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动静结合

动静结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动静结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动静结合

动静结合范文第1篇

动以养体

“动”即运动,“体”即身体,运动有益于身体健康。“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人们常说“生命在于运动”。中医学十分重视运动锻炼对身体的有益作用,古代名医华佗早在一千多年前就自创了“五禽戏”,通过模仿多种动物的动作来锻炼身体。中医学认为,运动可通畅经脉,促进气血运行,增强心肺功能,有利于胃肠对食物的消化吸收等。运动有益健康,但不能无限制地运动,更不能蛮干。在临床上曾遇到一位患者,因退休后采取的运动方式不当,运动量过大,造成了膝关节损伤、积液,难于再继续进行锻炼。中老年人锻炼身体时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运动要适度:主要是指运动量要合理。运动量过小,起不到锻炼身体的作用;运动量过大,则身体难于耐受,甚至会给身体造成损伤。运动量的大小没有统一的标准,应因人而异,以运动后身体感到身轻气缓、心悦神清、无明显疲乏感、没有因运动而导致或加重身体不适为宜。每个人都应根据自身的年龄、性别、身体健康状况确定适合自身的运动量。

运动要适当:主要是指运动方式要合适恰当。有的人把人一生的不同阶段做了这样的比喻:青少年如猴,上蹿下跳;青壮年如马,疾速奔驰;中老年如龟,稳缓多静。这种比喻对中老年人选择恰当的运动方式也有所启示――中老年人应选择那些徐缓、安全的运动项目,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打乒乓球等。对那些速度快、爆发力强的项目则不宜选择,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者尤其如此。

运动要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长年坚持体育锻炼,不仅能舒筋通络、活动关节、促进血液循环,而且能提高内脏的代偿能力。我们人体各脏器的生理功能均存在“用进废退”的现象,中医学认为“久卧伤气”,有的人长期不运动,偶尔参加一次运动,虽然时间不长、运动量不大,却很快就感到胸闷、心慌、气喘,这是由于长期缺乏锻炼、心肺功能储备不足的表现。一位长期坚持运动的人在上述情况下则会表现得神态自若、气息调匀。

静以养神

“静”即平静、清净,“神”在这里即是指人的情绪、情志或情感的变化。中医学十分重视人的情志与机体功能的密切关系,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明确提出:当人的情感变化过于突然、强烈、持久时,就会影响机体各脏腑的功能,甚至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等。当今,临床上一些威胁人类健康及生命的疾病,如心脑血管病、癌症、糖尿病以及精神疾病等,其发生、发展均与精神因素有关。因此,中老年人为了保持身体的健康,防止疾病的发生,在坚持运动锻炼的同时也应重视修身养性,静以养神。

平静养神: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在历经了风雨磨难、成功与失败之后,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们认知世界、把握事物规律的能力应逐渐提高,对待事物变化的心态应渐趋平静,对一些小事情应多理解宽容;对一些大事则应冷静从容。中老年人的情感变化不宜再像疾风骤雨、惊涛骇浪那样大起大落。有一老年男性病人,年已70余岁,本来夫妻相伴、生活平静,可当妻子因遇车祸突然离去后,他则终日过度悲伤忧愁,不过数月便因患癌症而病故。这就说明过度的情感变化会对机体的健康产生损害。

动静结合范文第2篇

静中求动床上锻炼

上了年纪的人,早晨往往醒得较早。过早到户外晨运,对身体并无好处。前些年,我静中求动,在床上研究出一套体操运动来。首先,双手用力对擦50次,再右手心擦左手背、左手心擦右手背各50次。然后,双脚脚心用力对擦50次,再右脚心擦左脚背、左脚心擦右脚背各50次。接着再按摩腹和肩、肘、股、膝等大关节各50次,再踢腿、弹指、搓脸、扣齿、转颈、转眼各50次,最后再深呼吸10次。每个动作完成后都静静休息一会,才开始下一个动作,床上锻炼连休息在内,大致需半小时。做完起床,顿觉身心舒畅。

对因病卧床的患者,在情况许可下,每天适当选做一些适合自己的床上锻炼活动,一日数次,对疾病的早日康复和恢复体力,是很有帮助的。当然,急性心肌梗塞最初的恢复期,刚做过手术等患者,是不适合进行床上锻炼的。

久坐摇腿并非坏习惯

开会、听报告以及在拥挤的长途汽车中,不能用走动等办法来活动筋骨,这时采用将脚趾着地,脚根提起,有节奏的上下摇动,数分钟后换脚。这是在坐姿下静中求动,活动臀部和腿脚的好办法,能有效地促进双腿的血液循环,避免腿和臀部发麻。在客厅待客,在小型会议室面对面与人会谈等场合,则不宜摇腿,有失礼貌。

看电视看书切忌过久

有些人看电视一看就是几小时,这是不利于健康的,也应注意动静结合。可利用播放广告或连续剧定格重播片名和片头画面时,起身喝点茶水,散一下步,活动活动手脚,最好洗个脸,再坐下接着看,就会神清气爽了。看书亦不宜久坐不起,特别是看较精彩的小说,为了避免不知不觉中看得过久,可以将书签插在大约过半小时可能看到的页码上,作为提醒自己休息的信号。阅读一段时间后,最好洗个冷水脸,散散步,举目远眺,打一会太极拳或做几节体操,这样就可避免因看书过久而头昏脑胀了。

工作要注意动静交替

对于在家需伏案工作的人群,贯彻动静结合,主要是将脑力劳动和体力活动交替进行。可将洗衣、抹地、打扫卫生之类家务分插在工作之间进行。工作一定时间后,就来洗几件衣服,再工作一段时间,就拖拖地板,或抹抹桌子。做家务不费脑筋,由于注意力集中在家务上,不像静坐时容易胡思乱想,这时脑子就会得到比静坐更好的休息效果。脑子劳动时,筋骨很少活动,而家务活动又正好满足了活动筋骨的需要。这样时间利用得很紧凑,而工作时精神也很好。动静交替,还可以事半而功倍。

体力活动也要动静结合

老年人对于体力活动,切忌逞强好胜,否则会有损健康。但也不宜过分惧怕体力活动,以免活动能力日渐下降。

我患有冠心病,一座数百级阶梯的小山,要我一口气登到山顶,心绞痛必然会发作。但如每登六七十级,感到呼吸心跳明显加快,而心绞痛尚未发作之时就坐下来休息一阵,待心平气和后再继续登山,经过三四次休息,也能平安到达山顶。登山是动,休息是静,两者结合,使原先难以胜任的活动变得容易完成了。

动静结合范文第3篇

一、“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

所谓“静态”是指相对较稳定的教学模式和手段,如日常课堂教学的一般步骤。比如在每堂课上课前,我坚持让学生进行Dailv Report。实践证明,一堂课上所学的语言材料。要做到所有同学都能掌握,都能熟练地用在交际场合中,是很困难的。现在,每堂课前固定的三分钟的Dailv Report,我不强求学生当堂进行表演,而是要求同学在课下做好练习和准备,在下一节课上进行演讲或与台下同学进行英语沟通。这样一来,学生便有充分的时间去消化和巩固所学的语言。学生准备的对话不仅要包括新学的语言材料,还必须包括过去学过的语言材料。由于下一堂课每人都有可能被老师叫起来说,因此每个学生都会认真去做准备,去记、去背、去练。这样大多数学生都能熟练地进行对话,不仅节省了大量时间,还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中,我也发现机械性训练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机械重复、“静”得平淡乏味,尤其是对于一个大班的集体中那些对知识掌握较好较快的学生来说,这种现象经常发生。但是对于知识掌握较慢的学生来说,他们又需要大量充分的机械性练习,之后才可以过渡到意义性练习及新语言材料的输出活动。因此,“静”出“新花样”,即“大量及多变的操练形式”是我教案设计和思考的注重点。我采用了个别小组开小火车朗读,或两人一组开小火车。以line或row为单位,依次朗读,注重了学生练习的密度及参与的量。

二、“动起来。更精彩”

“动态”则指日常教学的可变方式。即丰富课堂教学,让每一节课都生动,让学生乐学。我适当使用动态策略,经常变换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分组活动、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小组活动是我在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一些常用形式。它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促进学生的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欲望。由于学生人数多,只要准备工作做得好,小组活动的课堂气氛和学习效果会比小班条件下好得多;同时,它又可以较好地解决大班教学中单个学生学习和活动机会相对较少的矛盾。另外,小组活动的评价形式和评价内容都要丰富多样。

增强课堂气氛当然还有许多方法。如用句子接龙形式编故事;拆故事法(把一个故事分成若干句,发到一组学生手中,每人一句,然后按正确训练排序);连环朗读法(让每位学生朗读一句或一段);对课文重点、难句自己先划线:情景模拟法(训练不同场景的语言表达法);英语游戏法(包括绕口令、谜语、猜词、巧问妙答)等。如:教family,可根据首字母缩略法解释为“Fatherand mother,I love you.”;在帮学生整理字母组合oo发短音/u/的单词时。我将发/u/音的单词总结成一句话:“Look.the cook has a good book of foot in his bedroom.”学生们记得又快又牢。另外,激励法(如老师应常说“No mistakes,no progress.”)、竞赛法、广泛阅读法等也是常用方法。一句话,安排动态教学活动必须遵循一条原则:让教与学都充满快乐。当然,组织活动时,教师应明确目的、要求、任务及检查的方式,活动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三、“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大班教学因为学生人数多,只有“教会学生学习”,才能减少他们对教师的依赖性,才能使他们具有驾驭学习的能力。教师应注意教师主讲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课上督促检查与课下自主学习相结合。

一般来说,小班重交流,能体现人际关心;大班重传授。当然,重传授不能理解为满堂灌。教育专家指出,老师的授课时间,即TeacheI Talking Time(3T)不能太长。老师应引导学生思考,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多让学生参与思考、讨论甚至争论等。避免讲那些可讲可不讲的话。

一些教师太注重对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对学生课下的影响是一大失误。在大班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个体的关注总是有限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就显得更为重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结合学习内容,加强学习策略培养,引导、帮助不同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随着自学能力的提高,学生对教师的依赖会越来越少。

为了弥补课堂空间小的不足,教师还有必要带动学生多渠道拓展教学资源,例如:制作收集可以用于教学的实物和直观教具;充分利用录音机让学生模仿真实、地道、自然的英语;建立小型英语图书阅览室;课外利用报刊、广播影视节目、多媒体光盘资料等进行学习: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还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帮助他们利用现代化手段从网上获取大量信息,从而弥补课堂上资源的不足。

动静结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生;学习能力;提高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15)09-0056-02

2013年我校开始启动“提高小学生学习能力”项目实验工作,这是一次在新课程改革视野下关注教学主体的研究活动。在北京译泰教育评估研究院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评估体系指导下,我校对全体小学生进行了学习能力诊断性评测,数据分析所呈现出的诸多问题,作为学校和教师的重要参考,改善课堂教学结构,将因材施教的理想转化为现实可能。

尊重测评数据的科学性,做到有“纲”可循

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能力,其外在表现就是因为能力而呈现的相应行为。学校从2013年起连续两年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了七个方面的测评,即听能力、看能力、视听综合能力、视动统合能力、注意力能力、检查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形成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测评报告。我校2013年11月进行学能测评的诊断结果如图1所示。以区域为标准,标准分高于0分表明我校学生该项能力高于区域平均水平,低于0分则表明该项能力低于区域平均水平。

图1 第六小学各项学习能力标准分折线图(区域标准)

从纵向来看,数据表明我校学生的注意力和检查能力与其他各项能力相比处于相对弱势的水平,与较优秀的视动统合能力差距明显。通过定量与定性分析,基本反映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和差异。与此同时,还辅助于课堂观察、综合访谈、调查问卷,了解学校基本情况和教师专业现状,尤其通过课堂对学生的注意能力、表达能力、学习动机和思维能力的观察与诊断,寻找到学生学习能力现状形成的原因以及合理性。

学生各项能力水平虽然整体不错,但存在能力发展不均衡的状况。通过组织教师对测评数据进行科学解读和分析。数据蕴含的丰富的教育性调动了教师的热情,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状况了解得更加清晰和全面,教学行为有的放矢,教学策略量体裁衣,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以教师行为手册为引领,做到“目”随“纲”领

针对丰富的数据,学校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参加项目组的多轮培训活动,尤其是“teaching mirror”手册的使用与微格评课,让教师视野既专注于“微”,又宏扬于“大”。教师行为手册通过记录教师三次课堂教学行为反映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思维能力、注意能力和表达能力等方面的情况。对手册的规范使用引领着教师教学行为发生转变。学校组织了针对手册的研读活动,指导教师根据手册相关项目开展说课、上课、评课与总结等研究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教师对小学生学习能力研究的盲目性,手册更是以一种操作体系指导着教师的理念和教学实践。

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认识到教师行为手册是将监测数据转化为教学现实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对监测数据的体系建构。通过运用手册,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吸引学生注意力、训练学生表达能力和发展学生思维,提高教师的课堂观察能力和学情诊断能力,对制订有效进而高效的教学策略提供了依据。

开展“以测导教”,动在课堂

运用测评数据,开展“以测导教”,是实施提高小学生学习能力行动的核心。测评的数据可以全面综合反映学情,既有学校、年级与班级整体情况报告,又有体现学生个体差异的独立数据分析。这些数据反映了一定区域在同一学习背景下的共性问题,以及这一共性问题下学生的个性风貌。这种地域色彩和共性问题,是学校长期办学积淀的结果,既受学校特色化办学的影响,有自觉的追求,同时又清晰地揭示了学校教育者不自知的一面,即教学的缺失与偏颇。

教师根据数据呈现出来的情况作具体分析和有效甄别,备教材,备“学生”,要思谋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策略;教学过程要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实现夯实四基、提升能力和培育素养的课堂教学目标。

我们在进行“以测导教”的教学实践中,扬长补短,针对性设计教学,逐步形成了以下策略。

课前,依据数据把握班级整体特点。重点留意七大测评能力的薄弱点,一般说来,要预设单一听、单一看以及集中注意力的措施和办法。

课中,依据数据兼顾学生个体差异。形式多样,方法灵活,重点在独立思考、独立回答、生生评价、师生补充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视听综合能力、检查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

课后,依据数据对个别学生能力拓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仅仅发生在正式学习环境中,非正式学习环境下也能形成自我求知、做事与发展的能力。根据学生在听能力、看能力、视听综合能力、注意力能力、检查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方面的差异,扬长补短,设计不同个性的课外作业以适应不同的学生,让全体学生的学习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与提高。

做好测研结合,悟在心间

“死”数据,“活”实践。学校引导教师将静止的数据与丰富的教育教学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一是要求教师对测评数据要善读善悟,学会以教育的眼光看数据。同时要求以发展的眼光看数据,相信学生的能力提升和生命成长。

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能力受教学的影响。这是因为,学习能力除了依赖于学生对知识、技能和策略的掌握质量及其结构化、网络化、程序化水平,以及依赖于学生的一般智力水平与以学习动机为核心的非智力因素的调控之外,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受以下教学因素的影响:知识的外部结构化水平; 教学过程的科学化水平; 教学策略的有效性水平;教学评价的适时性和促进性水平。

这就给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教材文本、教学过程、教学策略与教学评价中领悟数据蕴含的教育教学性,尝试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

二是要求教师对行为手册要善思善动,不但要克服教学研究的“繁、难、琐、细”,还要形成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持续关注和长久研究,自觉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行动与学校“生态课堂”结合起来,实现课堂教学从低效到高效的自然转变。

研究表明,小学生注意力自我控制表现出忽高忽低现象。三、四年级学生的纪律性往往比五年级好。这是因为低年级学生主要认同权威的外在控制,而高年级学生随自我意识的发展,对外在控制依赖减少,但自我控制不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掌握学生注意力自我控制的这一年段特点和心理特征,从他律转自律,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能力。

通过逐年数据复测,我们可以观察学生是否在言语信息、智慧技能等方面发生变化,来判定其学习能力是否提高;通过教师学习行为手册,我们可以了解教学方式的转变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影响,在这个“教”和“学”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哪里有问题就改哪里”,更有针对性和更高效率地提高小学生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李宁.浅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J].安康师专学报,1999,3:58-59.

毕华林.习能力的实质及其结构建构[J].教育研究,2000,7:78-80.

动静结合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 动 静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动起来,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保持注意力。在多种感官参与下的课堂显得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学生静下来,有利于加强小朋友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在静静地阅读和思考中走进文本、感知文本。一堂处理得当的课堂,一定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的。

一、让小学生动起来

尊重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千方百计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勇于放开手脚,让学生自主学习,放飞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自由争论,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

1.动脑

要让小学生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难度必须要恰当,使小朋友们“跳一跳,摘得到桃子”。教会他们质疑的方法,紧扣课文质疑、抓住重点词句质疑、抓住课题与内容的联系质疑、从文中看似矛盾之处质疑等,引导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大胆质疑,积极探索。初步养成反思的习惯。

2.动口

(1)朗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朗读,通过朗读去感悟,增强语感。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小学语文学习的基本功。朗读是对文学作品进行的再创造,同时,朗读作品是一种感化、熏陶。朗读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器官的协调活动,把知识信息输送到人脑的储存区域,从而起到增强记忆和加强健康的作用。朗读是培养说话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2)表达

培养小学生说话能力是语文教学重要环节。要求说话必须讲普通话,语言清晰、简洁、规范、易懂,条理清楚,逻辑性强。对于低年级小朋友,可以让他们看图说话、观察说话,对于中、高年级小朋友,可以创设一些情景,设计一些话题,让他们说话、讨论、辩论。听了一件事情以后,让他们把事情复述下来。

3.动手

动手写、画、做,是小学语文学习的常用手段。鼓励小学生把精彩的语句、段落,课堂上对某个人物或事情的感触等及时地记录下来,学习了某个修辞、新的文体、特殊的写作技巧等,要求学生进行小练笔。

二、让学生静下来

应该说,“动”是课堂教学的主流,但一味地“动”,其效率不能不让人担忧。有的老师为了使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使出浑身解数。我听过一些这样的课,师生互动不能说不频繁,多媒体做得不能说不鲜亮、丰富、精彩。但课堂提问中,以教师为主,纯粹的是老师问,学生答,简单浮浅,问不到关键,有时甚至是满堂问。这样的课堂看上去很热闹,似乎学生都动起来了,其实学生严重缺乏自主学习的空间,课堂效率极低。正确的做法是要让课堂适当的静下来。

1.默读

朗读固然有其巨大的优越性,但不是任何时候,所有的作品都采用朗读。默读有时也很必要,默读可以自由停顿、重复,有助于对读物的深入理解。默读时,学生自己可以圈圈、划划、点点、写写,促进读与思的结合,用笔耕耘在文章的字里行间,用心徜徉在文章的人文情感中,是教师讲解和小组合作所不能达到的境界;默读可以默默地思考、比较、推敲、揣摩,有更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这正是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自主学习。在疑难处多默读,每读一遍都有新的收获,最终,那些疑难往往能迎刃而解;默读时,走进那些蕴含着灿灿的美,浓浓的情,款款的意,深深的理的优美的文章中,没有喧嚣、没有浮躁、没有干扰,才能更好地与文本零距离接触,与作者进行倾心地交谈。

2.倾听

小学语文教学要求学生学会倾听,就是要求小学生在听别人讲话时要用心、细心,要边听边想,思考别人说的话的意思,记住别人讲话的要点。倾听是交流的基础,倾听他人的表达,方可以拓宽和丰富自己的知识;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作出适当的评价,能增强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有助于发展他们良好的个性。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脑血管病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国血液净化

CSCD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国血管外科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