国农业的证据

63.农业用水效率与技术进步:基于中国农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64.农业贷款、农业保险对农业产出的影响——来自2004~2009年中国地级单位的证据

65.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困境的深层根源——基于福利经济学角度的分析

66.中国循环农业评价体系研究进展

67.中国省级区域农业碳排放公平性研究

68.农业劳动生产率区域差异与农业用能强度收敛性

69.中国“四化”协调发展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农业现代化视角 

70.中国农业碳排放研究:测算、时空比较及脱钩效应

71.中国农业碳排放分布动态与趋势演进——基于31个省(市、区)2002-2011年的面板数据分析 

72.我国循环农业发展理论与实践  

73.农业机械自动导航技术研究进展 

74.中国农业生产净碳效应分异研究

75.美国和日本农业规模化经营进程分析及启示 

76.农业技术进步与要素禀赋的耦合协调度测算 

77.多元化、政府补贴与农业企业绩效——基于A股农业上市企业的实证研究

78.农业技术扩散动力及渠道运行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以河南省小麦种植区为例 

79.农民对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价值感知及其影响因素 

80.农业生产效率、农业碳排放的动态演进与门槛特征 

81.后现代农业视角下的中国农业现代化效益水平测评

82.都市农业景观破碎化过程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以西安市为例 

83.中国农业企业“走出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84.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理论与实践 

85.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86.结构变迁、要素相对价格及农户行为——农业补贴的理论模型与微观经验证据

87.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与农业治理转型——基于皖南平镇农业经营制度变迁的分析 

88.中国农业科技进步与农民收入增长 

89.面源污染减排增汇措施下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状态分析——以三峡库区忠县为例 

90.中国生态农业绩效评价与区域差异 

91.长江流域农业用水效率研究:基于超效率DEA和Tobit模型 

92.农业经营主体和经营规模演化的国际经验分析  

93.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以江苏兴化垛田为例

94.西部地区农业现代化演进、个案解析与现实选择

95.中国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现代农业视角

96.关于推进农业保险创新发展的理性思考 

97.中国农业生态效率评价方法与实证——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分析

98.我国农业生态效率的时空差异 

99.四川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100.自然灾害对我国农业的影响研究  

101.农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

102.中国农业劳动力女性化:程度、成因与影响——基于历史宏观截面数据的验证

103.江苏省农业旅游发展演化研究 

104.劳动力转移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105.人为源因素对农业清洁生产的影响及政策分析

106.农业遥感研究与应用进展 

107.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影响研究展望 

108.三峡环库多业共生耦合循环农业生态系统初构  

109.大数据推动农业现代化应用研究 

110.中国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及其创新的探讨

111.入世以来我国农业和农产品贸易发展情况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 

112.我国农业人口老龄化对现代农业的影响及对策 

113.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现状、约束与发展思路——以浙江省为例的分析

114.中非农业合作的困境、地位和出路

115.如何发挥农业补贴促进农户参与农地流转的靶向作用——基于江苏、广西、湖北、黑龙江的调查数据

116.乡村旅游开发中农业景观特质性的保护研究

117.中国农业碳排放绩效的空间收敛与分异——基于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与空间计量的实证分析

118.循环经济理论指导下的现代农业规划理论探讨与案例分析

119.环境约束下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收敛分析

120.现代农业发展与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

121.山东省农业生产效率评价研究 

122.农业生态学的新视野

123.转型期农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相关期刊更多

民族翻译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党史博览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河南省委党史研究室

滇池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昆明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